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摘要翻译可视为一种言语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译者在翻译中除了传达言内行为外,更重要的是传达表明源语作者意图的言外行为,以便在译文中产生相应的言后行为。本文旨在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一个全面的概括,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言外行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Speech Act Theory and Translation

LEI Hua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00)

AbstractTransl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ech act. In this sense, except for conveying locutionary, the more important for translators is to convey and express illocutionary act of author, so as to produce the corresponding perlocutionary act in the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speech act, and on this basis, describe the guiding role of illocutionary act to translation.

Key wordsSpeech act theory, illocutionary act, translation

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家Austin在其着作《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提出的。此理论的核心是言即行,说话就是做事。他认为人们说话的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即以言指事,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这一行为并不能构成语言交际);言外行为即以言行事,指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即以言成事,指说话所带来的后果。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后者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的意图一旦被听话人领会,便可能带来后果或变化,这便是言后行为。如:

例1:――husband: “The bell is ringing.”

――wife: “I’m in the bath.”

――husband: “.”

丈夫说“门铃响了”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告诉妻子门铃响了;言外行为――叫妻子去开门;言后行为――妻子听他的话去开门,或者拒绝他。妻子的回答“我在洗澡”也同时实施了这三种行为。从字面意义上看这夫妻俩之间的对话没有任何联系,丈夫说“门铃响了”,而妻子说的是“我在洗澡”。也就是说他们俩所实施的言内行为毫无关联。但如果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推导出妻子话语的言外行为:她不能去开门,叫丈夫去

开门。所以这句话带来的言后行为就是丈夫可能自己去开门。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言语交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领会说话人的意图即所说话语的言外行为,并是否按照这一意图来采取相应的言后行为。

后来,美国语言哲学家Searle在Austin的这一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将言外行为分为五大类:表达类、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和宣告类。并提出了着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她认为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比如上文提到的例子中,妻子说的那句话表面上实施的言语行为是陈述,但实际上实施的言外行为却是指令,也就是说妻子是通过实施陈述这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指令这一言外行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就是解决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意义来表达“言外之意”,以及听话人如何通过字面意义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图。

2 翻译中的言语行为对等

翻译可被视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跨文化言语行为,它是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行为,因此也应当包括以上三种行为。为了完成语言的“成事”功能,译者应当意识到三种言语行为,并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将它们传译给译文读者,以求达到译文和原文在三种言语行为功能上的对等。好的译作必须译出言外之意, 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把握好其言外之意,并努力通过有效的翻译途径传达出来,进

而在译文读者身上产生相应的言后效果。翻译要看原文在语境中的含义,把握原文的语用意义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以言行事”,同时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形式表达原文的意图或语用用意。

3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指导

Austin和Searle在言语行为理论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用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从言语行为理论着手研究翻译,我们实际上是在调整对翻译对等判断的标准:取得对等,并不仅仅在话语的命题内容方面,而且还在其言外之意和言后效果方面。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弄清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对读者产生的作用。因此,读者的反应和译文所达到的效果等文本之外的因素也必须在译者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有当译语读者对译文产生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产生的反应相似,翻译才算是有效的。如:例2: 鲁大海: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上述例子摘自曹禺的剧本《雷雨》,这组对话发生的背景是鲁侍萍的儿子鲁大海在资本家周朴园的家里挨了打,他的母亲和

周朴园的儿子周萍间的对话。这里还需要交代的是周萍其实是鲁侍萍在周家做丫鬟时和周家少爷周朴园所生,但周萍本人并不知道。在这组对话中当鲁侍萍看到儿子鲁大海被打,心里十分难过,所以想去质问周萍。但当面对自己的另一个儿子,鲁侍萍的母爱之情难以自制,通过“你是萍”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出来。但一想到他还不知道自己是他的母亲,她又很快改了口“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萍和凭之间的谐音有着丰富的感情内涵,很好地表现了鲁侍萍想认儿子而又不敢认的矛盾和痛苦的心情。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再来看看王佐良先生给出的译文:

Hai: Let go of me, you hooligans!

Ping: Hustle him outside!

Ma: You are hooligans, too! (Going across to Zhou Ping)You’re my― mighty free with your fist! What right has you to hit my son

该译文很好地抓住了原文场景中说话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力,虽然“free with your fist”与原文的字面意义相差甚远,但从my到mighty的转变把鲁侍萍那种矛盾而痛苦的心情表达地淋漓尽致,让译文读者产生了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达到了言后行为的一致。

在翻译作品时要想准确理解人物对白的含义,关键是要抓住说话人所说话语的言外之意,那么应如何理解言外之意呢?我们知道任何言语活动都要受到语境的制约,交际者需要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发话者的意图。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只看句子的字面意思,要深入了解语境:(1)所处的语言环境,即话语中所谈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2)情景或情境语境,即人们交际时共处的社交环境,如交际场所、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3)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等。在人物话语的翻译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人物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语境中说出的话可能具有的言外之力。如:

例3:“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 You and the girls may go, or you may send them by themselves, which perhaps will be still be better, for as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 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Pride and Prejudice)

译文:“我看倒没那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了,要不你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宾利先生到兴许会看中你呢。”

这是班内特太太在得知内瑟菲尔德庄园被一位有钱的单身绅士宾利先生租了之后,要求班内特先生带她和女儿们去拜访宾利先生,班内特先生对她所说的一段话。译文通过“倒没那个必

要”,“…行了”,“索性…”和“你的姿色不亚于…”和“兴

许会看中你”将班内特先生反对班内特太太这一提议的意图表达

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妻子这种贪图钱财、爱慕虚荣的

性格的不屑,还对她的没有自知之明进行了嘲讽。

4 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中言外行为因

其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在实际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十分明显。

而要翻译言语行为中的“言外之意”,就要弄清其所在的语境,

准确地理解在原文中的意向及其语用含义,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吴勇.论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

学报,1998(1).

[4]张万年.浅析人物言语行为分析对译者策略的影响.阜阳师

范学院学报,2010(5).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2001:l)认为,西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对等,这一曾经至关重要的概念,逐渐淡化,并最终消解。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活动更加频繁,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需求迅速增加,非文学文本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贾斯特·赫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代表理论有: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赫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由于多元体系翻译观的影响,与原文文本至高无上观念紧密相关的等值标准逐步被侧重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的观念所取代。 1.2.1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尔·布勒于1934年提出了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对功能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为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奠定了基础。 1.2.1.1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 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包含以下组成因素: 语境(context):语言的“表现功能”,涉及符号与世界的关系; 说话者(speaker):语言的“表达功能”,涉及符号和说话者的关系; 受话者(hearer):语言的“感染功能”,涉及符号与受话者的关系; 符号(sign)。 布勒根据语言工具模式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区分了三种语言功能:信息功能(the information function)、表达功能(the expressive function)、感染功能(the appellative function)。他进而提出依据文本主要功能对文本进行分类(张美芳2005:65)。有一些文本明显试图影响读者的观念,一些文本意在产生某种美学效果,另一些则只是传达信息。布勒据此区分出三大文本类型:意动型文本(conative)、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和信息型文本(representative)(周桥2006:81)。 1.2.1.2雅各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 雅各布逊发展了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提出了语言功能模式。这个模式有六个组成要素:信息、语境、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接触渠道、代码和话语功能。他根据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把话语功能分成五类: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寒暄功能和诗学功能(张美芳2005:67)。 1.2.2译功能翻学派的主要理论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弗米尔则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最主要的理论: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而曼塔利比弗米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1.2.2.1赖斯的文本类型学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原句:I seized the largest brush and fell upon my wretched victim with wild fury. 译文:我抓起那支最大的画笔,势不可挡扑向那全无招架之力的画布。 原文: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But this doesn’t make you too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good company. 译文:吸烟肯定与肺癌有关,但这并不能使你感到太不舒服,因为吸烟的人不止你一个。 原文:Derek fancies himself as a ladies' man, but he spends too much time admiring himself in the mirror for my liking. 译文:德里克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我不喜欢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原文: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文: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死译:one-to-one translation: each SL word has a corresponding TL word. 硬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Transfers SL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s well as the primary meanings of all the SL words, into translation. It is normally effective only for brief simple neutral sentences. Literal translation goes beyond one-to-one translation, ranges from one word to one word, through group to group, collocation to collocation, clause to clause, to sentence to sentenc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the basic translation procedure both in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that translation starts from there. ---by Newmark Liberal Translation mainly conveys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 or figures of speech. 原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错译: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译文: 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单词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的应用 语言作为一种行为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对言语行为的关注有助于提高我们语言使用的语用意识。在此,我对“请求”、“拒绝”和“撒谎”的言语行为进行一个讨论。 2.1“请求”言语行为 “请求”是一种使役性的言语行为,它的使用涉及到面子的威胁也就是礼貌及其程度问题。因此,人们在运用表示请求的言语时为了顾全面子,通常都不会直截了当的发出请求,而是借助一定的辅助性话语和间接性话语,以降低请求所产生的使役性,或减少该行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 (1) 嗨,小张,我的自行车坏了,可不可以借用一下你的?我明天一定还你。 例(1)是一个请求借用自行车的言语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此类的话语随处可见。例(1)这一长串话语所表达的中心就是“借一下你的自行车”这一中心行为,其他部分都是服务于该中心的附加性话语,其中“嗨,小张”是一种称呼语,用于打招呼,表示友好,引起对方注意;“我的自行车坏了”是一个信息的陈述,是提供请求原因的辅助性话语,为之后所实施的请求的言语行为创造条件;“可不可以…?”是人们实施请求行为时采用的委婉形式,有助于降低请求产生的驱使性;“我明天一定还你”则是实施请求的后置辅助性话语,它可以推动促成该行为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言语行为在具体运用于请求时,根据语境添加大量的附加性话语请求功能的顺利完成。 2.2“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针对对方的请求、邀请或建议之后,说话人做出的一种“不合作性”选择,有时候也就是我们汉语所指的“婉言谢绝”、“断然拒绝”、“一口回绝”等说法,拒绝言语行为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2)女儿:妈妈,我去逛街了 母亲:不可以,写作业! (3)小王:小明,你把橡皮擦借我用下吧 小明:上次你都不借我 (4)甲:明天下午去打球吧! 乙:我明天有课 (5)甲:请问考试是在什么时间啊?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西方的翻译活动#若从公元前(世纪%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问世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罗马的西赛罗!)*+,-."’贺拉斯!/.-01*23"以来#翻译学学派林立#学说纷繁$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各自的阐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西方翻译学史就是一部学派的传承与更替’聚合与交锋的历史$国内对于西方翻译理论的译介与评价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由于不同学者对西方翻译流派划分时所依据的标准不同#一度出现了流派名称混乱的情况$有人把文化学派归于(翻译研究)学派的框架之下456(5%(7#也有人用(文化学派)来统称(翻译研究)学派!张南峰’陈德鸿##$$$"$同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有人把它归为(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学派456(7%(8#也有人把它归为翻译研究学派4#6$本文通过对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的梳理与评价#一方面呼吁国内学者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正名)#以方便学术界的理论交流*另一方面希望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中获得启示#以促进国内翻译理论流派的形成$ 一对翻译理论流派的概括和梳理是翻译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翻译理论家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尤金+奈达!5&8!"根据各流派所关注的焦点将当代翻译理论分为四个基本流派,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9*:0;5&’7"$埃德温+根茨勒!<:=0-:>,?1@A,-"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 B5&&(C中#根据二战至九十年代初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状态#依据各流派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和依据的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美国翻译培训派)’(翻译科学派)’(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和(解构主义派)五大流派$香港学者张南峰’陈德鸿!#$$$"在%西方翻译理论精选&中将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分为语文学派’诠释学派’语言学派’目的学派’文派!并且在大流派下分出小流派的划分方法比较合理"首先!他划分的目的明确#$$为了强调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这种方法以时间为线!把各个流派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姻亲关系表述得非常清楚!脉络分明"他的缺陷是在当代翻译理论的划分方法上显得有点混乱!而张南峰的划分更易于被学术界所接受"当然!要想得出公正合理的划分还是得考察一下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渊源" 二从古代的西赛罗到!"#"年!可以叫做传统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学科意识!理论均零碎而不成系统!作者大多是翻译实践家!理论大多是经验性的"&潘文国!$%%$’%从!"&"年雅可布逊&’()*+,*-(./(+’发表他的著名论文(翻译的语言观)开始到0"1$年!可以叫做现代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有朦胧的学科意识!认为需要加强翻译学的理论研究!使之成为一门*科学+"人们把这一阶段的翻译研究称之为*语言学派+&陈德鸿,张南峰!$%%%’或*科学学派+&23+45637!0""8’%从0"1$年霍姆斯发表里程碑性的论文(翻译研究的名与实)开始至今!可以叫做当代的翻译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学科意识%当代的翻译学阶段是翻译研究最为繁荣的阶段!也是最有争议的阶段%而最大的争端就是*翻译研究学派+之*名+与*实+的问题% 霍姆斯及赞同他主张的一批学者一度被称作*翻

汉英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Clinton i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 克林顿是第一个重视黑人权益的总统 Clinton is the first woman president. 克林顿是第一个重视妇女权益的总统 1. We want to buy quality steel. 我们要买高质量的钢材。 2. I am pleased to be here to offer a U.S. business perspective on one of today’s great quality ch allenges: building a high skills/high wage workforce. 我很高兴能来此介绍一下美国商界对当今我们在素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的看法,这项挑战就是如何建立一支高技术,高薪金的劳动队伍。 3. The president now is on a poverty tour. 总统目前正在访问贫困地区。 4. noise abatement procedures. 抑制噪声的措施 5. She is on her listening tour of New York. 她正在纽约巡回访问,听取群众的意见。 6. Professor Smith is leaving the school. That is a stupid loss. 史密斯教授要离开学校了。这个损失实在是不明智才造成的。 7. The kiss represents the symbolic loss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child. 那轻轻的一吻是一个象征,代表这个美国著名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Criminal law 刑法; Criminal layer专门处理刑事案件的律师; Criminal attack构成犯罪的攻击; criminally insane 形式法庭鉴定为患有精神病 This is a thought-provokingly different explanation . 这个解释完全不同,但却很能给人启发。 Bryant Gumbel is sometimes favorably compared with Ted Koppel. 人们有时把布来恩特甘贝尔和特德考波尔相比,认为甘贝尔更好。The so-called critics are only generically mentioned, but not individually mentioned. 那些所谓的批评者,传媒提到他们时总是泛泛而指,从来不指名道姓。The areas could be profitably rehabilitated. 重建这些地区是有利可图的。 The consensus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world’s forests sustainably. 既能获得各方同意,又能使全球森林得以可持续生长的管理策略。 Men tend to enjoy public, referentially orientated talk, while women enjoy intimate, affectively orientated talk. 男人喜欢公开谈论有具体内容的话题,而女人则喜欢两三个人私下交流感情。 15.The joy of his return 由于他回来而有的喜悦 16. of humble parentage, he began his working life in a shoe factory. 由于出身低微,他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制鞋厂。

语言学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

术语翻译及术语解释汇总 术语翻译 1. Design features of Ianguage (语言的甄别特征) Arbitrariness (任意性),Duality (二层性 /二重性),Creativity (创造性 /原创性), Displacement (移位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文化传播), Interchangeability (可 互换性) 2. Functions of language referential 指称功能 poetic 诗学功 能 conative 劝慰功能 phatic 寒暄功 能 ideational function 概念功能 textual function 语篇 /文本功能 Performative Function (施为功 能), Phatic communion (寒暄交 谈), 3. Phonetics 语音学), Morphology (形态学) , Semantics (语义学), Articulatory phonetics 发音语音学 Auditory phonetics 听觉语音学 Socioli 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 学 Neurolinguistics 神经语言学 emotive 情感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 in terpers 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 Informative (信息 /告知功能), Emotive Function (情感功能) , Recreational Function (娱乐功能), Pho no logy (音系/音位学); Syntax (句法学); Pragmatics (语用学) Acoustic pho netics 声学语音学 Psycholi 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4.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描写式和规定式 Synchronic vs. diachr onic 共时和历时 Lan gue vs. parole 语言和言语 Compete nee vs. performa nce§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5. Vocal tract 声道 (res on at ing cavities 共鸣腔),phary nx 咽腔,oral cavity 口腔 and n asal cavity 鼻腔. 其它的一些发音器官:lungs 肺,windpipe (trachea )气管,vocal folds 声带, larynx 喉,epiglottis 会厌,次声门,pharynx 咽,uvula 小舌,hard palate 硬腭, soft palate 软腭,alveolar ridge 齿龈 6. Consonants and vowels (辅音和元音) A. Manners of articulation 发音方式 B. Places of articulation 发音位置 7. Stop (or plosive )爆破音 Fricative 摩擦音 Approximant 近似音 Lateral (approximant )边音 Affricates 塞擦音,trill 颤音 and tap 闪音 Bilabial 双唇音 Labiodental 唇齿音 Dental 齿音 Postal veolar 后齿龈音 Retroflex 卷舌音 Velar 软腭音 Uvular 小舌音, pharyngeal 咽音 monophthong vowel: 单元音 diphthongs 双元音 Lax vowels 短元音 Tensed vowels 长元音 8. Coarticulation and phonetic transcription 协同发音和标音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先期协同发音 perseverative coarticulation 后滞协同发音. broad tran scriptio n 宽式标音 narrow tran scripti on 严式标音 9. minimal pairs 最小对立体 Phoneme 音位 phon emic tran scripti ons 音位转写 phon etic tran scripti ons 语音转写 phones 音子 alloph ones 音位变体 compleme ntary distributi on 互补分布 Alveolar 齿龈音 Palatal 硬腭音 glottal 声门音 triphthongs 三元 音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两大转向 三大突破 1)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 的研究,也即从“怎么译”的问题,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提出了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中的等值论等研究,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它对翻译所作的微观分析,无疑使人们对翻译的过程和目标,看得更加清楚了,更加透彻了。 2)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作者和接受者身上。它借鉴了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等理论,跳出了对译文与原文之间一般字面上的忠实与否之类问题的考察,而注意到了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还注意到了译者在这整个的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当代翻译研究的最大突破还表现在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研究者开始

关注翻译研究中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因素。他们一方面认识到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形式,注意到它不仅与语言学,而且还与文艺学、哲学甚至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翻译研究最终关注的当然还是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诸如文化误读、信息增添、信息失落等。 两大转向 1)语言学派的转向 2)从文化层面来审视翻译的转向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语言学派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出现了一批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功能理论、话语理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学者,他们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交际学等角度,提出了相对严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开拓出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给传统的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他们是当代西方翻译史上名副其实的翻译理论家,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雅 可布逊(Roman Jakobsor)尤金?奈达(Eugen A. Nida )卡特福特(J.C. Catford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是这批学者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史上的理 论层面。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德国的翻译功能主义学派 马梦琪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 如果我们谈论当代德国的翻译学派,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德国最具影响的翻译学派,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翻译的功能学派,也就是深具德国特色的翻译目的派。这是20世界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派,功能主义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行为,单靠语言学不能解决翻译的所有问题。翻译目的决定翻译实践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文本的功能和译文所要达到的功能预期。翻译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有赖斯、汉斯·威密尔等。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对等理论。1964年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他还详尽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与形式对等相对立的“动态对等”概念,指出:“动态对等是指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映基本相同。”虽然在80年代奈达又修正了“动态对等”论并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但是奈达在解释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可见,尽管奈达主张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社会语言学方法,却依然是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

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随着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 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Reiss)、汉斯·威密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Holz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categoryoftranslationcriticism),汉斯·威密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and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oftranslation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plusloyalty)。 第一阶段: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Reiss,1923-),毕业于海德尔博格大学翻译学院。在她1971年出版的论着《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提出翻译应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brief)和基于原语和译语功能关系的功能批评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22110280 课程总学时 32 周学时 2 学分 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英汉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译汉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修该课程之前已修完综合阅读,综合英语,语法学,词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学生修该课程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该课程又是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和反映,它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它与英美文学,语言学,口译,高级英语等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采用孙致礼编著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 Baker, Mona. 2001.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assnett S, Lefevere A.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rown Gillian & Yule Georg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tim B. 200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52009 在语用学发展的50年时间里,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其核心理论之一,在语用学运用到其他领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是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关注的焦点。翻译是译语对原语信息的再现,翻译研究关注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是关于实际应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由于两者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本文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一、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哲学家J.Austin 认为,人们谈话不仅是“言有所述”,而且是“言有所为”。语言交际是由一系列的言语行为构成的。人们说话时同时在实施三种行为:一是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二是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 );三是言后行为(perlocution - ary act )。语言学家们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以言行事的用意 (force )即说话人说此话意,也就是语用学上的言外之力(illo - cutionary force )。塞尔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将言外行为分成五大 类,即阐述类(representatives )、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 -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和宣告类(declarations)。人们只有 充分了解了言外之力的含义,成功的交流才能进行。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西方圣经上说:起初,天下人的语言都是一样的,他们东迁时,遇见一片平原,就准备在那里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以扬名和避免分散各地。上帝得知此事,极为担忧。于是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由于突然之间大家语言不通,彼此无法交流和理解,工程不得不停止。这座未完成的塔就叫“巴别塔”。如同先知先觉的上帝一样,人们也意识到自由沟通的伟大力量。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彼此了解。翻译实际上是两次语内交际的行为,即发生在原作作者和译者之间的第一次语内交际和发生在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第二次语内交际。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译者须力求使译文效果尽可能接近或等于原文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译者一方面要注意带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词语的翻译;另一方面要注意言外 之意与话语的命题内容不一致的某些词语或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因此,一个理想的翻译过程可被描述为:译者充分理解译语文本,领会源语作者的目的和言外之意,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对译语读者产生作用,最终使得译语读者对译作产生的反应同源语读者对源语产生的反应一致。好的译作必须译出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译者要首先吃透原作的施为性行为。翻译要看原文在语境中的含义,把原著的语用意义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以言行事”———有时是暗含的,有时是明确表达出来的,同时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形式表达原文的意向或语用用意。 三、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译者必须努力把源语作者的意图以及语用效果巧妙地传达给译语读者,使得译语于源语具有同样的言外之力。那么,应如何传达言外之意呢?我们来看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 It is cold here. 从逻辑语义方面分析,这个句子表明“如果房间里的确冷,句子是真;如果房间里不冷,句子是假;全句的意义是“这里冷”。分析至此,我们只解决了这句话的句法含义,如果按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翻译,那就是“这里冷”,那这样对不对呢?其实,说话人是为了向听话人发出某种信息,这个信息就是“言语行为”。既可能是仅仅为了向听话人传递“冷”这样一个事实,也可能是个“请求”,请求听话人去关上门;也可能是个“邀请”,邀请别人去别的房间。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下,相同的一个句子,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只看句子的字面意思,要深入了解语境。“言外之力”就是一句话在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意思。人们只有再听懂“言外之力”的时候才能充分行使相对应的言后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了解“言外之力”呢?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处的语言环境。例1: (1)鲁大海:……妈,我走了。 鲁侍萍:胡说。就要下雨了,你上哪儿去?鲁大海:我有事。…… (2)鲁大海:没什么。周家逼得我们没有路走,这家伙(手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地把握交际的言外行为是翻译技能的一个基本要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译文与原文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相等,而要使二者真正达到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翻译;解释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5-0143-02 作者简介:李明(1983-),女,安徽无为人,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061)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 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08-10-02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李明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 一、翻译定义: 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 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7. 卡特福德——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8. 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9. 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的过程。 纽马克——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 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target language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equivalences.” --- Dubois 11. “Tran 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Nida 12.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 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 二、翻译标准 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通俗易懂。 2. 严复对翻译曾经提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关于翻译行为理论指导下的商务信函翻译

关于翻译行为理论指导下的商务信函翻译 一、翻译行为理论简介 翻译行为理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由德国籍芬兰职业翻译家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提出的。在曼塔里的理论模式中.翻译被解释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christianenord,2005)曼塔里认为翻译过程可比为一种行为,强调对于行为的参与者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分析理解。作为一种翻译互动形式.翻译行为理论的核心因素包含以下几种:f1)翻译作为一种有意图的互动;(2)翻译作为一种人际互动;(3)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4)翻译作为跨文化行为;(5)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基于这几点,在翻译时,我们应该予以更多的考虑以便使译文更为顺畅贴切。 二、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 1、大量使用专业性词汇 为了达到表意准确,专业性强的目的,商务信函常常使用大量的专业性词汇,具体表现在使用大量的行话、缩略语以及专业术语等等,例如、fob(离岸价格)、irrevocablel/c(不可撤销信用证)。可以说,大量使用专业词汇能够使商务信函表达得更加准确有效。 2、用词规范正式 作为一种正式的公函语体,商务信函中正式词汇与基本词汇并存.这样才能显示商务信函的规范正式等特性。例如,商务信函中

常用inaccordancewith来代替accordingto。又如.“therefore,weherebyregisterourclaim withyouforthefollowingsum.”其中带下划线的hereby一词则体现商务语言的正式规范性。当然商务信函中也经常利用构词手法以及词类转换手法来体现其语言的正 式性与规范性。 3、运用结构严谨复杂的长句与套语 由于商务英语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言,因此其中往往套用一些长旬,这些长句结构完整,成分多,层次多,充分体现了书面语体的典型特点。(张炜,2008)商务信函中常见的套语如“itwillbehighlyappreciated ifyoucouldcooperatewith usin thematter.” 三、从翻译行为理论下几个因素考虑商务信函翻译 1、从翻译作为文本处理行为的角度考虑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赖斯曾对于文本类型进行界定并将 其分为信息型、表情型以及操作型三种文本。一封商务信函里可以包含三种文本类型的语言:信息型文本通常文字简朴,所陈事实包括信息、知识、观点等,其目的是为表达其内容。表情型文本指的是“创作性文本”,传递的信息形式特别,语言具有美学特点。而操作型文本目的是为了感染读者并使其采取行动,其焦点重在呼吁或感染。(张美芳,2005:70)基于这三种文本的不同特点,在翻译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使得译文更为精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