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演示实验指导书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演示实验指导书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演示实验指导书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演示实验》

实验指导书

人机与环境工程实验室

2005年9月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了解实验设备,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增强对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

3.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参数测量及相关实验方法,培

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内容简介:

1.熟悉实验装置,绘制装置示意图,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2.分别改变两风机转速,观察换热器进出口温度的变化,说明原因。

3.调节换向阀,观察两换热器附件温度的变化,指出原因。

4.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系统工作时,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吸收并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经冷凝器时,制冷机放热被液化,再经热力膨胀阀节流降压,同时温度下降,随后在蒸发器中吸热、汽化,实现制冷。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由两台变频风机,整流风道,换热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热力膨胀阀以及连接管路和控制回路组成。

试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三 热电制冷原理演示装置实验

实验三热电制冷原理演示装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热电式(半导体)制冷装置的结构构成、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及特性。掌握环境温度、冷却水(空气)对热电制冷过程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 吸附实验装置的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热电堆、直流电源、热端铜板、冷端铜板、导线、冷却水泵及测试仪表等组成。实验装置的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热电制冷系统原理图 三、工作原理 热电制冷是一种以温差电现象为基础的制冷方法。它利用珀尔帖效应原理达到制冷目的,即在两种不同金属组成的闭合线路中,通以直流电流,会产生一个接点热,另一个接点冷的现象,称做温差电现象。半导体材料所产生的温差电现象较其他金属要显著得多,一般热电制冷都采用半导体材料,所以又称之为半导体制冷。 图2示出了由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连接成的电偶,通以直流电后制取冷量的情况。由于P型半导体内载流子(空穴)和N型半导体内的载流子(电子)与金属片中所具有的载流子势能不同,必然会在半导体材料和金属片的结点上发生能量的传递与转换。因为空穴在P 型半导体内具有的势能高于其在金属片内的势能,在外电场作用下当空穴通过接点a时,需要从金属片中吸取一定的热量,用以提高自身的势能才能进人P型半导体内。因而a处温度就会降低形成冷接点。当空穴通过b接点时,需要将多余的一部分势能留给接点,才能进人到金属片中,这时接点b处温度会升高,形成热结点。

图2 基本热电偶制冷回路 同理,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通过热电偶回路时,也将引起d接点降温形成冷接点,c接点升温形成热接点。 在回路中冷、热接点可以根据制冷或制热的需要得到利用。而且将电源极性互换时,电偶对的制冷端和发热端也随之互换。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在正式实验之前,先部分打开水阀,检查冷却水回路是否有泄漏或堵塞。在确认无误后,将水阀开大,使冷却水回路开启。然后,接通热电制冷器的电源。 观察热电制冷器冷端(铝制圆柱形容积)温度测点的变化,看是否有结露或结霜现象,同时观察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的变化,并作实验数据记录。 改变冷却水的温度,重复上述实验,看对制冷器的制冷性能(如制冷器冷端温降速率,最低制冷温度等)是否有影响。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班级姓名学号试验日期得分

2021年非共沸混合制冷循环的系统性能实验指导介绍模板

非共沸制冷系统运行实验指导书 欧阳光明(2021.03.07) 实验项目名称:非共沸制冷系统运行 开出实验类别:综合性 所属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 本项目实验学时数:2(要求必做) 编制人:李改莲 一、实验目的 了解非共沸分凝循环制冷系统的组成;掌握载冷剂系统中冷量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制冷原理的应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场地 制冷与空调系统实验室 三、主要实验设备及说明、仪器、材料、工具 非共沸分凝循环制冷系统(冷却液循环泵)综合实验设备及配套电源等。 图1 非共沸分凝制冷系统原理图 A-压缩机 B-分凝器 C-集管 D-组合换热器 E-气液分离器 F-干燥过滤 器 G-毛细管ⅠH-气液分离器 I-毛细管ⅡJ-气液分离器 K-毛细管Ⅲ L-毛细管ⅣM-蒸发器 N-卸荷 阀 O-膨胀容器 P-限流管

图2 非共沸分凝制冷循环设备(恒温冷却槽) 设备参数: 四、基本内容与步骤、要求 (一)基本内容 1、实验开始之前,熟悉实验装置各个部分,测试仪表装置及要调节的部件,做好其它准备工作。仔细研读实验装置图,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2、熟悉制冷主机及载冷剂系统。 (二)开机前的检查准备工作 1、查看制冷机组电源是否接通,电压是否正常。 2、查看载冷剂是否添加,若未添加需即时添加一定量,并检查其流动环路是否畅通,做到不泄漏。 (三)开机及运行操作 合上总电源电闸,接通电源,在控制屏上设定好运行模式及各参数的设定。 1、开动载冷剂磁力搅拌泵: 2、开启电源开关,启动压缩机,注意观察压缩机预热器是否运行。; 3、整个系统全面巡视一次,观察各运行参数及运转情况有无异常。 (四)停机操作 1、正常停机 五、实验成果要求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 响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通常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机组,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循环系统。在该系统循环过程中,由制冷压缩机抽吸从蒸发器流过来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压缩成高压、高温蒸气而排出,这样就把制冷剂蒸气分成了高压区和低压区。从压缩机的排出口至节流元件的入口端为高压区,该区压力称高压压力或冷凝压力,温度称为冷凝温度。从节流元件的出口至压缩机的吸入口为低压区,该区压力称为低压压力或蒸发压力,温度称为蒸发温度。正是由于压缩机造成的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制冷剂在系统内不断地流动。一旦高、低压之间的压力差消失,即高低压平衡之一,制冷剂就停止了流动。高压区和低压区压力差的产生及压力差的大小,完全是压缩机压缩蒸气的结果,压缩机一旦推动压缩蒸气的能力,即形成的压力差很小,制冷循环也就不存在了。压缩机不停地运转是靠消耗电能或机械能来实现的。 在蒸汽压缩式循环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对制冷量、制冷系数有影响,而且蒸发温度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 1、蒸发温度降低,制冷循环性能变差,制冷量迅速减小,制冷系数降低。而随着制冷循 环的蒸发温度的降低,制冷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率的变化则是不确定的。 2、冷凝温度升高后,制冷循环性能变差,制冷量减少,制冷系数降低,压缩机功耗升 高。 3、蒸发温度在一定限度内升高,能提高制冷系数、增加制冷量,但蒸发温度过高,自节 流装置过来的制冷剂液体容易闪发,堵塞制冷剂通道,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故蒸发温度不宜过高。

汽车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汽车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汽车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循环管网。 工作原理:制冷剂经过压缩、冷凝、膨胀、蒸发、循环制冷。 用蒸发器出风温度来控制压缩机电磁离

合器吸合或脱离,用间歇运行来控制系统制冷能力和车内空调负荷摇板式压缩机工作原理 (1) 压缩机 压缩机的作用是将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压缩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并将其送入冷凝器。目前在汽车空调系统中所采用的压缩机有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斜盘式压缩机、叶片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曲轴连杆式压缩机等。此外,压缩机还可分为定排量和变排量的两种型式,变排量压缩机可根据空调系统的制冷负荷自动改变排量,使空调系统运行更加经济。 a)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 结构: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结构见图4-47,这种压缩机通常在机体圆周方向上布置有6个或者10个气缸,每个气缸中安装一个双向活塞形成6缸机或10缸机,每个气缸两头都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活塞由斜盘驱动在气缸中往复运动,活塞的一侧压缩时,另一侧则为进气。

图4-47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结构 工作过程: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见图4-48,压缩机轴旋转时,轴上的斜盘同时驱动所有的活塞运动,部分活塞向左运动,部分活塞向右运动。图中的活塞在向左运动中,活塞左侧的空间缩小,制冷剂

被压缩,压力升高,打开排气阀,向外排出,与此同时,活塞右侧空间增大,压力减小,进气阀开启,制冷剂进入气缸。由于进、排气阀均为单向阀结构,所以保证制冷剂不会倒流。 图4-48 旋转斜盘压缩机的工作过程

热学演示实验

第五章热学 5.1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 一、演示目的: 1、学习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 2、验证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实现的原因。 二、实验装置: 热力学第二定律演示仪(克劳修斯表述),如图5.1.1所示。 图5.1.1热力学第二定律演示仪 三、实验原理: 1.克劳修斯表述: “不可能制造这样一台机器,在一个循环动作后,只是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送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因此在一个循环动作后,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送到高温物体,外界必须对系统做功。这种机器就是制冷机。最简单的制冷机 Q为从低温的工作原理如图5.1.2所示,W为外界对循环的工作物质所做的功, 2 Q为向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物体吸取的热量, 1

图5.1.2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5.1.3 制冷机的效能显然决定于循环过程中外界对工作物质(实验中使用的是氟里昂)所做的功,以及工作物体从冷却室中(欲降低温度的物体)吸收的热量2Q 。常用制冷系数ε表示,其定义为: W Q 2=ε 如果0→W 则∞→ε,该机器在一个循环动作恢复原状态后,外面没有变化,唯一的结果就是把热量2Q 从低温物体传送到高温物体,如图5.1.3 所示,如果能做成这种机器,那么它的作用就等于热量自动从低温物体送到高温物体,系统和外界都不会发生其他变化,这是与克劳修斯表述相矛盾的,是不可能的。 2、仪器装置及原理 图5.1.4是实验装置工作流程图。实验的工作物质,一般选取凝结温度或沸点较低的气体。本装置用的是碳氟化合物中的氟里昂,其沸点为-29.8℃,它在温室(20℃)、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是气体。在室温、高压(10倍标准大气压)下是液体。如图4所示,当工作物质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成压强为大气压强的10余倍时,变为温度为70℃的气体,经与冷凝器(高温高压)放出热量Q 后转变为常温态的液体,然后经干燥器、毛细管后,即绝热膨胀,压强下降到大气压强的3倍以下,此时液体在低压下沸腾气化,吸收热量2Q ,经冷却室(蒸发器)其温度进一步下降,然后再次进入压缩机中,再被压缩,重复上述循环。这样一个循环,即将热量2Q 从低温物体送至高温物体B ,外界做功为W 。

制冷除湿

工业恒湿恒湿机系统的运作是通过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电器自控系统; 制冷剂循环系统: 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吸收空气的热量(空气被降温及除湿)并开始蒸发,最终制冷剂与空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液态制冷剂亦完全蒸发变为气态,后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压力和温度增加),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风冷/水冷)吸收热量,凝结成液体。通过膨胀阀(或毛细管)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空气环系统: 风机负责将空气从回风口吸入,空气经过蒸发器(降温、除湿),加湿器,电加热器(升温)后经送风口送到用户需的空间内,送出的空气与空间内的空气混合后回到回风口。 电器自控系统: 包括电源部分和自动控制部分。

电源部分通过接触器,对压缩机、风扇、电加器器,加湿器等供应电源 自动控制分部分又分为温、湿度控制及故障保护部分: 温、湿度控制是通过温、湿度控制器,将回风的温湿度与用户设定的温湿作对比,自动运行压缩机(降温、除湿),加湿器,电加热(升温)等元件,实现恒温恒湿的自动控制 故障保护控制是通过压力保护、延时器、继电器、过载保护等相互组合达到,对压缩机,风机,加湿器等元件进行故障保护的控制

自动调温除湿机的工作原 理 自动调温除湿机运作是通过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电器自控系统;

制冷剂循环系统: 蒸发器中液态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开始蒸发,空气降温除湿,液态制冷剂亦完全蒸发变为气态,后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压力和温度增加) 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电磁阀控制流向: 当流向③冷凝器(回热) 时,制冷剂向室内排放热量使空气升温,实现升温除湿;(升温除湿模式) 当流向⑦冷凝器(散热) 时,制冷剂通过冷却塔或风扇向室外排放热量,实现降温除湿;(降温除湿模式) 制冷剂压冷凝器内凝结成液体。通过膨胀阀(或毛细管)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蒸汽压缩式制冷概述

蒸汽压缩式制冷概述 蒸气制冷是利用某些低沸点的液态制冷剂在不同 压力下汽化时吸热的性质来实现人工制冷的。在制冷技术中,蒸发是指液态制冷剂达到沸腾时变成气态的过程。液态变成气态必须从外界吸收热能才能实现,因此是吸热过程,液态制冷剂蒸发汽化时的温度叫做蒸发温度,凝结是指蒸汽冷却到等于或低于饱和温度,使蒸汽转化为液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许多蒸发吸热的现象。比如,我们在手上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蒸发,这时我们感到擦酒精部分反应很凉。又如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F—12液体喷洒在物体上时,我们会看到物体表面很快结上一层白霜,这是因为F—12的液体喷到物体表面立即吸热,使物体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然这是不实用的制冷方法,制冷剂F—12不能回收和循环使用)。目前一些医疗机构采用的冷冻疗法即是利用了这一原理。蒸气压缩式制冷是利用液态制冷剂汽化时吸热,蒸汽凝结时放热的原理进行制冷的。一、制冷循环压缩机是保证制冷的动力,利用压缩机增加系统内制冷剂的压力,使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循环,达到制冷目的。开始压缩机吸入蒸发制冷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冷凝器;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使气体冷凝变为常温高压液体;当常温高压液体流入热力膨

胀阀,经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湿蒸气,流入蒸发器,从周围物体吸热,经过风道系统使空调房间温度冷却下来,蒸发后的制冷剂回到压缩机中,又重复下一个制冷循环,从而实现制冷目的。二、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状态从压缩机出口经冷凝器到膨胀阀前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高压侧;这一段的压力等于冷凝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高压侧的特点是:制冷剂向周围环境放热被冷凝为液体,制冷剂流出冷凝器时,温度降低变为过冷液体。从膨胀阀出口到进入压缩机的回气这一段称为制冷系统的低压侧,其压力等蒸发器内蒸发温度的饱和压力。制冷剂的低压侧段先呈湿蒸气状态,在蒸发器内吸热后制冷剂由湿蒸气逐渐变为汽态制冷剂。到了蒸发器的出口,制冷剂的温度回升为过热气体状态。过冷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时,由于节流作用,由高压降低到低压(但不消耗功、外界没有热交换);同时有少部分液态制冷剂汽化,温度随之降低,这种低压低温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蒸发(汽化)吸热。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并通过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制冷循环。三、制冷量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的每千克制冷剂从被冷却物体吸收的热量叫做单位重量制冷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kcal/kg,单位重量制冷量是表示制冷循环效果的一个特殊参数,这由制冷剂的性质,循环温度等条件决定,蒸发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其值越小,反之越大。制冷装置的产冷量是单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

实验八 制冷制热循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 2、针对家用空调器和冰箱,定量计算与分析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和制热循环的供热系数; 3、了解制冷与制热设备。 二、实验基本原理 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是在逆卡诺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的循环和逆卡诺循环是有区别的。对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主要区别在于:用节流膨胀设备代替了逆卡诺循环中的膨胀机;压缩机主要工作在过热蒸气区;传热是在接近等压情况下的有温差的传热过程。下面的图1的温熵图表明了蒸气压缩式的理论制冷循环(制热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的区别。 S T 12 3 4 T k T 0 ∑w T S T k T 0 12 2' 3 3' 4 4'T e,c 图1 理论制冷循环(制热循环)同逆卡诺循环的区别 在逆卡诺循环中,循环是按照1-2-3-4-1的过程进行的,由等熵就绝热压缩过程(1-2)、等温压缩放热过程(2-3)、等熵绝热膨胀过程(3-4)、等温膨胀吸热过程(4-1)组成。K T 表示放热温度,0T 表示吸热温度。 在理论制冷循环中,循环也是按照1-2-2'-3-4-1的过程进行的,循环的大部分是在制冷剂的两相区内完成,压缩过程在过热蒸气区内完成(认为是等熵压缩);放热过程由于实际冷凝器的特点简化成等压的放热过程;制冷剂放热后变成液体状态,有时还有一定的过冷(图1的右图中的3'点),由于用节流设备代替了膨胀机,所以3到4是一个熵增的节流过程;最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完成等温膨胀吸热过程。由于循环的吸热和放热大部分是在两相区内完成的,在两相区内等压线和等温线是重合的,因此定义蒸发器中的压力为蒸发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蒸发温度;定义冷凝器中的压力为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为冷凝温度。 表示制冷剂状态参数的图线有几种。前面分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时,使用的是制冷剂的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

第二节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原理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以三种不同的聚集态存在的,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物质集态的改变称之为相变。相变过程中,由于物质分子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热运动速度的改变,会吸收或放出热量。这种热量称作潜热物质发生从质密态到质稀态的相变是将吸收潜;反之,当它发生有质稀态向质密态的相变时则放出潜热。 液体气化形成蒸汽,利用该过程的吸热效应制冷的方法称液体蒸发制冷。当液体处在密闭的容器内时,若容器内除了液体和液体本身的蒸汽外不含任何其它气体,那么液体和蒸气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这种状态称饱和状态。如果将一部分饱和蒸汽从容器中抽出,液体就必然要再气化出一部分蒸汽来维持平衡。我们以该液体为制冷剂,制冷剂液体气化时要吸收气化潜热,该热量来自被冷却对象,只要液体的蒸发温度比环境温度低,便可使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环境温度下的某一低温。 为了使上述过程得以连续进行,必须不断地从容器中抽走制冷剂蒸汽,再不断地将其液体补充进去。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蒸汽抽出,再令其凝结为液体后返回到容器中,就能满足这一要求。为使制冷剂蒸气的冷凝过程可以在常温下实现,需要将制冷剂蒸气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这样,制冷剂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又在常温和高压下凝结向环境温度的介质排放热量。凝结后的制冷剂液体由于压力较高,返回容器之前需要先降低压力。由此可见,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气化产生低压蒸汽,将低压蒸汽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气。将高压气冷凝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其中将低压蒸汽提高压力需要能量补偿。 利用沸点很低的制冷剂相态变化过程所发生的吸放热现象,借助于压缩机的抽吸压缩、冷凝器的放热冷凝、节流阀的节流降压、蒸发器的吸热汽化的不停循环过程,达到使被冷对象温度下降目的的制冷方法。 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系统组成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制冷剂在压力温度下沸腾,低于被冷却物体或流体的温度。压缩机不断地抽吸蒸发器中产生的蒸气,并将它压缩到冷凝压力,然后送往冷凝器,在压力下等压冷却和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与冷凝压力相对应的冷凝温度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他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如下图1-2所示。

制冷循环实验

实验五制冷循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演示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观察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和现象; 2. 熟悉制冷循环系统的操作和调节方法,通过进出水温的变化可观测制冷效果。 二、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 制冷(热泵)循环是一种逆向循环,其目的在于将低温物体(热源)的热量转移到高温物体(热源)中去。根据Clausius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叙述,要实现热量由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的迁移,外界必须向系统提供机械能或者热能。 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从原理上讲是完全相同的,区别在于工程应用中侧重点不同。制冷循环的主要目的是从低温物体(热源)取走热量,以维持低温;而热泵循环的主要目的是不断向高温物体(热源)输送热量,以维持高温。因此工程实际中制冷机和热泵在设计和制造上有一定区别。 在工业、生活等领域中,时常需要底于大气环境的温度,而且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这一低温。为了获得保持这一低温环境,必须设法不断地自低温环境提取热量排至大气环境,这就是需要制冷装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了将热量自低温环境传至大气环境,必须消耗能量,通过消耗的能量是机械功或热能。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装置就是通过消耗机械功来获取并保持低温的。 三、实验装置 本装置由压缩机、盘管蒸发器、盘管冷凝器。不锈钢冷却水箱;循环水泵,玻璃转子流量计,调节阀门组,测试系统由8路万能信号输入显示巡检仪、PT100热电偶组成。 T1-蒸发温度;T2-蒸发器出口水温;T3-蒸发器进口水温;T4-冷凝器出口水温;T5冷凝温度;T6-冷凝器进口水温。 换热器:由于水系统在运行换热器已充满水,若水泵不运行,在作为蒸发器时会冻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会使冷凝压力过高,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在运行前和运行中一定要确保水是流动的。

【CN110308003A】一种空调系统制冷循环台架试验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49425.9 (22)申请日 2019.03.29 (71)申请人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发区未来三路以东、科技五路以南产 业孵化基地一期13号楼1层101室 (72)发明人 魏成龙 郝义国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42238 代理人 郝明琴 (51)Int.Cl. G01M 99/00(2011.01) (54)发明名称一种空调系统制冷循环台架试验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制冷循环台架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样件准备、安装、压力传感器校准、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校核、TXV参数测量、加注量试验、制冷性能测试和制冷循环一般运行试验,所述样件准备包括带有蒸发器进风出风温度传感器的空调总成、压缩机、带有进风出风温度传感器的冷凝器、带有3通阀的空调管路、不同参数的膨胀阀和一定量的压缩机油,所述安装环境为一个具有整车代表性的、有轮子的支架以及接近台架试验环境的位置下进行。本发明有利于及时的、全面的、准确的了解空调系统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运行状态以及整个系统的表现情况,有利于快速的识别系统缺陷,加快质量改进和性能提升,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升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CN 110308003 A 2019.10.08 C N 110308003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308003 A 1.一种空调系统制冷循环台架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样件准备、安装、压力传感器校准、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校核、TXV参数测量、加注量试验、制冷性能测试和制冷循环一般运行试验。 所述样件准备包括带有蒸发器进风出风温度传感器的空调总成、压缩机、带有进风出风温度传感器的冷凝器、带有3通阀的空调管路、不同参数的膨胀阀和一定量的压缩机油。 所述安装环境为一个具有整车代表性的、有轮子的支架以及接近台架试验环境的位置下进行,且该总成通过管路与压缩机和冷凝器相连接,遵守整车坐标位置,而且连接空调外部进风管和空调总成进风口,并在接口处进行密封,同时在膨胀阀进口处实现密封,防止空气流失。 所述鼓风机电机接线柱连接一个可以调节鼓风机电压的电源,同时经过电压表测量鼓风机接线柱的供给电压; 所述压缩机安装在台架的特定模块上,实现可变的转速; 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与冷凝器台架的出风口相连接,同时在接口处密封; 所述空调管与整个制冷回路相连接; 所述各传感器与采集设备相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压力源为氮气,且试验过程中记录各个测量点的压力值,对比标准压力传感器的值判断各个传感器是否正常(0到15bar等分15次进行测量),同时由于低压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与高压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不同,当系统输入压力大于15bar时,低压传感器断开。 所述校准方法为在NTC附近布置一个热电偶,且将两个传感器同时接入采集设备,而且在空气中静置一分钟(环境温度为室温约24℃),并且将NTC与热电偶同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1分钟,最后取出。 所述TXV参数测量为在测量0℃作动值时,将TXV感温包放置在0℃的恒温槽中,调节系统的输入压力,从大往小调整至1.03MPa,记录TXV出口压力,同时如果压力调整过程中,压力小于1.03MPa,试验需要重新进行: (1)在测量10℃作动值时,过程同上; (2)试验完成后,记录TXV在0℃和10℃的作动值; TXV类型: (1)交叉充注——感温包中充入的是冷媒与惰性气体的混合物,适用于变排量压缩机; (2)平行充注——感温包中冲入的是同种介质,适用于定排量压缩机。 2

单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3.1.1 制冷系统与循环过程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如图3-1所示。对制冷剂蒸气只进行一次压缩,称为蒸气单级压缩。整个循环过程主要由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以及蒸发过程四个过程组成,每个过程在不同的部件中完成,制冷剂在每个过程中的状态又各不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图3-1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1 压缩机 2 冷凝器 3 膨胀阀 4 蒸发器 压缩过程: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并造成蒸发器中低压和冷凝器中高压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制冷循环的压缩过程是在压缩机中完成的:压缩机不断抽吸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压力为p o、温度为t o的制冷剂蒸气,将它压缩成压力为p k、温度为t k的过热蒸气,并输送到冷凝器中。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需要做功。 冷凝过程: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输出热量的设备,冷凝过程是在该部件中完成的。在压力p k下,来自于压缩机的制冷剂过热蒸气在冷凝器中首先被冷却成饱和蒸气,然后再逐渐被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冷却和冷凝时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在冷凝过程中,与冷凝压力p k相对应的冷凝温度t k一定要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或其它节流元件进入蒸发器。 节流过程:节流过程是在膨胀阀中完成的。当制冷剂液体经过膨胀阀时,压力由p k降至p o,温度由t k降至t o,部分液体气化。所以离开膨胀阀的制冷剂为温度为t o的两相混合物,该两相混合物进入蒸发器。 蒸发过程: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冷量输出设备,蒸发过程是在蒸发器中完成的。在蒸发器中,来自膨胀阀的两相混合物在压力p0和温度t0下蒸发,从被冷却介质中吸取它所需要的气化潜热,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在蒸发过程中,与蒸发压力p0相对应的蒸发温度

循环式空调过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循环式空调过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河南理工大学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实验循环式空调过程实验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实验房间:安全楼520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循环式空调过程的工作原理,包括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封闭式空气调节系统和一次回风混合式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观察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冷却和去湿等处理过程以及空调过程的空气流量、加湿器加湿量、电加热器、电加湿器耗电功率、风管散热损失等数据计算。 3.熟悉循环式空调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 二、实验内容 本次试验主要内容是理解直流式、封闭式和一次回风混合式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熟悉循环式空调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 三、仪器设备 循环式空调过程实验装置 四、所需耗材 无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验装置由风管、风机、调风阀门、电加热器、加湿器、表面式冷却器(或淋水式冷却器)、制冷机组、循环水泵等组成,并装有测量风量的孔板、微压计,测量各断面的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测量冷却器进、出水温度的自动显示系统。 通过对调风阀门的调节,可以模拟直流式空调系统(阀门全开)、封闭式(循环式)空调系统(阀门全闭)和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装置设有一次电加热器和二次电加热器,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升温;设置加湿器,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湿;

设置冷却器(表面式或淋水式),可以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和去湿。冷却水由制冷系统制得。所有测温系统都采用铂电阻测量和数字显示。 实验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鈦包式蒸发器 2、风机 3、风管 4、E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 5、倾斜式微压计(或压差传感器) 6、排风孔板流量计 7、新风、回风混合混合调节阀 8、倾斜式微压计(或压差传感器) 9、新风孔板流量计10、A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11、整流孔板12、B 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13、控制面板14、电加热器15、蒸气加湿器16、C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17、表冷式冷却器18、高低压表及高低压保护继电器19、水蒸气发生器20、风冷冷凝器21、制冷压缩机22、冷冻水流量计23、冷冻水泵24、膨胀阀25、挡水板26、D区干球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测点27、淋水式冷却器28、新风调节阀29、排风调节阀 一、封闭式空气调节系统及测定 封闭式空气调节系统是把来自空调房间的空气经热湿处理后再送回空调房间,而没有室外空气补入空调系统。即空调房间和空气处理装置及送风、回风管路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如图1-2a)所示。

实验6 蒸汽压缩制冷

实验6 蒸汽压缩制冷(热泵)装置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蒸汽压缩制冷(热泵)装置。学习运行操作的基本知识。 2. 测定制冷剂的制冷系数。掌握热工测量的基本技能。 3. 分析制冷剂的能量平衡。 二、实验任务 1. 测定水冷式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 2. 了解壳管式换热器的性能,节流阀的调节方法和性能。 3. 了解热泵循环系统的流程和制热系数的概念。 三、实验原理 该系统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成,制冷机的作用是从低温物体中取出热量、并将它传给周围介质。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本实验用制冷装置,需要消耗机械功。用工质进行制冷循环,从而获得低温。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经济性可用制冷系数ε来评价。鉴于实际设备存在的各种实际损失,故ε值可分为“理论制冷系数”和“实际制冷系数”。 图6-1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1. 理论制冷系数 图6-1为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T-S图。1-2未压缩过程,2-3-4为制冷剂冷凝过程,4-5为节流过程,5-1为吸热蒸发。理论制冷系数ε为理论制冷量q2和理论功w之比: ε= q2/w = ( h1-h4) / (h2-h1) 2. 实际制冷系数 实际制冷系数是指制冷机有效制冷能力Q0与实际消耗的电功率N之比: εγ= Q0/N =εηiηmηdηm0 式中ηi为压缩机的指示效率,ηm为压缩机的机械效率;ηd为传动装置效率;ηm0为电机效率。实际制冷系数约为理论制冷系数的1/2~2/3 3.工作原理 1)工作过程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郭兆均主编 二00七年二月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可为“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专业课程进行演示性实验。通过本实验,让同学们加深对制冷(热泵)循环工作过程的理解,熟悉制冷(热泵)循环演示系统工作原理。并进一步掌握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并能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这套装置是采用玻璃作换热器的壳体,管路中有透明观察窗,因此,实验过程能让同学们清晰地观察到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及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面形成的二相流,使之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工质状态的变化及循环全过程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装置简图: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原理图 三、实验所用仪表、仪器设备: 1.转子流量计 2.温度计 3.压力表 4.电压表5 .电流表6.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 四、操作步骤: 1.制冷循环演示的操作,先将制冷系统中的回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上,然后打开冷却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 2.热泵循环演示:把制冷系统中的四通阀调整至“热泵”位置上,再打开冷却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实验结束后,必须先按下停止压缩机的开关,切断压缩机的供给电源,然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19.热力学第二定律演示

实验十九热力学第二定律演示仪 ——家用冰箱空调制冷系统原理 【仪器介绍】 如图19-1所示,即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演示仪。 【操作与现象】 实验开始,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全封闭压缩机工作,活塞上下推动,高温热源内部压力增加,开始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由于存在节压阀,高温高压气体在通过节压阀之前,开始凝解,变成高压液体,内部温度上升,高温热源开始向外界放出热量。用手触摸散热器明显发热,温度可达40~50℃,又由于节压阀的存在,使低温热源内部压力很低,由节压阀过来的工质在其附近变成低压液体,在低温热源处开始蒸发,温度下降,于是低温热源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蒸发器表面结霜。这以后,卡诺管中的工质又循环流到全封闭压缩机处,再通过压缩机推动活塞,开始下一次循环。至此就完成一个完整的卡诺循环,实验演示也就完成。 【原理解析】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指出,热量能够自动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但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只有在外界帮助才能进行。 我们平常所说的高温、低温是人们约定的,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高温热源或低温热原是以热力学温标为标准来定义的。而热力学温标又是建立于卡诺定理基础上。实验时压缩机工作。活寒上下推动使卡诺管内工质(理想气体)循环流动,于是在高温热源处内部压力增加,温度升高,高温热源对外放热,内部工质经节压阀流向低温热源。而低温热源内部压力低,于是从外界吸收热量,最后工质又流向压缩机,经压缩机开始新的循环。整个工作过程就是个卡诺循环过程,主要是由于压缩机功使内部工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来完成的,从而能很好地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1.冰箱制冷原理

电冰箱就是利用了液体汽化吸热来制冷的,该种电冰箱由电动机提供机械能,通过压缩机对制冷系统作功,制冷系统利用低沸点的制冷剂,蒸发时,吸收汽化热的原理制成的。 电冰箱的喉管内,装有一种称为氟利昂,俗称雪种的致冷剂,这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沸点为29℃。氟利昂在气体状态时,被压缩器加压,加压后,经喉管流到电冰箱背部的冷凝器,借散热片散热(物质被压缩后,温度就会升高)后,冷凝而成液体。液体的氟里昂进入蒸发器的活门之后,由于脱离了压缩器的压力,就立即化为蒸汽,同时向电冰箱内的空气和食物等吸取汽化潜热,引致冰箱内部冷却。汽化后的氟里昂又被压缩器压回箱外的冷凝器散热,再变为液体,如此循环不息,把冰箱内的热能泵到冰箱外。 图19-2电冰箱制冷系统循环原理图 2.家用空调制冷系统原理: 基本原理与上述冰箱制冷原理相同。 制冷时致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冷却,热量被空气吸收,并由风机排出室外,在蒸发器中制冷剂吸收空气热量,冷空气被风扇吹入室内。 制热时由电磁换向阀迫使致冷机流动方向发生变化,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制冷器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由风扇吹入室内,室内达到采暖目的。 【实验拓展】 1、自然界的过程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那么,作为它的逆定理:“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都可以在自然界中出现”,能否成立? 2、冰箱制冷过程是卡诺循环吗?

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的特点和区别

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的特点和区别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制冷相比有何特点 答:吸收式制冷和蒸汽压缩式制冷一样同属于液体气化法制冷,既都是利用低沸点的液体或者让液体在低温下气化,吸取气化潜热而产生冷效应 然而两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⒈吸收式制冷循环是依靠消耗热能作为补偿,从而实现“逆向传热”。而且对热能的要求不高,它们可以是低品位的工厂余热和废热,也可以是地热水,或者燃气以至经过转化成热能的太阳能。可见它对能源的利用范围很宽广,不像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需要消耗高品位的电能,因此对于那些有余热和废热可利用的用户,吸收式制冷机在首选之列。 ⒉吸收式制冷机是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和节流阀等部件组成,除溶液泵之外没有其他运转机器设备。因此结构较为简单;另外由于运转平静,振动和噪声很小,所以尤为大会堂、医院、宾馆等用户欢迎。 ⒊吸收式制冷系统内虽然也分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但溴化锂吸收式系统内的高压仅左右,故绝热无爆炸的危险。加上它所使用的工质对人体无害,因此从安全的角度看它又是十分可靠的。 ⒋吸收式制冷机使用的工质不像蒸汽压缩式制冷机那样使用单一的制冷剂,而是使用又吸收剂和制冷剂配对的工质对。它们呈溶液状态。其中吸收剂是对制冷剂具有极大吸收能力的物质,制冷剂则是由汽化潜热较大的物质充当。例如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工质对,是由吸收剂——水和制冷剂——氨组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工质对,是由吸收剂——溴化锂和制冷剂——水组成。

⒌吸收式制冷机基本上是属于机组型式,外接管材的消耗量较少;而且对基础和建筑物的要求都一般,所以设备以外的投资(材料、土建、施工费等)比较省。如此看来,吸收式制冷机的优点是如此之多,似乎可以取代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当然也不是这样吸收式制冷机的缺点也客观存在。首先是它的热效率低。在有废热和余热可利用的场所使用这种制冷设备是合算的,但如果特地为它建立热源则不一定经济;其次是由于换热器中大量使用铜材,所以设备投资较高;再则其冷却负荷约为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一倍,冷却水量大,用于冷却水系统的动力耗费和水冷却设备投资比较大,因此在选择制冷机的型式时,应该做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理应使它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制冷 实验讲义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 目录

二、制冷压缩机性能实验 三、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 四、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实验 五、制冷设备电气排故实验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结构、组成见图1所示,换热器为表冷器(风机盘管的换热器,风冷的翅片冷凝器)。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1.循环水泵; 2.转子流量计; 3.过冷器; 4.表冷器; 5.实验台支架; 6.吸入段; 7. 整流栅; 8.加热前空气温度; 9. 表冷器前静压;10.U 形差压计;11. 表冷器后静压;12.加热后空气温度;13.流量测试段;14.孔板;15.引风机;16.倾斜管压力计;17.控制测试仪表盘;18.水箱 1. 表冷器几何尺寸 表1 表冷器几何尺寸 铝串片尺寸 (mm ) 片 距 b (mm ) 基管直径 dw/dn (mm ) 迎风面积 Fy (m 2) 散热面积 F (m 2) 最窄通风面积 f (m 2) 热水流通面积 f ˊ (m 2) 200 43 2.0 10/8 0.04 0.885 0.026 1.256×10-5

2.水箱电加热器总功率为4.5kW,分三档控制,三档功率分别为1.5kW; 3.空气温度和热水温度用K型热电偶测量; 4.空气流量用孔板配倾斜式微压计测量; 5.空气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前后的风管上设静压测嘴,配倾斜式微压计测量;热水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进出口处设阻力测嘴,配压力表和U型管测量。 6.热水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二)实验步骤 1.联接电源(220V,四线,50H Z,5kW); 2.向电热水箱内注水至水箱净高5/6处; 3.用耐压胶管连接换热器进出口处的阻力测嘴和差压计的管口; 4.连接倾斜式微压计及其相应的接口; 5.工况调节 (1)全开水箱电加热器开关,待水温接近试验温度时,打开水泵开关,利用水泵出口阀门调节热水流量; (2)视换热器情况,调节水箱电加热器功率(改变加热器投入,并利用调压器改变第三组加热器工作电压),使热水温度稳定于试验工况附近。 6.停机注意事项 (1)先关闭全部电热器开关; (2)十分钟后关闭水泵和风机开关; (3)最后切断电源。 (三)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1.实验方法 (1)拟定试验热水温度(可取T1=50~65℃); (2)在固定热水流速,改变空气流速的工况下,进行一组试验(5个以上工况); (3)在固定空气流速,改变热水流速的工况下,进行一组试验(5个以上工况); (4)每一工况的试验,均需测定以下参数:空气进口温度(或室温);空气出口温度及空气流量;热水进出口温度及热水流量;空气和热水通过换热器的阻力等。 [注]:孔板的流量系数可事先用皮托管或风速仪进行标定。

恒温恒湿试验箱制冷原理

恒温恒湿试验箱制冷原理 一、恒温恒湿试验箱控制器CPU与RAN对比: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心脏,它吸入低温低压气体,变成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成液体放出热量,通过风机带走热量,所以设备下面是热风原因,然后通过节流到为低压液体,其次通过蒸发器成为低温低压气体最后回到压缩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完成气化过程重而吸收热量,达到制冷目的,完成降温过程。 由干湿球测温信号经A/D转换输入控制器CPU与RAN对比输出到I/O板,I/O板发出指令,使送风系统及冷冻系统工作,同时PID控制SSR或是加热SSR工作,或是加湿SSR工作,使热湿量经送风系统均匀测试箱以从而达到平恒调温调湿。 积水筒水位不可过高,水位过高使水溢出;积水筒水位过低使湿球测试布吸水不正常影响湿球的准确性。水位大约保持六七分满即可。积水筒水位之调整,可调整积水盒的高低(调整两侧螺丝)。 配电箱内的两个超温保护器设定值请不要随便调试,出厂时已调好,此保护开关是保护加热管和加湿管空焚和缺水警报之用.设定点=温度设定点+20℃~30℃。 二、恒温恒湿试验箱制冷工作原理: 制冷循环均艾思荔采用逆卡若循环,该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其过程如下:制冷剂经压缩机绝热压缩到较高的压力,消耗了功使排气温度升高,之后制冷剂经冷凝器等温地和四周介质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给四周介质。后制冷剂经截流阀绝热膨胀做功,这时制冷剂温度降低。最后制冷剂通过蒸发器等温地从温度较高的物体吸热,使被冷却物体温度降低。此循环周而复始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三、恒温恒湿试验箱箱体特性: 1.箱体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成型,造型美观大方、新颖并采用无反作用把手,操作简便。 2.箱体内胆采用进口高级不锈钢(SUS304)镜面板或304B氩弧焊制作而成,箱体外胆采用A3钢板喷塑。 3.采用微电脑温度湿度控制器,控温控湿精确可靠。(日本OYO仪表)。 4.设有大型观测视窗附照明灯保持箱内明亮,且采用双层玻璃,随时清晰的观测箱内状况。 5.特有独立限温报警系统,超过限制温度即自动中断,保证实验安全运行不发生意外。 6.可选配记录仪,打印机能打印记录设定参数和扫描出温湿度变化曲线,4~20mA标准信号。 7.箱体左侧配直径50mm的测试孔。 四、PID方式控制原理: 1.艾思荔平恒调温调湿控制系统,以PID方式控制SSR,使系统之加热加湿量等于热湿损耗量。 2.由干湿球测温信号经A/D转换输入控制器CPU与RAN对比输出到I/O板,I/O板发出指令,使送风系统及冷冻系统工作,同时PID控制SSR或是加热SSR工作,或是加湿SSR工作,使热湿量经送风系统均匀测试箱以从而达到平恒调温调湿。 3.设置于平坦无振动之地面安装定位调整机身底部的四个水平脚,使机身平衡,以便内箱排水和防止异常噪音(请用水平仪检查)。 4.本机切勿受阳光直接照射,且维持室内空气流通。 5.请将本机机体放置于单独的空间,不可置于公众的场所或有易燃、易爆、易腐化学物品附近,以免发生故障时,发生火灾和造成人身伤害。 6.供电路及排水管路,应尽可能缩短。 7.请避免设置于肮脏与灰尘多之场所.周围温湿度应维持于10℃~30℃、70±10%RH之间,机器才能获得最佳最稳定的运转,其后果可能会导致:该机器降温速度慢或无法达到低温之要求,且温度控制不能十分稳定。 8.机身顶部不得放置任何杂物以免重物掉下造成人体受伤、财物受损。 9.搬运时不要手持电箱、电线、马达作为推动力支点,防止电箱电器损坏、松脱或造成意外故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