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曲子写杜丽娘对深闺内院寂寞生活的厌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向往的心态。一梦醒来,莺鸟鸣唱,春光是那样撩人,而丽娘却被禁锢在狭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无聊赖听凭沉香燃尽,针线活也没心思去做。为什么今年我对春天的关心和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

“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啭”,啼的意思。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年光”,春光。“乱煞”,撩乱。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炷尽沉烟”,是说沉香已燃尽熄灭了。“炷”,作动词用,是一种很明贵的香料。这句说,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恁”,怎么,为什么。“似”,比拟之词,超过的意思。这句意是,为什么今年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对春天的关心、向往同去年不一样。“炷尽”两句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这种情怀在宾白中也时有透露,“望断”“凭栏”等都是

【乌夜啼】以一首词作为人物上场的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宿妆残”,是说昨天梳妆的发髻散乱,今天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昨天梳妆的发髻都散乱,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端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作者通过凭栏呆望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杜丽娘对洒满春光的自由天地的憧憬和向往。有的是用直抒的形式来表达的,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就属这种情况。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

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醉扶归】主要写写杜丽娘梳妆完毕,春香夸她打扮得好而引出丽娘顾影自怜的那种神态,珍惜青春却又无人赏识的那种孤单情怀。“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翠生生”,形容色彩的鲜艳。“出落”,显出、衬托出。“茜”,降红色。“艳晶晶”,指光彩夺目。“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这支曲子中的“曲眼”,是关键句,意思是说天生的本性就是爱美。“好”,美也。这是杜丽娘自然升腾的青春憧憬的直言告白,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否定与挑战。“沉鱼落雁”,形容女子有惊人之美。“羞花闭月”,也是说人美的使花羞,使月闭。这里都用了拟人化手法。我们看,在这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里,尽管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可又有谁来赏识呢?这里把“三春好处”比喻青春姣好的容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唱出了女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姹”,美丽。“嫣”,娇艳。这是说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断井颓垣”是说,井也干涸、回填,废了的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接下来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奈何天”,使人无可奈何的天气。“谁家”,什么的意思。这两句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使人舒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才合适呢?注意以上几句用词十分考究,“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再接下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形容轩阁高旷,也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这是由概写、感叹进入到细致描绘。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写出了杜丽娘不满怨恨情绪的矛头所向,“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锦屏人”当指那些封建家长。这句意是,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春光看的太卑贱了。曲中有句夹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可看作是“锦屏人”的注脚。杜丽娘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自己青春的父母。前后联系起来看,指向就比较明确。杜丽娘初到

园林观赏春光,心情是很激动的。先是一“惊”,惊叹“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色,更惊“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衰败景象。接着便是“怨”,埋怨爹娘向她瞒着“恁般景致”。最后又是“叹”,感叹这“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代表了禁锢在封建闺房中的千万妇女的心愿,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通过杜丽娘对具体景物的感受,进一步抒发了哀怨之情。首句是说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这里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渲染浓郁的感伤气氛。宋代寇准有“杜鹃啼出血成花”的句子。“荼蘪外烟丝醉软”,“荼蘪”,也是一种晚春开花的落叶小灌木,写它是为了突出尚未开花的牡丹,正如春香说的“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牡丹花具有国色天香,被誉为花中王。唐代皮日休《咏牡丹》诗“独占人间第一春。”但牡丹开花晚,到春尽才放花,等它开花春天就要过去了,所以这里有“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的反问。这是哀叹百花中之王的牡丹,不能在春光烂漫的大好时节开放,杜丽娘以牡丹自比,寓含对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烟丝醉软”是指柳丝飘荡,也衬托出杜丽娘忧怨、缠绵又不能自恃的情状。先写花柳,再写莺燕,“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生生”,清脆。“呖呖”,清晰。前一句说燕子叫声很清脆,明快的如剪刀剪东西发出的声音。后一句是说黄莺的叫声圆润好听。注意“燕语”与“莺歌”是对偶句,并且拟人化了。“明如剪”是明喻,将听觉形象“燕语明”比喻成为视觉形象“剪”,是通感比喻。从花柳到莺燕,成双对的燕子、黄莺在那里欢快地歌唱,孤独寂寞的杜丽娘是何滋味虽没有明写,但从“闲凝眄”的神态动作来看,闲闲地注视着,从这神态动作上也不难把握人物隐微的心理脉搏。杜丽娘游园,原只为消愁解闷,但游园所见无不增其烦闷,哀怨之情更无法排遣。“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于是唱出了最后一支曲子【隔尾】结束了游园。

简析汤显祖《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简析汤显祖《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因为喜欢昆曲曼妙的身段,华丽的服饰,而爱屋及乌喜欢上了其雅致的戏词。于是乎《牡丹亭》成了我的至爱,汤显祖成了我心中的大师。 《牡丹亭》不管从结构、文辞还是从思想上来看,都可以算是一部巨著,尤其喜欢其中的《游园惊梦》一折,现在我就其中的一些东西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游园惊梦一开始,就是一曲【绕池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如此如花美眷,却在深闺中锁幽怨,怎么不令人疼惜;良辰美景,却只能空对镜中容颜黯然伤逝,怎不令人同情。怎料深闺难锁春光,小春香在杜府发现了一座大花园,终于寻得机会游园,怎不令人高兴,终到一桃源深处,才不辜负这似水流年。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游园惊梦》的经典唱段,一直被许多昆曲名家唱响,不知汤公是在一种什么样子的心境下写下的这句次,美轮美奂,一位二八娇娘,从未出来游玩过,看见春光无限美好,不禁发出一丝感慨。姑娘天生是爱美的,不知不觉倒要和满园春色比美了,好一个端庄秀丽而又不失活泼的杜丽娘。 因为长锁深闺,便爱煞这自然春光,于是乎就有“【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虽然锦衣玉食,却最爱天然本色、自然美景,美得与万景争春,我们在此不禁慨叹杜丽娘的如花美貌了。 一句“春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写出了太守之女的无奈,多年来在封建思想森严的家庭中生长,每天所能做的就是刺绣读书,连瞌睡都不能打一个,心中有无限情愫都不能说出来,死气直逼青春,未料想清风吹皱一池春水,唤起了姑娘心中的无限生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多美的景致,撩人春色,让人唤起了对生活的无数希望,春风吹醒了一位沉睡了多年的女子,重燃了她对生活的无数期待。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身子困乏了,且自隐几而眠。”闲煞良辰美景,却有万般情愫涌入心头,难以消解,于是在无限春光中,以天地为被,自顾地小眠起来,不想梦中却碰见自己心仪的书生,于是就有了约会,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由此开始。 正是有了这场游园惊梦,才使得牡丹亭的魅力提升许多,这是杜丽娘反叛的开始,为了爱情,她挣脱牢笼,寻找自己的所爱,可能是现实中无法满足,只有在梦中才能完成,于是就有了杜丽娘那美好的“南柯一梦”,作者把这种梦现实化,才使得这部巨作有了现实意义。看过许多版本的昆曲“游园惊梦”,每次都能被演员们的表演所感动,但是还是觉得有很多演员还是没有演出原本的味道来,觉得现有最好的版本就是梅兰芳和俞振飞版本的“游园惊梦”,虽然梅兰芳是个男旦,但确实把那种深闺女子的端庄秀丽和不甘寂寞的心理描画得丝丝入扣,真不愧是大师。 单是游园中的一个身段,就忍不住要叫好了,常在闺楼待着,一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心情万分高兴,但是太守小姐的身份又使她不能像春香一样无限惊喜,只有通过神情和身段的变化慢慢察觉出她的喜悦。再就是惊梦中的那段,看见了一个俊秀少年,心中无比热爱,但是因为长期受礼教制约,杜丽娘不可能像其他女子一样,心中的感情她不能轻易表露出来,这个时候她的心理是有着很强烈变化的,我们只有在慢慢揣摩中才能发现。一个眼神告诉我们,杜丽娘这时候是“有点怕,但是又有点期待”,一个深闺女子的心境在此就一览无遗地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闺塾>>赏析 汤显祖 1.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明代戏剧家汤湿祖“临川四梦” 之一(“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全剧五十五出,作品通过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故事,展示出“情”和“理”的冲突。歌颂了主人公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作者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愿望,也掲露了封建礼教社会的僵死冷酷和虛伪! 全剧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太守杜宝的掌上明珠。聪明,漂亮,知书达理,向往自由。其父为她聘请了一位叫陈最良的先生教她习文。除此之外,几乎沒什么自由可言,她只能呆在自己的绣楼。闲睱时候,她在自己的衣裙上绣上成双成对的花鸟,或偶然打个瞌睡,都要受到父毌的严厉呵斥,因此,她长到十六岁,居然不知道家里有个后花园!一天,老师给她讲授<<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此,沉睡的少女之心猛然觉醒,她不由得向往起自由的爱情来!在丫环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溜到了后花园,在灿烂的春光中, 她大发感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此情此景,丽娘浮想联翩,深感春光流转,自己年已及笄,颜色如花,

命如一叶,不能早遇意中之人,胡思乱想,春睡成梦:梦见一位自称柳梦梅的书生,来到牡丹亭上和她幽会,在梦中,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爱的芳醇。可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在冰冷乏味的现实生活中,她无法与梦中郎君早成婚配,更不能体验到爱情的芳醇。从此情思无聊,独眠香阁,老想着折柳情郎,为他颦,为他痩,为他疼!自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久而恹恹成病,深秋时节在遗憾中死去。临死前,她自画了一幅肖像,把肖像藏在后花园太湖石底下。并嘱咐家人,她死后,一定要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之下,丽娘死后,家人悲痛之余满足了她生前的愿望,并为她修建了一个梅花庵。 再说,广州地方果然有个叫柳梦梅的书生,他也曾梦见在一个花园的梅花树下,有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对他脉脉含情。从此,他也经常忆起梦中情境。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借宿梅花观,游园之时,在太湖石下拾得了丽娘画像。柳梦梅非常吃惊,画中人正是他三年前的梦中人,于是留连于后花园中。当晚,丽娘魂魄与他幽会,并诉说自己因情而死的悲伤,叮嘱柳梦梅如何如何挖坟开棺使她还魂,梦梅一一照办,丽娘终于起死回生,于是陪梦梅去了京诚,后来梦梅高中状元。并在回乡探亲的路上遇到了因家中变故已经逃难在外的丽娘的母亲与春香,最后大团圆。 析:“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主要写私塾先生陈最良秉承杜宝旨意,以诗《诗经》训导丽娘美德,因为此时丽娘《四书》之类早已成诵,杜宝认为《诗经》开卷便是后妃之德,且四个字儿顺口,最为合适。可在解读《关雎》时,尽管千百年来不少人强调这篇诗是

牡丹亭·游园惊梦

牡丹亭·游园惊梦.txt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边待着就行了。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 游园 游 园 [杜丽娘上。 杜丽娘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春香上。 春 香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小姐。 杜丽娘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春 香小姐,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杜丽娘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春 香小姐,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杜丽娘 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 春 香已吩咐过了。 杜丽娘 取镜台衣服过来。 春 香晓得。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小姐,镜台衣服在此。 杜丽娘 放下。 春 香是。 杜丽娘 好天气也!【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春 香小姐。【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杜丽娘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二人同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春 香来此已是花园门首,请小姐进去。

杜丽娘 进得园来,看画廊金粉半零星。 春 香这是金鱼池。 杜丽娘 池馆苍苔一片青。 春 香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杜丽娘 春香。 春 香小姐。 杜丽娘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春 香便是。 杜丽娘、春 香【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春 香这园子委实观之不足。 杜丽娘 提他怎么? 春 香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吧。 杜丽娘 有理。【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春 香小姐,你身子乏了,歇息片时。我去看看老夫人再来。 杜丽娘 去去就来。 春 香晓得。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杜丽娘、春香下。 惊梦 [杜丽娘上。 杜丽娘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苏教版选修《牡丹亭·游园》word教案

《牡丹亭·游园》教案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六支曲子。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为此,本节课要求学生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预习课文,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和《牡丹亭》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相互质疑解决字音词义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并

进行方法的指导: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此外,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剧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 二、导入。 1、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感受,谈到学生的读后感受。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幻灯展示123] 2.由《牡丹亭》的流传及影响谈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 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 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抒发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3.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4.从乡土教育引入,介绍南戏--明清传奇的演变。

牡丹亭赏析

牡丹亭赏析 二,《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对明朝的戏曲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特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广为流传,汤显祖在这个话本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把小说的传说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的唱词及场景设计,表现了两个年轻人追求个性自由、自由恋爱反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年轻貌美的杜丽娘,生长在官宦家庭,家教非常严格和苛刻,她在官衙中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不允许去,连白日瞌睡也被斥责为违反家规,有伤风化。然而,青春的冲动,是封建家长和老师阻止不了的。杜丽娘在丫鬟的怂恿下,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花园里游玩,并触景生情,伤感自己韶华将逝,未成佳配。回到书房,做了一梦,梦见自己遇到一英俊书生,并向她求爱,俩人云雨和谐,爱得十分热烈。但是,好梦不长,被她娘看到白日瞌睡,大声呵斥她,令她从梦中醒来。从此,她郁郁寡欢,一病不起。后来,死掉了。她被埋在后花园中。三年后,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赶考,住在小姐坟丘附近。柳公子正是她梦中遇见的书生。杜丽娘以鬼身与柳公子夜间相会,恩情意浓。后来,她告诉公子,自己不是人身,如果公子不弃,就来掘坟,她的灵魂和肉身就可合做一处,与公子成为堂堂正正的夫妻。柳公子和守坟的四姑,掘开坟墓,并把自己的阳气吹入杜丽娘的口中,杜丽娘活了过来。最后,柳梦梅考取了状元,并让皇帝钦点与杜丽娘成亲,与杜丽娘的父亲母相认。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是浪漫主义理想化的虚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因而,让人读了感慨万千,拍案称奇。 第二,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 作品《牡丹亭》,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作品,批判了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不近人情,只知道用封建礼教苛求自己的女儿。当官,他基本是个清官好官,劝农民种桑麻,但是后来遇到了金兵围城,虽有保护城中百姓之心,但无破敌之力。最后,不得不靠老学究陈先生写一封信,给前来围城金兵头领

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曲子写杜丽娘对深闺内院寂寞生活的厌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向往的心态。一梦醒来,莺鸟鸣唱,春光是那样撩人,而丽娘却被禁锢在狭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无聊赖听凭沉香燃尽,针线活也没心思去做。为什么今年我对春天的关心和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 “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啭”,啼的意思。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年光”,春光。“乱煞”,撩乱。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炷尽沉烟”,是说沉香已燃尽熄灭了。“炷”,作动词用,是一种很明贵的香料。这句说,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恁”,怎么,为什么。“似”,比拟之词,超过的意思。这句意是,为什么今年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对春天的关心、向往同去年不一样。“炷尽”两句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这种情怀在宾白中也时有透露,“望断”“凭栏”等都是 【乌夜啼】以一首词作为人物上场的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宿妆残”,是说昨天梳妆的发髻散乱,今天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昨天梳妆的发髻都散乱,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端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作者通过凭栏呆望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杜丽娘对洒满春光的自由天地的憧憬和向往。有的是用直抒的形式来表达的,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就属这种情况。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

游园惊梦观后感

良辰美景奈何天 ——《牡丹亭·游园惊梦》观后感 汤显祖在《牡丹亭》一剧的《题词》中写下:「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5]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学期本是无心选择的昆曲课,却成了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选择,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和翘楚——昆曲的美丽。记得小时候其实就看过《牡丹亭》的片段,但是应该是杜丽娘死后魂游后院,柳梦梅掘墓开棺的那一段,因为当时还小,不懂得欣赏背后爱情故事的美,反而却被吓得够呛。真正喜欢《牡丹亭》,就是在大学上了昆曲课之后。 喜欢《牡丹亭》这部戏,大概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心浮躁,无法沉下心来做事,包括对待爱情、包括写作戏剧。就像有木心的诗里写过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然而在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和观念里,爱一个人就是一生一世、生死相依、永不变节;爱一个人就是执着不已、缠绵秾丽、炙热反叛。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就是这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概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 《牡丹亭》整部戏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名叫丽娘,生的非常美丽,向陈最良拜师读书和学习。她因为《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个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临死前的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杜丽娘的父亲后升职担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埋葬女儿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到北京去进京赶考,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到杜丽娘的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幸好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而《游园惊梦》选段讲的就是其中最经典、最耐人寻味,也是最唯美的一段:杜丽娘到后花园游完后梦见柳梦梅的片段。为什么《游园惊梦》最著名?看了好几遍我才懂得:0因为它是整版《牡丹亭》的画心,承载和延续着《牡丹亭》的“情”字,贯穿着整个主题。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短短的几句词,就唱出了杜丽娘独居深闺,百无聊赖的生活,每天闷在闺中,纵使衣着华美、养尊处优,最多能有的娱乐活动,也不过是跟着先生念一念书。然而文字里描写的大川大河、真挚感情、人生阅历、跌宕起伏她都无从知晓无从体会,最多能有的经历也不过是去后花园赏一赏景

牡丹亭鉴赏期末论文

赏析《牡丹亭》 摘要: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作者汤显祖万历二十六年被罢免还家,绝意仕途,笔耕以终老。其一生四部传奇杂剧比较著名,《牡丹亭》与《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并称“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关键字: 爱情浪漫主义杰作反封建杜丽娘文词典丽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层官职,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或称“玉茗堂四梦”)及《紫箫记》。“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飨宴,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不必借助现代科技,缠绵秾丽,至情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观牡丹亭之游园惊梦有感 《牡丹亭》是“玉茗堂四梦”之一,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我觉得要理解一部戏曲,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曾经虽然接触过汤显祖这位大戏曲家,也曾听过《牡丹亭》,但是始终没有做深入探究。如今才知道《牡丹亭》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有其特定的时代因素和一定的思想高度。 首先,汤显祖的《牡丹亭》产生于晚明。这是封建专制及封建礼教得以强化的时期,程朱理学在此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中后期王阳明“心学”成为社会上主要的哲学思潮。之后,思想解放,张扬个性的文化思潮弥漫于社会,席卷于文坛。《牡丹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解析一下《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牡丹亭》的爱情故事十分独特,由情而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终成眷属。而《游园惊梦》就是这奇幻情节的第一环,杜丽娘生活在理性泛滥,窒息人性的时代,她受着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但是,杜丽娘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有着倾城容貌,满腹学识,她又有女儿家的细腻与浪漫情怀。 冰冷的世界,是不能冻结这个少女的怀春情怀的。为了排遣愁闷,在丫鬟的鼓励下,不顾父亲的规定,走出深闺,来到后花园,于是有了游园惊梦这一出。 到了满园春色的后花园,杜丽娘看着成双的鸟儿再想到自身的处境,从心底生出了一股春愁,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也尽生生付与断井颓垣。正当杜丽娘自叹自怨,身子困乏,靠着桌子沉沉睡去,在梦中,她遇见了柳梦梅,那个痴心多情,风流倜傥的年轻书生。在梦里,他们相知相识,私定终身。《游园惊梦》这一出在此以渐进尾声,杜丽娘醒来,发现是绮梦一场,便觉失落万分。 汤显祖以极其大胆的手法将杜丽娘塑造成这样一个勇敢聪慧,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形象,他强调超越生死的真挚情感,贬斥了封建的道德规范,将杜丽娘推向一个至情的高度,表达了被压迫女子的强烈愿望,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牡丹亭鉴赏期末论文

賞析《牡丹亭》 摘要: 《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作者湯顯祖萬曆二十六年被罷免還家,絕意仕途,筆耕以終老。其一生四部傳奇雜劇比較著名,《牡丹亭》與《南柯記》、《紫釵記》、《邯鄲記》並稱“臨川四夢”,其中,以《牡丹亭》最為著名,他本人也十分得意,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傳奇劇本,二卷,五十五出,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湯顯祖著。《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明朝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杜麗娘是我國古典文學裏繼崔鶯鶯之後出現的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要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禮教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盪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關鍵字: 愛情浪漫主義傑作反封建杜麗娘文詞典麗

湯顯祖,字義仍,號若士,江西臨川人。出身書香門第,為人耿直,敢於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權貴,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層官職,四十九歲時棄官回家。他從小受王學左派的影響,結交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李贄等人,反程朱理學,肯定人欲,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在文學思想上,湯顯祖與公安派反復古思潮相呼應,明確提出文學創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張,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湯顯祖雖然也創作過詩文等,但成就最高的還是傳奇。他是我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作現存主要有五種,即“”(或稱“玉茗堂四夢”)及《紫簫記》。“臨川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借助現代科技,纏綿秾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迤邐而來。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旦:(游园曲)春光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飞过绿阴水殿,飞到庭院深处,去会素心玉人面。轻轻步趋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传,神欲醉,爱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缘,惟望两心相牵,手拈柳枝走上前,趁着无人见,低声轻呼,小姐呀望你能为我方便。(白)小姐我黎左叻! 旦:(白)哎呀!你系…… 生:(白)小姐有礼! 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骤逢未免心惊惴。 生:(白)小姐!(接唱)不必以香扇遮面,实在你丰姿秀色早已名传,今天得相见令人意倒颠。 旦:(接唱)休得满口粗俗言,我是名门淑女,千金之躯,岂可任意存妄念。生:(白)小姐,小生何敢心存妄念呢?不过,适才在花园之内,折得垂扬半枝,素仰小姐掩通文翰,还请题诗一首,以赏此柳枝呀!旦:(白)耶…… 唔……寂寞垂杨柳,迎风曳岸边,忽逢君采折,唯盼永相怜。 生:(白)呀,佳句,佳句啊! 旦:(白)这书生,虽则似曾相识,何故他竟作不速客来呢? 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

信是有缘能会面。 旦:(接唱)我低头暗借池中镜,几回偷看眼前人,风度翩翩神俊朗,好个倜傥美少年。 生:(接唱)风飘刘院上蟾宫,得会嫦娥深自幸,莫因羞怯误佳期,且看满园花吐艳。 旦:(骂玉郎)雨后花更鲜,惹得粉蝶绕花阡,借意示爱心暗牵,百般痴缠,诉尽相思千万遍,奈何淑女芳心怕受骗。 生:(接唱)永誓爱心比金坚,倘得相亲情愿化蝴蝶伴裙边,不作别念,甘倚妆台镜边,听候眼波差遣。不会视卿卿比秋后扇,白头共订痴心永无变。旦:(减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话,半羞半喜半心甜。(白)公子,你翠袖相牵,意欲何往呀? 生:(接唱)绕过这十二栏杆,转过那银塘水殿。(白)春色无边正好把臂同游啊。 旦:(接唱)穿过了湖山石洞,踏遍绿荫花阡。(白)此景此情真是神仙不羡呀生:(接唱)与你悄声儿,细诉平生愿。(白)一任海枯石烂,永结同心。 旦:(接唱)深喜名花能有主, 生:(接唱)不在梅边在柳边。 旦:(滚花)缘来合梦梦尤香, 生:(接唱)人到深情情自暖。 旦:(双飞蝴蝶)携手到花前,共赏风花雪月天。 生:(接唱)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并肩。 旦:(接唱)一双一对乐似双飞燕。

《牡丹亭》 论文

《牡丹亭》赏析 摘要: 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明代戏曲的优秀代表。它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这是一曲“情”的颂歌,是以情抗理在戏曲界的胜利。对于这部作品,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对《牡丹亭》的简单认识:一是《牡丹亭》中正值青春年少的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在春日渐暖时对于人生与爱情的思考,及对自由的初步渴望。杜丽娘想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挣脱牢笼的束缚;二是《牡丹亭》把杜丽娘描绘的形象生动,散发着当时女性少有的光彩,是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三是《牡丹亭》在艺术创作上,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梦境与现实的不断交织,营造一个浪漫而迷人的故事传奇。 关键词: 渴望自由呼唤个性典型形象浪漫主义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之作,其因爱而死,又因爱而生的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感染了很多的文人墨客与闺中少女,成为其竞相传颂的绝唱。从其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是古老的“爱欲与规矩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规矩”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不能不使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苦闷。因此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她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肃苑》)后来她在春香的诱导之下,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那盛开的百花,成对儿的莺燕,纷至沓来,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沈忧积郁,一时倾筐倒箧而出,怀春之情也随之萌发出来。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一、昆曲 有关昆曲的最早记载,大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旧周寿宜,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昆山紧邻苏州,南宋以来这一地区就以福庶名满全国。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多存的繁华所在。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轶事出现在这个昌盛、富贵的风流之地。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后来渐渐得到一些社会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视。这些歌唱家们声腔丰富,讲究唱法,善于吸收和改革。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是当时的“四大声腔”。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存菁去芜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大大的。比魏良辅稍晚,而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作者,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抗鼎之作,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二、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抚州俯人。我国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一五五零年旧历八月十四日。玉茗是指极品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他的堂前就有一株山茶亭亭玉立,所以就叫“玉茗堂”。“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是当年汤显祖写成《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的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当日《牡丹亭》一出,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个被金圣叹赞为“第六才子书”的《西厢记》可以说是元剧的风月班首。而《牡丹亭》的评价甚至凌驾于《西厢记》之上!那么,究竟为什么《牡丹亭》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这与它的时代背景有关。明朝的思想和道德体系保守而拘谨,长于纪律而短于创造,恪守规范,尊崇法理。而汤显祖却说“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情。”“吾不能与无情之人作有情语也。”他一生为情所使,通观他的思想脉络确实与“情”

牡丹亭作业戏曲欣赏

姓名:徐梅班级:12商务英语3班学号:123304322 《牡丹亭》鉴赏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主要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也就是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剧作家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为了展示“情之所必有”的理想未来,怀着热烈的感情,通过虚幻离奇的情节,描写杜丽娘的斗争及其胜利。杜丽娘因伤春而入梦,因入梦而得病,因得病而死亡,因死亡而会合意中人,实际上不限于男女爱情,它包括一切合理的生活欲望与要求。这样的欲望与要求,在封建礼教严酷统治的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于是只好把理想寄托在人世以外。 戏曲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惊梦和闺塾两章。 惊梦这出戏分“游园”和“惊梦”两个部分。这出戏中,表现杜丽娘读了《关雎》诗以后,把长期压抑在心底的郁闷忧愁引发了出来。但是禁闭在深闺里的杜丽娘除了越发苦恼悲哀以外,再没有别的办法。她在春香的提议下,到府衙后面的花园里去游玩消遣。游玩花园本来算不了什么,而对杜丽娘来讲,却是一种大胆的行为,使她长期被压抑的郁闷忧愁逐渐转化为反抗的因素。她身子挪出了闺房,思想上也就开始越出了礼教的限制;她脚步踏进了花园,行动上也就开始走向了叛逆的道路。在“游园”之前,杜丽娘为游园精心打扮。在“游园”过程中,先被一片绚烂的景色所吸引,可举目一望,花园中的建筑却破败不堪,可谓“断井颓垣”,根本无人料理。也无人到这里来,岂不辜负了烂漫的春光?杜丽娘把自己比作没有赶上春天开放的牡丹而十分忧伤,再也没有游园的兴致了,中途,因杜丽娘身子乏了,丫鬟春香让她在花园小憩一下,便去夫人处了。以下就转入了“惊梦”部分,杜倚着桌子,梦见一书生执柳而来,且诉说着爱慕之情。两人便在那牡丹亭芍药栏处定情。 杜丽娘在梦境中好象是自由自在的,但梦醒以后,周围还是礼教森严的冷酷现实。不过,读了《关雎》诗、游了后花园的杜丽娘,性格已经有了变化。她梦醒以后,又去花园中“寻梦”。如果说“游园”里面的“惊梦”是由客观的春天景致所引动而起的,那么梦醒以后再去“寻梦”就是杜丽娘个人内心情感的主动要求了。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杜丽娘的性格开始变了。 这章是故事的开端,为后来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这部分的情节虽然很美,但是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

作者:梅兰芳 游园惊梦,汤显祖《牡丹亭》一折,原作统称《惊梦》,其中“观之不足由他缱……”那支曲牌,也不叫[尾声],而叫[隔尾],戏至此未完。在乾隆年间《缀白裘》里已分为游园和惊梦两折,[隔尾]也改成[尾声]了。 我来解释一下。 游园 先谈《游园》。 [绕地游],杜丽娘上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这三句是剧作者介绍杜丽娘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起床后,站在幽静的庭院里,听到黄莺的叫声。一上场就写出她独居深闺,闷闷无聊的心情。 杜在小锣里出场,九龙口站住,开始唱“梦回莺啭”,再慢慢地边唱边走,唱完“院”字,转身向里走去,接着春香就上场了。她刚出场,披着斗篷,不能多做戏,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莺啭”向高处一指,“深院”平着一指,唱完坐下。 春香上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春香用轻快的步子上场,边唱边走,“尽”字已到台口,“沉烟”穿手、蹲身,“抛残绣线”做理线式,“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进门,转身蹲下,向外一指。 杜、春二人同样都是旦角,而春香唱的尺寸,应该比杜丽娘快些,动作也要活泼些,否则就分不出她们之间的年龄和身份了。因此,昆曲里把她们分别叫“五旦”“六旦”。 春念:“小姐。”念毕站在小边。 杜念:“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梅关”是指大庾岭,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宋朝在此设有梅关。这是说杜丽娘清晨起来,带着隔夜的残妆遥望梅关。 春念:“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栏。” 这是从春香的口中在刻划小姐的应时春妆。 杜念:“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这是说杜丽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烦闷,割也割不断,越理越乱。

春念:“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这是说杜丽娘已经告诉催促开花的黄莺和燕子要爱惜春光,留给她们多看几看。 以上几句念白都押了韵,这是剧作者借了剧中人之口,在向观众介绍一些剧中的主要情节。柳梦梅家住岭南,他从广东到江西来,必经过大庾岭,“望断梅关”,暗指杜丽娘日后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就是柳梦梅,事实上杜丽娘当时并没有真的在望梅关,春香也不可能对莺燕下命令。所以除了“宜春髻子”一句,春香有左手掐腰,右手指头的身段外,其余都没有做派,下面念的才正式进入戏里的生活。 杜念:“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 春念:“已吩咐过了。” 杜念:“取镜台过来。” 春念:“晓得。” 春香下场取了镜台再上场。 春念:“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在此。” 杜念:“放下。” 春念:“是。” 春香把镜台放在大边斜摆着的桌子上。 杜念:“好天气也。” 这是一句叫起板来唱的念白。“也”字的念法,要先由细而慢慢地放出来。 [步步娇],这支曲子的内容是描写杜丽娘在闺房的生活。 杜唱:“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上句是说明幽静的庭院里吹来了花絮,下句是形容花絮在春天的庭院里飘荡的样子,由飘来的一线游丝引起了杜丽娘的万缕情丝。 “来”字站起来,春香有一句夹白:“请小姐梳妆。” 杜丽娘就边走边唱走向妆台。 “院”字坐下。“摇漾”,春香替她解下包头,还做一下梳头的姿势。 杜唱:“停半晌。”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sǐ, sǐ可以生。生而不可舆sǐ, sǐ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