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_石明国

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_石明国
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_石明国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石明国、杨勇、赵海涛、常英娟、白亚妮、张学昕、刘凯)

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

石明国,杨

勇,赵海涛,常英娟,白亚妮,张学昕,刘凯

[摘要]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形成大致经历了X 线学、放射学、现代医学影像学3个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设备制造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产生对本学科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进作用。其人员结构主要由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和影像技术2支队伍组成。建立、健全医学影像学的继续/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才能使现代医学影像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设备;新技术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68(2010)04-0159-02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Imaging Science

SHI Ming-guo ,YANG Yong ,ZHAO Hai-tao ,CHANG Ying-juan ,BAI Ya-ni ,ZHANG Xue-xin ,LIU Ka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Xijing Hospital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imaging science is composed of three stages :roentgenology ,radiology and

modern medical imaging scignce.Its development depends on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which promotes progress in this subject.Its personnel consists of two groups.doctors for diagnesis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technicians operating facilities.To establish and modify the system of step/lifelong education,and enhance training specialized personnel,can devolops increasingly modern medical imaging science.Key words

medical imageology ;equipment ;new technology

1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特点

(1)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医学影像学专家刘玉清教

授曾高度概括指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形成经历了X 线学(1895年~20世纪40年代末),放射学(20世纪50~60年代末),现代医学影像学(20世纪7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3个发展阶段[1]

(2)纵观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形成和发展,无不得益于新的设备、器材、器具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进展。谁掌握了新的仪器设备,谁就有新的方法;有了新的方法,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或视角对传统意义上的一些疾病或疑难杂症作出一些新的发现,进而推动影像医学诊断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新发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应用,产生和形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为人类提高疾病的诊治和认识能力做出了积极而重大的贡献。放射介入诊断和治疗与外科、内科微创技术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临床亚专业如心脏内科、消化内科、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等,也纷纷加入到了放射介入诊断与治疗的队伍行列。

(3)现代医学影像学随着现代物理学、材料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以及生命科学的进展而产生革命,成为一门介于医学、工程学和信息科学的边缘学科。20世纪70年代CT 的开发和应用,使放射学进入了一个数字化影像的新阶段,接着磁共振成像(MRI )、放射性核素成像、超声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和数字X 线成像(CR 、DR )逐步兴起并应用于临床。事实上,医学成像技术不仅有图像的产生,还包括图像的处理、显示、记录、存储和传输,从而为图像存储和通讯系统(PACS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CT 、MR 、DSA 、CR 、DR 、PET-CT 等现代化医学设备的研制成功及临床应用,就没有数字化

影像的形成。现代医学影像学属于设备依赖型专业,学科的发

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设备制造的发展,新设备新仪器的产生对于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现代医学影像学人员结构及职业素质特点

(1)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现代医

学影像学以高科技为基础,为人类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诊疗服务。其人员结构主要由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和影像技术两支队伍所组成。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相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研究,根据影像信息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2]。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各自完成相同专业不同侧重面的工作。

(2)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从事医学影像学的人员文化程度低,职业素质特点基本是由“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少数到上级医院进修。20世纪90年代随着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职业素质通过学历教育(专升本、成人教育)、研究生教育(硕、博学位、在职或委培研究生)、博士后教育、国际学术交流(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外语)得到大幅提升。现代医学影像学一改传统的平面式思考方式与静止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强调形态与功能的统一,静止与变化的协调,三维成像研究,使立体辨思成为主导观念;要求人们必须对医学图像多视角认知、全方位把握;要求我们有更加坚实、宽厚的知识结构。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应有一支符合这一要求的影像学队伍。目前我国大多数二级以下医院引进大型设备后,由于人才的缺乏和应用水平的低下,使很多高、精、尖的大型仪器设备处在一个低水平运行状态,订购的临床应用软件没有充分开发应用,造成资源浪费。

3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3.1成像设备的发展

从新兴的三大医学影像设备(CT 、MRI 和PET-CT )来看,

CT 发展相对最快,已从形态学检查设备,逐渐发展为形态结

综述General Review

·159·

配合,其研究必将继续深入和日趋成熟,临床应用亦将会愈来愈广泛,并有望成为常规诊疗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Townsend D W ,Carney J P ,Yap J T ,et al .PET/CT :Todayand to -morrow[J].J Nucl Med ,2004,45(S1):2s-14s.

[2]程诤.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概述[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3):48-49.

[3]张煜,刘哲星,李树祥,等.医学图像信息技术的发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4):202-205.

[4]Beyer T ,Townsend D W ,Brun T ,et a1.A combined PET/CT scan -ner for clinical Oncology[J].J Nucl Med ,2000,41(8):1369-1379.[5]

文明,李少林.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

学影像学杂志,2005,13(3):223-224.

[6]李伟,朱学峰.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7):1126-1129.

[7]卢健,胡志忠,杨如乃.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4):163-167.

[8]巴本东,吴晓娟,王磊.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概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4(4):28-30.

[9]

Townsend D W,Cherry S https://www.360docs.net/doc/664593163.html,bining anatomy and function :the path to true Image fusion[J].Eur Radiol ,2001,11(10):1968-1974.[10]董伟军,樊养余,周明.基于小波升格式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融

合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5):185-187.

(收稿:2010-01-30)

合功能甚至组织成分分析的仪器设备。如“宝石”CT 能谱成像。磁共振成像则向着高磁场方向发展,3.0T 场强的磁共振已广泛应用,7.0T 场强的磁共振也已进入临床试用阶段。PET-

CT 则是不同成像设备之间图像融合方法的典范,在此基础上,相信将会有PET-MR 等不同设备图像融合的专用影像设备面世。三维动态DSA 、热成像CT 、四维超声显像、器官专业影

像诊断设备(心脏、神经、关节、介入等)也快速发展。

3.2分子影像学诞生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生

理成像技术(新的特异性造影剂研究等),功能成像技术(脑功能成像等),代谢成像技术(肿瘤诊断)、基因治疗技术(介入导入治疗),已影响到影像学科诊治及基础研究的方向。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将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研究。

3.3成像技术与显示技术的发展

以成像为基础的手术模拟技术(内镜手术、肝叶切除等)、

三维仿真技术、仿真内窥镜技术、血管成像技术、水成像技术、图像融合技术、频谱技术、实时三维技术、肺、脑功能成像等新的成像技术不断涌现。软拷贝阅读即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已逐步普及,就X 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根据诊断需要,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3.4网络影像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科学的进展,影像学的数字化,图像存储与通讯

系统(PACS )和远程放射学、进而远程医学系统,智能型计算机和工作站,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CAD )和治疗等的进展和实用化,使“网络影像学”(network imaging )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人),亦将应用于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的操作[1]。

4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对策

(1)目前,我国医学影像学科,特别是二级以下医院的医

学影像学科人才素质不高、学历偏低、人才断层、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速度慢。严重制约和影响本学科的发展,加强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尽快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

(2)医学影像学的各级从业人员必须认识到继续/终身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针对各层次专业人员均面临着知识老化的情况,应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各级从业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掌握

和熟悉最新的医学影像学发展动向和前沿科研成果,以便在所属专业领域的医教研工作中跟上时代发展步伐[3]。

(3)加强外语训练,进一步提高专业外语的表达能力和整体水平是吸收国际先进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的决定性条件。

(4)建立、健全我国医学影像学的继续/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各类、各级影像医学专业人员对继续/终身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性和责任感;知识更新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并重,扩大知识面,重视与不同学科和/或专业间的配合;加强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特别是中青年骨干力量,是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制定规范化培训的国家标准与考核制度,统一的学历制度,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网络影像学”系统,提高已有中等学历人员的职业素质。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医学影像学的信息量剧增,影像医学知识更新超过临床其他学科速度,继续医学教育是改变我国医学影像水平的必备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掌握本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本专业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6)发展我国的现代医学影像学,应大力推进、健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和实验研究体系。从机制上应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研究,即医、理、工相结合,才能有所创新。从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上也充分证明,每一新的设备研制成功和应用,必将有力推动影像技术学的发展,显著提高影像学的诊治水平。

5结束语

综上可知,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

在我们面前,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放射科的建设是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我们面对数字化技术的压力、面对知识更新的压力、面对网络技术的压力、面对设备快速更新的压力,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把握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迎接21世纪全数字化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展望及发展战略[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9.

[2]石明国.论我军医学影像技术队伍培养与提高[J].医疗装备,

2005,18(6):1-3.

[3]

徐克.21世纪我国三级医院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的探讨[J].医学影像管理,2006,19(5):36-39.

(收稿:2010-01-30)

荨荨(上接第158页)荨荨

综述

General Review ·160·

现代医学影像可视化与智能化应用

VINS-现代医学影像可视化与智能化的应用 西安盈谷科技有限公司 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及网络化应用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成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一场数字化信息革命.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应用,包括图像的获取、无损存储、基于网络的传输和影像的数字化诊断及管理。 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为了让医生看的更清楚,影像设备产生了海量的医学原始数据,或者产生了包含大量病人信息的高质量的数据,只有对高分辨率高质量的数据充分应用,才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信息,才能进一步地提高诊断率。医学影像的可视化应用和智能化应用是最效的方式之一。 我们知道,过去的CT扫描方式,是旋转一周,产生一幅病人数据,近两年,多排CT 普及速度非常快,从两排、四排,一直到十六排,六十四排,以及未来的平板容积CT,对病人的数据采集变的轻而易举,面对剧增的影像数据,医生的诊断方式,也与过去完全不同,在这一场质变过程中,新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数据,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升级正是应对CT技术的革命。 医生要从数百幅的病人图像数据中,获得感兴趣的信息所消耗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由于数据量很大,单纯的2D图片诊断,也漏掉了很多病人数据中的3D信息。各家医疗影像设备供应商都意识到了3D可视化技术在未来的影像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在提供设备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可视化应用软件,来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并能提供独立的影像3D高级后处理工作站系统,把传统的二维诊断,转向基于软件图像处理技术的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综合诊断。 一个完整的具有3D高级综合处理功能的软件系统,应该以满足影像设备的临床应用为前提。首先要有从设备获得数据的能力。目前,所有的影像设备都支持DICOM3.0国际标准协议,所以,处理系统也必须支持DICOM协议,以便于简单迅速地获取病人的原始数据。同时,它应该有非常强大的2D图像处理能力,图像放大,W/L调整,图像比较等功能以满足医生对原始2D图像进行充分的研究。高级的3D功能,如多平面/曲面重建,让医生可以按照任意的平面或曲面,获得感兴趣面的2D图像,适应了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容积重建是现代医学可视化技术中的重要功能,容积重建的质量、速度和交互,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品质。容积重建可以广泛应用在CTA、MRA上,可以清楚地反映人体复杂的结构。虚拟内窥技术对与教学和科研,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盈谷科技新一代的先进数字医学影像网络系统—VINS(V可视化-I智能化系统-N网络化-S系统化),VINS系统将在提高海量病人影像数据诊断率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优化影像中心的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 Window XP中文操作系统,单CPU下运行的盈谷科技自主创新的先进医学图像后处理AccuRad pro高级图像处理系统,与全球医学影像发展趋势高度吻合,充分了解国际先进技术与应用,并与中国医生密切沟通,创新性地推出完全针对容积图像处理(V olume Data Processing)容积CT后处理功能,包括了双斜位MPR、组织分割图像处理功能。 组织分割是当今世界性图像处理的难题,盈谷科技开发了完全基于体数据下的骨去除功能(Bone Remove),用于四肢血管、腹部血管和颈部血管做有效的自动与半自动提取、丰富的手动分割工具,为诊断与治疗方案提供了最大信息容积三维的解剖图像。 容积图像处理(VDP)中的双斜位MPR/三斜位MPR功能,用于体位校准和校准后的平面与任意曲面的重建,在厚度任意可调的MPR下的MIP(最大)/MIP(最小)/Mean/RaySum 重建方式,让医生能看到任何感兴趣的图像信息,批处理功能在提高信息挖掘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容积数据处理(VDP)的效率。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现代医院管理创新修订版

现代医院管理创新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院成本核算软件专业厂商 ――北京华致科技与中国医疗事业共发展! 华致科技()创立六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医疗界新老朋友的大力支持,1200多家用户选择了华致成本核算软件。在公司成立六周年之际,隆重推出《华致医院经营管理资料汇编》,回报国内外医疗领域的新老用户。 华致医院经营管理 资料汇编 2008年5月 北京华致科技公司 医院成本核算研究中心

现代医院管理创新 作者: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孙桂芬;辽宁省辽阳市职防医院崔页萍 回顾医院改革历程,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看病难、住院难,改革重点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一齐上办卫生事业;90年代为解决卫生资源过剩,改革重点解决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进人21世纪,为解决医院管理不善,改革重点是管理制度创新。 一、医院创新的涵义 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各医院都没有超额结余.也没有损失.而只有相当于管理工资的正常收支状况,整个医院的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如果某个医院通过创新获得超额结余,那么,其他医院就会群起模仿,这祥,由创新而获得的超额结余机会又会逐渐消失.于是经济又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达成均衡。所以创新是医院获取超额结余的手段之一。当然,能打破均衡的力量除创新内部因素外,还有诸如政府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乃至政治制度等。 由此,我们可以给出关于创新的一般定义。即医院创新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将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的经济行为。 从总体上看,医院创新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里重点表达医院管理的创新。

空间展示设计

《空间展示设计》教案 任课教师:李茜 课题:《展示设计》 班级:09视觉本1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⑴了解展示设计的历史和发展,理解展示设计的概念 ⑵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展示设计这门课程 ⑶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展示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学习独立完成小型展示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展示设计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交会”吗?2006年秋季“广交会”上成交额为289.3亿元。从1957年起,在广州举行春秋两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让我们一同来领会展示设计的魅力吧! 2、导入正课: 什么是展示设计呢?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展示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概念。 一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1 展示:英文display,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展、既展览。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示”有演示、示范以及明示、暗示的含义,既有静态、又

有动态的含义。 2 展示设计:是以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形象宣传的空间设计。 3.展示设计概念分析: 展示设计(是综合的设计艺术) 从空间上,既具备建筑空间的艺术风格,又具备象征和表现主义的雕塑精神。 从平面上,每个展示面充分显示了视觉传达的魅力。 从造型和功能上,展柜、展架、展台是精致的产品。 从气氛上,又像迷人的舞台。 要求设计师必须是一个掌握和熟识各种技术和材料的专家,能围绕自己展示的目标调动各种艺术的,科学的,技术的手段,创造最佳的展示空间。 4.展示设计的三个元素:主办者、展品、观众。 二.展式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1.远古时期: 图腾崇拜,树碑立柱,祭祀鬼神活动。原始的意识传达形式。 2.中世纪初期: 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成,地摊式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 3.封建社会初期: (1)封建教义和民众的宗教艺术,庙宇神殿,教堂和石窟造像等。 (2)地主贵族的收藏珍品古玩、书籍等为主要目的的展示活动。出现了专业博物馆、官邸、私宅博古架。 三.我国展示的历史与发展 1.东汉市集画像砖记载:实物陈列、口头叫卖; 南宋杭州城里,挂名人画或实物模型(挂羊头、羊皮等); 北宋汴京(今开封),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显示有店面招牌。 2.十九世纪中期: 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街车广告、报纸杂志广告、印刷品广告,在上海、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07T10:49:45.8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何明 [导读] 是运用建筑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基于此,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完善,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何明 320401198xxxx13716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和建筑施工之间的重要工作,是运用建筑设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对于现代建筑空间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基于此,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完善,从传统的设计方式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趋势;节能 引言: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无论是前期的建设规划,构思方案,或设计方案和技术深化的阶段,始终渗透着合理性的理念。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理应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利用建筑设计方式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分配、建筑功能的合理构建,为广大群众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 1、现代建筑设计内涵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日常,也是在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建筑是人类在发展的历程中最基础的生存环境,逐渐完善建筑空间的内容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另外,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空间都是在建筑设施中完成的。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上要结合实际考虑人们在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以此来提升生活的乐趣。随着建筑设计工作量的逐年增加,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存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设计质量的问题,建筑设计方案缺乏创新和可行性。建筑设计包括许多技术,如:建筑物理、材料、构造、结构、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是建造房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选择建材,进行设计时不要随心所欲,而是要根据有关规范以及标准进行,而且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如:物理要求、施工技术以及建筑设备,确保精确到位。建筑设计工作中做到结合实际是基本的要求,坚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是设计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应该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完整、全面、系统地坚持合理性原则。通过对当前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及探究,可以看出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格外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重视建筑物的形象以及艺术感,进而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应当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第二、技术措施要合理;第三、经济效果要理想;第四、应当满足建筑美观要求;作为建筑作品的开发或是设计者,应当加强注重对建筑实体功能造型的处理,继而保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现代建筑设计方法 2.1重视建筑艺术功能 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要求也是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主要包括了对建筑内部与外部以及各层次、各环节中的设计,使建筑在施工后可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另外,建筑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外部设计对突出建筑物的特点以及对居住者心理的影响。在进行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平面功能设计方式,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合理的利用平面功能分析法能够有效的将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筑物设计还需要重视建筑的外部形象以及艺术感,建筑物的艺术感往往能够有效的提升居住者的舒适度。充分发挥符号对建筑物的装饰和象征作用,让建筑物成为一个独一无二和具有特殊文化特色的标志,是符号的意义。 2.2资源合理分配 建筑设计就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城市发展的环境危机和资源困境,要结合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的实际,将合理性原则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资源整合中,通过建筑设计平衡各方面利益,做到对发展的有效保障。结构和空间在建筑物内部往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要想真正的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确保建筑设计符合一定的要求等,就需要合理的控制好建筑物内部的结构以及空间的关系,合理的分配建筑结构,选择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而实现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分配。实现建筑方案设计和城市土地,空间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互相协调,相互组织,积极配合城市车辆以及人流,从一定程度上说,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设计中应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积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2.3设计方法与技术的结合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的深入,各行各业都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借助自然因素来装饰和点缀建筑外部形象,进而有效的体现出建筑物的自然美,将建筑的功能进行系统的协调。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是住宅建筑的基本特点,这类特点的实现需保证设计环节遵循因地制宜思想、整体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其中整体设计思想指的是综合结合气候、当地文化、经济等因素开展设计。同时,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应极力避免只注重某一个片面因素而忽略统筹整体所产生的设计缺陷。建筑设计应当立足于施工环节,应当重视起可实施性以及可操作性,在保证施工的要求之下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优化。总之,在现代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得考虑到现代技术的利用,平面技术发挥对建筑功能的分配和调整,空间结构技术发挥对空间以及结构的有效调度,保证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性。 3、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3.2建筑节能化设计 现代建筑中出现了更多的新型建筑设备以及更具备现今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新技术,在提高建筑效果的同时增加了节能环保的难度。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时,要将节能意识融入到原有的基础设计中。在具体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围绕防晒墙与架空屋顶、遮阳板、窗户玻璃、自然通风开展的设计均可较好满足住宅建筑的节能诉求,而这些设计往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美观性。例如,在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建筑设计中,遮阳板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夏季建筑内部所受辐射,结合计算机实现遮阳板的智能控制,即可较大程度降低

2021年漫谈医院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2021年漫谈医院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医院药学(Hospitalpharmacy)是指药学在医院这一药品使用里的学科,医院药学是以医师和患者为服务对象,以供应药物和指导、参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目前,各级医院药学部的工作仍以旧的工作模式即药品供应为主导,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以及国家有关药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这种旧的工作模式已很难胜任新形势下医院药学的发展要求。为适应现代药学的改革和发展,满足市场竞争和医药管理体制的要求,医院药学的工作应与时俱进,寻求发展。本文拟就医院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加以简单阐述。 1医院药学发展的模式社会化药房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药学服务观点与工作方式的出现,我国医院药学工作必然将从与临床脱离变为与临床紧密结合;从仅以保障供给为中心工作内容变为提供高效、安全、经济的药物治疗;从单纯的药品供应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全面发展与转变,逐步向临床方面发展,必将涉及医院药学工作基本模式与内涵的变革。医院药学应包括药学服务与药学研究两大内容。前者包括药事管理、药物不良反应(ADR)、药学信息、计算机网络,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各种医院药学实践活动;后者包括调剂、质控、临床药学,是结合实践并对实践活动的提高与发展,这些新的实践项目给传统医院药学增添新的内容,促进医院药学发展,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2临床药学模式PASS系统

2.1发展临床药学的对策 2.1.1国家政策的支持临床药学的发展,临床药师的地位需要有相关政策及制度的支持。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虽然已有30年的历史.但以前由于缺少与临床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支持,临床药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进展缓慢。 2.1.2强化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适应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是确保高素质人才的终身教育,具有知识和技术新、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等特征,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 2.1.3药师自信自强面临挑战与机遇,药师对自己的未来应当进行抉择。在不离开医疗机构,不放弃药师职业,决心提升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对于绝大多数药师只有选择临床药师职业。因为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的需要,也是广大药师自身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体现。 2.1.4建立临床协作体制药师要想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需深入临床,药师与其他医师的合作则显得非常重要,无论是临床的领导还是药剂科的领导,都应具备前瞻性眼光,鼓励医师与药师、药师与医师,护士与药师、药师与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合作,这不仅可以促进医院发展,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患者。 2.2全面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ereenlngsystem,PASS)是一种规范化、自动化的管理系统,是根据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工作的基本特点和要求,采用计算机数据库组织原理和技术,通过将科学、

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

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作者:陈郑达指导教师:王世伟摘要: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关键字:医学影像发展正文: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近30年来,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核完善,检查技术核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技术如心脏和脑的磁源成像和新的学科分支如分子影像学在不断涌现,影像诊断学的范畴仍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之中。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

内的称软X射线。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寻找一种新的东西来弥补用 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在并不知道科马克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也开始了研制一种新技术的工作。他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识别,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测量全身,获得了同样的效果。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这种装置,开始了头部检查。10月4日,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病人。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1972年4月,亨斯费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这一消息引起科技界的极大震动,CT的研制成功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

现代医院管理和医院文化.doc

现代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使知识已经成为第一生产要素。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方法及手段愈加难以适应,医院管理科学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医院文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新趋势和新发展,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管理将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归结到对人的管理上,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和精神。医院文化的实质就是把“人”作为现代医院管理活动的主体,并积极主张大力利用和开发医院的人文资源,从而实现医院建设发展的目标。因此,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对于现代医院管理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和具有深远意义。 一、现代医院管理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新理论的产生,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总是在不断总结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也不例外,它的起源、发展与形成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与企业管理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古典管理思想到后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经历了二百年的时代变迁:18世纪以机器为本的西方古典管理思想;19世纪20年代以技术为本的西方经典管理理论;20世纪20-30年代以市场、资本为本的西方现代市场与资本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人为本的后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医院管理理论是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把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和成就应用于医院管理工作,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说,用现代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医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现代医院管理理论 早在1890年,英国学者阿弗里德?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个提出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思想,他把管理与土地、劳动和资本并列,认为是生产的第四要素。到了20世纪70年代,许多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巳经把管理和技术并列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或称为“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我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不仅在于技术、设备、条件,更在于管理和观念。 我国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继承了先进的管理思想,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管理上的差距,其表现为: 1.前瞻性理念当今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如果医院的发展、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没有前瞻性研究,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不知道如何应对未来,只沉醉于已有的成就,是非常危险的。前瞻性理念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最高层次。医院管理要根据对社会、竞争对手、市场和内部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 2.“人本管理”理念现代医院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趋势。日本企业经营学专家梅田惠三教授说?.思想管理,说到底就是“胡萝卜” 新时期的医院文化 加“大棒”。“胡萝卜”就是尊重人的需求,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人性化的满足,创造符合人性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大棒”就是严厉的规章制度。人本管理是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将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发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设计的技巧 1.1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1.2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1.3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论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

论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2-10-29T13:08:26.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高云涛[导读] 医院药学是在药剂科的药品供应、调剂、制剂、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高云涛(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97-02 医院药学是在药剂科的药品供应、调剂、制剂、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20世纪40年代始于美国,我国在80年代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近几十年医院药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全国医院药学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来看,发展仍然较慢,远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医疗保险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及非处方药制度的实施,医院药学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转变职能,改变经营模式,这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1. 医院药学的现状 几十年来,我国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药品保障阶段、药品调配阶段和药学服务阶段。目前,国内多数综合性医院基本上处于药学服务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药品的采购、保管、贮存和发放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同时也一定程度开展了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物情报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学部门多数只是保障药品供应的机构,90%的药师主要从事调剂及制剂生产、供应工作,仅有5%~10%的药师从事与临床药学有关的药学服务,药师的专业地位不被重视,临床药学也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同时,由于传统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将药师定位于发药、供应等商业行为,淡化了药师工作的技术内涵,其专业分科不细,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诊疗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药师对指导临床用药无所适从。这种现状在客观上造成了医院药师距离临床越来越远的局面,导致药学部门在医疗中的作用减弱,在医院中的地位下降。 2. 医院药学面临的新形势 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经济管理为中心”、“以药养医”的时代,如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的实施,给医院药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专业发展上,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协作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使以药物供应为特点的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面临生存危机,以服务于患者为宗旨的临床药学工作和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成为未来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3. 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 3.1 临床药学的发展 临床药学是随着药剂学、药理学和治疗学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药学分支学科,是医、药、生物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药品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学的发展成为必然。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药学先驱者,鉴于新药品种大量增加,临床应用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用药不当引起的危害不断增加,而提出“临床药师”的概念。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与医护人员合作,负责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发挥药学专长,为患者所欢迎,为医药界所认可。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解决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宗旨,工作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药师深入临床,直接参与对患者用药。有的药师参加医生查房会诊,书写药历,配合临床治疗。②治疗药物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个体对药物代谢有很大差异,在考虑患者病理、生理等变化的同时,根据临床药物学的原则及公式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这样能有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且降低和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③药物咨询:随着大量药品上市,药源性疾病不断发生,药师须重视药物信息,设置独立的药物信息系统(如临床药讯等),负责药物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查阅、分析评价和传递,促进合理用药。④药品配伍的研究:药品的配伍包括西药配伍、中药配伍及中西药的配伍。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临床上往往多种药物合用,合理的配伍已经成为合理用药的重要基础。药学人员应深入研究药物的配伍变化,避免配伍禁忌,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的服务。⑤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的B型反应及新上市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药师监测的重点,通过对不良反应的记录、整理,及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及时总结、反馈,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并对相关药物进行再评价。这对防止药疗事故,保证用药安全意义重大。⑥新药的临床研究。除参与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外,临床药师还应大规模、多中心,全面(包括老人、儿童、妇女,不同种族疾病状态等)评价新药的效应,为新药上市提供依据。 3.2 医院制剂的发展 医院制剂是为临床治疗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它是工业制剂的补充。自从1985年国家药监局对医院制剂进行验收后,医院制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借鉴了药厂GMP的规定,对医院制剂室的房屋、设备、人员素质、环境和个人卫生以及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等软、硬件都作了规定,这样的要求使得一些医疗机构的制剂室生产品种锐减,大批设备处于半停半用状态,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在这种形势下,医院制剂应该进行改革与创新,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此:①制剂室的面积宜小而精,布局合理。为解决目前中小型医院零星制剂的需要,可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地区或大医院设置制剂中心统一配置供应制剂。②医院制剂应该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制剂。③密切结合临床,积极研制疗效高的中西药新制剂,新剂型。④医院制剂应成为工业药剂,新产品研究的开发基地。因其具有信息密集,临床用药发展动向了解及时,取得第一手验证资料得天独厚的条件,医院可以将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好的制剂品种同有实力的制药企业合作进行二次开发,发展为商品制剂。同时,作为评价生物有效性指标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在医院也易于进行。 3.3 实施药学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 药学服务是临床药学的进一步发展。跨入21世纪,医院药学工作要迅速完成由化学模式向生物模式的思维方式转变和由物向人的工作重点转变。首先要确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要对“药物使用的结果负责”,体现出医院药学从业人员对患者的职业关怀。药学服务对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为患者服务,作为今后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

《医学影像学》教学备课 第四章循环系统 第一节心脏与心包 一、检查技术 循环系统就是一个不断运动得系统,现代影像检查对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得诊断具有举足轻重得地位,它不仅能显示心脏大血管得外部轮廓与内部结构,而且能观察心脏得运动与功能,还可对血流进行测量。目前心脏大血管影像检查除传统得X线、超声、核医学、血管造影外,新近出现了多层螺旋CT技术与MRI心脏快速成像技术,拓展了心脏大血管检查得领域,已成为心脏大血管检查得重要手段。 (一)X线检查: X线检查包括胸部透视、心脏摄片、心脏血管造影检查。胸部透视尹影像清晰度差、无客观技术已基本淘汰。心脏血管造影仍旧就是目前多种心血管疾病诊断得金标准。 (二)超声检查 参考超声章节 (三)CT检查 常规得CT设备由于扫描时间与成像时间长,心内结构也显示不清,难于应用CT检查心,大血管。自从超高速CT设备与螺旋扫描技术问世以来,才使CT检查心、大血管成为可能。 CT检查包括MSCT、EBCT。MSCT图像质量高、检查时间短、费用较低,诊断效果较好,层厚已达0.5mm,可以用于冠状动脉成像。并配合多种重建技术,使得影像具有3维效果。EBCT主要用于观察心脏形态与瓣膜运动,计算心功能,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由于空间分辨力较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四)、MR检查 心、大血管MRI检查得优点就是:①由于血流得流空效应,心大血管内腔呈黑得无信号区,与心血管壁得灰白信号形成良好得对比,能清楚地显示心内膜、瓣膜、心肌、心包与心包外脂肪;②MRI为无损伤性检查;③可从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以及斜面来显示心、大血管得层面形态。 目前心血管MRI成像速度已达20ms/s帧图像,可用于心脏得实时动态显示。时间分辨力得提高,改善了图像质量。

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商业展示设计所创造的环境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要因素,琳琅满目的商场、超市、专卖店、饭店、商务休闲酒吧、迪厅、美容美发厅等,是实现商品交换、满足人类消费需求、体验商品经济的前沿阵地,其五光十色、鳞次栉比的特色,以形、色、声、光组成适应人类各感觉机能的愉悦空间。目前,我国已加入WTO,市场结构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以商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阶段。简单而言,过去那种“工厂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状况,已被“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卖什么”所取代。在这种新的竞争形式下,谁能够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看准消费时尚,谁就能获得顾客的信任,并得以生存发展;反之则不然。 时至今日,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的发展可概括为如下特点: 1、营销方式设计观念的变革。所谓营销方式,是指商店实现商品交易过程的方式。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时间观念的日益增强,传统的购物方式——顾客只有通过售货员才能接触商品,这种既浪费时间又缺乏情感沟通和自由选择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顾客的消费需求。由此导致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营销方式向两个方向的转变,即在极短时间内的“快速购物”和在较长时间内的“娱乐购物”。 “快速购物”是指能让消费者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买到所需商品的销售方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美各国兴起“自选商场”,即现在的“超市”,以开架直销式系统,满足了人们日益发展的消费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相继出现了更为便捷的“通信购物”、“电话购物”、“电视购物”和“网上购物”等形式。这些购物方式方便了顾客,极大的节省了顾客的时间。 “娱乐购物”是指集购物、娱乐、休闲、观赏、交流、健身、美容等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营销服务方式。此类商店通常是一幢综合性的商业大厦,除了有出售商品的商场、超市、专卖店之外,还设有音乐厅、画廊、茶社、酒吧、美容厅等空间。一改过去拥挤不堪、呆板单一的商店形象,成为多功能综合性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城市建设也因此而日新月异,居住者对于建筑设计要求也随之拔高。但就当前来看,建筑设计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基于此,笔者针对现代建筑设计主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标签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发展趋势;主流 在当今经济与社会极大发展的前提下,生态和环保仍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简明、浪漫以及复古情怀俨然成为当代创造热点,这在建筑行业中也有具体体现,并在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当前建筑设计各类发展趋势来看,实用主义建筑、绿色生态建筑以及高科技智能建筑成为建筑设计在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人类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所学新工艺、新技术、科技知识以及自然资源用于建造能够与人类活动要求相适应的人工环境可称之为建筑。建筑类型包括多种,如学校、住宅、医院、体育、酒店以及商业办公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其风格也有所不同,其功能和类型决定了其个性特征需要以不同建筑形式进行表达。而建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设水平的提高,建筑功能质量也随之提升,居住者使用更为便捷,同时舒适度也得以满足。 建筑设计应始终保持与环境相适应,其建筑风格、色彩、立面应与周边建筑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建筑设计应采取合理、先进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功能目标与技术手段二者之间的和谐一致,坚持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充分结合的设计理念,对经济、技术以及环境等客观条件予以综合考虑,并尊重客户需求,坚持理性前提下的创意和个性。 作为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综合系统工程,建筑设计在其各工作环节中始终秉承经济适用理念。因而在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全过程的优化控制是极为必要的。优化建筑设计有利于保持方案的最佳性,并通过最短路径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与使用,进而通过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来实现既定目的。就此点来看,信息、情报以及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只着眼于设计质量合乎设计要求,或仅仅依靠设计条文和相关规范的被动性制约是远远不够的,这与现代化发展趋势也难以适应。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一)绿色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现代建筑对太阳能加以充分利用,或通过设计节能型建筑围护结构,以此来降低空调以及其他采暖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以自然通风原理为

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

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 我国医院管理制度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自2012年在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提出以来备受关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政府管理机制在医疗机构的落实和体现,既关系到国家关于医疗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是推动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不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65号文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2]中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总体蓝图及要求做了详细说明;由此可见,在经济社会不断展的大环境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完善已迫在眉睫[3-4]。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何顺应医改要求,切合医院实际,更好的服务社会值得所有医院管理人员思考[5]。本研究就新医改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举措及建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与研究并提出应对策略,现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关于现代医院制度的初步提出和概述早在1995年就有学者进行了阐述[6],文章以当时医疗形势为出发点,对影响医改的因素等进行分析,并以企业深化改革为基础,从当时形势下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医院管理制度进行思考,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雏形。吴明的报道指出[7],2004年就已有学者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出发点,提出鉴于国有企业与国有医院的共同点,可将国企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借鉴、应用到医院改革中,认为国有医院改革的重点在

于明确医院产权和医院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间的关系;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制定奠定了前提。2014年有学者从内、外两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丰富、完善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 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内容 新医改形势下,加强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在新的公共治理框架下,政府、医院及相关权利人之间就权责关系所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即医院外部治理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医院与政府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问题,重点在于明确、制定及规范政府、医院、社会组织和市场间的权责关系。虽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多数实现了自主经营,但政府在我国医疗机构运营中仍充当宏观调控角色,特别是市场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好统筹安排;实现我国医疗体制的良性循环[8]。微观层面即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以医院章程为基础对医院内部治理进行制度安排,规定医疗机构运行规范,明晰医院内部决策机制;制定医院人力资源、绩效考核、财务、医疗质量、后勤、人才培养、科研、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文化建设,为医院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的管理制度[9]。 3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具体举措 3.1管理理念创新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人们有更多的就医选择,公立医院在改革浪潮中要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只有坚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