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
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报告

三、实验器材

硬件:

ZIGBEE节点2个,

UART转接板与转接线,

ZIGBEE仿真器1个,

12V电源2个,

串口延长线1根

软件: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MCS-518.10集成开发环境;

仿真器驱动;

串口调试助手;

四、实验步骤

1、启动IAR Embedded Workbench,打开对应配套实验源码中的IHF.eww工程

2、编译链接程序代码。点击工具栏中的Project下面的Rebuild All

3、连接ZigBee节点与仿真器,点击工具栏上的DEBUG按钮将协调器程序下载到节点中。如有出错,请检查硬件连接或拔掉仿真器USB再重接

4、通过上诉步骤,已经将汇聚点程序下载到节点中(协调器),点击按钮,退出仿真状态,断开Debug仿真器与目标节点。

5、在左侧的导航框中,选择工程为“终端”工程,如下图。

6、修改完成,重新编译链接程序代码。将终端程序下载到ZigBee节点中。

7、复位协调器节点以及终端节点,使终端节点加入网络,并且向协调器发送数据。

8、协调器硬件节点通过转接板的串口与PC机相连,2个节点同上电源

9、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选择正确的串口号,波特率为38400移动协调器与终端节点之间的距离,看串口调试助手打印的信息。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选择正确的端口号,波特率为38400,观察串口调试助手打印的信息,该信息即为移动协调器与终端节点之间的距离。

移动协调器与终端节点之间的距离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次实验旨在学习通过RSSI信号强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并且通过串口打印出来。根据串口调试助手里所显示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distance为多少,但是仍然存有误差。

RSSI值很容易受到干扰和信号衰落的影响,分析可知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实现次数,减少干扰源以及使用不同的校正算法来达到减少误差的目的。如果距离估计的误差相对较小,那么位置估计的结果则会更加准确。为了更进一步精确测量值,我们可采用自适应滤波对RSSI值进行过滤。

本次试验中,在对协调器和终端节点的程序烧录一直有些问题,起初因为板子自身所带问题而没有烧录成功,后来经过厂家调试后,自己继续烧录时仍然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不过好在经过老师悉心的指导,得以让实验顺利进行。

经过这次实验,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课堂上所学习的关于RSSI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结合RSSI,熟悉了LFDB过滤的有关内容:LFDB技术是通过两次连续过滤,渐进地缩小搜索空间。有的时候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学起来有些似懂非懂,但一结合实际动手操作,便变得简单易懂了。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如此,不仅仅知道它的理论含义,更应该动手实践,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它的定义及所涵盖的内容,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而非死板认识汉字,却不了解这个知识真正要传达的是什么。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我对知识的部分欠缺以及在动手能力方面还有所匮乏,在日后的实验中愿能有所改进。

三、实验器材

硬件:

ZIGBEE节点2个,

UART转接板与转接线,

ZIGBEE仿真器1个,

12V电源2个,

串口延长线1根

软件: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MCS-518.10集成开发环境;

仿真器驱动;

串口调试助手;

四、实验步骤

1、启动IAR Embedded Workbench,打开对应配套实验源码中的IHF.eww工程

2、编译链接程序代码。点击工具栏中的Project下面的Rebuild All

3、连接ZigBee节点与仿真器,点击工具栏上的DEBUG按钮将协调器程序下载到节点中。如有出错,请检查硬件连接或拔掉仿真器USB再重接

4、通过上诉步骤,已经将汇聚点程序下载到节点中(协调器),点击按钮,退出仿真状态,断开Debug仿真器与目标节点。

5、在左侧的导航框中,选择工程为“终端”工程,如下图。

6、修改完成,重新编译链接程序代码。将终端程序下载到ZigBee节点中。

7、复位协调器节点以及终端节点,使终端节点加入网络,并且向协调器发送数据。

8、协调器硬件节点通过转接板的串口与PC机相连,2个节点同上电源

9、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选择正确的串口号,波特率为38400移动协调器与终端节点之间的距离,看串口调试助手打印的信息。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选择正确的端口号,波特率为38400,观察串口调试助手打印的信息,该信息

即为RSSI信号强度。

根据所得结果做出的RSSI信号图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因为有了上一次实验的基础,这一次实验较为顺利。实验时有时会因为烧录线连接不良或硬件问题,导致烧录时不能一次成功烧录。此时需检查线路连接并复位烧录器,待传感器指示灯正常显示时开始烧录。

根据绘制的折线图可以清楚的看出:RSSI值很容易受到干扰和信号衰落的影响,分析可知我们可

以通过增加实现次数,减少干扰源以及使用不同的校正算法来达到减少误差的目的。如果距离估计的误

差相对较小,那么位置估计的结果则会更加准确。为了更进一步精确测量值,我们可采用自适应滤波对RSSI值进行过滤。

这次实验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有关于实验平台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有关于RSSI的整体设计和实践等,再次期间,老师和同学给予了我很大帮助,解决了我不能独立处理的棘手问题。

此次RSSI实验课较为特别,在实验的实现中要求我们具有很好的实验动手能力,要求我们对于其

知识点和实验器材有很好的理解和实践。通过此次RSSI实验,我对传感器节点、烧录器等硬件及软件

有了较为熟练的应用及操作。通过对RSSI的设计,我对无线通信中的重要的参数RSSI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掌握,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无线发送层的可选部分,用来判定链接质量,以及是否增大广播发送强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接收到信息的RSSI值来判断一个

无线信号的强度,进而可以测出该信号发送源距接收源的距离。另外可以通过多个节点和基站来实验无

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功能。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学习计划和实践机会,更多的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实践,以便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加强团队合作的学习。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可以指导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更多有关

物联网定位方面的知识,以便让我们在学习到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课本知识来加强实践,提高我们

在学习物联网定位知识方面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硬件部分:

1、RFID射频识别开发平台

2、PC主机一台

3、J-Link仿真器一个

4、UHF RFID Reader读头模块一个

5、900M RFID标签4张

软件部分:

KeilμVision4开发环境,J-Link驱动程序

四、实验步骤

1、使用MDK软件打开实验源码工程文件IOT_RFID.uvmpw

2、在工程的WorkSpace里先编译ucgui界面库。

3、点击Rebuild按钮进行ucgui库的编译。

4、Ucgui工程编译完成后,再切换到RFID工程,并按Rebuild按钮进行重新编译RFID工程。

5、将J-Link仿真器接入RFID射频识别开发平台上,USB接口连入PC机,插好电源,并打开开发实验箱上的电源开关,如图10-7;

6、选择【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启动J-Link进行仿真调试;

7、选择【Debug】->【run】或者按快捷键“F5”,运行程序;

8、注册900RFID卡位置信息。在读头板的显示界面上点击Register按钮。

9、点击ROOM1按钮,然后把第一张标签卡放在到读卡模块天线范围内。

10、重复以上操作,分别再对另外3张标签卡进行注册。注册完成后,点击显示屏上的Back按钮返回主界面。

11、布置好4张标签卡到不同位置。

12、在主界面上点击Location按钮,进入定位模式。

13、移动读头板,使其连接的天线靠近标签卡。如果成功读到卡,则会在读头板界面上显示出卡

片的位置。

14、实验完毕。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注册900RFID卡位置信息。在读头板的显示界面上点击Register按钮。点击ROOM1按钮,然后把第一张标签卡放在到读卡模块天线范围内。重复以上操作,分别再对另外3张标签卡进行注册。注册完成后,点击显示屏上的Back按钮返回主界面。

移动读头板,使其连接的天线靠近标签卡。如果成功读到卡,则会在读头板界面上显示出卡片的位置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知道了RFID无源定位试验的主要原理: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受电磁场激励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

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改变电子标签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可将电子标签贮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到RFID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控制执行相关动作。

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那就是防碰撞问题:在一个阅读器的作用范围之内有多个电子标签时,由于所有的电子标签都采用同一工作频率,故当多个电子标签同时传输数据时就会产生数据冲突,使各标签之间的传输互相干扰,进而导致信息的丢失。防碰撞的原理是:通过算法实现每个标签与读写器的通信都在不同的时间或者频率下。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掌握了RFID无源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架构、各组成单元功能与作用、应用领域。学习了无源超高频RFID标签、读写器、上位机的基本参数指标,了解标签、读写器的性能参数测试方法。熟悉了无源超高频RFID系统的基本操作命令及方法。了解了多RFID标签识别时信息碰撞的机制及防碰撞识别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实验中继续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融入实际,更好的学习与吸收。

三、实验器材

硬件:

1、读卡器多功能调试底板一个;

2、参考标签四个;

3、移动标签一个;

4、电池五个;

四、实验步骤

1、连接读卡器到电脑。在电脑上需要安装USB转串口的驱动程序。用USB线连接参考标签与电脑,电脑提示“发现USB Device”,然后要求安装驱动程序。

2、打开LocDemo.exe软件,根据安装USB/串口驱动产生的串口序号,点击窗口的“串口选择”菜

单设置串口号。点击“连接设备”菜单,开始连接读卡器。

3、四个参考标签1,2,3,4按下图方位顺序放置,并和实际场景下设计的坐标点一致。

4、参考标签摆放位置是否与显示一致,如果不一致,点击“坐标调整”菜单,用该窗口中的滚动

条调整各个固定节点坐标,使之与实际位置相符合,然后按确定按钮。

5、在界面左上角的“参数设置”框里,填入对应的参数。

a)移动标签的数量

b)射频标定:即移动标签检测信号强度RSSI数据所对应的发射距离。具体标定方法见下一部分内容。此时可先默认下图所示初始值。

6、点击“开始定位”菜单,开始启动定位。

7、射频标定。关闭三个参考标签电源,只保留一个参考标签上电,此时界面窗体左下方的

调试信息框中显示的调试信息中出现“信号检测:1,5,0,0,0,9”等类似数据,将该距离

值填入“参数设置”框里的射频标定栏从左到右的四个文本框。然后点击“设置”按钮,此时

即完成了射频标定。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拜访参考标签如图所示,调整软件中相应数据后准备进入RFID定位。

开始定位。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RFID有源实验在操作上较为简单,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原理也需要我们仔细学习才能弄懂一二。通过本实验,我了解到了RFID有源定位的原理:参考标签不断对外发射射频信号;移动标签接受到该射频信号,通过检测获取自身与参考标签之间的感知范围,并将检测信息包传送给读卡器;读卡器与上位机(PC电脑或工控机)进行连接,并在上位机上运行定位演示软件,即可显示移动标签相对于参考标签的感知范围以及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定位的功能。

这是本学期物联网定位技术的最后一个实验,做得相对顺利,也是因为有了前几次实验作为铺垫,对环境配置的流程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对硬件设备的连接也比第一次的时候提速许多。结束本次试验后,我对RFID有源定位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这只是一个开始,知识的学习出了来源书本,精于实验,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定位的方法还有很多种,课后,自己应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辅以动手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很感谢刘老师这一学期以来的指导,做实验的时候我经常会犯些小错误,但老师都仍然十分耐心地给我讲解,帮助我从完成简单的试验到理解所学知识,只是现在我在运用知识方面依旧有所欠缺,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体味书本中所蕴含的道理,还能够很好的通过动手去验证乃至去自己实现并且达到想要获得的功能。

华电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名称:RFID综合实验 院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班级:通信1403 报告人: 2017年 3月 9日 实验一 Inventory 命令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15693标准规范第三部分协议和指令内容。 实验内容: 寻找标签卡片。 实验设备: RFID-RP实验箱中OURS_HF_EM板子一块,PC机一台,一针一空的串口线一根,5V3A 电源线一根,ISO15693标签卡片一张。 实验原理: 寻找标签卡片总量命令被用于在天线感应范围内获得ISO15693协议标签卡片的唯一ID(UID)号。它支持两种方法:一种是16个槽(slot)。在感应范围内单个槽(slot),另一种是单个槽(slot)。在感应范围内单个槽(slot)模式允许全部的请求命令。如果在该模式下,出现了多张标签,那么数据冲撞错误请求将

被发送到上位机GUI。在16个槽(slot)模式下,根据标签卡片的UID 号,通过寻找总量命令迫使应答器在16个插槽中的1个做出应答,从而减少数据冲突的可能。在该时间槽顺序下,任何冲撞的发生都能够通过在ISO 15693标准协议中定义的冲撞标志得到解决。 实验步骤: 一、使用16槽(slot)寻找单张标签卡片,用户需要以下4个步骤: (1)在标签标志(Request Flags)窗口点击任意设置标志(仅双副载波(Double sub-carrier),高比特率(High Data Rata)选项有效)及数据编码模式选择相应模式。 (2)点击设置协议(Set Protocol)。 (3)在命令(Command)窗口点选数量(Inventory)按钮。 (4)将一张ISO15693协议标签卡,放入TRF7970开发板天线接收范围内。 (5)点击执行命令(Execute)。 实验结果: 实验二Stay quiet命令实验 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15693标准规范第三部分协议和指令内容。 实验内容: 学习在STAY QUIET命令下返回的信号。验证执行命令后电子标签的状态,使标签处于静默状态。

华北电力大学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三 两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掌握交流放大器的调试和测量方法,了解两级放大电路调试中的某些特殊问题; 二、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不加C F ,R F 时是一个无级间反馈的两级放大电路。在第一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为 3Β11123 R V V R R R ≈ ++, B1BE1 E1C156V V I I R R -≈ ≈+, CE11C1456()V V I R R R =-++ 9B21789 R V V R R R ≈ ++, B2BE2 E2C21112V V I I R R -≈ ≈+, C2CE21101112()V V I R R R =-++ 图5-1 实验原理图 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14i2V1be115 (//) (1)R R A r R ββ=- ++ 其中i2789be2211()////[(1)]R R R R r R β=+++ 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21013V2be2211 (//) (1)R R A r R ββ=- ++ 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O1O2 O2V V1V2O1 i i V V V A A A V V V = = ?=?g g g g g g

三、预习思考题 1、学习mutisim2001或workbenchEDA5.0C 电子仿真软件 2、按实际电路参数,估算E1I 、CE1V 、C1I 和E2I 、CE2V 、C2I 的理论值 3、按预定静态工作点,以β1 =β2 = 416计算两级电压放大倍数V A 4、拟定Om V g 的调试方法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图5-1连接电路(三极管选用元件库中NPN 中型号National 2N3904) 实验中电路图的连接如下 2、调整静态工作点 调节R 1和R 7分别使E1V =1.7V ,E2V =1.7V 左右,利用软件菜单Analysis 中DC Oprating Point 分析功能或者使用软件提供的数字万用表(Multimeter )测量各管C V 、E V 、B V 。可以通过计算获得C I ,CE V ,将结果填入表5-1中。 1)、静态工作点调节后,两处调节值如图所示:

物联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RFID开发实验 一、实验环境 硬件:UP-MobNet-II型嵌入式综合实验平台,PC机 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Ubuntu12.04+ MiniCom/Xshell + ARM-LINUX交叉编译开发环境Rfid_900M模块QT测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1、了解UHF的基本概念、国际标准、协议内容 2、了解UHF的标准接口 3、了解UHF的应用范围及领域 4、掌握对功率和功放相关命令的操作 三、实验原理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协议目前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协议制定者:一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是EPC Global。ISO组织目前针对UHF(超高频)频段制定了射频识别协议ISO 18000-6,而EPC Global组织则制定了针对产品电子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标准。目前,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两大标准化组织有融合的趋势,EPC Class 1 Generation 2标准可能会变成ISO 18000-6标准的Type c。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针对ISO 18000-6 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本节讨论的是ISO 18000-6 协议中与系统架构相关的物理层参数。 ISO 18000-6 目前定义了两种类型:Type A 和Type B。下面对这两种类型标准在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1.物理接口 ISO 18000-6 标准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协议—Type A 和Type B。标准规定:读写器需要同时支持两种类型,它能够在两种类型之间切换,电子标签至少支持一种类型。 (1)Type A 的物理接口 Type A 协议的通信机制是一种“读写器先发言”的机制,即基于读写器的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替发送的机制。整个通信中的数据信号定义为以下四种:“0”,“1”,“SOF”,“EOF”。通信中的数据信号的编码和调制方法定义为: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读写器发送的数据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30%(误码不超过3%)。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间隔编码,即通过定义下降沿之间的不同宽度来表示不同的数据信号。 ②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 电子标签通过反向散射给读写器传输信息,数据速率为40kbits。数据采用双相间隔码来进行编 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如果电平从位窗的起始处翻转,则表示逻辑“1”;如果电平除了在位窗的起始处翻转,还在位窗的中间翻转,则表示逻辑“0”。 (2)Type B 的物理接口 Type B 的传输机制也是基于“读写器先发言”的,即基于读写器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换的机制。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11%或99%,位速率规定为10kbits 或40kbits,由曼彻斯特编码来完成。具体来说就是一种on-offkey格式,射频场存在代表“1”,射频场不存在代表“0”。曼彻斯特编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1”(下降沿)和逻辑“0”(上升沿)

物联网常见的6大定位方式

物联网常见的6大定位方式 物联网实现物物相连,意味着将有数以百亿计的设备将要接入网络,并且种类繁多,其中基于位置服务的物联网应用市场空前。定位技术,无论是传统的GPS定位技术还是借助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技术或者短距离无线定位技术,都有其技术优势,本篇云里物里就来为大家介绍物联网大环境下常见的几种定位方式。 GPS定位,目前市场中GPS定位是最常见的,它信号好、定位精度高、使用范围广,几乎所有需要定位的设备都会优先使用GPS定位。缺点是,不能信号透过金属和钢筋水泥混合物,因而不能在室内如地下停车场、高桥下、密集的楼房下使用。而且GPS在首次启动定位时,搜星速度慢,大约需要2~3分钟,不过现在这个缺陷也得到很好的解决了,很多GPS定位的设备都有AGPS或EPO辅助定位功能,帮助在搜星时快速定位位置,一般只需要几秒就搞定了。 北斗定位,众所周知,北斗是我国全力发展的可以跟GPS定位抗衡的卫星定位方式,定位原理跟GPS是一样的,都是根据天上的卫星来确定当前的位置的。虽然原理都一样吧,但是目前在定位精度、使用范围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现在还是主要用于军事上,民用范围正在大力推广,民用范围定位精度几米到几十米都有,北斗模块的定位芯片价格相较GPS模块要高。现在的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相较于北斗二号卫星系统,除了覆盖区域由区域覆盖扩大到全球覆盖外,在性能上、系统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基站定位,基站定位也是很常见的定位方式了,它是基于三大通信运营商建立的基站来定位的,那么它的优缺点就很明显了,附近的基站点多,那么定位就准,如果站点少甚至没有,那就定位误差大,或者是无法定位。一般说来,不管基站点多少,基站的定位误差在几十米左右,误差大的有几百米。 WiFi定位,WiFi定位其实是室内定位方式的一种,但随着WiFi在室外的大范围覆盖,它也渐渐在室外定位技术上得到很好的应用。wifi定位的原理,这里就不细讲了,技术上的东西说深了其实更难理解,我们只要知道,一般情况下,wifi热点(也就是AP,或者无线路由器)的位置都是固定的,热点只要通电,不管它怎么加密的,都一定会向周围发射信号,只需设备能够扫到wifi,不需要连接wifi,定位端就能把检测到的热点的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这些信息,查询、运算,就能知道客户端的具体位置了。WiFi定位的精度也是很高的,缺点是客户端必须能上网,而且附近必须有WiFi热点才行,离开大城市,这个功能就很难用到了。 蓝牙Beacon室内定位,简单来说,Beacon就是一个小型的信息基站,可以应用在室内导航、移动支付、店内导购、人流分析、物品跟踪等等所有与人在室内流动相关的活动之中。Beacon技术做到的是通过Bluetooth Smart(智能蓝牙)向通信覆盖范围内的移动设备捕捉和推送信息。 1.这些蓝牙beacon基站不断发送beacon广播报文

华北电力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____ 操作系统综合实验 课程名称______ 操作系统 | | 专业班级:网络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王德文/姜丽梅实验日期:2015年11月4日

实验一实验环境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 2. 练习编译、调试EOS 操作系统内核以及EOS 应用程序。 二、 实验内容 1. 启动 OS Lab; 2. 学习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练习使用 OS Lab 编写一个 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 序,熟悉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新建项目、生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3. EOS 内核项目的生成和调试:对 EOS 内核项目的各种操作(包括新建、生成和各 种调试功能等)与对 Windows 控制台项目的操作是完全一致的; 4. EOS 应用程序项目的生成和调试; 5. 退出 OS Labo 三、 实验内容问题及解答 1. 练习使用单步调试功能(逐过程、逐语句),体会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逐过 程”调试, 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逐语句”调试。练习使用各种调试工具(包括“监 视”窗口、“调用堆栈”窗口等)。 答:逐语句,就是每次执行一行语句,如果碰到函数调用,它就会进入到函数里面。 而逐过程,碰到函数时,不进入函数,把函数调用当成一条语句执行。因此,在需要进 入函数体时用逐语句调试,而不需要进入函数体时用逐过程调试。 四、实验过程 1. 新建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序 生成项目: 执行项目: 调试项目: int Func (Int 口〕,// 芦明F UEK 函数 i. nx n - 0, n = FunjcdO); print f CHello World 查看 EOS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文件夹: 修改EOS 应用程序项目名称: pflMSni-E-l (Prftss Ctrl+FVFR switcli corisnlfi uiitdnu...) Ucleone to EOS shell 五、实验心得 这次是验证性试验,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都是与实验教程参考书上一致, 实验很顺利, 实验过程没有遇到困难。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 OS Lab 启动和退出操作;练习使用 OS Lab 编写一个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序,熟悉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新建项目、生 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2. 使用断点终端执行: 13

rfid实验报告

RFID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 级物联网工程专业 课程名称 RFID原理与应用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王超梁 2017年月日

实验一RFID通信系统编解码和调制解调仿真 一、实验目的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磁破实现物体识别的无线电技术,一个完整的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识别阅读器,射频识别标签和射频识别软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根据工作频段的不同,RFID系统编解码方式、调制解调方式不同,不同的编解码和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RFID系统的通信效率,分析与设计RFID系统中不同编解码算法和调制解调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分析RFID系统不同编解码算法和调制解调方式,并进行仿真,比较不同编解码算法和调制方式对波形的影响,同时对现有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提高RFID系统的效率。 二、实验内容 1. RFID实验箱各模块的划分和作用; 电子标签各种编解码算法的仿真; 3. RFID电子标签调制解调的仿真; 4. 记录并截图电子标签各编解码算法和调制解调的波形。 三、预备知识 了解RFID的通信模型和原理;了解调制解调和编解码算法及波形;了解RFI实验箱各模块的功能;了解RFID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四、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 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 内存:1GB及以上; 实验设备:韩柏电子RFID实验箱一套; 2. 软件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1; RFID开发环境:AVR Studio,Miniscope。 五、实验分析 1.采用Manchester编码方式,对编码数据和解码数据波形的对比。 2.采用AM调制方式(AM/FM/PM),对数据ASK调制和解调波形的对比。

华北电力大学EDA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2013--2014年度第1学期) 名称:电子电工实习(EDA部分)院系:科技学院信息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张宁孙娜 设计周数:分散1周 成绩: 日期:2013年11月9日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具有基本功能的电子钟 2、实验要求 (1)、在6位数码管上按24小时进制显示“时”“分”“秒”; (2)、有对“时”“分”“秒”的校时功能; (3)、具有正点报时功能。当快到正点,即某点59分50秒时,电子钟报时,蜂鸣器鸣叫,10秒后结束; 二、设计实验 1、设计原理及其框图 (1)数字钟的构成

数字钟是一个将“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因此,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和蜂鸣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送到六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 六段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时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脉冲信号,然后去触发一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校时电路时用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的。 (2)、简述74LS163 2、设计思路 通过分析实验要求得出:选用74LS163芯片共计6片,采用同步计数的方法来设计相关计时器(同一源输入脉冲接至CLK ,控制ENT 使能端实现计数),秒位计时器与分位计时器均为60进制,时位计时器为24进制。 控制验证当数字电子钟的输出为59分50秒时,与一个本电路所用的源输入脉冲信号,利用与门的特性输出相应的高低电平接通蜂鸣器实现整点报时。 三、实验具体设计 1、秒位计时电路设计(60进制) 秒低位计数用十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由脉冲信号触发计数,9秒(秒低位输出1001B )时,秒低位清零;秒高位计数用六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9秒时,秒高位芯片ENT 输入高电平,由此触发计数,59秒(秒低位输出1001B ,秒高位输出0101B )时,秒高位清零。如图(1)所示 74LS163芯片 4位二进制输出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超外差收音机安装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 电子器件图书。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 2.学习并掌握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3.了解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方法。

4.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 接技术。 二、实验原理图 三、元器件清单 元件型号数量位号元件型号数量位号 三极管9013 2只V6、V7 电阻56Ω1只R5 三极管9014 1只V5 电阻100KΩ2只R7、R10 三极管9018 4只V1、V2、V3、V4 电阻120KΩ1只R1 发光二极管红色1只LED 瓷片电容103 1只C2 磁棒及线圈4x8x80mm 1套T1 瓷片电容C1、C4、C5 振荡线圈TF10(红色)1只T2 瓷片电容223 7只C6、C7、C10 中频变压器TF10(黄色)1只T3 瓷片电容C11 中频变压器TF10(白色)1只T4 电解电容 4.7uF 2只C3、C8 中频变压器TF10(绿色)1只T5 电解电容100uF 3只C12、C13、C9 输入变压器蓝色1只T6 双联电容CBM-223PF 1只CA 扬声器0.5W 8Ω1只BL 耳机插座?3.5mm 1只CK 电位器10KΩ1只RP 装配说明书1分 电阻51Ω1只R8 机壳上盖1个 电阻100Ω2只R13、R15 机壳下盖1个 电阻120Ω2只R12、R14 刻度面板1块 电阻150Ω1只R3 调谐拨盘1只 电阻220Ω1只R11 电位器拨盘1只 电阻510Ω1只R16 磁棒支架1只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2(电子钟20190418物联网本)_模板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2) 数字逻辑实验2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成绩 评语:(包含:预习报告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 教师签名 姓名: 学号: 班级:物联网1701 指导教师:徐有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 年月日

数字逻辑实验报告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 1、实验名称 多功能电子钟系统设计。 2、实验目的 要求同学采用传统电路的设计方法,对一个“设计场景”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并利用工具软件,例如,“logisim”软件的虚拟仿真来验证电子钟电路系统的设计是否达到要求。 通过以上实验的设计、仿真、验证3个训练过程使同学们掌握小型电路系统的设计、仿真、调试方法以及电路模块封装的方法。 3、实验所用设备 Logisim2.7.1软件一套。 4、实验容 设计场景:多功能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显示秒、分、时的计时装置,当前从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子手表,大到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型数显电子钟无处不在。 多功能数字钟的基本功能如下: (1)显示时、分、秒; (2)可以采用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上午和下午); (3)整点报时,整点前10秒开始,整点时结束; (4)单独对“时、分”计时校准,对分钟值校准时最大分钟值不向小时值进位; (5)闹钟10秒提醒。 使用logisim软件对你设计电子钟电路进行虚拟仿真验证,具体要求如下。 (采用logisim软件提供的“时钟频率”为8hz的信号源)

(1) 具有校准计数值功能的六十进制计数器电路 采用“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这个“私有”元件和相应元器件,设计一个具有对计数值进行校准的六十进制计数器,并封装,该计数器逻辑符号参见图2-1所示。 图2-1 校准计数值的60进制计数器 六十进制计数器的输入输出引脚定义如下: (a )一个清零端Clr ; (b )一个累加计数脉冲输入端CP U ; (c )一个累减计数脉冲输入端CP D ; (d )八个计数器状态输出值Q 1D Q 1C Q 1B Q 1A Q 0D Q 0C Q 0B Q 0A ,采用8421码分别表示计数器状态的十位和个位; (e )一个计数值校准输入控制信号Adj ,当Adj 为“1”时通过CP U 对计数值进行加计数或校准,Adj 为“0”时通过CP D 对计数值进行减计数校准(由于受“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约束),CP D 可以对计数值的十位或个位进行递减校准(递减的时候不需要循环,回到0即可); (f )每当计数累计满60产生一个进位输出信号Qcc 。 计数器的状态请采用“十六进制的数字显示器”显示。 (2)具有校准计数值的十二进制计数器或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电路 采用“四位二进制可逆计数器”这个“私有”元件和相应元器件,设计一个具有对计数值进行校准的十二进制计数器或二十四进制的计数器,并封装,该计数器逻辑符号参见图2-2所示。

物联网技术复习要点

第1章_物联网概述 内容提要: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三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标志性事件 ◆物联网的四层体系结构模型: ◆典型的应用示例:如何布局物联网? 练习题: 1、物联网分为、、和四个层次。 2、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 3、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的战略构想。 A、未来之路 B、感知中国 C、感知环境 D、智慧地球 4、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的三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5、物联网可分为哪四层?并简要介绍各层的基本功能。 6、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7、判断题 自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让人与计算机对话,让计算机与计算机对话,在第三阶段中尝试与物理世界对话。() 8、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 第2章_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光学符号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 ◆IC卡系统的构成及分类方法。 ◆条形码技术:二维条形码与一维条形码的比较,常见的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编码。 ◆RFID的概念与现状。 ◆RFID系统的组成,RFID标签的优点,RFID标签的存储方式及分类,RFID系统的常见频率及其优缺点。练习题: 1、RFID系统可分为()、()和()三大组件。 2、 RFID的标签根据是否内置电源,可分为三种类型:()、()和()。 3、射频识别系统中真正的数据载体是()。 A. 读写器 B.电子标签 C. 天线 D.中间件 4、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 A、文字 B、数字 C、二进制 D、视频 5、下列属于矩阵式二维条码是()。 A、UPC码 B、EAN 码 C、Code49码 D、QR Code 6、下列哪个不是二维条形码的特点。()

华北电力大学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报告 完整版

华北电力大学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 实验报告 院系班级 姓名学号 同组人姓名 日期年月日 教师肖仕武成绩

Ⅰ. 微机线路保护简单故障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微机线路保护简单故障实验,掌握微机保护的接线、动作特性和动作报文。 二、实验项目 1、三相短路实验 投入距离保护,记录保护装置的动作报文。 2、单相接地短路实验 投入距离保护、零序电流保护,记录保护装置的动作报文。 三、实验方法 1 表1- 1 2、三相短路实验 1) 实验接线 图1- 1 表1- 2

表1- 3 三相短路故障,距离保护记录 4) 保护动作结果分析 R=5.0Ω,X=1.0Ω时,距离保护I段动作,故障距离L=20.00 R=5.0Ω,X=3.3Ω时,距离保护II段动作,故障距离L=74.00 R=5.0Ω,X=6.0Ω时,距离保护III段动作,故障距离L=136.00 3、单相接地短路实验 1) 实验接线 见三相短路试验中的图1-1 2) 实验中短路故障参数设置 见三相短路试验中的表1-2 表1- 4 A相接地故障,保护记录 4) 报文及保护动作结果分析 R=5.0Ω,X=1.0Ω时,距离保护I段动作,故障距离L=20.00 R=5.0Ω,X=3.3Ω时,距离保护II段动作,故障距离L=77.50 R=5.0Ω,X=6.0Ω时,距离保护III段动作,故障距离L=142.00 四、思考题 1、微机线路保护装置161B包括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每个功能相关的整定值有哪些? 功能:距离保护,零序保护,高频保护,重合闸 1)距离保护是反应保护安装处到故障点的距离,并根据这一距离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限的一种动作 距离保护三段1段:Z1set=(0.8~0.85)Z l,瞬时动作 2段:Z1set=K(Z l+Z l1),t=0.05

物联网实验报告

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课程设计 地面/探空电报码以文件形式存放,固定为8.3格式。地面电报码文件格式是:AAXXmmdd.Thh ,探空电报码文件格式是:TTAAmmdd.Thh 。其中AAXX 表示地面报;TTAA 表示探空报;mm 表示月份,用2位数字01~12;dd 表示日,用2位数字01~31;hh 表示时次,用2位数字,地面有00、03、06、09、12、15、18、21共8个时次,探空有00、06、12、18共4个时次,都用世界时。地面/探空电报译码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图1 电码译码系统数据流图 1、 地面/探空电报译码程序总流程图 根据电码文件名是8.3格式,并且与月日时次形成固定关系,因此可以采用输入年月日时次的数据来组合文件名。地面1~4位固定为“AAXX ”,探空1~4位为“TTAA ”,5~6位为2位数月份,7~8位为2位数日,9~10位为固定为“.T ”,11~12位为2位数时次。 地面/探空电报译码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读取文件,找到指定台站的位置,并读取指定台站的电码到一个字符串数组中,然后传递给地面或探空处理程序继续处理,分解出天气各要素。最后显示结果。

图2 电码译码系统程序流程图 一、详细设计 将已打开的电码文件数据分解,将第0-4个字符赋值给台站号,第6-10个字符赋值给i R i X hVV,i R i X指示码,本次不要译码,h——最低的云底部高度(米),VV—有效能见度(千

米),第12~16字符赋值给Nddff,N—总云量,指观测时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总成数,dd —风向,以10度为单位编报。静风时,dd编报00。 ff—风速,以米/秒为单位进行编报。并将这些信息显示出来。 给K赋初值为16,利用数组分别对后面的数据进行译码,按照图示所示顺序,每次译码后K加6,直到K的值大于数组长度N结束地面译码。 图3译出地面各要素功能流程图 将已打开的报文资料进行分解,第0~11字符不用,第12~16字符赋值给台站号,并显示出来,给变量K赋初值为18,对气压进行译码,分别将数组第K和第K+1个字符与99,00,92……20,15,10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对第K+2-K+4个字符进行相应处理,得到相应的本组气压位势米,然后依次对气温,露点温度差,风向,风速译码,将变量K+18赋值给K,进行下一组译码,直到K〉n,结束本次探空译码。

物联网-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定位与追踪系统的设计剖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定位与追踪系统的设计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还简单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对于实现物流可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物联网,物流

1.概述 (2) 2.设计方案 (2) 2.1原理说明 (2) 2.2体系构架 (3) 2.3 详细步骤 (4) 2.3.1 RFID信息采集 (4) 2.3.2 GPS/GSM定位 (5) 2.3.3 定位和追踪的实现 (6) 3. 发展趋势 (6) 4.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定位与追踪系统的设计 1.概述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流业是物联网很早就参与进来的行业之一,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本文将对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定位与追踪系统的设计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2.设计方案 2.1 原理说明 物流信息定位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是统一信息系统(Unified Information System,UIS)利用无线终端和无线网络的有机配合,运用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全球定位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Internet融合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CTI)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通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读写出物流实时位置信息,在统一信息系统中

华北电力大学编译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 -- 2013年度第 1 学期) 名称:编译技术课程设计B 题目:词法分析器设计 算符优先分析程序设计 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程序设计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阎蕾, 岳燕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年月日

《编译技术》课程设计B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词法分析器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译技术》课程后,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应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出词法分析器,了解扫描器的组成结构,不同种类单词的识别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设计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设计、分析编译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扫描器,该扫描器是一个子程序,其输入是源程序字符串,每调用一次识别并输出一个单词符号。为了避免超前搜索,提高运行效率,简化扫描器的设计,假设该程序设计语言中,基本字(也称关键词)不能做一般标识符用,如果基本字、标识符和常数之间没有确定的运算符或界符作间隔,则用空白作间隔。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如表1-1所示,单词符号中标识符由一个字母后跟多个字母、数字组成,常数由多个十进制数字组成。单词符号的内部表示,即单词的输出形式为二元式:(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表1-1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 单词符号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BEGIN IF THEN ELSE END 标识符整型常数1 2 3 4 5 6 7 — — — — — 在名字表中的地址 十进制整数

物联网操作实验报告

物联网操作实验报告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中国式的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1、打开物联网工具箱,接上工具箱电源并打开电源。

2、检查工具箱的工具,分清工具箱的工具。

界面1: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果 课后作业题 1、列出CC2530支持的数据类型及其长度。 Short 2 Unsigned short 2 Int 2 Unsigned int 2 Long 4 Unsigned long 4 Char 1 Unsigned char 1 Double 4 Float 4 2、IAR有哪几种运行模式?简述其特点。 Go:全速运行 Break:终止运行 Reset:复位 Stop Debugging:退出调试器 Step Over:单步执行一条C语句或汇编指令,不跟踪进入C函数或者汇编语言子程序 Step Into:跟踪执行一条C语句或汇编指令,跟踪进入C函数或者汇编语言子程序 Step Out:启动C函数或汇编语言子程序从当前位置开始执行,并返回到调

用该函数或子程序的下一语句 Next Statement:直接运行到下一条语句 Run to Cursor:从当前位置运行到光标指定处 Autostep:弹出对话框用于设定自动单步执行的方法 Refresh:更新存储器、寄存器、观察和局部变量窗口的显示信息 part2:CC2530单片机程序的编写 1.编写c程序,实现不少于3种排序算法。 要求: 1、排序算法以函数形式实现,在主函数中调用; 2、完整的程序包含不少于3个文件,含.h头文件和.c源程序文件。 2.在IAR中使用单步运行或其他运行模式,观察排序结果。 头文件 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Main函数 课后作业题 1、一般的c程序中头文件作用是什么?预处理作用是什么? #include是文件包含命令,主要用来引入对应的头文件。#include将头文件的内容插入到该命令所在的位置,从而把头文件和当前源文件连接成一个源文件。 所谓预处理是指在进行编译的第一遍扫描(词法扫描和语法分析)之前所作的工作。预处理是C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它由预处理程序负责完成。当对一个源文件进行编译时,系统把自动引用预处理程序对源程序中的预处理部分作处理,处理完毕自动进入对源程序的编译。 C语言提供了多种预处理功能,如宏定义、文件包含、条件编译等。合理地使用预处理功能编写的程序便于阅读、修改、移植和调试,也有利于模块化程序设计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IAR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而且掌握了在IAR环境下程序的编辑、编译以及调试的方法,还了解了CC2530(增强型8051 MCU )中支持的数据类型及其长度和CC2530程序的一般结构。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考试题库含答案

《物联网技术与运用》考试题库01 单选题 1、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B)B.Internet of Things 2、(D)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雏形 D.比尔.盖茨 3、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A) A.射频识别 4、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应用模式(C) C.行业或企业客户的购买数据分析类应用 5、按照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可将云计算划分为(A) A.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6、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的云计算服务类型是(C) C.PaaS错误:改为B.IaaS 7、2008年,(A)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 A.IBM 8、(A)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 路径 A.祥云工程 9、智慧城市是与相结合的产物(C) C.数字城市物联网 10、可以分析处理空间数据变化的系统是(B) B.GIS 11、智慧革命以(A)为核心 A.互联网 12、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A) A.条形码识别技术 13、以下哪一项用于存储被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B) B.电子标签 14、物联网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什么方 式进行信息传输的呢?(B) B.电场和磁场 15、双绞线绞合的目的是(C ) C.减少干扰 16、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 则采用(D )比较合适? D.光缆 17、下列哪种通信技术部属于低功率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A) A.广播 18、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19、无线局域网WLAN传输介质是(A) A.无线电波

华北电力大学 网络通信实验与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 2013-2014年度第 2学期) 名称:网络通信实验与设计 题目:网线的制作、路由器配置及组网 网络通信综合实验、VB6.0实验院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班级:通信110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

实验 环境 VB 6.0 实验 名称 实验一:熟悉VB环境及UDP通信实验程序的设计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VB语言开发平台。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UDP通信协议,掌握UDP通信协议的特点。 实验原理 在TCP/IP模型中,UDP为网络层以上和应用层以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UDP只提供数据的不可靠传递,它一旦把应用程序发给网络层的数据发送出去,就不保留数据备份。UDP在IP数据报的头部仅仅加入了复用和数据校验字段。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跟TCP的操作不同,计算机并不建立连接。另外,UDP 应用程序可以是客户机,也可以是服务器。UDP所在位置如下: 应用层 UDP(传输层)TCP(传输层) IP 各种网络接口 为了传输数据,首先要设置本机的使用协议和本机端口号。然后,本机 计算机只需将RemoteHost设置为需要聊天的计算机的IP地址,并将RemotePort属性设置为跟需要聊天的计算机的LocalPort属性相同的端口, 并调用SendData方法来发送信息。最后,本台计算机使用 DataArrival事件 内的 GetData 方法来获取对方计算机已发送的信息。 本实验中聊天界面的编写采用VB语言。 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1.进入VB6.0,双击StandardEXE。 2.出现标准窗体,调整窗体大小到适当尺寸。 3.工程名改为工程_udp,窗体名改为Frm_udp, 窗体的caprion属性改为“聊天程 序”。 4.添加三个TextBox控件,名字分别改为Text_ip、Text_record、Text_send,属 性均为空,分别用以输入聊天对象的IP地址、显示聊天内容、输入聊天内容。 另外Text_record 的scrollbars 属性设置为2_vertical。 5.添加三个Lable控件,其caption 属性分别改为:“聊天对象(IP地址):”、“聊 天记录:”、“我要说:”,用以说明其下面的TextBox的作用。 6.添加三个CommandButton控件,Caption属性分别改为“确定”、“发送”、“退 出”,名称分别为:Cmd_sure、Cmd_send、Cmd_exit。其作用分别为:确定

《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2015学年 实验一:数据收集、整理和展示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二.实验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1)设计“考试成绩影响因素调查表”,具体内容见教材P288—P289 (2)设计“某房地产中介的客户数据”,具体内容见教材P303—P304 2.某班数学考试成绩如下: 786397837966776573827794998156937260 7082 597985676084987492659976799588848689 8789 试根据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5分为中、76-89分为良、90-100为优的标准,将学生成绩进行分组,并制作频数分布表和柱形图 三.实验结果: 1.(1)

1.(2)

2.截图 频数分布表

四.实验结论: 本实验主要考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前两个小实验是Excel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包括两个工作表,一个是问卷,另一个是问卷选择。问卷选择保存了问卷调查的结果。插入表单控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选框或者复选框,设置相应的控件命令,单元格链接等操作。注意分组框的应用,将属于一个组的选项按钮框放置在一个分组框里,不同题目的选项就不会混在一起了。 第三个小实验主要是对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涉及到的函数公式主要是FREQUENCY,还有插入图表功能的熟练使用。在设置上下线的时候要留意一些边界问题,不留心的话边界上的数据漏掉了。我采取了取小数边界,因为都是整数,所以小数边界左右的整数就不会遗漏了。 实验二:数据分布特征 一.实验目的: 使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 二.实验内容: 已知3个学校学生的体重(单位:kg),使用函数和描述统计工具分别计算每个学校学生体重的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峰度、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