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和近海航运分析报告

内河和近海航运分析报告
内河和近海航运分析报告

航运行业分析报告

为改善公司客户结构,降低业务潜在风险,在此对内河及近海航运做出分析和判断,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中国内河航运和海运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同属水路运输业。中国有大小天然河流5800多条,总长40多万公里,现已辟为航道的里程约12万多公里,其中7万多公里可通航机动船只,几乎是英、法、德三国内河航道总长的3倍;另有可通航的大小湖泊900多个。这些河流、湖泊,水量一般都较充沛,大多终年不冻。主要通航河流大部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且都由西向东流入大海,极利于实行河海联运。中国又是世界海洋国家之一,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众多,尤其是横贯东西的大河入海口,极有利于建立富于经济价值的河口港。

长江是中国“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10万公里。干流自四川宜宾至入海口,全长2800余公里,可全年通航,是中国全年昼夜通航最长的深水干线内河航道。干流、支流、湖泊与人工运河相互贯通联结,组成了中国最大的水运网。长江干、支流航道同成昆、京广、川黔、成渝、焦枝等铁路干线相交,还通过河和局部地段的水陆联运,与淮河、珠江及浙闽水系相连。2011年长江干流货运量达到16.6亿吨,所完成的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货运总量的70%。沿线主要港口有重庆、宜昌、沙市、城陵矶、武汉、黄石、九江、安庆、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张家港、南通、上海等。

航运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行业。由于船舶具有造价高的特点,航运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实现并保持规模优势。由于新定船舶的交付期较长,当航运市场对船舶运量需求增加时,航运企业无法立即增加船舶数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当大量新增运量投放市场时,将改变航运市场的供求关系,此时,航运企业同样无法立即减少船舶数量来控制维护成本。船舶供应相对于航运需求的滞后性增加了航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整个航运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提高了对于航运企业的资金要求,同时也迫使大部分优秀航运企业采用自有船舶与租赁船舶相结合的运营方式灵活经营。

此外,部分船员的高工资、部分船舶的维护和维修高成本,也提高了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航运企业资金需求量大,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2011年是航运行业的亏损年。截至2012年4月30日,在上海、深圳、香港和台湾证券市场上市企业的年报全部出炉,70家航运、港口及造船上市企业去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78亿元,仅为工商银行的1/10。其中,A股上市的12家航运企业去年的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126.24亿元,较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119.78亿元的亏损规模更为严重。

航运企业说起亏损的原因,基本如下,一是传统的欧美经济区受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市场疲软、需求萎缩,影响到我国,导致经济大环境低迷,企业获得银行融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中国航运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而盲目造船,导致运力严重过剩;再一方面,油价持续攀升,使得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很多企业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本,目前

已形成行业性亏损。

在航运业如此低迷的情况下,涉足航运的金融机构也难免受牵连,去年底今年初,宁波海事法院和上海海事法院分别受理了几起银行状告船东讨要贷款的纠纷;后也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打算退出航运业的传闻。对于从事黄沙、石子、钢材、水泥等建材类运输的船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房地产政策从紧的形势下,开发商即无法外部融资获得流动资金,又无法通过正常的运营获得资金,传导至间接为房地产开发商配套的航运业,航运公司应收账款的周期大都在3、4个月甚至更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航运市场一度泛起了短期反弹上升,给市场以航运将迅速恢复的信号,又导致造船订单泛起较大幅度增长,造成2010年和2011年大批新增运力投入市场。一方面,现有运力未能充分运用,另一方面,新增运力又要找市场,航运市场的供需失衡加剧。此外,航运企业还面对着运价下降、本钱全面上涨的困境。燃油本钱、船员工资、融资本钱等持续上升,导致行业亏损大幅度增加。

近年以来,各类油价持续飞涨,燃油成本目前已占公司运输收入的50%以上,加上船员人工成本、船舶折旧费、保险费、港口费等纷纷上涨,航运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据相关从业人员介绍,一趟来回耗时半个月的黄沙运输,航运公司仅得利润1万4千元,航运公司的利润被大量压榨,甚至亏本。在成本大幅攀升的情况下,航运价格反而跌去2/3,2008年从秦皇岛至广州运输煤炭,五六万吨载重船舶航

线的运价约为120元/吨,而现在这一价格才40元/吨。业内人士表示运力的骤增导致航运企业对货源运价失去“议价权”。在中国,2006年造船订单还在3000万至4000万吨上下,市场相对理性;到了2007年,却疯涨到1.7亿吨,即便在金融危机全面显现后的2010 年,造船量依然高达8000多万吨。这即意味着,2006至2010年的5年间,国内航运新增运力相当于以往正常年份约20多年的需求。

航运业退出成本极高。因此,航运企业需要长期稳定的大客户资源作為业务量的重要支撑,从而一定程度上规避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无法在短期内取得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是新企业在航运业立足的重要障碍。相对来说,为中石化等国企进行长期配套运输的企业情况较为乐观,一是该类运输大部分具有特殊性,对船舶的要求也较高,小型的航运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实力进入;另一方面货物需求量大而稳定,受经济环境影响不大;另外,该类国企与航运公司账款质量高,回款周期也较短。

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交通部现行政策对新成立的航运公司提高了注册要求,从原来的具有600吨总载重量即可成立航运公司提升到5万吨总载重量,这标志着新注册的航运公司仅在造船一项方面的投入就必须达到1亿元左右,加大了入行门槛,保障了现有航运公司的规模及市场;另外,目前交通部对于新造船舶的审批工作一律暂缓,若大量新建造的具有较大载重量和较强竞争力的船舶持续进入,将加剧目前僧多粥少的局面,大批的航运企业将面临倒闭。

中国航运企业按照性质,分为大型央企、地方国企、国有私营合

资以及纯粹的民营企业。从经营特性来分,包括传统的航运企业以及货主型的船东,货主型的船东主要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货主转为船东的。在中国,现在很多国有的钢厂、电厂摆脱了与航运企业的合作,自己组建船队;从民营企业来说,代理商、贸易商,煤炭贸易、粮食贸易从业者也有很多成为船东。还有一类是投资型船东,原来是从事不相关行业的,认为航运业有投资价值才进入。

而中国的民营船东从发家史看,可分为传统船东、资源型船东、国有企业背景船东、新兴船东。传统船东一般来自航运世家,对航运有着深厚感情,航运经验也相对丰富;资源型船东背靠优质岸线或者大量货源,也是比较优质的船东;国有企业背景的船东,相对来说也较为规范;新兴船东,可能只是有钱,专业经验难说,对这部分船东要重点考察。

因此,建议公司下一步对航运公司调查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考察经营者从业背景,是否具有较高的行业经验和素质,是否拥有优秀的资源或货源;下游客户资源是否优秀;对于投资型和新兴型船东要严格审查,对于从事建材类运输的航运公司予以退出;在续贷时对于其他航运公司原则上不予增加额度,视具体情况和风险大小可减少其贷款额度或退出。

报告人:

2012年5月31日

2019-2020年港口行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港口行业研究报告 港口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行业,易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一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影响。港口行业“一省一平台”模式的确定,使其国有垄断属性愈发凸显;我国港口以腹地型为主,发展状况受腹地经济情况分化明显,腹地经济的产业结构亦决定了港口的货种结构,从而进一步决定了港口的盈利水平;规模化是港口行业获得成本优势的关键驱动因素,随着港口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我国港口行业的规模性特征愈发明显;我国港口行业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铁矿石和石油等吞吐货种上,上述货种的吞吐量易受我国对外贸易形势的影响,且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及港口在其中的重要性地位,外部性特征亦愈发明显;我国港口行业具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地方政府存在过度干预行业发展时期的产能建设及过剩时期的资源重组,同时行业内企业也较易得到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有利于降低偿债风险。 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景气度持续下降,沿海港口业务经营承压,前三季度货物吞吐量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内区域的经济增长相对较快,加之长江港口一体化政策成效显现,我国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了双位数增长,为我国港口货物吞吐总量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当期我国港口货物吞吐总量增速有所回升。港口行业近年来政策环境较好,但亦在作业收费和安全环保上受到了较高

的政策调控,港口盈利能力的提升面临挑战。随着我国各地港口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各港口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得以明确化,再加上我国各地以长江沿线为重心对非法和小散乱码头进行了整治清理,均将为我国港口带来新的建设需求,但将在区域分布上和泊位类型上出现明显分化;此外,随着“十三五”末的到来,部分地区或为达规划要求,从而进入建设投资的小幅回升期。 从样本企业来看,2019年全年,大部分样本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保持较好增长,且随着规模优势的体现,综合成本得以控制,平均毛利率和资产回报率呈上升态势。同期末,大部分样本企业财务杠杆水平呈下降趋势,债务结构以长期为主,所有者权益对刚性债务的保障程度有所增强;加之货币资金普遍相对充沛,对存续债券及短期刚性债务能提供较好的保障;同时大部分样本企业主业经营情况较好,业务收支及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呈净流入,投资性现金净流出规模有所收缩,行业整体融资需求出现下降,2019年筹资性净流入规模不大。加之港口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信用品质,行业内企业贷款授信获取及借新还旧能力较强,融资渠道畅通,流动性风险可控。 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港口行业仍以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传统债券为主,新发行债券数量同比有所增加,当期共发行了25支债券,其中包括9支短期融资券、15支中期票据和1支公司债,未发行企业债券。级别调整方面,行业

机械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机械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本文关注点: 全面分析各产业政策规划导向性,站在未来五年规划的高度,把握机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剖析各子行业明年潜在的投资机会; 认为明后年整体机械行业仍存结构性机会,关注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铁路设备、海洋工程等确定性增长的子行业。 预计“十二五”期间机械行业景气度由高增长逐渐回归常态。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至22%,机械行业整体景气度由超高增长逐渐回归常态,预计未来两年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速在15%-20%。在“四万亿”刺激方案尘埃落定之际,新兴产业规划有望“接力”继续提振经济平稳增长。未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中西部地区逐步崛起的过程中,我国机械行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细分子行业存在结构性增长机会。工程机械受益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基建投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化战略逐渐落实;重型装备中核电投资快速增长、冶金节能需求及煤矿综采率的提升,拉动核电设备、冶金环保设备以及煤炭综采设备的销售;海工装备“十二五”期间投资将超2500亿元,带动海工设备的需求;按照建设进程,今明两年铁路设备将进入集中交付期;装备制造业升级急需中高端数控机床产品,从而有效替代进口。 2011年侧重于五大投资策略。1)遵循“十二·五”规划及七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发展脉络,投资受益的相关子行业及优质公司。如工程机械、海工装备、重型装备、机床、铁路设备、节能环保设备。2)产品优化升级进程加快,开始实现“进口替代”的行业;3)国际化战略布局较早,逐步将生产基地布局到海外并且获得国外技术优势的公司。4)受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有明确技术优势的行业龙头;5)受益于装备制造业国际化战略转移的标的公司。 目 录 1. 机械行业总体运行状况分析 行业景气度高位逐月回落 2011 年机械行业整体运行回归常态 . 机械行业投资策略 2. 工程机械:国内需求依然亮丽,海外布局成催化剂 .. 工程机械行业走强大市 2011 年工程机械行业投资逻辑 . 国内需求强劲十足,但增速有趋缓忧虑 出口:全球化战略布局“抚平”国内增速放缓担忧 2016 年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内河航运现状及评价

内河航运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河流概况 一、河流分布及特性 云南省简称“滇”,位于北纬21°09′~29°15′、东经97°31′~106°12′之间,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北接西藏、四川,东连贵州、广西,西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4061km,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周边国家的重要通道。 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高原约占全省面积的94%,仅6%为星罗棋布的山间盆地。省内地形错综复杂,大体西北高,南部低,横断山及其余脉盘踞省境西部,北段高山大河平行排列,自西向东为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玉龙雪山,山地一般海拔4000m左右,各河强烈下切成幽深的峡谷,高差可达3000m以上,形成著名的滇西纵谷区。向南,各河成帚状分散,山脉高度逐渐降低,演化为高原形态,一般海拔不超过2000m。红河以东是云贵高原的主体,亦称滇东高原,地面波状起伏,河谷下切较深,高原边缘地面崎岖。河口瑶族自治县附近的红河河谷海拔仅为76.4m,堪称云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

云南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垂直变化显著,尤其在滇西有一山四季之说。滇东高原四季如春;滇南河谷湿热,长夏无冬;西北部与东北部的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海拔6740m的梅里雪山终年积雪。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气流影响下,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年降水量在600~2000mm。 云南省主要河流有6条,即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南盘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干流共长4700km;所属支流63条,长9500km。有大小湖泊30余个,湖泊水面约1112 km2,集水面积有9000多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总蓄水量约290亿m3。较大天然湖泊主要有滇池、抚仙湖、洱海等。云南省的河流分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澜沧江水系、红河水系、怒江水系和伊洛瓦底江水系,各水系间河流互不相通。由于云南地处高原,山高谷深,形成河流滩多、流急、河床比降陡、水位暴涨暴落的特点。 二、主要河流概况 1.金沙江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青海省玉树以上为长江河源段,称通天河。玉树至四川省宜宾称金沙江,长2316km,其中攀枝花以上887km,

马士基航运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 程设计报告 学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名称物流 工程小组成员郑栋、胡媛、李乐、金梅指导 教师郑建风

2013 年7 月6 日 马士基航运公司案例分析 摘要 马士基(MAERSK)航运公司,素有“世界第一大航运公司”之称,是A.P.穆勒——马士基集团旗下的一个最大的子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由Maersk Sealand 合并英国P&O Nedlloyd 后改组而成,目前占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的17%,马士基航运公司的船队由470 多艘集装箱船舶以及3,100,000 只集装箱组成,总容量超过

1,800,000TEU(20英尺标准箱——20 英尺长的集装箱),可以确保可靠、全面的全球覆盖。

关键词:马士基,航运,集装箱,码头,物流 目 录马士基航运公司总体概 况1 . 马士基集团主要业务领域.2 .. 2.1 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业务2 . . 2.2 石油开采2 . . 2.3 石油运输和石油勘探及有关服务. 3 . 2.4 其他业务3 . . 马士基航运公司的组织架构. 4 . 3.1 马士基航运的结构层次5 .

3.1 马士基航运各个层次的职能 3.3 马士基航运组织架构的主要特点.5. .6. 四、马士基航运公司的主营业务分析.8.. 五、六、4.1 集运业务8.. 4.1.1 集运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4.1.2 市场集中来源分析 4.1.3 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4.2 码头业务 马士基航运公司的运行状况 5.1 经营多元化 5.2 服务差异化 5.3 重视中国市场 马士基航运公司给我们的启示 6.1 成败规模效应 6.2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综合物流 6.3 联盟和全球合作战略 参考文献 9.. .1..1. .1..2. 1..3.. .1..4. .1..4. .1..5. 1..6.. 1..8.. 1..8.. 1...9. .1..9. . 2..1.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运的恶性竞争。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

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调研报告 题目:中国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13年5月2号 中国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正>通过去广州港实训后,了解到的中国港口。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 港口规模加速扩容,我国港口经过60年的发展,成绩显著,港口基础设施规模扩大,生产能力增强,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国港口发展对外开放在逐步扩大,先后实施了区港联动、启动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发展速度和建设脚步加快,港口密度骤然增大,未来中国港口将会进一步扩大开放。 【作者单位】:广州航海学院 【关键词】:港口含义与格局港口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应对措施市场竞争中国港口行业格局 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的一

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特点。《4》 目前,我国沿海已形成五大港口群,分别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港口群的形成及港口资源的整合,使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实现了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增强了为腹地经济服务的能力。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成为在港口群中起重要作用的综合性主体地位的枢纽港。《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港口业以锐不可挡之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一路飙升,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港口行业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日趋发展成熟。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及航运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大幅下降,我国港口行业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港际竞争日趋白热化。 港口作为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的行业,受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影响,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2年4月9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港口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上,专家指出,可以预见,中国大部分港口不但要承受货运量减少导致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而且会因人工、燃物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大幅上升,还将受到来自船公司、货主要求降低港口作业费用的双重挤压,港口业为吸引货源而引发的价格竞争态势也将逐步显现。未来,中国港口业将何去何从? 港口发展现状 (一)中国港口发展快,吞吐量大,承担了中国大宗物资装卸和中转,但是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水平低。 (二)港口物流中心地位未形成。由于我国港口布局网络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三)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经过多年努力,尽管我国沿海港口和内陆大型港口的信息化投入较大,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港口物流信息化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导致一些单一和部分之间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不能相互沟通,形成信息“孤岛”。 (四)港口大发展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任有限。我国港口物流量大多处于利润理念阶段,服务意识薄弱,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意。我国港口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麒栋指出,“总体上我国港口处于‘后危机’时代,与本世纪初期我国港口的高速发展时期有着很大差别”。我国的人口红利和产能红利已经利用得差不多,给港口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港口发展的角度来说,正是处于“无边界”时代,受到无边界浪潮的冲击。 港口区域的范围正被打破,港口的''围墙''已容纳不下港口发展。传统港口企业正在走出去,非港口企业正在走进来;同时,港口功能的''樊篱''被冲破,已

2014年港口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港口行业分析 报告 2014年12月

目录 一、中国港口行业监管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1、港口行业的监管 (4) 2、港口行业的法律法规 (5) (1)《港口法》 (5) (2)《港口货物作业规则》 (6) (3)《港口经营管理规定》 (6) (4)《海域使用管理法》 (6) (5)《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 (7) 3、港口行业相关政策 (7) 4、港口行业收费适用的主要规定 (10) 二、港口行业情况 (12) 三、中国港口行业基本情况 (16) 1、中国港口行业发展概况 (16) (1)全国港口布局趋于稳定,综合性大型枢纽港初具规模 (16) (2)港口建设规模大,码头泊位进一步大型化 (17) (3)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 (17) 2、中国港口行业布局 (19) 3、中国港口分货种发展情况 (20) (1)集装箱 (21) (2)煤炭 (22) (3)金属矿石 (22)

(4)石油天然气及制品 (23) 4、中国港口行业发展前景 (24)

一、中国港口行业监管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港口行业的监管 我国港口码头行业集装箱、货物装卸及其相关业务经营受我国法律法规监管,并受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住建部等国家监管机构的监管。港口业务经营行为涉及范围广泛,其中包括港口及相关规划、项目投资建设、港口码头经营、海洋生态、安全、环保、运输及代理、报关、报检、保险、理货等范围。 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港口经营行政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港口)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港口经营行政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港口所在地设区的市(地)、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具体实施港口行政管理的部门负责该港口的港口经营行政管理工作。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的港口岸线工作,会同国家发改委具体实施对港口深水岸线的使用审批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办法和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具体实施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的相关工作。交通运输部负责港口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工作。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港口辖区内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工作。根据征收工作需要,海事管理机构可以与船舶代理公司、货物承运人(仅限内贸货物)等单位签订委托代收协议代收港口建设费。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对港口建设费代收单位的代收

中国美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一:产业基本概括 国内美容行业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步发展至今已经二十多个年头,这一时期以来,美容行业经历了从初级阶段的摸索性成长到中级阶段的思考性发展。市场规模从小到大,从业人员由少到多,生产企业和专业美容化妆品品牌已经一大批地涌现。中国美容产业实际上已经形成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元,90年代初上升到人均5元钱,到2000年底已达到人均25元,可以说我国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是很快的。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已达到80-100元,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为35-70美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化妆品的分类看,护肤类的占35%,护发类的占28%,美容类的占24%,香水类的占8%,护肤类的仍是化妆品消费的主流。 我国化妆品的销售额1982年为2亿元,1985年为10亿元,1990年为40亿元,1995年为190亿元,2000年为335亿元,比前一年增长%。前十五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平均以%的速度递增,最高年份达到4 1%。 2003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全年销售额达到517 亿元左右,与前年相比,同比增长15%左右。到2007年,全国约有200万家各类美容美发机构,3200余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其中2100家在广东省,600余

家美容美发培训机构,形成了约2600亿元人民币的美容美发服务产值和约960亿元人民币的化妆品产值。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每年以50%以上的增长率迅猛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美容业带来了彻骨的寒冷,导致大多数主要依赖欧美市场的化妆品公司销售业绩下滑。不过,中国市场却“风景这边独好”。2008年中国美容市场以%的速度高歌猛进,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200亿元,行业利润以%的速度增长,在各行业中保持了最高的增长率,市场容量逐年放大。 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谈美容是“赶时髦”,90年代是“随大流”,到了21世纪,美容成了青年女性的“生活必需”。美容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搭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 2004年,由何帆等四位经济学家推出的《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就指出:中国的“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旅游之后的中国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 据《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张晓梅透露,2005年中国涉足美容消费的人数已达3亿,城镇人口平均每月消费达元。中国行业咨询网的《2009-2012年中国美容市场预测与产业投资咨询研究报告》则指出,2007年美容服务业实现产值就达到3000亿元左右,行业从业人

浅谈内河航标维护管理

浅谈内河航标维护管理 摘要:目前我国内河航标布配标准对布配要求比较宽泛,不够具体,导致内河航标维护出现问题。文中以航标失常的特点与原因,论述了如何对维护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更好发挥内河航标的助航功能,确保内河航道的正常安全运行。 0 引言 航标设置在江、河、湖泊、水库等通航水域,标示内河航道的方向、界限与碍航物,并揭示有关航道信息,为船舶航行指出安全、经济的航道,是船舶在航道内安全航行的重要助航设施。可见,航标维护工作是整个内河航道工作的重要内容。 1 航标维护 航标的维护内容主要包括航标的设置、调整、检查、保养和维修等。航标失常是指应发挥作用的航标失去助导航作用,包括标志倒塌、浮标沉没、走锚、漂失、灯光熄灭以及其他严重损毁等。当航标管养维护人员发现或获知航标失常后,应及时进行恢复,否则将判定为航标维护失常。 2 航标失常特点与原因分析 导致航标失常的原因很多,根据历年标志失常统计数据显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船舶、排筏碰撞导致航标失常 船舶、排筏碰撞导致航标失常的数量约占标志失常总数的50% ~70%左右,且呈现发生时间、出现地点相对特定,发生时往往伴随海损事故及次生海损事故的特点。船舶、排筏碰撞引起标志失常多发生在晚上或拂晓有轻雾天气等视觉不良时段,地点主要在浅滩入口、出口、弯曲航段、航道水文条件相对恶劣航段和船舶过往密集航段。船舶碰撞标志后容易偏航驶出航道外触礁或者搁浅。若此时标志失常,事故船舶不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所属航道部门,或者辖区航道部门没能及时发现并将标志恢复,后继过往船舶将因失去标志的助导航而容易发生海损事故。 2.2 洪水冲毁造成航标失常 主要通航河流属半山区性河流,枯、洪水位变幅大,特别是洪水上涨阶段,水位上涨势头相当迅猛,水面坡降大,表面流速急,洪水夹杂的垃圾漂浮物多,标志容易因不堪重负而走锚或者流失,甚至沉没。据统计,洪水冲毁标志的数量约占标志失常总数的10% ~20% 左右。某些标志在水位上涨时需要撤消而未及时撤消,在一定情况下有可能流失、沉没或漂移至不当位置误导船舶,则都可

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195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6948028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1952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本身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内容。港口有很多新的理念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理念。现代服务业趋势是将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我国各大港口非常重视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流技术将港口、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的信息系统互连,为制造业、贸易、物流企业和船代、货代、报关等中介机构提供贸易、采购、物流、仓储、电子通关等“一条龙”服务。 从这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码头上市公司净利润尽管保持增长,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持续下滑。随着港口行业建设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我国港口发展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一方面,港口绿色发展以及港城一体化将是长期趋势;另一方面港口行业也在尝试着向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产业以及围绕码头业务相关领域进行延伸。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战略构想_王建斌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内河航运确定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战略重点,内河航运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河流总长43万公里,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河流横贯东西,重要支流沟通南北,大小湖泊900多个,江河湖海相互连接,有近三分之一河流适合发展内河运输,我国是内河航运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 多年来,交通运输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务实有效、针对性强、符合内河航运发展规律的重大政策措施,推进了内河航运快速发展。2011年,全国内河货运量21亿吨,连续10年排名世界第一,内河货运周转量6565亿吨公里,首次排名世界第一,长江和京杭运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河流和运河。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回顾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后,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全面带动下,我国内河航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建设投资增长迅速 2001年至2011年全国内河建设总投资1885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后51年总投资350亿的5倍多,内河建设投资从2001年的5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98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增加最快的时期。 据统计,今年1-6月,全国内河建设完成投资211亿 V iews/行业视点栏目编辑:高玲

文/王建斌刘长俭 战略构想 元,同比增长33.1%(同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下降7.8%,沿海建设完成投资仅增长4.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航道等级稳步提高 2011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为12.46万公里,其 中1000吨级以上航道从2001年的8222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9460公里,占总里程的7.6%。全国现有船闸847座、升船机42座。2003年世界上最大的长江三峡双线五级 3000吨级船闸建成通航,2011年货物通过量超过1亿吨;2010年投资150多亿元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成 通航,航道水深从7米提高到12.5米。据统计,近11年300吨级以上航道、500吨级以上航道、1000吨级以上航道里程也保持稳步提高。 3、港口通过能力大幅增加 2011年全国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6436个,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40个,货物吞吐量从2001年的9.5 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36.8亿吨,年均增长近30%;武汉、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南通、湖州等7个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近1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从9.5亿吨增加到368亿吨。 4、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 2011年全国内河船舶16.6万艘,11年净减少3.4万 艘;净载重量增加6729万吨达到8780万吨,内河船舶平均吨位从2001年的107吨提高到2011年的529吨,年平均提高30%。近11年内河船舶平均吨位从107吨提高到 529吨。 5、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2011年拥有内河运输企业4600家,个体经营户3万 家。2011年我国内河货运量为21.03亿吨、货物周转量 6565亿吨公里,2001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20%和27%。 内河货运平均运距从2001年的216公里提高至2011年的 312公里。近11年我国内河货运量从7.1亿吨增加到210 亿吨,货运周转量从153亿吨增加到656亿吨。 我国内河航运这11年的发展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初步得到展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内河航运对经济拉动作用大,投资省、效益高优势凸显。我国每投入1元内河航运能形成3.5吨公里周转量,是铁路的2倍,公路的5倍;长江航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达1:38;2001年以来长江口深水航道从7米增深至 12.5米,直接效益超过1000亿元,间接效益更是巨大的。 二是内河航运成为大宗货物的运输主力,运量大、成本低优势凸显。长江航运承担了沿江冶金、电力等企业 80%以上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1997年全国内河、铁路、 公路千吨公里运输成本分别为35元、61元、313元(1998年后国家取消对运输成本的统计,无相关数据); 2011年重庆市完成内河货运量1.18亿吨,内河货运周转 量1558亿吨公里,平均运距1320公里。重庆市内河、铁路、公路千吨公里运输成本分别为20元、160元、600元(同2009年相比内河降低33%、铁路没变、公路上升 16.7%,重庆内河运输的成本优势已接近美国的水平)。 三是内河航运节能减排效果好,能耗小、污染轻优势凸显。近11年全国内河船舶平均吨位提高了4倍,能耗明显降低。根据统计,2002年至2011年重庆市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由301吨上升到1800吨,千吨公里能耗由7.6公斤降到2.6公斤,年节油78万吨,效益66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4万吨,由此推算全国内河航运节能减排效益是相当巨大的。 内河航运现代化标准及我国内河航运现状分析 1、内河航运现代化评价指标及标准值 现代化评价指标由高等级航道里程、高等级航道比重、

我国国内航运业碳排放市场发展分析研究报告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航运业碳减排技术与潜力 船舶运行基本原理 海上运输节能减排措施 减排措施潜力与成本预估 航运行业碳管理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目录 2 5 1 3 16 2 3 5 6 11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结论将矛头直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国际海洋组织的最新报告,航运业在2007年的碳排放近10亿吨,数年间其碳排放量增长了近1倍(如图),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3%。 很多研究指出航运业承担了全世界将近90%的运力,其单位碳排放也远远低于其它类型的运输方式(如表)。但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CO2排放急剧增加,日益引起了社会舆论及环保组织的不满。3月14日欧洲环境署(EEA)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航运业是“目前最不受管制的空气污染来源之一”。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报告也指出,如果航运业对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将在2050年增长近5倍,占全球总排放的18%(如图)。 不同运输方式下运输每吨货物的碳排放量比较 运输方式CO 2 排放(t/gCO2) 飞机(航空运输)~500 现代货运(卡车、汽车)~60-150 现代货运(火车)~30-100 海运轮船~10-40 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669480280.html,/co2-emissions-shipping-goods.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虽然航运业被认为是最具碳效益的运输方式,但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环保组织却从没有对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航运业经营风险放松警惕。从国际海事组织建立之初,就一直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努力着。 根据《京都议定书》,国际航空碳减排和航海碳减排分别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来分别进行减排管理。而在EU-ETS设计阶段,欧盟就已经将航空碳税和航海碳税考虑在内。与航空碳税不同的是,目前国际上仍然没有任何一部强制性的法律文件要求航运业践行碳减排。 在欧盟单方面提出的航空碳税被广泛抵制之前,欧盟在国际航运业碳减排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行动或方案,其主要原因是国际海事组织从1973年就开始积极推动全球性的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对基于市场的减排政策工具颇为看重。全球航海碳排放交易体系(METS)在未来有较大的实现可能,甚至也将未来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接轨作为最终的实施方案,这一点基本符合欧盟的预期。但是,欧盟航空碳税的严重受挫,使其如坐针毡。前不久,欧盟发表声明表示将考虑在2013年开启第一步行动,即对海上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报告和核实(MRV)。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来看,欧盟国际海运碳减排政策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适用范围:包括全程或者部分是在欧盟成员国港口之间进行的海运活动,只要船舶有航段在欧盟区域内,不管其排放行为是否发生在欧盟区域内,均适用该政策。 2. 适用对象:所有驶入、驶出和途经欧盟成员国港口的船舶。 3. 减排措施: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可能采取的具体减排措施。 (1)建立排放补偿基金,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船舶缴纳。

浅析中国水运业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水路运输运业发展 班级:11级电子商务本科一班 指导老师:关老师 组员:李命俊欧阳志峰 摘要 水路运输时中国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水运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新时期水运结构,港口建设不断加强额调整,国家政策也不断加大对水运的调整,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运输结构,提升中国水运业的发展水平。中国水路运输不断朝着新型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一.水运市场蓬勃发展: 首先是集装箱水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正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集装箱运输以其快速、门到门运输的特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水运在进口原油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保障国内原油的供应发挥了主导作用;第三进口矿石运输也是水运的突出优势。国家持续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了基础设施、房地产及汽车等各类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需求持续快速大幅增长。近年来,外贸铁矿石进口量猛增,对全球矿石运输结构和国内钢铁原料供应产生了重大影响;水运在能源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中长距离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

国进出口贸易货运量每年20,占全世界1/6,每年10%—20%增长率,仅中国因素,带动世界海运量3%-6%的增长率。 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为适应内外贸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船队大型化的要求,我国加快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港口群的建设,相继建成一大批现代化、专业化的深水码头。 三.船队结构得到改善船队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五”期间,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力度,推进船舶向大型化、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远洋、沿海、内河船队规模不断扩大,船舶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方案的实施,长江、珠江船型标准化工作的启动,必将促进我国内河船舶总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海运服务业得到了相应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的实施,我国国际船舶代理业、无船承运业、船舶管理业开始进入公开、公平的良性发展阶段。近几年我国港口企业、航运公司纷纷确立了向综合物流企业发展的目标,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海运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科研、安全、救助、通讯等体系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水运业整体服务水平,促进了航运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与世界主要海运国家签署了68个双边海运和河运协定,对外开放港口已达到130多个,批准了外商在华设

中国港口业发展论文

全球化中中国港口业发展 姓名: 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老师: 摘要: 开放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港口成为与国际连接通道的重要节点,是区域加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基础,港口周边200公里内城市,充分利用港口的有利条件,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物。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使港口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可,“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要开放,先建港”是人们对于港口对区域和城市发展影响的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时至今日,在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港口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同时挑战也更加严峻。中国港口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蓬勃发展并取得一席之地,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所在。 关键词:港口发展问题改革未来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港口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需求结构性调整共同拉动的结果。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政府集中力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和深圳等港建设了一批深水集装箱码头,为中国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煤炭运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成一批煤炭装卸船码

头。同时,改建、扩建了一批进口原油、铁矿石码头。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50多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一些大港口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八个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 一我国港口的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贸易和技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集装箱化率提高三大动力的驱动下,集装箱运输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721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一。到2006年实现9361万标箱,2007年跨越1亿标箱,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100万标箱,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2004年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万亿美元,进出口额的世界排名达到第3位。商务部预测,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仍具备继续增长的基本条件。这无疑为港口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目前的港口业,深圳港集装箱运量已经超越韩国釜山港,居世界第4位。上海港也由去年世界排名第4位跃居为第3位。在世界集装箱运量前5名中,中国的香港、上海、深圳三地稳居其中。 1.1我国港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未来,我国集装箱运输在近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进一步成熟,适箱货源的增长将有所降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深圳与上海两大港口的世界排名同时升位,并不能掩饰中国港口目前面临的问题。在国际航运里,国际货物转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恰恰是中国港口发展所短缺的。上海、深圳两

港口行业分析报告(案例)

港口行业分析报告 一、港口行业生产综述 港口经过10几年的建设,我国港口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形成了由主枢纽港为骨干、区域性中型港口为辅助、小型港口为补充的层次分明的港口布局体系。二是建成了一批10万至20万吨级铁矿石、原油和具有国际水平的集装箱码头。船舶平均每次在港停时由1985年的4.4天下降到2002年的1.2天,基本消除了“瓶颈”状况。三是长江口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完成,XX、XX、XX和XX等一批港口深水航道交付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四是计算机、EDI等一些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运用,使港口发展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五是大部分港口实现了或正在实现老港区的改造、功能转换、资源重组以及新港区规划和开发建设,港口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港口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沿海港口大型深水泊位短缺,尤其是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矿石泊位、原油码头泊位不足;二是码头吞吐能力不足导致大型枢纽港码头超负荷运转;老三是码头泊位等级低,设备落后,老港区改造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长江口、珠江口出海航道及沿海主枢纽港进出港航道能力仍然不足,适应不了我国外贸吞吐量的变化。 为了缓解以上压力,2002年沿海港口完成投资130亿元(基础设施总共投资3150亿元),建成中级以上泊位24个,其中深水泊位19个,新增码头吞吐能力6500万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196万TEU,2002年全国港口完成吞吐量26.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700万TEU。2002年,港口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了建设步伐,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我国港口的要求。2002年,为了缓解集装箱快速发展对港口的需求,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尤其是为加快XX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完成了上通航海外高桥港区三期工程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了洋山港一期工程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 表1:2002年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统计 XX 10851.2 3845.4 1351.6 XX 3127 1085.7 301.5 XX 1404 512.9 47 XX 11167.5 5030 44.4 XX 12906 7006.9 2408 XX 12213 / 3410 日照3136 1941.45 60 XX 3316 2001 205 XX 26384 10608 861 XX 15398 6241.6 1859 XX 3910 1386 481 XX 2734 1781 1754 XX 8765 5124 7613 XX 15323 4241 2172

现代企业市场分析报告

市场分析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一种以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对于企业来说,市场是其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否正确地认识其特征和作用、了解市场购买者的行为,关系到企业能否制定正确的营销方案,进而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市场营销学是从卖者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市场的含义,它要研究的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中包括现实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可以说,在市场营销学的范畴里,“市场”即等同于“需求”。市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各种具体的类型。其中,按商品的属性市场可分为一般商品市场和特殊商品市场。“特殊商品市场”是指为满足人们对资金及各种服务的需要而提供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 或称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信息市场等。“一般商品市场”指的是狭义的商品市场,又称货物市场,即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这两大市场是市场营销所要着力研究的市场,对它们的分析我们将在后面进行。 一、消费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又称最终消费品市场、消费者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或租用商品的市场,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市场。 (一)消费品市场的特征 与市场相比,消费品市场具有以下特征:从交易的商品看,由于它是供人们最终消费的产品,而购买者是个人或家庭,因而它更多地受到消费者个人人为因素诸如文化修养、欣赏习惯、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产品的花色多样、品种复杂,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商品的专业技术性不强,替代品较多,因而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即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从交易的规模和方式看,消费品市场购买者众多,市场分散,成交次数频繁,但交易数量零星。因此绝大部分商品都是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以方便消费者购买。从购买行为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可诱导性。这是因为消费者在决定采取购买行为时,不像生产者市场的购买决策那样,常常受到生产特征的限制及国家政策和计划的影响,而是具有自发性、感情冲动性;二是消费品市场的购买者大多缺乏相应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其购买行为属非专业性购买,他们对产品的选择受广告、宣传的影响较大。由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可诱导性,生产和经营部门应注意做好商品的宣传广告,指导消费,一方面当好消费者的参谋,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市场动态看,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