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课题: 《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减法奠定了基础。而本节的有理数减法,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因此,本节课的有理数的减法其实就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互转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

五、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减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规律,形成有理数减法法则;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算;紧接着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内化升华;然后进行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3、结束: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情况,最后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法则,应用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归纳总结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达标测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今天一天的气温为-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表示最:高温减

去最低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有理数的减法。

一下是一个室温计的图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读出温差?、1.

你能从温度计中读-℃高多少吗比

之间想减的方法来归纳总结。4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计算与-3二、步步探索,

形成概念:℃,他们-1-3℃5℃、-3℃问题2:如果把刚才的温度换成-3℃0℃、:::

之间的温差又是多少呢?. 、15+(-7)-8问题3:计算9+()、9-8、15-7 2、学生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定义: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为:b=a+(-b)

a-

例题1:计算:0-7 、2)-3)-(-5)(1 ()、(111-5 )、(-3)(3)、7.2-(-1.8 (4)44282℃低℃的温度。1例题2:、比℃低6℃的温度。 2、比-3我们理a=b,a>b3、同桌之间相互

探讨,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只有或者所当然会做,那么,在a

a-b还会吗? --+:计算:例题3(-20)(+3)(-5)(+7)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

法法则把它写为:这个式子中有加法和减法,分析:+(+5)+(-7) )()

(-20++3 思考:这里这个计算将会用到什么运算规律。我们可以如何去理解?前后同):对于计算(问题4-20+)+3(+(+5)+(-7) 桌讨论。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计算:3例题.

(1)、1-4+3-0.5;(2)、-2.4+3.5-4.6+3.5 (3)、(-7)-(5)+(-4)-(-10)

四、课堂小结,学习反思: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对本节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你还有哪些困惑?

五、达标测试:

计算:(10×10=100′)

(1)(+3)-(-2) (2)(-1)-(+2) (3)0-(-3) (4)1-5 (5)(-23)-(-12) 11(-1.3)-(-2.1) ))0- 7- 5 (987)5-(-5)((6)(-1.3)-2.6 (2?(10)123

六、作业设计::习题1.3。(6)5题(4)、()、预习作业:1:第25页习题

1.3 5 题。1—5、完成学习与拓展第15页预习1—4题;检测

2 课后作业:)题、11题。(6)、(8、课本第25——26页习题1.

3 4题(2)(4)、七、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1.3.2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法则表示:混合有理数加减归纳:例题展示

和计算多媒体投影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的成功之处是:、教学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在愉快轻松

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有理数减法法1从整节课则并通过老师板演及学生练习的展

示进一步强调作业书写格式的规范。的效果来看,这个任务基本完成了。2、,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为初中数学学习方探索并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导学生思考、法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绝大多数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3 4、绝大多数学生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5、部分学生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计划中的小结部分未能体1 现。、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例题和练习。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反响不强2 烈。没有投入到练习中去。.

改进措施:

1、今后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到张弛有度。

2、教学中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尽量照顾差生,多给差生展示的机会,

提高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安排练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例题和练习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有一次小朋友在擦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就问我"朱老师,我手上本来有水,为什么我用毛巾一擦,水就没了呢?"争对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我们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自然界中吸水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一、游戏《帮水搬家》 1、红绿塑料盆个5个(红塑料盆盛合适的水) 2、塑料框5个:毛巾、海绵、毛线团、医用脱脂棉。 二、游戏《纸树吸水》 1、塑料小盆4个(盛合适的水) 2、皱纹纸、餐巾纸、生宣纸、水粉纸等三、游戏《蔬菜、细线吸水》 1、塑料筐5个,每一个筐中装有蔬菜 2、红墨水活动过程: 一、幼儿入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游戏城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高兴)那大家跟我一起来吧!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咯! 二、游戏《帮水宝宝搬家》 1、介绍道具,玩法:帮水宝宝搬家游戏城到了,我们小朋友下来一起到游戏城里面去看看吧,哇!游戏城里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啊!我们现来看看这边的一个游戏呢!小朋友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啊?

幼:海绵、毛巾、棉花……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帮水宝宝搬家的游戏,就是用篓子里的材料把小盆子里的水搬到大盆子里去,在搬的时候要注意把袖子卷高一点不要把袖子弄湿了,还有在搬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啊,那样很容易摔倒噢,好了,现在我们卷起袖子开始行动吧。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不要把袖子弄湿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有没有都帮水宝宝搬好家啦? 幼:都搬好了师:搬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我想请小朋友说说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 (请幼儿上来表演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刚才我们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材料但是都能帮水宝宝搬家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它们都可以吸水。 (如回答不出来老师拿一块海绵放到水里然后拿出来让小朋友讲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海绵毛巾、棉花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以后,它们都能把水吸上来,因为他们里面都有小细缝,这个水宝宝就会沿着棉花里面的小细缝爬到棉花上面,然后我们把这些工具搬到另外一个盆上拧一下就帮水宝宝搬了家。 3、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刚才我们用了这些工具帮水宝宝搬了家,那我们再动动我们的小脑筋,想一想除了刚才我们玩过的这些工具外,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吸水呢? 幼:还有纸、木头、粉笔……三、游戏《纸树吸水》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说了好多能吸水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用纸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看看纸到底能不能吸水呢?在做实验的时候看看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做实验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实验做好了吗? 幼:做好了师:做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 刚才我们小朋友都用各种各样的纸做了实验,那你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把纸巾放到水中,发现水沿着纸巾慢慢爬了上去。这说明这些纸里面也都有小细缝,这些水就是沿着它们里面的小细缝爬上去的,这种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水沿着纸里面的小细缝慢慢的爬上来,这种现象叫什么现象啊?有的东西里面的小细缝,小细管很细很细,我们师看不见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小细管,才会发生"毛细现象"的。 三、游戏《蔬菜吸水》 师:刚才我们来蓝猫游戏城之前蔬菜宝宝们跟我说了一句悄悄话,你们想知道说的是什么吗?(想)它们说它们也可以吸水的,小朋友们认为蔬菜宝宝们能吸水吗?要不我们现在

2014年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展评课: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计及点评(天津杨村一中王蕊)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第1课时) (人教A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必修4)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蕊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指导教师: 申铁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梁栋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 张永成天津市武清区教研室 2014年12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中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二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课时.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三角的一种工具,其工具作用主要体现在向量的运算方面,向量的加法运算是向量运算的基础.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位移的合成、力的合力等两个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的.向量的加法不同于数的加法,运算中包含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向量加法的法则是通过画图得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向量加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突破.是学习向量的减法、数乘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等内容的知识基础,为进一步理解其他的数学运算(如函数、映射、变换、矩阵的运算等等)创造了条件,向量的加法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不断与数进行类比,学习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性质,充分体现了类比思想在研究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向量加法的定义与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其几何意义,以及利用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体会类比思想在研究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设置 1.使学生经历从物理模型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向量的加法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掌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通过类比猜想、作图验证掌握向量加法的相关性质;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通过类比思想提出猜想,并给予证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经历运用数学来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学生学情分析 (一)学生程度 我所授课的对象是天津市杨村一中的学生.学生的水平相对较高,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强.虽然初中已经经历了有理数加法的学习,但是对向量的学习还处于初期阶段,一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幼儿园大班趣味公开课教案合集

幼儿园大班趣味公开课教案合集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重点)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能够依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难点) 教学预备 知识预备:1、棍棒操;2、会唱儿歌《两只老虎》。 物质预备:森林的图片、老虎的头饰两个、音乐《pokerface》《两只老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导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导语: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 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歌里唱到了谁?(小老虎), 小老虎住在哪里呢?(森林、动物园) (二)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呢?(树、花、鸟)咦!小老虎 在哪里呢?(教师请配班老师扮成老虎跳舞)嘘!原来在这里啊!小 朋友们,小老虎在干什么啊?(在跳舞)它们是怎么跳的? (三)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学习导语:老师也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师学的像不像?老师跳的像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 那你们要先学会足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并指导幼儿。 右腿直直足前翘,左腿弯弯手叉腰;右足尖尖向后点,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足踢屁股! 左腿直直足前翘,右腿弯弯手叉腰;左足尖尖向后点,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足踢屁股! 3、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依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按组)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回家跳给爸爸妈妈看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趣味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使幼儿初步了解身体生长需要多种营养,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3、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4、幼儿尝试营养配餐,初步了解食物如何搭配更有营养。 活动预备 1、鱼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米面类、豆制品等食物卡片。 2、课前观看幼儿园一周食谱。

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课题: 《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减法奠定了基础。而本节的有理数减法,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因此,本节课的有理数的减法其实就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互转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

五、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减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规律,形成有理数减法法则;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算;紧接着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内化升华;然后进行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3、结束: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情况,最后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法则,应用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归纳总结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达标测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今天一天的气温为-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表示最高温减去最低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有理数的减法。 1、一下是一个室温计的图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读出温差?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1 人教版〔优秀篇〕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大班公开课优秀教案_大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大班公开课优秀教案_大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1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老虎跳舞》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重点)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能够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难点)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1、棍棒操;2、会唱儿歌《两只老虎》。 物质准备:森林的图片、老虎的头饰两个、音乐《pokerface》《两只老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导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导语: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歌里唱到了谁?(小老虎),小老虎住在哪里呢?(森林、动物园)

(二)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呢?(树、花、鸟)咦!小老虎在哪里呢?(教师请配班老师扮成老虎跳舞)嘘!原来在这里啊!小朋友们,小老虎在干什么啊?(在跳舞)它们是怎么跳的? (三)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学习导语:老师也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师学的像不像?老师跳的像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那你们要先学会脚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并指导幼儿。

右腿直直脚前翘,左腿弯弯手叉腰;右脚尖尖向后点,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左腿直直脚前翘,右腿弯弯手叉腰;左脚尖尖向后点,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3、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按组)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回家跳给爸爸妈妈看好不好?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幼儿园大班优质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优质课教案 . 《老虎跳舞》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重点)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能够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难点)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1、棍棒操;2、会唱儿歌《两只老虎》。 物质准备:森林的图片、老虎的头饰两个、音乐《pokerface》《两只老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导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导语: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歌里唱到了谁?(小老虎),小老虎住在哪里呢?(森林、动物园) (二)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呢?(树、花、鸟)咦!小老虎在哪里呢?(教师请配班老师扮成老虎跳舞)嘘!原来在这里啊!小朋友们,小老虎在干什么啊?(在跳舞)它们是怎么跳的?

(三)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学习导语:老师也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师学的像不像?老师跳的像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那你们要先学会脚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并指导幼儿。 右腿直直脚前翘,左腿弯弯手叉腰;右脚尖尖向后点,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左腿直直脚前翘,右腿弯弯手叉腰;左脚尖尖向后点,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3、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按组)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回家跳给爸爸妈妈看好不好? 倒计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计算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若干、月历、笔。 【活动过程】 一、模拟看红绿灯过马路。 1、导入:前几天老师在马路上拍了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哪里不一样?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

1.3 .1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熟练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必备知识,它与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整节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思维的力量,发展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方面: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相互转化性。情感态度方面:通过生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

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是很重要 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勤思、善思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本节内容是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进行,基于此,教科书中给出了两种法则,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两种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学生情况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有理数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导学案来进行教学。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体,尊重主体”

《有理数减法》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3.1有理数的减法 主备人:审核人: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二、探索新知: (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5)+(-3)= -8 所以(-8)-(-3)= -5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 -5 容易得到(-8)+(+3 )= -5 ② 思考:比较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3.验证: (1)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诗歌《我想》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诗歌《我想》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对动物十分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对一些动物的特征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征。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稚拙美,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活动难点:创编诗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准备:森林环境设置,小象、小猴子、小鹿公仔各一个,诗歌内容一张,音乐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创设森林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活动导入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动物园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比动物园里面的动物还要多,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幼:森林。 师:你们想去吗? 幼:想。 师:好,因为森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坐汽车去,现在请小朋友系好安全带,双手搭在前面一个小朋友身上,坐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头和手都不能伸出窗外,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师:好,我的汽车开动啦,请小朋友坐好!(播放愉快的音乐,带孩子进入活动室。)2.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内容。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到达大森林啦,森林里的景色漂亮吗? 幼:漂亮。 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森林里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师:小朋友都回答的非常正确,那我们今天到森林里面做客,要跟小动物打招呼,你们会吗? 幼:会。 师:好,请你跟小象打招呼。 幼:小象,好。 小象:小朋友,好。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象吗? 幼:喜欢。 师:哦,请问你为什么喜欢小象呢? 幼儿自由回答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象的鼻子可以做什么吗? 幼儿自由回答师:假如你有一个长鼻子你想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师:小朋友都很棒。 师:如果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做出握握手的动作)你们想跟小象握握手吗? 幼:想。 师:好,请小朋友跟蔡老师说一遍"如果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握握手的动作)师:好,我们跟小象已经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有理数的减法》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王老师在引入环节,做了几道自然数的减法,增加学习的自信,然后又做了几道有理数的减法,让学生感受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然后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将减法转换成加法来计算。老师帮助学生回顾小学学习加法以后又学习减法。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自然数之间的减法就用小学的计算经验得到就好了,不用减法变成加法,少一些刻板。有理数之间的减法,正数负数零之间的各种组合都要练习一下,根据课上的表现,适当做出变式训练。另外,学生在处理分数时容易出错,尤其是带分数更容易出错,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带分数的加法内涵以及变成假分数的必要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

1.3.2《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减法奠定了基础。而本节的有理数减法,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因此,本节课的有理数的减法其实就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互转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 五、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减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规律,形成有理数减法法则;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算;紧接着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内化升华;然后进行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 3、结束: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情况,最后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法则,应用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归纳总结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达标测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今天一天的气温为-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表示最高温减去最低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有理数的减法。 ; 1、一下是一个室温计的图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读出温差

幼儿园大班的优秀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的优秀数学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2+4=66-4=2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7+3=10

苹果是7个梨了是3个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10-3=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45+()=7()+2=5()+6=10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人教版

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混合运算. 重点: 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形式. 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问题1:请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答案:(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问题2:说一说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答案: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问题3:请说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答案: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问题4:小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答案:(1)从左到右进行; (2)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二、探究1 -++-+-+ 例:计算:(20)(3)(5)(7) 追问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如何进行呢? 追问2:可不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呢? -++---+ 解:(20)(3)(5)(7) = -+++++- (20)(3)(5)(7) 强调: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 [(20)(7)][(5)(3)]

追问3:这里使用了哪些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 (27)(8) =- 19 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练习1: 1.把(-3)-(+2)-(-4)+(-5)+(+6)统一成几个有理数相加的形式,正确的为( ) A.(-3)+(+2)+(-4)+(-5)+(+6) B.(-3)+(-2)+(+4)+(-5)+(+6) C.(+3)+(+2)+(+4)+(+5)+(+6) D.(-3)-(+2)-(-4)+(-5)+(+6) 答案:B 2.计算(-5)-(+3)+(-9)-(-7)+1的结果是( ) A.-10 B.-9 C.8 D.-23 答案:B 三、探究2 观察算式: (-20)+(+3)+(+5)+(-7) 追问1:这个算式中是求哪几个数的和? 答案:-20,3,5,-7这四个数的和. 强调: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 即:-20+3+5-7 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负20加3加5减7” 追问2:上面的例题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解:(-20)+(+3)-(-5)-(+7) =(-20)+(+3)+(+5)+(-7) =-20+3+5-7 =-20-7+3+5 =-27 +8 =-19 练习2: 1.将4-(+6)-(-3)+(-5)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为( )

有理数的减法的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3号选手,某某,我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减法,现在我开始我的说课环节: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运算的延续,它解决了小学数学中“小数不能减大数”的问题,同时将加与减这两种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完整美和统一美,促进了中、小学知识的衔接。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

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我将把本节课的学习分为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课题引入 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有理数的减法。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第二个环节:回顾有理数的加法 由于有理数的减法先是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探求新知 让学生对5–(–4)=9与5+4=9和-10-(-3)=-10+(+3)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评课稿

《有理数混合运算》评课稿 镇巴县长岭初级中学陈军 2014年10月30日听了陈老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我的总体感觉是:整节课自然流畅,内容充实;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确保主体参与,重视学法指导,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具体评析如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缩,它的正确定位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运算的括号及符号问题。 老师的定位准确。 在施教本课时,按照复习回顾——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的结构展开,重点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总结,对混合运算问题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样做更直观地反映了运算法则的合理性,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混合运算的意义,进一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通过本节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已是水到渠成,理顺成章了。这样做对突出本节重点突破本节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教学计设合理 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本课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复习回顾——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得出有理 数混合运算法则——巩固法则(学生问答、书面演练、思考问答题)——小结提升。整节课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三、教学方法优化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的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灵活运用。在本节课中陈老师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指导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概括为三句话:新课引入耐心引导;法则得出循循善诱;例题、练习讲解细心点拔。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能采用恰当地教学方法,教师确实在教学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