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

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
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

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

植物保护学院班子俞利荣牵头

2009年5月6日

根据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结合学院工作实际,拟定了学院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作为调研专题,并报学校同意实施。

一、调研开展情况

按照本次学教活动“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学院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了离退休、在职教工等3个党支部专题调研会,征求了植保学科相关专家的意见,大家就如何凝炼植保学院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和破解学科发展难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植保学院作为我校的传统学科,我们的优势在学科,特色在学科,但目前影响发展的问题也在学科。学院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班子调研专题拟定为“落实三个定位,促进学科融合,提高育人质量”,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和肯定。

调研专题确定后,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分步实施,分类落实,并带头分别举办党员学习辅导报告暨讨论会。4月7日檀根甲院长作了“全国植保学科与我校植保学科比较”的学习调研辅导报告,4月15日俞利荣书记作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学科融合,共建和谐学院”的学习调研辅导报告,4月22日林华峰副院长作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科建设”的学习调研辅导报告。参加3次报告的与会人员

为学院全体离退休党员、在职教工党员,部分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会议人员的覆盖面广,层次全,具有广泛代表性。报告主题突出,思路清晰,问题准确,措施详实。

二、学院学科现状及工作思路

我校植保学科历史悠久,植保专业1960年初次招生,1973年独立建系。学校依托植保专业先后创设了环境工程、应用微生物、环境科学、生态学、动植物检疫等5个专业,为我校学科专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文革期间,学校分三地下迁办学,植保学科随三地办学,学科方向出现第一次分散,学校回迁后植保相关方向没有合并,导致形成长期分散的局面,期间虽有动议,但并未实现合并。2004年学校院系、学科调整,第二次将植保学科所属的农药学方向划走。目前植保学科仅存植物病理学与昆虫学2个学科方向,植保学院只有2个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科方向单薄,学科综合实力薄弱,不但制约了植保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

学院党政领导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破难题,在难题中找成因。几年来,按照“坚定一个理念,落实好三个定位”的思路开展工作,即坚定团结发展的理念,落实“坚持科研走在教学前面的教师定位,坚持考研走在就业前面的学生定位,坚持研究教学型的学院定位”。为什么提出这个定位?学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植保作为优势学科,理应率先向研究型的目标迈进。同时教师作为办学的灵魂,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在贯彻科学发展观

提出的“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时,教育部也提出,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学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因此,我们将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定位,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潜力,充分依靠教师和学生,完成好学院工作的目标。几年来学院在科研上、考研上、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成绩。目前,学院学生考研率、四六级通过率、学生素质等不逊色于西北农林、南农大等全国重点院校的植保专业学生。

但让我们焦虑的是,近三年来学院考研学生对本校植保学科的认同度、归属感逐年减弱,体现在报考本学科人数激剧下降。其原因与全国考研政策调整不无关系,但与我校植保学科力量分散、方向单薄这个内因更加相关。尤为重要的是,毕业生就业去向,近年来95%以上是到农药化工、经营、管理等单位就业,到学院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98%是农药企业,而学院在办学中却无法利用农药学科的社会资源培养人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严重削弱了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声誉和条件。

三、促进植保学科融合的建议

针对全国植保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学院党政班子对我校植保学科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梳理、分析。我校植保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生物防治和农产品安全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些条件表明具有较好的装备,目前植保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基础。与重点大学相比,我们学科发展滞后,但同省属院校

相比,除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外,还是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一是植病流行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昆虫分类学和农药残留毒理学、生物防治学等领域与方向均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在全国同行中占有一定学术地位;二是具有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条件和装备能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三是本科生源丰富具有发展后劲;四是学科新增长点明显,植物源农药、生物安全等方向发展迅速;五是学术梯队建设明显增强,师资队伍整体基础较好、素质优良;六是与全国重点大学、重点实验室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望挤入国家队,提升科研实力;七是研究领域主要是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特色明显。

但与重点大学及一些省属院校相比,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科布局不合理,学科方向分散,不能统筹兼顾,没有握成拳头。二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一无院士、二无长江学者、三无国家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入围者,队伍力量急需整合与提高。三是缺乏国家的大项目大课题、其研究成果影响力不够。四是尚未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平台建设急需提升。

学科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龙头,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职能的基本平台,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没有特色学科,就没有特色大学,没有合理学科结构,就没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才。学科建设的

目标在于提升学科水平和竞争力,学科队伍的规模、结构和影响力是评价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建议:

1、科学发展,调整结构,加强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近年来由于学校新兴学科专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分散了学校传统学科的有限资源,相应的师资队伍、平台建设经费增长等远远落后,造成了有些传统学科核心竞争力不够、发展缓慢,一些原有的优势学科力量削弱等现象。学校应当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科学、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传统学科建设与新兴学科发展统筹兼顾。当前学校优势学科急需优化整合,应当按照国家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安徽省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多层次建设,并建设合理的学科结构,注重学科融合,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科学发展,调整结构,加强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应当成为我校近期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学科建设工作的重点。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学科进行分层建设,是提高我校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校确实存在着发展中的矛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学科平台的高效运转,使得我校的学科实力和水平能够有较大的提升。

2、实现植保学科方向由目前的“五指朝外”走向“五指并拢”。

当前我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学科建设水平仍显不足。植保学科如何科学定位,明确优势,彰显特色?虽然高校竞争激烈,但发展模式不外乎两种,即关注规模、追求数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和注重结构调整、强调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根据校情、院情、师生情和学

科情,都要求我们选择内涵式的发展模式。目前由于植保学科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日益拉大了与同类同行的差距。我们认为,只有结构合理的学科,才能建成高水平的学科;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只有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上具有竞争力;只有我们的毕业生具有竞争力,我们学校才具有竞争力。

通过回顾植保学科的发展历程,正视学科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植保学科专业发展历程来看,对植保学科专业的改造、调整、拓展、新建一直贯穿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始终,正是依靠对传统学科的调整手段和措施,才形成了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传统学科对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但学科的发展要“有扬有弃,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依托现有基础,保持特色和传统,又要敢于高瞻远瞩,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找准突破口,拓展学科发展领域和空间,还要打破学科壁垒,面向学科创新凝练优势学科方向,不断加强传统学科的创新和发展。作为植保学科,应统筹学科资源,加强综合实力,提高办学层次,在社会上提高声誉,为学校“挣面子”;学校新兴的学科专业,可以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为学校“挣票子”。为此,构建合理的植保学科结构,是学校建设同类先进水平的需要,是提高植保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提高植保服务“三农”水平的需要,是提高植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更是维护植保师生根本利益的需要。

我们盼望,学校党政领导在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中,高度重视植保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把植保学院真正建成名副其实的、拥有“植保

学科”的学院,实现植保学科方向由“五指朝外”到“五指并拢”,让我校的植保学科早日形成“拳头”,在全国同行的激烈竞争中,才能出重拳,才能有竞争力,才能彰显特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学科融合,共建和谐学院的主要措施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学科融合,共建和谐学院,要靠增强学科创新意识,理清学科创新思路,改革学科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需要学校给予政策支持,更加重视关心和支持农学类学科的发展。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破除学校仍然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增强学科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与国内同行竞争的学科创新与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二是树立学科交叉就是创新,学科融合就是发展的理念。加快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必须打破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学科相对封闭的条形发展模式,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和农业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开放的网形学科发展模式。即以纵向延伸拉动横向交叉,以横向交叉推动纵向延伸,不断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和新的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科在创新中可持续地发展。加快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的步伐,建立起学科交叉就是创新,学科融合就是发展的理念,加快农业应用学科之间、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自然科学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尽快形成我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四是改进学科管理。要制定鼓励学科交叉创新的激励政策和打破学院、学科、实验室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博士

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各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研联合攻关,打造学科交叉创新的平台,为学科创新与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当前高校发展目标趋同,学科结构趋同,在大一同的格局中,学院如何科学定位,明确优势,彰显特色?如何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彰显我院的办学特色,这是提高社会声誉、学科水平、科研档次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战略问题。

1、科学定位,特色强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发展日新月异。我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学科建设水平仍显不足。我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有9大学科门类,提出农学和生命科学是优势学科,那么农学学科应率先向研究型的目标迈进。植保学科作为我校传统、特色学科,如何科学定位,明确优势,彰显特色?我们只有继续坚持三个定位,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增强竞争力,学院各项工作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由于植保学科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日益拉大了与同类同行的差距。目前学院学科方向还比较分散,教师科研还不平衡,学生考研目标还不一致等问题仍然存在,这是我们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要解决的问题。

2、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的具体要求。虽然高校竞争激烈,发展愿望强烈,但发展模式不外乎两种,即关注规模、追求数量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和注重结构调整、强调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根据校情、院情、师生情和学科情,都要求我们选择内涵式的发展模式。04年植保学院成立以来,我们没有贪大、没有求全、没有跟风、没有赶潮,而是强调教学要高

质量、科研要上层次、学生工作要有特色、发展要有优势,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在工作步骤上我们力争做到“心要热、头要冷、步要稳”;在工作方法上,力争做到“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重点是学科和专业,难点是师资和科研,亮点是教学和学生工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有后为,把突破点放在博士点和新专业建设上,从而带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内部结构调整仍显不足,尤其是博士点、新专业建设力度仍显不足。学科点与教研室、教研室与教学实验中心、植病与昆虫、老专业与新专业这几个关系仍然需要理顺与调整。

3、建设和谐学院,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统领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三项职能充分协调发展,这是学院和谐的最佳表现。和谐是稳定的最佳状态,和谐又是发展的最终结果;和谐不是一团和气,更不是停滞不前,只有发展才能换来和谐。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团结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三个定位”的工作思路和行动纲领,克服各种矛盾和阻力,推动学院学科、师资、科研、教学、制度等建设,努力向“和谐学院”的目标迈进。今后在和谐学院建设上,我们仍然要“坚定一个理念,坚持一条道路,坚持三个定位”不动摇,促进三个职能的协调发展。在办学格局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在教学工作上,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在科研工作上,努力打造科研精品,争取重大项目;在学科建设上,争取政策促进融合,突破一级学科博士点;在人才队伍上,不为所有

但为所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目标既定,思路廓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号召,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中统一认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在实践中激发斗志,以主人翁的精神支持植保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把植保学院真正建成名副其实的、拥有“植保学科”的学院,实现植保学科方向由“五指朝外”到“五指并拢”,让植保学科早日“握成拳头”,在全国同行的激烈竞争中,才能重拳出击,才能有效竞争,才能彰显特色,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育人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育人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首届实践教学工作会议发言 严国萍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文华学院首届实践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院从十年建校向十年发展迈进之际,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新的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认真总结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评建工作以来我院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我们应用型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办学对实践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新动态,认真分析我校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明确下一步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的目标和思路,积极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我院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扎实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分析了实践教学在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推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强化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文华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多科性、教学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适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在培养方案中必须要突出实践环节。我们这里指的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我院201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明确规定工科专业实践环节应该达到总学分的30%,文科专业实践环节应该达到总学分的20%,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的实践环节已经达到要求。个别专业在会前对培养方案又作了调整也达到要求。虽然从量上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还必须深刻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准加强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同时,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说明书

XX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XX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说明 山西省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山西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速培育ICT产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升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促进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区域经济能力,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特推出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以下是具体内容:一、ICT学院简介 XX公司ICT学院,全称XX公司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是XX公司为打造ICT 人才产业链,推动ICT领域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为社会培养ICT领域的人才,满足产业链对人才的长期需求而设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二、合作内容 (一)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模式 1、ICT类专业内容建设 面向新经济改造升级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专业,制定面向ICT领域进行专业改造升级的模块化参考课程体系。建设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工科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XX公司深度参与的“产学研”共同体。

2、双师型教师提升计划 围绕产业前沿技术,为高校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产业最前沿技术的机会与平台,提升教师对产业前沿技术的敏感度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3、联合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一批面向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在线课程资源,快速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动在线课程资源与在线教育支撑工具在课程上的广泛应用。 4、推进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建设一批面向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的实训教学科研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与产业真实场景结合的实训科研平台服务。 5、建立能力评价机制 通过XX公司ICT大赛、XX公司职业认证与课程结合等模式,建立ICT类人才能力评测体系,客观评价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成果的参考指标体系。 6、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 XX公司一直倡导构建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体,聚合人才、聚合技术、聚合商业、聚合服务,最终助力山西省ICT产业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从2012年开始,XX公司开始与全球高校合作开展“XX公司ICT学院”,每年为ICT产业链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每年的双选会旨在为合作伙伴输送人才,并帮助合作院校解决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核心问题,从而建立起ICT产业链中企业、院校、平台、人才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拉近ICT行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 7、社会服务

中馆驿镇中心小学资助育人系列主题活动方案

中馆驿镇中心小学2018年资助育人系列主题活动方案 为落实好《2018年麻城市资助育人系列主题活动方案》,更广泛地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结合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感恩、励志教育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安排 三、活动要求: 1、各年级或班级必须按时间节点参加和完成前三项活动。各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好每项活动(要求要有相应的活动记载),确保人人参与,起到实效。 2、第四项“孝善之星”评选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⑴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孝善之星”评选活动(每个年级至少推荐一名,最多5名),具体评选条件如下: ①、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主动帮父母做事,懂得感恩。 ②、在校尊敬老师,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打招呼。 ③、在学校或社会上,能积极主动做好事,乐于助人,爱护小同学,不欺负小同学且帮助小同学解决实际困难。 ⑵每个年级评选出的每个人物必须准备以下材料参选:

①典型人物青春故事录音剪辑:录制一段不超过3分钟的音频(统一发至镇小QQ群里),讲述励志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可以是自述,也可以是采访问答的形式。 ②典型人物图片2张(统一发至镇小QQ群里):可由学生本人或者请周围的人,用手机或者相机拍摄自己或自己的家庭在学习或生活中的瞬间,并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讲述关于自己、父母或家庭的梦想以及缘由。 ⑶学校评选,对入选的典型人物进行表彰,在校园内运用多种媒体播放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全方位宣传。 3、本次系列活动学校将组织巡查,督导中如发现有班级没有按要求开展活动或开展活动组织不力、敷衍了事的,将通报批评。 2018年10月12日

以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北京商业学校

全力推进特色项目建设, 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北京市商业学校程彬何健勇 北京市商业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始终把德育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精心打造,以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培养德能兼备现代职业人” 为培养目标。在创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过程中,学校共申报了两个特色项目,分别是以建立现代职业学校科学管理体系为目标的内部管理创新项目和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为目标的德育特色项目。自正式立项、组织实施以来,两个特色项目严格依据实施方案和任务书,按阶段、步骤实施。现以德育特色项目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提高认识,强化德育特色项目建设目标 我校申报的德育特色项目全称为“德能兼备目标引领下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是初步建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体现职教特色,适应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可操作、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示范作用的、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 德育特色项目建设是学校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渗透在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学生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全员、全程、全时空的建设。 学校在总结原有的“一二三四五”立体德育工作模式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的“六七八 九十”的新目标任务,即:六项任务,七化原则,8S标准,九训模式,十个证书。 二、全面推进,保障德育特色项目组织实施 在示范校建设工程中,学校以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依据,不断创新特色项目管理实践,狠抓组织领导、学习培训、过程实施、校企合作、工作改进、引领示范,做到边建设、边提高、边总结、边推广、边示范,使项目建设落到了实处,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 1、抓组织指导,做到指导到位,保障有力在学校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统筹指挥 下,成立了由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的特色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教育教学资源,减少彼此协调、相互衔接的“真空地带”,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的推进效力;成

学校育人案例分析

学校育人案例分析 一、教师打学生事件 ×年×月,×校发生了一起教师打学生事件,家长上访,市教育局、公安局先后介入,学校声誉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一)原因及教训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传播文明的窗口,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道德的引领者、智慧的促生者、知识的播种者。发生这样的事件令人遗憾和痛心。 1.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和学生父母一样可以任意体罚学生。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相当于获得了父母所“授予”的权力,老师于是拥有了教育、惩罚学生的权力。 ②教师素质差,教育手段贫乏。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事业心强,想把孩子教好,但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办法,见学生违纪,情绪便急躁,因而体罚学生。有些教师则因为在家庭或社会交往中受气,无处发泄,将学生当成了出气筒。特别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地位不高,待遇较低,社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心中有怒气,遇事易动气发火,感情用事。在多重压力下,对不争气的学生,教师便使用强制措施体罚学生,而这,却常能得到人们的理解。 ③学校、部门对教师教育管理不够,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意识淡漠。 2.教训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 ①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行使教育管理工作职责。 ②解决师生矛盾,不能不讲方法,感情用事。无论学生做错了什么事,老师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体罚学生,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单纯用暴力解决显然是大忌,也不能解决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以批评教育为主,再辅以和家长沟通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 (二)几点建议 要走出体罚误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 甲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教职成(2018) 1号)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 48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 4号)和《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省人大(2019〕18号)等文件精神,推动双方资源统筹与共享、技术创新与服务、人才交流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文化传承与发展、党团建设等方而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仔念则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共贏、协同发展 二、合仔境? (一)共建共享校企共同体基地 合作双方可根据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选择共建校内外(包括跨境)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培训中心、企业(产业)学院和创新创业中心/基地等,为校企协同培养学生、企业员工培训和服务社会提供实践场所。 (二)共建共享产学研合作平台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利用双方资源,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傅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开发产品,服务企业发展,共建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提高双方的社会美誉度。 (三)共建混编教科研团队 通过高层次人才互聘(产业教授进学校,教授、博士进企业等方式)共建混编教科研团队,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和科研项目,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推进学徒制人才培养 根据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校企合作设置专业、研究制定专 业标准,开展专业建设。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培养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联合培养,共同申报国家校企协同育人项目。 (五)优先推荐、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基于校企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现实利益的相应回报。在尊重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企业有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的权利,学校有优先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的义务,优秀学生有优先选择高端就业岗位的机会,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贏。 三、取方的权钊知文.务 甲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合作,具体合作以本协议的《附加协议书》形式进行约定。 (一)甲方

资助育人优秀典型事迹

高校资助育人活动_资助育人优秀典型事迹 如何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资助育人,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标,育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则。 (一)创新资助育人机制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1.由学生工作部(处)牵头,加强各系部教师和学生对资助育人的理解,并进行深入研究和预防性干预。 2.成立学校专门的学生资助办公室,负责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3.不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的工作水平,定期组织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外出学习和培训。 二、确保可持续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资源聚合机制 1.确立已建立起来的政府、学校、银行资助可持续的投入,同时要保证以银行投入为主的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2.努力拓展资助的渠道,充分挖掘校友等资源,也可以加强与企业、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助资金的投入。 三、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过程实施机制 1.准确及时的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爱国爱党意识。 2.认真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贫困的观念。 3.举办学校的各种奖助学金的表彰,树立典型,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

4.以勤工助学等有偿资助为平台,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研究,建立健全评估反馈机制 1.由学生工作部(处)牵头,做好学生资助育人的绩效评估,主要包括对资源的投入和教育的引导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创新资助育人体系 一、坚持外延式资助和内涵式育人相结合 1.落实国家相关的资助政策,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切实保证每一位家庭 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资助。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强化“励志自强”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感恩回报”教育、“责任使命”教育。 3.增强贫困大学生心理调适的能力和创业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二、坚持资助过程育人与合力育人相结合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贫困的意识。 2.要求系部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甚至班级同学一起参与到资助,多方联动,各部门协调,以此形成良好资助育人的校园氛围。 三、积极探索信息化管理与发展式资助 组织开展立项项目: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促进学生加强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服务。 (三)创新资助育人系列活动 1.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活动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 (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三)师资培训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面向教师的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企业提供资金、软硬件设备或平台,支持高校建设实验室、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等,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企业提供师资、软硬件条件、投资基金等,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六)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企业提供资金、指导教师和项目研究方向,支持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教育部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有关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和指导项目规范运行;

夯实责任,创新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夯实责任,创新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荣幸有此机会能与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就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交流。自召开教育工作会以来,我校利用行政会、全干会组织教师学习会议精神,并召开各村支部书记和关工委成员会议,进一步传达学习,使他们了解我县教育形势及发展宏图,并在校内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营造舆论氛围,为西头各界支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下面,就我校本年度的工作设想向各位领导、同仁做一汇报,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 一、夯实责任,狠抓重点工作落实 首先,确定目标,明确方向。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的实际,学校确定了“在和谐中成长,在激励中成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甘为人梯的服务精神、无私有为的奉献精神、克难求进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超越的攀高精神”为内涵的西中精神,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创建勤奋好学、奋发上进、敢于创新的学风;把学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质量提升、整体高效、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 其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夯实工作责任年”活动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学校一方面制定《行政领导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领导职责,把工作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具体到

人,做到领导有责任,层层有压力,人人有任务,事事抓落实,形成“日常工作大家抓,重点工作专人管”,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得以落实,另一方面,我们还制定了《西头初中教师工作要求》,对每个教师在工作、日常规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把此制度装订成框下发给每位教师,以时时提醒教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第三,健全德育机制,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学校、教导处、班主任”三级管理的教育网络,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会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教育机制。 第四,构建校园文化,打造育人环境。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将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上学期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变,校园文化氛围业已初步形成。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深挖校园文化内涵,突出学校特色发展,,加强校园特色建设,争创“品牌学校”,彰显西头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态势。 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校除定期组织德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安全知识讲座,还要精心组织好“行为规范月”、“学守则活动月”、“讲诚信活动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光辉的旗帜”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利用民族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学生读好书活动。 二、创新机制,充分挖掘教师潜能 教师之于教育,如巨匠之于艺术,每一块顽石,每一个音符,都

2019年班主任育人经典案例5篇

2019年班主任育人经典案例5篇 时光飞逝,在锦城的第一年就这样很快的过去;回首这一年,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中成长,非常感谢系上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19年班主任育人经典案例5篇,希望大家喜欢! 班主任育人经典案例1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传达出来,只有让别人感受到,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接受。作为一名教师,因为爱,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因为爱,让一个个单纯而真实的孩子懂得了爱,也懂得了回报爱。在教学中,我总是怀着爱心,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这样我和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很融洽。 .我班的刘德祝同学,入学以来,上课一直要么搞小动作,要么乱说话影响别人;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为班级抹黑;还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许多同学都指责他,讨厌他,不和他一起玩;各门作业做的都不完整……几乎每天都要惹出一点事情。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我真诚地跟他说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也应该是最懂事的孩子。他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让人

讨厌不已,他口头上答应的很好,可事后仍一如既往,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不然,他可能会带坏一群立场不坚定的男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多次进行家访,家访中,我了解到他有一个双胞胎的哥哥,从小家人就非常溺爱他们,就妈妈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妈妈说她一句,他能顶妈妈十句,父亲经商,经常不在家,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因此在家里他就是个十足的小霸王。通过多次家访后,了解到妈妈也拿他无能为力,任之放任。他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 “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调查清楚情况后,我思忖着必须慎重地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我试着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劳动积极主动、踏实,为人诚实,所以,我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交谈,了解情况,相机鼓励他、激发他“你干活儿那样能干,在学习上只要自觉,你一定能行;只要你好好对待别人,同学们一定能喜欢你”。通过几次的接触启发,我与他慢慢沟通了。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再次找他话:“你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水平,这说明你很不笨;你篮球打得好,同学们都很羡慕你,但是你现在的表现却令老师很失望,你完全可以把你优秀的一面表现给大家,做一个老师喜欢,同学敬重的好学生,我希望你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大家融合在一起,希望你从做人,做事方面奋力追赶。你现在对班级的生活、学习中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如果我也放弃你,大家都不再理睬你,你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你希望出现

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拓宽实践育人途径

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拓宽实践育人途径 【摘要】:学校的德育方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青少年发展规律,将德育工作全面落实到生活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拓宽实践育人途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坚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德育;德育理念;实践育人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这个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是不论何时何地,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德育工作必须时刻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新的形势,不能够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创新,时代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通过实践创新来适应和发展。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实践创新德育方式,以拓宽育人渠道。 一、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增强适应性 加强实践育人是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符合人的社会化规律,符合学生的自我教育规律,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教学型实践、专业型实践和科技型实践,实

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育人理念表现在:第一,实践育人符合育人的学习规律。如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地受到了全面、系统训练;第二,实践育人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学生通过学习知识获得能力,有利于消解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空泛、教条、与现实脱节等弊端;第三,实践育人符合自我教育的规律。它使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行;第四,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它让学生了解知行统一的意义,注重把实践融入学习和生活之中。 学校只有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教学理念,加深对实践教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实践教学的自觉性,摆正知识与能力的位置,将实践育人理念落实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搭建德育实践平台,注重引领性 德育实践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强化实践环节,把各种思想道德教育融于道德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主题型德育实践平台。 为推进德育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学校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每个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每周组织一次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 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 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

资助育人体系建设方案

附件9 资助育人体系建设方案 一、组织体系 牵头校领导:王旭 组长:陈科、陈东 牵头单位:学工部 责任单位:学工部、研工部、财务处、基金会秘书处、就业中心、校友办 二、工作目标 夯实基础,规范制度,强化队伍,确保资金,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借助大数据和学生行为分析等手段,为“隐形贫困”学生保驾护航,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建立完备的资助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受助学生的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励志成才、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助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 三、工作思路 夯实资助基础: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为抓手,以资助育人工作为核心,借助一卡通数据和学生行为分析系统实现精准资助。

发挥平台优势:优化勤工助学岗位,把奖优助困与激励扶志相结合,搭建以助学金为主载体的感恩教育平台。以奖学金为主载体的专业成才平台,以助学贷款为主载体的诚信育人平台,以勤工助学为主载体的能力提升平台,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四、工作举措 (一)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 1.规范资助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涵盖各类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助学金、“三助一辅”、助学贷款、困难资助等为一体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和涵盖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社会捐助、学费和贷款补偿等资助为一体的本科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责任单位:学工部、研工部、财务处;配合单位:研究生院、基金会秘书处;完成时限:2019年6月底前) 2.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建设。修订《重庆大学本科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重庆大学学生爱心救助基金实施办法》《重庆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办法》《重庆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重庆大学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助学金发放及管理办法》《重庆大学研究生助管岗位管理办法》

“1+1+N”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1+1+N”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要求,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构建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则是落实上述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1+1+N”平台的构建 “1+1+N”平台,即:合作院校+行业协会+若干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各院校实验实训条件所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构建“1+1+N”产教融合、協同育人平台,能有效地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尤其是学生生产实习的问题。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的普通高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层次,培养目标介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为了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突出专业特色,学院指定物流管理系对其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尝试创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是5A级行业协会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具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协会现有1800多家会员单位,其中企业会员1600多家(含央、国、私、外资等企业),院校会员有152家(含本科、高职、中职、技工等)。设有4个研发机构(即广东省南方物联网信息中心、广东省南方物流研究设计院、广东省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及信用等级评估办公室、广东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十多个专业工作委员会,5个专业服务中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卓资二中是全县唯一一所完全初中学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拥有建筑面积4000多平米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楼和洁净卫生的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拥有先进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第二课堂”活动室等各种专用教室;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我校现代教 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学校本着“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 力都能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身心两健德智双馨”的育人目标,以夯实常规为基础,以强化德育为保障,以深 化教改为抓手,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位居全县首位,为卓资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夯实常规为基础,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始终坚持把夯实教学常规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坚持做到“六个抓实”: (一)抓实常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常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管理、集体备课、学风建设、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等相关制度,为学校提高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抓实集体备课环节。不断改进集体备课,精心指导各学科组按照“个案——共案——个案”的思路精心备课,集中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智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抓实课堂教学评估。围绕高效课堂构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确保每堂课都能实现预设教学目标。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估机制,每学期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个人年度考核。 (四)抓实教学质量跟踪。建立教学质量跟踪制度,完善班级和每个学生的成绩档案,学科教师、班主任、备课组、教务处各个环节密切关注学生成绩的变化,每次考试后都要进行质量分析,跟进措施。 (五)抓实考风考纪建设。制定了一整套严格有效的操作规范,每学期检测考试均按中考标准组织实施,达到了以考风正学风、以考风促学风的可喜效果。 (六)抓实中考备考工作。严格按照“目标确定早、工作思考早、采取行动早”的总体要求,指导毕业班教师明确目标、破解难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全力做好中考备考工作。 二、以强化德育为保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我校始终坚持将德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树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 全面快乐发展”的理念,德育工作在助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确立三级德育目标,严把正确育人导向。学校确立了“为成功人生做准备”的指导思想,在学校德育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层级式“三园”德育目标,即“平安校园”突出安全、稳定、守纪三要素;“文明校园”突出文明、有序、乐学三要素;“文化校园”突出儒雅、和谐、快乐三要素。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德育规律,明确了“三突出、一贯通”的德育工作推进思路,“三突出”即七年级突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八年级突出感恩励志教育、诚信理想教育;“一贯通”即在这三个教育阶段,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使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具有很强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健全德育制度体系,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一是建立全员育人制度,从领导、教师到管

教书育人典型案例

教书育人心得体会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密切。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育人也反过来影响教书。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有了好的品行习惯,才会端正其学习态度,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一种意识的竞争,一种思想与观念的竞争。因此,情商的高低将愈来愈多地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影响其个人水平的高低。由此看来,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味教书而忽略育人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它已成为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甚至很快会被淘汰。因此对于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教师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从而激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寓教于乐的师生互动,从而使新课堂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进而使新课堂得到更加切实的推广。 教书与育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要教书先要育人。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品德,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学起知识来就会游刃有余,教师的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班有一男生特别捣乱,平时不仅不爱学习,而且霸气十足。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无论什么原因,他总是振振有辞,即便没理也要辩上三分。每当看到他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就会觉得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学生为什么不懂得认真学习,而只顾虚伪地伪装自己呢?……细想自己的做法,也许有些急于求成了。以前我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对其品行的培养,结果导致他成绩一般,我也收效甚微。后来,经过一番深刻的思考之后,我注重引导其向好的、善的学习,注重其品行的培养。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渐渐变得懂事了,同学们也更加欢迎他了,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改善。 作为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

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潘一霞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一一江苏无锡一一214206) 摘要: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以中等职业院校现状为立足点,分析其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然后提出有针对性二有目标性的解决策略,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协同编制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等,以促进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从而有效培育实践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一一产教融合一一协同育人 一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与政策措施,促进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新时代背景下,培育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院校的根本职责,各大院校正朝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方向发展.然而事实上,由于转型节奏缺乏协调性,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之中政府主导作用仍需进一步增强,加之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中等职业院校仍需要以产教融合为支点,深入探索二研究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切实提高新型人才培育质量,从而满足国家二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要求. 一二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突出性问题1.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偏弱,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进程缓慢 近些年,尽管地方政府二职业院校二企业创设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机制,然而实践运行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地方政府尚未针对产教融合二校企合作机制出台具体的法规条例,尤其是有关项目责任的确定,从而造成产教融合发展脚步放缓.经过实践调查发现,许多项目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已经搁浅,致使后续工作无法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协调职业院校二企业间的具体合作关系,促进产教融合项目的顺利落实,从而实现协同育人. 2.企业对待产教融合项目缺少精力,造成产教融合项目运行成果不理想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两者所追求的目标却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职业院校看重的是综合型人才的培育,而企业关注的是校企合作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在校企合作中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达不到企业预期的目标,使得企业不愿集中精力参与产教融合项目.从地方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具体情况方面分析,基本上是职业院校发挥主导作用,而企业仅仅是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平台,负责学生实习阶段的管理工作,对于教学是无法深度参与的.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实行了 双导师制 ,也就是为全体学生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但是在具体实践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职业院校与企业缺少交流二沟通的平台与桥梁,大多情况下校内指导教师能够发挥作用,而企业指导教师基本上流于形式,同时关于校内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二职责也没有进行清晰界定. 3. 双师型 教师资源匮乏,培育人才目标的实现举步维艰 要想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和企业工作经验,可是职业院校中的 双师型 教师资源是十分匮乏的,大多任课教师并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产学研 1 2 1 ?本文是宜兴市 十三五 规划课题 产教融合视野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训研究 (课题编号:Y X/2016/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好老师优秀育人案例

中国好老师优秀育人案例 单位:新疆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中学姓名:周国君 一、个案介绍 我校曾经的四年级学生人数有42人之多,其中本校教师家的孩子在这个班级的就有7名,这个班是有名的“难管”班级,班主任就换了几任,任课教师也换了不少。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李某(隐去真实姓名)同学,是班里学习、纪律、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差的一名学生。他上课常用小动作招惹、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学生的头发、无缘无故骂人,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座位都是一个人坐在最后);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老师提问,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答非所问,经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让任课老师哭笑不得。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都嫌弃他;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李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在班级就爱恶作剧,逐渐在生活中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学生李某的几次谈话了解到,造成李某“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自身的原因:李某从小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多是批评,学生多是嘲笑,以至于李某在学习上越来越差,在其他方面越来越“突出”。 2、家庭教育的影响。他是家中独生子,加上小时候李某身体不太好,学习、行为上的坏习惯家人总是尽最大限度地纤就、容忍。外加父母均无固定工作、更无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年四季都是靠打零工

挣钱来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每天都是天不亮出门,披星戴月回家,与孩子接触时间较少,渐渐地孩子觉得在这个家不受重视,就慢慢地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惯,当家长发现或者老师告之时,家长就是一顿打骂、根本未从自身找原因。 3、教师教育的影响。由于李某在班里的各项表现极差,老师经常在班里批评、把该生叫到办公室训斥。 三、教育策略 1、引导同学正确与他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2)鼓励同学与李某交朋友、双休日到李某家串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尽早地把李某拉回到班级的大家庭中。 2、避免家庭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四、收获感悟 通过近一学年的教育,现在李某的各方面表现有明显好转,学习成绩进步了,也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喜欢助人为乐了。面对李某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 作为一名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师爱永恒”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其次,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