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概述

1.1地球概述
1.1地球概述

1.1 地球概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学习的过程;通过数据和图文资料,认识

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价值态度观: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是不断发展的,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流程]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古代人对于地球形状的描述(国内、国外)(略)

2、麦哲伦环球旅行(略)

3、现代研究表明地球的形状(祥)

二、地球圈层:

1、内部圈层(祥)

2、外部圈层(略)

[教学过程]

时间与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理景观以及很多的世界上的国家,这

一学期让我们来系统地学习一下各方面的地理知识。

1~4

中国古人对于地球得形容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有关我们地球的知识。

[提问]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圆球形的)

但是人类并不是从古至今都这样认为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的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对于地球是什么样的,有很多种不一样的回答。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是位于我国首都的天坛。大家可以看到,在天坛的总体布局图中,天坛公园,整个坛域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在公园中的很多建筑都是方形与圆形相结合的,比如,我们看到的圜丘,冬至日祭祭天,这是祈年,主要用于春季祈福的。

古代的建筑体现了“天圆地方”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现代的有些建筑也处处透着一种返古的味道,比如我们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博物馆一直给大家庄严、肃静的感觉,上海博物馆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博物馆建筑是上圆下方的造型,寓意中国的传统说法“天圆地方。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

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我国的古人,一直以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因此就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就是地球看作扁平状,把天空看作罩在地面上的圆罩子

4~6

国外古人的形容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想法,那么在古印度,人们的想法和我国的古人很不一样。古印度人认为,人们居住的陆地和山岳都是由许多大象支撑着的,支撑这些大家的是一只神龟,而大龟则是跨在一条眼镜蛇的身上。

另外,古俄罗斯人想象大地是驮在三条鲸鱼背上的盘子,这三条鲸鱼又是浮游在海洋上的。

6~12

麦哲伦环球航行

不论是我国的古人还是古印度人、古俄罗斯人等等,他们对地球的形状描述都只是停留在想象的基础上。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从哲学观点出发,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状,因而提出地球为球状的臆测,但是同样没有确切的证据,而没有被人们接受。

直到16世纪葡萄牙出现了名字叫麦哲伦的人。

[提问]有谁知道麦哲伦吗?

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他一直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后来他来到西班牙,经过国王的批转,首次带领了200多人成立一支探险队,开始对于地球形状的探险。这次探险从西班牙出发,最后回到了西班牙,总共花了三年时间,并且麦哲伦也在这次航行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一张就是麦哲伦当初环游世界的路线图,我们来看一下。

1519年,麦哲伦带着200多人从西班牙出发,向南绕过南美洲南端,这里有一个海峡,大家把地图册打开,找找看在哪里,叫什么名字?麦哲伦海峡,后人为了纪念麦哲伦的这次探险,把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大概位置在南纬52°。

通过这个海峡之后,船队终于见到了浩瀚的海洋,船队在这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the Pacific Ocean)。

到1521年3月,船队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这个时候,麦哲伦已经知道他的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因为,他一直向西方走,但是走到了东方。

在这里,麦哲伦和当地土著发生了纠纷,而身亡了,之后他的助手带着剩余的船员继续向西走,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最后回到西班牙,缜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这次航行是人类首次用实际行动亲身感受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12~18 讨论[提问]大家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来证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呢?(大家以四位同学为一组,讨论一下。)大家把书翻到第4页我们看到第四页上面有一张图,这是利用

圆规来解释地球是圆的,如果地球表面是平面的,(画图)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另外,大家把练习册打开,看到第二大题,我请同学来回答一下,如果大地是平面的,会不会产生这种现象呢?不会从以上两种方法我们同样也可以证实地球是圆的。

18~23 地球的大小~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终于认识到自己居住的大地是一个球体,并称之为“地球”。这是一张通过人造卫星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人们从宇宙中看到的地球非常漂亮,你能看出这种图中哪里是陆地吗?蓝色的部分是海洋,白色的是天空中的云,除去蓝色和白色的部分就是陆地。

通过人类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我们把书翻到第四页,我们看到从地球的地心到赤道的这条线段我们称为赤道半径,从地心南北极的长度我们称为极半径。如果地球是一个正球体的话,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长度应该相等,那么我们刚才所讲的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意思则是赤道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稍长。

[提问]现在请大家看这张图,告诉我,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场多少千米?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地球仪,赤道半径定义为15厘米,那么请算一算,极半径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想一下,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这点差值在制作地球的时候是够可以忽略不计呢?14.95cm半毫米,可以忽略

[提问]我们现在知道赤道半径的长度,是不是可以计算赤道的长度呢?大家动手算算看,赤道的长度是多少?40074.79km,我们通常都就把赤道长度定为40000公里。有句诗叫做“坐地日行八万里”,一千米就等于两里,这句话本意是人坐地(不动),但每昼夜随地面运行八万里路程。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23-26 地球内部圈层道具:煮熟的鸡蛋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的形状是圆球形,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1千米,赤道长度是4万公里,这些都是地球外形,那么,我们地球的内部是怎么样的呢?

把书翻到第五页,人类对于自己居住的地球内部情况还了解得很少,只能用间接的方法俩界地球内部的结构。

我们的地球内部从外到里分为三个部分。最外层的是地壳,它的厚度在地球的三个内部圈层中最小的,由很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的厚度不同地区都是不同的,一般来讲,海洋地区的地壳厚度较小,陆地地区较厚。

位于中间的一层称为地幔。地幔顶部也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幔中的这些岩石与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有一层软流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火山喷发喷出了很多岩浆,这些岩浆就来自于软流圈。

地球的最中心地区就是地核。他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我们地球的磁场也是由于这一部分的存在而产生的。

地球整个的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一样,蛋壳就相当于地壳,蛋清就是地幔,蛋黄就是地核。

23-30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除了有内部圈层以外,在地球的外围也有很多的圈层结构。

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那么为什么在地球可以有生命存在呢?主要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可以生存。这个就是我们地球外部圈层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为大气圈。

我们地球上有生命,不仅仅因为有大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水圈也是地球外部圈层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圈的范围比较广,它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我们人类是一种生物,我们和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包括动物和微生物都归于生物圈这个圈层之中。生物圈分布在地壳的表层、水圈以及大气圈的底层范围之内。

这三个圈层是互相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想为什么)比如说,海洋是水圈的组成部分,但是海洋中有很多的生物,也可以成为生物圈的一部分。大气中不是只有一些气体,也有气态水的存在;在我们人类和生物的体内,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时角 2.春分点 3.黄道 4.地平圈 5.白道 6.逆行 7.光行差 8.视半径 9.地方时白夜 10.晨昏蒙影 11.食甚 12.食分 13.方照 14.大距 15.恒星时 16.太阳时 17.秒差距 18.太阳风 19.引潮力 20.潮汐变形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日而不是一个太阳日?,为什么真太阳日有周年变化,变化如何? 2.为什么真太阳日一年四季长短不等?何时最长,何时最短? 3.试计算45度N夏至冬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4.简述日全食的过程?

5.试述五带的性质,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6.为什么现行阳历平闰年相差一天,中国旧阳历平闰年相差一个月? 7.为什么月球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月而不是一个朔望月? 8.日偏食与日环食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9.试述地轴进动的规律及后果? 10.试说明地外行星的会合周期,并说明其逆行时间? 11.为什么历法要分成二类? 12.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从哪些方面反应地球的公转?

三.填空题 1.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最基本的形式,自传带来地球上的()交替,公转造成太阳()的周年变化,产生太阳的()运动,造成()和()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由于这种运动是一种规律性的运动,人们根据其规律性创造了()和(),这就是地球运动的()。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它对地球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天体,表现为:月球是除太阳以外最()的天体,其月相变化周期为一个()月,这个周期作为()的制历依据,同时它又是()涨落周期;由于月地距离的变化使用月球视半径变化于14分41秒—16度46秒之间,因此日食有()和()两种中心食;日食只发生于(),月食只发生于(),因此日月食周期()又是以该周期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3.月相变化取决与()的方向和()的方向,当日月黄经差为0度时,日月相(),月相为()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且月面西侧亮时,月相为()月,在日月会合运动中为()方照;日月黄经差为180度时,为日月相(),月相为(),其变化周期为一个()月。满月时日月升落表现为()。 4.天体的周期运动是()的反应,且在不同的纬度有不同的反应:赤道上天体升落表现为(),所有天体都是()星;极地上天体的升落表现为(),天体可分为()星和()星,无()星;其他任意纬度(),天体为以()为半径的球冠部分,其间为出没星区。 5.四季的产生是一种()性现象,又是一种天文现象。夏季是一年中()最长,()最大的季节,且二者均因()和()而变化。若只考虑天文因素的影响,春秋二分(),但这种现象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因为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还有()和(),二者均使()被加长,()被缩短。 6.地球在其绕日运行轨道上是( )旋转,因而有()的存在,这样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间的往返运动,产生了地球上的()和()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地球上的五带范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和()带范围变大,而()变小。 7.为什么赤道上应昼夜等长,但实际上这种现象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答:根据半昼弧公式,可知昼夜等长的条件:, 在赤道上或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时,因此赤道上是终年昼夜等长的,但影响昼夜长短还有其他因素,太阳视半径和大气折光作用使二者,使白昼被加长黑夜被缩短,因此赤道上也是白昼大于黑夜的,故赤道上昼夜等长的现象从来没有发生过。 四.计算题 1.已知121度30分E的地方时为7:30,问此时北京时间为多少?这是2008年2月25日,有一架飞机由上海飞至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途中走行9小时,问飞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答:由地方时换算成北京时间为&:30,从上海起飞的飞机走行9小时,到达华盛顿时,上海时间2008年2月28日16时20分,由于跨越时区有时间变化,到达时华盛顿时间为13时30分,又向东跨过日界从而退1日,故为2月28日3时30分 2.对于43度N而言,正午太阳高度有怎样的季节变化?试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为例说明其季节变化规律。 答:H=90度,,,N永远取正值,春分日时H=47度,夏至日H=70度26分,秋分日H=17度,冬至日H=26度34分,其变化规律为,由冬至经春分到夏至逐渐增大,由夏至经秋分到冬至逐渐减小,所以夏至日H达最大值,冬至日为最小值

1.2地球概况

第二课、地球概况 教学类型:新课 授课年级及科目:七年级上册环境教育 授课者:夏开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的表面由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组成,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 2、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3、感受地球的美,地球上生命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谜面:形状圆圆像太阳,自己不能发光亮,青山绿水花儿美,它是生命的故乡。让我们全体起立,跺跺脚,说一说我们的脚下是什么?(地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就像我们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亲热的叫她一声吧!(地球妈妈) 二、合作探究,知道地球地貌,感受地球的美丽。 (一)地球概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3、出示地球仪:今天我们一起去走近地球妈妈,利用地球仪一起来探究一下地球妈妈表面的奥秘吧。 4、分组,摸一摸,转一转,看一看,想一想从地球的形状、颜色上你发现了什么?(1)地球是个大圆球--知识点:椭圆形的球体 (2)地球仪是光滑的,其实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

(3)地球是个大花球--知识点:海洋与陆地从颜色上你发现了什么? 蓝色:代表着海洋。 课件出示"海陆面积比较图"。地球表面大约有70%的地方被海洋覆盖,而高出海平面的陆地只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约30%。所以我们的地球是由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组成。 除了蓝色还有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白色) 绿色:森林、田野和草原 黄色:沙漠、盆地、高原、山脉。(颜色越深代表着地势越高) 白色:冰川雪地 (二)感受地球的美丽 1、地球妈妈的表面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地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地球。(欣赏图片)看到这里,我们真想说:地球妈妈真美丽。 2、波澜壮阔的海洋,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洁白如玉的冰雪世界、雄伟壮丽的群山,地球妈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她美丽的衣裳。让我们齐声赞叹:地球、美丽的家园。 三、合作探究,了解七大洲、四大洋。 (一)认识七大洲。 1、刚才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地貌,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绚丽多彩的球体。全球分成了七大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大洲,你们仔细找找七大洲以及它们的名字,让我们比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快! 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师逐个点击七大洲 2、启发学习,合作探究。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们的名字。 亚洲:让我们一起去亚洲!大家从地球仪上找一找亚洲。看一看亚洲的颜色有什么发现?深黄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来到亚洲你会想到什么?我们的国家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欧洲:有大片的绿色,(森林和平原)。 非洲:有大片的黄色(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七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 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 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 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 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 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10、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地球的概述_2000字

地球的概述_2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地球概述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 亿年。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地球是目前唯一一个存在已知生命体的星球。

地球数据 年龄:44~46亿年。 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 回归年长度:366.2422天。 公转轨道:呈梨形。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 自转周期: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04秒。太阳日为24小时。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天然)——1颗(月球) 大气主要成份——氮(78%)、氧(21%)和二氧化碳(0.037%)水蒸气(0.03%)稀有气体(0.933%) 地壳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铝(8%)。 表面大气压——1013.250毫帕,或760毫米高汞柱。 赤道半径=6378.140公里 极半径=6356.755公里 平均半径=6371.004公里

赤道周长=40075.13公里 体积=10832亿立方公里。 质量=5.9742×10^21吨。 平均密度=5.518g/cm^3 地球表面积=5.11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3.617453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70.8%)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29.2%)

纬度1°长度=111.133-0.559cos2φ公里(纬度 φ处) 经度1°长度=111.413cosφ-0.094cos3φ公里大气中的声速(0度)V=331.36米/秒 大气中的声速(常温)V=340米/秒 地球表面磁场强度~5×10-5特斯拉 北磁极:76°N,101°W; 南磁极:66°S,140°E

(完整word版)地球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概论重要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到达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地水准面——全球静止海面与将其延伸到陆地地下所形成的全球性封闭曲面,它是一个重力作用的等位面,是地面上海拔高度的起算面。 晨昏蒙影——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 极移——南北两级在地面上的移动 赫罗图——是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的坐标关系图,它以恒星的光谱型为横坐标,以光度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自己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占有一定位置,称赫罗图。 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夹角 进动——转动物体的转动轴绕另一根轴的圆锥形运动 潮汐——海水在一天内有两次涨落,发生在午前的一次海水上涨称为潮,午后的一次叫汐,合称潮汐。 岁差——由于地轴进动,春分点沿黄道西移,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春分点每年西移50秒,回归年就比恒星年短0.0142日,这一差值称岁差 回归年——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相对于天赤道做往返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一运动称回归运动,它的周期称回归年 真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称真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为平太阳日 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为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称为自行。 交点退行——赤道面永远垂直于地轴,当然要随着地轴的进动而进动,从而使二分点以同样的速度和方向在黄道上移动,约71年又7个月移动1度。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同黄道面上一个恒星连线之间的时段,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周年视差——当日地连线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了极大值,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一、相关的名词 地球科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地学历史比较法 二、思考题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球科学主要包括哪些学科?各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试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分支学科? 3、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 4、试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5、地球科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相关的名词 银河系银道面太阳系黄道面赤黄交角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线地月系大地水准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和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二、思考题 1、简述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基础特征。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季节的变化?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何特点?陆地和海底各有哪些主要地形单元? 4、大陆边缘通常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 一、相关的名词 宇宙恒星变星星际空间星际物质星际云星云天体系统星系天球星座 二、思考题 1、宇宙大爆炸的假说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2、星云说的出现有哪些超越自然科学的意义? 3、为什么我们能了解到亿万年前地球的历史? 4、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相关的名词: 陨石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晶体矿物的条痕硬度解理断口岩石岩石的结构岩石的构造 二、填空题 1、地壳中10种最主要的化学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它们占地壳总重量的__________。 2、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石英和方解石的硬度分别为_______ 和______。 4、长石和石膏的硬度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 5、云母具有______组______解理,方解石具有________组_________解理。 6、钾长石和斜长石都具有_______组__________解理。 7、占地壳重量达82.5%的矿物种类是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1.1 地球概述 教案1

地球概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在图上指出极半径和赤道半径;根据赤道半径能计算出地球半径的长度;据图讲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2.方法与过程 (1)运用地球仪、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课本插图,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 (2)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以地球的外部圈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态度,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准备】 地球仪、圆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海南有著名的旅游景点“海角天涯”,提问地球上真的存在海角天涯吗?(无) 既然没有海角天涯,那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大致都会描述球体) 二、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我们大家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硕大的圆球,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为了知道地球的形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共同探讨) (1)在古代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当时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

么样子的呢? A.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几只巨象支撑着,巨象站在一只乌龟的龟甲上,乌龟骑在一只盘据的眼镜蛇身上。 B.埃及人认为天撑着,星星从天上垂下,太阳拖着一艘小船顺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C.中国人则认为天象一只圆圆的锅盖,盖在方形的土地上,天是由八根柱子支撑的,形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另一说“盘古开天”。盘古又称盘古氏,传说生于天地混浊中,后来天地开辟,天高一丈,地日厚一丈,他日长一丈,经历一万八千岁,天就极高、地就极厚,他死后,他身体的各部分变为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名。 其实,在古代不仅中国人和印度人对地球的形状有各种传说和神话,古代西方人按照自己所居住的陆地为大海所包围的观察现象,也曾认为“地如盘状,浮于无垠海洋之上”。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你知道的有哪些,或你知道哪些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A.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希蜡数学家华达哥拉斯,生在海边的高山上,看到海上的船,他发现船桅出现,然后船身才出现,所以他认为地球的表面应该是弯曲的。 B.月蚀月亮上的圆形影子:古希腊哲学家亚得斯多德发现月蚀的时候,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因此他推断地球是圆的。 C.在哥伦布之后经过320多年,麦哲伦率领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他向西航行,经过太平洋,再绕过南美洲南端,越过太平洋,终于回到西班牙,完成经地球一周的创举。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过渡: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所进行的探索和发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证明呢? 模拟实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问题:在海上远去的帆船为什么总是船身比船桅先消失?说明什么? 器材:乒乓球、直尺、火柴杆。 实验过程:根据已有知识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分组讨论、操作,选择一组演示、说明。 小结:评价学生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让学生继续讨论有没有别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的有关测定已经非常准确,通过人造卫星可以得到地球的一些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同学们可以对地球的形状客观的描述。 过渡:我们看上去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真的是一个完全、精确的圆形吗?不是。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概况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

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⑴、A点的经纬度:30°W40°N B点的经纬度:10°W10°N ⑵、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北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点在中纬度地区 B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点在北温带B点在热带。

《地球概论》题库test01~test10参考答案汇集

《地球概论》题库testOI?testIO参考答案汇集 (完整版) testOI 一、填空题: i?春分点 2. 光球、色球和日冕 3. ①阿坦型,②阿波罗型,③阿莫尔型 4. ①地心说,② 日心说,③无心说 5. 木星与火星,谷神星 6. 光年(ly)和秒差距(pc) 7. ①恒星周年视差,②恒星光行差,③多普勒效应 8. ①共面性②近圆形③同向性 9. ①初亏②食既③ 食甚④生光⑤复圆。 10. ①类星体②脉冲星③星际分子④微波背景辐射。 二、判断题 2对7对10对 三、选择题 1C 2B 3D 4B 5C 6B 7B 8C 9A 10C 四、绘图、计算、简答题 、答:

2、答:①月球,地球本身不发光, 它们只能反射太阳光。在太阳照射 下,它们总是被分为 光明和黑暗两 部分。这明暗两部分的对比,时刻 发生变化,但有章可循。于是就有 了月球的圆缺变化的状况,称为月 相。这种变化视日,月,地三者的 相对位置而定。当月球黄经和太阳 黄经相等时称为“朔”,当月球黄 经比太阳大90度时,称为“上弦”, 当月球黄经比太阳黄经大 270度 时,称为“下弦”,当月球月相 距角 同太阳出没比较 月出 中天 月落 夜晚 新月(朔) 「0° 同升同落 清晨 正午 黄昏 彻夜不见月: 上弦月 90° 迟升后落 正午 黄昏 半夜 上半夜西天 满月(望) M800 此起彼落 黄昏 半夜 清晨] 通宵可见月 下弦月 270° 早升先落 半夜 清晨 正午 下半夜东天 3、答:纬度:H=90°-(地理纬度-太阳赤纬65°4'=90° (地理纬度-10° 16' 解得:地理纬度=34°2'N 经度:当地太阳视时为12h ,平时=视时-时差=12h - (-10m 30s ) =12h 10m 30s 北京时间为东经120°E 的地方平时, 当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为 12h 10m 30s -6h 30m =5h 40m 30s 换算为经度差为 5X 15°40X ( 0. 25) °30X ( 0.25) ' =5°'30〃 该地的地理位置为(34°2'N 85°30〃) 4、答:按朔望月和回归年的周期协调,历法有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 我国的农历(夏历)属于阴阳历。但还有其独特之处,具体表现在:①强调逐 年逐月推算,以月相定朔望,大小(以合朔为初一,以两朔间隔日数定大、小月) ; 以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无中气为闰月)。②二十四气(属于阳历)与 阴阳历并行使用,阴阳历用于日常记事:二十四气安排农事进程。③干支记法, 60年循环。 图: ■ 五率 T ft

地球概论试题一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 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上 B 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 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 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 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 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 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 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 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 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 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 黄赤交角(ε=23°26′) 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 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 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 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 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 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 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 2.10t=2h39m 2.1190°-35°+ε=78°26′,90°-35°+ε=31°24′ 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 春分():0°、0°、0°、0h;夏至():0°、90°、ε、6h 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 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 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 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 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 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 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

1.1地球的概述处理

1.1地球的概述. 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概述.》一课是教材第一章第一节,本章教材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本节课主要讲述人类地球形状的历程,并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证明地球是圆,以及会举事例说明地球是球体, 同时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主要圈层结构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的习得性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分析】 中预学生,兴趣广泛,乐于动手,但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基于本课是初中科学教学首次接触到地球和空间的科学领域,所以教师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让他们体会学习地理的趣味和实用。感受团体合作的力量,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课堂为学生服务的目的.从而认识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证明地球是“圆”的方法和现象,明确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三【设计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理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学习地球的形状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创建科学氛围,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成功地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小组比赛活动个别抢答参与游戏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教学法)、同时配以形象的图片和身边的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是我们的生活。(举例教学法)、通过讲练结合教学法,归纳总结教学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 四【教学设想】 为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思想,我把教材作了一些处理: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地球真的是平的吗” 教学中,设计成学生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分析得出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组织教学。整个教学的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地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交流”古代人的地球观”——〉由科学家的大胆质疑引出“地球真的是平的吗?”——〉动手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并举例一些生活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讨论现代人的地球观——〉总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五【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2.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能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主要圈层 过程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能用“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取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式进行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地球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和宇宙奥妙的兴趣。

地球资源概况

有限的地球资源必定会枯竭 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这个道理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但是,在使用地球资源时,很可能每个人又似乎都不明白。这主要表现在使用地球资源上的无度索取,好像地球是一个聚宝盆,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取之不尽,取了又来。 事实上的地球只是一个大仓库,储藏的各种各样物品都有一个数量上的额定。消耗一点就少了一点。百度到的下列数据对此给了有力的证明。 地球蕴藏的铁矿石,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资源。报道,2001年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400亿吨,储量基础3 100亿吨。按金属铁计算,储量为720亿吨,储量基础为1600亿吨),但是到了2012年,铁矿石储量的保证生产年限却只有128年了。其他如铜矿储量可保证生产32年,镍矿储量可保证生产49年,钨矿储量可保证生产47年,钾盐储量可保证生产276年。保证年限偏紧的有锌(24年)、锡(21年)、铅(21年)、金(19年)、银(15年)和锰(14年)。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也是消耗量非常大消耗非常快的一种地球资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2007年数据),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e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 《中国煤炭报》2008年12月19日报道:日前,世界煤炭研究所(WCI)将去年(2007年)全球煤炭市场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2007年全球硬煤产量为38.34亿吨,而1977年则为25.68亿吨,30年间,全球的硬煤产量增长了49%。分析表明,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已勘测到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可够开采200年。 两年后,《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发布的数据是:2009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为8260亿t,采储比为119。(可采119年) 另一种消耗很快的地球资源是石油。我国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记载,是晋代(公元265——420年)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该书既提到了甘肃玉门一带有“石漆”,又指出这种石漆可以作为润滑油“膏车”(润滑车轴)。南朝(公元420——589年)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的延寿县(即今甘肃省玉门一带)下载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即指石油。 人类发现石油的历史才1800来年。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油井。 石油工业生产才150多年历史。当时主要用途是作灯油照明。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学者,,陆内燃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汽车飞机的相继发明,石油才开始大量利用,进入了动力能源时代。这段历史还不到120年,而全球的石油消耗量却增加到了每日的0.8亿桶(保守数据)。 2012年7月3日,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博士发布的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称,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石油储量约为1.653万亿桶,全球石油储量可用54年。 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地球用了几十亿年时间集聚起来的石油,人类只用了不到200年时间,就将把它吸得干干净净的! 不过,数字虽然触目惊心,但世上并没有几个人真的为此焦心着急。因为,自有科学家“扶危解困”的。这不,石油还没吸干,页岩气又开发利用了。全球页岩气资源约为456万亿立方米,又够人类用上好几百年。 页岩气完了也不要紧。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可燃冰又会顶上的。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完了怎么办?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嘛。到时候,石头也可以榨出油来的!再说,风能、太阳能肯定是永远也用不完的。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地球科学概论 课程名称(英文):An outline of earth sciences 课程类型:必修 任课教员:吴泰然、焦维新、黄清华、李培军等职称: 总学分:6 总学时:90 一、课程简介 “地球科学概论”涵盖了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各二级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引导学生进入地球科学之门的基础课程,也是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通过授课和课内实习(包括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空间与行星地球、地球的结构构造、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内外动力过程、地球的基本物理特征、对地观测技术等地球科学基本概念。 2. 地球科学以其研究对象之庞大和历史之漫长为特色,而学生在中学时代又缺乏对地球科学的整体了解。因此需要通过《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地球科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认识地球科学的思维特点,学会使用规范的地球科学语言,为地球科学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 使学生对地球科学及相邻学科的全貌和学科前沿研究动态有所了解,初步了解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基本内容,认识各专业及后续课程的相互之间的联系,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地球科学内涵,同时为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要求和考试方式 无先修要求 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满分100分。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1.1 地球概述 1.1.2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1.1.3 地球科学的研究任务 1.2 地球科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1.2.1 地球科学的特点 1.2.2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1.3 地球科学的现状 1.3.1 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及研究现状 1.3.2 地球科学的发展和未来

地球的故事.doc

地球的故事 教案:设计思路:大班的孩子已认识了中国国旗,但仅仅了解中国的国旗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收集各国国旗的图案,有的小朋友家里买了世界地图,有的买了插国旗的玩具,有的在书店找到了《世界国旗地图册》,还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下载了许多彩色的国旗,通过收集国旗,孩子渐渐对国家、对七大洲、对地球的概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这样一节关于地球的活动产生了,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国旗→国家→七大洲→陆地(海洋)→地球这样一种从属关系。 一、活动的目的: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况,知道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认识七大洲。2、知道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国家。3、培养幼儿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教学准备:(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世界上一些常见的国旗、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二)物质材料准备:1、环境准备:主题墙面:《世界各国国旗》;幼儿绘画涂色作品《各国国旗》;教室里悬挂各国国旗卡片。2、材料准备:立体世界地图;PP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自制橡皮泥(面粉、油、水)若干;盘子;水;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小国旗插件。三、教学过程:(一)、运用中国国旗引出话题:1、这是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国旗?在哪里见到的?2、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挂国旗?是什么意

思?(国旗代表国家)3、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4、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呢?(二)、了解地球的概况。1、出示立体世界地图,幼儿观察并说出,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2、尝试说出这些陆地的名称。(七大洲)3、(三)、认识七大洲,知道七大洲与代表国家的关系(从属关系)。1、演示PP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幼儿理解七大洲与地球的关系。(七大洲从属于陆地,陆地从属于地球)。故事梗概:地球有七个孩子,其中欧洲和亚洲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家亲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个孩子决定分家,欧洲和亚洲首先分开,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极洲。然后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国家,但是因为南极洲太冷,所以没有国家。2、看后提问:地球有几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各是什么?这些洲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尝试说说这些洲 有那些孩子?(四)、启发幼儿运用自制橡皮泥和水制作地球的七个孩子和海洋,并将小国旗插件放入正确的洲延伸活动:了解陆地的概况(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况(海岛、火山等),尝试用橡皮泥表示。四、课后反思:此次活动教师敢于尝试和创新,活动设计层次强、内容新。但由于时间仓促、幼儿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一:关于国家和七大洲的关系太难,幼儿无法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将这两个概念混淆。二:用水、油、盐和面粉制作的橡皮泥太湿、粘手不易操作。三:PPT制作的太死板,不够生动,应进行修改,加上声音效果。 教案:设计思路:大班的孩子已认识了中国国旗,但仅仅了解中国

1.1地球概述

1.1地球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圈层。 2、技能目标:学会阅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通过阅读地球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类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宇宙,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引课:齐背唐诗《登鹳鹤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解释诗词涵义并提问:为什么想要看的更远,就得再站的高一点呢? 学生:地球是圆的。 提问: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吗? 让学生谈谈什么叫“天圆地方”。(上海博物馆、天坛) 介绍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古代的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作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 来,人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逐渐发觉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更是使人一看就 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 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想一想麦哲伦的航行是不是能证明地球是圆形的呢?你们还能举出其他的关于地球形状的例证吗? 学生举例:地球的名字、向远处眺望时,远处过来的物体总是先看到它的顶端再看到全身、如果一直向一个方向航行,能够从起点回到起点、航空照片。 我们都说地球是个球体,但是事实上,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他是一个不规则的类球体。老师这样说大家一定很疑惑,有什么例证来支持老师的意见吗?请大家思考思考。 思考之后让我们用数据来证明“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

02-11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考研论真题精华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2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40分) 1、地壳与岩石圈(P44-45) 2、V形谷与U形谷(P89) 3、矿物与岩性(PP52、P56) 4、节理与断层(P135) 5、沉积作用与成岩作用(P97、P108) 二、填空题(在答案纸上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0分 1、填写以下矿物的硬度值:石英(7)、石膏(2)、长石(6)、方解石(3) “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玉刚” 摩氏硬度计 硬度等级12345678910 代表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2、晚古生代分为三个纪,其名称和代号分别是泥盆纪D、石炭纪C和二叠纪P。 3、根据SiO 2含量,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SiO 2 >65%的为酸性岩浆,52-65%的为中性岩浆,45-52%的为基性 岩浆,45%<的为超基性岩浆。 4、板块边界可分为分离型板块、汇聚型板块和剪切板块三种基本类型。 5、地质年代由大到小的级别单位是宙、代、纪和世;与其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宇、界、系和统。 四、标注图中岩浆岩体的产状和地形名称 (P116图7.8) 五、简述题 1、分析论述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内部(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P71-73 2、你对人类未来的环境状况持何态度?有何观点? 3、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154-161,写出板块构造学的基本思路及各大标题和主干即可。) 4、试述能源矿产的主要类型、成因和用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年硕士生入学 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0分) 1、边滩与心滩(P98) 2、风化作用与风的剥蚀作用(P74、P89) 3、岩层与地层(P62、P131) 4、岩墙与岩床(P116-117) 5、倾向与倾角(P132) 倾向: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 6、冲积扇与三角洲(P99)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便大量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 二、填空题(按题号依次写出正确答案,不必抄题)15分 1、机械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等四类。(P92-94) 2、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P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