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

·临床研究·

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是一种发生于B 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约占全部血液恶性肿瘤的10%,由于患者年龄大、临床缓解率低、复发率高、难治和耐药[1]等特点,以往采用的VAD 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沙利度胺最初用于治疗早孕反应,但由于严重的致畸作用而停止使用,由于其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因而可以作为一种靶向药物用于肿瘤的治疗[2]。近年来,国内陆续有文献报道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可以明显提高缓解率,但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循证学依据不充分。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沙利度胺联合VAD 方案治疗MM 的文献,并进行荟萃分析,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检索

检索万方数据库(网址为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657131183.html,/PaperAdvancedSearch.aspx ),检索词为“沙利度胺”、“VAD ”、“多发性骨髓瘤”。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沙利度胺联合VAD 方案治疗MM 的随机对照研究(RCT ),其他条件不设置,末次检索时间为2012年5月21日。

1.2文献纳入标准

①国内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②研究设计至少包括两个组,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联合VAD 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VAD 化疗方案;③患者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具有相应的诊断标准;④疗效判定标准明确;⑤对于同一指标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只取最后一次数据;⑥统计数据完整,统计

方法科学。1.3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为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1.4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 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VAD 化疗方案。1.5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直接指标(A ):尿或血清中的M 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间接指标(B ):①骨髓中浆细胞减少80%以上或降至<5%(B1);②血红蛋白上升20g/L 或血细胞比容上升0.06(不输血情况下)持续1个月以上(B2);③高血钙(>2.98mmol/L )降至正常(B3);④血尿素氮(>10.71mmol/L )降至正常(B4);

沙利度胺联合VAD 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王洪真

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内科,山东安丘

262100

[摘要]目的评估沙利度胺联合VAD 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方法设定检索条件后,检索149篇文献,阅读题目、摘要,纳入32篇文献,然后阅读全文,排除标准不规范、统计方法错误、设计不严谨和重复发表的文献18篇,最终共有10篇文献入选。系统回顾10篇文献中的48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50例,对照组2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489例患者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2.8%(132/250)和30.1%(7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5.28,P <0.01,OR =2.77,95%CI :1.90~4.04);总有效率分别为81.2%(203/250)和54.4%(130/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6.61,P <0.01,OR =3.92,95%CI :2.61~5.87)。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 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有良好的疗效。[关键词]沙利度胺;化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0(c )-0041-05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VAD chemotherapy for multiple myeloma

WANG Hongzhe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Anqiu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Anqiu 262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VAD chemotherapy for multiple myeloma.Methods 149articles retrieve and read the title,abstract after setting the search conditions.32articles were se -lected.The final total of 10articles were selected after reading more and excluded 18articles with standard non-standard statistical methods error,not designed rigorous and duplicate published.The clinical data of 489patients in the 10articles were reviewed the clinical data of observation group of 250cases and 239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ana -lyzed.Results The partial remission rate of 489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52.8%(132/250)and 30.1%(72/239)respectively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 =5.28,P <0.01,OR =2.77,95%CI:1.90-4.04).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81.2%(203/250)and 54.4%(130/239).The differ -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 =6.61,P <0.01,OR =3.92,95%CI :2.61-5.87).Conclusion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VAD chemotherapy has a well efficacy for multiple myeloma.

[Key words]Thalidomide;Chemotherapy;Multiple myeloma;Efficacy;Evaluation

41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方案

化疗方案骨髓瘤 、-√-9→万案药物剂量用法时间 ABVD 母28天周期阿霉素 2 25mg∕m iv d1, 15 博来霉素10mg∕m iv d1, 15 长春碱6mg∕m2iv d1, 15 达卡巴嗪 2 375mg∕m iv d1, 15 BACOP (*为加强方案)阿霉素25mg∕m2(*40mg∕m2) 或iv d1, 8 母28天周期EPI 40mg∕m2(*50mg∕m2) 环磷酰胺 2 650mg∕m iv d1, 8 长春新碱 1.4mg∕m2iv d1, 8 泼尼松 2 40-60mg∕m PO d15-28 博来霉素10mg∕m2iv d15, 22 BEACoPP (*为加强方案)阿霉素 2 2 25mg∕m (*35mg∕m )iv d1 每21天一周期环磷酰胺650mg∕m2(*1250mg∕m2)iv d1 依托泊甘 2 2 100mg∕m (*200mg∕m iv d1-3 长春新碱 1.4mg∕m2(max 2mg∕m2)iv d8 甲基苄肼 2 100mg∕m Po d1-7 泼尼松 2 40mg∕m Po d1-14 博来霉素 2 10mg∕m iv d8 dex-DEAM 卡莫司汀 2 60mg∕m iv d2 美法仑20mg∕m2iv d3 依托泊甘 2 200mg∕m iv ,Q12h d4-7 阿糖胞甘 2 100mg∕m iv ,Q12h d4-7 地塞米松8mg po, tid d1-10 mi ni-DEAM 卡莫司汀 2 60mg∕m iv d1 美法仑30mg∕m (max 50mg) iv d5 依托泊甘75mg∕m iv d2-5 阿糖胞甘 2 100mg∕m iv ,Q12h d2-5 CHOP 14天或21天一阿霉素50mg∕m (或EPI 80mg∕m )iv d1 周期环磷酰胺 2 750mg∕m iv d1 长春新碱 1.4mg∕m2iv d1 泼尼松100mg Po d1-5 CHOP-E 每21天一周期阿霉素50mg∕m2(或EPI 80mg∕m2)iv d1 环磷酰胺 2 750mg∕m iv d1

骨肉瘤诊疗规范

骨肉瘤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0年8月

前言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其治疗是以新辅助化疗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我国不同医疗机构间骨肉瘤治疗水平差距较大,某些地区肢体骨肉瘤仍以截肢为主,总体治疗水平和国际上尚有一定的差距。要提高骨肉瘤治疗的整体水平,除早期诊断外,尚需进一步规范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以期寻求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与手段。 本诊断治疗规范的目的:一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二是规范诊疗,提高骨肉瘤诊疗质量,降低非规范治疗带来的生存率损耗和医疗资源浪费;三是规范骨肉瘤的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本规范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郭卫

目录 前言................................................ II 一、范围 (1) 二、术语和定义 (1) 三、骨肉瘤诊疗流程 (1) 四、骨肉瘤诊断规范说明 (3) (一)诊断依据 (3) (二)诊断 (6) (三)骨肉瘤的分类和分期 (6) (四)鉴别诊断 (6) 五、骨肉瘤的治疗规范说明 (7) (一)治疗原则 (7) (二)术前化疗 (8) (三)手术治疗 (8) (四)术后化疗 (9) (五)骨肉瘤肺转移的治疗 (9) (六)放射治疗 (10) 六、随访 (10) 附录A 骨肉瘤分类 (12) 附录B Enneking外科分期 (123) 附录C Huvos化疗坏死率评价 (14) 附录D保肢术后肢体功能评价 (15)

一、范围 本规范制定了骨肉瘤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规范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骨肉瘤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虽然在肿瘤中也可以见到纤维或软骨组织,或两种都有,但只要见到肉瘤基质细胞直接产生的骨样组织,其肿瘤的性质则为骨肉瘤。 三、骨肉瘤诊疗流程 骨肉瘤诊断与治疗流程见下图。

恶性淋巴瘤常用化疗方案

恶性淋巴瘤常用化疗方案 发表者:秦铀6392人已访问 (一)霍奇金淋巴瘤 1、MOPP(最早的方案,已经很少用) Nitrogen mustard氮芥 HN2 6mg/m2i.v.d1 Vincristine长春新碱 VCR 1.4mg/m2(max 2mg)i.v.d1 Procarbazine甲基苄肼 100mg/m2p.o.d1-14 Prednisone强的松 40mg/m2p.o.d1-14 4周重复 适于老年患者和不适于用含蒽环类方案者。 2、ABVD Doxorubicin 阿霉素 ADM 25mg/m2i.v. d1,15 Bleomycin博来霉素 BLM 10mg/m2i.v. d1,15 Vinblastine长春花碱 VLB 6mg/m2i.v.d1,15 Dacarbazine氮烯唑胺 375mg/m2i.v. d1,15 4周重复 3、stanford V Doxorubicin 阿霉素 ADM 25mg/m2i.v. week1,3 Bleomycin博来霉素 BLM 5u/m2 i.v. week2 Nitrogen mustard氮芥 HN2 6mg/m2 i.v.week1 Vincristine长春新碱 VCR 1.4mg/m2(max 2mg)i.v. week2 Vinblastine长春花碱 VLB 1.4mg/m2(max 2mg)i.v.week1,3 Prednisone强的松 40mg/m2p.o.隔日一次 4周重复 NCCN推荐一线化疗方案为ABVD 4-8周期或stanford V方案2-3周期。 方案和BEACOPP方案(增加剂量) 4、BEACOPP

《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要点

《骨肉瘤临床循证诊疗指南》要点 1 方法学 证据推荐等级方法采用GRADE方法,内容见表1。 2 骨肉瘤概述 2.1 临床特点 骨肉瘤是儿童及年轻患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65岁以上的骨肉瘤患者常继发于Paget病。骨肉瘤主要有髓内、表面、骨外三种亚型。髓内高级别骨肉瘤是经典病理类型,占全部骨肉瘤的80%。 疼痛和肿胀是骨肉瘤早期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最初多为间断性,常与生长痛混淆,而导致确诊较晚。骨肉瘤可通过血行播散,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肺。以TP53基因突变为特征的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继发骨肉瘤的风险较高。对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史的患者,骨肉瘤是常见继发恶性肿瘤,这类患者的特征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1突变。骨肉瘤患病风险的增高还与其他一系列遗传倾向综合征相关。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放射诱导的骨起源恶性肿瘤。

2.2 预后因素 肿瘤部位及大小、年龄、出现转移、转移灶部位、化疗效果、手术类型、外科边界是肢体及躯干骨肉瘤的主要预后因素。 在出现转移的骨肉瘤患者中,转移灶数目以及是否可以彻底切除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ALP、LDH水平升高为影响骨肉瘤的预后因素。 2.3 辅助检查 对于原发灶应进行影像学检查(MRI和CT)、胸部检查、PET-CT扫描和(或)骨扫描。对于可疑转移灶应进行CT或MR检查。此外,ALP及LDH 在骨肉瘤患者常有升高。与无转移的患者相比,有转移的患者LDH水平明显较高。 3 诊疗规程 3.1 诊断 骨肉瘤患者除病史和体格检查外,应完善病变部位的MRI、CT及胸片、

胸部CT检查,同时还应进行PET和(或)骨扫描检查;如发现转移灶,则对转移灶行MRI或CT检查;另外,LDH和ALP水平也是常规检查。切开活检和穿刺活检(粗针或针吸)是骨与软组肿瘤诊断中的两种方法。切开活检是最准确的方法。穿刺活检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需要或不需要镇静。当获得标本充分时,穿刺活检可作为切开活检的另一种选择,诊断准确率为88%~96%。 3.2 治疗 对于低级别骨肉瘤(包括髓内型和表面型),可直接广泛切除(1B级);对于骨膜骨肉瘤,可先考虑化疗,再行广泛切除。(2B级) 对于高级别骨肉瘤(包括髓内型和表面型),均建议先行术前化疗(1A级),化疗后通过胸片、局部X线片、PET或骨扫描等进行重新评估及再分期。对于可切除的肿瘤,应予广泛切除。当切缘阴性、化疗反应良好时,则继续化疗;而化疗反应差时,可考虑更改化疗方案。当切缘阳性、化疗反应良好时,则继续化疗,同时考虑其他局部治疗(手术、放疗等);而化疗反应差时,可考虑更改化疗方案,同时考虑其他局部治疗(手术、放疗等)。当肿瘤无法切除,则仅考虑放、化疗。治疗后对患者持续监测。(1B级) 对于就诊时已有转移的患者,若肺部或其他内脏的转移灶可以切除,则建议切除转移灶,并辅以化疗,同时按前述原则治疗原发病灶。当转移灶

最新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 南2008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使疗效不断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在诊断、治疗以及疗效标准方面出现迅速进展。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召集全国部分专家制定了此指南。 一、定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ROTI)。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是与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或骨破坏相关的症状。常见有: 1.骨骼症状:骨痛,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可合并截瘫。 2.免疫力下降:反复细菌性肺炎和/或尿路感染,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3.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合并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 4.高钙血症:有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轻链管型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6.高粘滞综合征:可有头昏、眩晕、眼花、耳鸣,可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的M成分为冷球蛋白,引起微循环障碍,出现雷诺现象。

7.其他:有淀粉样变性病变者可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及外周神经病等;晚期患者还可有出血倾向。 表1 骨髓瘤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 血钙水平增高校正血清钙高于正常上限值 0.25mmol/L[1mg/dL]以上或>2.8 mmol/L[11.5mg/dL] 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76.8μmol/L[2mg/dL] 贫血血红蛋白<100g/L或低于正常值 20g/L以上 骨质破坏溶骨性损害或骨质疏松伴有压缩性 骨折 其他有症状的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 反复细菌感染(≥2次/年) 三、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检查:浆细胞>30%,常伴有形态改变。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 IgD>2g/L,IgE>2g/L,尿中单克隆K或λ轻链>1g/24小时,并排除淀粉样变。 次要标准: 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于上述标准。 ③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骨质疏松。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IgM<0.5g/L, IgA<1.0g/L, IgG<6.0g/L。 凡满足下列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MM:

血液科常用化疗方案1

成人急淋的治疗方案 一、急淋的预后不良因素 1、WBC>30×10^9/L的B细胞急淋; 2、WBC>50×10^9/L的T细胞急淋; 3、前B细胞ALL(CD10+); 4、早期T细胞(CD19+, sCD3+); 5、Ph+ALL; 6、达CR时间>3周; 二、诱导治疗 WBC>50×10^9/L应争取在WBC去除后再给予化疗,化疗前应采用碱化、水化、利尿、保肝、输血及支持措施。 1、VDCP VCR 1.5mg/m2d1,d8,d15,d22; DNR 40mg/ m2d1-3,d15-17; Pred 60mg/ m2d1-14,d15开始减量,28天停药; CTX 600mg/ m2每周一次,根据血象调整; L-ASP一般不增加缓解率; 可用6-MP、MIT、IDA取代DNR组成其它方案。 2、CA VD CTX 600mg/ m2d1-3; ADM 50mg d4,d11; VCR 1.5mg/m2 d4,d11; DEX 40mg/m2P.O d1-4;d11-14,逐渐减量; 对高危、复发ALL可以选用此方案进行诱导治疗。 三、巩固治疗(CR后休息2-3周) 取得CR后进入巩固期,主张应用不同结构的化疗药物交替治疗。 1、原方案巩固1-2次; 2、以下方案交替进行,每3-4周一次: VM26 100mg d1-5; Ara-c 150mg d1-7; 每3-4周一次 CTX 600mg/m2d1; VCR 1.5mg/m2d1; Ara-c 150mg/m2d1-7; Pred 60mg/m2d1-7; 每3-4周一次 VP16 100mg d1-7; Ara-c 150mg d1-7; 每3-4周一次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方案

化疗方案 骨髓瘤 方案药物剂量用法时间ABVD 每28天一周期BACOP (*为加强方案)每28天一周期 BEACOPP (*为加强方案)每21天一周期 dex-DEAM mini-DEAM CHOP 14天或21天一周期 CHOP-E 每21天一周期阿霉素 博来霉素 长春碱 达卡巴嗪 阿霉素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泼尼松 博来霉素 阿霉素 环磷酰胺 依托泊苷 长春新碱 甲基苄肼 泼尼松 博来霉素 卡莫司汀 美法仑 依托泊苷 阿糖胞苷 地塞米松 卡莫司汀 美法仑 依托泊苷 阿糖胞苷 阿霉素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泼尼松 阿霉素 环磷酰胺 25mg/m2 10mg/m2 6mg/m2 375mg/m2 25mg/m2(*40mg/m2)或 EPI 40mg/m2(*50mg/m2) 650mg/m2 1.4mg/m2 40-60mg/m2 10mg/m2 25mg/m2(*35mg/m2) 650mg/m2(*1250mg/m2) 100mg/m2(*200mg/m2) 1.4mg/m2(max 2mg/m2) 100mg/m2 40mg/m2 10mg/m2 60mg/m2 20mg/m2 200mg/m2 100mg/m2 8mg 60mg/m2 30mg/m2(max 50mg) 75mg/m2 100mg/m2 50mg/m2(或EPI 80mg/m2) 750mg/m2 1.4mg/m2 100mg 50mg/m2(或EPI 80mg/m2) 750mg/m2 iv iv iv iv iv iv iv po iv iv iv iv iv po po iv iv iv iv,Q12h iv,Q12h po,tid iv iv iv iv,Q12h iv iv iv po iv iv d1,15 d1,15 d1,15 d1,15 d1,8 d1,8 d1,8 d15-28 d15,22 d1 d1 d1-3 d8 d1-7 d1-14 d8 d2 d3 d4-7 d4-7 d1-10 d1 d5 d2-5 d2-5 d1 d1 d1 d1-5 d1 d1

骨肉瘤晚期的病人能做几次化疗

骨肉瘤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提高,对患者的危害很大,尤其是晚期骨肉瘤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不好。目前对于骨肉瘤晚期的治疗,化疗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化疗药物将癌细胞杀死,缩小瘤体,控制病情发展,不过也有很多患者对化疗并不了解,不知道骨肉瘤晚期的病人能做几次化疗。 关于骨肉瘤晚期患者能做几次化疗这个问题,并不是固定的,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并发症不同,选择的化疗药物不同,制定的化疗方案不同,化疗次数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需要六个疗程。骨肉瘤晚期患者通过化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缩小肿块大小,缓解临床症状,不过化疗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而且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其毒性也会增加,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力也有所下降,癌细胞可能会迅速的发展,致使病情加重,甚至缩短寿命。因此骨肉瘤患者在化疗前一定要对全身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适宜化疗的才能进行,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次数,适可而止。 针对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化疗前使用中医治疗,有助于补充元气,调节机体,减缓病情发展的速度,为治疗做充足的准备;在化疗期间可以通过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扶正元气,调理脾胃,改善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提高临床疗效,使治疗顺利完成。在化疗后给予扶正祛邪的中药,有助于修复因化疗受损的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中医本身具有的抗癌功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稳定病情,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骨肉瘤晚期化疗次数是因人而异的,不过化疗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严格控制剂量和次数,以免因过度的治疗而加重病情,甚至缩短寿命。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骨肉瘤化疗效果怎么样|骨肉瘤化疗方案|骨肉瘤恶性肿瘤|骨肉瘤治愈率|骨肉瘤化疗后多久会死|恶性骨肉瘤能治愈吗|骨肉瘤能治愈吗|骨肉瘤能治好吗|为什么会得骨肉瘤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度修订)

【标准与讨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 2017,56(11) : 866-87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两年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 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 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详见诊断标准],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等相关表现。诊断标准、分型、分期一、诊断所需的检测项目(表1)[1,2]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针对MM疾病要完成基本检查项目的检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二、诊断标准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3],诊断无症状骨髓瘤(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骨髓瘤(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见表2,表3。三、

分型依照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进一步可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型和λ型。 四、分期按照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4]和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5]进行分期(表4,表5)。 鉴别诊断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冒烟型WM及IgM型MGUS、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EM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GRS)[6],骨损害需与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等鉴别。其中,MGRS是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的肾脏损害,其血液学改变更接近MGUS,但出现肾功能损害,需要肾脏活检证明是M蛋白沉积等病变所致。MM的预后评估与危险分层MM在生物学及临床上都具有明显的 异质性,建议进行预后分层。MM的精准预后分层仍然在研究探索中[7,8]。 MM的预后因素主要可以归为宿主因素、肿瘤特征和治疗方式及对治疗的反应3个大类,单一因素常并不足以决定预后。宿主因素中,年龄、体能状态和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估(geriatric assessment,GA)评分可用于评估预后。肿瘤因素中, Durie-Salmon分期主要反映肿瘤负荷与临床进程;R-ISS主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常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 1.1 惰性(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毛细胞性白血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结内和结外粘膜相关性B细胞淋巴病),淋巴滤泡型淋巴瘤I/II级。蕈样霉菌病/Sezary综合症。 1.1.1 烷化剂类单药化疗 苯丁酸氮芥0.08mg~0.12mg/kg,po /d或0,4~1.0mg,po,d1,28天循环,环磷酰胺 (50-100mg,po/d;300mg/m2po,1-5d和曲磷胺*,联合泼尼松同用。 1.1.2 嘌呤核苷酸类单药化疗 克拉屈滨(喷司他丁)(通常4mg/m2i.v.每2周一次)或 氟达拉滨(通常25mg/m2i.v.30分钟滴注,第1至5天) 1.1.3 COP(CVP) 环磷酰胺400mg/m2 i.v.或p.o. 第1至5天 泼尼松100mg/m2 p.o. 第1至5天 长春新碱1.4mg/m2 i.v. 第1天 每3至4周重复 1.1.4 CHOP 见1.2.1 含阿霉素的治疗较不积极的方案通常并不延长中位生存期。故选为挽救治疗 1.1.5 化放疗联合 I-II低度恶性淋巴瘤病灶区主疗联合COP/CHOP/Bleo化疗比单独病灶放疗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和较长生存期。 1.1.6 干扰素a 滤泡型淋巴瘤干扰素a联合化疗或诱导疗后支持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和增加生存时间 1.1.7 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美罗华) Rituximab 375mg/m2 i.v. 第1天 每周重复(4疗程) 可作挽救治疗或联用标准方案化疗(如CHOP) 1.1.8 异体骨髓移植

骨肉瘤

骨肉瘤 折叠编辑本段症状体征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

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图1A,B)。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图2)。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 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病人自出现症状至来院就诊时间多在2~4个月内,骨肉瘤细胞分化较好者,来院就诊时间较晚,可在出现症状半年左右,就诊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发展到后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中毒现象,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最初肺部可以无症状,晚期出现咯血,气憋及呼吸困难。骨肉瘤的亚型:1.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较少,仅占

2020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评估与治疗(完整版)

2020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评估与治疗(完整版) 我们之前梳理了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尤其对二代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的方案做了推荐和阐述(详见盘点国内外指南,看首次复发MM如何应对!)。本文则简述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全局评估。 过去的数十年,随着新药如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和单克隆抗体(MoAbs)等的引入,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5年总生存有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MM仍然无法治愈,大多数患者最终都会复发而需进一步治疗。 问题是,由于新药可及性的提高,复发MM患者的管理发生了显著变化,治疗方案增多的同时,治疗选择的复杂性、作出不适当的治疗决策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对于MM首次复发患者,在此重要关口,如何调整治疗是极为关键的,而在诊疗决策前的疾病评估,则是确立新方案的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意大利专家小组提出了《MM首次复发合理评估的专家共识》[1]。 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时,

评估要关注以下五点 这项共识提出,当MM患者出现首次复发时,为了后续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应关注和评估以下几项:患者特征、病史、既往治疗毒性、复发类型、患者偏好及其他因素。 1评估病史:该共识推荐三联方案 病史评估包括细胞遗传学特征,既往治疗是什么,既往治疗反应情况,缓解持续时间,前线治疗毒性等。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认为,对于既往标准治疗后缓解持续时间达24个月,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且无维持治疗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达18-24个月,再或ASCT序贯维持治疗的缓解持续时间达36-48个月的首次复发患者,可采用之前的治疗方案或在这个方案中添加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该共识认为,鉴于三联疗法的治疗优势,同方案再治疗并不是最佳选择。例如如果一线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患者,复发时可接受基于来那度胺的三联方案,如可以用含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的IRd全口服方案(伊莎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_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骨肉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研究

文章编号:1007-4287(2013)01-0100-03 骨肉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研究 张利恒,李 亮*,李晓峰,赵栓柱,桑 平,门宏亮 (吉林省人民医院骨科,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 寻找耐药与敏感骨肉瘤组织样本,为进一步寻找差异蛋白做准备。方法 取30例患骨肉瘤患者的标本,分离培养骨肉瘤组织细胞,采用试剂盒法体外进行细胞的6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①顺铂组中度以上敏感20例(66.7%),耐药8例(26.7%);②阿霉素组中度以上敏感19例(63.3%),耐药7例(23.3%);③紫彬醇组中度以上敏感16例(53.3%),耐药8例(26.7%);④博来霉素中度以上敏感15例(50%),耐药6例(20%);⑤长春新碱中度以上敏感10例(26.7%),耐药14例(46.7%);⑥甲氨喋呤中度以上敏感5例(16.7%),耐药20例(66.7%)。结论 骨肉瘤对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顺铂是进行进一步寻找差异蛋白研究的合适药物。 关键词:骨肉瘤;化疗药物;多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识码:A A experimental study on chemosensitivity to Osteosarcoma in vitro ZHANG Li-heng,LI Liang,LI Xiao-feng,et al.(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the Key Laboratory of Orthopaedic Trauma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13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resistant and sensitive osteosarcoma tumor tissue samples,so that to prepare for fur-ther looking for differences in protein.Methods Obtain the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osteosarcoma,osteosarcoma cells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 cells,so as to identify drug-resistant and sensitive osteosarcoma tissuesamples.Results Detection curve of osteosarcoma cells to various chemotherapy drugs and Found resistant and sensi-tive osteosarcoma tissue samples.Conclusion Osteosarcoma has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various chemotherapeuticdrugs,Cisplatin is further appropriate drugs to look for differences in protein research. Key words:Osteosarcoma;Chemotherapy drugs;Multi-drug resistance (Chin J Lab Diagn,2013,17:0100) 目前国内、外对化疗药物多耐药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获得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动态过程,是细胞内蛋白质的修饰加工、转运定位、结构变化、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与其它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单一分析基因DNA无法澄清其耐药机制。至今尚缺乏有效用于早期确定骨恶性肿瘤耐药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当然难以制定准确高效的化疗方案。本实验为多耐药研究的第一步,具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骨肉瘤组织分别来源于吉林省人民医院骨外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外科,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外科,取自30例骨肉瘤患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18.5岁。化疗药物顺铂,阿霉素,紫杉醇,博来霉素,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由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提供,化疗药物ATP药物敏感性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金紫荆公司。 1.2 方法 1.2.1 骨肉瘤组织细胞的分离 用无菌眼科剪将骨肉瘤肿瘤组织剪碎,大致1mm×1mm×1mm的碎块,呈糊状,剪的过程中不再有明显颗粒状的感觉。(将冻干粉状消化酶,用10ml CAM培养液充分混合溶解,过滤除菌,置于50ml无菌离心管中待用),10ml消化液可用于消化1-2个实体肿瘤样本,加入消化酶5-10ml,把剪碎的样本转移到无菌50ml离心管中,轻摇混匀。 将离心管倾斜置于CO2培养箱中,37℃孵育3小时(根据不同组织,孵育不同时间)。每隔20min左右,颠倒混匀组织消化液5-10次。轻摇同时肉眼观察消化情况,直至出现明显的细胞悬液。若需要时,实体瘤样本可以处理过夜。消化结束后,用10ml吸管反复轻轻吹打消化混合液,使组织块完全分散。滴一滴于玻璃片上,加上台盼兰染色后,镜下观 — 0 0 1 —Chin J Lab Diagn,January,2013,Vol 17,No.1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骨肉瘤化疗结束后会不会复发

骨肉瘤也叫成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在小儿骨恶性肿瘤中多见,约为小儿肿瘤的5%。易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临床上很多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仍然出现了复发的情况,一旦复发意味着治疗失败,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少患者在治疗后都非常担心复发的情况出现,如化疗后,那骨肉瘤化疗结束后会不会复发呢? 对于骨肉瘤的治疗,化疗应用是比较广泛的,既能用于术后巩固治疗中,降低复发转移率,也能单独作用于中晚期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病症,延长生存时间。但化疗只是按比例杀死癌细胞,并不能全部杀死癌细胞,而且对于休眠期的癌细胞无能为力,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体内仍有残癌,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另外化疗缺乏选择性,不只是杀死癌细胞,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和组织,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机体受损,免疫力也有所下降,而免疫力降低是造成残存癌细胞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肉瘤患者化疗后也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还要进行疗效的巩固,做好预防复发转移的工作。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骨肉瘤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发挥增效减毒的功效。骨肉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补气益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的中药,有助于扶正元气,调节机体,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脾胃功能,缓解消化道反应,提高患者的食欲,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提升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使化疗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在化疗后给予扶正祛邪的中药,有助于修复患者因化疗受损的机体,本身具有的抗癌功效,还能抑制肿瘤细胞,稳定病情,巩固化疗的疗效,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在治疗骨肉瘤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中医,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从整体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祛邪与扶正并重,着眼于调整全身阴阳平衡。主要优势表现在有助于控制癌前病变,预防肿瘤复发;配合手术、放化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中晚期肿瘤患者有助于恢复元气,延长生命。同时还有利于减轻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调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身体康复,从而提高病人抗病能力,预防肿瘤复发、转移。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抑制肿瘤的复发转移,患者在化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性,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巩固化疗的疗效,预防复发转移。提示:骨肉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为便利国内外肿瘤患者的就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开设了袁希福远程医疗中心。通过微信与患者进行快速、有效沟通,结合患者的舌苔、面色照片,病史资料及影像资料等,袁希福抗癌专家团制定“三联平衡”抗癌方案,并通过邮寄药物及时用药,使其足不出户亦可享受到专业中医的诊治,有效缓解了看病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