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题目1-第5章补体系统

免疫题目1-第5章补体系统
免疫题目1-第5章补体系统

第五章补体系统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补体系统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2.补体三条激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它们的C3转化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体固有成分对热不稳定,通常加热到_______,作用_______分钟即可灭活。

4.C1是由三个亚单位____(识别Ig补体结合位点)、____、_____(有酯酶活性)组成。5.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为____和_____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6.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和C5-9。

7.具有免疫粘附和调理作用的补体分子片段有____和_____。

一、多选题

[A型题]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

** B. C145236789 C. C124536789

** E. C132456789

2. 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C3

B. C2

C. C1

** E. C5

3.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A.C3

B. C4

C. C1q

** E. C5

4.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 B. C3a C. C4a

** E. C5a

5. 具免疫粘附作用又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 B. C3b C. C4b

** E. C567

6.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转化酶的成分相同 D.激活物相同

E.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

7.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

** B. B因子 C. C1

D.C3

E. C4

8.补体:

A.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

B. 对热稳定

C. 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

D.参与免疫病理作用

E.C1在血清含量最高

9.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的成分是:

A. C1q

B. C5a

C. C3b

D.C4b E.C1s

10.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A. C3a、C5a

B. C3a 、C4a

C. C3a、C4a、C5a

D.C3a、C5b67 E.C3b、C4b

11.不参与C5转化酶形成的的补体成分是

A. C4

B. C5

C. C3

D.C2 E.B因子

12.下列那种成分是C3转化酶?

A. C234

B. C567

C. C3bBb

D.C3bBbp E.C1s

1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 B. IgE C. SIgA

D.IgA E.IgM

14.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

**、IgG B. IgE、gM C. SigA、IgD

D.IgA 、IgM E.IgM、IgG

15.既有趋化作用又有能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C2a B. C3b、C4b C. C423、C567

D.C3a、C5a E.C2a、C5a

16.C1q能哪些Ig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

**、IgG2、IgG 3、IgM B. IgG1、IgG2、IgG 4、IgM

C.IgG1、IgG3、IgG 4、IgM D.IgG2、IgG3、IgG 4、IgM E.IgM、IgG、IgA

17.构成攻膜复合体(MAC)的补体成分是:

A. C6b-9

B. C4b2b

C. C3bnBb

D.C3bBb E.C5b-9

18.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

A. IgG4和凝聚的IgA

B. IgG1-3

C. IgM

D.IgD E.IgE

19.能激活MBL途径的成分是:

A.凝聚的IgA

B. IgG1-3

C. IgM

D.MBL E.IgG4

20.可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成分:

A.内毒素

B. 抗原抗体复合物

C. IgM

D.MBL E.单体IgG

21.补体参与的生物学作用是:

A. 中和毒素作用

B. ADCC作用

C. 特异性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

D.沉淀作用E.低渗溶解红细胞

22.抑制C1酯酶活性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因子 B. I因子 C. C1IHN

D.DAF E.P因子

23.灭活C3bB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因子和I因子 B.C4bp C. C1IHN

D.DAF E.P因子

24.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A. H因子

B. I因子

C. C4bp

D.DAF E.C8bp

[B型题]

A.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B.调理作用

C.免疫粘附作用

D.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E.炎症介质

1.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

2.C3a、C5a具有

3.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称为

4.补体攻膜复合体的膜攻击作用:

A.C1q

B.C3转化酶

C.C5转化酶

D.攻膜复合体

E.补体激肽

5.经激活典途径生成的C4b2b是

6.经激活典途径的识别单位是

7.旁路途径生成的C3bnBb是

8.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效应物是

[C型题]

** B. C5a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趋化因子

2.过敏毒素

3.激肽样作用

**因子 B.C4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4.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5.参与补体旁路激活途径

6.参与攻膜复合体的形成

A. H因子

B. I因子

C.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7.直接裂解C3b

8.灭活C4b

9.灭活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

[X型题]

1.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

A. 补体的固有成分C1-9

B. 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P因子

C.补体受体

D.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

E.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活化调节因子

2.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A. 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B. 调理作用

C. 免疫粘附作用D.免疫调节作用

E.炎症介质作用

3.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物包括

A. 细菌脂多糖

B. 酵母多糖

C. 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抗原抗体形成的复合物

4.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包括:

A. I 因子

B. H因子

C. D因子

D.B因子E.衰变加速因子(DAF)

5.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补体成分大多数是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存在于血清中

B. 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

C. 补体性质不稳定,经56℃30分钟处理即可灭活

D. 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E.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

三、名词解释

1.补体

2.补体旁路激活途径

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4.MBL激活途径

四、问答题

1.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试比较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2.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C4b2b 、C3bBb、C4b2b。

**℃30min

** C1r C1s

** IgM

** B因子D因子P因子

** C4b

二、多选题

[A型题]

1 D,

2 C,

3 A,

4 A,

5 B,

6 E,

7 D,

8 D,

9 B,10 A,11 B,12 D,13 E,14 E,15 D,16 A,17 E,18 A,19 D,20 A,21 C,22 C,23 A,24 B

[B型题]

1 B,

2 E,

3 C,

4 A,

5 B,

6 A,

7 C,

8 D

1 B,

2 C,

3 D,

4 B,

5 A,

6 D,

7 B,

8 B,

9 C

[X型题]

1 ABCDE,

2 ABCDE,

3 ABD,

4 ABE,

5 ABCDE

三、名词解释

(见网络课件内容)

四、问答题

1.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中的一组球蛋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因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而得名,它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将分为三类:①补体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MBL途径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丝氨酸蛋白酶;旁路途径的B因子、D 因子;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②调节蛋白,包括备解素(P因子)、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③补体受体:CR1-CR5、C3aR、C2aR、C4aR 等;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另一方面补体激活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介导的各种生物学效应:

(1)调理作用:C3b、C4b、C5b氨基端与靶细胞结合,羧基端与表达C3bR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杀伤靶细胞。

(2)C3b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IC)

补体与Ig结合→抑制新的IC形成;

C3b与红细胞表面C3bR结合,运送至肝脏清除。

(3)引起炎症反应

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与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发脱颗粒,释放组胺,使血管道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趋化因子作用:C3a、C5a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

3.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见下表: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激活物

免疫复合物等

细菌表面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等

参与的补体成分

C1-9

C2-9、MBL、丝氨酸蛋白酶

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9

Ca2+,Mg2+

Mg2+

Mg2+

C3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

C5转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Bb3b

作用

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阶段,在疾病的持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可直接激活,在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可直接激活,自身放大,在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

第五章补体系统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补体系统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2.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它们的C3转化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体固有成分对热不稳定,通常加热到_______,作用_______分钟即可灭活。

4.C1是由三个亚单位____(识别Ig补体结合位点)、____、_____(有酯酶活性)组成。

5.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为____和_____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6.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和C

5-9

7.具有免疫粘附和调理作用的补体分子片段有____和_____。

一、多选题

[A型题]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

** B. C145236789 C. C124536789

** E. C132456789

2. 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C3

B. C2

C. C1

** E. C5

3.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A.C3

B. C4

C. C1q

** E. C5

4.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 B. C3a C. C4a

** E. C5a

5. 具免疫粘附作用又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 B. C3b C. C4b

D.C5b

E. C567

6.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转化酶的成分相同 D.激活物相同

E.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

7.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

** B. B因子 C. C1

D.C3

E. C4

8.补体:

A.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

B. 对热稳定

C. 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

D.参与免疫病理作用 E.C1在血清含量最高

9.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的成分是:

A. C1q

B. C5a

C. C3b

D.C4b E.C1s

10.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C4a C. C3a、C4a、C5a

A. C3a、C5a

B. C3a

D.C3a、C5b67 E.C3b、C4b

11.不参与C5转化酶形成的的补体成分是

A. C4

B. C5

C. C3

D.C2 E.B因子

12.下列那种成分是C3转化酶?

A. C234

B. C567

C. C3bBb

D.C3bBbp E.C1s

1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 B. IgE C. SIgA

D.IgA E.IgM

14.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

**、IgG B. IgE、gM C. SigA、IgD

D.IgA 、IgM E.IgM、IgG

15.既有趋化作用又有能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C2a B. C3b、C4b C. C423、C567

D.C3a、C5a E.C2a、C5a

16.C1q能哪些Ig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

**、IgG2、IgG 3、IgM B. IgG1、IgG2、IgG 4、IgM

C.IgG1、IgG3、IgG 4、IgM D.IgG2、IgG3、IgG 4、IgM E.IgM、IgG、IgA

17.构成攻膜复合体(MAC)的补体成分是:

A. C6b-9

B. C4b2b

C. C3bnBb

D.C3bBb E.C5b-9

18.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

A. IgG4和凝聚的IgA

B. IgG1-3

C. IgM

D.IgD E.IgE

19.能激活MBL途径的成分是:

A.凝聚的IgA

B. IgG1-3

C. IgM

D.MBL E.IgG4

20.可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成分:

A.内毒素

B. 抗原抗体复合物

C. IgM

D.MBL E.单体IgG

21.补体参与的生物学作用是:

A. 中和毒素作用

B. ADCC作用

C. 特异性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

D.沉淀作用 E.低渗溶解红细胞

22.抑制C1酯酶活性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因子 B. I因子 C. C1IHN

D.DAF E.P因子

23.灭活C3bB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因子和I因子 B.C4bp C. C1IHN

D.DAF E.P因子

24.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A. H因子

B. I因子

C. C4bp

D.DAF E.C8bp

[B型题]

A.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B.调理作用

C.免疫粘附作用

D.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E.炎症介质

1.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

2.C3a、C5a具有

3.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称为

4.补体攻膜复合体的膜攻击作用:

A.C1q

B.C3转化酶

C.C5转化酶

D.攻膜复合体

E.补体激肽

5.经激活典途径生成的C4b2b是

6.经激活典途径的识别单位是

7.旁路途径生成的C3bnBb是

8.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效应物是

[C型题]

** B. C5a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趋化因子

2.过敏毒素

3.激肽样作用

**因子 B.C4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4.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5.参与补体旁路激活途径

6.参与攻膜复合体的形成

A. H因子

B. I因子

C.两者均有关

D. 两者均无关7.直接裂解C3b

8.灭活C4b

9.灭活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

[X型题]

1.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

A. 补体的固有成分C1-9

B. 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P因子

C.补体受体

D.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

E.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活化调节因子

2.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

A. 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

B. 调理作用

C. 免疫粘附作用 D.免疫调节作用

E.炎症介质作用

3.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物包括

A. 细菌脂多糖

B. 酵母多糖

C. 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抗原抗体形成的复合物4.补体系统的调节因子包括:

A. I 因子

B. H因子

C. D因子

D.B因子 E.衰变加速因子(DAF)5.关于补体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补体成分大多数是以非活性的酶前体存在于血清中

B. 补体系统的激活具有放大效应

C. 补体性质不稳定,经56℃30分钟处理即可灭活

D. 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E.激活的补体具有生理作用和病理作用

三、名词解释

1.补体

2.补体旁路激活途径

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

4.MBL激活途径

四、问答题

1.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2.试比较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2.经典途径旁路途径 MBL途径 C4b2b 、C3bBb、C4b2b。**℃ 30min

** C1r C1s

** IgM

** B因子D因子P因子

** C4b

二、多选题

[A型题]

1 D,

2 C,

3 A,

4 A,

5 B,

6 E,

7 D,

8 D,

9 B,10 A,11 B,12 D,13 E,14 E,15 D,16 A,17 E,18 A,19 D,20 A,21 C,22 C,23 A,24 B

[B型题]

1 B,

2 E,

3 C,

4 A,

5 B,

6 A,

7 C,

8 D

[C型题]

1 B,

2 C,

3 D,

4 B,

5 A,

6 D,

7 B,

8 B,

9 C

[X型题]

1 ABCDE,

2 ABCDE,

3 ABD,

4 ABE,

5 ABCDE

三、名词解释

(见网络课件内容)

四、问答题

1.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中的一组球蛋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因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而得名,它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成,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将分为三类:① 补体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 MBL途径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丝氨酸蛋白酶;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② 调节蛋白,包括备解素(P因子)、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③ 补体受体:CR1-CR5、C3aR、C2aR、C4aR等;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效应;另一方面补体激活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介导的各种生物学效应:

(1)调理作用:C3b、C4b、C5b氨基端与靶细胞结合,羧基端与表达C3bR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杀伤靶细胞。

(2)C3b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IC)

补体与Ig结合→抑制新的IC形成;

C3b与红细胞表面C3bR结合,运送至肝脏清除。

(3)引起炎症反应

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与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发脱颗粒,释放组胺,使血管道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趋化因子作用:C3a、C5a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

3.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见下表:

比较项

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

激活物免疫复合物等细菌表面甘露

糖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等

参与的补体成分C1-9 C2-9、MBL、丝

氨酸蛋白酶

C3、B因子、D、

因子、P因子、

C5-9

所需离

Ca2+,Mg2+Mg2+Mg2+

C3转化

C4b2b C4b2b C3bBb

C5转化

C4b2b3b C4b2b3b C3bBb3b

作用参与特异性体

液免疫效应阶

段,在疾病的持

续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参与非特异性

免疫,可直接

激活,在感染

早期起重要作

用。

参与非特异性

免疫,可直接激

活,自身放大,

在感染早期起

重要作用。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47137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 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 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 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 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 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7.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全过程。 8.医学免疫学:专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 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 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地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

第三章 补体系统

第三章补体系统 学习指导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新鲜血清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它包括多种因子,故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由补体组分的11种蛋白质、旁路途径组分、攻膜复合体及调节因子等近30多种不同的血清蛋白所组成。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组分用“C”表示,分别称为C1、C2……C9。其中Cl由C1q、C1r、C1s三个亚单位组成。参与替代途径的组分和调节因子中某些成分以大写英文字母或英文缩写符号表示,如B、D、P因子及CR等。补体激活后在其代号或数字上方加一横线,如C 1、C 3、B等。裂解后产生的碎片,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如C3a、C3b等。血清中补体蛋白约占血清球蛋白的10%,含量相对稳定,化学成份为糖蛋白,多数是β球蛋白,少数是γ和α球蛋白。补体的性质很不稳定,许多理化因素均可破坏补体,因此在使用补体时应采用新鲜血清。 二、补体系统的活化 补体系统在体液中以非活性状态存在,当其被激活物激活后,发生连锁的酶促反应,表现出其生物活性。补体有两条激活途径:①经典途径②替代途径。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抗原抗体(IgG1、IgG2、IgG3、IgM)复合物。参加成分是C1到C9各组分。激活过程分识别、活化和膜攻击三个阶段。替代途径激活时没有Cl、C2、及C4参加,C3首先被活化,然后完成C5~C9激活的连锁反应,故又称旁路途径或C3途径。本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是脂多糖、酵母多糖及凝集的IgA、IgG4等。参与成分主要是C3、B因子、D因子和P因子,以及攻膜复合体组分。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见表3一1)。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系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其主要作用如下:①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另外,革兰阴性细菌脂多糖是良好的旁路途径激活物,这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导致自身细胞的溶解破坏。②促进中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地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如RNA肿瘤病毒等。③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以C3b/C4b为中间“桥梁”,通过其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菌及其它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其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结合,则可以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容易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称为免疫粘附作用。④炎症介质作用: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C3a、C4a、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C3a、C5a、C5b67,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 四、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见表3—2) 补体系统激活时对机体既有保护作用,又可产生损伤作用,正常情况下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控制补体的激活,以防止补体过度消耗和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表3—2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因子及其作用 调节因子作用 Cl酯酶抑制物(C1INH) 抑制C1酯酶活性 C4结合蛋白(C4bP) 抑制C4b与C2b的结合 H因子(C3b灭活促进因子) 促进I因子对C3b的灭活或从C3bBb置换Bb,限制C3bBb的形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医学免疫学大题总结 问答题。 1.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组成;(2)免疫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3)免疫分子: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分子,可发挥三种功能:(1)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清除作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免疫自稳: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体细胞,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以维系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畸形和突变细胞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免疫过强或低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Ⅰ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 细胞识别。 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Ig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2)IgC区的功能a.激活补体;b.细胞亲嗜性: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通过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颗粒抗原的吞噬;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ADCC);介导I II III型超敏反应。(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与吞噬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2)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3)IgA:分泌型IgA(SIgA)为二聚体,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和乳汁中,在黏膜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4)IgD: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标志;(5)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具有很强的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4.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第一是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四章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19世纪人们在新鲜免疫血清中加入相应的细菌,无论进行体内或体外实验,均可以发现细菌的溶解,称之为免疫溶菌现象,如将免疫血清加热60℃,30min则可丧失溶菌能力。证明免疫血清中含有二种物质与溶菌现象有关。一种对热稳定的抗体,另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称为补体,单独的抗体或补体均不能引起细菌的溶解现象。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补体分子的组分和理化性质 补体分子是分别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肠粘膜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均为多糖蛋白,大多数电泳迁移率属α、γ球蛋白。 补体系统是由将近20多种血清蛋白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它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活化途径,其生物学意义不仅是抗体分子的辅助和增强因子,也具有独立的生物学作用,对机体的防御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以及免疫病理过程都发挥重要意义。 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其进行了统一命名, 分别以C1-C9命名。1981年对新发现的成分和因子也进行了统一命名。 如C1, C2, C3┅┅C9,其中C1又分为3个亚单位,分别为C1q, C1r, C1s。 1.每一分子的酶解片段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3b。 2.具有酶活性的可在其上面划一横线,如C1。 3.对灭活的补体成分加i表示,如C2ai。 4.对具有酶活性的复合物则应用其片段表 5.补体系统的其他因子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 P因 子等。示,如C3转化酶,可以用C4b,2a表示。

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理化性质 补体成分分子量 (KD) 电泳区 带 血清含量 (μg/ml) 裂解 片段 产生部位 第一组 C1q C1r C1s 390 95 85 γ2 β α 70 35 35 小肠上皮细胞, 脾, 巨噬细胞 C2117 β130 C1aC 2b 巨噬细胞C3190 β11300 C3aC 3b C3cC 3d 巨噬细胞,肝 C4(A因 子) 180 β2430 C4aC 4b C4cC 4d 巨噬细胞,肝 C5190 β175 C5a, C5b 巨噬细胞C6128 β260 肝 C7120 β255 ? C8163 γ155 肝 C979 α200 肝 第二组B因子 D因子 P因子 95 25 220 β α γ2 240 2 25 Ba, Bb 巨噬细胞,肝 巨噬细胞,血小板 巨噬细胞 第三组C1INH C4bp I因子 H因子 S蛋白 105 1100 93 150 80 α β β α 180 250 50 400 500 噬细胞 噬细胞 噬细胞,细小板 血清中:C3含量最高1300μg/ml,其次为C4,S蛋白,H因子各约C3,含量的1/3,其他成分仅为C3的1/10以下。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 我国对抗肿瘤中草药进行了大量筛选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了许多中草药具有抗癌作用,某些药物临床应用取得了与动物实验相一致的效果。随着对中药在机体内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中医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开始探讨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人按照肿瘤细胞增殖过程和药物作用机理,将抗癌中草药分为四型八类,四型为细胞毒型、调节代谢型、促免疫型和活血化瘀型;八类为作用于细胞周期类、破坏细胞膜类、抑制细胞呼吸类、调节癌细胞代谢类、调整整体代谢类、植物血凝素类、促特异性免疫类、促非特异免疫类。中药的分类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有价值的。从肿瘤免疫角度研究中药,研究最多的是补益扶正类中药,对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药及动物类药也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分述如下: 1、补益扶正类: 这类中药免疫作用有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变态反应的影响,肾上腺皮质及激素的影响,抗炎及调节作用,环核苷酸的影响。结合肿瘤免疫进行研究的这类中草药主要有人参、党参、黄芪、天冬、刺五加、补骨脂、女贞子、薏苡仁、枸

杞子、龟板、鳖甲、核桃树枝、冬虫夏草等。 人参、刺五加、女贞子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人参中分离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称为Prostisol,这一成份含有多种人参甙,动物试验证明这种成份可促进宿主蛋白质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人参皂甙有抗癌作用,可使癌细胞逆转。肿瘤晚期病人或手术、放化疗后身体较虚弱的患者适当服用人参确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体质,但一定要辨证用药。 黄芪、女贞子可增强白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病毒性感染作用,黄芪在小白鼠体内可诱生干扰素。从黄芪中提取的一种多糖体注射小白鼠可使脾脏增大,浆细胞增生,有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材料证实,将病人淋巴细胞经黄芪、女贞子处理,则抑制淋巴细胞(Ts)的活性增强。党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抗缺氧、抗放射损伤、抗低温等,调节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及机体免疫功能,对造血功能也有促进。 茯苓、猪苓多糖作为免疫促进剂应用于临床已证明具有提高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4章补体系统 1、补体(complement, C)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也称为补体系统。 2、补体系统的组成 ①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C1(C1q,C1r,C1s)、C2、C4 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MBL途径:MBL、MASP 共同成分:C3、C5-9 ②调节分子 ③受体成分CR 3、补体的理化性质 ①多数组分为糖蛋白 ②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③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④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失活;0~10℃保持3~4天。补体需要-20℃保存。 4、补体活化的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凝集素途径/MBL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1) ?激活物:主要指与抗原结合的IgG或IgM IgG的CH2、IgM的CH3:补体结合部位 ?参与的补体成份:C1~C9 ?C2 的活化是限速步骤 经典激活途径(2) Ag-Ab 复合物→C1q 活化→C1r 活化→C1s 活化 * C1q必须同时与至少两个IgG分子结合才能被活化 ?一个IgM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即可激活C1q ?IgG分子至少需要两个紧密相邻的抗体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才能激活C1q 经典激活途径(3) C2b 旁路激活途径(1)

旁路途径是生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补体激活途径,是抵御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1.激活物: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2.参与成分:B因子、D因子、P因子、C3、C5~C9。 旁路激活途径(2) 5、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 C5转化酶裂解C5→C5b67复合物形成→C5b678嵌入细胞膜→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跨膜孔道 ?膜攻击复合体 MA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C5b6789n,C5b-9n ?MAC的作用:MAC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形成“渗漏斑”,大量水分进入 细胞导致细胞崩解。

免疫题目1-第5章补体系统

第五章补体系统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补体系统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2.补体三条激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它们的C3转化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体固有成分对热不稳定,通常加热到_______,作用_______分钟即可灭活。 4.C1是由三个亚单位____(识别Ig补体结合位点)、____、_____(有酯酶活性)组成。5.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为____和_____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6.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和C5-9。 7.具有免疫粘附和调理作用的补体分子片段有____和_____。 一、多选题 [A型题]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激活顺序是: ** B. C145236789 C. C124536789 ** E. C132456789 2. 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C3 B. C2 C. C1 ** E. C5 3.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A.C3 B. C4 C. C1q ** E. C5 4.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 B. C3a C. C4a ** E. C5a 5. 具免疫粘附作用又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 B. C3b C. C4b ** E. C567 6.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转化酶的成分相同 D.激活物相同 E.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 7.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 ** B. B因子 C. C1 D.C3 E. C4 8.补体: A.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类物质 B. 对热稳定 C. 具有溶菌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 D.参与免疫病理作用 E.C1在血清含量最高 9.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的成分是: A. C1q B. C5a C. C3b D.C4b E.C1s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HBcAb-核心抗体: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 IGM 是新近感染或病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 溶菌和溶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 在靶细胞表面形成 MAC 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 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C4b 、iC3b 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 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 的炎症介质 C3a C4a 、C5a 。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 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 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 Ig 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 Fc 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 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 解离。②循环 IC 可激活补体,产生的__C3b 与抗体共价结合。IC 借助C3b 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 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 APC 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 的功能。 (二)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 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 ;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 ,用于预 防疾病。 2. 动物免疫血清;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 ,收 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 _______ 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含 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 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 存在于人、 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 ,称为Forssman 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 性抗原:大肠杆菌 086与人B 血型物质;肺炎球菌14型与人A 血型物质;大肠杆菌014型 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 ;立克次体与变形杆 菌。 4.同种异性抗原;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 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 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 物、辐射而变性 6. 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 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⑵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 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 (1) 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HBeAg- e 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 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都是良好的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

第五章《补体系统》练习题

第五章《补体系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其补体成分的激活顺序是·····························() A、C1→C2→C3→C4→C5→C6→C7→C8→C9 B、C1→C2→C4→C3→C5→C6→C7→C8→C9 C、C1→C4→C5→C2→C3→C6→C7→C8→C9 D、C1→C4→C2→C3→C5→C6→C7→C8→C9 2.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A、C3 B、C4 C、C1q D、C2 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2b B、C3b C、C3a D、C5b 4.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 A、C3a、C4a、C5a B、C3a、C4a C、C2a D、C3b、C4b 5.构成膜攻击复合物的补体成分是············································() A、C6b~9 B、C4b2a C、C5b6789n D、C3bBb 6.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Ig是··························() A、IgA、IgG B、IgM、IgG C、sIgA、IgD D、IgA、IgM 7.可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成分是············································() A、内毒素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IgM D、MBL 8.关于补体正确的叙述是····················································() A、补体成分在血液中处于活化状态 B、旁路途径的活化是从C2开始的 C、补体的理化性质稳定 D、补体主要是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9.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参与的补体成分 B、C3转化酶的组成 C、激活物质 D、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 10.与免疫球蛋白Fc段的补体结合部位相结合的补体分子是······················() A、C3 B、C1q C、C1r D、C1s 11.既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3b B、C4b C、C4a D、C5a 12.某些补体片段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因为吞噬细胞表面存在············() A、D因子受体 B、C3b受体 C、C5a受体 D、C3a受体13.下列补体活化中形成的转化酶中,不包含补体C3b成分的是····················() A、经典途径C5转化酶 B、旁路途径C5转化酶 C、经典途径C3转化酶 D、旁路途径C3转化酶

5 补体系统

第五章补体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其补体成分的激活顺序就是( ) A、C1→C2→C3→C4→C5→C6→C7→C8→C9 B、C1→C2→C4→C3→C5→C6→C7→C8→C9 C、C1→C4→C5→C2→C3→C6→C7→C8→C9 D、C1→C4→C2→C3→C5→C6→C7→C8→C9 2.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就是( ) A、C3 B、C4 C、C1q D、C2 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就是( ) A、C2b B、C3b C、C3a D、C5b 4.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就是( ) A、C3a、C4a、C5a B、C3a、C4a C、C2a D、C3b、C4b 5.构成膜攻击复合物的补体成分就是( ) A、C6b~9 B、C4b2a C、C5b6789n D、C3bBb 6.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Ig就是( ) A、IgA、IgG B、IgM、IgG C、sIgA、IgD D、IgA、IgM 7.可以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成分就是( ) A、内毒素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IgM D、MBL 8.关于补体正确的叙述就是( ) A、补体成分在血液中处于活化状态 B、旁路途径的活化就是从C2开始的 C、补体的理化性质稳定 D、补体主要就是由肝细胞与巨噬细胞产生的 9.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就是( ) A、参与的补体成分 B、C3转化酶的组成 C、激活物质 D、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 10.与免疫球蛋白Fc段的补体结合部位相结合的补体分子就是( ) A、C3 B、C1q C、C1r D、C1s 11.既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就是( ) A、C3b B、C4b C、C4a D、C5a

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word精品

9.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 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 的炎症介质C3a 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 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 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 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2.动物免疫血清;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 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 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 性抗原:大肠杆菌086与人B血型物质;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大肠杆菌0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4.同种异性抗原;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 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抗原。 5.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 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1?隐蔽抗原释放: 如眼晶体、精子等因外伤手术等释放入血 2.自身抗原被修饰:如自身组织成分因感染、药 物、辐射而变性 6. 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 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⑵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3、临床检测HBV抗原抗体系统包含哪些项目?(1)HBsAg-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HBeAg- 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 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 (5)HBcAb-核心抗体: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毒复IGM是新近感染或病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 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 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 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肿瘤免疫与抗肿瘤免疫机制 广州市从化卫生学校陆予云 肿瘤是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变异常增生,形成的不同于起源正常组织的新生物体。研究证明,肿瘤对于正常机体组织具有异物性,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面且,有的肿瘤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以限制肿瘤生长,甚至最终使肿瘤消退。相反有时这种免疫应答可促进肿瘤生长。由此可见肿瘤免疫机制非常复杂,长期已来许多学者对于这种复杂的肿瘤免疫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有关机制作以下综述: 一、概述 肿瘤与肿瘤发生 1、肿瘤的概念:机体自身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瘤因素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无限制增殖产生的新生物体。 2、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是常见病,全世界每年大约600万新诊断病例,每年死亡达450万之余,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二。我国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为第二大死因。 3、肿瘤病因学: 外界致癌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内环境致癌因素: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等。大约80%恶性肿瘤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 4、肿瘤发生: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认为“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各种致癌物质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异或表达发生异常”。两种假说: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学说(hypothesis of gene or chromosome alteration):认为基因或染色体畸变是正常细胞转化成恶性细胞的基本原因。基因活化或渐成学说:认为肿瘤发生并不一定要基因或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细胞在微环境中可转变为肿瘤细胞。不过,从肿瘤发生上说,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主导机制。肿瘤发生经历:正常细胞--→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限性癌--→侵袭性癌--→转移癌。 (二)瘤基因与肿瘤抗原 1、癌基因(oncogen):指一类引起癌变的基因。异常激活和表达能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转化,变成恶性细胞。

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的研究

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的研究 摘要: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清除异物并维持内环境稳定。一直以来,补体系统的参与被认为是抑制肿瘤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对恶性肿瘤 的免疫监视中发挥作用。然而, 最新的研究指出补体也能促进肿瘤生长。本文就 补体系统与肿瘤免疫的研究展开综述。 关键词:补体系统;肿瘤免疫;抑制;促进 引言 19世纪末, 在发现体液免疫不久, Bordet[1] 即证明, 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 热的成分, 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 的必要补充条件, 故被成为补体。补体并非单一成分, 而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 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称为补体系统。该系统由30 余种可溶 性蛋白与膜结合蛋白组成。补体广泛参与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 也 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 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效应系统和效应放 大系统[2]。恶性肿瘤起病隐匿、进展速度快、缺乏有效治疗,严重威胁人类生命 健康,围绕它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众多层面。 1. 补体系统抗肿瘤作用 1.1 补体系统抑制肿瘤的生成、发展 补体系统在抗体介导的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中发挥着辅助作用。在APC参与的CD4+T细胞辅助下, B细胞对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或膜表达抗原产生应答, 并产生抗瘤抗体, 此抗体可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这一作用与补体在体液 免疫中发挥的辅助作用一致[3] 。IgM抗体引起的补体经典活化途径对有效启动 CD8+T细胞免疫应答有着关键作用。目前公认的补体清除肿瘤细胞的机制主要有 以下2 方面:①在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APC)参与的CD4+ T 细胞辅助下,B 细胞对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或膜表达抗原产生应答,并产生 抗瘤抗体,此抗体可激活补体系统并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抑制 肿瘤的生长,这一效应与补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的作用一致。②补体也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形成MAC 对肿瘤细胞发挥裂解效应,即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作用。 1.2补体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由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 mAb)活化的补体可以直接引起肿瘤细胞溶解或加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毒性作用。大多数单克隆抗体在介导ADCC的同 时也激活了补体系统。对于被单抗包被的肿瘤细胞, 补体可以启动3种机制对其 产生作用。第1种是利用膜攻复合物对肿瘤细胞进行直接杀伤, 这一过程通常称 为“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DC)。mAbs结合的靶抗原可以被表达在免疫细胞(如 粒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FcRs)识别, 导致抗体依赖的 细胞毒作用。mAbs也可以通过其Fc段与C1q结合来活化补体系统。第2种机制 是补体受体以来的增强ADCC。例如, CR3 与iC3b结合促进了通过FcγR介导的效 应细胞与靶细胞的粘附。第3种机制称为CR3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R3-DCC), 用于杀伤微生物, 通常不被激活。 2. 补体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随着近年来各项研究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证据似乎支持着与上述相反的观点: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四章补体系统 复习要点: 1.掌握补体系统的基本概念、命名和成份。 2.掌握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3.熟悉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的激活物质、激活过程: 4.掌握三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5.了解补体的性质、补体合成的部位。 6.了解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了解体液中重要灭活物质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H因子等的调节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E C. IgA D. SIgA E. IgM 2.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 C3a、C2a B. C3b、C4b C. C423、C567 D. C3a、C5a E. C2a、C5a 3.下列哪种成分是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 A. C4b2b B. C567 C.C3bBb D. C3bBb3b E. IC 4.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C5转化酶相同 C. C3 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 激活物质相同 E. 膜攻复合体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5.补体激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是: A. C1 B. C2 C. C3 D. C5 E. C9 6.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 C1 B. C2 C. C3 D. C4 E. C5 7.补体系统的可溶性调节因子是:★ A. B 因子 B. D 因子 C. I 因子 D. MCP因子 E. DAF 8.参与细胞毒作用和溶菌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 C3b、C5b B. C42 C. C5b ~9 D. C567 E. C423 9.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是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脂蛋白 B. 具有细胞毒作用、促进吞噬作用,但无炎症介质作用 C. 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 对热稳定 E. 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10.抑制C1酶活性的补体调节因子是: A. H 因子 B. I 因子 C. C1INH D. S 蛋白 E. C4bp

第五章补体系统

第五章补体系统 一.选择题 【A型题】 1.补体系统3种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A.C1q B.C4和C2 C.C3 D.B因子 E.D因子 2.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C1 B.C2 C.C3 D.C5 E.C9 3.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4.补体系统是: 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 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 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 D.由30多种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 5.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3b B.C4b C.C4a D.C5a E.C2a 6.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 A.C3bBbP B.C4b2b C.C3bBb D.C3bBb3b E.C5b~9 7.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C. 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 激活物质相同 E.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8.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3a B.C3b C.C5b D.C4b E.C2a 9.关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其主要激活物 B. C1q分子有六个结合部位,必须与Ig结合后才能激活后续的补体成分

C. C4是C1的底物,C4b很不稳定 D. 激活顺序为C123456789 E. 分为识别和活化两个阶段 10.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不包括: A.C3 B.I因子 C.D因子 D.B因子 E.P因子 11.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4a B.C5a C.C3a D.C3b E.C5b 12.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 A.C3~C9 B.C5~C9 C.C1~C9 D.C1~C4 E.C1、C2、C4 13.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参与凝集反应 B. 对热稳定 C. 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 有免疫调节作用,无炎症介质作用 E. 补体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14.与免疫球蛋白Fc段补体结合点相结合的补体分子是: A.C3 B.C1q C.C1r D.C1s E.以上都不是 15.下列哪种补体成分在激活效应的放大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A.C1 B.C2 C.C3 D.C4 E.C5 16.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 A.C1432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E.C123456789 17.通过自行衰变从而阻断补体级联反应的补体片段是: A.C2a B.C3a C.C3c D.C4b E.C5a 18.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三条途径的膜攻击复合物相同 B. 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