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这些人子女大部分都进入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接受教育。但是生存状况与城里的人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不足导致了教育方法的不当,得到的结果适得其反,还有部分人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便不管不问了。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由农民转变来的城里人.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

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也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不要求子女参加劳动不爱好音体美,认为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还有的家长却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忙着挣钱。也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了,稍不称心就乱发脾气。这几年突出的现象是小学生开始有了手机,家庭好的还配了电脑,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盲目攀比浮躁的风气,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有些孩子还形成了两面派的分裂人格,往往在学校是好学生,而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很少顾及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的自尊,不仅用粗鲁的语言指责、骂孩子,有时还会棍棒相加。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措施,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学习计划,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的直观化、形式多样化、组织灵活化、语言艺术化,采用“问答式”、“竞赛式”、“讨论式”、“游戏式”等多种形式,做到以“趣”激趣;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或在生活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而产生进一步求知偿趣;设计适宜学生“胃口”的学习使其体验成功,实现以“用”激趣。其次是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预习、听课、复习、运用知识、课外阅读等的科学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分析,后解题。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学习方法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像一些根据儿童文学的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都是很好的;关于大自然探险方面的、介绍各种知识的节目,科幻类的节目对孩子也很有好处。家长还应该尽量与孩子一起看,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更重要。但儿童看电视每天不宜超过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看电视的规则。大家共同遵守,不能违反,如果孩子违反了,就要有惩罚措施。

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3、关于消费方面的把握。零花钱、手机、电脑等都容易腐蚀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应该从家庭的承受能力,对孩子的实际用途等综合考虑,而不要想当然的一味满足他们的需求,滋长攀比。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5,25(1).

[2]李锋盈,杨伟明.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

[3]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4]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5]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解决城乡结合部发展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聂敏王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长期以来出现管理混乱、管理失位、缺位和薄弱等很多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仅凭街道管城市、镇村管农村的组织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需要,街、镇城市管理职能相衔接的“体制内”创新难以奏效,必须选择一条适合市情、区情的路径,循序渐进地推进城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探索城乡结合部的有效管理模式,推动城乡结合部地区又好又快和谐发展。 一、城乡统筹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及表现 城乡关系中除了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民以外,还包含城市街道与镇政府,失地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有地农民,以及集体组织经济条件好与差等而形成的不同群体。 从管理主体来看,镇、村和街道行政管理在地域划分上是清楚的,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街道和镇、村的管理范围仍然存在着交叉和分割问题。城市与农村两种体制并存,对农民和居民的区别管理,使得街镇两种管理体制并行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地域交叉以及界限难以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实行城乡分治模式,无论是通过“街——居”还是“镇——村”组织来承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民与居民、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社会管理责任,都意味着会出现管理交叉或空白,街道办事处管不了街道内的村和农民,乡镇管不了乡镇内的居民小区和居民,同时也会引发社会不公正,即同一区域内的人群享受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一样。 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利益群体结构产生了多种利益需求,要实现城乡统筹,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城乡统筹中的利益关系是城乡关系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起来,新的利益阶层不断涌现,利益差距不断扩大,利益多元化更加突出。其中,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快速进程的产物,是城乡关系的集中表现,城乡结合部问题也是很多乡村将要面临的问题,其利益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焦点,是最适宜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地域和最佳切入点。 二、管理体制和内容上的交叉和空白 1.市容卫生、保洁绿化、治安管理、工商税务等领域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职责不清和责任不明的现象。一方面,在街镇行政区划调整时,虽然明确了地理界线,但在综合管理分工上却没有明确职责,从而造成多头管理、重复管理,同一地段内既有镇政府负责的事宜,也有街道办事处管理的事务,且执法尺度不统一。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形成管理空白或无人管理,如农居混杂区域内的违法建设、违章建筑、卫生死角等。 2.违法建设比较突出,违章建筑较为普遍。据调查了解,违法建设、违章建筑问题几乎覆盖我区所有镇和街道,有的地方甚至是家家户户都有违章建筑,而且大多数都是用于出租获利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同时增加地区安全隐患和综合治理的难度。 3.农转居后的社会保障相关政策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及时。一是农民与居民的社会保险差距较大,由于农民劳龄不予计算或无法合理计算,退休时所得养老保险金低;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不畅;三是农转居后社会保险补贴、再就业等保障措施不力,一些农民不愿转居。 4.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结合部地区原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活服务网点缺乏规划,比如我街道社区医疗站房屋比较简陋、人员设备不足,简单身体例行检查都比较困难。同时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也加大了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紧张矛盾。 5.流动人口与出租房管理不规范。一是流动人口的管理机制不协调,公安、综治办缺乏配合,流动人口的数据统计难统一;二是流动人口的服务机制不健全,计划生育、教育、社会保险、党建等工作难以开展和落实;三是出租屋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使其往往成为社会治安问题或犯罪发生的温床。 三、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从国外城市发展的阶段经验来看,城市从聚集到分散,进入郊区化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4763607.html,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刁方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11期 摘要:在教学中,学校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和利用雄厚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对教学方法更新,不能总是应用原有的方法。在课堂上指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为他们带去更多的有趣的新鲜信息,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兴趣。改变素质教育的方式不要太单调,非常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在学校的所有学科当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加入时间是最晚的,在目前这样一个信息技术和素质教育结合的社会,信息技术在少少的几年就已经变成现代学校当中极其普通的学科。为了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学校已经开始了信息技术的课程。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包括在入学考试系统,所以各学校对它都不是很重视,而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备配备不足,很多学校机房里的电脑都显得陈旧和老化,硬件设备继续更新。由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作者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为此针对现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所面临的问题和方法发表一些意见。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1、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施配置不平衡 现如今,虽然有许多的中学已经配置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但城市和农村学校的设施分布不均,导致质量和数量方面的差距也更大。一些条件不好的学校至今还没有设立专用的机房,造成教学过程中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得到有效开展,没有实践应用的信息技术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学生仅仅靠想象是不能理解的,这样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2、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信息技术不是考试科目,并且师资配备上学校也不能完全把握教师的来源,以至于教师的专业性和专业素质不能得到保证。同时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教师自己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降低,培训等在职提高的措施很少应用,因此时间长了,难免导致知识落伍、教法落后等专业不低不高的现象。与此同时,许多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也不是专业的,他们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也不深,因此也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还不实际上机操作,这也使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 3、信息技术教育缺乏重视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文化重塑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文化重塑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进程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当代城乡结合部,这里正逐渐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群体,同时也孕育出了一个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其独特性。对这类学生如何教育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特性,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作一些探究。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 1.道德观念薄弱。多数学生的集休主义意识不强,对长辈不够尊敬,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为严重;在性格情感上,不少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情感较为脆弱。受以上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堪忧: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科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不够;学习上缺乏毅力与意志力,没有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拼搏意识;作业习惯较差,或者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敷衍了事,没有改错的习惯;在课堂上不爱思考问题,没有掌握思维的方法,

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2.家庭教育缺失。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95%左右只有初中或初中未毕业的知识水平,对教育的认知偏差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教育的环境不理想。家庭教育的方法欠科学,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高压式的“棍棒教育”等。在与学校校沟通方面,许多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不了解,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家校不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区域环境因素。城镇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人际关系淡漠。小学生本就模仿性强,没有识别能力,不能辨其真伪,因而就良莠不分,不假思索地仿照,养成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气。(二)家庭教育滞后。城乡结合部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家长不注重对子女的正确教育,同时也不具备正确、科学教育孩子的素质和方法。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变策略 目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初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现就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特点,提出如下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1.净化周边环境。学校、社区、公安密切配合,整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 调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及目的 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起步阶段,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错与对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全面或不深刻的,这就呼唤着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为后人所传颂着。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 2、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家庭现状看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2.1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2多数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影响孩子成长。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学生家长大部分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这种情况,数学学科显得更为严重。这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愿。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成长但缺乏引导方法,培养目标盲目。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是不惜血本的,为孩子请家教,报名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外兴趣班,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样做孩子是否愿意,是否真的有效,结果可想而知。 2.3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孩子成长抛在一边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精编WORD版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美国于1985年提出了“2061计划”,并在1995年12月正式出台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把“2061计划”造就高科技人才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英国的科学课程在1988年通过《教育改革法》后受到了高度重视,与英语、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德国、新加坡等地也进行了科学课程的改革。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少年只有从小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才能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前景,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 最近,我们对全市25所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开展了相关的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比较薄弱,农村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学校科学课程的开课率较高,但是从对学科的重视程度看,13.8%的学校对科学课程很重视,21.2%的学校较重视,59.5%的学校不太重视,5.5%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应该说大多数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一些学校重视科学课程的原因有的是学校真正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的是为了应付市局的教学常规抽查和教学质量抽测,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的应试观念,因为科学课不是主课,因此学校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王丽娟刘奕辰 摘要: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研究了城乡结合部的内涵、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探讨城乡结合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现城乡结合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发展;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2.008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的最前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乡结合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笔者系统梳理了城乡结合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探寻了目前城乡结合部广泛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城乡结合部的对策建议。 1 城乡结合部的内涵 城乡结合部一词首先是德国地理学家在1936年提出来的,现在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地理位置、性质特征、形成过程[1]等角度来界定城乡结合部。许月明[2]、金平[3]探讨了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地理位置,他们认为城乡结合部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郊区土地,是城市与乡村互相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赵自胜[4]、杨向荣[5]等学者从形成过程定义城乡结合部,他们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交界区域,是城市向乡村扩展、乡村向城市发展的特殊地理区域。黄公元[1]提出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综合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吕维真[6]从性质特征角度来理解城乡结合部,他指出城乡结合部的形成是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是人们自主地在城乡交接的边缘地带构建的城乡社会区域和利益共同体。 综上所述,从地理位置上讲,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是城市内部市区和郊区相衔接的地带;从经济社会特征上讲,城乡结合部是除城市、农村之外的第三类社区,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发展过程来讲,城乡结合部是动态发展的,随着城市扩张和农村城市化,原有的城乡结合部变成城市,在城市周边地区又形成新的城乡结合部[7]。 2 城乡结合部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城乡结合部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其内在规律又有外部诱因,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当前学术界研究城乡结合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观点:一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内在规律,即经济增长导致生产要素流动,最终产生新的地理单位城乡结合部[6];二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大城市转移,从而推动了城乡结合部的发展[7];三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土地所有制之间的内在矛盾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制度真空等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主要原因[8]。 笔者认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原因,而房地产的巨大需求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城乡结合部的迅速发展壮大。 2.1 城市快速发展是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外在诱因 城市的发展带来城乡结合部的产生和不断扩大。第一,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使现代城市得到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土地可使用面积越来越少,成本日益升高,处于城市周边的农村拥有大量的土地,土地价格也往往低于城区,从而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商家到农村投资,由此城乡结合部迅速生成,并不断扩大。 第二,城市的发展和扩大使农村大量的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由于农地转为非农地及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对土地使用权人来说,经济效益都是几何级增长。土地的非农业用途收益远远高于农业用途收益,在追求比较效益的动机下,农民热衷于变农用地为建设用地,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 和对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美国于1985年提出了“2061计划”,并在1995年12月正式出台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把“2061计划”造就高科技人才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英国的科学课程在1988年通过《教育改革法》后受到了高度重视,与英语、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德国、新加坡等地也进行了科学课程的改革。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少年只有从小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才能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前景,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 最近,我们对全市25所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开展了相关的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比较薄弱,农村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学校科学课程的开课率较高,但是从对学科的重视程度看,%的学校对科学课程很重视,%的学校较重视,%的学校不太重视,%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应该说大多数学校对科学课的重

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一些学校重视科学课程的原因有的是学校真正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的是为了应付市局的教学常规抽查和教学质量抽测,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的应试观念,因为科学课不是主课,因此学校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略,大多数学校的科学教师也多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较少。 2 教师对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 许多小学教师仍然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因而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注意引导学生关心重大社会环境问题、生产技术问题等,更谈不上参与决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握学习思路。 3 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反映参差不齐 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很喜欢或较喜欢科学课,只有%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科学课。从学生对待科学课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科学课并不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客观原因,而是科学课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因为科学课本身符合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调查还发现,学生平时喜欢科技活动的占%,无所谓的占%,不喜欢的占%。但是,只有%的学生参

如何提高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品位

如何提高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品位 摘要:城乡结合部学校处在城市边缘和农村交界的地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涌入就学,给城乡结合部学校带来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规范办学特色办学联合办学城乡结合部学校处在城市边缘和农村交界的地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子女涌入就学,给城乡结合部学校带来发展的契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观,但由于其地域的复杂性,既有城市教育气息,又有农村教育特点,往往决定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如何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把握好良好的机遇,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办学差距。首先应该提高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规范办学求发展。 规范管理是办学的“经脉”、”骨骼”,t它支撑和联系着学校的各项工作。没有规范管理,学校就会像一盘散沙。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其特殊性,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往往随意性大,造成工作不扎实,要求落不到实处的问题。因此,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是推进城乡结合部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

1、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常规管理。 学校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对全体师生起着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地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应当构建以鼓励与倡导为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机制。同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让制度开口说话,减少了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产生,避免了出现阻塞和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规范、人人懂规范、做事讲规范的工作习惯。 2、强化师资管理、优化育人理念。 教师是办学思想的创造者,又是实践者。学校如果没有一批教育观念先进,学术功底深厚,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学校的种种办学思路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乡结合部学校师资水平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等都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点。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在规范制度的基础上,体现人性化管理,使每位教师得到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获得身心的愉悦。同时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让“规范” 成为促进优质教育的动力。学校领导班子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深入教研组参与教学研究,细致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扎扎实实的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规

浅析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兴文职业技术学校姜德懿林灵龙祥英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只是考试的机器,学生思维死,能力差。“高分低能”是我们目前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科技创新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只要改变认识,加强培训,改变教学态度和方法,合理开发身边的资源,并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改变目前的状况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绿了各行各业,因此祖国的大好河山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我们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文化进步、治安变好、环境变美等等。其实,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我的本职工作——教育行业。“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国家领导人曾高度地评价了知识创新对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有效教育“等等一系列的课改犹如惊涛骇浪,轰轰烈烈地洗刷着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行为。课改让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曙光,结出了累累硕果。然而,就我观察研究发现:在我们这些落后地区的科技创新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发现在我们这里课改犹如波涛,而科技创新教育就像沙滩,惊天动地的“课改波涛”过后,为“沙滩”留下的痕迹仍然是那么微乎其微,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收益甚微,我经过研究发现:在我们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科技创新教育虽经历了一轮轮课改的洗礼,但还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首先,重视不够,认为科技创新教育没有在我们学校学科教育考核科目中,故是可有可无的,连“副科”都不如,因而学校和教师都以无足重轻的态度对它;其次,培养面太窄,为了出效果,只在创新大赛进行时对少数学生进行培养;第三、师资匮乏,在当前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很少,老师都不懂创新何以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第四、教师地位不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创新”的主体,学生只是由原来的“接受机”转变成了教师教学的“观众”和“助手”;第五,教学资源匮乏,在我们这些地方,没有专门的科技创新教材和设备设施;第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教育;差距 1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1.1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文化投入看,2004年,全国农村只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与城市文化经费投入相比低47个百分点。2006年财政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达71.5%,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直接为7.37亿乡村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其经费只有10.9亿元,全国每个农民一年只能享受国家财政1.48元的文化投入。而经费的严重不足,也使农村文化建设困难重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往往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1.2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择校赞助款,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而办学条件原本薄弱的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近几年,虽然一座座希望小学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但是也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山村校舍条件达不到最低要求,甚至还有危房继续存在并使用。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进修提高机会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现象。加之近几年城区学校通过考试补充教师,吸引了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集中。在师资流动上,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的流动,又往往带动学生流动,导致学生“择校热”,其结果更加剧了学校之间不平衡发展。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2.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素质提的高,要依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

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问题

学期作业 学科名称:学年论文 指导老师:问延安 姓名:郑成 班级:行政管理111班学号:119124214

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结合部迅速崛起,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亮点。城乡结合部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对于优化城市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下,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对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强烈地制约作用。城乡结合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重视与解决好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城乡结合部和整个城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纽带;城市郊区化;乡村城镇化;生态环境;治理一、城乡结合部目前的环境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原属郊区的村庄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城区范围,形成了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居住小区。城乡结合部的“都市村庄”正是在从乡村向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城乡结合部的小区大至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中村”;二是一个或若干个居委组合成的住宅小区;三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生活区;四是房地产公司新开发的居民生活小区。其中,后三者由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较规范的管理,问题都不大,城乡结合部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是“城中村”。这些被城市用地所包围的村庄随着城市的扩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在经济上由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以第三产业与土地收益为主;在空间上由城乡边界分明向城村用地互相交错、边界模糊转变。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村镇干部和村民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土地是自己的,不按规定划,摆脱规划,突破规划搞建设的现象非常普遍,到处是“一线天”,“握手楼”工程,盲目发展“马路经济”和“围墙经济”。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吸引了大量“淘金者”涌入,城乡结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这些人子女大部分都进入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接受教育。但是生存状况与城里的人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不足导致了教育方法的不当,得到的结果适得其反,还有部分人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便不管不问了。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由农民转变来的城里人.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也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不要求子女参加劳动不爱好音体美,认为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还有的家长却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忙着挣钱。也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了,稍不称心就乱发脾气。这几年突出的现象是小学生开始有了手机,家庭好的还配了电脑,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盲目攀比浮躁的风气,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有些孩子还形成了两面派的分裂人格,往往在学校是好学生,而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很少顾及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的自尊,不仅用粗鲁的语言指责、骂孩子,有时还会棍棒相加。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浅谈科技教育现状与对策 2019年文档

浅谈科技教育现状与对策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高质量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加强少年科学院的建设,是落实这项任务的有效形式之一。 如何面向每一位孩子,为孩子们构建一个科学探究的乐园,系统地、全方位地为孩子们创造享受科学教育的平台,通过成立少年科学院,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构建系统的科技教育体系,实现科学教育的立体化,这一教育实践所产生的效益已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然而据据笔者观察和调查,目前各校开展科技教育力度参差不齐,少年科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内涵,在习惯中迷失;目标,在实践中偏离;实在,在操作中被忽略;反馈,在不经意中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缺失一、内涵,在习惯中迷失 问题表征: 一些学校将少科院活动混同于一般的科普活动。小研究生有活动,但没有研究活动,更不要说课题研究活动。而学校做总结时往往又将所有的科技活动都说成为“少科院”的活动。这主要是由于未能将少年科学院的性质闹清楚。 改进策略: 正确认识少年科学院的内涵。

少年科学院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的阵地,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素养为宗旨的少儿科学团体,是沟通科学课堂和科学课外活动的桥梁,是高质量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乐园。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少年科学院与一般科普活动区别在于:它不仅仅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还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开展大手拉小手联谊活动。 学校少年科学院与区科协、XX局保持密切联系,于每年年底或次年一月召开一次年会,届时邀请他们及市内少年科学院导师与小研究员代表们共济一堂,共商院事,共进午餐 3、针对各研究所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经费不充分的矛盾,要努力建设新的物质载体。多年来我们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经费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给一点,学校单位自筹一点,学生自己出一点来解决的。工作中应足够重视建立和利用这方面的物质载体,实现社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物质资源的优势互补。 、坚持四个结合,把科普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科4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 状及其归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①质量: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教师的学历提高非常快。2002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和90%,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很大。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分别相差2.2个和7.6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

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

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西街办事处后圪塔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天山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比较快,老城区的改造力度也较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历年来都是“创卫”工作的老大难。城乡结合部区域与中心城区紧密相连,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城乡规划体制分割,造成城乡结合部建设混乱,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外来流动人口居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脏、乱、差”几乎成了这些区域的代名词。不仅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还为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隐患。因此,推动城乡结合部建设,加强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推进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的重要举措。 一、城乡结合部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管理、社会治安、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下,搞好协调配合,采取各种措施,使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逐步得到改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提升,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安全管理逐步规范,城乡结合部整体面貌和形象有了较大变化,同时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例如,办事处每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各相关社区成立专业保洁队伍,负责本社区的卫生日常清扫保洁;区环卫部门定时清理清运垃圾;办事处和社区经常性开展义务劳动等。以上一些举措的落实,虽然有效改善了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状况,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转变城乡 1 结合部的基本状况,一些暴露出的问题仍然存在,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所形成的制约仍然较为突出。 (一)社会管理现状 目前,在我区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中,主要存在着“城乡交叉、农居混杂、交接无序、权责不清”等问题,由此带来了我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秩序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和流动人口无序增长等一系列问题。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管理问题的大量存在,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了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难题,营造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对我区实现“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量社会管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和制约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2、制约了我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建设。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量社会管理问题的存在,必然牵扯全区各级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我区各级部门集中精力抓经

学校智能科技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学校智能科技教育现状分析 涞源县第一中学于龙 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共识。利用智能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变革、发展智能教育、打造智慧课堂和智慧校园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AI技术、大数据等正在构建全新的“教学、考评、管理、家校”新平台,而课堂作为教育的核心场景,其教育生态系统正在被重构。 一、AI技术下的精准教学 “教育核心的变革实际上是课堂的变革,而课堂变革的核心是对课堂的反馈和评价。如何拥有好的反馈评价机制,就需要把所有的课堂都变成数据,这也是符合教育信息化2.0以‘数据’为基础的要义”,清帆科技CEO张文铸博士对北京商报记者的表示。课堂上由于人力成本高、客观性难以保障等原因,自动化、规模化的教学信息采集和分析已成为阻碍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工作高效开展的长久痛点。 而随着智能教育的逐步推进,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数据采集和行为、知识及情感的分析,实现高效率精准化教学无疑是智慧课堂发展的重点。 据了解,清帆科技依托清华和斯坦福大学的科技团队在做的情感计算,会实时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系统也会作出行为预测,利用骨骼追踪的技术去识别人体18个关键的骨骼点,从而完成课堂场景下的学生情绪分析、发言分析、活跃分析和行为分析等,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数据基础。知识分析方面接入了K12学科知识图谱,把全国的1300多本教材包括160多万个知识点图谱化,让机器自动化记录和观察学生每分每秒的学习情况,在获取丰富数据的同时让老师可以积极调整讲课内容。 同时,张文铸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老师,以毫秒为单位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完全改变了以考试、提问等方式的反馈评价体系。对于学校,解决了教学管理的问题,把原先的基于人的教学管理,变成了基于机器和数据的教学管理;并且有效提高教研水平,从经验驱动型的研究变成数据驱动型的研究。除了观测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大规模的个性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此外,尽管AI技术在智慧教育的应用越发广泛,但在张文铸看来,仍处于“石器时代”,真正的窗口期还需2-3年。而且现在AI技术在校园的应用首先面临理念的挑战,学校管理者及教育系统管理者要真正理解并付诸使用。其次是来自商业模式的挑战。大部分学校目前采取按需采购项目制的模式,即一次性集中采购,但项目体量的价格就会非常大,达百万级别。如果在未来的教育信息化采购模式方面以服务的方式或以区域的形式,便可迅速降低门槛。 二、技术倒逼课堂改革 除了AI+教育外,大数据+教育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教育大数据平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构建的服务应用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合作商的教育生态圈平台。 成立于2002年的学乐教育是最早做智慧校园技术供应商的在线教育机构之一,在变革教学模式方面,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融合,到数据生态的形成和资源服务平台的开放运营,学乐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适应性教学和动态跟踪测评,系统性地解决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