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信息提取专题训练

语文中考复习信息提取专题训练
语文中考复习信息提取专题训练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专题训练

姓名

一、走近中考。

1.(2011?浙江湖州)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2.(2011?浙江杭州)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3个字。(3分)传世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是个谜,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丝绸富商的妻子。经考证,佛罗伦萨市中心的一家修道院遗址是其原型的安息之地。意大利考古学家目前宣布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的骸骨。

考古学家将借助透地雷达搜寻人类骸骨,然后通过科学方法测定骨头年代,筛选出与《蒙娜丽莎》原型去世时年龄相符的骸骨。考古学家还将提取骸骨的DNA,将之与其子女们骸骨中提取的DNA进行对比。这样,将找到的足够多的头盖骨碎块通过电脑整合出《蒙娜丽莎》原型的面部图像,就能复原那让世人着迷的神秘微笑。

3.(2011?四川资阳)阅读下边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材料一】据报道: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下午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后调整为9.0级)。地震引起东京多处建筑物摇晃,引发10米高的海啸,并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受损。15号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爆炸,使压力控制池遭到损坏。反应堆散发出的辐射量超标万倍,截至目前已发现大约190人遭受核辐射污染。

【材料二】新华网东京4月21日电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21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在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

用简略的话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4. (2011?四川宜宾)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2010年度国家监测语料库提取了新词500条。继2009年“被××”“楼××”“××门”“××族”广为流传之后,2010年“××姐”“××哥”“××帝”“××体”以及由“微博”衍生出的“微××”特别活跃。如“微博控”们运用“微博体”写“微小说”,看“微喜剧”,读“微新闻”,进行“微访”。

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走进了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的“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语言创造者,都成了‘造词家’”。新词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活泼。同时,各种传媒通过热字、热词、流行语来盘点一年的重大社会生活的做法也愈演愈烈。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

(1)请给以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2分)

(2)依据以上信息,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中所涉现象的认识。(2分)

5.(2011?四川泸州)从下列消息中,提取四个关键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

3月11日下午2时46分(东京时间),日本东北部的太平洋发生了一场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中的人员伤亡。受11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关键词语:

6.(2011?山东日照)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①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②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0字左右)

7.(2011?江西省)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本报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共青团中央开展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这项活动,拉开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

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蝴蝶专题网页上,网友们点击查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阅读感人至深的先烈诗抄,并纷纷通过鲜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和缅怀。自4月2日活动以来,通过各网站专题网页献花的总人数已达800多万人次,超过10万人写下了留言。

A.青少年网上缅怀革命先烈

B.共青团中央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

C.青少年网上点击查看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D.各大网站开设缅怀革命先烈专题网页

8.(2011?江苏无锡)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9.(2011?湖北襄阳)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不超过20字)昨日,襄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统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市第六次口普查主要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5500307人;其中枣阳市常住人口最多,达到1004741人;鱼梁洲常住人口最少,不足1.3万人。据全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襄阳常住人口数量位于全省第四,仅次于武汉、黄冈、荆州。

10.(2011?湖北十堰)请为下面的消息你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据新华社成都10日电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5月7

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十次来到四川灾区,沿着龙门山从南到北,先后到青川、北川等受灾极重的县市,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实地视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温家宝首先来到青川县,看到曾经的废墟山,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县城,看到大家安居乐业,他高兴地笑了。紧张的三天行程中,温家宝先后深入7个村庄看望群众,村庄面貌为之一新,他十分高兴。接着温家宝来到北川中学新校园,他曾7次来到这所学校的临时教学场所看望师生。总理说,学校有了新楼,但同学们千万不要满足,一个学校是有精神的,要懂得大爱无疆,为国家无私奉献一切。

短短三年,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家宝总理所到之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内容有删改)

11.(2011?河南省)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12.(2011?贵州遵义)语言运用——提取下列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消息是以明确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文字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消息是一种文体

B. 为人十分高调的查理竟是“无名英雄”这个讯息很快传遍了校园。——查理传遍了校园

C. 遵义如画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给初来乍到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义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他绞尽脑汁也想不起面前这个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对他的承诺。——他想不起同学

13. (2011?贵州铜仁)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

..的一项是()

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

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二、方法指津。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话或几段话的主要内容,以明确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同时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述能力。

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一下文字信息提取题解题的一般性规律。

一、忠于原文,尽量不用自己的话来转述信息。

许多考生在解答这类题时随心所欲地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句子,结果考试下来自认为胜券在握却失分严重。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考生没有掌握这类题解答的基本原则。这类题一般来说是要我们概括其信息的,从实用的目的来说,是要我们把自己得来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别人。要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无误,是必须要忠实于原文的,即我们要用原文的词句把自己从文中得来的信息传达给别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原文作者在表达信息时所选用的词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是最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而我们在传达这些信息时,不管我们用怎样贴切的近义词都无法替代原文词语的含义,近义词再近也是有区别的,汉语中几乎没有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语。即使有,那数量也是极少的。所以,我们不要企图用自己的语言去传达你所得来的信息。

二、审清要求,明确答题方向,采取针对性措施。

㈠单个材料:

提取信息之类的题目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概括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主要内容、中心意思、主要意旨,要旨)。

看到题干中有“主要……”类的字眼,我们就要注意答题时要从整个语段考虑。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或几处层次)就有几个信息要点。如果我们的答案要点数量和语段(层次)数量不相符,

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肯定遗漏了内容要点,要回过头来认真检查,将遗漏的信息要点补上。相反,就会概括得完整准确,甚至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

2、“用一句话概括……”或“概括成一句话……”

这种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语段的类型也相对丰富一些,关键以找出语段的中心句为主,不同类型的语段概括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分类进行说明。

①对新闻的概括

新闻以叙事性文体为主,一般由标题(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部分构成。由于要考查考生对整个新闻中蕴含信息的把握,所以,它一般不加标题和结语。剩下的只有导语和主体了。那么,如果题干要求概括其“主要信息”时我们既要注意导语,又要注意主体,而当它要求我们“用一句来概括……”或者“概括成一句话……”时,如果有导语的话,我们一般情况下只用关注导语就可以了。因为导语本身就是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概括。主体(一般是第二段)就不用去管它了,它写得再长也没有多大用处。只是干扰我们的注意力罢了。而导语的一般位置在时间交代和背景交代之后,而且一定是出现在第一文段内的。

②对议论性文段的概括

这种概括形式也比较常见的。由于是议论性的,根据典范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它要求我们概括的是文段的中心句。而中心句出现的位置相对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有三种情况:首现式(出现在开头,一般是开头三句中某一句)、中嵌式(位于段落中间,且一般有“但”、“因此”、“所以”、“另一方面”、“与此相反”等总结性、过渡性的标志)、尾现式(在段尾,一般也有“总之”、“总而言之”、“所以”、“因此”等总结性的标志。)

③对说明性语段的概括

说明性语段和新闻及议论性语段大不相同,但它往往也有明确的领起全段或总结全段的语句。如果是有领起全段或总结全段的语句,我们就可心直接使用这个句子作为答案。④对叙事性语段的概括

这里所说的叙事性语段是区别于新闻的叙事性语的常规意义上的语段。这类语段概括要抓住叙事的两个要素:人物(对象)及其行为,事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对此进行概括即可。

3、“为下面的文段拟一个标题”

这是一种比上述概括度更高的一种形式,我们只用把上面的那种概括进一步浓缩就可以了。如拟写新闻标题,要使读者一看到标题就能了解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根据新闻标题简洁、新颖、醒目的要求,我们只要筛选出主要信息,采用“人物(或事物)+干什么(或怎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可。

4、“给……下一个定义”

这是与上面所有概括都不尽相同的一种概括形式。它主要针对说明性文字。但由于一般情况下题干所指示的对象都很明确,所以我们不用再去下力气找“对象”,而只用把对象的所有属性都找出来,再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排列出来就可以了。

一般的方法是:①确定主干句。②把归纳出来的对象的所有特性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插入相应的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定义的基本要求是要周延,即把对象的所有特性都概括进去,否则就会产生漏洞,违背逻辑规律)。

㈡多个材料:

题目表现形式:阅读多个材料,从中得出探究结果;明确要求从多个不同材料中找出共性的问题。

解题要领:认真思考多个材料之间的联系,加以比较分析,或者理出因果关系,或者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归纳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

三、斟字酌句,准确表达。

信息提取题往往都有一定的字数限制,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字数常常超出限制,这时还必须结合字数要求对信息再次筛选,可以删去一些次要的信息,然后加以组合成句即可。四、注意整体感知文段。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概括各段、各层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习题巩固。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2字)

11月22日至23日,25所中国重点高校在德国柏林举办推介会,这项名为“2002柏林中国校园”活动的举办目的是:树立中国现代教学和科研形象,吸引更多的德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和从事科研。我国在德国举办这种形式的博览会还是首次,其对象是德国“非汉学专业的学生”。

2、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尽管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也只能达到最短的木板的上沿。著名教授陈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几个因素比做木板,。

A.只能几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如果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几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3、将下面一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公开表示,中国出口货物价格低廉是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原因,这对全球经济有负面影响。目前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已经不能反映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现状。他要求其他国家与日本一道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舆论认为,盐川正十郎此举实为罕见,因为在以往历次会议上,与会各国从未要求单独讨论非成员国的资本自由化问题,而且这也是西方最高级别的官员公开要求人民币升值。

4、阅读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好些年前在西藏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已成凤毛麟角了。

材料二: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见的地方。

材料三: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5、根据文段内容,指出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40字以内。

爬山虎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的叶片较大,呈广卵型,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它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又可以使空气在叶片与墙面之间流动,因而降低室内温度。它的卷须式吸盘能吸收墙上的水分,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它遮蔽墙面,又可以保持房屋的湿度。它的绿叶能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一个重要来源。它的枝叶攀援在围墙、房屋的墙面上,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还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四、阅读加油站。

阅读《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完成后面的题目。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

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1、阅读第①②两段,概括北国立春时节及立春以后的霜花的特点。

2、比喻是散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请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的妙处。(4分)

①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

3、本文主要描述的是北国春天来临的美景,为什么在写北国春天来临之前要先写杭州西子湖畔春天来临的景象?(2分)

4、本文第④段集中笔力主要运用什么手法、从哪一方面写出了大兴安岭春天的特点?(2分)

5、本文第⑤段“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这里的“精魂”指什么?(2分)

6、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2分)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项练习题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项练习题·议论文阅读 【考试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专项训练】 (一)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一位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的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面对“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1、作者提倡做一只生命的“候鸟”,文中的“候鸟”所具备的精神是: 2、从论据的基本类型来看,第③段属于论据;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第④段先从面论证,后从面论证,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3、若要给本文补充论据,下列名言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法)巴尔扎克 B、你应该寻觅机遇,而不能静候它来敲你的房门。——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C、要是遇上有利时机,须好好利用,但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尔·伊芒 D、谁若是有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的香饵。——(法)大仲马 4、本文讲到了“狗熊式生存”和“候鸟式生存”两种生存方式,在外经商的温州人是属于哪一种生存方式?你本人更欣赏哪一种生存智慧,为什么?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复习教案 一、考点梳理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明确复习内容 2.学生回顾讨论:考试中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哪些? (二)归纳出示说明文考点并明确本课时要复习的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复习指导 学生阅读、圈画《中考复习指导》P95--96“复习指导” (四)预习交流展示 1.交流内容 就课前布置的《中考复习指导》说明文性文章阅读“达标训练”(四)及(六)

中1、2、3小题。

2.交流过程 ⑴小组内就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⑵师生交流疑难点(先交流(四)、(六)的1,然后是2,最后是3)。 ●小组自主安排发言 ①小组交流出现的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 ②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问题答案。 ●其他小组及时点评补充并纠正。 ⑶误区警示: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尽快地完成题目并准确回答呢? 2.小组内交流。 3.归纳点拨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相关要点的概括。 解答该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注意找段落中心句和关键句。 其次要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其他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分析说明的方法 分析说明的方法要做到两点: 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解答此类题,应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要笼统地回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引

(完整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9:信息提取,推荐文档

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之信息提取 【2018·北京】《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将于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为了深入 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 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9.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4 分) 主要信息:① 现状:② 【答案】9.答案示例: ①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 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 ②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 1【2018·甘肃白银】 7.读下面的消息,完成文后两小题。(4 分) 2019 年秋天,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在哈佛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演讲中国书法“笔尖 下的万种创造”后,所在的演讲大学纷纷成立了书法协会,美国书法家发起成立“美国国

际 硬笔书法家联盟”,并推举庞中华担任联盟主席……一股“书法旋风”在美国掀起。12 月9 日,挟着美国之行热腾腾的人气,庞中华受邀走进联合国总部,作题为“书法传播大爱” 的主题演讲。当天,他特意带去了一份报纸一一上面登载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19 年春节前以汉字书写的对中国人民的新年祝福。 (1)给上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2 分) (2)推想一下,庞中华在作题为“书法传播大爱”的主题演讲时为何要带去那份报纸?(2 分) 【答案】7.(1)美国掀起“书法旋风”(2 分)(2)他要以那份报纸作开场白(或做道具,意思对即可得分),拉近跟听众的心理距离;那份报纸的内容是对他演讲主题的诠释(。2分) 【2018·甘肃兰州】 【答案】 2【2018·广东】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分) 【答案】5.(1)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2)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3【2018·广东梅州】5.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7 分) (2)总有一些歌谣,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客家童谣是伴随客家人成长的摇篮曲,又是客家人从小开启智慧、认识社会的启蒙书。客家童谣中唱:“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你从这两首童谣中读出了 什么信息?(3 分) 答: 【答案】(2)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客家人认为读书才能有出息)。

初三语文字形专题复习题

江苏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提供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字形 一、下列哪些词语或短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将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字形写在括号里。 1.愁怅()2.鬼计()3.冒然()4.璀灿() 5.纵恿()6.技俩()7.松弛()8.暮蔼() 9.寒喧()10.针灸()11.震憾()12.辍学() 13.作崇()14.幅射()15.撕杀()16.枯燥() 17.观摩()18.闪铄()19.消遥()20.座标() 21.刻薄()22.撩绕()23.蓝球()24.姿式() 25.膨涨()26.痊愈()27.撒谎()28.谒见() 29.污告()30.崛起()31.膺品()32.涵养() 33.装订()34.亟待()35.园满()36.汇荟() 37.殆工()38.痉孪()39.弥漫()40.暴燥() 41.安祥()42.家俱()43.端祥()44.加奖() 45.静秘()46.惯例()47.窍门()48.布署() 49.揣摹()50.申张()51.安装()52.必竟() 53.耽搁()54.校勘()55.糟塌()56.弘扬() 57.防犯()58.辩证()59.徇私()60.勇跃() 61.卑恭屈膝()62.立竿见影()63.别出新裁() 64.歪风邪气()65.生灵涂炭()66.一蹋糊涂() 67.陨身不恤()68.以身作责()69.弱不经风() 70.涸泽而渔()71.真知卓见()72.远见卓识() 73.招摇装骗()74.鸿篇巨制()75.轻歌慢舞() 76.涛天罪行()77.甘败下风()78.遗害百姓() 79.贻笑大方()80.迫不急待()81.细水长流() 82.计日成功()83.动则得咎()84.手屈一指() 85.搏取欢心()86.以词害意()87.旁证博引() 88.明察秋豪()89.轰堂大笑()90.哀声叹气() 91.丰功伟迹()92.貌合神离()93.惹是生非() 94.优哉游哉()95.磬竹难书()96.默守成规() 97.不记其数()98.直接了当()99.呕心沥血()二、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A.瞻养剧烈泄漏孽根 B.签署装潢殉情猜谜 C.盥洗束缚发轫斑白 D.寒伧诀窍竣工掂量 2.A.魁梧磨炼想像相辅相成 B.蹩脚扭扣预告变本加厉 C.通宵讴歌喘息刻不容缓 D.掣肘妨害菲薄销声匿迹 3.A.扰攘蛊惑诠释铤而走险 B.儒雅抉择喋血笑容可掬 C.宛转陷井推诿含辛茹苦 D.反馈驰名缥缈脱颖而出 4.A.寥廓伶俐凛冽心力交瘁 B.浩瀚捍卫鼎力胸无城府

初三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

专题考点检测试题9 版主导读 所谓“言为心声”,就是指人的内心思想情感要借助语言这一媒介载体来表达。而所说的语言能否正确有效地表达内心思想情感,这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你是否会因词不达意而困惑不已?是否会因一句话搜肠刮肚却毫无收获?……不要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下面就随我一起踏上这次有趣的语言实践之旅吧! 犀利哥:唉!我犀利哥语言水平不高,经常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常会遭遇一些令人尴尬的事,让人十分纠结!有机会能跟随版主一同开启语言实践之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题型例说 (一)连词构段 例(2010·四川内江)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盛况,要求语意完整,句意通顺,字数在30~50之间。 络绎不绝国内外每天30万人次排队 解题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我们常说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眼前的这道题可谓“逆运算”:已知几个词语,要求“推导”语境。题目给出的几个词语都很常见,不存在难理解的问题;将所给词语与题目要求的主题——“上海世博会”联系起来,一幅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的画面已然浮现眼前,用简洁得体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即可。在组织语言时,我们一要注意题目中的“介绍”二字,应当使用平实的语言说明;二要弄清所给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成分、位置),然后积极调动思维组织语言,准确合理、完整有序地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示例)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前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天排队参观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二)词语概括 例(2010·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

中考语文阅读信息提取题解题指导

信息提取题解题指导 考点解说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涉及的“信息提取”题,主要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从阅读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概括或整合。 这类题主要分三类:一是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直接提取信息,多为关键词或句;二是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信息;三是根据要求在全文中找照应点。其基本设问方式是:①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说明某词、句具体指的是什么;②根据第×段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③阅读第×段,说说……的具体表现,请分条概括(有时还有字数要求);④结合文章,说说某结果产生的原因(原因可能有多条)。 解题点拨 (一)原文直接提取 1. 答题格式 从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2. 举例 (1)第⑧段中加点字“是”是“这样”的意思,请说出它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013年四川南充中考题)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分析:题干中已经解释了“是”的含义,考查的是找到代词指代内容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提取信息的能力。“这样”是近指代词,答案就在这个词语的附近。 答案:把螃蟹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 (2)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013年四川雅安中考题) 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分析:题干指定提取的内容为“我”对老人的评价,这需要通读文章,在议论、抒情的句子中找,这类句子多数集中在文末。 答案: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 (3)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2013年天津中考题) 分析:根据时间顺序,在原文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即可。 答案:(1)去年七月(2)沉默,没有开花(3)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黄绿绿地静默 (二)分层提取信息,概括答题 1.答题方法 ①定位,准确找到题干指定的段落范围。②概括相关内容。 2. 举例 (1)请从“商业家族”和“足球王国”两个方面,概括皮尔洛“非主流”的具体表现。(2013年山西中考题) 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五十多个国家。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走上足球之路。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与概括》教学设计

信息提取与概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新闻类、说明类、议论类语段中按要求提取主要信息。 3.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教学重难点】 能从新闻类、说明类、议论类语段中按要求提取主要信息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二、揭示课标要求 关于提取与概括题考点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2017年重庆考试说明》: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等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三、答题指导 常见题型: 1、新闻类信息提炼题。: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概括一下新闻的 主要内容、为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 2、语段类信息提炼题。:记叙文语段、说明文语段、议论文语段 题型一:新闻类 【答题方法】 1、(2015年重庆B卷)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 重庆日报讯5月18日,记者从重庆出版集团获悉,今年,该集团计划推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东线》等100多种抗战读物。其中,《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以档案文献为主,由档案文献、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组成,用100卷的篇幅第一次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面貌。 答案:重庆出版集团今年计划推出100多种抗战读物 方法: (1)摘取导语摘取导语再压缩 (2)提炼“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提炼要素要整合 (3)注意字数恰当简称省字数 2、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单位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查禁、收缴,并依法予以处罚。

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山水田园诗

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山水田园诗【10首】 (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鉴赏题目】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二)【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鉴赏题目】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三)【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鉴赏题目】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场景。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四)【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鉴赏题目】 1、请用生动的语言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理解。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五)【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题目】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的理解。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六)【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019中考语文知识点: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

2019中考语文知识点: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一轮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语文知识点: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仅供参考!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 这种题型可能考图表题、也可能考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或给新闻拟标题、或者考几则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1、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 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 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

键来作答。 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例: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56% 86% 92% 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2、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 “人物+事件+原因或结果”。 例: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

基本信息。 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 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 第一步找导语; 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 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 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精品】初三语文修改病句专题练习

初三语文修改病句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 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或歧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D.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2.下面五种说法,哪种没有语病,选出来。() A.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在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B.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C.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D.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工作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从中国人民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C.不远处有片树林,这是我练习打太极拳的地方。 D.在退休者中,有许多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余热的专家学者。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B.一位农民为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它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C.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的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D.一位农民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其工艺美术价值很高。 5.请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B.愿意参加革命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一切由大家自己决定。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7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中考语文提取信息和整理题解题指导

中考语文提取信息和整理题解题指导 一、新闻类提取信息题三种类型: 1、拟写一句话新闻:这是较为常见的语段压缩题。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重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 2、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一般说来,新闻标题较一句话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好的新闻标题往往句子形式优美,语言有文采。 3、补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二、解答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策略 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 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 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 有的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这类考题既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一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区别,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5、拓宽知识领域,捕捉时代信息 拟好一句话新闻还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我们除了学好语文外,还要学好其他学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供给的材料,准确把握表达的信息。 例题: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扬子晚报》6月1日消息:今日零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钮——三峡工程成功关闭最后一道闸门,三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从孙中山起,几代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从诗境变为现实。 标题 分析:这则新闻交代了时间是“今日”;地点是“三峡”;事件是“蓄水”。这些信息都能从材料中筛选出来,无须随意想象或杜撰。只要我们抓准这些关键信息,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炼,尽可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就很容易答出“三峡今蓄水百年梦成真”,“今天,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三峡今起蓄水”“三峡水库今天开始蓄水”等答案。

2020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20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二) 一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 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孩子主,临死的 时候,对远方来的例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 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话做了, 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 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 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 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 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 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象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 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 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 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 快速的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头,自己的大黄狗, 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 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 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 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扑克着碗口 粗的树木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说老人最 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了小楼,要买 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 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 直到老人死去。

中考语文考试题之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考试题之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未分类(共1题) 1.(2011?浙江省湖州市)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 “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本、地震(或强烈地震)海啸(或大规模海啸) 核泄漏(或核泄漏事故)(一个1分) 难度:中等 知识点:其他 2.(2011?湖北省十堰市) 请为下面的消息你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据新华社成都10日电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十次来到四川灾区,沿着龙门山从南到北,先后到青川、北川等受灾极重的县市,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实地视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温家宝首先来到青川县,看到曾经的废墟山,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县城,看到大家安居乐业,他高兴地笑了。紧张的三天行程中,温家宝先后深入7个村庄看望群众,村庄面貌为之一新,他十分高兴。接着温家宝来到北川中学新校园,他曾7次来到这所学校的临时教学场所看望师生。总理说,学校有了新楼,但同学们千万不要满足,一个学校是有精神的,要懂得大爱无疆,为国家无私奉献一切。 短短三年,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家宝总理所到之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内容有删改) 【答案】示例:“温家宝十赴四川地震灾区”或“温家宝十赴四川地震灾区视察”等。 难度:中等 知识点:其他 3.(2011?湖北省荆州市) 阅读下面新闻一,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0字以内)。 新闻一:今年4月份以来,地处长江沿线的荆州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农田干裂,鱼塘缺水。截至5月30日,荆州八个县市区受旱面积已达529 12万亩,旱情已导致洪湖水面缩小了108平方公里,曾经是荷花的海洋,现在湖底可以行车走人。 【答案】示例一:沿江也缺水洪湖直喊“渴”示例二:荆州旱灾严重示例三:干旱在持续湖底可走人 难度:中等 知识点:国内文学作品 4.(2011?河南省)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

九年级初三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目录 阅读分析 (3) 一、赏析文章重要句子 (4) 1. 从句子内容和思想情感分析 (4) (一)那个春天,很暖 (4) 2. 从修辞角度分析 (6) (二)童真 (7) 3. 从用词角度分析 (10) (三)那年花开 (10) 4. 从表达方式分析 (12) (四)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12) (五)明子出师 (14) (六)娘 (17) (七)我的第一场戏 (21) (八)关于桥的事 (24) 二、重要段落(句子)的作用 (26) (九)心灵之痛 (26) 三、概括文章内容或主旨 (27) (十)年灯 (28) 四、故事情节的整理 (30) (十一)卖面包的小女孩 (30) 五、考察标题的作用或拟写标题 (32) (十二)我们在蓝色海上飘 (32) 六、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 (35) (十三)驻守荒原 (35) 七、文章语言特点 (36) (十四)老木匠桑伯 (37) 八、记叙的人称、线索、顺序 (38) (十五)嘱托 (39) (十六)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 (41) 九、文章写作特色 (43) (十七)修车老汉 (43) 十、阅读后的启示、见解、体会 (46) (十八)老圣人 (46) 阅读训练 (48) (十九)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48) (二十)教你生病 (50) (二十一)母亲养蜗牛 (52) (二十二)飘逝的风筝 (54) (二十三)玉白菜 (56) (二十四)幸会,妈妈 (57)

(二十五)照相师 (59) (二十六)别样的礼物 (61) (二十七)大青衣 (63) (二十八)风景 (65) (二十九)回家 (67) (三十)34个鸡蛋 (69) (三十一)孤独的老乡 (71) (三十二)月光手帕 (73) (三十三)甜橙树 (75) (三十四)两棵树 (76) (三十五)喊魂 (78) 阅读答案 (80)

中考语文提取信息题解题指导.doc

中考语文提取信息题解题指导 一、新闻类提取信息题三种类型 1、拟写一句话新闻:这是较为常见的语段压缩题。新闻压缩成一句话后,这句话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重要的信息, 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 2、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一般说来,新闻标题较一句话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好的新闻标题往往句子形式优美,语言有文采。 3、补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整个新闻的总印象。根据其主体部分拟写导语,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二、解答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策略 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 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儿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 “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

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 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 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这类考题既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区别,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5、拓宽知识领域,捕捉时代信息 拟好一句话新闻还要求有广博的知识,我们除了学好语文外,还要学好其他学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懂供给的材料,准确把握表达的信息。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确“现代文阅读”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 2、使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考点。 3、让学生理解解答“现代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二、重点难点: 重点:基础知识与常见题型(考点)(专指说明文) 难点:方法与技巧(专指说明文)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师生合作探究 五、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中考试卷从结构上来说,主要分为“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四大板块,阅读又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其中,“现代文阅读”是历届中考中最重要的一道题型,首先,从分值来看,它占整份试卷的四分之一;其次,历届考生中问题出得较多,失分较严重的都集中在该题上。几年来,中考语文拉开学生档次和考分差距的往往就是一道题。 说明文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为主;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 (一)说明文主要考点 说明文主要考察的内容有:①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正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意思;②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③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十种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能简要说明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④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主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二)说明文相关知识

根据考点与题型我们应掌握说明文以下相关知识: 说明文阅读同样要求首先对文章整体感知,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辨别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标题特别注意,往往能一下子确定其说明对象,另外要重视标题中的修饰语,这经常是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说明文要学会抓中心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主旨。 第一:说明文中的先后顺序不是可以随便安排的,很有讲究和学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序,与事物或事理的发展进程一致。 (2)空间顺序:按照方位转移安排顺序,视为所及,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先后的顺序,包括因果、主次、现象本质、概括具体等,相辅相成。 第二: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起重要作用、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是否说得清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明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一篇说明文中,往往是多种说明方法搭配使用,共同为说明对象服务。 第三:揣摩说明文的语言,要有综合观念,要抓住语言准确性这一基本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弄清什么是平实说明,什么是生动说明。 第四:近年来,中考说明文大多采用科技说明文,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科技说明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从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来说,科技说明文也要先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确定说明方法。 (三)说明文常见出题方式及解题模式 1、说明对象: 出题方式: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 A、说明文的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在一篇 文章中只能有一种说明顺序。 B、“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朗 读时“莫”要重读,要读出渴望尽快回到延安的急切心情。 C、《中国石拱桥》《鲁迅自传》《威尼斯商人》《隆中对》分别是我国 桥梁专家茅以升、文学家鲁迅、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三国政治家诸葛亮的作品。 D、通讯的写作比消息要自由灵活,他要求生动、形象、典型,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发挥作者的想象并允许有少量的虚构。 2、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会上,一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怎样的话。 (1)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2)二年级小学生张兵不解地问爸爸:(3)一位崇拜这位歌手的歌迷对他这种表现失望地说:(4)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另一种珍爱 (1)一天,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 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2)我深深铭记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喂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 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都是按4/4拍 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并不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 救自己和爱自己。 (3)我同样深深地铭记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 一次为他扼腕叹息。他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他不是不爱自己,而 是太爱自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是他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 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他便毁灭了自己。 (4)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那? (5)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严于 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教导我们告诫我们叮 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 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A有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 杈寻水培肥,是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小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6)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B让我们在最痛楚无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及信息提取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题及信息提取题 一、考试说明 1.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根据设置的情景和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 3.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说明归纳图标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二、复习要求 1.学生能灵活第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如:给新闻拟标题、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探究材料的结论、写短信、写颁奖词、开场白及一些应用性的文字等。 2.能根据提供的具体的情境,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3.能根据所提供的图表、漫画、徽标等,完整归纳或清楚说明其中的主要内容,并能表达出自己的言之有理的观点或认识。 三、题型解析及指导 (一)图表题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这类题型的出现无疑使较为单一的文字材料变得活泼而生动。而且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 1.试题形式 (1)概括图表的内容和得出的结论;(2)说说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3)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 2.解题思路 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答题,主要考察学生认图判断、查找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审题要三审: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 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 就不会走题。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 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 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