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蒋献珍

设计思路

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历来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具体的问题,由于新课程改革和教材的多样化,使得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初中新课改教材降低了难度要求,删减了部分过于繁难内容;但高考历来都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不进行大的改革,很难在具体的高中教学中有实质性的改变,面对升学压力,学生和教师都对新教材的题目要求加深、加宽,高中教学难度并未真正降低,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应重视与高中的衔接问题。本课正是从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角度进行设计,以西

气东输这一案例为突破口,通过师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学生以后的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要充分利用初中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新教材“活动”内容的设置,多数是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而设计的,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活动”内容必须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本课充分利用新疆课本中的“活动”,并做适当的补充,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明确我国西气东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西气东输案例分析,初步学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西气东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

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的一段关于石油价格上涨的视频新闻。

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的波动上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油价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石油主要是作为能源出现的,那么中国的能源安全吗?

展示图表:大庆油田2003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西气东输

教 学 设 计 科目:高中地理 课程名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授课老师:龙丽 专业:地理科学(历史学双学位) 城市与环境学院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借助于网络媒体辅助教学,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即综合采用读图分析法。 2、问题解决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处理、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新疆与上海的两幅图片,比较其差异并让学生思考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规律,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西气东输的原因和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西气东输的原因与影响 一、知识讲解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分析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我国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1.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1)~(2)题。 “水银行”买入“水银行”卖出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解析第(1)题,美国某州生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河、湖的分布确定其流向,依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为北高南低;读文字材料可知,“北水南调”解决的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可断定北部水资源较丰富,而南部需求量大。该州中部、南部聚落较密集,南部农业发达。第(2)题,从表中可1993年以看出水资源没有买卖,说明是突发变化。 答案(1)B(2)D 2.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高中地理 最基础考点系列 考点8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8 西气东输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现列表总结如下: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和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 材料2: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材料1图中A处的地形区名称是,西气东输工程、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处经过,其自然地理原因是 ( ) A.河套平原路程最短 B.宁夏平原气候适宜 C.河西走廊地形平坦 D.柴达木盆地物产丰富 (2)西气东输工程的中段B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的虚线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原因是( )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陕、晋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气区 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3)结合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分析西部输出了资源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C (2)C (3)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蒋献珍 设计思路 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历来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具体的问题,由于新课程改革和教材的多样化,使得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初中新课改教材降低了难度要求,删减了部分过于繁难内容;但高考历来都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不进行大的改革,很难在具体的高中教学中有实质性的改变,面对升学压力,学生和教师都对新教材的题目要求加深、加宽,高中教学难度并未真正降低,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应重视与高中的衔接问题。本课正是从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角度进行设计,以西

气东输这一案例为突破口,通过师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学生以后的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要充分利用初中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新教材“活动”内容的设置,多数是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而设计的,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活动”内容必须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本课充分利用新疆课本中的“活动”,并做适当的补充,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明确我国西气东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西气东输案例分析,初步学会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西气东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

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的一段关于石油价格上涨的视频新闻。 师: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的波动上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油价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石油主要是作为能源出现的,那么中国的能源安全吗? 展示图表:大庆油田2003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1.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2. 理解一种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认识西气东输,如西气东输的路线、资源和技术保证等,更深刻理解其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发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并指导学生认识其基本情况。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轮南,途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约420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管道工程经过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太行山脉,穿越黄河、淮河、长江,是目前我国管径最大、管壁最厚、压力等级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管道工程,创造了多个国内天然气管道的领先纪录,也创造了世界管道建设史上的高速度。 实施西气东输有什么作用? 1、对我国的整体意义 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对接——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为目标市场。 2、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激活了沿线省市各产业的发展潜力,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良好的契机。 一、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西部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3)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深加工(合成氨、尿素)。 (4)促使沿线居民能源结构气化,减少大气污染,解决沿线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可减少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破坏。 二、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2)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3)促使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 (4)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问题: 1.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鸡西实验中学李晓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资源和技术保证;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2.方法与过程 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正确对待资源开发同环境建设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西部的经济发展、东部的环境建设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资料收集和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讲授提纲 [导入新课] 1.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地区调配?我国有哪些资源调配工程? ──我国资源的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资源布局和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 实现双赢的能源战略──西气东输工程 一、西气东输的原因 读图: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略) (一)基本状况 1.管道运输优点: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昼夜不停等优点。 2.西气东输工程三个部分:气田开发→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 3.主干道: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上海,全长4200多千米。 4.沿途经过九个省级行政区: 5..经过的地形区:新疆塔里木盆地、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西气东输的原因 1.化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能源地域分布不均。 2.实现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对接:。 3.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

二、西气东输工程的深远影响 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和经济格局,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使工程沿线崛起一条经济隆起带。 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气东输就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东部地区,以满足东部地区对天然气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大工程,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具在重大战略意义。 气田勘探开发全部投资及管道建设投资67%在中西部。 西气东输对新疆的六大好处 首先,将拉动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 其二,可以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改善新疆财力紧张状况。据测算,每年财政可增加约十点五亿元收入,相当于去年新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一左右。 其三,将拉动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据测算仅新疆境内勘探、气田产能建设三百三十亿元、管道建设等的投资将达四百六十三亿元。今年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可增至六百三十亿元。 其四,将为社会提供相当多的新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其五,能够带动新疆化学工业,尤其是天然气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其六,将带动邮电、通信、交通、教育科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疆的社会进步。 1.对中西部影响 利:(1)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2)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深加工。 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广民用天然气,发展深加工(合成氨、尿素)。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4)促使沿线居民能源结构气化,减少大气污染,解决沿线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可减少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破坏。 弊:影响沿线植被稀疏,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易造成水土流失。 西气东输需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在管线工程穿越塔里木盆地时,为了避免对野骆驼生活环境的影响而移动了管线位置;应注意管线工程破土施工对黄土高原为主的沿线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等。 西气东输工程所经的西部地区大多是新疆和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多草,沙漠戈壁,生态环境脆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特别要注意生态保护。 西气东输管线为野骆驼让路 据介绍,输气管道穿过自然保护区三百公里中有七十公里本来要穿过缓冲区,国家目前已经决定,西气东输管线为野骆驼让路,将管线从缓冲区改到实验区。改道使管线长度增加了近十公里,而西气东输管线的平均造价是一公里一千万人民币。为了那不到八百头的野骆驼,西气东输管线从账面上多花了上亿元。 2.对东部地区的发展影响

西气东输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 主干管道建设 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途11省区,全长4000km,设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最终输气能力200亿立方米2004年10月1日全线贯通并投产。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的供气的模式,从而实现了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相结合。 西气东输主要有一线工程、二线工程和三线工程。一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二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三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所以说西气东输的路线分布广,对中部、东部地区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已确定把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并拟将天然气长输管道列入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市场利用前景广阔,为满足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加快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利国利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世纪以来,我国煤炭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2011年占世界的45%左右。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物排放问题,煤炭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活动造成地表挖损、塌陷、压占等,致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对地下水、地表植被等造成一定的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土地与地面建筑物塌陷、地下煤炭大面积开采导致地表沉陷,在地下潜水位较高的矿区,地表沉陷会引起塌陷区积水,严重破坏土地资源。同时,我国煤炭的利用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酸沉降由硫酸型向复合型转变、颗粒物造成的沙尘和灰霾污染严重等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成为世界首位,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二氧化碳减排压力日益增大,这对可持续发展和人身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实行西气东输迫在眉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