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doc

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doc
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doc

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

摘要:“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黑暗和社会灭亡的深渊。”人文精神作为人文地理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湘潭作为着名的旅游城市,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和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乡,其崇尚道德、爱国爱家、自强不息、厚道宽容和爱岗敬业的人文精神,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旅游地理讲解过程中渗透这些人文精神。对于我们培养一代人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湘潭市;人文精神;旅游地理

人文地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很多旅游景点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湘潭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也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乡,为中国着名的旅游城市,它的人文精神将为本世纪培养具有一定地理意识、学习能力、理想信念和道德理念素养的人才。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基于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通过行动实现价值取向、人生意义和人的责任并以和谐互动的态度对待个人和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1]。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它贯穿于全部人类历史,融会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于言、行、情、理等,负载于各种具体事物。

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同时又通过人的语言、行动外显出来。人文素养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教育,在几千年前的中、西方教育家孔子、柏拉图

等人那里,就是一个重要议题,后来,历代大教育家也都对此有过或多或少的研究和思考[3]。

关于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研究,1984年,美国人文科学促进会就发表过《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对衰微不振的人文素养教育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呼吁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原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柏(T.Hesburgh)指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习做事”和“学习做人”两大部分[4]。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也指出:“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5] 国内学者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陈友兴指出: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当代地理教学的基本构成理念,理应使我们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6]。

三、湘潭乡土人文精神的特征和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湘潭乡土人文精神的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之风雨,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乡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主心骨,其一脉相承造就了民族文化生命的主力。乡土文化为一民族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本乡本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7]。

湘潭的发展也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其文化构成具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民族特点,特别是湘潭的人文资源很丰富,也很独特。就因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湘潭的历史悠久长远。湘潭自古以来便是湖中重要的商业中心,早在17世纪就是全国着名的“米市”和“药都”。湘潭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猪生产基地,因盛产湘莲被称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是新中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基地,现以形成以冶金、机电、

纺织、化工、建材为主体并极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湘潭人文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均很丰富,但两者比较而言,其人文特色更鲜明。湘潭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和重镇,历史上人才辈出。全市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有30多位,不仅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罗亦农、陈赓、谭政以及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秋瑾、刘道一等,而且有一代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历史上留下的宅地、墓冢、碑坊、亭台、寺庙等许多纪念性建筑,构成了堪称无价之宝的人文资源。湘潭市不仅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湘潭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锰矿基地,其电解二氧化锰产量占全球的70%,中国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第一台315吨自升塔式起重机、第一辆最大牵引力和最大吨位的工矿电力机车均出自于此。湘潭乡土人文文化的根本特性,或者说它的个性到底是什么呢? “独立根性”是湘潭乡土人文文化的根本特性,也是湘潭乡土人文文化作为湖湘文化有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根本所在,是湖湘人的气质、风气、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独立根性”的主要表现即在于“湘潭历代知识精英均焕发着一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而不囿于陈见的创新精神。在旅游地理教学中能够正确的运用这些湘潭乡土地理的文化知识,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活的热情和人生的信念,树立伟大的人生奋斗的目标。

(二)湘潭乡土人文精神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认为湘潭乡土人文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一个学派,而是长期以来在现今湘潭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从地理原因上分析,湘潭市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中游, 湘潭地处丘陵地带,古代交通不便,长江以南为吴、楚两大诸侯国的封地。两国未立之时,这里都是蛮族居住的

地方。湘潭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湖湘文化的前身就是楚蛮文化。这种带有原始野性的“蛮”,使得湘潭人民作风强悍、性格强悍、急躁、脾气倔强,这种人不易被外人接受且易招人排斥,故人人带有强烈的乡土意识和怀乡恋乡情结,这也使得湘潭人具有彪悍的性情且同乡间易于团结。从气候原因上分析,也能看出湘潭人文文化的特殊性:湘潭的地形西北、南两面环山,冬季:凛冽寒潮滚滚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全境,夏季:南方的阳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集而不得散发。而春秋两季:三湘大地时而受西北方的冷锋控制,时而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这也使得培养了湘潭人认同天道变化无常的道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从形成的背景环境上分析,湘潭人文精神形成的真正的原因是一种湖南人的人文精神的影响。古时政治严苛,文人骚客一个不小心就被贬流放!湖南人以博大胸怀全方位的接受了他们。湖南人在当时由蛮人一下子接受到了当时的主流文化。流放的地方,中国很多。但没有一处使得被贬流放者将自身的文化理念完整的保留下来!从楚辞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中跳动的情感和不畏困苦的精神。从“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中忠君爱国的思想。从张朱会讲“先察时后涵养”与“经世致用”中。这些构成了湖南的地域文化,而真正应提倡的是具有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的湖南的人文精神。正是在这种湖湘文化精神的笼罩下,湘潭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诞生了毛泽东、彭德怀、陈赓、谭政、萧三、齐白石、张天翼等英才;也产生过杨度、刘道一、曾国藩等非凡的历史人物。四、乡土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乡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指通过乡土文化的传授,对受

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可以通过乡土文化知识学习的途径来获得,包括乡土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乡土文化生成,更强调自我体验与心灵觉悟,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家乡以及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这样也在根本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8]。

湘潭乡土人文文化底蕴下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崇尚道德、爱国爱家、自强不息、厚道宽容和爱岗敬业等精神。如上述所知:湘潭乡土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湘潭乡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湘潭乡土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湘潭乡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主要原因。如何继承这些优秀的人文精神呢?当然先要学习,后才能继承。因此,在旅游地理中渗透这些乡土精神,并且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精神上来继承,学习实质,学习精髓,那对于我们培养一代人有着深刻的意义。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既可以是自然风景的、文物古迹,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地域性(3)变化性(4)观赏性⑸定向性⑹永续性和易损性⑺非凡性 ⑻可创造性 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分为:①地文景观类②气象气候类③水域风光类④生物景观类⑤宇宙类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分为:①古迹和古建筑类②现代建筑成就类③休闲求知健身类④购物类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15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

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 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把后两项填在图上: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 (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对世界遗产,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它的保护。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1)了解景观特点 旅游者应事先对所要游览的景观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人文景观设计者的美学构思,以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如: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太湖石、日月同辉。 (2)精选观赏点位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

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旅游知识竞赛试题

旅游知识竞赛试题 1、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应如何处理? 答:①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③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④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2、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应该如何处理? 答:①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③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④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导游人员计分办法实行年度10分制。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扣除10分? 答:①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②诱导或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③有殴打或谩骂旅游者行为的;④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⑤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⑥因自身原因造成旅游团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4、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旅游者享有哪些权利? 答:①了解旅游服务的真实情况,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有关服务内容、规格、费用等方面的资料;②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服务方式、服务项目和旅游商品,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销售和服务;③按照约定获得质价相符的旅游服务;④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⑤人身和财产受到侵害时,有权获得赔偿;⑤在旅游活动中享有的其他合法权利。? 5、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①遵守社会公德;②保护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旅游服务设施;③尊重旅游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④遵守旅游秩序和旅游区的安全、卫生规定;⑤履行与旅游经营者签订的合同;⑥在旅游活动中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6、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处理?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016年考试大纲) 1.旅游资源的内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4.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为了使之能纳入联合国教产文组织的监督之下,使之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科学完整地为当代、更为子孙后代保留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珍贵的历史遗存,保持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卫生,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其次世界遗产不仅对于一处地方或一个国家的一种光誉,也为当地旅游业和当地商品带来了机会,不少中国的名胜因被冠上世界遗产之名而吸引了四方八面而来的大量旅客及商机。 第二部分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2016年考试大纲) 4.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举例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旅游地理试题(有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景观在分布上具有____和____的特点;在景观组合上,具有____的特性。 2.我国绝大部分的高山和极高山分布在____一线以西。 3.风景名山的审美包括了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以及人文景观美等,其中以____为核心和基础。 4.在我国“五岳”名山中,____以“雄”著称,____以“险”著称,____以“秀”著称。 5.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黄山四绝”。 6.在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我国目前已发现溶洞中洞穴堆积物景观发育最好的有贵州省的____,峰林峰丛景观发育最好的是____、石林景观发育最好的是____。 7.四川黄龙景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____是其景观的最大特色,并伴有雪山、瀑布、____、峡谷景观。 8.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____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____、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注入____。 9.黄河发源于二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____ 一、"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黄河上最著名的瀑布是____。 1 9."登临泰山顶可看到____、____、____、____四大名景。 2 0."三清山的____是该山工艺高超的古代建筑中心。享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的千朵莲花山是一一山。

21."阿里山植被繁茂,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其中有三千年树龄的____,被誉为神木;____、____和森林被称为三大名景。 22."从东向西,长江三峡依次为____、____、____。 2 3."黄河是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地,这里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存,包括古人类遗址、____、____、帝王陵墓、____等。 2 4."鼋头渚、蠡园、梅园是位于____沿岸的著名景点。____为台湾省阿里山和玉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的天然湖。 25."三亚市东南有著名的海滨____,被称为“____”;三亚市西为____海滨,有一巨石镌刻“____”四字。 26."我国古代的文人,常将竹子寓意为____,柳枝代表____,梅象征 ____,松柏取____之意。 27."我国不少旅游区都有特有的动物,如峨眉山著名的观赏动物为____;西双版纳可以看到____;扎龙有珍禽____;海南特有的观赏动物为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形容的是我国丹霞风景名山()的景色。 A.福建武夷山 B.安徽齐云山 C.广东丹霞山 D.江西龙虎山 2.祝融峰之高、藏经楼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被称为()之景观。

2020届高三地理知识竞赛试卷

70° M 南 北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一中xx 届高三地理知识竞赛试卷 总分100+附加题20分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 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 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图1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 地的正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2点40分”。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回答第1~2题 1.M 地的地理坐标是 A .30°N ,110°E B .20°N ,110°E C .36°34′N , 150°E D .53°26′N ,150°E 2.M 地白昼最长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B .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 C .一定是12点 D .一定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湖泊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源.读下列等高线与河流、湖泊的关系图,完成 第 3~5题。 3.下列湖泊中盐度最大的是 4.下列地区地表湖泊较少的是 A 、青藏高原 B 、江汉平原 C 、长江下游平原 D 、云贵高原 5.湖泊对其下游河流影响不明显的是 A 、年径流量 B 、含沙量 C 、水位 D 、结冰期 图1

下表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情况。据此回答第6~7题。 6.表中序号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影响③地区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是 A .暴雨多 B .地形崎岖 C .森林密布 D .技术落后 20世纪80年代初,香格里拉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回答8~9。 8、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 、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 、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9、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 合理的行为有 A 、固定耕地、保护天然林、退耕种草 B 、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 、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10—11 题: 10.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3189 湿地 山峰 等温线 河流 8℃ 26° 28° 100° 102° 104° 3189 ℃ 8℃ 10℃ 12℃ 8℃4℃5596

旅游地理(知识梳理)

[要点梳理及重点探究] 一、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既包括范围的扩大(如极地地区),也包括覆盖面的扩大(如乡村地区)。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旅游地。 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二、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业——媒介。 旅游者

一.旅游活动设计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A.精选观赏点位 (1)距离: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2)角度: (3)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B.把握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事例:寺庙与塔 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E.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F 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 旅游业 1、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旅游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主

2、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A、消极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 ②危害生物:包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③破坏旅游背景资源:例如,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④破坏视觉效果: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①破坏传统社区文化: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②破坏文物古迹: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都会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③造成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④对旅游地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和破坏 B、积极影响 (1)旅游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 (2)旅游推动了对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 C、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法律法规建设 工程管理措施 旅游项目评价 旅游环保教育 旅游资源

选修三旅游地理 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 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 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 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分布: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 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 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低了旅游质量 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 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 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1

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第一试选择题与填空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初中学生选做30题,高中学生全做,共50分) 1、2003年4月22日是第34个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 B ) A、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B、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C、善待地球 D、保护我们的家园 2、进入20世纪以来,申办世博会的国家日益增多,到目前为止,世界博览会共举办了几届:( C ) A、28 B、38 C、40 D、41 3、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从气候条件考虑,最佳的比赛时间是:( B ) A、9—10月 B、7—8月 C、5—6月 D、3—4月 4、下列港口与所临海域相符合的是:( B )

A、马赛~太平洋 B、鹿特丹~北海 C、汉堡~地中海 D、符拉迪沃斯托克~北冰洋 5、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贸易集团是:( A ) A、欧洲联盟(UN) B、世界贸易组织(WTO) 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D、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6、下列组合中,两地主要产业部门不相一致的是:( D ) A、福山——匹兹堡 B、丰田——底特律 C、硅谷——九州岛 D、休斯敦——长崎 7、2002世界杯足球赛表现优异的国家有:巴西、土耳其、韩国、德国与塞内加尔等国。大家除了欣赏球员们精湛的球技外,也来关心这些国家的人口问题。五个国家中,人口最多的是:( C ) A、韩国 B、土耳其 C、巴西 D、德国 E、塞内加尔 8、有关尼罗河、阿姆河、印度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都是外流河 B、都流经热带沙漠地区 C、都是沿岸地区,重要的灌溉水源 D、都是古代文明的摇篮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历年旅游地理高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旅游地理 (10年海南卷地理) 24.(10分)旅游地理 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 题号:11 科目:地理 “旅游地理”模块(10分) 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 被列为世界遗产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10° 100° 110° 中 国 甲 丁 戊 丙 乙 吴哥窟 河 流 国 界 千米 250 500 (1)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 。(3分) A .甲、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戊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是 。(3分) ○ 1高山湖泊; ○2火山锥 ; ○3峡谷; ○4冰川; ○5地堑

A. ○ 1○2○3 B. ○2○3○4 C. ○1○3○4 D. ○3○4○5 (3)图中的吴哥窟是世界遗产地之一,简述其文化、建筑特色。(4分)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1题) 41.(10分)旅游地理 分析图7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10年山东卷文综第30题) 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 图13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址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 、B 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6分)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分) 0 10 10 20 30 30 20 10 20 图 例 等高线/米 等深线/米 A B 图13 海 洋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016年考试大纲) 1.旅游资源的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首先是为了使之能纳入联合国教产文组织的监督之下,使之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科学完整地为当代、更为子后代保留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珍贵的历史遗存,保持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卫生,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着典型的示带动作用。其次世界遗产不仅对于一处地方或一个国家的一种光誉,也为当地旅游业和当地商品带来了机会,不少中国的名胜因被冠上世界遗产之名而吸引了四方八面而来的大量旅客及商机。 第二部分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2016年考试大纲) 4.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举例1:风景名胜区 (1)位置:风景区位于我国省南部。 (2)景观特征: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自然景观的成因: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的地质地貌景观。

高中地理选修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 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

历年旅游地理高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旅游地理 (10年海南卷地理) 24.(10分)旅游地理 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10年浙江卷自选模块) 题号:11 科目:地理 、 “旅游地理”模块(10分) 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 10° 100°110° 中国 甲 丁 戊 丙 乙 吴哥窟 河流 国界 千米 0 250 500 (1)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3分)A.甲、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戊(2)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是。(3分)

○1高山湖泊;○2火山锥;○3峡谷;○4冰川;○5地堑 A. ○1○2○3 B. ○2○3○4 C. ○1○3○4 D. ○3○4○5 (3)图中的吴哥窟是世界遗产地之一,简述其文化、建筑特色。(4分)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41题) ! 41.(10分)旅游地理 分析图7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10年山东卷文综第30题) 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 图13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 址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 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 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6 分) 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 分)

} , (10年江苏卷地理第30题C) C.【旅游地理】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图20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其旅游价值有▲、▲和▲。(4分)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4分)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作为首要任务。(2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30)(10分)【旅游地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得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一拉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图11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

区域地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试卷 说明:本测试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 测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理专题研究小组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回答1、2题。 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 2.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层,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乙 B.甲、丁 C.乙、丁 D.甲、乙、丁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②受东南信风影响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②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③提供优质硬木资源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表明( ) A .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 .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 .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 .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6.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 A .降水量少 B .入库水量少 C .蒸发量大 D .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8.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 .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 .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图1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9、10题。 9.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A .石油开采 南海诸岛 石化基地 大型石化企业 中外合资石化 企业 图 例 ① ② ③ ④ 图1

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课程内容 第一章旅游地理学 第二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第三章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空间竞争 第四章旅游交通 第五章旅游的区域影响 第六章主题公园 第一章旅游地理学---第一节旅游地理学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1、闲暇(leisure):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2、游憩(recreation):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 3、旅游(tourism):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 旅游:人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 三、旅游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闲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四、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 旅游学: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 旅游地理学: {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属于旅游系统 第二节旅游者 一、旅游者 1、国际上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 h以上的人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游客: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a,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中国湿地博物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湿地博物馆 1. 因为()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花的颜色可随周围空气二氧化硫含量的多少而有所改变,所以称之为敏感植物。 (单选题) (5分) A.矮牵牛花 B.海棠花 C.月季花 D.野菊花 2.《湿地公约》将湿地分为()两大类。 (单选题) (5分) A.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B.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 C.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 D.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 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区、文教机关区昼间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分贝。 (单选题) (5分) A.30 B.40 C.45 D.50 4.人工合成色素的原料大部分是( ) (单选题) (5分) A.植物 B.煤焦油 C.动物脂肪 D.碳水化合物 5. ()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因有防风消浪,固沙保堤的作用而被誉为“海岸卫士”。 (单选题) (5分) A.印尼红树林湿地 B.广西山口红树林湿地 C.泰国南部的攀牙湾 D.杭州西溪湿地 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单选题) (5分) A.任何单位和个人 B.环境保护部门 C.利害关系人 D.公民 7. 2010年湿地日的主题是()。 (单选题) (5分) A.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B.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C.湿地,我们共同的家园 D.湿地与旅游 8.以下哪些不属于西溪湿地的民俗活动()。 (单选题) (5分) A.龙舟盛会、集市灯会 B.龙舟盛会、民俗野餐

C.集市灯会、那达慕大会 D.龙舟盛会探梅赏雪 9 ()的湿地主题是湿地之水,水之湿地。 (单选题) (5分) A.1998年 B.2003年 C.2008年 D.2012年 10. ()是在联合国环境署推动下制定并于1992年6月通过的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法律文件。 (单选题) (5分) A.《人与生物圈计划》 B.《巴塞尔条约》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湿地公约》 11.地球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广泛使用和排放()而造成的。(单选题) (5分)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烃类 D.氮氧化物 12. 可能来源于()的无色、无臭的氡气,吸附在空气的尘埃上,人易吸进入肺中,在肺部组织上形成放射性内照射,破坏肺细胞,导致肺癌。 (多选题) (5分) A.水泥 B.大理石 C.花岗岩 D.木地板 E土壤 13.在西溪湿地厅,哪个不属于展示的鱼塘()? (单选题) (5分) A.柳基鱼塘 B.竹基鱼塘 C.柿基鱼塘 D.桑基鱼塘 14.199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单选题) (5分) A.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B.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C.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D.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5. 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是我国著名的大天鹅种群繁殖地,另外湿地中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单选题) (5分) A.黑鹳等 B.丹顶鹤等 C.白鹭等 D.鸿雁 16.()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数量极为稀少,被誉为“长江女神”,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单选题) (5分) A.江豚 B.白鳍豚 C.拉河豚 D.恒河豚 17.下列物质哪些是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多选题) (5分)

旅游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旅游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一句话知识(记忆) ①我国古代建筑多木构建筑;②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以组合式的建筑群体为特 征;③我国古典园林十分注重人地协调。④自然美主要美在形式,美在千姿万态。⑤:“留得残荷听雨声”描述的是“听觉美”。⑥“黄山四绝”之一的“云海”反映出自然景观的“朦胧美”。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知识·能力聚焦 1、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①观赏景观时,选择适当的距离很重要。距离不当,往往观赏不到美;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峰峦之雄伟俊美,惟远观可得。 ③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④远望取其姿,近看取其质。 (1)角度 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观测角度; ②观赏角度举例:正面观赏、侧面观赏、平视、仰视、俯视等。 (2)动态 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①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观赏,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但是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也适宜夏季观赏。 ②特定时间出现:青海湖的候鸟以五月份观赏最佳,钱塘江大潮以农历8月18左右(中秋节前后)观赏最佳。 ③观赏佛光的机会是有限的,因为佛光只有在夕阳斜照、云雾飘飞的山谷之中才会出现,时间、地点、天气条件有一条具备都不行(峨眉山佛光、庐山佛光

等)。 ④赏云海、日出、夕阳、飞瀑、彩虹,以及观赏生物景观(比如藏羚羊大迁徙、非洲角马迁徙、大象迁徙等,青海湖候鸟等),也必须把握住时机。 ⑤清明踏春、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 杭州西湖——春季最好;北京西山观山红叶——金秋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观赏;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最宜;海南岛——11月前后最佳。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盛、牛羊肥壮时举行。 3、抓住景观特色 (1)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①查看相关资料;②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③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 (2)游览建筑、园林景区要把握节奏 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机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等景区。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和谐生美 ①旅游风景区的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我国自然风景区的特色之一。 ②非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 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准则。 (2)一方水土一方情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比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傣族风情、内蒙古风光和内蒙古风情等。 1、以情观景 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刻感悟到自然的美。 (1)综合感受;(2)发挥想象:①观赏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者情景合二为一之时,才会顿觉天工之巧、美仑绝伦。②观赏形如卧佛、仙桃、猴子、八戒望月等造型的地貌景观,只有与想象中的景物一致之时,才能领会到天工造物的奇妙。(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6、品味文化内涵,洞悉文化定位:许多旅游资源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身后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构成了内在美的核心。 【方法技巧】 1、中国的园林艺术(记忆) (1)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2)我国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框景和借景。 主配即主景和配景,主景是全园的精华,配景起到烘云托月作用;层次是借有限的空间,造无限的风景;框景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画框,把景象限制在框内,是园林中的局部特写;借景是借园外风景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远景。 2、对山水的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