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及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及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及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和小儿具有与成年人不同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还不成熟,因此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也有相应的改变,应该根据其药学代谢动力学特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全球新生儿感染发病率为0.7%,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病死率仍高达20%左右。而其中尤以细菌性感染为主,所以做好新生儿抗菌药物的使用相当重要。新生儿并非成人的缩影,与较大的小儿也不同,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并且每日都在改变,所以用药宜按天数的变化而变化。给药次数大多1周内每隔12小时用药1次,大于1周每隔8小时用药1次。对危重的新生儿比较可靠的给药方法是静脉注射。另外,新生儿在低温、缺氧、休克等病理状况下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能力也有改变,也要考虑减量,延长给药间隔。

1.新生儿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

(1)体内酶系统不成熟、影响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代谢灭活,致血浓度异常增高。

(2)肾脏发育不全,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排泄减少,毒性反应发生增多。

(3)细胞外液容量较大,药物消除相对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

(4)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较成人为弱,游离药物浓度较高,且易进入组织。如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并沉积于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2. 新生儿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1)严格按适应证选药,避免滥用或盲目使用,绝不用于病毒性或无感染性疾病。尽可能地在用药前做好病原学的检查。

1

(2)按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体内过程及不良反应选药。

(3)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免疫等情况多采用杀菌剂。剂量1周内宜偏小。

(4)联合用药须有明确指征,多为两联,三联以上必要时使用。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效拮抗和增加不良反应。

(5)新上市药品多不具备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一般不选用。

(6)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应用一般不用肌内注射,多为静脉滴注,如口服要注意有无呕吐。

(7)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上不用于预防。

3. 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1)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2)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表1)。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应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应避免应用。

表1 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氯霉素灰婴综合征肝酶不足,氯霉素与其结合减少,肾排泄功

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升高

磺胺类药物脑性核黄疸磺胺类药物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喹诺酮类软骨损害(动物) 不明

四环素类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

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致血

药浓度升高

万古霉素肾、耳毒性同氨基糖苷类

磺胺类药物及呋喃类溶血性贫血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3)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泄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4)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二)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3

2.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耳、肾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来源:抗菌药物治疗学

各品种项下相关内容

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不推荐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不推荐在儿童患者中应用。

2. 替考拉宁:小儿慎用。

3. 林可霉素类:哺乳期患者使用林可霉素类期间应暂停哺乳。林可霉素类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4. 氯霉素:早产儿、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后可发生“灰婴综合征”,应避免使用氯霉素。婴幼儿患者必须应用本药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5. 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脑性核黄疸,因此禁用于新生儿及2月龄以下婴儿。

6. 乙胺丁醇:不推荐13岁以下儿童患者应用。

来源:抗菌药物治疗学

4

7. 苯唑西林: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应慎用。

8. 氯唑西林: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应慎用。

9. 头孢拉定:儿童慎用。

10. 头孢米诺:新生儿、早产儿用药安全性尚未确立;满月后的小儿可参照体重用药。

11. 头孢唑肟:6个月以下小儿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12. 头孢丙烯:儿童慎用。

13. 头孢噻肟:婴幼儿不宜做肌内注射。

14. 头孢曲松: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kg者)的用药安全尚未确定。有黄疸的新生儿或有黄疸严重倾向的新生儿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本品。

15. 头孢哌酮:治疗婴儿感染也获得较好疗效,但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的研究尚缺乏资料,应用本品时,应权衡利弊,谨慎考虑。

16. 头孢克肟:6个月以下小儿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17. 头孢匹罗:儿童禁用。

18. 氨曲南:婴幼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应慎用。

19.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可推荐用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或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mg/dl)的儿科患者。

5

20.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早产儿、新生儿不宜使用。

21. 厄他培南:对儿童的安全性和疗效尚不明确,不推荐18岁以下的患者使用。

22. 克拉霉素:6个月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未确定。

23. 奥硝唑:儿童慎用,建议3岁以下儿童不用。

24. 左奥硝唑:建议3岁以下体重低下6kg的儿童慎用。

25. 磷霉素:5岁以下儿童应减量及慎用。

26. 夫西地酸:早产儿、黄疸、酸中毒及严重病弱的新生儿使用时需留意有无核黄疸症状。

27. 利奈唑胺:不推荐本品用于儿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8. 小檗碱:可引起严重溶血性贫血,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儿童禁用。

来源:中国国家处方集

自己整理

2011年7月

6

抗菌药物介绍

药物化学课学什么 1、了解各类药物的发展历史,从中领悟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机遇。 2、研究构效关系,了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 3、了解各类药物的治疗范围、毒副作用。 4、学习了解各类药物的合成方法及相关化学知识

抗菌药物 一、概述 1.定义 抗菌药物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主要分为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抗麻疯药,抗真菌药。 2.抗菌药物分类 2.3 抗生素和抗菌剂的发展历程 磺胺类1936 青霉素类1940 四环素类1949 氯霉素类1949 氨基糖苷类1950 大环内酯类1952 糖肽类1958 链阳性菌素类1962 喹诺酮类1962 半合成和全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1970-1999 噁唑烷酮类2000

第一章 磺胺类抗菌药物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Sulfa-drugs )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传染病得到控制。特别是该类药物作用机理的阐明,开辟了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对药物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磺胺类药物的发现与发展 1.发现 1932年Domagk 发现百浪多息2 可使鼠、兔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 SO 2NH 2 H 2N N H 2N NH 2 N SO 2NH 2 1 2 1908 年 1932 年 1933年报告了 2 治疗由葡萄球菌引起败血症的第一个病例。 百浪多息的缺点:水溶性小,毒性较大。 结构改造-合成了水溶性百浪多息 3 。 N aO 3S C H 3C O N H S O 3N a N O H N S O 2N H 2 3 2.药效基团磺酰氨基的确立 SO 2N H 2 H 2N S O 2N H A c H 2N 2、3的基础上法国巴斯特研究所合成了一系列偶氮化合物,由于偶氮是生色基团,所以开始认为偶氮是药效基团。但研究发现只有含磺酰氨基的偶氮才有抗菌活性,无磺酰氨基的偶氮化合物无抗菌活性。2、3在体外均无抗均活性,只有在体内有抗均活性,在服药人体内

细菌感染与抗菌药物对小儿常见病的临床应用

细菌感染与抗菌药物对小儿常见病的临 床应用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我国儿童的健康,据统计感染性疾病占5岁以下儿童的80%,其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占很大比例,目前居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三位的死因是肺炎(30% )、新生儿疾病(30%)和腹泻(10%),其中不少死于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作为唯一病原的小儿化脑、肺炎和败血症在我国仍很常见,结核病也并不少见,百日咳、破伤风也未消灭,我国仍属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今天抗菌药物的研究也日新月异,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武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笔者就抗菌药物的应用和小儿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用药情况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1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 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循环时间较短,一般对药物的排泄较快。但肝和肾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某些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当常可致不良反应或中毒。此外,小儿时期免疫防护功能低下,中性粒细

胞趋化性活动和吞噬能力不足,某些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全等。所以小儿用药应特别慎重。 2抗菌药物的滥用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是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取决于临床判断、抗菌药的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知识,同时也取决于实验室试验的结果,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细菌?一内酰胺酶,血清特异性抗菌药物浓度、血清抑制和杀菌活性的测定等,其最重要的基础是对感染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以帮助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据统计现在临床上滥用最严重的一类药物就是抗菌药,造成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抗菌药的选用自始至终是经验性的。对于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不能回答(1)是否是细菌感染;(2)是什么细菌感染;(3)这种细菌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如何,造成用药 的盲目性。其次,对几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寄于过高的期望,而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只看到对细菌性感染的特效,而忽视了抗菌药物的针对性和毒副作用,乱用抗菌药物可以掩盖患者的某些的感染症状和体征,引起误诊和漏诊,或因用药不当而产生耐药菌珠,导致感染不能彻底控制的严重后果。 3针对病症合理使用抗菌药 抗菌药物的品种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加之临床医师用药习惯不同,很难机械地对规定何种疾病或何种细菌一定要用何种抗菌药物。但从使用的合理而论是有原则可循的。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儿感

2019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理论考试

2019 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理论考试 1. 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D ) A. 溶血性链球菌 B.变形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大?肠埃希菌 2. 结肠、直肠、阑尾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宜选用( C ) A 头孢唑啉+甲硝唑B.头孢米诺 C.头孢哌酮/舒巴坦 D.头孢曲松 3. 对肠球菌引起的腹腔感染,下列药物中哪一种不应选用( D ) A. 甲硝唑B .去甲万古霉素 C 林可霉素D.头孢唑林E.氨苄西林 4. 产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腔感染,可选用以下哪种药物( D ) A. 替加环素 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C.头孢哌酮/舒巴坦 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 有关原发性腹膜炎,哪项是错误的( D ) A. 腹腔内找不到原发病灶 B. 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C. 脓汁稀薄无臭味 D. 一般均需手术治疗 6?青霉素对其抗菌作用较弱的细菌是 (B ) A. 革兰阳性球菌 B.格兰阴性杆菌 C 革兰阴性球菌 7?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作用的是 (A ) A. 哌拉西林 B.氨苄西林(美西林) C.阿莫西林 8?下列药物中,支原体肺炎宜选用 (B ) A. 青霉素 B.红霉素 C 庆大霉素 D.头孢呋辛 9?对产生超广谱 俟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抗生素 (A ) A. 碳青霉烯类 B.氯霉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10. 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不包括哪种(A ) A. 性别差异 B.HIV 感染C.碳青霉烯的使用 D.年龄大于 70岁 11. 拉氧头孢的抗菌性能与( D )相近 A. 第四代头孢菌素 B.第一代头孢菌素 C 第二代头孢菌素 D.第三代头孢菌素 12. 关于我院《处方点评管理及考核制度( 2017年 版)》考核措施,不正确的是( B ) D 革兰阳性杆菌 D.氯唑西林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市卫生局办公室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二级医疗机构职能。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荆楚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 全院各科室。 四、活动内容 (一)健全组织,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附件1),院长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将抗菌药物预警制度临床应用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提高指标权重。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摸清底数,全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药事管理委员会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在前 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培养专业人员,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积极培养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健全工作制度,推动责任落实,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鼓励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导,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 (四)分级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指导本院合理用药的工作职能,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家长应知应会 可爱的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面对一张张天真的小脸,使得我们在为他们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更需多一份责任心与细心!关爱孩子的健康,就是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为他们解除病痛,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们的伤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些小常识,希望细心的家长们能够从中受益。 一、小儿应慎重使用下列抗菌药物 1. 新生儿肝脏的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是很薄弱的,如果使用了氯霉素极易引起“灰婴综 合征”,故应慎用。 2. 新生儿应用磺胺类药物易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甚至造成胆红素脑病,因此,应用时需注意药物剂量。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4.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5.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这已经影响了我国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此类药物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6. 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二、常见的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1. 抗菌药物越新、越贵,就越好。正确的观点是:针对致病菌选药才是最好的。 2. 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有炎症就可以用。正确的观点是:确有细菌感染的指证时,才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否则随意使用此类药物,只能进一步削弱患儿的抵抗力、增加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耐药性而使将来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增加经济负担等。

3. 不遵医嘱服用抗菌药物,本应一天3-4次用药而主观改成一天1-2次,用用停停,或未立刻见效便频繁地更换抗菌药物。正确的做法是:抗菌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用药3天后,若不见效需咨询医生决定是否可以更换抗菌药物,而不要自行更换药物品种。选择了合适的抗菌药物后应用至足够疗程,不可刚一见效便立刻停药,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当然,抗菌药物也不能无节制地长期使用。 4. 把抗菌药物当做预防感冒药使用。正确的观点是:除特殊情况下可用于预防外,一般不可常规预防使用,且对小儿预防感冒毫无作用,只会带来副作用。 5. 有些家长认为抗菌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坚决不使用抗菌药物。正确的观点是:确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证时,应遵医嘱使用,不要因为偏见而延误病情。 三、谈谈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高发年龄为6个月到2岁。据WHO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患儿住院病人中20%-7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而在治疗过程中不乏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事实上,抗菌药物对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毫无作用,而且有很多副作用,如让人恶心,呕吐,还会杀死人体内正常存在的有益细菌,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不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反而杀死了这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细菌,微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免疫力下降,只会延误或加重病情。 面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各位家长不要惊慌、不知所措,对于这类腹泻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口服补液盐、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和金双歧等治疗。 衷心祝愿天下的宝宝健康成长!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试题与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 以上3项 2.以下所列药物中,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是 A.莫西沙星 B.依诺沙星 C.洛美沙星 D.氧氟沙星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级管理是为了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D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术前30分钟~2小时内 C手术开始后2小时D手术结束后2小时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10.外科手术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

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红霉素酯化物B利福平C氟康唑D头孢他啶 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氨基糖苷类B克林霉素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 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A头孢菌素B青霉素类C克林霉素D氨基糖苷类 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A腹腔感染B感染性心内膜炎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D孕妇无症状菌尿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 A哌拉西林B头孢哌酮C头孢他啶D头孢噻肟 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 A青霉素B头孢曲松C两性霉素B D氟康唑 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克林霉素B SMZ/TMP C氨苄西林/舒巴坦D左氧氟沙星 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A氯霉素B头孢噻肟C青霉素D多粘菌素B 1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 A中耳炎B严重G-感染;C扁桃体炎;D小儿尿路感染。 2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A氧氟沙星;B头孢他啶;C庆大霉素;D青霉素 21.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 A氨苄西林/舒巴坦B头孢唑啉C克林霉素D万古霉素 22.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庆大霉素B环丙沙星C克拉霉素D哌拉西林 23.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 A甲硝唑B诺氟沙星C氨苄西林D克林霉素 24.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 A氨基糖苷类B头孢唑林C环丙沙星D甲硝唑 25.隐球菌脑膜炎可以选用的药物有:

抗菌药物专项考核答案

抗菌药专业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2016年度) 日期:姓名:成绩: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实施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是(A); A.院长 B.医教科科长 C.临床科室主任 D.主任医师 2、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是(C) A. 院长 B.医教科科长 C.临床科室主任 D.主任医师 3、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B) A.30% B.40% C.50% D.60% 4、肿瘤专科医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C) A.1% B.5% C.10% D.20% 5、肿瘤专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D)以下。 A.10DDDs B.20DDDs C.25DDDs D.30DDDs 6、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C) A. 0 B.50% C.30% D.25%

7、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是(ABCD) A.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 未获知致病菌前,可根据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结合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8、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分别为(ABC) A. 非限制使用级 B. 限制使用级 C. 特殊使用级 D.一般使用级 9、关于抗菌药物处方权的获得,下列正确的是(ABCD) A. 医师经培训须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分级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B.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考核合格,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C. 中级以上医师考核合格,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D. 初级以上医师考核合格,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10、抗菌药物分级用药指征是(ABC) A.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B.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 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C.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D.治疗轻度感染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11、下列属于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有(ABCD)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规范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3.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

三甲评审抗菌药物核心条款一般条款专项

抗菌药物4核心条款2一般条款专项 4.5.2.3【C】1.有规范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的相关制度。2.抗菌药物使用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3.实行三级管理,临床医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相应级别的处方权。4.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使用。 4.6. 5.1【C】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2.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3.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上述制度与规范。【B】1.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比例≤30%。2.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4.15.5.1【C】1.药事管理组织有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2.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4次/年。3.有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监测与评价制度。4.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4.15.5.2【C】1.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实行责任制管理。2.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能够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持。3.有本院检验、院感、药学三方联合完成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至少每6个月一次。 ★4.15.5.3【C】1.手术室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2.有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规定,对各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规范管理。3.对外科系统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常规监控和有效管理,并有月报告制度。★4.15.5.4【C】1.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2.有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使用本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的制度与程序。 1、查看文字资料和记录: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记录。(4.15.5.1)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与评价分析报告,是否有干预措施及干预前后分析报告;每月至少要抽查使用抗菌药物的100份门诊处方、100份急诊处方和30份住院病历进行点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相关资料与记录完整。(4.15.5.1)(3)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相关知识培训记录。(4.15.5.1)(4)参加地区或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情况。 (4.5.2.3) (5)当年度医院门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15.5.1) (6)呼吸科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情况。(4.15.5.2) (7)检验、院感、药学三方联合完成细菌耐药监测分析与干预管理情况。(4.15.5.2) (8)“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及监控与干预管理情况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儿科药物应用特点 一、概述: 1. 小儿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 2. 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其中细胞内液(%)比成人小,但组织间液(%)比成人大,故小儿用药相对剂量比成人大。 3. 小儿肝肾功能发育未完善、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良反应的概率比成人高。 4. 动态发育之中和个体差异,故小儿用药剂量应该按体表面积或体重计算。 二、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进入体内后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的动态规律,其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影响。 1. 吸收小儿口服药物的吸收与成人区别较大,口服应该是儿科用药主要途径。小儿胃酸度较低、胃排空较快,总体吸收比成人快。新生儿则情况特殊: 其胃容积小、胃酸低、胃肠蠕动慢,因此一些对酸不稳定药物,如氨苄西林吸收会增加,而弱酸性药物则吸收减少,如利福平等。小儿皮下脂肪相对少、易发生感染,故皮下注射给药法很少使用。肌肉注射的疼痛以及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加之局部肌肉注射易造成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臀肌挛缩等并发症,因此肌注给药尤其长时期使用应予限制。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故不存在吸收过程。 2. 分布新生儿体液占体重的80%、1岁婴儿70%、成人则60%;同时,小儿组织间液高于成人,达体重40%以上,成人仅20%。因此,水溶性药物在小儿体液内分布相对广泛,而药物剂量就相对较大。 3.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成人,这是因为小儿血浆蛋白偏低,而血PH偏酸,这均可影响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磺胺类药物可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白蛋白,故这类药物不宜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使用。 4. 代谢年龄越小,肝内各种酶活性越低,使药物代谢较慢,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如氯霉素在新生儿引起灰婴综合征就是由于肝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活性低下致血中游离氯霉素过高所致。 5. 排泄小儿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再分泌和浓缩功能均比成人差,致使相当部分从肾排泄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这必然会影响用药间隔时间。如青霉素G半衰期在生后0-6d者长达3.2h,≥14d则减为1.4h; 氯霉素在新生儿半衰期长达250h,而成人仅1.5h。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 试题答案

项目名称:2019年兵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全员培训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试题答案 1、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 A、对绝大多数G+与G-、需氧菌与厌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B、产ESBL 菌株所致严重感染的首选药 C、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粪肠球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 D、对于沙雷菌属、不动杆菌、绿脓杆菌、产碱杆菌等的抗菌作用大多优于头孢他啶 E、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的作用优于甲硝唑、克林霉素和氯霉素 1、下列关于药物的构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b ) A、亚胺培南——肾毒性大,易代谢,需与酶抑制剂联用;R位碱性强,易导致神经毒性 B、美罗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C、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提高蛋白结合率,半衰期延长;神经毒性降低

D、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 E、比阿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几乎无神经毒性 关于碳青霉烯类的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其中亚胺培南发生率较高,而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发生率较低,故亚胺培南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B、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10 %-30% C、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如头痛、惊厥、癫痫、肌阵挛、意识障碍等 D、可导致皮疹、瘙痒、发热、休克等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E、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血液学方面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血红蛋白减少等,并可致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升高,但一般能为患者所耐受 窗体底端 2、下列哪种酶(c )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 A、KPC酶 B、A类酶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北医三院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管理制度》,加强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特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治疗性应用: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 1.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细菌性感染及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临床确定适应证后:a.根据经验选药的同时,应尽早采集相应部位的标本查明感染病原体,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b.门诊基本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药物用量一般感染处方三日量,慢性感染二周量,避免长期用药。 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还应综合患者的情况 (新生儿、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过敏体质等)、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另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价格等也是考虑的因素。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原未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应用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耐药菌株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 (5)需长期用药,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者,如抗结核药物的联合; (6) 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可使单一抗菌药物剂量减小,因而减少不良反应。 预防性应用:用于预防特定病原菌(非病毒)入侵或在某一时间段内可能发生的感染。不宜长期连续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必须充分权衡感染发生的可能性,药物预防的效果,耐药性的产生,二重感染,不良反应以及价格等各种因素

抗菌药物专项考试A

抗菌药物专项考试A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2.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 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 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 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4.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 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 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 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6.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 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 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 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7.头孢哌酮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小时内应 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的主要职责中以下那条是错误的( E ): A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B审议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C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D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E 管理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的购买、储放等事宜。 2.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A) A.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本机构药物管理部门

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 不良反应。 2.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联合用药一 般为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严格禁止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 3.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 4.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使用抗菌药 物。病情严重且细菌感染可能性大者,可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但要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在此期间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明确为非细菌性感染应立即停用抗菌药物。 5. 使用抗菌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并根据药物的适 应症、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6. 明确诊断的急性感染首选一线抗菌药物治疗,不得随意选 用广谱抗菌药物,更不得使用新品种或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72小时后,临床、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加重者,应该转上级医院治疗。 7.严密观察抗菌药物的毒副反应。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 性、骨髓抑制性等。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8.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用药。外用抗菌药物尽量不用青霉 素,头孢菌素,慎重使用氨基甙类抗菌药物,对眼科、耳鼻喉科、外科、妇产科及皮肤科使用的外用抗菌药物种类应严格管理,避免滥用。 二、抗菌药物的管理 1.未取得注册乡村医生证书人员,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2.将农村常用抗菌药物划分成一、二线,乡村医生处方权限仅 为一线药物。对少数确有水平的乡村医生,必经乡镇卫生院批准使用权限后,可方可使用二线抗菌药物。 3、村级卫生组织不得联合用药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 4、抗生素作为处方用药不得零售,必须处方用药。 5、抗菌药物使用率村卫生所不得超过60%,联合用药2种

儿科抗生素使用原则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合理使用的最基本原则是有效、安全和低潜在耐药性等 一、抗生素药物使用指针明确: 正确诊断、尽可能确立病原学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基础。治疗开始往往经验性选用抗菌药物,所谓经验,除了个人经验外,更重要的是他人积累经验、文献资料中总结经验和当地细菌耐药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的习惯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应综合儿童年龄、疾病严重度X线胸片和各项检查等特征。评估病原学的过程实际也是询证医学的一种体现。 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 分析病原微生物与抗菌药物间相互关系,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选择依据感染部位、严重度、病程、患儿年龄、原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全身脏器(肝、肾)功能状况等。医生要区分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两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差异很大;对可能的病原菌药了解其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要了解当地细菌耐药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应先选出几种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择优选取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菌药物。对一般感染,应保留1~2种有效抗菌药物或有效方案,以作备选。所谓“一线”与“二线”抗菌药物仅仅是相对而言,必须注意个体特点,对危重患儿和耐药菌感染就不能按常规逐步升级。 三、抗菌药物剂量和用法: 足量抗菌药物才能保证药效,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儿科特别要注意年龄的个体差异和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特点,要注意抗菌药物血清浓度和感染组织部位浓度。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每日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上的问题,β类酰胺类

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为了达到最高细菌清除率,为了使其血清浓度超过最低抑菌药物浓度之后持续的时间至少达到用药间隔时间的40℅以上,就必须每6~8小时使用一次。β类酰胺类抗菌药物除头孢曲松半衰期达6~9小时,成为可以每日1次用药外,其余半衰期均仅1~2小时,必须每6~8小时用药1次。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联合用药可以增强药效,还可以治疗混合感染和延缓细菌耐药,故常用于严重感染、耐药菌感染、混合感染和结核病等。 四、抗菌药物的疗程:取决于病原菌、部位、严重度、有无合并症、机体反应性和依从性等。任何感染性疾病都有恰当的抗菌药物疗程,例如小儿肺炎一般用至热退、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和呼吸道症状改善后5~7天。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机体对感染的抵御能力和免疫能力,必须完整的评估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而不是单一的依靠抗菌药物并且无原则地延长其疗程。 五、抗菌药物依从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口服抗菌药物的依从性在小儿很重要,还必须考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在儿科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在疗效和安全性等同等条件下,结合我国国情,应选择相对廉价的抗菌药物。 六、抗菌药物应用示警: 抗菌药物包括β类酰胺类、大环类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多肽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磷霉素类等。氯霉素类由于对造血系统的毒副作用,尤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草案)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面较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物。一般可分为杀菌剂与抑菌剂两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目的是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力争防止宿主体内菌群失衡,节约药品资源,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 参照国家和军队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各单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加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定,并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2.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3.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病人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5.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菌药物应用。 6.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7.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8.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小时内停用,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9.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病情允许时,抗菌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10.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

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

可爱地孩子们是祖国地未来,面对一张张天真地小脸,使得我们在为他们使用抗感染药物时,更需多一份责任心与细心!关爱孩子地健康,就是用最安全有效地药物为他们解除病痛,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们地伤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小儿使用抗菌药物地一些小常识,希望细心地家长们能够从中受益. 一、小儿应慎重使用下列抗菌药物 . 新生儿肝脏地解毒、结合等代谢功能是很薄弱地,如果使用了氯霉素极易引起“灰婴综 合征”,故应慎用. . 新生儿应用磺胺类药物易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甚至造成胆红素脑病,因此,应用时需注意药物剂量.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这已经影响了我国一代人地身心健康,因此,此类药物不可用于岁以下小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地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地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岁以下未成年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常见地小儿使用抗菌药物地误区 . 抗菌药物越新、越贵,就越好.正确地观点是:针对致病菌选药才是最好地. . 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有炎症就可以用.正确地观点是:确有细菌感染地指证时,才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否则随意使用此类药物,只能进一步削弱患儿地抵抗力、增加不必要地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细菌耐药性而使将来面临无药可用地境地、增加经济负担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不遵医嘱服用抗菌药物,本应一天次用药而主观改成一天次,用用停停,或未立刻见效便频繁地更换抗菌药物.正确地做法是:抗菌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用药天后,若不见效需咨询医生决定是否可以更换抗菌药物,而不要自行更换药物品种.选择了合适地抗菌药物后应用至足够疗程,不可刚一见效便立刻停药,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小时.当然,抗菌药物也不能无节制地长期使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把抗菌药物当做预防感冒药使用.正确地观点是:除特殊情况下可用于预防外,一般不可常规预防使用,且对小儿预防感冒毫无作用,只会带来副作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有些家长认为抗菌药物有一定地副作用,坚决不使用抗菌药物.正确地观点是:确有使用抗菌药物地指证时,应遵医嘱使用,不要因为偏见而延误病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谈谈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地治疗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地病原体,高发年龄为个月到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种原因引起地腹泻患儿住院病人中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而在治疗过程中不乏滥用抗菌药物地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事实上,抗菌药物对轮状病毒感染地腹泻毫无作用,而且有很多副作用,如让人恶心,呕吐,还会杀死人体内正常存在地有益细菌,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不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反而杀死了这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地细菌,微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免疫力下降,只会延误或加重病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面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各位家长不要惊慌、不知所措,对于这类腹泻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口服补液盐、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和金双歧等治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衷心祝愿天下地宝宝健康成长! 家庭儿童用药常识 孩子得病了,爸爸妈妈往往是急地手足无措.急,也不能乱给孩子用药.因为任意给孩子吃药可能会治疗不当,反而贻误甚至加重病情.所以对症下药是非常重要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发热:

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试答案版

2018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试答案版)+(题目1、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 A.20% B.30% C.40% D.50% 答案:B 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 A.30% B.50% C.70% D.90% 答案:B 2、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要求至少为() A.20% B.40% C.60% D.80% 答案:D 4、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要求,下列关于抗菌药物使用规定不正确的是() A.洁净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40% B.就诊(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20% C.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60% 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s 答案:A(应该为30%) 5、关于门诊静脉输液指征不正确是() A.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注的就不静脉注射 B.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C.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 D.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 答案:B (属于禁止门诊静脉输液的53种疾病) 6、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关于门诊处方以下不正确的是() A.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B.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C.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D.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1周 答案:D(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天) 7、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不包括() A.处方的合法性 B.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C.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