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名词解释20分、填空10分、简答30分、问答20分、计算20分

名词解释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个体生态学: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及生物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则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划。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种群数量波动: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时间发展其种群数量围绕某一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

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年龄为顺序,系统记述种群的死亡,生殖及死亡原因的表格。竞争: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由于利用相同的资源,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下降,即两种群彼此发生有害影响。

高斯假说:两个相似种的竞争结果极少能占领相似的生态位,而且每个种发展成为占有某些特别的食物,并具有不同于它的竞争者的生活方式。

生态位:物种栖息的最小单位生活小区,也称生态小生境。

拟寄生:侵入寄主后,当自己繁殖一代后,寄主随即死亡(少数外寄生昆虫或螨类列外),很类似于捕食现象。

功能反应:捕食作用与猎物密度有关又称为功能反应。

数值反应:猎物的数量对捕食者数量的影响,影响捕食者的发育速率,生殖力及有活等。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强调生物种群间的相反作用。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物种。

高温致死效应:在害虫发生预测中,不但要注意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而且要分析日最高温度对昆虫的致死效应。

种群:种群则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区域内),同种个体的集合群。

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就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这种形式也称为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协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的行为收受到另一个物种的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平衡: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认为控制),可以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就叫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异质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填空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种群动态。

考察空间分布型的方法: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聚集强度的测定、格局纹理分析。

生命表的类型及形式:特定时间生命、特定年龄生命表、动态混合生命表、图解式生命表。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天敌等资源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异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农民提供虫情苗情及天敌等情况报告和咨询服务,这项工作就叫做“害虫预测预报”。

对预测预报的技术要求:靠性、简便性、实用性、多用途。

害虫发生期预测:是根据害虫当时的发育进度和生态因子的影响,参考历史资料,预测害虫下一虫态和时代出现的初、盛、末期、特别是要准确预测防治适期。

发生期预测的几种方法:害虫发育进度的调查、历期预测法、分龄分级预测法、卵巢发育分级预测法、散距预测法、有效积温法、物候预测法。

3个注意:应用科学的依据、应用推理的依据、应用实验的依据。

预报因子的筛选:相关系数法、符号法、列联表法。

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约1.5m范围内的微细气候。植物生长及昆虫生存地范围内的气候属小气候。近地面层的温度除因地面性质的不同而异外,也受地面覆盖状况的影响。地面覆盖物能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再行放散,这层又称外活动面,多在作物封行后出现。

种群的结构:性比、年龄组配、多态现象。

种群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类型:随机分布S2/m=1、聚集分布S2/m>1、均匀分布S2/m=0

Price et al.(1980,1997)强调食物链中3种营养阶层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特别认为不能单纯研究植物和害虫间的进化关系,而忽略了天敌的作用。

通常认为,需要从遗传多样性(种内)、物种多样性(中间)、生态系统多样性上考虑生物多样性。

调查计算常包括三方面:调查计算损失系数、调查计算作物被害株率、计算损失百分率或实际损失数量。

害虫预测方法:统计法、实验法、观察法。

简答、问答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

答:(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发展(2)从描述生态向实验生态和定量化方向发展(3)研究手段的更新(4)生态学引进了协调进化论的观点(5)研究范围的扩展(6)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

昆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答:(1)天敌—害虫----植物间的关系(2)分子生态学的延伸与发展(3)昆虫的行为特性(4)群落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研究(5)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6)昆虫抗逆性(7)害虫成灾机理的研究。

害虫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答:1.建立了主要农作物害虫的测报方法2.建立了许多测报网点3.迁飞性害虫测报技术 4.大尺度天气现象与害虫成灾5.3S技术在害虫测报中得到了应用6.国家级重大害虫灾变预警与决策支持7.对灾变小概率事仲研究方法的改进。

生态因子的类型?

答:1.环境因子通常可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生物因子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有机体和异种生物有机体、非生物因子包括温度、光、水分、酸碱度(PH)、气和土壤等理化因

子。2.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认为因子。3.Begon等将非生物因子分为条件资源两类。条件—温度、湿度、PH值;资源—营养物质、水、辐射能。4.Simitn等将生态因子分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气候等因子。5.将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稳定因子—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射常数等长年恒定的因子;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春夏秋冬、朝代涨落;非周期性变动:风、降水、捕食。

生态因作用的特点?

答:综合性如气候的作用;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直接性和间接性食物、降水;限定性(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水体内的钙和锶。

积温法则的应用?

答:1.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在某地一年发生的代数。2.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3.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4.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在应用害虫越冬其数测极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1.在秋季越冬开始调查种群的虫态或虫龄分布,可以预测未来越冬存活率的大小。2.了解低温和昆虫越冬死亡率间的关系。3.在调查越冬后有效基数时,要注意选择上一年不同营养状态的寄主植物类型田。

种群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

答:1.某地区内,某时间序列上,种群的数量和结构。2.种群数量调节的机制。3.数量变动的原因。4.种群在某区内的空间分布(指导抽样)。5.进化。6.种间关系。最终建立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各项研究紧紧围绕着种群的数量这个中心。

种群概念深入剖析:

答:1.种群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2.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单元。3.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因地理隔离或因食物和生境的分化以及季节及人为的影响等导致种内个体形成不同类群。4.从系统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种群及其环境也可视为一个系统。5.种群的概念,即可以从抽象上,也可以从具体上去远用。

种群生态学的意义?

答:1.对种群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揭示一种群的空间结构以及种群以下结构的状况。2.对种群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为种群的抽样技术提供理论基础。3.对害虫的猖獗、扩散行为和种群管理有一定意义。4.是实验生态学和野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种群波动的特点?

答:1.年际周期性波动、年际的非周期性波动、密度趋于稳定的类型。2.昆虫种群在地理上的数量波动。3.昆虫种群的季节性数量波动。4.引起种群数量的因子。

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

答:1.内因:种群繁殖力、发生时代数、生长发育的特点、对气候、食物等条件的生态适应性。2.外因:食物营养昆虫存在的条件。气候的基本三要素。

种群生态在测报中的应用?

答:1.害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估计。2.害虫种群数量波动预测。3.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评估。

4.害虫防治适期的选择。

5.害虫生态对策的应用。

群落生态学的应用?

答:利用群落的边际效应,发展立体农业。2.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3.害虫防治时要注意害虫之间及害虫与天敌和植物之间相互作用,从群落水平上进行治理。

选取预报因子原则?

答:1.样本数多:至少10个以上样本。2.所选取因子与预报量相关性好,并且稳定。3.主要因子和次要因子相配合。4.选取的因子数要恰当:为样本数的1/5~1/10。5.尽可能保留因子

中关于预报对象的信息。

迁飞昆虫的种群特征?

答: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

2.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即在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

3.种群在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

4.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接现象。

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

6.标记回收可远距离回收到标记虫源。

7.昆虫雷达可监测到高空过境虫源。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

昆虫生态复习-2013

《昆虫生态学及预测预报》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个体生态学群体生态学适温范围发育历期过冷却点有效基数发育起点温有效积温气候图形态指标预测法物候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昆虫休眠昆虫滞育发生期预测昆虫生态学温区光周期临界光周期历期发育进度过冷却现象种群密度环境期距物候预测法经济阈值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临界光照虫态昆虫生态学有效温度年龄组配适宜温区过冷却点过冷却现象种群密度历期发育速率期距物候预测法有效积温分令分级预测法临界光照周期害虫预测预报生命表聚集分布密度制约因子种群密度 二.简答题 1.气候因素包括哪些? 2.土壤因素包括哪些? 3.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按预测内容可分为哪几类? 4.根据引起昆虫滞育临界光周期的不同,常将昆虫分为哪几类? 5.昆虫获得水分的途径包括哪几个方面? 6. 害虫发生量预测的常用方法包括哪几种? 7. 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作法为哪几种? 8.害虫发生期预测的方法,常用的有哪几种? 9.主要非生物因素包括哪几类? 10.主要生物因素包括哪几类?11.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类型常包括有几类? 12.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主要因子是哪些? 13.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按预测内容可分为几类?14.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作法可分为哪些?15.昆虫耐寒能力的季节性变化规律?16.兼性滞育昆虫与专性滞育昆虫有何不同?17.特定年龄生命表的特点?18.产量损失调查常包括哪几个方面?19.根据昆虫食性,将昆虫可分为几类?20.昆虫的休眠与性滞育有何不同?21.特定时间生命表的适用于具有哪些特点的昆虫种类?22昆虫空间分布型分析有哪几种方法? 三. 问答题 1.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有哪些用途? 2.生态因子中,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因子在作用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3.昆虫种群的生长型有哪几种?其适合的对象种群有什么特点? 4.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有哪些局限性? 5.你认为昆虫发生量预测预报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6.什么是害虫预测预报,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昆虫预测预报总复习1

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 绪论 一、农作物病虫测报发展历程简介 二、预测的原理: 1、惯性原理2、类推原则3、相关原则 三、预测的类别 1、按预测的内容 (1)发生期预测:即预测害虫某种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危害期,或某种病害的侵染时期或流行阶段;对于具有迁飞、扩散习性的害虫,预测其迁出(emigration)或迁入(immigration)本地的时期。即从害虫生活史、病菌的侵染或流行过程、物候学的角度,研究预测病虫发生期,以便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适期)。 (2)发生量预测:即预测害虫种群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病害发生程度,主要是估测病虫未来的虫口密度或病害流行程度是否有大发生趋势,以便确定病虫能否造成灾害(即达到防治指标control index),以确定是否需要防治。 (3)迁飞性害虫预测: 即根据迁飞性害虫在虫源基地的发生数量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迁入地的寄主作物生育期及气象资料,预测迁飞的时期、数量及迁入区域等。 (4)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在发生期、发生量预测基础上,估测病虫为害的轻重或造成的产量损失大小。 (5)风险评估: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侵入后,预测可能发生的区域和为害程度。 2、按预测的时间长短 (1)短期预测: 预测时间一般为1周以内,害虫一般在几天到十几天。对于害虫,根据某一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其后相邻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以指导防治或天敌利用。 (2)中期预测: 预测时间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视病虫种类而定。对于害虫,通常是预测下一代的发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进行防治工作部署。(麦田棉铃虫预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 (3)长期预测:预测时间一般都在一个季节或一年以上。如根据越冬后或年初对某种昆虫的有效虫口基数、作物布局、气象预测资料等的综合分析,预测这种昆虫当年的发生趋势。对于害虫,预测其后2个世代的发生情况。 3、按预测的空间范围 迁出地预测 迁入地预测 4、按发报的种类 (1)预报:即前述的短期、中期、长期预报。 (2)警报:近期将暴发面积在100hm2以上的病、虫预报。 (3)通报:向当地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道本地区病虫虫情发生发展趋势及防治动态。 (4)补充预报:在预报期间,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子的改变导致害虫发生情况变化的,应补充发出预报。 四、预测的方法(后面详述) 五、预测的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 2、收集和分析资料 3、选择预测方法,组建预测模型 4、预测评价和检验修正

昆虫预测预报

(一)昆虫水分的获得、散失和调节 1. 昆虫获得水分的方式: 昆虫主要从食物中取得水分,一些昆虫还有直接饮水、通过体壁渗透吸水,此外,在特殊的条件下,一些昆虫还可以利用代谢水。 (1)从食物中取得水分:这是昆虫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昆虫的直肠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的机能,可将消化后的残渣和未被消化的碎片内的水分吸收入体腔之内以补充水分的消耗。甚至—些昆虫为了吸取水分而大量暴食。例如飞蝗在迁飞期间的能量消耗和水分散失是相当大的,这个期间飞蝗取食的植物仅有小量被消化吸收,大部分成碎片随粪排出,当通过直肠时吸取大量水分。 (2)直接饮水:不少昆虫有直接饮水的习性。例如许多蝶、蛾、蜂都有饮水习性。姬蜂在饮水以后腹部显著膨大,在林区边缘的水沟边常可捕获生活于乔木的姬蜂,这是姬蜂因饮水的需要而迁移到低湿地方的。玉米螟、粟灰螟等越冬幼虫在越冬后吸水才能进入积极的生命活动状态。白蚁筑巢时,一定要筑一条“吸水线”通向水源。 (3)通过体壁或卵壳吸水:有些昆虫可以通过体壁渗透吸收附在上面的水分。水生的或土中生活的昆虫常有这种情况。例如,东亚飞蝗卵在孵化过程的一定阶段,卵粒由于吸水而膨大,卵内含水量也明显地增加。 (4)利用代谢水:在代谢中不论消耗那—类营养物质,水总是代谢的最后产物之一。例如, 1克脂肪可以产生1.07克水,1克淀粉可以产生0.55克水,1克蛋白可以产生0.41克水。取食干物质的昆虫,还可以通过营养物质内的氢元素与氧化合而成水。昆虫在越冬前体内贮存的脂肪、糖等,可以成为体内水分的一个来源。取食干木材和其他干物质的昆虫,代谢水是体内水分的重要来源。

2. 昆虫水分散失的途径及对失水的控制: 昆虫体内的水可通过排泄、呼吸和体壁向外散失。也通过直肠、马氏管的基部、气门、体壁的结构控制失水。通过水分的散失和对水分的控制,使体内维持相对的水分含量。 (1)消化、排泄系统的排水:由消化、排泄系统排出来的水,都与虫粪—起排出体外。虫粪中的水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的水和已消化的食物中被吸收剩余的水,二是由马氏管排出代谢废物时一起送进后肠的水。消化道和马氏管都有回收水的机能,以保证体内维持足够的水分。消化道吸水的部位主要在后肠,特别在直肠部分吸收水的能力最强。马氏管从血液中吸取含氮的废物,主要是尿酸盐,这些废物是以水溶液状态被吸入马氏管的,当这些水溶液通过马氏管的基部时,部分重新回入血液之中。因此,消化系统和马氏管是失水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控制失水、调节体内水分的一个途径。 (2)呼吸系统的失水:昆虫的气管遍布全身各种组织,如果计算气管壁的面积,则将要比体壁的表面积大好多倍。气管壁的水分蒸发量是相当大的。昆虫通过呼吸作用可以散失大量水分。昆虫通过气门控制呼吸,也控制水分的散失;(3)通过体壁失水:昆虫的体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昆虫在孵化、脱皮、化蛹、羽化期间,新形成的表皮保;昆虫对环境湿度要求的特点不同生活方式的昆虫对环境;①水生性昆虫可以通过体壁吸收水分,当离开水面时容;③钻蛀于浆果内、茎内的昆虫,在钻蛀生活的虫期,同;④裸露生活于植物上的昆虫或虫期,对环境湿度有一定;(二)湿度和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预测预报

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858 年,Thoreau 在书信中用到生态学这一名词(Ecology),但没有下一明确定义。 1869 年,德国生物科学家Haeckel 首次在其著《普通生物形态学中》提出并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 Ecology 来源于希腊文Oikos,为“ 住所”、“ 栖息地”之义。 Ecology 与Economic 有同一词源,因此两学科关系密切。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马世骏,1979)生态学定义的理解:研究的内容为:各种关系 研究的对象为: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 研究的领域极其广泛: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 生态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的关系:涉及生物体的各个层次水平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 景观landscape:生态学上的景观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域单元(Forman 1986) 。 生态学发展的新特点 从描述生态向实验生态和定量化方向发展 19世纪前:野外调查—描述动、植物的组成及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验生态,逐渐量化 21世纪:数字化(定量) 从个体生态向复合生态系统的广度发展(宏观生态学,应用生态学) 系统system:由许多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单元或成分组成的集合体。 害虫治理的IPM 自然保护区 系统的反馈机制feed back:系统的某一输出变量反过来又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系统状态的动态。 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系统能生产的有机体的生物量大小。 生态学引进了协同进化论的观点 协同进化Coevolution: 一个物种的个体行为受另一物种的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Janzen,1980) Gilbert & Futuyma,1983 提出广义定义:某一或多个物种的特征受到多个其它物种特性的影响而产生的相互进化现象。包括植物与多种害虫。 形成了许多以生态学为中心的交叉学科 遗传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污染生态学 总之,生态学是一门没有边界的年轻学科,如果实在要追寻与其它学科的界线所在,那么它只存在于生态学家的头脑之中。而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及现代计算与信息技术是生态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昆虫生态学研究的新热点 天敌-害虫-植物间的关系 天敌控害作用(一对一、多对一、复合对复合) 天敌功能集团(guild)的作用

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山西农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发育起点温度: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优势种:在整个群落的不同营养阶层中,在数量或功能上占优势、对整个群落的外貌、性质及功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发育进度(如各龄幼虫、各级卵、蛹或成虫)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的百分率 预测预报: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3、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4、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5、食物是影响昆虫的非密度制约因子。(×) 6、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无翅蚜多于有翅蚜。(√) 7、对生态对策位于r-k连续统中间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8、自然环境中昆虫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是逻辑斯蒂模型。(√) 9、生态系统中所指的生产者是人类。(×) 10、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 三、填空题(每虫0.5分,共15分) 1、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把温度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和(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两大部分即(生物)和(非生物),四个基本成分即(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昆虫的种群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营养结构)和( 时间结构)。 4、昆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 观察法 )和(统计法)。 5、生态学的四个组织水平为(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6、昆虫生态中常用的两大类生命表是(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7、昆虫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控制呼吸强度)和(改变行为)。 8、害虫预测预报根据内容分 (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迁飞性害虫预测 )和(害虫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 四、计算题(共10分) 请完成以下的一个假设特定年龄生命表的计算 X lx dx Lx Tx ex 1 1000 300 850 2180 2.18 2 700 200 600 1330 1.90 3 500 200 400 730 1.46 4 300 200 200 330 1.10 5 100 50 75 130 1.30 6 50 30 35 55 1.10 7 20 10 15 20 1.00 8 10 10 5 5 0.5 表中,x为按年龄或按一定时间划分的单位时间期限;lx 为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虫数;dx为在x期限内的死亡数;ex为在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数;Lx为在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目;Tx为自x期限后的平均存活数的累计数。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休眠和滞育的区别和联系 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 联系:都是由不良环境造成的 区别:休眠可以恢复,滞育不可恢复。 2、昆虫分布型的类型及测定方法 随机分布:潘松分布 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奈曼分布,潘松分布 均匀分布:正二项分布 3、历期与期距区别和联系 历期: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期距:昆虫两个发育进度之间相距的时间。 区别:联系: 4、简述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局限性。 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取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积温法则的应用:

昆虫生态学试题库

1.昆虫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3.有效积温法则及应用: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 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应用: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 益虫的保存和利用 4.有效积温法则应用的局限性:1.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平均温度影响,但食物、湿度 也有一定的影响,极端气温等等。2.有效积温是建立在温度升高,昆虫发育速度加快的基础上。3.一般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是在定温下测定的,自然界发育是在变温条件下。4.一般是利用气象资料进行计算,注意小生境气候 5.不同地理种及其发育始点温度不同。6.预测害虫天敌发生世代,对1年严格1代,或2年或多年一代,或本地不能越冬的迁飞害虫意义不大 5.越冬基数调查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在调查越冬后有效基数时,要注意选择上一年不 同营养状态的寄主植物类型田。 6.昆虫的迁飞特性: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 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2.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即在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3.种群在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4.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6.标记回收可远距离回收到标记虫源。7.昆虫雷达可监测到高空过境虫源。 7.研究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 8.如何定义种群的概念? 9.种群结构的表现型式 10.研究空间分布型的意义 11.昆虫空间分布的应用价值 12.逻辑斯谛应具备什么条件 13.考察昆虫空间分布型的方法有哪些? 14.如何进行种群数量的样方调查? 15.Logistic增长曲线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6.特定时间生命表的优缺点? 17.存活曲线主要有哪些类型? 18.种间关系主要有哪些类型? 19.什么是r对策和K对策?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名词解释20分、填空10分、简答30分、问答20分、计算20分 名词解释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个体生态学: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及生物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则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划。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种群数量波动: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时间发展其种群数量围绕某一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 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年龄为顺序,系统记述种群的死亡,生殖及死亡原因的表格。竞争: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由于利用相同的资源,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下降,即两种群彼此发生有害影响。 高斯假说:两个相似种的竞争结果极少能占领相似的生态位,而且每个种发展成为占有某些特别的食物,并具有不同于它的竞争者的生活方式。 生态位:物种栖息的最小单位生活小区,也称生态小生境。 拟寄生:侵入寄主后,当自己繁殖一代后,寄主随即死亡(少数外寄生昆虫或螨类列外),很类似于捕食现象。 功能反应:捕食作用与猎物密度有关又称为功能反应。 数值反应:猎物的数量对捕食者数量的影响,影响捕食者的发育速率,生殖力及有活等。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强调生物种群间的相反作用。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物种。 高温致死效应:在害虫发生预测中,不但要注意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而且要分析日最高温度对昆虫的致死效应。 种群:种群则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区域内),同种个体的集合群。 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就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这种形式也称为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协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的行为收受到另一个物种的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平衡: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认为控制),可以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就叫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异质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

一、名词解释 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昆虫种群的结构: 昆虫种群内处于不同发育期的个体组成和分布格局。 3.种群基数: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或成虫)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或指单位时间内昆虫的个体数。 4.生态对策:指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5.发育历期:昆虫发育各虫态出现期之间的时间距离的平均值。 6.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 7.昆虫生态学:是研究和分析昆虫生存、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8.繁殖速率:指一种昆虫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量的最高理论倍数,它反应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能力。 9.迁移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迁出个体和迁入个体数量差占总体的百分率。 10.寡食性:有些昆虫只吃很少数几种植物,或者与这几种植物有亲缘关系的种类。 11.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同一取样单位中所遇其他个体的平均数。 12.休眠:昆虫为了安全度过不良环境条件(主要是低温或高温)而处于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一种状态。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成为昆虫的休眠。 13.临界光周期:诱导昆虫种群中50%个体进入滞育的每天光照时间。 15.出生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出生个体数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16.昆虫的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或以雌虫率表示。17.兼性滞育:昆虫只在某一世代的特定虫态进入滞育,环境条件适于继续生长时不进入滞育,否则就进入滞育的情况。 18.过冷却点:昆虫体液下降到0℃仍不结冰的现象。过冷却点:昆虫体液开始结冰时的体温。结冰点:昆虫体液大量结冰时的体温。 29.优势种群:群落中各个生物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如常常一个或几个优势种可能决定群落的特征。 20.种群基数:指某一时间阶段开始的昆虫种群数量。 21.期距:指某种害虫(群体)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代各虫态出现期之间的间隔期的经验值。 22.短日照滞育型:日照时数小于12小时滞育。 23.长日照滞育型:日照时数大于12小时滞育。 24.专性滞育:不论外界条件如何,昆虫只要发育到某一虫态所有个体都进入滞育的情况。 25.临界光照虫态:感受光照刺激的虫态,称为临界光照虫态。 26. 发生期预测:预测某种害虫的某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危害期,以此作为确定防治适期的依据。 27. 发生量预测:预测害虫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主要是估计害虫数量是否有大发生的趋势和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 28. 作物受害损失预测: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是作物损失预测的一种常用方法。29. 昆虫种群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幼年个体(生殖前期)、成年个体(生殖时期)、老年个体(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30.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最新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 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 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 用。 17、正反馈: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18、抵抗力: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使自身不致受到伤害的缓冲能力, 抵抗力越强则系统越 不容易出现伤害或崩溃现象。 19、恢复力:当系统遭到外界干扰致使系统受损后迅速修复还原自己的能力, 恢复力越 强则系统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越短。 20、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 21、环境:生物学所指的环境是以研究的生物对象为主体的,是指除了所研究的生物对 象以外的所有一切。 22、积温: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总热量。 23、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大小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 24、天敌:引起昆虫死亡的生物。 25、迁飞:是指一种昆虫成群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 26、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发育中日常的或偶然的、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活动。 27、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28、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 一的结果。 29、混合种群:有时由于需要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群,称为混合种群。 30、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量比。 31、特定年龄生命表:是以种群年龄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并记载不同发育阶 段或年龄区组中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成阶段的繁殖数量。 32、特定时间生命表: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后一时间的种群与前一时间的种群的比基本 上为1),而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 日等)的一种生命表。 33、年龄金字塔:一般来说,一个激烈扩张的种群,常有高比例的年轻个体;一个稳定 的种群,有均匀的年龄分布结构;而一个衰退的种群,则有高比例的老年个体。 34、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 35、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一个样方中的平均他个体数,指的是平均在一个样方内每 个个体的拥挤程度。 36、种群基数:是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是估测其 下一代或后一时期种群数量变动的基础数据。 37、种群出生率:1-死亡率。 38、死亡率: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的生态死亡率,一般用一定时间内种群 死亡个体数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39、生态对策:是种群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是种群 的一种遗传学特性。 40、竞争:是指发生在同一营养阶层内两种昆虫种群因具有共同的食物、空间等所产生 的相互关系。 41、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段虫口在一个种群中的相对比例 42、内禀增长率: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间增长速率。 43、栖境:对任何一种动物来说可以定义为整个生活期间活动所到达的地区。 44、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某些生物学、生态学乃至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互不相同的各 类同种的个体群在总体中所占比例。 45、种群动态:是指任何一个种群在一定空间内适应环境的历史。 46、K值分析:通过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系列,就能看出在那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 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值分 析法。 47、K 选择:昆虫演化的一种理论,在相对稳定环境中生活的昆虫,通过自然选择,向着降 低繁殖力(r)、母体对后代给予保护的方向发展,称为K选择。 48、优势种: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49、亚优势种:指个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 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50、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51、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 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52、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 的 过渡地带。 53、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54、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关键种可以是顶极捕食者,也可以是那些去除后对群落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 55、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 56、生境: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物生活的地方,或称为栖息地。 57、小区:在生境内主要环境状况一致的。所谓生活小区是指具有相似土壤和气候条件,栖息着一定动植物群体的场所。生活小区是在生境内生物群落的居住单位。 58、生态位: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59、生态系统能流:指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的输入、转换、传导、消失的过程,它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 60、“1/10定律”,即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是10%。 61、生态系统物流: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 6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6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64、岛屿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距大陆越远,物种数越少。 65、Meta-种群(异质种群):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66、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67、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护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68、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包含的遗产物质,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 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69、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70、营养水平:指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暂时停留的位置,这些位置分别由不 同种群占据。 71、原始演替:是开始于从未被生物占据过的区域,又叫初级演替,如在岩石、沙丘、 冰川泥上的演替。 72、次生演替:是指在曾被生物占据过的或原来就有生物群落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73、生态金字塔:塔基一般较宽,属植物类生产者,相继的各层形成逐渐缩小的塔身和 塔顶,分别为各类消费者,如此构成的图形。 74、生命表:是指将一定种群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死亡年龄(时间)等资料列成表, 以便分析该种昆虫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引起数量变动的原因,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 方法之一。 75、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 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 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 济、生态、社会效益。 76、密度制约:生态学中把种群的实际增长率随密度增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密度制约效 应。 77、中期预测: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 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 78、存活率曲线: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种群中的同龄个体随时间移动而减少的现象, 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称为存活率曲线。 79、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种能各得其所地共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80、长期预测:期限常在一个季度或一年以上,视害虫种类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 81、分层抽样:主要是通过先分组,然后再随机抽样。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 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 82、拟态:在外形、姿态、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 现象。 83、环境容量:是指在食物、天敌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种群可能达到最大的稳定的 数量。 84、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椎体来表征。 85、害虫预测预报:是指植保工作人员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作物的物 候、气象、天敌等),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以 便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 人员、农民提供虫情苗情及天敌等情况报告。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 《昆虫学报》现在每年出版4期. (×) 3. 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 4. 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精品文档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 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 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 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用。17、正反馈: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18、抵抗力: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使自身不致受到伤害的缓冲能力, 抵抗力越强则系统越 不容易出现伤害或崩溃现象。 19、恢复力:当系统遭到外界干扰致使系统受损后迅速修复还原自己的能力, 恢复力越 强则系统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越短。 20、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 21、环境:生物学所指的环境是以研究的生物对象为主体的,是指除了所研究的生物对 象以外的所有一切。 22、积温: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总热量。 23、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大小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 24、天敌:引起昆虫死亡的生物。 25、迁飞:是指一种昆虫成群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 26、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发育中日常的或偶然的、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活动。 27、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28、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 一的结果。 29、混合种群:有时由于需要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群,称为混合种群。 30、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量比。 31、特定年龄生命表:是以种群年龄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并记载不同发育阶 段或年龄区组中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成阶段的繁殖数量。 32、特定时间生命表: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后一时间的种群与前一时间的种群的比基本 上为1),而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 日等)的一种生命表。 33、年龄金字塔:一般来说,一个激烈扩张的种群,常有高比例的年轻个体;一个稳定 的种群,有均匀的年龄分布结构;而一个衰退的种群,则有高比例的老年个体。 34、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 35、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一个样方中的平均他个体数,指的是平均在一个样方内每 个个体的拥挤程度。 36、种群基数:是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是估测其 下一代或后一时期种群数量变动的基础数据。 37、种群出生率:1-死亡率。 38、死亡率: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的生态死亡率,一般用一定时间内种群 死亡个体数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39、生态对策:是种群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是种群 的一种遗传学特性。 40、竞争:是指发生在同一营养阶层内两种昆虫种群因具有共同的食物、空间等所产生 的相互关系。 41、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段虫口在一个种群中的相对比例 42、内禀增长率: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间增长速率。 43、栖境:对任何一种动物来说可以定义为整个生活期间活动所到达的地区。 44、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某些生物学、生态学乃至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互不相同的各 类同种的个体群在总体中所占比例。 45、种群动态:是指任何一个种群在一定空间内适应环境的历史。 46、K值分析:通过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系列,就能看出在那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 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值分 析法。 47、K 选择:昆虫演化的一种理论,在相对稳定环境中生活的昆虫,通过自然选择,向着降 低繁殖力(r)、母体对后代给予保护的方向发展,称为K选择。 48、优势种: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49、亚优势种:指个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 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50、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51、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 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52、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 的 过渡地带。 53、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54、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关键种可以是顶极捕食者,也可以是那些去除后对群落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 55、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 56、生境: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物生活的地方,或称为栖息地。 57、小区:在生境内主要环境状况一致的。所谓生活小区是指具有相似土壤和气候条件,栖息着一定动植物群体的场所。生活小区是在生境内生物群落的居住单位。 58、生态位: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59、生态系统能流:指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的输入、转换、传导、消失的过程,它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 60、“1/10定律”,即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是10%。 61、生态系统物流: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 6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6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64、岛屿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距大陆越远,物种数越少。 65、Meta-种群(异质种群):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66、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67、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护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68、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包含的遗产物质,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 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69、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70、营养水平:指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暂时停留的位置,这些位置分别由不 同种群占据。 71、原始演替:是开始于从未被生物占据过的区域,又叫初级演替,如在岩石、沙丘、 冰川泥上的演替。 72、次生演替:是指在曾被生物占据过的或原来就有生物群落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73、生态金字塔:塔基一般较宽,属植物类生产者,相继的各层形成逐渐缩小的塔身和 塔顶,分别为各类消费者,如此构成的图形。 74、生命表:是指将一定种群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死亡年龄(时间)等资料列成表, 以便分析该种昆虫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引起数量变动的原因,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 方法之一。 75、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 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 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 济、生态、社会效益。 76、密度制约:生态学中把种群的实际增长率随密度增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密度制约效 应。 77、中期预测: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 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 78、存活率曲线: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种群中的同龄个体随时间移动而减少的现象, 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称为存活率曲线。 79、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种能各得其所地共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80、长期预测:期限常在一个季度或一年以上,视害虫种类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 81、分层抽样:主要是通过先分组,然后再随机抽样。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 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 82、拟态:在外形、姿态、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 现象。 83、环境容量:是指在食物、天敌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种群可能达到最大的稳定的 数量。 84、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椎体来表征。 85、害虫预测预报:是指植保工作人员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作物的物 候、气象、天敌等),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以 便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 人员、农民提供虫情苗情及天敌等情况报告。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 《昆虫学报》现在每年出版4期. (×) 3. 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 4. 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5. 温湿图多以温度为横坐标,以相对湿度或降雨量为纵坐标。(√) 6. 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7. 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