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学科第二学段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歌谣,历来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民间的渔歌,就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音乐艺术形式。这说明( )

①音乐艺术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②歌谣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民间渔歌属于物质文化遗产④歌谣为人所创造和为人所特有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打造“中国品牌”,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这是因为 (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国家创造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③工匠精神是解决我国创新不足的主导力量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 2017年4月7日,以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为活动宗旨的2017年第九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启动仪式在上海鲁迅初级中学举行。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这说明 (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4. 2017年3月5日,是第五十四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 )

①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促进全人类的发展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5. 2017年4月10日,第35届洛阳牡丹花会在洛阳开幕,本届牡丹文化节以“相约千年帝都,共享国色天香”为主题。洛阳牡丹花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节会,每年的牡丹花都会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客商到洛阳投资兴业,为洛阳经济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这体现了 ( )

A.文化决定经济效益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C.文化影响经济活动D.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保证

6. 2017年7月14日,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暨曹文轩产品运营计划发布会在第七届江苏书展举

行。曹文轩的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与感染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很高的文学品位,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健康成长

7. 2017年7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肯定了中国在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她说,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支持者。文化遗产 ( )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志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 2017年5月25日,“山水·心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活艺术演展”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集中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的传承与发展。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吸收他国优秀文明成果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③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④引领主导世界文化潮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因此岁末大小理发店都爆满。古时候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

民间一直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即“剃龙头”。“剃头过年”和“剃龙头”都是对( )

A.传统理论的继承B.传统习俗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建筑的继承

10. 2017年6月21日,广西“狗肉节”开幕。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

为过于残忍,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不出所料地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 ( )

①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不能取消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

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镇江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

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是因为 (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2. 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13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14.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 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6. 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17. 爱国主义贯穿了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新时期爱国主义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主题

B.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只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C.爱国主义只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才表现出来

D.爱国主义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18.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 )

①剔除外来文化中的糟粕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外文化的同质化

④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①④

19. “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极盛会,于2016年10月下旬举行,现场揭晓“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国学传播奖”等重要奖项。该活动的举办( )

①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