唐宋词词境

唐宋词词境
唐宋词词境

唐宋词的“有、无我之境”

通过老师以前的讲解结合查阅网络资料我发现,后人对于王国维的把作品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看法不一,在分析唐宋词词境时,我们在引用这两种词境时应当了解它们的本质和内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这样的论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什么是“有我之境”?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偏重于主观情思的直接流露。在所创造的诗境中,作者移情入景,景物非完全客观的景物所呈现,而是带有作者的浓厚色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比较具体明确和强烈。

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高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是典型的“有我之境”;再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也是典型的“有我之境”。其实古代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如柳永,其作品《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鹤冲天(黄金榜上)》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所谓“无我之境”,是指作家在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中,将自己的情感意趣隐藏起来,物和我似乎合而为一,使人看不出作家主观的感情色彩。这就是所谓“以物观物”。前一个“物”指的是作家,是审美静观中的主体,因为他的心境平静如止水,故说是“物”,后一个“物”才是观照的对象,审美静观的客体。

“无我之境”中,作者一开始是以宁静客观的心态观照审美对象,作者宁静的心态和景物宁静的情态悠然相会融为一体,这其实也就是宋代诗人程颢所说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境界。在这种静观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然景物的情态是一致的。程颢的这首《偶成》诗其实是“无我之境”的文化背景。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在“有我之境”的境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动的显示,王国维因此称之为“宏壮之美”。“无我之境”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景物的情态是一致的,思想感情是隐的、静的,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称之为优美之境,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景物的情态是一致的,思想感情是静的、隐的,所以,无我之境实际上是一种“忘我之境”。

意境其实就是此人们创造时的技巧,它富有表现力,也有深厚的情感。王国维先生评价“红杏枝头春意闹”时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还有“斜风细雨不须归”此句中一个“不”字,包含了多元的意义。通过它,读者可以想象春江汛期渔民们捕鱼乐而忘返的氛围。再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留给读者明媚、艳丽柔美的想象空间。如此种种,不能一一列举。总之,古典诗词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广阔的。这也是词意境美之所在。

以上从两方面浅谈了对唐宋词意境之美的浅显认识,其实每首词涉及的情况不同,各自意境的美学价值也有高下难易之分。每首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又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想要高度概括总结那是不可能的,就只有靠读者们自己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的从词中感悟发觉了。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不同的人,词的意境有时直接可感,有时有模糊不清。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读者在琢磨意境中,产生了一种审美体验。总之,唐宋词的意境是多样复杂的,远非上述几点就能概括的,我在这里只是发表一下浅谈,抛砖引玉罢了。

唐宋词赏析学习心得006词的发展(五)

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 编号:006 词的发展(五) 纵观词在宋代的发展史,可以说南宋词人和作品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北宋。唐圭章(1901-1990年)编著的《全宋词》1965年版本中,总辑两宋词人1330多家,收词约20000首。其中南宋词人数量约是北宋的三倍,作品量也占据着绝对多数的位置。所以,从数量上来说,词的高峰期应该在南宋。但北宋词和南宋词在文学成就上的高低并不是由数量来决定的,多数观点反而倾向于北宋词的成就高于南宋词。当然,这不是一个定论。南宋词在国仇家恨的历史背景下,必然负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同时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烙印。从这一点来说,北宋词是无法比拟的。这里把南宋词粗略地分为南宋前期南渡词人对词坛的重建、南宋中期词家创作的高峰和南宋后期宋词最后的结局三个阶段来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反映词的发展脉络,并不是研究南宋词最详尽的分期方法。 五、南宋前期 从公元1127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至公元1162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约三十五年。这也恰好是高宗从登基到退位的三十五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高宗于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因拒抗金主张,南逃临安,建立南宋政权。高宗统治期间,重用投降派,

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偏安东南。在这样雪崩一样的历史背景下,词坛也必然经历了战乱的洗礼。曾经的汴京歌舞,散为云烟,昔日的剪红刻翠、浅斟低唱,同归歇绝。追随宋室南渡的词人,裹挟在历史变换的潮流中,再也无心留恋花前月下、寄情山水诗酒,而是转为对山河破碎的哀伤、忧愤、呐喊。于是,重新开始的南宋词坛,在创作风格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以及李纲、赵鼎、向子諲、李弥逊、陈与义、岳飞、胡铨、吕本中等。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宋代词人,亦工诗文。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于绍兴十八年卒,追赠检校少保。著有《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等。《全宋词》录其词102首。 叶梦得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词风转变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词人。他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取材传统,词风婉丽,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南渡后,词风随着社会的巨变而改变,风格类苏轼,借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他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关注《题石林词》:“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毛晋《石林词跋》称其词“少蕴自号石林居士,晚年居卞山下,奇石森列,藏书数万卷,啸咏自娱。所撰诗

唐诗宋词期末试题

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试题2012.01 (《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结业考试) 说明:本试卷为发展卷,采用长卷出题、自主选择、分层记分的方式,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每一专题的题目都要有所选择,至少选做100分的题目,多选不限。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33分(基础题24分,发展题9分) 1.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将.(qiāng)进酒逶迤.(yí)布衾.(qīn)俄顷.(qǐng)B.殷.(yīn)岩泉塘坳.(ào)馔.(zhuàn)玉槲.(hú)叶C.扁.(piān)舟子丧.(sāng)乱汀.(tīng)洲欢谑.(nuè) D.影幢幢.(zhuàng)竹坞.(wù)暮霭.(ǎi)渌.(lù)水 2.下面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帽沿扎根精粹挖墙角 B.屏障蜇伏托词明信片 C.挑捡萎靡膨胀赔笑脸 D.旋律要挟坐镇三步曲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通用公司来讲,悍马是业已放弃的“过气儿”品牌,越高调宣传,炒得越热,越可能抬高其价码,造成仍然炙手可热 ....的假象。 B.对中国来说,对通胀保持适度的警惕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不必杯弓蛇影 ....,在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C.“同志们!咱们决不能失败,一定要战胜敌人才行!”周围七八个人的心全都砰砰跳起来。 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沧桑 ....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的神情。 D.对于语文教材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大换血”趋势,除了尖锐对立的正反两方,有相当多

常用词牌格律·小令

【常用词牌格律】(小令) --------------------------------- 一、本谱依词调长短分类,58字及以下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本谱收录小令110种,中调70种,长调120种,凡300调。各类各调按字数多少排序。 二、本谱注重实用,所收各调均选一体,不列变格。常用变化在词谱中作简要说明。 三、本谱为简明词谱,谱表中左列词律,右列例作,供使用者对照参考。四、为本谱谱表以“□”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平韵,“◆”表示仄韵。 五、谱中所指可平可仄,除专有名词等特殊情况外,应遵循如下规律:1、⊙◇⊙□或⊙□⊙◇,前⊙用了平声则后⊙可以不论;如果前⊙用了仄声,则后⊙须用平声,以求音调和谐。2、⊙⊙⊙⊙,表示可以□□◇◇或◇◇□□,也可以⊙◇⊙□或⊙□⊙◇,灵活掌握,但不可连平或连仄。六、本谱断句力依常例,参照多谱,尽量注明可以灵活断句之处,以供参考。一般注明平仄换韵体与平仄叶韵体,换韵应为不同韵部,叶韵必须同韵部,如词谱未注明,可参照例作用韵。 七、本谱本《钦定词谱》,同时参考《白香词谱》、王力《诗词格律》、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李新魁《实用诗词格律辞典》、赵仲才《诗词写作概论》、吴藕汀《词调名辞典》等资料,并广泛对照历代名家名作勘定。 ----------------------------------------------------------------- 1【十六字令】又名归字谣、苍梧谣。单调16字,四句三平韵。■。⊙◇□□⊙◇■。□□◇,⊙◇◇□■。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宋·蔡伸 1

唐宋词鉴赏13到16

十三 1. 《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从军报国的壮志和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 2. 豪放词的第一首是苏轼(填作者)的《江城子》(填词牌名)(密州出猎),把原本只有在诗中表达的题材写进了词。 3.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多选题 (1 满分) 4. 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说法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词人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B. 下片进一步抒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C. 词人以汉文帝时冯唐自比,在此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D. 这首词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行程豪放风格,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文字填空题 (2 满分)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_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多选题 (1 满分) 6. “把酒问青天”的“问”字关合的句子有(AB ) A. 明月几时有 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文字填空题 (5 满分) 7.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_ 、_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8.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了鼎足对。 9.“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绕”读上声。 10.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多选题 (1 满分) 11. 关于《蝶恋花》(花褪残红)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词的上片说的是一片春夏之交的光景,春天的花团锦簇渐渐的为夏天的青草葱葱所代替。 B.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C. 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D. 苏轼的这首词也是言志,表达了他对自己满腔抱负,忧国忧民,一心想为朝廷效力,却屡遭迫害的悲惨命运的自嘲。 单选题 (1 满分) 12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苏轼“进”与“退”之间的徘徊与矛盾A A.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文字填空题 (2 满分)

最新修辞选择题(唐诗宋词选读)有答案

(唐诗宋词选读)诗句修辞复习 1、下列诗句中,与“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下列诗句中,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下列诗句中,与“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B.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4、下列诗句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下列诗句中,于“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玉勒雕鞍游冶处。 B.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6、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自是长恨水长东。 B.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D.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7、下列诗句中,与“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B.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8、下列诗句中,与“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2021高三《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一)附答案

2021高三《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一) 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唐宋词鉴赏-词与近体词和古体诗的区别

课题1:词与近体诗、古体诗的区别 这里根据课堂讲解、推荐书籍和个人见解,简单回答了词与诗的一些区别。我国的诗词文化的发展都曾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并且历经千年而流行不衰,下面就具体由定义、内容、题材、流行时间四个方面对它们的区别分别展开探讨。 ?定义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百度百科) ?内容 1. 语言特色 词作为诗歌的发展,来源于宴饮之时,起初只起到助兴、娱乐的作用。因此词在语言要求上是和音乐、朗朗上口的。词作为这样的文学,一方面固然没有诗那样教化人心,传递正能量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更加的生活化、接地气,更流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有呈现社会百态,传递喜怒哀乐,引起人与人之间强烈的共鸣的效果。 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这一点与词比较类似,另外,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体现普通人民感情生活和《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样返璞归真的诗句。 近体诗在格律的要求就更加的严格了,《人间词话》中有言:“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在对规则的要求更加严格后,诗人创作的方向比较固化了,不能再创作方式上有所创新,

就在深度上多做文章,比拼在思想感情上谁更高尚、更深远。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样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诗句。 2.思想感情 词在思想感情上以境界为上,王国维言: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例如苏轼的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语言精美,意境旷远。在语言的华丽精致方面,柳永当属大家,《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用华丽的语言,流畅的笔调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而李煜的赤子之心和才华横溢则无处不在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l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故言: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古体诗语言精练,善于从极简的文字中展现无穷的意境,风格含蓄隽永,《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笔法多变精炼,表现出强烈的忧伤。 近体诗,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还把我国古代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题材 发展到宋代,词的类型大概可分为两种:豪放派和婉约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的豪放派将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报国热血融入词中,语言大气,格局广阔,“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组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姜夔、陆游的词相对好学,而学南宋辛弃疾宏大壮阔的格调却十分不易。故又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参见《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唐宋词赏析论文

浅谈李清照其人其词 通过本学期对《唐宋词赏析》课程的学习,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每个词人的每首词通过多次学习和思考,总能体会到更多更有深意的不同以往的感觉,也就越发接近词人想要表达的真正的情绪和思想。 李清照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女词人,其词风理所应当地以婉约为主,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虽然她在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很多消极、感伤的感情基调,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她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她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公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但不表示祝贺反而写诗嘲讽他:“炙手可热心可寒。”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 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后,两人惺惺相惜,志同道合。两人经常不得已两地分居,因此此时李清照的词多以思念为主。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剪梅》:“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但是,他们互敬互爱的美满生活,很快便被金人入侵的铁蹄踏破了。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 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 在兵慌马乱之中,赵明诚接受了湖州太守的任命,赴任途中不幸得病去世。李清照惊闻噩耗,悲痛欲绝。在颠沛流离中失去了丈夫,这无疑是天大的打击,这也使李清照的词开始变得凄冷悲怆。在如此巨大的悲痛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字里行间,让人深深体会到当时她内心的痛苦。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离异入狱的波折,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日益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 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 的情怀。她忍受着国破家亡、离乡背井的巨大痛苦,写下了充满伤感和悲愤的词章,并在颠沛流漓之中,带病坚持整理、编著了《金石录》,为世人留下了珍贵文物。 在七十多岁时,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一代女词人落得如此结局,不能不让人叹惋。但是李清照对宋词的巨大贡献必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唐诗宋词选读测试题

运城三中高二年级月考试题(唐诗) 班级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绿蘋.(píng)江渚.(zhǔ)凤阙.(quē)渌.水(lù) B.芳甸(diān)滟滟(yàn)砧声(zhēn)薜荔(pì) C. 草檄(xí)绮筵(yán)天姥(mǔ)将进酒(qiāng) D. 盘飧(sūn)朔漠(sù)渍痕(zì)令嫒(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B.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C.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D.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3、《红楼梦》中薛宝钗说:“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下列对其中划线部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工部,杜甫,唐代诗人,曾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风格“沉郁顿挫”。B.韦苏州,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为苏州刺史,故也称韦苏州。其诗风格闲淡简雅。C.温八叉,温庭筠,晚唐词人,“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其词风格浮艳靡丽。D.李义山,李清照,南宋词人,其作品往往主题凄切,文辞难懂。其词风格隐晦含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人称“初唐四杰”,他们逐渐突破宫体诗风的格局,给唐诗带来了新鲜的内容和刚健活泼的风格。 B.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的诗常将诗情、画意、禅理熔于一炉,苏轼评其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二人被称为盛唐诗坛上的双子星座。 D.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他的《祝福》《在酒楼上》,均出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5、下列关于古诗文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借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侧面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 B.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说春天的芳菲早已消歇,王孙不愿长留山中,诗人在这里流露出归隐之意。 C.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诗人借人们反常心理的描写,表达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 D.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既表现了诗人为国除弊的忠贞,又流露出无辜遭贬的愤慨,诗的后半句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精神。 6、下列对联与人物对应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B.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C. 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嫡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韩愈)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P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着笔,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物与人不即不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P66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全套诗歌欣赏练习题(含答案)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 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三、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赏析颔联和颈联。 颔联“牙璋”句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信符,“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诗人用这两个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句写唐军已经神速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高二语文下学期《唐诗宋词选读》期末测试题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唐诗宋词选读》期末测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绮.筵(qǐ)旌旆.(pèi)凤阙. (què) 江渚.(zhǔ) 槛.外长江空自流 (kǎn) B.稽.首(qǐ) 霰. (xiàn) 汀.上白沙 (tīng) 纤.尘 (xiān) 扁.舟(piān) C.砧.声 (zhān) 浣.女 (huàn) 朔.漠 (sù) 塞草腓. (féi) 玉箸.(zhǚ) D.草檄. (xí) 天姥. (mǔ) 渌.水(lǜ) 欢谑. (nuè) 啾.啾(jiū)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还有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专写山水田园诗,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B.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適和岑参。因为他们都有边塞生活的实际体验,所以,其边塞诗成就最高。 C.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D.《燕歌行》一诗虽然内容比较复杂,但主旨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希望将军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戒骄戒躁,关心爱护士卒。 3.对下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着纤,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 B、中四句重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 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边,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 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情推向了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 4.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首二句写长安一群妇女在月下赶制征衣。 B、首四句把秋月、秋声、秋风和关切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C、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大深化,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生

古典诗词书目

一、原典: (书名,作者,注释者,出版社(推荐版本);附,即次级推荐版本)(按:打下划线为简体,加粗为重点推荐。)《诗经译注》(附名物图) ,陈俊英,上海古籍《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诗经注析》(上下),陈俊英、蒋建元注,中华书局附《毛诗正义》(上下),隋·陆德明音义,唐·孔颖达 疏,北大出版社《楚辞补注》,东汉·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楚辞集注》,宋·朱熹 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文选》(6册),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乐府诗集》(上下),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鲍参军集注》,南朝宋·鲍照,钱仲联集校,上海古籍《李太白集》(上中下),唐·李白,清·王琦注,中华书局《杜诗镜铨》,唐·杜甫,清·杨伦注,上海古籍附:《钱注杜诗》(上下),唐·杜甫,明末清初·钱谦益注,上海古籍《孟浩然诗集笺注》,唐·孟浩然,上海古籍《王右丞集笺注》,唐·王维,清·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岑参集校注》,唐·岑参,陈铁民、侯忠义校注,上海古籍《高适诗集编年校注》,唐·高适,中华书局《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唐·李贺,清·王琦等评注,上海古籍《玉谿生诗集笺注》,唐·李商隐,清·冯浩笺注,上海古籍《白居易诗选》,唐·白居易,顾学颉、周汝昌 选注,人民文学《南唐二主词校订》,南唐·李璟、李煜,王仲闻校订,中华书局《二晏词笺注》,北宋·晏殊、晏几道,张草纫笺注,上海古籍《王荆文公诗笺注》(上中下),北宋·王安石,宋·李壁笺注,上海古籍《苏轼诗集合注》(6册),北宋·苏轼,清·冯应榴注,上海古籍《东坡乐府笺》,北宋·苏轼,清·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上海古籍《李清照集笺注》,宋·李清照,徐培均笺注,上海古籍《稼轩词编年笺注》,宋·辛弃疾,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陈子龙诗集》,明·陈子龙,上海古籍《纳兰词笺注》,清·纳兰性德,张草纫笺注,上海古籍附:《饮水词笺校》,清·纳兰性德,赵秀亭、冯统一笺校,中华书局《瓯北集》(上下),清·赵翼,上海古籍《两当轩集》,清·黄景仁,上海古籍《人境庐诗草笺注》(上下),清·黄遵宪,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散原精舍诗文集》(上下),清末民国·陈三立,上海古籍《樊樊山诗集》(上中下),清末民国·樊增祥,上海古籍(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78 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入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80 种,上海古籍(入门)《中国古典文学丛书》,153种,上海古籍(精读)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1种,中华书局《中国近代文学丛书》,22种,上海古籍二、 现代大家的欣赏著作: 《唐诗杂论》,闻一多,北京出版社《诗境浅说》,俞陛云,北京出版社《唐宋词欣赏》,夏承焘,北京出版社《宋词赏析》,沈祖棻,中华书局/北京出版社《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中华书局《诗词例话》,周振甫,中国青年出版社《诗词散论》,缪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傅庚生,北京出版社《迦陵论诗丛稿》,叶嘉莹,中华书局《顾随诗词讲记》,顾随,人民大学出版社《晚唐风韵》,葛兆光,中华书局(附丛书:)《古典诗词漫话》,15册,中华书局(都是小册子,读起来很舒服)《迦陵说诗》,8册,叶嘉莹著,中华书局三、古代诗话举隅:《六一诗话》,宋·欧阳修,凤凰出版社《沧浪诗话》,宋·严羽,凤凰出版社《艺苑卮言》,明·王士贞,凤凰出版社/齐鲁书社《随园诗话》,清·袁枚,凤凰出版社《人间词话》,清末民国·王国维,中华书局《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繁体)《唐诗纪事》(3册),宋·计有功撰,上海古籍/中华书局(繁体)(附丛书:)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9到12

九 1. 北宋词人柳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因当过屯田员外郎的官职,所以也称他为柳屯田。其词集名为《乐章集》。 多选题(1 满分) 2. 柳永在词学史上的贡献有(ABCD) A. 发展了慢词,善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翻开了宋词发展的新一页。 B. 多用赋体。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C. 雅俗并陈。俗者以口语入词,吸收民歌养分,雅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 D. 柳永扩大了词的表现题材。除男女恋情外,柳词还反映都市风貌、羁旅行役等较丰富的内容。判断题(1 满分) 3.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正确 文字填空题(24 满分) 4. 《凤栖梧》词牌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所以又名《鹊踏枝》、《蝶恋花》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5. 填写所缺的词:“伫倚危楼风细细_____。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_残照____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6. 王国维《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它出自柳永的《凤栖梧》。语本《__ 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7. 柳永《八声甘州》善用领字,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领字。“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上述各句中的领字是对、渐、望、叹、想。 8. 苏东坡认为《八声甘州》中“不减唐人高处”的三句是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认为这三句词可和唐诗中的佳句比美。 9.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极为简洁地勾画出一幅深秋时节的暮江雨景。其中“洗”字体现了炼字的特点。 10. “是处红衰翠减”,指花木凋零,套用唐代诗人李商隐《赠荷花》中的诗句: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1. 写出与“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相同诗意诗景的古人诗句。谢朓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温庭筠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多选题(1 满分) 12. 对《八声甘州》一词分析正确的是(_abcde______ ) A. 柳永词“尤工于羁旅行役”,《八声甘州》是这一题材的代表性词作。 B.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启首三句定下全词阔大苍凉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相思的寂寞制造了抒情气氛。 C. 《八声甘州》写的虽是羁旅行役,但所选景物空阔超远,所以调子高亢苍劲。 D. 词境广阔深远,在博大而开阔的背景之下抒发相思之感与失意之悲,便显得气势沉雄,兴象

唐诗宋词练习题库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王维、孟浩然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 3.张籍、王建 4.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5、柳永 6、李清照 7、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8、李益 9、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10、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1.温庭筠、李商隐) 12、六对八对 13、“吴中四士” 14、高适岑参 15、《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中有画 16、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17、苦吟诗人(派) 18、独恨无人作郑笺 19、赵崇祚《花间集》 20、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 21、《渔家傲》(塞下秋来) 22、《江西诗社宗派图》杜甫 23、语言的典雅浑成音调的和谐优美 24、清空骚雅 25、陆时雍、《诗镜总论》、时带六朝锦色 26、“三包” 27、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28、长河落日圆、王维 29、豪迈雄放、俊爽飘逸、清新自然 30、“七绝圣手” 31、元结、顾况 32、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33、《珠玉词》、温润秀洁 34、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35、王绩 36、杜审言、崔融 37、陈子昂、杜审言、沈全期 38、草木本有心、张九龄

39、上官仪 40、“诗中有画” 41、个性鲜明 42、沉郁顿挫、新题乐府 43、杨亿、《西昆唱酬集》 44、杨万里、风趣、奇趣 45、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 46、沈全期、宋之问 47、“四声八病”、永明 48、《诗薮·内篇》、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49、拗体律诗 50、刘长卿、韦应物 51、《与元九书》 52、郊寒岛瘦 53、刘禹锡、柳宗元 54、《云谣集》 55、民间词、文人之词 56、赵崇祚、《花间集》 57、晏殊、晏几道 58、高适、岑参 59、大起大落 60、篇制多、好作拗体、以诗入诗 61、陈起江湖集刘过陈与义戴复古刘克庄 62、贺铸青玉案 6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4、赤子之心 65、王之涣凉州词 66、陈起江湖集刘过陈与义戴复古刘克庄 67、贺铸青玉案3 6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9、赤子之心 70、王之涣凉州词 二、名词解释 1、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该集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牛峤等十八家词人的词500首。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内容以描写女性的体态、心理、生活为主,词风浓丽绣错、柔婉软媚。 2、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时期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他们的诗歌反映了南宋时期民族的痛苦、愤怒、忧虑与期盼,抗金斗争是诗歌的主旋律,山水田园诗的清高一直伴随着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4、25章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24、25章

1.陆游,字__务观____,号___放翁___ 。又晚号龟堂老人。有《___剑南诗稿_____》、《渭南文集》、《南唐书》行世。 2.古代有“ _幼名_ __ ,_冠字_ __ ”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 3.陆游一生志在恢复,坚持抗金,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不拘礼法”、“嘲咏风月”等罪名多次遭弹劾免职,晚年心境转而消沉、凄凉。正确错误 4.陆游曾有《梅花绝句》,中有警句“何方可化身千亿? __一树梅花一放翁_____________ 。” 5.《卜算子》是词人以梅花精神自喻,借梅花表达了自己凌霜傲雪,不同流俗的情操。正确错误 6.多选题 (1 满分) .《卜算子》一词采用了以下哪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 A. 夸张B. 拟物 C. 拟人D. 象征 7.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上阕写出一种寂寞愁苦的境界,写梅花受世俗的冷落,为下阕申发议论作铺垫,关键词为“__寂寞__”二字。下阕则重在刻画其志趣高洁,不同凡俗,即便遭受再大的挫伤打击也不改其本质,关键词为“____香如故__”三字。 8.陆游写作《秋波媚》时,正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 _四

川_ __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9.多选题 以下哪一项或几项是《秋波媚》一词的艺术特色? A.充满悲壮之情,极具鞭挞之力 B.笔墨形象,感情饱满 C.具浪漫主义情调 D.运用大胆想象与拟人法 10.词的上阕,诗人正面出场,通过“ _悲歌击筑_ __ __ __ ”和“凭高酹酒”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 11.“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是古代都城()的名胜。 A. 开封 B. 杭州 C. 北京D. 西安 12 《钗头凤》是陆游写给前妻 _唐婉_ __ 的一首词。其时陆游在游览 _沈园_ __ 之时,与偕夫同游的唐氏相遇,有感而发。 13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同时为词作增添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正确错误 多选题 14作者连用三个“错”字表达了何种情绪?

宋词题库及参考答案

宋词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2 3 4、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 6 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1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23 24

29、词的句式大多不整齐,长长短短,所以词又称长短句 30 31、 32、“柳三变”是指柳永。 33、辛弃疾《摸鱼儿》被梁启超评为“回肠荡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 34、北宋的晏殊被称为富贵词人 35 36 37、“六一居士”是指欧阳修 38、《漱玉词》的作者是李清照 39 40、宋代的中秋词,可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媲美的是张孝祥的《过洞庭》。 二、选择题 1、“红杏尚书”是指( D ) A、欧阳修 B、柳永 C、周邦彦 D、宋祁 2、下列句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组是( b ) A、缥缈孤鸿影鸿:大雁。有恨无人省省:理解。 B、今宵剩把银釭照剩:同“侭”,只管。一一风荷举举:全。 C、贺兰山缺缺:山口。自度此曲度:创制。

D、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爱上层楼层楼:高楼 3、陆游给前妻唐琬的《钗头凤》是写在( A ) A、墙壁上 B、手帕上 C、信笺上 D、诗笺上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 A、征帆去棹(zhào)低绮(yí)户 B、羽扇纶(guān)巾笑靥(yè) C、滂(pāng)沱憔(jiāo)悴损 D、荠麦(jì)怆然(pò)) 5、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人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D )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④纵豆蔻辞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 ①④⑤/②③⑥ 6、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宝马雕车香满路”描述了有钱人家的奢侈糜烂、寻欢作乐的生活。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从各个角度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表现了元宵欢娱、彻夜歌舞的热闹景象。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