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认识与使用

工具认识与使用
工具认识与使用

实习课教案

班级: 14 汽3、4 年月日

课题名称安全与工具介紹

授课

时数

4

授课场所后楼实训室准备时间

10

实训目标分析1.认识常用工具

2.认识专用工具

3.学会工具、设备使用方法

4.实训安全讲解,整车使用,设备使用方法讲解

讲解时间

40

操作项目讲解1.常用工具分类,组成的认识与用途,使用方法介绍

2.专用工具分类,组成的认识与用途,使用方法介绍

3.千斤顶,量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讲解

4.操作工艺规范,流程及相关的安全事宜介绍

演示时间

90

操作原理讲解1.工具使用前的检查与准备

2.工具使用前的调整与校对

3.工具使用中的注意事宜

演示时间

40

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业时间

教学组织1.教师对工具进行分类

2.分类介绍工具名称

3.讲解每一种工具的使

用方法

4.设备的使用

5.教师示范操作

学生演示,练习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胡明权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具:算盘、计算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 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二、新授: (一)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由来和特点。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 (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认识工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认识工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工具》是“打开工具箱”单元的首课。“打开工具箱”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认识工具》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身边的常见工具,尝试操作和使用锤子、尖嘴钳、钢卷尺等常见的简单工具,并利用工具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工。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仅仅局限于从一些媒体或者生活中有看到,对于工具的概念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在实际中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相关工具的前概念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薄弱,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久。可以说这些简单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又熟悉又陌生,因为熟悉,所以在做前概念只是调查之际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把握时机设置情境或者利用各种图片视频,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张弛有度、有矢有放的引导学生认识更多工具以及它们的作用,设计的操作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即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使用工具做出更加完美的“工件”。科学的追求不应当止于课堂,所以在教学的尾声可以留下具有时代价值的线索或者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去探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工具箱里的工具,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描述实用工具工作和徒手工作的不同。 3.阅读锤子的发展史,知道即使是同一种工具,由于制作材料不同,作用也不同。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交流要使用何种工具,完成任务,学会操作一些简单工具。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案模板四篇“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 26×39= 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 22-25页及相关内容。 目标确立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 2、 教材分析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将身边 的只管感知和操作作为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目标: 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 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 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过程: 、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 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 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 (课件出 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 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 子,一般长为13?14 cm ,径粗0. 2?0. 3 cm ,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 础,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学情分析 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 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

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中国数字: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3.课件出示 中国数宇:I til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 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 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 式和纵式图)。 12 3 4 5 6 7 8 9 探式:I HI HE皿脚T rr nr W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 29), 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小学书法教案第一课 认识工具

第一课认识工具 教学目标: 1.了解毛笔的种类;掌握毛笔使用与保养的方法。 2.了解墨的种类。 3.了解纸的种类及用途。 4.了解砚的种类;掌握砚使用与保养的方法。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认识工具》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板块包 括了“笔、墨、纸、砚、练一练”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笔、墨、纸、砚的基本常识,掌握毛笔、砚台的使用和保养方法。’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笔、墨、纸、砚这四种学习书法的必备工具。 难点:掌握毛笔、砚台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幅书法作品。

同学们,看了这几幅作品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们都说的很好!要写出这么棒的作品,首先要有齐全的书法工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学习书法需要的工具。(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作品入手,引出书写工具,使学生认识书写工具的重要性。] 二、学习新知 1、认识毛笔 出示几支不同的毛笔实物或各类毛笔图片。 师:毛笔种类繁多,按笔豪性能分,有硬豪、软豪、兼毫等;按笔头大小分,有斗笔、大楷笔、中楷笔、小楷笔等;按笔锋长短分,有长锋、中锋、短锋等。各种各样的毛笔有各自的特点,它们适合不同纸张、书体、字形大小的书写。要掌握不同毛笔的性能和特点,就需要我们在长期学习书法过程中慢慢摸索才行。 出示一支毛笔,讲解毛笔的各部分名称。 师随意指出一个部位,请学生试着回答名称是什么,逐一指明悬线、笔杆、笔根、笔肚直到鼻尖,以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毛笔。 [设计意图:认识毛笔的特点和类型] 2、讲解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1)启用新笔,须先开笔。 将买回来的毛笔用温水泡开至笔豪全开。浸泡时间不可太久,否则易使笔根胶质化开,毫毛脱落,变成“掉毛笔”。 (2)写字前需要润笔。(师边讲解边演示) 先以清水将笔豪浸湿后提起,不可久浸,以免笔根胶质化开。然后将笔头在盛水容器边缘边刮边旋转,尽量将笔头的多余水分刮干直到不滴水为止,同时调整笔头形状。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同步练习 一、填空。 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2、算筹计数有()和()两种方法。 3、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然后再拨数。 4、算盘的两种功能:()和()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和() 6、目前,速度最快的()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7、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 二、判断。 1、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2、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3、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4、CE键是清屏键。() 5、ON\C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6、算盘上的空档表示0.()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四、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

() () ()()() ()

答案 一、填空。 1、算筹 2、纵式横式 3、5 1 个位 4、计算计数 5、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6、计算机 二、判断。 1、× 解析: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5。 2、× 解析:算盘每颗下珠代表1。 3、√ 4、√ 5、√ 6、√ 三、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 (1)329000 (2)936000 (3)603900 解析:根据算盘中十珠子所表示的数,一个下珠在个位上表示1,在十位上表示10,在百位上表示100…,一个上珠个位上表示5,在十位上表示50,在百位上表示500…,同一档上的珠子表示的数之和表示该位上的数字. 四、解答题。 算盘算筹机械计算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计算器

剪刀工具认知及使用

剪刀工具认知及使用 工具,汉语词语,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它的好处可以是机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简单机械。但是在剪发工具中,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工具,但是却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就比如剪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剪发工具——剪刀的认识。 一、怎样挑选一把好剪刀 1、看剪刀的钢材 好的美发剪刀最主要条件那当然是钢材要好,现在高档剪刀通常采用440C钢(市场价最少200以上/把),硬度达到58-60,特别是国产剪刀,此钢已代表最好的钢材了。采用此钢的国产剪刀基本上都是焊接刀,在刀身与刀炳的连接处有一道焊接的阴影,刀身和刀柄是用两种不同的钢,刀柄的钢要差些。当然有些进口剪刀钢材还要好。德国和日本有些采有314 钢材(日产)。但如何才能判别钢材的好坏:仔细观察刀身的光泽度,能跟差剪刀(普通不锈钢材质做成)放在一起比较那最好,会发现好的钢材刀身光泽泛柔和的青光,普通不锈钢会发出稍微刺眼的白色光泽!但一般好的钢材肯定会加工得更细致。有人会说剪刀光泽度是经过抛光了的,这没错,但不管如何抛光,不同材质钢发出的光的色泽本身是不能改变的,只是亮一点而已。但有些剪刀钢材是哑光的,如日本白鸟,凯旋牙剪等。 2、看做工 剪刀的高低档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做工是否精细。观察做工一是看内刃刃线(即刀口内侧一条白光线,为剪刀两片刀口接触轨道线)是否均匀平滑,可能的话可张开剪刀,然后平缓合上,感觉剪口是否顺畅;二是看导轨是否圆滑,现在大部分剪刀导轨都呈“U”形,日本剪刀偏向“V”形,但端部一定要圆滑;三是看手柄是否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设计,剪刀握在手里感觉是否舒适,手指在指圈里会不会有不适,指圈的边沿是否光滑圆润,消音器位置是否端正,手尾是否牢固,刀尖合拢时是否紧密。 3、试手感 当然如果剪刀符合了以上标准后手感一般不会有大问题,但剪刀都是手工生产出来的,并不能保证每一把的质量都达到完美,而且不管它质量是否有问题,总要自已使用时手感是否舒适才好,因为每个人的手指形状和粗细有差别,同一把剪刀每个人的手感会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希望能保证自己使用时手感好就行。但是试手感时千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轻缓开启和闭合,因为速度快了造成空剪,对新剪刀刀口损伤较大,大部分销售商都是不允许这么做的。 4、试锋利 这里介绍两种简单的方法:一是取一张单层的面巾纸,用水喷湿,用剪刀剪开一道口子,如果剪口光滑则代表锋利,剪刀毛糙则是不快;二是取一截细棉线(毛巾上的棉线也行),用剪刀刀尖去剪,能剪断则表示刀尖锋利。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试,试之前一定要征得销售商的同意才行,高档剪刀一般是不允许试的,否则会闹出不愉快的事发生。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10.认识工具 教案 (1) (4)

10.认识工具 福建省漳州市新城学校赖小艳 【教材分析】 技术与工程是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单元是第一个有关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题单元。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技术就包括使用不同工具的技术,本单元以传统传统的工具箱里的工具为研究对象,用三课分别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工具的使用,本课在本单元中居于起始地位,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方法,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说出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二是说出所了解的它们的用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知道学生已经掌握多少相关知识,使教师能在教学中能够有目的的“有矢有放”,找到教学的增长点,使教学更加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部分的内容,也是本课的主体活动——选择正确的工具完成任务。 第二部分,认识不同工具的作用,了解使用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课文介绍了三个活动:其一,通过使用卷尺在木板上做记号,认识钢卷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在刚才所做的记号上钉钉子,这里不仅暗含一个工件可能需要多种工具合作完成,也有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其二,通过把刚才钉进去的钉子拨出来的活动,认识羊角锤的起钉功能;其三,通过夹断铁丝,和连接铁丝的活动了解钳子的作用。 第三部分,以锤子的发展历程为线索,解释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说明工具的发展史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的,而工具的发展昭示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仅仅局限于从一些媒体或者生活中有看到,对于工具的概念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在实际中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相关工具的前概念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薄弱,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久。可以说这些简单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又熟悉又陌生,因为熟悉,所以在做前概念只是调查之际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把握时机设置情境或者利用各种图片视频,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张弛有度、有矢有放的引导学生认识更多工具以及它们的作用,设计的操作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即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基础上,

01电工工具认识与使用

项目一:《电工基本技能操作》学生工作页 任务二、电工工具认识与使用 任务计划 小组讨论操作步骤,并选择最佳方案。 学生讨论出初步方案后,教师作出评价,最终确定操作步骤:1.认识常用电工用具的名称与作用。 2.观察并交流常用电工用具构造。 3.阅读使用说明书,学习使用常用电工用具的注意事项。 4.使用常用电工用具进行简单电工操作。

钢丝钳尖嘴钳的操作,能使用不同部位功能。时间15分钟。 剥线钳的操作,能正确使用剥线钳不同粗细导线操作,时间15分钟。 电工刀的操作,能正确使用电工刀接线操作。时间15分钟。 验电笔的操作,会使用验电笔正确测量。时间15分钟。 螺丝刀的操作,会正确使用各种螺丝刀进行紧固或拆卸螺钉。时间15分钟。 活络扳手的操作,能正确使用活络扳手拆装不同类型的螺母。时间15分钟。 实训过程 1、钢丝钳尖嘴钳操作 阅读资料,钢丝钳由构成,功能:钳口是;齿口是;刀口是;铡口是。 尖嘴钳构造与作用:头部,有细齿,适合在的地方工作,夹捏,也可弯圈。 练习使用钢丝钳、尖嘴钳不同部位弯绞、钳夹导线线头、剪切导线、剖切软导线绝缘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指出不足。若有操作错误的,指导改正。 钢丝钳操作要领: ①使用钳口:; ②使用齿口:; ③使用刀口: ; ④使用铡口: 。 学生使用尖嘴钳练习: ①夹持较小螺钉、垫圈、导线等元件。 ②剪断细小金属丝。 ③将单股导线弯成一定圆弧的接线鼻(先将线头向左折,然后紧靠螺杆依顺时针方向向右弯即成)。 使用钢丝钳、尖嘴钳操作的心得:

技术指导: ①在使用电工钢丝钳之前,必须检查绝缘柄的绝缘是否完好,绝缘如果损坏,进行带电作业时非常危险,会发生触电事故; ②用电工钢丝钳剪切带电导线时,切勿用刀口同时剪切火线和零线,以免发生短路故障; ③带电工作时注意钳头金属部分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2、剥线钳的操作 观察剥线钳的结构,特点。注意剥线钳钳头部分压线口和切口。动手尝试,感知剥线钳的动作过程。 阅读资料,由两部分组成。钳头部分由构成。分有直径毫米的多个切口,以适宜于不同规格的芯线。手柄是绝缘的,其耐压为500伏。 学生进行剥线操作,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指出不足。若有操作错误的,指导改正。动作要到位,力度适中。 ①根据选择相应的剥线刀口。 ②将准备好的电缆放在剥线工具的刀刃中间,选择好要剥线的。 ③握住剥线工具手柄,将电缆夹住,缓缓用力使慢慢剥落 ④松开工具手柄,取出。 使用剥线钳操作的心得: 关键技术: 使用时,电线必须放在切口上切剥,否则要切伤芯线。 3、电工刀的操作 观察电工刀结构,尝试动手,感知电工刀与普通刀的不同。 电工刀的刀身可。是用来剖削;切割缺口。 学生进行电工刀操作,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互相检查,指出缺点。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0.认识工具 教案

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 10.认识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老虎钳等。 2.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羊角锤、尖嘴钳等。 3.认识到同一种工具也有不同的样式和不同的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工具箱的常见工具,能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工具完成小任务。 教学准备:工具箱、小铁钉、铅笔、木板、铁丝。 预习要求:观察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工具,这些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首儿歌。出示本单元开头的一首儿歌: 工具箱,家里放,小朋友,喜欢上。 钉钉子,夹铁丝,锯木头,拧螺丝。 赤手空拳干不成,全靠工具来帮忙。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体会工具在手工的作用。 3.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工具。 4.板书课题:10.认识工具 二、认识常见工具 1.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工具,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呢?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2.教师指导并相机出示课本32页的插图:同学们,这些工具你们认识吗?他们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分别说一说工具箱中的工具:老虎钳、羊角锤、扳手、螺丝刀、钢卷尺等等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三、学会使用常用工具 1.教师引导:同学们,每一种工具都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完成下面的任务。 2.教师出示课本33页的三幅插图,学生了解本课要求完成的实践任务。 任务一:在木块上量出10厘米的长度,做上记号.

常用保洁工具认识使用规范样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常用保洁工具认识使用规 范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3370常用保洁工具认识使用规范 Commonly used cleaning tool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常用保洁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1、扫把(胶扫把、猪毛扫、竹扫把):室内使用胶扫把、猪毛扫,室外使用胶扫把、竹扫把,扫地应从里到外顺序。(猪毛扫不能沾水) 2、垃圾铲:用于放垃圾,在使用时,应一手拿扫把,一手拿垃圾铲同时进行。 3、拖把、拖桶:用于拖地使用,在拖地时拖把的水分要扭干,防止水分过多容易滑倒行人,并将拖布散开,增大沲洗面积,增大拖布的使用率。拖桶装水不能超出2/3满,在洗拖把时,用力轻些,并注意前后行人,防止水溢出影响行人及拖把杆碰到行人。根据物品脏的程度及时更换清水并放中性清洁剂一起使用。 4、尘推:用于瓷砖、大理石、木地板地面,先推尘,推

完后喷尘推油,干10分钟后再使用。 5、水刮:用于洗地、雨天刮水。 6、玻璃刮、涂水器:用于清洁玻璃、墙身瓷砖,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操作,在涂水时,扭去多余水分,防止水分多在地面影响行人,工具用完后及时用毛巾擦干,防止生锈。 7、刀片、铲刀:用于清除瓷砖、大理石、水泥地面、白英石及墙身上表面上的胶印、口香胶及水泥污渍。 8、地刷、洗厕刷:用于清洗水泥、白英石地面、地毯,洗厕刷清洗便池。 9、胶手套:用于洗手间操作或使用酸、碱性清洁剂,做防护作用。 10、毛巾、方巾:用于擦拭物品表面灰尘、污渍。 11、镜干布:用于擦拭不锈钢镜面手印、灰尘或会议桌面清洁,其作用是无碎毛,较光滑。 12、百洁布:用于茶水间清洗茶杯或擦拭物品表面严重污渍。 13、伸缩杆:同玻璃刮一起使用,主要清洁高位玻璃、瓷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情境图及第26页例1、例2和做一做。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和使用计算器,教材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契子,营造计算工具演变文化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安排了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经历使用计算器计算——猜想规律——计算器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学会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核心能力 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用计算器探究规律,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通过介绍计算器,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探索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名师教学课件、教具算盘、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预习课本第24~26页内容。 (2)运用互联网,查出算盘上的每个珠子表示什么数字?

(3)在算盘上拨出10572、319645、1000001、987654321这些数字,并写出它们的读法。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同学们能快速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器。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复杂题目计算,用计算器会比较快捷。】 2.问题探究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学生介绍知道的计算工具。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课本第23页情境图,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设计意图:从古到今完整的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认识算盘 (出示实物)你都在哪见过算盘?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珠子。 问题1:你知道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几?1颗下珠表示几? (出示两种算盘图)根据图示,教师介绍这两种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计算工具的认识(I)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计算工具的认识(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1. (2分)很久以前,还没有计数符号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常用的计数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刻痕计数。 2. (3分)我国最早使用并且至今仍然使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_。 3. (1分) (2020二下·京山期末) 算盘里一颗上珠表示________:一颗下珠表示________。 4. (7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1分)目前,速度最快的________1秒钟能计算几百万亿次。 6. (1分)根据下图写出计算工具的名称。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 ________ ⑤ ________ ⑥ ________ ⑦ ________ 7. (1分)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8. (2分)下面的计算工具你认识吗? ________ 9. (1分)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9题;共19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能用算盘记数。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计算器。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认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 教学难点:了解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算筹 (一)谈话引入 1.师: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课件出示 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出现了这样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你知道这叫什么吗? (二)用算筹记数 1.师:对,这是算筹,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 cm,径粗0.2~0.3 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怎样用算筹表示1~9这九个数字呢?(出示课件) 2.师:这几个数字分别表示数字1、2、3、4、5,那6怎么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试一试。

师:用算筹表示6,先用一根横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竖着的小棍表示1,这两根小棍加起来就是6,这里有了代数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记数方法中。那么7、8、9你会表示了吗?说一说。 4.师:怎样用算筹表示多位数呢?用算筹记数有两种摆法(课件出示:横式和纵式图)。 5.师: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如29(课件出示:29),就先用纵式表示出个位上的9,再用横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这个数就是29。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知道把算筹放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大小不同的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 6.课件出示: 师:这个数是多少? 7.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只有九个数字,少哪一个?0的出现也经过了很长时间。起先没有0的记法,后来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课件出示:306的图),这个空位就是0,与我们现在写数中“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一样。

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认识 太仓市实验小学黄海燕【教学内容】 结合四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嵌入主题课程《全球化视野中“草根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教材分析】 本课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筹、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计算器的结构和实际应用,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科学型计算器,可以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懂得合理使用计算器。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3.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的奇妙,感受数学的好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器,它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进行加、减、乘、除会容易些。在学习储存运算键的使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子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 师:(出示:计算器)这是什么? 2.揭示课题: 师: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而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1.师: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认识和使用书法工具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毛笔。 2、书写姿势,执笔方法。 2、通过蘸清水的各种笔法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笔毫在点画 中的各种变化。 3、认识和运用各种笔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一块瑰宝。 教学重点:掌握中锋用笔,体会和控制笔毫在点画中的各种变化 教学难点:藏锋、回锋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毛边纸 教学过程: 、对毛笔的认识 我们谁都见过毛笔。在我国,创造毛笔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了。 据文物考证,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毛笔。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是1954 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毛笔。 毛笔的笔头一般都是兽毫做的,柔软而有弹性,它能写出轻重浓淡、干湿枯润、方圆多变的笔画来,也正因为如此,毛笔书写才富有魅力。 1)毛笔的种类 根据笔毫原料及性能,毛笔可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硬毫笔主要是用黄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点是弹性大、硬度

强,写出来的笔画劲利挺健。软毫笔主要选用羊毛或鸡毛制成 又叫羊毫、鸡毫),特点是弹性小、柔软湿润,写出来的笔画丰满而富有变化。兼毫笔在一支笔内兼用了软硬两类笔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笔和软毫笔之间,刚柔相济,软硬适中。 按笔头的大小来分,毛笔可以分为大字笔、中字笔和小字笔。比大字笔大的还有提笔、斗笔、揸笔等。 依据笔毫的长短,毛笔还可以分为长锋笔、短锋笔。 毛笔有大小,笔毫有长短,种类繁多,要根据不同的字体和写字的大小,以及个人习惯进行选择。 2)毛笔的构造 毛笔由笔杆和笔头组成。笔头细分起来又分笔锋、笔腹、笔根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书写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笔画中最细的部分和出尖儿的部分是笔锋写成的,笔画中等粗细的部分是用笔腹写出的,笔画最粗的部分是用笔根写出的。 3)毛笔的选择 无论什么种类的毛笔,都要求质量要好,选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笔质量的标准是四个字,即:尖、齐、圆、健。“尖”指锋颖尖,笔锋收得拢。“齐”是指笔毫化开后,捏扁起来看锋颖齐整。齐说明选毫纯净,制作精良。“圆”指笔头圆锥体规整饱满。圆则笔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锋。“健”指笔锋劲健,富有弹性。 具有以上四种特质的笔就是好笔,所以“尖、齐、圆、健”被称为 4)毛笔的使用与保养 新毛笔要用温水浸泡,让它慢慢化开。或小心捏开。每次用后必须洗干净,吸去一部分水分,将笔锋理齐顺,使锋颖聚拢中正,然后晾在废纸上或者悬挂起来。不可套上笔帽。毛笔保养得好,利于书写,延长使用寿命。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1、身姿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使用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用具 算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视频: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1.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课件演示】(算筹图片)动画:算筹的知识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课题一常用工具的认识及正确使用方法

任务一常用工具的认识及正确使用方法 任务编号dpjx01 一工作内容及目标: 1 .熟悉汽车拆装过程中常用工具的名称和规格; 2 .掌握汽车拆装过程中工具的正确选用方法; 3 .了解汽车拆装过程中常用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二、各种工具简介: 1.普通扳手: (1)开口扳手:又称呆扳手,是最常见的一种扳手,其开口的中心平面和本体中心平面成15°角,这样既能适应人手的操作方向,又可降低对操作空间的要求。其规格是以两端开口的宽度S(mm)来表示的,如8-10、12-14等,通常是成套装备,有8件一套、10件一套等,通常用45、50钢锻造,并经热处理。 (2)梅花扳手:其两端是环状的,环的内孔由两个正六边形互相同心错转30°而成,使用时,扳动30°后,即可换位再套,因而适用于狭窄场合下操作,与开口扳手相比,梅花扳手强度高,使用时不易滑脱,但套上、取下不方便。其规格是以闭口尺寸S(mm)来表示,如8-10、12-14 等,通常是成套装备,有8件一套、10件一套等,通常用45钢或40Cr锻造,并经热处理。 (3)套筒扳手:其材料、环孔形状与梅花扳手相同,适用于拆装位置狭窄或需要一定扭矩的螺栓或螺母。套筒扳手主要由套筒头、手柄、棘轮手柄、快速摇柄、接头和接杆等组成,各种手柄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场合,以操作方便或提高效率为原则,常用套筒扳手的规格是10~32mm 。在汽车维修中还采用了许多专用套筒扳手,如火花塞套筒、轮毂套筒、轮胎螺母套筒等。 (4)活动扳手:其开口尺寸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任意调整,使用场合与开口扳手相同,但活动扳手操作起来不太灵活。其规格是以最大开口宽度(mm)来表示的,常用有 150mm 、300mm 等。 (5)扭力扳手:它是一种可读出所施扭矩大小的专用工具,其规格是以最大可测扭矩来划分的,常用的有294N·m 、 490 N·m 两种;扭力扳手除用来控制螺纹件旋紧力矩外,还可以用来测量旋转件的起动转矩,以检查配合、装配情况,例如北京 492Q 发动机曲轴起动转矩应不大于19.6 N·m 。 (6)内六角扳手:是用来拆装内六角螺栓(螺塞)用的,规格以六角形对边尺寸 S 表示,有 3~27mm 十三种,汽车维修作业中用有成套内六角扳手 , 可供拆装 M4~M30 的内六角螺栓。 2.起子: (1)一字起子:又称一字形螺钉旋具、平口改锥,用于旋紧或松开头部开一字槽的螺钉,一般工作部分用碳素工具钢制成,并经淬火处理,一般由木柄、刀体和刃口组成,其规格以刀体部分的长度来表示,使用时,应根据螺钉沟槽的宽度进行选用。 (2)十字形起子:又称十字槽螺钉旋具、十字改锥,用于旋紧或松开头部带十字沟槽的螺钉,材料和规格与一字形起子相同。 3.手锤和手钳: (1)钳工锤:又称圆顶锤,其锤头一端平面略有弧形,是基本工作面,另一端是球面,用来敲击凹凸形状的工件。规格以锤头质量来表示,以 0.5~0.75kg 的最为常用,锤头以 45 、 50 钢锻造,两端工作面热处理后硬度一般为 HRC50~57 。 (2)鲤鱼钳和钢丝钳:鲤鱼钳头的前部是平口细齿,适用于夹捏小零件,中部凹口粗长,用于夹持圆柱形零件,也可以代替扳手旋小螺栓、小螺母,钳口后部的刃口可剪切金属丝,由于一片钳体上有两个互相贯通的孔,又有一个特殊的销子,操作时钳口的张开度可很方便地变化,以适应夹持不同大小的零件,是汽车维修作业中使用最多的手钳,规格以钳长来表示,一般有 165 、 200mm 两种,用 50 钢制造;钢丝钳的用途和鲤鱼钳相仿,但其支销相对于两片钳体是固定的,故使用时不如鲤鱼钳灵活,但剪断金属丝的效果比鲤鱼钳要好,规格有 150 、 175 和 200mm 三种。 (3)尖嘴钳:因其头部细长,所以能在较小的空间工作,带刃口的能剪切细小零件,使用时不能用力太大,否则钳口头部会变形或断裂,规格以钳长来表示,常用 160mm 一种。 三、正确选用和注意事项: 1 .扳手类工具: (1)所选用的扳手的开口尺寸必须与螺栓或螺母的尺寸相符合,扳手开口过大易滑脱并损伤螺件的六角,在进口汽车维修

第八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时教学设计

师:怎样用算筹计数呢? 算筹计数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 用算筹表示大数时,从右到左,纵横相间。 (二)认识算盘: 1、出示算盘: (1)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的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 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 每颗代表一。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 再拨数。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说说对算 盘的了 解。 热情。 了解算盘 计数,让 学生感受 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 明才智。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 上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下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 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 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 下1颗珠子。 拨珠规则: 用拇指拨上1 2 3 4 用食指拨去1 2 3 4 用中指拨上5 拨去5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 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 在个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 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比较两种 算盘的不 同。 明确算盘 的功能。 学生介绍 了解算盘 的发展史

把各算盘上表示的数写出来。(右起第一位是个位) 判断 (三)计算器的认识 1、介绍古代计算尺和计算器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2、介绍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先后出现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使用方法。 牛刀小试,巩固训练 认识计算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