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表(配电房)

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表(配电房)
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表(配电房)

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表

部门:401车间岗位:配电班组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附件4 档案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年度)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目录 1.生产工艺流程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 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 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 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表4-1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 设备、材料、化学品名称可能产生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 名称使用车间和岗 位 生产、供货单 位 设备 材料 化学品 编制:审核(签字):编制日期:年月日说明: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附后

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序号岗位职业病危 害因素名 称 危害 来源 接触方式 (定点/巡 检) 接触职业病危 害工程防 护设施 个体防 护用品 总人 数 女工 数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 车间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 监测周 期 监测 点数 监测结果 范围 合格 率 (%) 职业接 触限值 监测人 员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我单位委托____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_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____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序号活动 类别 发生部位危险源 可能导致 的事故 LEC评价风险 等级 控制途径 控制措施 L E C D 管理 方案 运行 控制 应急 预案 1 办公区办公室 超负荷用电 触电火灾 6 1 3 18 Ⅰ √ 运行控制、监督检查 2 用 电 插 座湿手接触电源 开关 触电 1 2 1 2 Ⅰ √加强用电常识的宣传 3 插座老化、漏 电触电 3 6 1 18 Ⅰ √电路检修制度 4 电线过于老化 自燃、引起火 灾 火灾 1 6 7 42 Ⅱ √ 电路检修制度 5 办公室 复印机废粉任 意丢弃中毒 1 3 1 3 Ⅰ√ 告知工作人员废粉不能任 意丢弃,监督检查 6 办公室 文件分发、打 印、复印其他 伤害 1 6 1 6 Ⅰ√ 告知工作人员用纸时小心 7 办公室废电池、废日 光灯管任意丢 弃中毒 1 3 1 3 Ⅰ √ 告知工作人员废电池、废 日光灯管不能任意丢弃。 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监:总监:

8 生活区现场食堂 炊事人员未有 健康证 疾病 传染 1 6 1 6 Ⅰ √监督检查 9 现场食堂 开水、炊具不 卫生疾病 传染 3 6 1 18 Ⅰ √监督检查 10 现场食堂不洁、有毒、 有害食品误用 中毒 1 0.5 3 1.5 Ⅰ√监督检查 11 现场食堂煤气泄露或安 全使用不当 中毒 6 0.5 3 9 Ⅰ √监督检查 12 出差 工地 检查 乘坐汽车行车状况复杂 车辆 伤害 1 6 7 4 2 Ⅱ√注意乘车安全 13 在经过有上 部施工的便 道时 高空落物物体 打击 1 3 7 21 Ⅱ √遵守现场的安全制度 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监:总监: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编号:ZNJ-4.3.1-3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涉及相 关方 危险性评价现有控 制措施 危险级 别 L E C D 一、三通一平 1 挖沟作业人员间距太小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2`埋管碰撞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3 15 运行 1 3回填土操作不当人身伤害作业人员1515运行1 4压实操作不当人身伤害作业人员1515运行1 5 埋设线杆倒塌物体打击作业人员0.5 5 1 2.5 运行 1 6杆上作业未系安全带高空坠落作业人员1515运行1 7架设电线违章操作触电作业人员151575运行、预案3 8装卸变压器物体打击人身伤害作业人员0.5537.5运行1 9变压器使用超负荷运转电器火灾作业人员0.551 2.5运行1 10 使用大型机械机械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11 拆除地面附属物物体坠落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3 5 3 45 运行 2

编号:ZNJ-4.3.1-3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涉及相 关方 危险性评价现有控 制措施 危险级 别 L E C D 12 使用运输车辆违章驾驶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二、临时设施 13 搭设临时建筑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3 6 3 54 运行、预案 3 14 使用电器违规操作触电作业人员 1 3 15 45 运行 2 15 使用电器违规操作火灾作业人员 1 3 15 45 运行 2 16 拆除临时设施物体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3 18 运行 1 17 砌围挡围挡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1 6 运行 1 18 机械就位物体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3 3 9 运行 1 三、土方工程 19 临时支护坍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15 90 运行、预案 3 20 打夯噪声噪声危害作业人员 1 3 1 3 运行 1 21 打夯震动震动伤害作业人员 1 3 3 9 运行 1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辨识更新评价步骤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 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 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 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 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一般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 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 1、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 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 生产装置在下列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 (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

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HAZOP: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和What If/Checklist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 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 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2、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作业危害分析(JHA)” 作业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害,以预防作业活动中事故的发生。 (1)作业危害分析的范围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完美

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具体如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3~9人死亡 15 1~2人死亡 7 严重 3 重大,伤残 1 引人注意 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 风险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D值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HSE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一、风险评价知识 (一)HSE危害因素相关知识 中国石油现行标准Q/SY1002.1-2013中把“危险源”和“环境 因素”统称为危害因素。“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辨识中涉 及的术语。环境因素是环境风险辨识涉及的术语。 1.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 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 组合。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f)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g)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h)HSE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i)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j)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3.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一类危险源、二类危 险源(四种失控)和辨识九个方面。 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或转移的能 量或危险物质及其载体。描述时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能量 源或能量载体”+“能量释放转化方式或造成的后果”,如油罐泄漏, 管沟坍塌,高处坠落等。第二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 量的释放或转化方式受阻的后果”;如管线超压、容器超压、电动 机过热等。第三种情况是“危险物质”+“造成的后果”;如CO中 毒、CO2窒息等。第四种情况:“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中暑、 粉尘、辐射、焊尘、弧光等。 二类危险源是指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 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 需考虑四种失控状态:物的故障(如保护装置失效,管道阀门破裂等)、人的失误(如制造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未带劳保护 具等)、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管理 缺陷(如没有设备管理制度、未组织安全检查、未对风险作业进行 现场监督等)。 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基础上,我们在危险源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 目的和范围 为确保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 HSE 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的识别与评价, 确定重大风险, 有效实施 HSE 风险控制, 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和所属单位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更新的控制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3.1 采用 Q/SY1002.1-2007中规定的术语。 3.2 危害因素:包括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 3 职责 3.1 质量安全处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组织公司系统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培 训和技术指导,汇总公司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风险台帐。 3.2 各部门配合质量安全处组织本部门识别与评价方法的培训,组织开展本部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建立台帐并报质量安全处。 3.3 所属单位 HSE 管理体系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识别与评价方法的培训,组织开展各单位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建立台帐并上报质量安全处。 4 工作程序 4.1 培训 4.1.1 公司系统培训

质量安全处根据选定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组织公司系统的培训, 确保公司各部门联络员及所属单位体系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识别与评价的方法。 4.1.2 公司各部门培训 各部门联络员组织本部门的培训, 确保各部门员工都能够掌握相应的识别与评 价方法。 4.1.3 所属单位培训 所属单位体系主管部门组织本单位的培训, 确保各层次员工都能够掌握相应的 识别与评价方法。 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2/9 4.2 危害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的范围 覆盖公司所有部门和单位的各项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至少包括: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和外来访问者的活动; c 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 ; d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新开发 (建设项目以及在工艺技术、设备、人员、作 业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发生变更的情况。 4.2.2 作业活动等相关信息的收集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前要收集以下相关信息: a 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 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调或协 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价;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序号活动或工序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 故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风险描述控制措施L E C D 1 锅炉原运装置料场车辆伤害 3 6 3 54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加强人员培训,现场做好限速等警示标识,加强现场管理。 2 破碎机物体打击 6 6 3 108 Ⅲ显著危险,及时整改运转部位加装防护罩,做好警示标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3 机械伤害 3 6 3 5 4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在机械旋转部位加装防护罩,并做好警示标识;启停机时做好安 全确认,严禁违章操作。 4 噪声 6 6 1 36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现场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 识。 5 各种电器设备触电 3 6 3 54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严禁违规操作电气设备,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检修电源箱内使用临时电源必须通知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停、送电时,加强安全信息确认;电源箱挂“禁止操作”警示牌。 6 煤粉粉尘 1 6 4 24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加强安全检查,确保干雾抑尘以及喷淋除尘系统设施完好;防护 用品,消防器材齐全完备。 7 煤尘火灾爆炸 1 3 15 45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加强安全检查,确保干雾抑尘以及喷淋除尘设施完好;防护用品, 消防器材齐全完备。 8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 1 3 7 21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严格履行受限空间作业五条禁令,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现场加强安全检查。 9 皮带机械伤害 3 6 3 54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传动部位加装防护设施,皮带起机要挂牌;并设专人监护;作业 时劳护用品穿戴齐全。 10 堆取料机噪声 6 6 1 36 Ⅱ比较危险,需要注意现场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 识。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 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 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 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 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项目名称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编写人职称:证书:签名:项目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报告校核人职称:证书:签名:签发人签名:签发日期:年月日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xx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

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1检测评价目的 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 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 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60号) 2、1、2《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352号) 2、1、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23号) 2、2检测评价规范及标准 2、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 2、1-xx) 2、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 2、2-xx)

危害因素识别表(共用)

危害因素识别及评价表 危害因素 导致结 果现行控制 风险评价风险 等级 进一步控制措施 备 注 L E C D 特殊工种没有特种操作证人体伤 害 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3 1 3 9 五进行培训、取得操作证 没有按规定穿戴齐全防护用品人体伤 害 穿戴齐全个体防护用品 3 1 3 9 五提高意识、强化现场监督管理 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人体、机 械 按管理制度执行 3 1 3 9 五强化现场监督管理 酒后上班人体伤 害 严禁酒后上班,劝其回家 3 6 3 54 四制定目标,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作业过程中被车辆(装载机)带起的物料击伤人体伤 害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 1 1 3 3 五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作业时被劳动工具砸伤、划伤人体伤 害检查劳动工具的可靠和安 全性 3 1 3 9 五定期检查、更换 配电室火灾、触 电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 3 6 108 三相应监控和防范措施

安全出口堆放杂物 人体伤害 及时清理 3 1 3 9 五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未正确使用明火 火灾 制定安全防火措施 6 6 3 10 8 三 监督检查、加强管理 发生紧急情况时安全通道不畅 人体伤害 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1 6 7 42 四 加强管理、监督检查 未配备灭火器材 火灾 按规定配置 1 6 3 18 五 制定目标,强化管理,强化管理。 酒后驾驶,疲劳驾驶 交通事故 进行安全教育 6 6 3 108 三 制定目标,强化管理,加强管理。 水泵转动轴未装防护罩 人体伤害 安装防护罩 3 6 7 126 三 定期检查及时添置。 防护装置破损 人体伤害 及时加固更换 3 1 1 5 45 四 加强现场监督管理。 水泵房电机保护装置不合理 人体伤害 定期进行检修、测试和维护 3 6 1 36 四 定期检查更换。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私接电源线 触电 严禁私接电源线 3 1 40 12 三 强化管理、监督检查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版次:A/0 1 目的 为辨识厂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评价准则对其进行评价,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确定重大风险,制定并落实相关控制措施,将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与定义 适用于厂范围内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风险危险性:危险性(D)危险性大小、即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危险性D=L×E×C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3 职责 3.1综合办是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过程的组织工作,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

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本厂产品、活动和服务等方面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评价出全厂的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本厂重大或不可容忍的危害,制定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并督促控制措施的落实;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负责对风险源进行汇总和评价。 3.2 厂长负责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3.3各部门负责从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 (a)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b)原辅材料、产品的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 (c)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用品与应急器具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4.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除安全标准化策划阶段的初次辨识和评价: (1)设定第二年度的安全目标前,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

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HSE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一、风险评价知识 (一)HSE危害因素相关知识 中国石油现行标准Q/SY1002.1-2013中把“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统称为危害因 素。“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辨识中涉及的术语。环境因素是环境风险辨识涉及的 术语。 1.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 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f)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g)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h)HSE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i)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j)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3.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一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四种失控)和辨识九个方面。 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或转移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及其载体。描述时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量释放转化方式或造成的后果”,如油罐泄漏,管沟坍塌,高处坠落等。第二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量的释放或转化方式受阻的后果”;如管线超压、容器超压、电动机过热等。第三种情况是“危险物质”+“造成的后果”;如CO中毒、CO 窒息等。第四种情况:“职业 2 危害因素”;如噪声、中暑、粉尘、辐射、焊尘、弧光等。 二类危险源是指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需考虑四种失控状态:物的故障(如保护装置失效,管道阀门破裂等)、人的失误(如制造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未带劳保护具等)、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管理缺陷(如没有设备管理制度、未组织安全检查、未对风险作业进行现场监督等)。 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基础上,我们在危险源辨识的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九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地理位置、平面布局、基础设施、作业环境、生产工艺、物料性质、设施设备、人员活动、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具体见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4.危险源清单(事例) 部门/单位:审核人:日期: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其他。 3.1.3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主要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外部信息、活动分析和相关方的意见、设备运行状态等作为获取危害因素资料的依据。 3.2识别、评价程序与要求 3.2.1各部门应组织本相关人员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并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3.2.2依据判别准则,结合实际选用评价方法组织有关人员对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确定其危害程度,形成《重大危害因素清单》报综合管理部备案。 3.2.3各部门/单位根据评价结论,制定管理、防护及削减措施,由安全主管部 门和主管领导逐级审批。对于设备设施存在的隐患,需要投资治理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报请综合管理部审核、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对于员工存在的“三违”行为, 及时进行纠正。 3.3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管理 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各部门/单位依据本制度进行辨识,按要求填报《重大危害因素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