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作业

景观生态学作业
景观生态学作业

1、简述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生态过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也是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2、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

3、简述景观异质性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异质的立地或生境条件。

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植被内源演替。干

扰:自然干扰、人类活动。

4、解释景观对比度的涵义。

参考答案: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测度指标。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5、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和的涵义。

参考答案:

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6、试述景观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

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度的文化景观。

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各种景观。例如,各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反映出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

景观反映文化。如陕北的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等,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展现的村寨和住宅,反映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内涵。

景观也影响着文化。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特征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

7、什么是文化景观。

参考答案:包括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具有人类文明痕迹或文化影响

的景观。

8、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景观可分为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

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9、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1) 景观是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区。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2) 各生态系统间存在物质流动和相互影响。

(3) 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景观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

(5) 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10、简述河岸植被带的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

11、

土壤侵蚀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减少土壤侵蚀园林规划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土壤侵蚀量:降水强度;土壤可侵蚀性;坡长;坡度;植被盖度。

注意问题: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

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

12、简述景观边界与生态过渡带的涵义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

13、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异质性,生态敏感性、空间尺度的影响。

14、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

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15、简述内缘比的涵义及其生态学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

内缘比表示了内部生境与边缘生境的相对比率,也表示了边缘物种与内部物种所适应的相对空间大小,表明了斑块的边缘效应影响的相对范围。

16、简述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

1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或由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服务、功能、产品三个方面。

18、什么是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举例说明之。

参考答案:

残存斑块是由于它周围的土地受到广泛干扰而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如城郊所包围的小片林地、火烧后留下的小片林地。

如果斑块的产生是缘于环境的异质性,如森林中的沼泽、农田中的低洼湿地,那么它们属于环境资源斑块。

19、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20、简述景观空间格局的涵义及其度量指标。

参考答案: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总体格局特点可以通过景观多样性、连接性、分布式样、景观对比度等指标来反映。

21、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基质

参考答案:

相对面积较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动态控制作用最大的景观要素。

22、

区分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规划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23、什么是景观生态规划。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

24、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

参考答案:叠加分析实际上是将几个数据图层进行叠加,产生新的数据图层的操作过程,新的数据图层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图层所具有的属性。

25、景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为干扰与自然干扰状况,植被与土壤因素。

26、区分结构性分类与功能性分类。

参考答案:

结构性分类: 遥感影像、地形图等资料+野外调查—选取分类的主导要素和依据——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类型及其范围。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聚类分析,形成分类体系。

功能性分类: 根据生态功能(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来划分、归并类群,同时考虑体现人的主导性和应用价值。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

27、简述景观破碎化的涵义及其主要过程或阶段。

参考答案:

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

破碎化过程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

28、试述景观的美学、地理学、生态学的涵义。

参考答案:

美学:与风景、景致同义,从人们身心感受与景观外部形态上理解.

地理学: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生态学:将景观视为由不同生态系统聚合而成的异质性地区或空间单元.

29、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一点。

30、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边缘效应

物种多样性随林带宽度的变化

31、简述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规划可以讲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都属于景观规划的范畴。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2、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因子叠加法:先根据规划目的选择各因素(或因素分级),并以同样比例尺用不同颜色表示在图上,成为单因素图层(overlays)。然后把单因素图层用叠加技术进行叠加,就可得到各级综合图。由单因素图层叠加产生的各级综合图逐步揭示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景观单元类型。

数学组合法的特点是:把景观特性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各种适宜性等级改为数量值,并赋予因素不同的权重。重计算机在规划中的运用,着眼于整体系统化和局部自动化。

33、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34、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

35、对于土壤侵蚀,在园林建设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

36、

试述农村景观建设中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以及沿河植被的生态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农村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农田化肥、农药,通过径流,向河流流动;河流水体污染。

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

37、

以河流沿岸植被带为例,谈谈你对生态过渡带(ecotone)特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河流沿岸植被带: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

性质或特征:不稳定,生态脆弱性,受洪水影响,受上部植被或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功能: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廊道及生境作用,两栖动物或河流沿岸植物的迁移或栖息地;源、汇作用,拦截吸收上部物质流动,向河流输出。

38、

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参考答案: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

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39、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提醒人们重视产生这些服务功能的自然资本存量;

(2)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

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4)为选择比较不同的园林规划方案或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40、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

41、

简述网络-结点模型。

参考答案:

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

网络中由廊道围绕的部分为网眼,廊道对网眼有各种影响作用,影响程度与网眼大小有关。

42、

名词解释:生态流。

参考答案:

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

43、

分别解释景观边界、生态过渡带与生态交错带的涵义。

参考答案:

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

44、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程度。

45、简述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

46、何谓内缘比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

47、

区别廊道与生态廊道的不同。

参考答案: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如道路及道路林带、河流及河岸林带等。在廊道中,由水体、植被等生态性结构成分构成的廊道为生态廊道。

48、解释斑块、干扰斑块的涵义。

参考答案: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干扰斑块是由于在一个基质内发生局部干扰而形成的一种斑块类型。

49、以城市林地为例,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

城市林地景观多重价值: 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

50、论述“景观”多学科的涵义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51、分别解释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的含义

参考答案:

自然景观: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自然景观。

经营景观:自然景观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如果园,农田。

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

52、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

参考答案:

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53、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

参考答案:

狭义上: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

广义上:破碎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

54、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面积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寻常的地物;

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

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

55、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56、

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

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

景观破碎化把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赖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研究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

57、简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常呈正态分布的规律。

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景观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例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破碎化,斑块内部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

58、度量廊道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何涵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

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也称网络连接度。

环度是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

间断是指连续分布的廊道出现的空隙或裂口。

59、以河岸带为例,试述生态过渡带的涵义、特点与生态功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河流沿岸植被带: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

性质或特征:不稳定,生态脆弱性,受洪水影响,受上部植被或土地利用性质影响;功能: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廊道及生境作用,两栖动物或河流沿岸植物的迁移或栖息地;源、汇作用,拦截吸收上部物质流动,向河流输出。

60、试述景观生态规划的工作步骤。

参考答案:

(1) 确定规划目标

(2) 景观生态调查

(3) 景观生态分类、评价与分类图制作

(4)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5)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6) 功能区划分

(7) 规划方案实施与评价

61、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不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罕见的自然现象;

代表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突出事件或有意义的地貌或自然地理特征;

对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具有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自然生境。

某种景观被破坏后可能恢复的难度。恢复时间(年、世纪)愈长则愈为稀有。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复习课程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景观: 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 地理学概念: 生态学概念: 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 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 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 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 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 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 1、景观生态学 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 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 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 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 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 现象(不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 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 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 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 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一)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 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种生态系统的性状、大小、数目、种类和构图与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的关系) 景观功能: 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 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包括下述内容: ①景观生态分类;②景观生态评价;③景观生态规划设计;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施。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holism)和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整体论是1926年由Smuts提出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说明,客观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稳定态的维持机制称之为内稳定性,它是靠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因素使系统处于两种动态平衡之中。

所以从根本上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就是内稳态的机制,也就是研究地表所有作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又是如何造成水平和垂直的异质性的。 关于垂直异质性问题,由于欧洲学者对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解,与R.Forman和M.Godron的定义有所区别,比如荷兰学者I.S.Zonneveld指出,应将景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又认为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包括范围大小。景观是在地球表面由所有作用因素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些因素组成三维现象。水平方面表现在互相联系的要素的水平格局上,垂直方面表现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很多“层”上。景观的每一层成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如地质学、土壤学、植被学等),而独有景观生态学则将全部土地属性形成的垂直异质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景观生态学最基本的特点。可见,整体范围内的垂直和水平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man & Godron (1986)提出下列七个景观生态学原理: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structureand functionprinciple): 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覆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 (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 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 (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flowprinciple): 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 (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redistributionprinciple):

景观生态学整理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五章: 填空选择: 1、景观的阻抗:a穿越边界的频率b边界的不连续性c适宜性d每一个景观元素的总长度 3、网络的连通性:系统中所有结点被廊道连接的程度 4、源:某一斑块物种,随着种群数量增大,呈现“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 汇:景观中的生物流向适宜的生境 5、斑块功能:栖息地,源,汇;廊道功能:边缘物种的栖息地,源与汇,屏障(Barrier)或过滤效应。基质的功能:连通性,狭窄地带(狭管效应);网络的功能:结点的功能,廊道的交结地区,运动物体的源和江。 6、(选择题)孔隙率及斑块间的相互关系:a、高孔隙率对物体通过基质造成很大影响 b、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流的性质 7、斑块的形状与物种流的空间取向的关系影响流的速度 简答题: 1、景观的生产功能

答: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为生物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中包括:A、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 B、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双重特征,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出上。①正向物质生产功能:通过生产潜力(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来表征②负向物质生产: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农业生产,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C、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典型的人工景观,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 ①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绿色植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农副产品;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次级生产(城市中的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的再生产过程) ②非生物生产:1、物质生产:正向物质生产: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负向物质生产:城市景观的“三废”物质2、非物质生产(精神方面):

景观生态学考试

1.景观、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景观的定义: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位镶嵌组成,具有异制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2.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不仅有外延上的从属关系,而且景观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土地概念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的是土地的肥力,土地的产权关系、土地的经济价值等,景观概念则更强调景观供人类观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做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景观具有更大的内涵。 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既可以实体形式存在,也可以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则是指构成我们周围环境的实体部分,二者不可混淆。 3.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之间的差异 ①景观是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的,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维持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之一;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性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的。 ②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兴趣是在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而生态系统研究则强调垂直格局,即能量、水分、养分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 ③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的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能量和物种在景观斑块见的交换。 ④景观生态学除了研究自然系统外,还更多的考虑经营管理状态下的系统,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⑤只有在景观生态学中,一些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才能得到合理的研究。 ⑥景观生态学重视地貌过程、干扰以及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着重研究地貌过程和干扰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的作用。 4.异质性的定义 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5.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步骤 系统地提出问题;明确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逻辑和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标,分析系统的特点和研究采用的具体方法;根据要求选择最佳方案;确立系统结构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6.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岛屿面积越大,生物多样性越大,物种灭绝率越小。因此物种丰富度亦越大;隔离程度越高,物种迁入率越低,物种丰富度越低;面积大而隔离度又低的岛屿具有较高的平衡物种丰富度的功能;面积小或隔离度低的生物具有较高的周转率。 7.景观结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它们的时空配置形成的镶嵌格局即为景观结构。 8.人类活动从哪几方面影响景观结构 改变了景观中植物的优势度和多样性,特别是森林优势树种;扩大或缩小了一些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改变的同时,也为杂草入侵提供了机会;改变了土壤的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 问答

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相互影响。 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类型:聚集、共轭、平行、线状格局。 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以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 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以粒度和幅

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度)表达。总面积决定空间幅度。 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尺度下推: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 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1:100万。小尺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1:1万。 13、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14、干扰与胁迫的差异:干扰直接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胁迫改变其功能。 15、干扰的类型:来源分自然、人为;功能分内部、外部;形成机制分物理、化学、生物;局部、跨边界干扰。 16、干扰的特性:多重性,尺度性,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不协调,尺度上的广泛性。 17、扰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干扰:系统中一些发生的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自身无法复原到原有的面貌。

内蒙古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题汇总

景观生态学易考题 名词解释 5S:RS、GIS、GPS、Eos、DPS。 B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B本底: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B变幅:指生态系统可被改变并能迅速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 D地带性土壤:由生物气候条件决定而发育具广域分布的土壤。 F富集作用:生物体逆着生境的浓度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G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G干扰: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的事件。 J景观(狭义):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J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J景观生态流: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景观生态流的表现形式即为景观过程。 J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J景观稳定性:指一个系统对干扰或扰动的反应能力。景观稳定近似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J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K抗性:或称抵抗力。描述生态系统在受到扰动后产生变化的大小,也就是衡量生态系统对敏感性的大小。 L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S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等级理论 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等级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对于任何等级的生物系统,它们都是由低一等级水平上的组分(亚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组成成分。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面积”关系、均衡理论、聚合种群理论) (1)“物种—面积”关系:S = CAz (S:物种丰富度;A:物种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的分布密度;z:一个统计指数,理论值为0.263,通常为0.18-0.35) (2)均衡理论:岛屿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向区域中的迁入和“老物种” 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3)聚合种群理论: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3.复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离散的局部繁殖种群。 ②所有的亚种群均有绝灭的风险。即使是最大的亚种群也有绝灭的可能。 ③亚种群有重建的可能。重建率随斑块间距离的增大而锐减,也与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 ④局域动态的非同步性。 4.渗透理论(临界阈现象,渗透阈值0.5928) (1)临界阈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 (2)渗透阈值0.5928 5.源-汇系统理论(“源”种群与“汇”种群,源斑块与汇斑块) (1)所谓“源”种群是那些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2)所谓“汇”种群是指那些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负的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3)包含源种群的生境视为源斑块,而将汇种群所占据的生境作为汇斑块。物种总是从源斑块向汇斑块迁移。 6.尺度的定义和表达 (1)定义:指在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尺度)。 (2)表达:粒度和幅度 第三章景观结构 1.斑块(概念,起源)

景观生态学综述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51153901100张砚炳 摘要 本文首先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进行简单说明,并介绍了景观生态学学科的起源于形成。随后介绍了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研究进展,从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详述。最后总结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提出见解。 关键词: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空间异质性的陆地区域。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特征,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同时也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因此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在宏观上解决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土地利用的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维持、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于1939年由C Troll首先提出并应用的,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形成一门独立的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焦点是景观的3个特征[1、2]:(1)景观结构;(2)景观动态; (3)景观功能;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空间数据和分析方法得到大量应用时,人们才加深了对空间异质性(由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造成)的理解。从此,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更为迅猛。如今,景观生态学的许多概念和方法正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的多个分支。景观生态学方法既可应用于陆地,又可应用于水生和海洋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研究促进了人们对空间异质性的起因和结果以及其尺度影响的理解,同时景观生态学研究也影响了自然和人工景观管理。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的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 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 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 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 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 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 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 廊道的双重性质 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 基质的判定标准 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因此,基质是景观中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 3、动态控制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动态控制是一个功能指标,即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景观边界的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1、景观概念:景观是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的基本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特征;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适应。 3、景观要素概念: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统称为景观要素。 4、景观生态学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特罗尔) 5、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4)景观规划与管理。 6、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7、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等级系统理论;3)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时空尺度;5)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6)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8)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8、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和异质性原理;2)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的文化性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9、耗散结构概念: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包含有多组分、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在外间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界值时,经“涨落”的触发,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0、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1)系统必须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非线性区域;2)系统是开放系统;3)系统的不同要素之间必须有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是负反馈机制的存在。 11、复杂性是等级系统的基本属性。(等级系统的目的:将复杂的系统简单化) 12、空间异质性概念: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景观异质性概念: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13、景观异质性的意义:1)它决定着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决定着景观的生物多样性;2)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增加其稳定性。 14、尺度概念: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对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 15、尺度往往以粒度和幅度来表达。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斑块: 思考题: 1、什么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 1)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度性、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 3)起源:一场大火后的早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这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的火已燃起。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经对其考察,发现几个虽有火焰跃过但依然保留有植被的斑块。我们返回未燃烧的地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这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植物。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眺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现了几种起源基本不同的斑块类型。这些斑块的主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若干年后,如果再观察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

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 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 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图) 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 类型。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 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 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起源:基质受到大面积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的影响,在其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其片断,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相反。 特点: 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干扰消失后,在自然界同化作用下能很快地融合在基质内,残存斑块消失。斑块具有较高的周转率(图)。 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正反对应关系。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 概念:由于环境资源条件(土壤类型、水分、养分及地形有关的各种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概述[转载] 这是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也提到了景观生态规划。 转自俞孔坚老师的《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历程——纪念麦克哈格先生逝世两周年》一文。 1景观生态学 自20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地理学家C.Troll提出景观生态一词以来,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中最年轻的学科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得到迅猛的发展.在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由不同系统组成的景观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探讨景观优化用于管理保护的原理和途径。其研究核心是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生态学强调应用性,并已在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物种保护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其中,在景观生态评价方面的发展尤为迅速。 2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86),

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这种语言和景观与城乡规划师及决策者所运用的语言尤其有共通之处,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观察结果很快可以在规划中被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景观生态规划能迅速在规划设计领域内获得共鸣,特别在一直领导世界景观与城乡规划设计新潮流的哈佛大学异军突起的原因之一。 运用这一基本语言,景观生态学探讨地球表面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述这些基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小、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如方形斑块和圆形斑块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构成有什么不同影响,大斑块和小斑块各有什么生态学利弊。弯曲的、直线的、连续的或是间断的廊道对物种运动和物质流动有什么不同影响。不同的基质纹理(细密或粗散)对动物的运动和空间扩散的干扰有什么影响等等。围绕这一系列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景观生态学得出了一些关于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一般性原理,为景观规划和改变提供了依据。 3景观生态规划的一些基本原理 尽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生物运动的观察得出的,但它们具有关于运动和流动等景观格局关系的一般性意义,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景观。在景观生态规划,这些基本原理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