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菲律宾民主巩固的困境

简论菲律宾民主巩固的困境
简论菲律宾民主巩固的困境

简论菲律宾民主巩固的困境

论文摘要菲律宾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较早推翻威权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的国家。目前,菲律宾虽然正在努力巩固民主政体,但仍要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阻碍菲律宾民主巩固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论文关键词菲律宾民主巩固人身依附豪门政治宗教分化

20世纪后半叶,在欧、亚、拉美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内兴起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其中绝大数国家取代了威权主义政体,建立了民主政权,现部分国家已转入了民主巩固阶段。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东南亚地区较早实现民主转型的典型国家当属菲律宾,它是亚洲第一个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化实现民主转型的国家。同时,由于菲律宾在1946年“曾经建立过民主体制,而且这一体制还持续存在过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有“东方民主橱窗”之称。这样特殊的、具有自身的特色的民主发展历程使得菲律宾现阶段的民主化历程特别引人注目。关注菲律宾的民主化发展历程既能为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的推动尤其是东南亚的国家提供借鉴,同时又能够为菲律宾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提供动力基础。自“二月革命”后,民主政体取代了马科斯的威权统治,菲律宾国内在各方面均得到了暂时的稳定甚至有所发展,但是依然有许多因素如国内政局仍然动荡不定,殖民历史遗留的隐患,传统政治文化等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这一切都使菲律宾的民主政治的巩固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一、不平等的封建“庇护——恩从”的人身依附关系

菲律宾社会中存有的不平等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阻碍了菲律宾民主政治的发展。菲律宾继承了美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的前现代的社会结构,即社会中等级高的阶层与等级低的阶层之间通过以教父、教母的宗教仪式方式结成了一种所谓的“保护人—被保护人”之间的“庇护——恩从”关系。这种关系在菲律宾的现代政治生活中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部分政治精英承诺将利用其财富和权力以帮助和保护某些人,被保护者则成为他个人的随从和拥护,他们通过传统的庇护依附制结成同盟,不效忠于国家,而效忠于个人。通过裙带社会结构,全国各个层级、阶层之间建立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的权力中心,形成了全社会性的“金字塔式“的政治网络结构。这些少数精英几乎垄断了菲律宾政党、利益集团、立法机关及其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他们利用已有的社会和经济优势去掌控选举活动,民主本意想在普遍参与中得到体现也只能是奢望。同时,他们也利用所掌握的政治特权去掠夺更多的社会资源,尤其是稀有的资源以获取暴利。在政治生活中盛行的封建依附关系使得菲律宾民众对政治精英个人产生了强烈认同感,而国家意识很淡薄,阻碍了政治参与的发展,也减缓了民主进程的步伐。

二、豪门政治

地方家族政治或称豪门政治是菲律宾民主独有的景观。菲律宾是一个拥有浓

厚的家族主义传统的国家。在菲律宾,人们之间的血缘、姻亲十分浓厚,绝大多数人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一个关系网,由此家庭也就成了政治活动的起点和核心。菲律宾国家内的权势家庭特别注重通过传统的和刻意培植的家庭关系去赢得选举的胜利,以此获得掌握分配公共资源的权力,即使是贫苦的家庭也尽其所能尽通过家族的关系进入政治以获得利益。一旦某一家族获取一定政治地位,进一步发展家族势力就成为必然趋势,这样将有助于促成其家族权力和利益的永久化。即便是阿基诺三世,他虽以反腐为旗帜当选为总统,但他也是出身于政治世家,延续了阿基诺家族的政治王朝,是豪门政治的受益人。由此可见,传统的地方家族势力根深蒂固,这种地方家族政治王朝的存在着实是对菲律宾民主政治的一大嘲讽,是对民主制度的严重威胁。

三、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贫富分化加剧

马科斯下台后,菲律宾重新获得了民主政权,但这并未使菲律宾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仍一直没有较大的起色,社会贫富分化渐趋于更加严重。在经济方面,与东南亚地区相比,菲律宾去年基尼系数高达44%,高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国家。这表明菲律宾收入分配不均匀和贫富之间的差距更是严重。菲律宾现今主要的经济产业结构依然单一,主要是以矿产业、旅游业、服务外包业和一些简单的劳动等为主的密集型制造业,海外务工成为主流的支柱产业,海外务工人数达到了菲律宾人口比例的十分之一左右,数量之大,而他们每年汇回菲律宾的汇款,被认为是保持菲律宾国内经济运行的最重要因素。菲佣产业是菲律宾经济支柱,在菲律宾境内有多数人从事菲佣职业,菲佣所创造的财富占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他们是国家的经济英雄。这说明菲律宾的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落后。人口人均生活费用低于两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菲律宾人均GDP接近于伊拉克和蒙古之间。理论上,只有在经济稳步增长的环境下,政府的民主化改革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贫富分化下的底层阶级利益往往得不到重视,处于贫困状态中的民众对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常漠视,激烈地可能会成为反叛运动的追随者,这就对民主的巩固构成了挑战。

四、宗教与地域的矛盾突出、民族分离势力仍存

宗教地域问题是菲律宾历史遗留问题,在美统治期间宗教地域矛盾就十分紧张,而现今主张分离的伊斯兰解放阵线仍对菲律宾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马科斯在任期间,曾推行同化政策,试图“消化”穆斯林地区,但依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马科斯下台后,菲律宾政府试图怀柔南方,但宗教、地方矛盾并未因此缓解。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阿布扎耶夫的人数一度发展到4000人,并不断制造绑架外国人质事件。2003年,阿罗约借“9.11”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之机,发动对摩洛兰的扫荡,但效果不佳,被迫于2006年停火。近期菲政府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签署协议,宣布同意该组织在菲律宾南部组建“政治实体”,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种族和社会冲突,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分裂和冲突,目前南方局势仍十分微妙。菲律宾民主的巩固一直受到这些因素、冲突的干扰。

五、全球化的挑战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国交流的逐渐增加,各国之间不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等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文化交流也逐渐加深,相互借鉴文化成果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冷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形成的是“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在这样的格局的全球化的背景下,菲律宾在促进民主巩固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其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意识形态,防止他国借用文化传播进行势力渗透。如治理理论的发展,现在治理理论已成为各国普遍研究探索的问题。治理理论强调治理的跨国性和全球性,政府和国家主权的地位无足轻重,民族界限也很模糊。由于其特点,少数拥有先进理论的国家会借此他国引入理论的机会,削弱该国国家主权和政府在国内和国际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某些强国和跨国公司干涉他国内政、推行国际霸权政策提供了契机。所以,一旦他国的势力渗入本国,并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话,菲律宾的民主巩固进程有可能被打破。

菲律宾现今是一个已摆脱殖民统治已久的主权国家,在国际范围内拥有平等地与他国对话的权力,已不再是他国的附庸,是一个独立国家实体,并且在持续有效的运转之中,为促进政治民主朝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许多问题仍需正视。菲律宾的民主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民主巩固仍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推动民主巩固进程,菲律宾需要建立稳固、完善、相互合作的体制系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个国家的民主巩固并不是这个国家内的一个领域单独完善、成熟就可以确保的,它需要国家内的各方面都尽可能地以同样的步伐前进、发展、成熟,同时彼此之间也要能够相互协作、配合。正如林茨和斯泰潘在《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民主的巩固需要具备“有活力的公民社会、相对自主的政治社会、法治、可资利用的官僚组织以及经济社会”等五个场域。“巩固的民主政体需要五个相互作用的场域,这些场域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使得民主得以巩固”。所以,只要这五个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条件能够同时存在,或者被创造出来,一个民主政体才能得到巩固。

村级“民主议事五步法”

“草根民主”的生命力 ——宣汉县实施村级“民主议事五步法”侧记 “两年时间,我们村就修通水泥路6公里,发展黄花梨5万株,柚子1万株,枇杷1.5万株,存栏肉牛3000多头……”近日,在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尖包村采访,村民丁平安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他激动地说:“村里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民主议事五步法帮了我们的大忙!” 近年来,宣汉县广泛推行以“深入调研动议、联席会合议、党员会复议、乡镇审议、村代会决议”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民主议事五步法”,村里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样干、不该怎样干,群众自己说了算,深受村民好评。 集中民智:“村民就是我们的智囊团” “老陈,平时就你脑子灵活,管理修复水渠的资金你有啥子高招哦?”“大妹子,你对水渠修复的质量监督有啥子好点子呢,都说出来哈!”这是宣汉县柏树镇九军村党支部书记张纯烈和村主任张聪在修复村里的水渠前,向村民征求意见的情景。 自推行村级组织“民主议事五步法”以来,宣汉县各村充分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村“两委”班子定期梳理汇总、研究分析、调查了解,筛选归纳出“金点子”、好办法;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组干部,5人以上的群众联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村民会议授权的公益事业、新建工程项目、制订村规民约等重大事项提出建议。去年6月以来,全县村级组织共发放调查问卷表40余万份,征询广大群众对当前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8000多名党员、32000多名群众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4100多条,为推动村级事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如何引进企业,向村民问计;怎样发展公益事业,向群众讨教。只要把问题带到群众中间去,就会迎刃而解。”天台乡尖包村党支部书记付朝明深有感触地说,“村民就是我们村里发展的智囊团,他们中间藏有很多金点子、银办法哦!民主议事五步法为我们向村民问计讨教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顺应民心:“没有理由再给组织添乱” “民主议事五步法的实施,实现了…要民服从?向…为民服务?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宣汉县五宝镇党委副书记黄凌霄介绍道,“民主议事五步法”的广泛施行,乡村两级弱化行政干预,强化真情服务,全程进行信息传导、技术指导、思想疏导、质量督导,推动了乡村两级由“命令型”向“服务型”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由于历史原因和“9.3”洪灾遗留问题,五宝镇群众上访不断,越级上访和集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镇党委、政府在深入分析原因之后,极力推行“民主议事五步法”,组织村社干部深入农家院坝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困,为群众提供真情服务,帮助群众建立自己信任的村民代表会议,引导村民通过村代会来决定、处理自己的事情。民主议事五步法实施以来,全镇90%以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上访量由最初每月15—20件下降到现在2—3件,无一例越访、集访。

多元主义民主主义的困境

二战之后的20年间,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在西方,尤其在美国,产生了持久的、广泛的影响。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经济危机、政治丑闻和社会问题的爆发和存在,使得多元主义民主理论陷入了窘境。面对危机,达尔对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做了修正和发展,1982年出版的《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一书力图回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陷入困境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1、多元主义民主的缺陷 达尔认为,缺陷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使政治不平等稳定化。即使在多头政体国家中,组织的影响、权力、资源也是不平等的。多元主义模式可能有助于各种各样的不平等,包括对于国家政府控制方面的不平等。多元主义是一种在创新性结构改变的要求面前非常保守的稳定性力量。一个国家里每一种主要的有组织的力量都阻止其他力量进行可能严重损害其实行利益的变革。结果,要迅速而有效地重新分配控制、地位、收入、财产和其他资源的结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扭曲公民意识。在多元主义民主体制下,个人只有通过参与一个组织才能介入政治活动,保护自己的利益。各种组织反过来创造、促进、保护、加强和维护他们成员之间的利益,通过表达和来创造、促进、保护、加强和维护他们成员之间的利益。通过表达和支持特定的利益,各种组织都阻止公意的表达。 第三,扭曲公共议事日程。多元主义民主下的各种组织因各自的利益不同,而对公共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美国院外压力集团即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四,最终控制的让渡。在多元主义民主体制下,各种组织错误地擅用了公共职能,有些甚至超出了立法机关的控制。因此,包括国家政权机关,都无法对各种组织实行有效控制,公众的权力被异化了。 这四个缺陷在各个具体国家中表现并不一致,而且程度也不完全一样。 2、民主自身的缺陷 不仅多元主义民主具有上述这些缺陷,达尔还指出,民主本身在当代社会中面临六个困境: 困境1:权利对功利。民主人类在基本的生存与发展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幸福和理想。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民主权利就是一种功利。如果把民主看成是功利,于是问题就产生了:民主成了一种可以用主观感受来评价的制度,客观的民主主观化了。 困境2:更加排他性的人民对包容更广的人民。一切人民都是排他性的;任何人民,不管这一概念的含义有多大,都不可能包括所有人。问题由此就产生了:为什么只有这部分人享有民主而另一部分人不能享受民主呢?达尔认为,这个问题对于所有规范的民主理论都是一个大难题。这里包括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人民的界限是以国家边界来划定的,但是为什么要以国家的边界来划定人民的界限呢?第二个难题就是:任何人民都不包括儿童,坚持认为包容范围更大的人民比不太大的人民更好的那些人,也无意要求包括儿童。 困境3:个人之间的平等对组织之间的平等。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除非公民的数量在所有组织里都一样,完全相等,否则组织之间的选举平等就意味着公民之间的选举不平等。这里的问题就是:不惜牺牲公民个人之间的平等而允许组织之间的平等是合理的吗? 困境4:一致性对多样性。多样性是宝贵的,这包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宗教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职位的多样性、习惯的多样性、传统的多样性、历史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等。对多样性的保护根据功利主义的理由是正当的,而且多样性本身就是一种权利。但是,当差异侵犯基本权利时,人们对多样性的正确评价就会崩溃。因此,多样性可能表现为不平等、不公正、不公平。 困境5:集中对分散。达尔认为,集中就是把资源分配到中心里特定人的手中,亦即具有其自身目的的人们手中;分散就是影响的资源从中心分配出去,从而把它们转让给其他特定的人们。这两种方式都会带来问题:把大量的资源分配给中心可能会导致公民控制的损失;相反,把资源从中心转移给更加自治的子系统可能会阻止中心的统治。 困境6:权力和政治资源的集中对分散。达尔断定,从历史上来看,民主化已经意味着重新分配政治资源,减少政治不平等。当进一步民主化决不可能摆脱不利时,只要政治资源上的巨大的不平等继续存在,多元主义民主也就一定不能达到大规模民主

论美国民主

《论美国民主》演讲稿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出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维尔内伊,1859年病逝于戛纳。他出身家庭是诺曼底贵族世家,托克维尔虽出身贵族,但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曾拒绝继承贵族头衔。他经历过5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1839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并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曾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称帝而被捕,因此提高了知名度。但是这件事使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因此专门从事著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问世于法国,它是研究美国民主的最经典著作。这部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普遍好评,也使年仅25岁的作者托克维尔名扬海外。这本书先后在英、美、德、荷、匈、意、西班牙、瑞典、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 《论美国的民主》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它也是一本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托克维尔在这部著作里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他对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这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两部分,主要讲述了当时美国的民主对其国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工作和国家事物所产生的影响,下卷主要是对美国的民主对美国的公民社会,人民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想先说下关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民主》一书当时的时代背景,在1830年七月革命后,因在效忠奥尔良王朝(奥尔良王朝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革命后被第二共和国取代。1830年,资产阶级对被剥夺选举权大为不满,因而发动七月革命,法国国王查理十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年—1883年)为继承人,然而亨利并未继位。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称奥尔良王朝。)的问题上与拥护已被推翻的波旁复辟王朝的家庭有意见分歧,以及为了避免七月革命的余波的冲击,而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而其实际真正目的是到美国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应用。在

对罗伯斯.达尔多元主义民主论的几点看法

对罗伯特·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思考 摘要:罗伯特·达尔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分析和评论近现代欧美国家学者提出的多种民主理论,达尔建立起了自己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他的民主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传统价值衰落的时期,正如萨托利所言:“达尔的起点是熊彼特的终点。”达尔的理论弥补了熊彼特对社会团体作用忽略的缺陷,“以社会制约权力”,这是托克维尔留下的财富,由达尔发扬光大。 关键词: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缺陷困境 作为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民主理论家,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走在了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前沿,也反映了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在研究西方民主政治的运转过程时,达尔深入分析了民主的优点和缺陷,提出了完善现有代议民主制的主张,并对西方社会的民主运行做出了多元主义的解释。 一、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 1956年达尔出版了《民主理论的前言》,在这部著作中,达尔着重对西方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主理论——麦迪逊式民主理论和平民主义民主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1、对麦迪逊式民主理论的批判性借鉴 达尔认为,麦迪逊的民主理论将欧洲文化价值与美国的现实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对美国政治体制和政府模式的形成起过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且被深深地植入了美国人的政治思维之中,大多数美国人喜欢并接受了这种麦迪逊式的政治体制。但他认为麦迪逊的理论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一理论未能成功地协调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即多数人决定政府政策的“多数制”与保障少数人的自由以使他们的地位、权力和财产不受多数人的威胁和侵犯的原则。这一理论的缺陷就在于过分夸大了政府官员之间相互制约的重要性,而低估了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存在的社会制约和平衡作用。正是从这一分析中,达尔找到了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发展社会制衡。 2、对平民主义民主理论的批判性借鉴 在谈到平民主义民主理论时,达尔肯定了其原则的合理性。但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入手,他指出了这一理论的若干不足。第一,贫民主义民主理论提出的每个公民都对某个选择有一种偏好的观点缺乏根据,因为有许多公民对选举和决策是冷漠的,达尔认为,这种反对意见没有集中问题的核心,政治冷漠不影响偏好的选择;第二,当每一种备选方案为数量相等的公民所偏好时,多数原则没有提供任何解决办法,达尔认为这种意见是正确的技术性意见;第三,任何同人民主权与政治平等的条件相容的令人满意的规则都不可能被提出来,达尔认为这一意见可以被普遍化;第四,即使存在着一个多数,仍然无法找到一种满足规则A并且同时满足某些实际要求的办法,达尔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完善的状况很少出现而且成本高昂。其实,达尔反驳平民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根据就是肯尼斯?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 达尔在对平民主义民主理论做了以上阿罗式的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民主理论不应忽视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社会上的多元制衡,而不是宪法上的分权制衡,尽管后者也是民主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3、对托克维尔民主理论的借鉴

从总统大选看美国民主的虚伪本质

从总统大选看美国民主的虚伪本质 201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在北京时间11月7日落幕,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成功连任美国第57届总统。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此次大选颇受国际社会关注。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呈下降趋势。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和普世价值观受到质疑,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政治制度腐朽衰落的特征日益显现。此次大选所暴露出来的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更是为美国推进海外民主和人权外交蒙上阴影。在新形势下看清美国大选本质,需要从以下三大方面理解。 美国选举制度和运作确保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当选总统 首先,美国独立后,逐步确立了以保护垄断资本主义利益为核心的选举制度和与之相关联的政党制度。概括起来就是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组织选举,实行简单多数当选、由选举人选举总统的制度。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也是以这—制度作为规范的。我们从上述角度分析一下美国的这种选举制度,首先,由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组织选举,无法摆脱政党纷争的“顽疾”,所产生的代表也只能代表部分人的利益。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选民人数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有—个组织来组织、动员选民,在这种背景下政党开始出现,并逐渐把动员日益增加的选民作为获得权力的手段。1800年美国成为第—个组建初具规模的全国性政党的国家,并开始通过选举将政权从一派转到另一派手中,两党制日趋制度化,形成了代表不同社会群体利益主张的两大政党—一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般而言,民主党的力量核心主要是“少数民族、劳工阶层和各种族群的联盟;共和党更多地从大学毕业生、收入较高的家庭、专业人士或者商人那里获得支持”。这种制度有利于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政党控制选举,排挤其他小党,左右选民投票倾向。 其次,竞选资金是赢得总统宝座的最基本条件,广大中产阶级和贫民的真正代表不可能当选总统。总统候选人把筹款当做头等大事,并把金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谁占有更多资金,谁就占据优势。资金短缺的候选人往往在初选中就被击败,有人说美国总统当选是靠金钱托起来的。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两位候选人共筹得将近10亿美元的竞选经费,其中奥巴马向支持他的320万名捐助者筹得高达6亿4100万美元的经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以投票率计算,平均每张选票的价值将近8美元。相比之下,2004年每张选票只值5.5美元。据人民网今年3月报道:2012年,美国将迎来史上最烧钱的大选。美国媒体估计,今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总体花费将达到创纪录的60亿美元。这个数额比东非国家卢旺达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高。美国的政治捐款愈演愈烈,选举成了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选举严重脱离人民此选举严重脱离了人民,两党候选人与选民的接触交流服从 竞选策略需要,政策宣示和打民意牌的目的都是为了捞取选票,赢得大选。极其复杂的选举规则和程序为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赢得大选布下多层保险网,中产阶级和低收入劳动者难有作为。各州各异的法律限制剥夺公民的选举权。美国人民经过近200年的长期抗争,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赢得普选权。因选民登记手续繁难,至今仍有部分选民没有选举权。另外,奥巴马和罗姆尼口头上都表白为国家和人民竞选,行动上却始终把赢得大选放在首位,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降低失业率、减少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等问题,多的是相互攻讦,少的是有效的举措和对策。同时,美国国会成了共和、民主两党争权夺利角斗场美国的民意机构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2011年8月24日,美联社发表的民调显示,美国国会的支持率下降到12%,总体来说,87%以上的人不支持国会的表现。2012年1月16日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

西方政治体制陷入六大困境

西方政治体制陷入六大困境 2013-02-01北京日报 张维为 以我自己的观察,一个非西方国家,如果采用了西方政治体制(一人一票多党制),基本上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从希望到失望,如菲律宾、泰国、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另一种是从希望到绝望,如海地、伊拉克、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等。 问题是这种结局是否也开始降临到西方国家?随着欧美各种危机的持续发展,这种可能性已不能完全排除了。虽然多数西方国家目前还没有陷入从希望到绝望,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仍然享有早先积累的财富(包括大量的不义之财)和国际秩序中的一些特权,如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但西方民众对自己国家现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从希望到失望或持续失望的状况。根据美国皮尤中心所做的民调,美国民众在2009年和2012年对自己国家现状满意程度分别为30%和29%;英国为30%和30%;法国为32%和29%;意大利为25%和11%。 民主被游戏化、资本化和短视化 这种局面使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西方政治体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以我之见,西方体制面临的首先是一个“三化”问题:即西方民主的“游戏化”、“资本化”和“短视化”。 民主“游戏化”:西方民主越来越演变成“游戏民主”,其特点是民主已被简化为竞选,竞选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才艺表演。这种“游戏民主”导致了今天西方一流治国人才的严重匮乏。

民主“资本化”:西方不少国家的“民主”制度日益演变成了“钱主”制度,特别是美国的民主。美国标榜“三权分立”的分权制度仅限于政治领域,本质上这些权力还是被资本力量所驾驭。美国最高法院甚至裁定公司竞选捐款数额将不受限制。民主“资本化”的问题不解决,“钱主”肯定会继续左右“民主”,“占领华尔街”运动背后的99%与1%之矛盾也会长期化,最终导致更大的危机。 民主“短视化”: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今天都成了寅吃卯粮的债务依赖型经济。从政治角度来看,政客为了拉选票都竞相讨好选民,开出各种各样的福利支票,结果耗尽了国库,最终恶果还是要老百姓来埋单。南欧的“笨猪四国”相继出现了债务危机是这样形成的,美国居高不下的债务危机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样形成的。 西方政治体制的三个基因缺陷 此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西方民主体制还面临着“三缺”的问题,也就是说西方民主制度赖以生存的基本假设存有三个“基因缺陷”。 一是“人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人通过理性思考作出决定投下庄严而理性的一票,但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我们的常识判断都表明人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甚至是严重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状态在新媒体、金钱和商业炒作时代已变得日益突出。 二是“权利是绝对的”,特别是个人自由,社会福利等权利在西方几乎被绝对化了,结果反而伤害了社会整体利益和许多个体的利益。

互联网时代的民主诉求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民主诉求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众使用互联网进行民主发声的机会越来越多,互联网作为一种上传下达的工具,也正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互联网也能滋生弊端,对此,还是要科学合理看待之,有关部门及民众一起努力,在制度优化、技术规范、民众觉醒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在民众参与民众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民主诉求;民主政治 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意为君非民,网罗是为了使用;民非君,网罗是为了事务。无论谁,不必对自己阔绰,对别人狭隘。匹夫匹妇不收获,想着收获;各自尽自己的主张,相互网罗参与成其所要做的事情,然后人人才有收获。目前对于民主较权威的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可以发现,“民主”古义与今义共同点在于:共同参与及共同管理。 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将“民主”列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简单梳理一下,不难发现在党的重要纲领文件中,“民主”一词频繁出现,国家对于民主的重视也就可见一斑了。 目前,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范畴主要表现在: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尤其在村一级的基层,很多村组都成立了群众自治组织,群众可以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美丽的新乡村贡献力量。除此之外,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利用互联网合理表达诉求、意见建议等,互联网作为一个大平台,可以汇集各种意见,包容各种思想,在互联网上,各种思想可以碰撞,各种智慧可以擦出火花。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数量为6.49亿,平均每天在线3.7小时。通过网络虚拟,使现实生活中的社情民意比较充分地反映出来,并利用互联网将大众意见搜集起来,从而为决策层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这样的做法省时省力,也更加快捷方便。不仅方便、广泛、快捷。在网络普及及畅通的情况下,群众只要会使用论坛、微博、微信等,都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利益问题反映到网上,这种表达不受时间、地点以及地位、出身等背景因素的限制,让人们获得一种平等的民主体验。很多地方开办了“网络问政”节目,旨在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疏通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道路,打通政府关门办事的关节,引起媒体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能够有效减轻社会利益类矛盾积蓄和激化程度。正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对于广大用户来说,互联网正成为他们实现草根民主、将个人议题演绎为公众议题、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回顾西方民主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2500多年历史中,有2300多年西方的主流思想是排斥民主的,认为民主是个坏东西。近一百多年来西方对民主态度大转变,甚至以民主为招牌,试图影响和引导世界,但此时他们兜售的“代议制”、“三权分立”等,与民主的本意已相去甚远。 1. 雅典民主——原始状态和特定条件下的民主实践 “民主”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它的原初含义,就是“人民的统治”,即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决策管理。这在西方民主思想产生和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良好的追求和愿望,而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人民的统治”。 民主思想最早是随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兴盛而孕育、发展起来的。雅典是如何实施“人民的统治”的呢?雅典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三个机构。一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不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的,而是全体公民都能参加的大会,一般要达到6000人(当时雅典公民约4万人,不包括4万左右外邦人和35万左右的奴隶),才是法定最低人数;公民大会可以对雅典事务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和表决,包括战争、条约、外交、财政、法律、流放等事务,也包括宗教、喜庆、摆渡等议题;公民大会每年至少召开40次,每次的会期是5个小时。 二是公民大会的一个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任何公民都有权经五百人议事会向公民大会提出建议与议案。除了节日和不吉利的日子外,议事会每天都要召开会议,每年至少有260天要开会。议事会的500位成员都是从雅典当时的10个部落抽签抽出来的,任期一年,每个公民一生最多可以担任两次议事会成员。 三是作为司法机构的民众法庭。当时没有专业法官,也没有专业律师,如果有人被指控犯了法,就由200多位公民组成的民众法庭进行审判,根据多数票断案。苏格拉底就是被陪审团认定有罪而被判处死刑的。 雅典民主延续了180多年,它诠释了民主最基本的一些理念,展现了人类对民主理想的追求:第一,实行直接民主,所有公民(当时的公民在雅典总人口中占少数)一律平等,当时绝大多数议事会成员和官员都不是选举出来的,而是采用抽签的方式产生的,公民直接参与的主要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意见;第二,民主的范围涉及所有的公共事务,虽然包括选举权,但更重要的是发言权、辩论权;第三,民主的目的在于维护城邦内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 雅典民主在内容和形式上带有原生态特征,当然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它是奴隶制城邦国家的治理形式,相对于6000人,还有35万奴隶,4万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也正因为奴隶制度比较完善,才有可能采取这种自由民广泛参与的直接民主,不然,6000人经常开会,没

对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思考

对达尔多元民主理论的思考 ——《民主理论的前言》读后感 摘要:罗伯特·达尔的《民主理论的前言》问世于1956年,作者认为民主理论经过若干世纪的发展,无论是具有伦理特学特征的民主理论还是作为一种描述性的民主理论都是令人相当不满意的。正因如此,在此书中首先介绍了“麦迪逊式民主”和“平民主义民主”,并在对这两种民主进行批判继承和充分吸收托克维尔的“以社会制约权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民主理论。本文主要从对民主的基本模式入手,理顺达尔多元民主思想产生的渊源,分析达尔的多元民主观及其困境。 关键词:罗伯特·达尔麦迪逊式民主平民主义民主多元民主 一、当代最杰出的民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 罗伯特·达尔是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的荣休教授,是60年代美国政治科学行为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曾于1966 —1967 年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达尔一生著述颇丰,为大多数中国学者所熟知的著作包括1956年的《民主理论的前言》,1971年的《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1982年的《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自治与控制》、1989年的《民主及其批评者》、1999年的《论民主》。在《民主理论的前言》中,达尔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民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民主整体中存在着多个权力中心,它们广泛分布于民族国家的政府、利益集团和公民之间。对于权力的制约必须依靠各种权力中心组成的公民社会,以社会制约权力。另外在《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一书中,达尔认为与其他形式的民主相比,一个以政治商讨、竞争性选举和多元精英为特征的多头政体才是现代民主的惟一模式,达尔并给出了实行这样的民主所需的七项政治制度,并说明了为什么这些条件有利于多头政体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和稳定。 《民主理论的前言》虽篇幅短小,但是内容却很精炼。作为民主思想理论的经典,其提出的多元主义民主被认为是最近几十年民主发展的主流方向。通过与其他形式的民主理论的比较,我们能较为深刻地领悟各种民主理论的优劣。 二、《民主理论的前言》的内容概述 《民主理论的前言》一书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刻画在现实世界中正在运行的民主制度。在本书中作者没有首先直接给出自己对于民主的定义,而是首先对当今世界两种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麦迪逊式民主”和“平民主义民主”作出了自己的批判性解读,而后在借助托克维尔“以社会制约权力”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多元民主理论,并列举了八个满足“多元政体”的组织所必须具备的限制条件。作者认为,以往的民主理论大多相信宪法制衡的必要性,“夸奖宪法分权在抑制多数人和少数人感情上的效能,但是我们经常忽略由社会分权施加制约的重要性。然而如果多元政体理论大致可靠,那么在缺少一定的社会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任何宪法的制度性安排都不可能产生一个非暴政的共和国”[1],在全书中多元民主理论是全书的论述重点。具体说来,全书的架构如下:在第一章中,作者对“麦迪逊式民主”的概念进行简单阐述,而后对这种民主的四个定义、一个基本公设和十个假设进行了逻辑上的分析。并对此种理论进行了评价,他认为“麦迪逊在逻辑和经验上的不足之处,似乎很大程度上起因于他不能调和两种不同的目标”。[2] 在第二章中,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关于“平民主义民主”的定义而是首先通过引用一些民主先贤的话语提出“多数人主权”和“多数人统治”这一术语。在本章的后续篇幅中作者根据上述的俩个命题导出了隐含于多元主义民主中的四个

关于网络民主的现状及思考

关于网络民主的现状及思考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Mark Slouka)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即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而实现的“电子民主”和“数字民主”等新渠道、新形式。马克·斯劳卡认为:“虚拟现实的政治是指那些有可能永远地模糊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线的技术,将给政治带来的影响[1]。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我国的网络民主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民主。 一、我国网络民主的现状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已经将人类带入到了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渗入人类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民主政治的发展环境和技术条件。我国政府顺应时代潮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互联网,建立了各级政府部门网站、微博、公众号等,促进电子政务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推动政府向公开、透明、参与和服务型转变。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和规范管理,关注互联网文化和舆论引导,达到一定的战略高度。 1、网络民主在舆论监督的作用 目前,互联网成为当今最主流的信息交流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它

从技术上突破了传统媒介民主形式的局限,为民主政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现实政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近十年来,网民数量增速明显,网络舆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舆论形态,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且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网络舆论监督的一般方式是:社会事件以网络为传播媒介,通过微博、微信、新闻跟帖等渠道揭露事件真相,制造热议的社交话题,进而引起网民关注,进行充分互动,从而形成舆论“洪流”。传统媒体随之介入,引发决策者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和进行调查解决。总之,以关注个体、围绕突发事件为特征的网诊舆论监督浪潮的兴起,体现了公民民主、公正意识的进一步觉悟,也体现了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2]。 2、网络民主与政府工作透明 网络民主通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的监督使得政府工作更加公开与透明。通过政务公开、网络监督等方式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政府的一举一动都活在百姓的监督下,这极大的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提高了政府工作的简政放权,实现了政务的公开透明。政府政务信息的公开,使得广大公民有了正规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与更为便捷的政务监督权。政务越透明,公民对政务的了解便越多,便更能有效对政府行政人员行为进行监督,进而遏制政府腐败的发生[3]。反之,当公民网络监督已成常态化,政府的一言一语都在公民监督之下,任何失职腐败行为都会因为网络的信息公开而暴露于公众的视

浅谈美国民主

浅谈美国民主 美国的民主,简直就是美国麻烦。比如说,一个清洁工被解雇,就有去示威游行反对歧视的;一个万里外的地方发生了屠杀,美国人就沸腾恨不得冲过去伸张正义;一个小小的决策就值得开一次大听证会;再看看布什为了反恐提出的《爱国者法案》吧,为了一条“可以窃听恐怖分子嫌疑人的电话”的规定,全国差点没翻天,就差把小布什弄下台了(我想美国人肯定很后悔没这么做)。 而前副总统发表演说,称“美国的民主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我们这些P 民还不知道身边到底谁是人大代表呢(再说知道了有啥用?),;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民一个个和自己被监听了似的的义愤填膺时候,天朝已经把所有能监听的东西全奸了一遍,而媒体噤声,我们甚至不知道发生过啥呢。 当然,我们还可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曲折】来安慰自己,对上面拍桌子想出来的种种不合理命令逆来顺受,远离“麻烦”。而美国群众显然没那么好打发,他们似乎不喜欢自我安慰,而更偏向去“找麻烦” ——罢工,上街游行,向媒体举报,跑到法院诉讼。非讨个说法不行。 ——但是谁让人家工会力量大呢?谁让人家有着真实的政治自由呢?谁让人家媒体的心脏没在政府手中呢?谁让人家的法院简直就差写着“不告白不告”了呢?美国民主的细节,简直就是无处不在的过敏神经末梢,牵一“梢”,全身都给过敏,而且不是呼吸急促一下子就好那种,而是你不治疗它立马就给你歇菜那型。于是,为了呵护着个娇弱的民主大小姐,【美国总统】,【国会】,【法院】都给夹着尾巴,小心翼翼伺候着选民,看着这位大小姐的脸色。而我国的大小姐?嘿!那是绿坝娘!当然,她是【我们】伺候的对象。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民主国家定期举行全体公民参与的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民主国家的选举不会成为独裁者或单一政党的门面装饰,而是争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民主使政府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权利受到司法体制的保护。民主体制多种多样,反映着每个国家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决定民主体制的是其基本原则,而不是某种特定形式。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民主社会奉行容忍、合作和妥协的价值观念。民主国家认识到,达成共识需要妥协,而且时常无法达成共识。用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话说:"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是妨碍真正民主精神发展的障碍。" 政府需要保证社会民主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民主国家定期举行全体公民参与的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民主国家的选举不会成为独裁者或单一政党的门面装饰,而是争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民主使政府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

民主的巩固与深化

民主的巩固与深化 —民进党十年政纲「民主」篇的解读 ●许志雄/国立嘉义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台湾四百年历史,历经荷兰、西班牙、郑氏王国、大清帝国及日本的殖民、威权统治,始终与民主无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国民党外来政权统治台湾,在军事接管、训政、国家总动员法制、戒严及动员戡乱体制的宰制下,台湾人民当然亦无法体验民主的生活方式。直到二十世纪末叶,第三波民主化与立宪主义复权的风潮席卷全球,我国总算出现民主的转机。 从近代以降,民主的发展大致包括议会民主、非媒介民主与半直接民主三个进程。 我国于1991、1992年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选,走向议会民主;1996年总统直选,人民有直接选择行政首长与国家政策的机会,而朝非媒介民主趋近;2004年首度举行全国性公民投票,更跨出半直接民主的第一步。短短十几年间,先后推动三个民主化进程,破除各种阻碍,成果得来不易。 由于反动势力顽强,台湾民主化过程不时遭到扭曲,而且一不留意,就有逆转倒退的可能。只要想到以下事实,当可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一个长期实施威权统治的政党,竟能间隔八年就轻易重掌政权;一个经常站在历史错误的一方,曾经以「民粹」恶意抨击总统直选及公民投票,强烈暴露反民主心态与行径的政治人物,竟能以压倒性的胜利当选总统。不可否认的,我国民主根基尚浅,2008年第二次政党轮替后又有倒退的迹象;因此,如何巩固民主、深化民主,遂成为当前最严肃的课题。 此际,民进党公布十年政纲,展现重新执政的抱负与决心。该政纲包含「民主」篇,针对民主有关的各项议题,提出明确的主张;其涵盖面广泛,且对症下药,相当值得重视。以下,先大略说明该「民主」篇的内容,然后尝试解析其特色,并评估政策主张落实的途径与条件。 一、内容大要 基于政纲的性质,「民主」篇要言不烦,全文约仅二千字,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揭示三个核心理念及七大政策主张。 (一)、三个核心理念 1、多元民主:包容、尊重各种不同的思想、价值及表现,保障少数及弱势的声音与权益。 2、永续民主:政府决策不仅要对当代人民负责,更要对后世子孙有所交代,以贯彻世代正义,巩固人权保障。 3、民主治理:施政应遵循民意,并建构完善的民主制度,推展公民社会,培养法治观念。

美国的民主

读后感 托克维尔写的《论美国的民主》是政治类著作中的名著,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推荐的研究美国民主的重要作品。自我对政治学方面的书籍感兴趣以来,我总是想弄懂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民主到底是怎么样的?于是我在2012年就买了这套书(上下册),但直到2014年的2月份才开始看这套书。从2月9号开始看起到现在才看完这套书的上册,看的比较慢。因为我做了部分的读书笔记,而做读书笔记实际上是比较花时间的,因为你要重新开始看一遍书并且还要找出书中的重点。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间想从豆瓣上找点书评或者读后感来看看,发现没有找到我满意的。于是我只好自己找重点,看看这套书的上册主要讲了美国民主的什么?托尔维尔的论述思路跟我们中国思维不一样,托克维尔并没有按照这样的套路来写,什么是民主?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哪些特点?为什么美国的民主制度比欧洲国家都要好?哪些地方是值的欧洲国家学习的?托克维尔在论述的时候在我看来有点杂乱无章,不知道是不是我很少读西方著作的缘故,反正你要想把上面的几个问题搞清楚,需要自己去找出来连成一条线。我把它分为两为几部分: 第一:为什么民主会在美国这个地方生根发芽? 首先是英裔美国人的来源对未来的民主走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托克维尔举了新英格兰海岸线移民的例子,这批移民在英国时都受过很好的教育,许多人才学出众,他们有着良好的秩序与道德因素,他们自称为朝圣者,属于清教的教派,这个教派的宗教学说本身就掺入了许多民主共和的理论,所以他们本来就有很强的民主共和理念。 另外这个清教的教徒在英国时多数属于中产阶级,所以来到美国以后他们之间各方面都日益均质化。他们不仅在财富上平等,在学识上一定程度上也是平等的,换句话说他们在力量上是非常平等的,这导致美国的社会情况上本质上民主的。另一方面对美国的民主起到方面大的作用是美国的乡镇精神、地方自治。美国是先有乡镇再有县、州,再有联邦的。乡镇精神指的是美国的乡镇都非常的独立与有权,他们认为乡镇是一个自由而强大的集体,乡镇是人们求名获利、掌权求荣的爱好之所向。而地方自治显的尤其重要,当英裔美国人来到美国时,他们早已经在乡镇这级确立了自治原则,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税负、规定行政官员的权限与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与审判。 其次美国人在革命前就确定了人民主权原则。美国革命的爆发导致人民主权原则走出乡镇走向州,人民主权原则成为法律中的法律。在民主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美国的上层阶级非常的务实与理智,他们看到既然不能从人民手中夺回权力,而且也不能嫌恶相当多的人敢于冒犯他,所以他们只要不惜一切的去讨好人民。 第二:美国的民主制度的几个特点: 一是美国法院的权力很大。刚才已经讲到,美国有乡镇自治的传统,也就是说县、州的官员一般无权指挥乡镇官员行动的,他们不去视察乡镇的政绩、去指导他们的行为、谴责他们的错误,而且在乡镇这级他们的官员都是平级的,没有隶属关系,他们是当地的人民选举产生的,不能随意的罢免与提升。那么既然美国乡镇有这样大的独立性,美国社会怎样按照统一的计划去指导社会呢?通过强大的立法权,法律规定到事情的细枝末节,只要一切下属单位与全体官员按照法律行事,那么美国的社会就会步调一致的行动。那么又如何使下属单位与官员遵从法律呢?那就是使法院惩治违法的官员,所以美国法院的权力很大,法官是美国最有权势的政治势力之一。另外美国授权法院可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的权力,为了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独立,美国规定最高法官为终身制,最高法官不是由立法机构或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经总统提名征求参议院同意后任命。

罗伯特 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综述

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综述 -------对麦迪逊式民主理论的批判性借鉴: 著名的民主理论研究者戴维?赫尔德曾经讲:“尽管熊彼特和韦伯的研究是多元主义最主要的来源,但是,多元主义的知识参照系却首先是由两个思想流派确定的:即美国民主理论中麦迪逊主义的遗产和认为人们必然要竞相追求利益满足的功利主义观点。1956年达尔出版了《民主理论的前言》。在这部著作中,达尔着重对西方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主理论——麦迪逊式民主理论和平民主义民主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达尔认为,麦迪逊的民主理论将欧洲文化价值与美国的现实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对美国政治体制和政府模式的形成起过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且被深深地植入了美国人的政治思维之中,大多数美国人喜欢并接受了这种麦迪逊式的政治体制。 达尔指出,麦迪逊式的民主理论有十个假设: 假设1:如果不受到外部制约的限制,任何既定的个人或个人群体都将对他人施加暴政。 假设2:所有的权力(无论是立法的、行政的还是司法的)聚集到同一些人手中,意味着外部制约的消除。外部制约的消除导致暴政,因此,所有的权力聚集到同一些人手中意味着暴政。 假设3:如果不受外部到制约的限制,少数人将对多数人施加暴政。 假设4:如果不受外部到制约的限制,多数人将对少数人施加暴政。 假设5:对于一种非暴政共和的存在,至少有两个必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必须避免所有的权力,无论是立法的、行政的还是司法的,聚集到同一些人手中,无论是一个人、少数几个人还是许多人,以及无论是通过世袭的、自封的还是选举;第二个条件:必须对宗派加以控制,以致他们不能采取不利的行动,损害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损害社区的持久凝聚的利益。 假设6:经常的普选将不会提供一种足以阻止暴政的外部制约。 假设7:如果要控制宗派,避免暴政,那么就必须通过控制宗派的后果来实现。 假设8:如果一个宗派由不足多数人组成,那么可以实施立法机构中关于投票的“共和原则”来控制之,这就是说,多数人可以否决少数人。 假设9:如果选民在利益上是众多的、广泛的和多样的,那么多数人宗派的发展就能受到限制。 假设10:如果选民在某种程度上是众多的、广泛的和多样的利益,那么多数人的宗派就不大可能存在,如果的确存在的话,它也不大可能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 达尔认为麦迪逊的10个民主假设要么是定义式的,要么是经验式的,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一理论未能成功地协调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即多数人决定政府政策的“多数制”与保障少数人的自由以使他们的地位、权力和财产不受多数人的威胁和侵犯的原则。这一理论的缺陷就在于过分夸大了政府官员之间相互制约的重要性,而低估了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存在的社会制约和平衡作用。正是从这一分析中,达尔找到了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发展社会制衡。 二、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内容 1、对民主的界定

美国民主的弊端

美国民主遭遇困境(之四) ——转自人民日报15081510本文摘自人民日报15年8月15日第10版,长期看报,但是指向如此明确、言辞如此犀利的文章并不多见,所以特地转入日志。 【前言】美国民主在其国内遭遇的种种问题,以及美式民主扩张对世界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报今日刊发来自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的5位学者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反思和剖析。——编者 一、贫富分化严重经济权力与民主对立 美国民主衰落的根源(大势所趋) 杰里·哈里斯(作者为美国德锐大学教授,魏士国译)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美国的阶级差距逐渐扩大,阶级不平等加剧。从经济与政治的内在逻辑关系看,这是美国民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民主正在加速衰落。 不平等加剧是对美国民主的极大讽刺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在美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于1972年达到高峰。但随着经济不景气的蔓延,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领导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汹涌袭来。工人阶级被迫适应跨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美国的阶级不平等。 大量制造业岗位流向低工资国家,临时性和兼职性劳动增多,工会遭到攻击,社会福利被削减。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较灵活、较低工资和较少组织化的工人阶级。在美国,自从1979年起,平均薪酬仅增长了8%,尽管生产率增长了65%。如果像凯恩斯所预测的那样,薪酬与生产率齐头并进,那么今天一个每年赚2.5万美元的家庭实际上应有4万美元的收入。当然,钱没有消失,随着劳动者所享有的国家财富份额的减少,它进入了富人的口袋。在1965年,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20倍。到了2013年,这个差距增至296倍。在2009年,薪水最高的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奥布里·麦克伦登赚了1亿美元,也就是每小时5万美元,相当于6000万家庭的年收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指出,对于不平等性的增长而言,在劳动力方面的打击是一个根本性原因。他还说,“在很大程度上,高层收入的飙升是通过压榨下层人士而达到的:通过削减工资、削减福利、瓦解工会,将国家资源不断上升的份额挪用于金融运作中。”阶级差距扩大、贫富分化严重,与美国民主先贤“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相背离,与“每个人都有希望成功和致富”的美国梦形成强烈反差,构成了对美国民主的极大讽刺。 美国民主衰落的根源在于新自由主义 民主是一种为推翻贵族统治所必需的阶级同盟行为。近代以来,从巴黎到波士顿,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