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

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
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旅游心理学论文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完成人:

系 (院) 别:

专业、班级:

学号:

完成时间:

[摘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如何激发旅游动机,

促成旅游活动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旅游动机的概念

出发,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探讨如

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

[关键字]:旅游动机旅游者影响因素激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使人的心理产生

紧张不安,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即动机,进而确定行动目标,产生行动,使需

要得到满足,紧张解除,然后进入下一个行为。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因

此,研究人的动机,必须首先研究人的需要。旅游动机也是如此。在研究人的需

要这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研究动机的基础。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

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的需要。其基本观点是:(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

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2)一般

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

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

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

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

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

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4)马斯洛和其他的

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

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

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所以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

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后提出来的。要将己形成的旅游需要调

动起来,即旅游动机激发,必须提供适当、健康的激发因素。一般认为激发因素

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旅游资源必须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唯一性等特殊的特征。

确保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设施必须完善、旅游服务必须到位,要满

足旅游者需要。

二、旅游动机的归类

旅游动机丰富多样,针对旅游动机的归类研究难于一致。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

经济动机。每一种动机反映了不同的需求。

美国学者 R.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为4类:身体健康动机、文化动机、交

际动机与声望动机。

中国学者屠如骥认为,常见到的旅游动机有:出自求实的动机、出自求新的

动机、出自既求实又求新的动机、出自求名心理的动机、出自求美心理的动机、

出自好胜心理的动机、出自求爱心理的动机、出自求知心理的动机和出自访古寻友、追宗归祖心理的动机。

而根据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的分类可以将旅游动机分为三种即即消遣动机、情感动机和发展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1.影响旅游动机的地理因素及人为因素

1.1旅游胜地政府的职能及义务

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到旅游目的地,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在旅游目

的地的蓝天碧海,自然风光或者人文景观中,体验到切身的灵魂和身体上的快乐。

所以作为旅游地点的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或者经营者,应该尽最大努力来满足旅游

者的要求,才能达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首先,作为当地政府应该尽量颁布

有利于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不断晚上相关旅游产业的法律法规,

力争在对旅游产业的管理上遇到的法律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尽量减少贪

污腐败现象,杜绝白条,人情游,人情消费。将旅游产业打造成阳光产业。

1.2旅游经营者的作用

作为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应借鉴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积极引进旅游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旅游产业经理人的自身素质。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经理人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政策,及当前的经济形势,运筹帷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策略,以便在同众多竞争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产出更大的效益,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薪酬,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员工就是顾客”这一做法的关键是与员工建立双向的沟通, 把员工当顾客看待, 像对待顾客一样对待员工, 聆听他

们心灵的呼唤, 了解他们的需要, 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在这“人才荒”的景况中, 员工就是公司的“米饭班主” , 没有他们, 公司就不能运作。而留住了员工, 则是留住希望, 留住了未来, 留住了企业的辉煌。

2. 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2 .1 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

由于男女在家庭和社会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 其旅游动机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区别。一般地, 男性比女性有更多公务外出机会和可自由支配时,男子的主动、冒险、猎奇心理等, 使之容易产生外出旅游的动机, 并容易付诸实施; 女性旅游动机的产生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实施也显得犹豫、迟滞和稳重。据北京市调查, 国内游客男性高于女性 10 个百分点, 男性为 55 . 7% , 女性为44 . 3% (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规划统计处, 1999)。年龄不同, 旅游需求和动机也不同。年轻人活泼好动, 好

奇心强, 旅游动机产生较易且强烈、实施快, 但其经济基础薄弱, 消费能力低。中年人社会地位相对稳固, 收入相对较高, 有较多的生活经验, 其旅游动机倾向于求实、求稳、求或出自专业爱好、享受以及满足子女要求等方面。老年人既有金钱又有时间, 熟悉传统文化、易怀旧, 加上健康等原因, 喜爱清静而,交通便利, 能满足其怀古、访友、有益健康疗养的旅游胜地或文化类景点; 喜欢具有健身性、文化层次较高的项目, 轻松、舒缓的日程。身体状况不仅对旅游动机的产生及其强度影响极大, 而且对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性质及旅游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使旅游行为的实现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2 .2 经济收入及闲暇时间。

经济收入制约人们旅游动机的产生及其向旅游行为的转化。据美国户外游憩管理局统计, 游客家庭收入与游憩活动参与率成正比; 高收入家庭平均有90%的人参与年均 132 天的户外游憩; 而低收入家庭参与率是57% , 年均游憩日数是80 天。同时发现, 收入差异影响游

憩活动的类型和参与时间的长短, 这主要由参与这些活动的成本高低所决定。另据厦门的调查(张小金, 1995 年)发现, 收入水平较高的三资企业职工自费旅游的比例为 48% , 比收入较低的国有企业职工高出 8 个百分点。闲暇是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旅游活动的业余性, 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必须以闲暇时间为前提。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社会福利制度日趋完善和合理化, 如带薪休假和退休金制度, 为人们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 为外出旅游创造了条件。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经历数次制度性增加。 1995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每周 5 天工作制, 为国内居民出游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2 .

3 职业。

职业不同, 收入、闲暇时间和受教育程度不同, 影响人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构成人们爱好的差异, 旅游需求和动机也不同。一般地, 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自由职业者以及医生、律师、教师、会计师等职业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可能性较大。在我国, 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 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不多, 带薪假日少, 利用出差顺便旅游者多, 并且由于单位福利的原因, 度假休养的机会也多, 因此干部、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等产生旅游动机的可能性较大。据吴必虎等 90 年代在上海的调查及相关分析表明, 公司职员外出娱乐的比例在各职业中居显著位置, 且与家人同游或结伴同游者较多

2 .4 教育程度。

旅游者的文化素养和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商品是综合性商品, 加之出游行为很大程度是一种精神消费, 旅游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才能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方式、旅游内容作出合理选择。而且, 文化素养较高的人, 一般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以及需求层次等也相对较高, 对世界了解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对旅游的需求也大, 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 通过旅游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以上海市民受教育水平与出游率的关系看(据潘勇, 1998) , 初中以下出游率为 35% , 初中为 55% , 高中及中专为 65% , 大专及以上为 72%。受教育程度还对旅游活动偏好及购物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文化程度越高, 消费能力越强。

2 .5 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社会给予价值的标准对个人或户主的分类。价值标准包括职业、收入、教育程度、资本所有和家庭类型等。社会阶层与旅游需求、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同一社会阶层的旅游者在价值观念、认识信息的态度等都有相似的心理趋势。而不同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对旅游点及旅游服务设施的选择也不同。

2 .6 心理因素。

旅游动机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 必然受到个人爱好、生活态度、本底印象、环境感知及其价值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四、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的具体激发:Where to play去哪里?What to play玩什么?How to plan怎么去?How to play怎么玩?这几个问题包括了旅游活动的所有环节,我们要具体去打动旅游者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彻底的为消费者做好这几环节的合理的安排那么一切就只需等待旅游者的到来了。

2W-2H从“人人皆有旅行需求”这一基本的生活需求出发,模拟了从普通人到旅行者的动机和行为过程。其实也就是普通自然人被各种相关的、诱导的信息激活成为旅行者,然后制定旅行计划,最后执行旅行行程的四大要素步骤。

人人都有梦想,有梦想就要去旅行。人类的梦想素材饱含着愉悦的心情、温暖的环境、甜蜜的亲情甚至财富的满足。而这一切可以因为旅行而改变、因为旅行而实现。旅行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在异地的暂时性的生活方式,具有享受性,业余性等特点。旅行可以改变个人的观点、增加能力的积累、丰富自身的知识……这些都为实现以上梦想奠定了主观的基础。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各种比较成熟旅行的动机理论,比如著名的马斯洛需

求理论。但是什么样的信息能够诱发旅行动机、如何将旅行动机诱导为行为、旅行行为在执行层面有哪些必须的要素?这些问题在学界一直都未能获得公认并且满意的答案。最关键的是,以前的旅行动机或者行为理论,往往都建立在传统旅行行业和传统信息传播基础上,并没有引入当今数字化互联网生活的新观点。比如常见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行要素曾经一直被旅行业界奉为产业链的经典,但现在众多涌现的旅行网络SNS就已经跳出了原始的行业赢利框架。

另一方面,信息同动机的密切关系,尤其是社会科学家Gregory ? Bateson 提出的“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也彻底刷新了旅行产业链对旅行动机要素的认识。信息刺激行为动机,人人皆有旅行需求。2W-2H(去哪里、玩什么、怎么去、怎么玩)在继承传统旅行动机的研究基础上,融入当今传播学、行为学、心理学、控制论,乃至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趋势,为旅行行业提供了新的行为动机理论Where to play去哪里?

信息资讯刺激着普通自然人最本能的旅行渴望。比如在某个地方曾经发生的故事、比如在电影中出现的某处经典场景、比如一曲唤起你曾经梦想的背景音乐。我们向公众传播刘三姐的故事,带动着桂林的旅游;我们向公众展示明清两代的皇室纷争,带动着故宫的游览量;海明威、乔伊斯这些文学巨匠,带动着人们对巴黎左岸的旅游冲动;一部《盗墓迷城(Mummy)》为埃及的旅游业创造了大量的意外收入……这些都构成了刺激旅行需求动机的信息。无论是从旅行社的产品售卖、景区景点的规划设置、旅行媒体的宣传推广等等,都是在利用某种跟目标客户相近的信息来刺激对方“去哪里”。当人一旦被信息激发出“去哪里”的遐想时,也就将一个普通自然人转化成了一个有旅行需求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What to play玩什么?

“去哪里”和“玩什么”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几乎是同时孕育而生的。“去哪里”指明了一个空间的差异,使普通自然人产生出概念上的旅行心理。“玩什么”则刺激着旅行动机的进一步深化。到桂林去听听刘三姐那样清亮的民歌、去故宫感受皇室的雍容华贵、游巴黎左岸体验语言大师的心境……不论旅行社还是旅行媒体,第一步都是在尽力向目标客户描述“玩什么”的情景,为潜在的旅行消费者绘制出一副虚拟的梦想场景。如今的网络旅行SNS通过游记、风景照片、视频、音乐等等来激发会员的旅行渴望,甚至还有专门技术打造的虚拟旅游网站,都是在满足这一客观需求。有人说旅行就是追梦,其实这也就是“去哪里”和“玩什么”从心里动机上充分激发了旅行动机的缘故。思想就是动力,旅行改变人生How to plan怎么去?

旅行动机被激发之后,制定旅行计划就将是通往执行的必经之路。“怎么去”是旅行者在大脑中模拟现场旅行的一个规划步骤,目的地有多远、交通食宿如何解决、线路怎样合理……以上都建立在时间、安全、经费的基础上。与之配套的是与普通自然人相关的一切衣食住行上的全部信息需求,包括天气预报、医疗急救、服装搭配,甚至现代旅行必备的数码相机、MP3、防晒护肤品、速食品等等。运筹帷幄之中,方可决胜千里之外。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旅行产业上,“怎么去”产生了最大的利益价值。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例,除了“游”和“娱”,其余四个都来自“怎么去”。而且“吃住行游购娱”之所以统治了旅行动机理论如此之久,恰好因为这六大要素都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现行的大量旅行产业正是满足于这种利诱,忽略了“去哪里”和“玩什么”的存在,跳过了普通自然人的动机阶段,直奔价值链主体而去。这种偏激的行业求利倾向,把大量可被诱导的普通自然人拒之门外,忽视了

大量潜在的旅行消费动机,将旅行的大门只为“旅行者”敞开。其实,人人都有梦想,有梦想就要去旅行。

How to play怎么玩?

动机促进的执行阶段,并不是对规划的机械复制,而是包含着根据客观状况而诱发的大量行为修订,也包含多次的“去哪里、玩什么、怎么去”的动机行为顺序。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总是在不断求证自己动机中的渴望是否实现、规划中的步骤是否可行,同时也会伴随产生更多的需求疑问。在贵州黔东南观看苗族歌舞的游客,往往都想知道怎样才能加入舞蹈的队伍、苗族的头饰是不是纯银的、米酒如何酿造而成……还想知道周围是不是还有更富民族特色的苗寨、能不能赶上一场姊妹节…

信息时代怎样解决问题?

世事难料。旅行者在旅行中涌现的无数新动机和新需求,往往都是先期无法预估的。如果当场得不到信息的补充和满足,就会大大削弱旅行者的预期渴望值,甚至放弃原有的旅行计划。通常情况下,旅行导游充当了这个信息即时补充者的角色。导游会尽可能的满足游客随机提出的需求、帮助游客处理突发事件、或者诱导游客追加旅行预算等等

2W2H如何激发旅行的渴望

另外,根据Gregory ? Bateson“人类不能不传播”的基本思想,旅行者在旅行中,还会随时涌现出即时心情分享、信息分享的需求。比如给亲人发短信告诉对方自己在哪里、比如给朋友传图片让对方知道自己多么愉快、比如告诉更多的人“我居然登上了泰山”……可惜的是,在传统旅行产业中,不仅导游无法解决这个“分享需求”,整个旅行产业链都做不到。就算是旅行媒体登载游记、照片之类的,那也只是“事后分享”的解决方案,而无法做到旅行者渴望的“即时分享”。

传播媒体的技术革命和信息民主化进程,带来了“即时分享”的解决机会。现在,当旅行者在跟少数民族一起载歌载舞时,就可以马上拍下彩信发给好友;或者就近找一家网吧将相机里的照片上传到自己的博客空间;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将随机写好的短小游记上传到SNS社区;甚至会有一部带照片GPS信息的网络相机将旅行者拍摄的照片当即通过无线传输到指定地图网站。

当然,在新技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怎么玩”中绝大多数的需求还是依赖旅行指南手册、或者手持GPS导航仪、或者手机搜索引擎功能之类的工具来充当,或者仅仅雇用一位导游。但是,“怎么玩”所统领的“即时分享”、“导航指南”“实时获取”三个细分需求,将不断推进着信息技术和旅游服务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世娣.旅游动机及其激发. 经济经纬,2002年第一期

[2]付邦道.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23(4)

[3]尚明娟.现代旅游动机浅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4]曹齐刚.关于发展个性化旅游的几点思考. 河南科学,2006年06期

[5]戴晓丹.浅析旅游动机的类型及特征. 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旅游动机激发因素

【摘要】: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因或动力,也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先决条件,旅游者通过旅游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但是如何激发旅游动机,促成旅游活动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旅游动机与需要的含义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探讨如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动机旅游者影响因素激发需要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述 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是受一定的内部力量支配的,这种内部的驱动力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动机,动机驱使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回避某项活动,或者停止某项活动,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内因。 心理学界对动机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学者认为动机是指导行为的力量;有的学者认为动机是为实现目标而行动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的,是满足这种需要并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综合上述几种意见,我认为,动机是由内部需要引起的,促使行为产生并使其持续指向特定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二、动机的形成机理 (一)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需要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起点,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对于外部客观事物的某种要求,是个体在不平衡的状态下产生的,是有机体得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系统地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模型。这一理论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和组织心理学、营销、旅游等领域。马斯洛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即为了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而产生的需要,如对食物、水、氧气、睡眠、住所、性等的需要。 2、安全需要,即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免受伤害的需要,如对健康、安全有序的环境、稳定的职业和有保障的生活等的需要。

对旅游动机的研究

对旅游动机的研究 【摘要】: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得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动机是在人希望其需要得到满足时被激发产生的。一旦某种需要被激发,一种紧张的状态便会存在。它驱使人企图减少或排除这种紧张感。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的内部动力。旅游动机是在旅游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旅游去进行旅游活动内部动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内心中就产生了不平衡,因此人们普遍渴望能够对这种不平衡进行调节。旅游活动是人们公认的能有效地调节人们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一旦产生了旅游的需要,旅游动机就推动其为满足旅游需要而进行种种努力:把行为指向特定的方向,做出旅游决定;开始旅游活动;维持旅游活动的进行并达到目的;满足旅游需要;最终消除心理紧张。不管旅游动机如何复杂,其实实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多种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行为产生、实施的源动力,对旅游者旅游行为、旅游地旅游策划、旅游开发、旅游形象等有重要的影响。旅游动机的研究不可以仅停留在某一层面、地区和某一时间段内,而是要开展广泛的、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一一对应的具体研究。不仅是理论上的描述而且还需要有更为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即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动机,旅游动机,旅游行为,激发旅游动机

由于人们外出旅游时并不是单一的动因。往往有多种原因,因此,人们在对旅游动机的分类时是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的,这就导致了多种分类方法的出现。 二、产生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是指个体的内在条件,即人对旅游的需要,但是人们具备了旅游动机的主观条件后如果客观条件的不允许,并不一定能够形成旅游动机,因而旅游行为也不一定能够发生。 所谓的客观条件就是外在的诱因或刺激的条件。旅游动机产生的客观条件通常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因素:时间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1、时间条件。人们外出旅游必然要占用时间,如果不能摆脱繁忙的公务或无休止的工作,没有供自己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人们就难以产生旅游动机。我国正已开始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也早已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还实行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日长假“黄金周”制度。这些时间条件对中国人旅游动机的产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1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3亿元人民币。

旅游文献综述

南通大学 信 息 技 术 检 索 作 业 论文题目:现代旅游体验要素文献综述 姓名:顾鹏斐 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班级: 132班 学号: 1315052037 指导老师:钱智勇 日期: 2015年5月4日

现代旅游体验要素 顾鹏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验旅游日益兴起,旅游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并总结了旅游体验的类型以及模型等。 关键词旅游体验;内涵;内容;模型 正文综观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递进的旅游发展阶段(李怀兰,2004年)。第一阶段,观光旅游。这是旅游的初级阶段,是社会经济欠发达时期的必然选择,以自然风景区开发为主,旅游消费能力弱,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第二阶段,休闲旅游。这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中级阶段,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第三阶段,体验旅游。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状态,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60年代,鲍斯汀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一种经过人工设计的大众旅游体验;7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 托夫勒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78年艾特森指出旅游体验的获得是由活动与环境组成,不同的活动及环境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体验。90年代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旅游体验一词,指出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并为其创造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将注重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并愿意为基于体验活动的消费者需求变化买单,以使消费者产生一次难忘的记忆。 一、旅游体验的内涵 关于旅游体验的含义,国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Boorstin(1964)认为它是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是做作的、刻板的。MacCannell(1973)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对现代生活所遭遇的困难的积极响应,他认为旅游者是在寻求“真实”的体验以战胜困难。而Cohen(1979)认为,旅

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的激发 郭望娣 (齐齐哈尔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09级) 摘要本文从旅游动机的概念从发,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大峡谷的旅游发展实例,探讨具体情境中如何激发旅游者的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要,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促进旅游地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动机;旅游需要;影响因素;激发;清江大峡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要探讨旅游动机的概念首先要从旅游说起。旅游的定义有很多,但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艾斯特定义,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而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是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通常生活中所说的旅游就是旅游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地理空间环境的变化中的所有体验的总和。动机一词则源起于拉丁文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或引起活动。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也就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因此简单地说,旅游动机就是促发一个人有意去旅游以及确定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个体的旅游行为就是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并维持的。 从心理学上说,动机与需要紧密结合。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需要相结合。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人们外出旅游,满足的需要多半是较高层次的,属于精神需要。尽管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也有满足

老年人旅游动机分析

旅游管理系2013—2014第一学期专业选修课期中考查 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 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年级2012 姓名罗莹 学号062

老年人旅游分析 老年人旅游市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之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巨大,比任何其他国家老龄化的进程都快,无论是净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是惊人的。2006年我国超过60 岁的老年人达到1149亿,到本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老年人由于退休后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使得老年人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增大,身体状况的不断提升,使得老年人有参与旅游活动的基础,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使得老年人不再认为旅游是一件奢侈,无用的事,而是一件有益身心的休闲活动;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意味着老年人对旅游市场具有重大的潜力与价值。 为了开发老年人旅游市场,下文将从老年人的旅游动机,老年人出游障碍以及如何开发老年人旅游市场几个方面来分析老年人旅游。 老年人的旅游动机 老年人的旅游动机主要有四大类: (一)求美求异动机 持有这种动机的老年人能从美学的高度审视旅游地,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得美的感受。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新异奇特的景物、活动以及现象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使老年人产生美好的心理享受并获得足够的刺激。 1.求美动机 求美动机来自内心,是为了满足美的需要。具有此动机的老年人以注重旅游地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等为主要目的,强调旅游对其精神生活的陶冶作用,追求旅游美感带来的身心享受。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游览自然、人文景观,比如到红色旅游景区,回忆过去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缅怀先烈,或者是参观历史文化吸引物;第二,品尝美食,比如到海南品尝一下平时无法经常吃到的水果或者海鲜美食等。 2.求异动机 求异动机的旅游者以注重旅游产品的新颖、奇特为主要目的。产生这种动机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刺激不足。刺激不足会引起身心疾病,因此他们有意识地寻找某些能够使他们感觉更有活力的刺激形式。而旅游以充满娱乐的刺激方式弥补老年群体生活中刺激不足问题的同时,还满足了老年人的好奇心,使他们可以逃避日常例行事务和摆脱单调所引发的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及如何激发动机的策略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旅游,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而且身体状况允许等。如果一个人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具备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者。因此,有必要对实现旅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进行探讨。而这一主观条件,就是旅游动机。[1] 旅游动机的特点[2] 它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性。 (1)旅游动机的对象性。旅游动机总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旅游目标,即人们期望通过旅游行为所获得的结果。比如,长期工作的紧张感就会使人产生去室外活动轻松一下或外出旅游的动机,寒冷的冬季会使人产生去温暖的南方旅游的动机,而炎热的酷暑又会使人产生去避暑

胜地旅游的动机等。旅游动机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指向。旅游动机一旦实现,总能给人们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 (2)旅游动机的选择性。人们已经形成的旅游动机,决定着他们的行动以及对旅游内容的选择。由于旅游者在国籍、民族、职业、文化水平、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很大的选择性。比如,在黄金旅游周期间,有的旅游者选择江南古镇水乡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巴黎假日七日浪漫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在旅游方式上,有的旅游者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有的旅游者选择自驾车旅游等。此外,已经实现旅游动机的经验使得人们能够对旅游行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哪些旅游行为要先行实现,哪些旅游行为可以留待将来实现;哪些旅游行为较容易实现,哪些旅游行为一时难以实现等。 (3)旅游动机的相关性。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旅游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旅游动机体系。旅游动机体系中的各个动机具有不同的强度,在强度上占有优势的旅游动机往往主导着旅游行为的主要目标,其他旅游动机则为辅助动机。比如,旅游者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又想顺便探望一下老朋友;在外出经商考察的同时,又想观光一下当地的人文景观等。 (4)旅游动机的起伏性。人们的旅游行为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过程,因而旅游动机一般不会立即消失,它作为一种实际上起作用的力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根据观察分析游客旅游动机 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是由于动机的作用引起的,比如说,使劲向前跑是因为后面有人追赶,吃东西是因为饿了,穿衣服是应为冷了,所以说动机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直接的根本的内在原因,是行为的出发点。动机会引发和维持人的自身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个发展方向。可以这样说:社会生活中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动机支配的。 就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拥有了生理需求,才会有安全需要;有了安全需要,才会有社交需要;有了社交需要,才会有尊重需要;有了尊重需要,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动机则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才产生的。这就证明了在动机的产生之前必须满足两个必备条件。第一,需要被强化到一定的程度,这里指必须需要。第二,在客观上具有满足需要的对象。这两点必须都具备。如果当需要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而且在客观上又缺乏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就只是一个愿望。并且,需要的对象需要刺激,才能具有诱发和激起动机的作用。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维持和推动游客出游的主要原因和实际动力,同时旅游动机直接引发个体旅游的旅游行为,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游客旅游的旅游动机。一、游客旅游存在放松动机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调剂生活的生活方式,用来提高生活品格,而旅游的基本包含的要素就是食、住、行、游、购、娱,然而娱乐、消遣、游玩这些基本因素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追求。游客之所以会选择旅游,是因为在一个自己习惯的环境里工作、学习、生活。让人感到厌倦,感到疲惫,这就产生了需要,而且达到了一定的强度,这时候旅游动机就随之而来,旅游者机会从自身长期居住的地方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做一个短时间的逗留。在全新的生活中全新的去享受自由,释放压力。去观赏异地风光,揭示异地特色,体验异国风情,是身心得到放松,休息和更好地恢复。 二、游客旅游存在刺激动机 有了放松动机,人们便不会满足现状,就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接下来人们需要的就是刺激动机。旅游者在得到身心的放松之后,就想寻求一些刺激,比如说探险,比如说蹦极。而更多地,旅游者希望通过空间的转移,了解国内外各方面的知识。考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制度,以寻求新的感受,新的刺激。游客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深入了解,可能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会有很大程度的独到见解。然而现在社会,追求刺激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经历过死亡,绝对会比一般人更加明白生命的真谛。所以,或许很多人不是为了简单的装勇敢,而是在某一些方面遇到了瓶颈,需要干一些事情来打破僵局。 三、游客旅游存在关系动机, 在游客的游览过程中,关系动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解释一些江湖朋友,从而建立友情、爱情、给予别人爱,并且获得爱、更甚者逃避社会关系,解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或许还可以在旅途中建立商务伙伴关系。旅游者走出房门走出原来生活学习的小圈子,决定旅游,无疑就是将以前学习生活的小圈子转变成可以给与爱获得爱的大圈子,在新的圈子里,相交不到朋友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四、游客旅游存在发展动机 旅游者从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为了发展。在一个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学习,或许会是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加熟练,更加优秀。可是,却不会

亲子旅游者旅游动机与消费行为关系研究

基于旅游动机的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研究 --------以凤凰古城为例 学号:200807220001 姓名:王晶圆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需求是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真正驱动力,旅游地的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保持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其关键在于旅游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在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同质性使他们对呈现的产品和促销手段做出相似的反应。旅游者在景区的娱乐消费行为源于旅游动机的驱动,因此,要提高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力,必须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以了解和分析旅游者不同群体的旅游动机、娱乐需求和消费行为模式,为选择和开拓旅游地的目标市场,改进景区娱乐产品的适合性和适度性,为提高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从旅游动机视角出发,对旅游动机与景区娱乐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探寻旅游消费者行为特征,促进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推动旅游地娱乐产业的发展。 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旅游动机是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版本的《消费者行为学》中都提及了动机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娱乐消费行为,但是对“旅游动机”是如何影响景区娱乐消费行为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消费者行为理论、旅游动机理论出发探讨旅游者消费动机差异而引起旅游者景区消费行为的不同,有助于加深对旅游者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匹配的新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与丰富了旅游市场的研究。此外,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与对比分析,不仅验证了理论假设,并进一步为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提供了实证研究的依据。 与此同时,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娱乐消费行为属于消费行为之一,目标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起点,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增强营销决策的针对性与服务有效性。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对消费者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明确消费者娱乐消费需求、动机和消费行为特征,从而使得旅游地和旅游企业可以通过针对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营销策略。 2.相关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旅游动机研究文献综述 2.1.1国外及港、台地区旅游动机研究回顾 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无论在理论、概念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证研究方其中被旅游研究领域较多引用的是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和唤醒理论。尤其因为旅游动机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旅游动机研究总体是注重经验性实证研究,这种研究往往是在结合已有的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多方位的细分化的研究。笔者拟从理论和实证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理论上对于旅游动机概念的研究有美国的格兰汉姆M.S丹尼(Craham M.S Dann)(1981)在旅游动机的多种解释、定义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了对旅游动机概念的描述性定义。戴尔(Dale Fodness)(1994)讨论了旅游动机的测量、了解、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前言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的内外部公众(城市居民、城市旅游从业者、现实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对城市外在景观特征和内在、历史、文化底蕴体验所形成的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与评价,是对城市旅游地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实践与多方面功能所形成的、所表现出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综合素质的反映。[1]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不仅能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和进步。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是该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的总体形象。而我国当前的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探讨很有必要。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 保继刚等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游览和对民俗民风、市民素质、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5] 袁霄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游览者在旅游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 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软件) 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的总体印象。[6] 卢晓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包括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 [7]熊礼明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指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总体印象。它是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景观风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在旅游产品生产中对旅游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城市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总的说来,每个城市对旅游者都有一个趋于一致的感知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形象几乎固化在旅游者的心目中。[8]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界在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与模式研

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动机激发及其实例

大学生群体的旅游动机激发及其实例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渐上升的态势。而旅游产生的前提条件则是要有旅游动机,从而产生了旅游活动。收入水平、休暇时间、生活环境和旅游欲望是产生旅游动机的基本条件,在这些基础上,不同的群体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旅游动机,本文将从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激发过程和实例论证的方面具体阐述大学生旅游群体的旅游动机及其激发。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群体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激发 一、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旅游动机就是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人们的社会性需要以及好奇心是产生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客观条件,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人们的旅游行为最终也不会发生。一般而言,促使旅游动机产生的主、客观条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自由支配收入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要满足这种消费就要在经济上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的高低是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它不仅决定着旅游动机能否产生,同时还影响着旅游者

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旅游消费方式。但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没有固定的工作,也谈不上固定的收入。大学生群体每个月的经济来源普遍都是来自于家庭,少数的大学生会自己打工赚钱,当然收入也很少。所以经济条件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出游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 (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所谓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之外,用于满足精神需要的时间,即可以闲暇时间,包括一天工作之后的闲暇时间、周末的闲暇时间和休假时间。一般而言,大学生群体每周有两天休息时间。这个时间长度并不足以让大学生群体去居住地以外的地方尽情游玩,而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等国家法定假期就成了大学生群体出游的集中时间段。因此,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是影响大学生群体出游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自身旅游的意愿 之前所说的两点属于客观条件,但仅仅满足客观条件也不一定能将出游落实在行动上。对于日日处在学习生活中的大学生而言,偶尔换换环境,享受一下轻松的生活,调整疲惫的身心是他们的渴望。另外,在适当的时间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体验一下他乡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和人自然的旖旎风光,也是人们的期盼。而且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一方面会更有活力,能够有较充足

旅游经验、动机与行为意向的关联研究

旅游经验、动机与行为意向的关联研究 摘要 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的起点,是产生旅游行为的直接原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者消费品味的提高,传统观光度假旅游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被个性化旅游和特色旅游所取代。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则有必要深入认识和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其特征。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增多,旅游经验逐步积累,旅游动机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基于旅行生涯阶梯理论,构建旅游动机要素,进一步探宄旅游经验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此外,旅游者的重游意向以及推荐意向对于特定旅游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行为意向概念,综合考虑重游意向和推荐意向两个因素,探究行为意向与旅游动机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旅游生涯阶梯理论对旅游动机的构成要素进行阐述;在进行旅游动机这一变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时,本研究不仅删除因子载荷小于0.5的题项,还进行CITC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高校旅游情境下旅游经验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探讨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意向、旅游经验与行为意向间的关系。 在以往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探究旅游动机的构成要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高校旅游动机的四维度,即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动机、尊重动机、文化动机与自然动机,构建行为意向量表时同时考虑推荐意向与重游意向两方面。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T检验、最优尺度回归法发现,人口统计学特征中仅收入、受教育程度对旅游动机的部分维度存在显着影响,即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旅游者的尊重动机存在显着性差异;收入不同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旅游者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动机

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旅游心理学论文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浅析旅游动机的激发完成人: 系 (院) 别: 专业、班级: 学号: 完成时间:

[摘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先决条件,但是如何激发旅游动机, 促成旅游活动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旅游动机的概念 出发,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探讨如 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 [关键字]:旅游动机旅游者影响因素激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使人的心理产生 紧张不安,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即动机,进而确定行动目标,产生行动,使需 要得到满足,紧张解除,然后进入下一个行为。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因 此,研究人的动机,必须首先研究人的需要。旅游动机也是如此。在研究人的需 要这一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研究动机的基础。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 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 实现的需要。其基本观点是:(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 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2)一般 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 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 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 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 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 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4)马斯洛和其他的 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 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 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所以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 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后提出来的。要将己形成的旅游需要调

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研究

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研究 【摘要】大学生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好的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就要清楚地知道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以及它与其他人群旅游动机的差别。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的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旅游作为一种开阔视野,放松身心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亲睐。大学生是旅游人群中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旅游喜好,对旅游充满了热情。要更好的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首先要了解大学生旅游的动机。 1 旅游动机理论 旅游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而产生的行为动机,它是人们众多动机中的一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旅游动机也有着不同的描述。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的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具体内容是:(1)身体健康的动机。包括休息、运动、游戏、治疗等动机。这一类动机的特点是以身体的的活动来消除紧张和不安。(2)文化动机。即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俗、语言和宗教等动机。这些动机表现出了一种求知的欲望。(3)交际动机。包括在异地结识新的朋友、探亲访友、摆脱日常工作、家庭事务等动机。这种动机常常表现出对熟悉东西的厌倦和反感,逃避现实和免除压力的欲望。(4)地位与声望的动机。这类动机包括考察、交流、会议以及从事个人兴趣所进行的研究等。它的特点是在进行旅游活动的交往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其自尊,被承认、被注意、能施展其才华,取得成就和为人类作贡献的需要。 由于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年龄和社会角色,这四类旅游动机在大学生群体里面都有体现,尤其是文化动机和交际动机,而身体健康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次之。研究旅游动机理论能更好的为研究大学生旅游动机做理论上的支持。 2 大学生的旅游动机 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由于其自身年龄的特点、所处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大学生相对于普通大众旅游有着较不一样的动机。他们更多地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或为了求知,或为了解脱,或为了虚荣,这一切都与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是分不开的。现将大学生旅游动机归结为以下几点: (1)求知好奇动机。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为了考取一流大学,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有家庭和学校。因根本就没有课余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束缚。在校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非常的强烈,出游可以使他们获得获得在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研究综述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研究综述-旅游管理 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研究综述 裴理 邹统钎先生的《旅游学术思想流派》一书,对目前国内外的旅游学术思想流派进行了全面的归总和评价,指出了各个学派及理论学说的研究背景、研究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笔者在本书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旅游学术思想流派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旨在对旅游学术思想流派的认识更加清晰。 一、引言 旅游活动古已有之,然而旅游学的理论研究迄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先后经历了早期旅游时期、大众旅游时期、可持续旅游时期和体验旅游时期,并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再到跨学科的研究过程。旅游学理论的研究先后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环境生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形成了基于多学科的JR旅游学框架体系模型和基于跨学科的综合视角研究体系(地理学与经济学的旅游空间体系、经济学与营销学的旅游功能体系、社会学与生态学的社区生态模型、社会学与心理学的旅游凝视理论)。 二、旅游者方面 (一)旅游动机学说,是在精神分析论、行为论、人本论和认知论等相关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对旅游行为进行的研究,形成了旅游生涯理论、驱力理论、期待价值理论、唤醒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旅游动机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要有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心理因素、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和支付能力。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动机的分类各不相同,

影响大学生旅游动机形成因素的研究

影响大学生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研究 摘要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孕育着庞大的消费市场。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的大学生为例,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性别、年级、专业、月花费、旅游态度等因素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总结其特点并探讨大学生旅游动机的激发。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动机;影响因素;动机激发 目录 1绪论 (1) 2旅游动机概述 (2) 2.1动机、旅游动机的概念 (2) 2.2旅游动机的分类 (2) 2.2.1国外的旅游动机分类 (2) 2.2.2国内的旅游动机分类 (3) 2.3旅游动机的形成研究 (5) 2.3.1旅游动机产生的基本条件 (5) 2.3.2旅游动机形成过程的探讨 (6) 3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分类及影响因素——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 (8) 3.1调查情况概述 (8) 3.2大学生旅游消费的主要动机 (8) 3.3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10) 3.3.1性别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10) 3.3.2年级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10) 3.3.3专业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1 1 3.3.4月花费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1 1 3.3.5不同旅游态度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1 1 3.4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的偏差………………………..………1 2 4大学生旅游动机的激发………………………..…………………………1 3 4.1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旅游………………………..………………1 3 4.2旅游企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1 4 4.3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1 4 参考文献....................................................................................1 6 致谢 (17)

对旅游动机的研究

对旅游动机的研究

对旅游动机的研究 【摘要】: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得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动机是在人希望其需要得到满足时被激发产生的。一旦某种需要被激发,一种紧张的状态便会存在。它驱使人企图减少或排除这种紧张感。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的内部动力。旅游动机是在旅游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旅游去进行旅游活动内部动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内心中就产生了不平衡,因此人们普遍渴望能够对这种不平衡进行调节。旅游活动是人们公认的能有效地调节人们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一旦产生了旅游的需要,旅游动机就推动其为满足旅游需要而进行种种努力:把行为指向特定的方向,做出旅游决定;开始旅游活动;维持旅游活动的进行并达到目的;满足旅游需要;最终消除心理紧张。不管旅游动机如何复杂,其实实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多种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行为产生、实施的源动力,对旅游者旅游行为、旅游地旅游策划、旅游开发、旅游形象等有重要的影响。旅游动机的研究不可以仅停留在某一层面、地区和某一时间段内,而是要开展广泛的、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一一对应的具体研究。不仅是理论上的描述而且还需要有更为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即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动机,旅游动机,旅游行为,激发旅游动机 类型旅游动机调查项均值均值排 序 %* 学习型专业学习的必要,如实习、写生 等 2.171817.20%参加社团或者班级组织的活动 2.411519.89%参加节庆、体育赛事或者其它活 动 2.121910.75% 修学旅游、上补习班等 1.842014.52% 文化型 浏览著名风景名胜地 3.55552.15%浏览著名历史文化古迹 3.37945.70%想看不同的事物、体验新生活经 历 3.61455.19%

如何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如何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姓名:刘佳利 班级:2011级旅游管理4班 学号:0302110410 分数: 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2013 年01 月 02 日

如何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 刘佳利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4班摘要:旅游动机的概念及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游客对于旅游都有什么需求及嗜好,运用各种方式了解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和阻碍旅游的因素,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心理旅游动机 1.引言:旅游动机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需求,的确存在着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层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仍处于初级的放松层次,社会、知识、技能层次或关系、发展、实现层次尚处于不成熟状态,旅游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2.提出问题 什么是旅游动机?什么是旅游动机的激发?什么因素导致了人们旅游动机的不同?对于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激发他们的旅游动机? 3.分析问题 3.1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 3.2旅游动机的激发是指旅游业通过资源、设施、接待服务等激发因素,调动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已经形成的旅游需要,使其转化为旅游行为。 3.3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个人心理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和文化程度因素。 3.3.1年龄和性别决定着一个人的生理特点, 也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考虑进行旅游时, 这些必然会影响到其旅游决策。个人的文化程度与修养显然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受过较高程度教育的人, 掌握的知识和关于外界的信息也相对较多,从而更有亲自了解外部世界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和恐惧。 3.3.2外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时间因素:对于经济收入较低的人而言,即使他属于中心型,喜欢到遥远的、新奇而又不为世人所至的地方旅行,但受到其支付能力的限制,也只能在比较近的、话费较低、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新意的旅游地进行消遣。对一个自我中心型的人而言,情况则正好相反。如果他所属群体的大部分人都要去某地进行某种旅游活动,那么,收到相关群体的影响,他也可能到这个他并不熟悉的地方进行度假。针对不同心理,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收入的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旅游动机。 4.解决问题 构成旅游者出游的四要素:时间、资金、距离、兴趣 4.1.时间: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人们出游的时间上得到了保障,旅行社等可以利用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