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包括: 1.院前急救 2.急诊科抢救 3.危重病救护 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5.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等内容。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病人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院前急救是一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事业,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大型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护以及战地救护,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进行,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抢救效果。

为了实现非医务人员和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护相结合,应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能训练的普及工作,使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首先给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除具备急诊独立小区和合格的装备外,急诊科要具备有足够、固定的编制及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以提高急诊抢救的水平及应急应变能力。

(三)危重病(症)救护

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续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病人进行全面监护及救治护理。其研究范围主要有:①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② 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③ICU技术。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研究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救护通信设施,已经建设者则应不断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

(五)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是发展我国急救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要组织现有护理人员学习急诊医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应有计划地组织急诊医学讲座、急救技术培训等急救专业学术活动,提高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加强急危重症护理科学研究及情报交流工作,使急危重症护理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完整版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 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对这四个概念的研究和描述构成了护理学的基本要素和总体理论框架,决定着护理工作的任务和方向。在这四个概念中,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由人的护理是实践者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直接影响着护理实践的质量。 一做为基础护理我们首先了解护理的程序及其有哪些步骤,了解护理程序的特点和历史。 熟悉每个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法、内容及其他信息,能够正确实施护理诊断及评价。 最后能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以上这些我觉得使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一个最基础的护理理念 二我们护士的本职工作就是护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就是了解病人。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我们应该掌握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及其评估。 2.体温过高和过低的护理。 3.体温计、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5.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方法。 6.缺氧程度的评估、氧气表的结构、吸氧种类、氧疗副作用的预

7.给氧的注意事项并能正确实施鼻导管及鼻塞吸氧法。 8.吸痰法及注意事项。 这些是做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护理知识 三另外护理病人的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 熟悉皮肤的评估内容,熟悉盆浴和淋浴的注意事项,掌握床上擦浴。这些都能够很好的促进病人的康复 掌握好对起褥疮的高危人群、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使我们能够及时预防褥疮的发生 对卧床不起的病人我们还应该掌握床上洗头方法。 四护理治疗的最基本操作是静脉输液 我们应该熟悉静脉输液的目的和适应症。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掌握临床补液的原则。及静脉输液的用物准备、常用部位及操作步骤、输液速度的调节及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以及掌握输液反应及其防治。 五最后我们应该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按照医嘱单、特别护理记录单和病室报告的记录方法。以标准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及顺序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自己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院外急救:pre-hospital emergemcy medical care)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包括院前救护、院内急诊科救治、危重症监护(ICU)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 是应用现代危重病医学理论,集具有抢救危重病人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为一体,加强对危重病人的集中治疗、监测及护理,以取得最为有效的救治效果的一种特殊场所。 床位设置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量占全院总床位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15~ 18平方米,室温保持在22.5~25.50C,湿度以55%~65%为宜 人员编制医生:床位为0.8~1:1 护士:床位为 2.5~3:1 ICU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质量为第一的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院外急救: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区别:有否公众参与 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 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1h 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 院外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 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验伤与颜色标记卡:绿色标记卡—轻伤员 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无需特殊治疗; 黄色标记卡—重伤员 需手术治疗,但可拖延一段时间; 红色标记卡—危重伤员 因窒息、心搏呼吸骤停、大出血及休克等造成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行紧急抢救性手术以控制大出血和改善通气者 黑色标记卡—死亡 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深圳模式香港模式 电击除颤的时机——尽早除颤原则 ●室颤、无脉性室速应迅速除颤 除颤位置: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在左乳头外侧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能量选择: 单相波非同步,直接360J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23个专业学科。 在我国,急诊医学1983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医院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EMSS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组织结构严密、行动迅速并能实施有效救治的医疗组织来提供快速、合理、及时的处理,将患者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使其在医院内进一步得到更有效的救治。 院前急救的任务:①为院外呼救的患者提供院前急救②突发公共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③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⑤通信网络中的枢纽任务。美-英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患者运往医院治疗,而法-德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医院带到患者身边。 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可归纳为独立型(中心大城市:沈阳、北京)、指挥型(广东省为主的南方城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成都)、院前型(中心大城市和部分经济较好的中等城市:上海、杭州、北京)、依托型(大部分中小城市和绝大多数市县级城市:重庆、海南)、附属消防型(香港城市:香港)等模式。 医院急诊科的主要任务:①急诊医疗②急救医疗③教学培训④科研⑤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护任务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 ①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 或中心负压吸引)、给氧设备、洗胃机。三级综合医院还应配备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X线机。有需要的医院还可配备血液净化设备和床边快速检验设备。 ②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和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③抢救室急救药品:心肺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及脱水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质酸碱平衡失衡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CVP(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指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压力,反映右心收缩前负荷。 成人进行非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首选锁骨下静脉。 我国ICU的运行模式包括:①专科ICU②综合ICU④部分综合ICU。 ICU的人员编制: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2.5~3:1。 ICU的病室设置:室温控制在24±1.5℃左右,湿度控制在55%~65%。 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灾难:一个对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包括人员、物资、经济或环境的损失和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或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的能力。 灾难的分类: (一)按发生原因 (1) 自然灾害相关灾难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题1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院前急救是指 A.急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护 B.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的抢救 C.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D.途中救护 E.现场自救、互救 2.一般要求,市区的平均反应时间为 A.8min B.10~15min C.20min D.25min E.3~5min 3.大批伤员中,对于大出血的病人应用何种颜色进行标记 A.黄色B.绿色C.棕色D.红色E.黑色 4.急救单元的郊区、县的服务半径为 A.3~5km B.5~8km C.8~10km D.10~15km E.15~20km 5.急救运输工具的配备,哪项不正确 A.原则上每5~10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 B.车辆应集中停在急救中心,以便于管理 C.车辆性能要满足急救需要 D.每辆车配备医护人员与驾驶员各5人 E.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6.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链”的环节 A.早期通路B.早期心肺复苏C.早期转送 D.早期心脏除颤E.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7.一急诊胸前区疼痛病人你用分诊技巧是 A.SOAP分诊公式 B.PQRST分诊公式 C.CRAMS评分法 D.QRS分诊公式 E.RSTRS评分法 8.王某,女,18岁,感冒高热39℃,急诊输液体温没有下降,没有家属,护士在肌注降温药时,心理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协助病人饮水 B.指导病人高热饮食 C.与病人交谈分散注意力 D.用手触摸病人头部,安慰病人再注射 E.注射后告知病人等待退热 9.ICU病房的温度应保持在 A.16~20℃B.18~22℃C.20~25℃D.25~28℃E.26~30℃ 10.ICU病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 A.泌尿系感染 B.消化道感染 C.下呼吸道感染 D.血液感染 E.伤口感染 11.关于无创血压监测,下列不正确的是 A.无创伤性,重复性好 B.自动测压,省时省力,易掌握 C.能间接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 D.自动检测血压袖带的大小,测量平均动脉压准确 E.可引起肢体神经缺血、麻木等并发症 12.某女士,45岁,慢支病史20余年,计划于次日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做好术前准备。因心脏病发作,出现心衰,而入外科ICU,做了如下处理,哪项不必要进行

第3章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护理理论(1)

教案首页

第3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护理理论 第1节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作为指导实践的基础,这些知识体系就是护理概念、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在卫生保健事业中,护理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护理学的性质 1、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护理学包含的内容: (1)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2)社会及人文科学:如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知识。 二、护理学的范畴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1)护理的基本概念 (2)护理模式 (3)护理学发展中引用的其他学科的理论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临床护理 护理的对象:病人 包括的内容: (1)基础护理: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心理需要,治疗需要。 (2)专科护理:以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各专科病人的特点及诊疗要求,为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2、社区护理: 护理对象:是一定范围的居民和社会群体。 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机体的潜能,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3、护理教育: 分类:学校教育: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毕业后继续教育:是为在职护理人员提供的,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为目标的终身性教育。 4、护理管理 目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5、护理科研: 目的:促进人的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挽救危重者生命。 第2节护理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一)护理的定义: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研究的对象是人。 护理工作任务是:促进和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 (二)护理的几个基本概念

【优质文档】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急救护理学 1、市区急救的反应时间是15分钟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 网络。 组成: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作用: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 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 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 的救护。 4、急诊护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及措施:(选择)P18 (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2)、提高分诊准确率 (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 (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6)、提高急诊患者的住院率 (7)、规范护理文书

(8)、保证互换沟通通畅 5、ICU的人员编制:床位:医生人数=1:0.8以上 床位:护士人数=1:2.5-3以上 ICU 收治对象: (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心肺复苏后需要对其功能进行较长时间支持者 (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 (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疾病症,如中毒、溺水、触电、虫 蛇咬伤和中暑患者 (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 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各种术后重症患者或年龄较大,术后有可能发生意外的 高危患者 (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者 (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分 泌危象患者 (9)、各种原因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各系统器官 功能不全需要支持者 (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 6、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 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中复杂 各种进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

2019年急危重症护理学习题库

急危重症护理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救护。 2.急救绿色通道:为了确保危重患者和急诊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进行,医院应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 3.M O D 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 4.急诊分诊:是根据病人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排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 5.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6.E M S 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7.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8.急性中毒: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和有毒动植物,毒物的毒性较剧烈或短时间内大量、突然地进入人体内,迅速引起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9.血氧饱和度(S a O2):S a O2系指动脉血单位血红蛋白和O2的百分比。 10心搏骤停:是指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血、缺氧。 11.中暑: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或烈日暴晒下,是以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12.重症监护病房(I C U):是医院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检测、强化治疗,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的医疗场所。 13.H e i m l i c h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抢救事物、异物卡喉所窒息的抢救方法。通过给膈肌下突然向上的压力,驱使肺内残留的空气气流快速进入气管,达到驱出堵在气管口的食物或异物的目的。 二、填空题 1.急诊科护理工作流程包括接诊、分诊、急诊护理和转诊四个环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篇一:09急重症护理学教案】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1 2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3 4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5 【篇二: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文案 【篇三:《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危急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急诊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 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 综合性应用学科。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 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强化 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 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学习目的使 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 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 更好地掌握大纲,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成。教学目 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 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 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

急危重症护理学考试重点

1.心电监护的意义P233 ①持续观察心电活动。 ②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监测有无心律失常。 ③观察心电波形变化,诊断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及电解质紊乱 ④监测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并作为指导用药的依据。 ⑤判断起搏器的功能 2.CO中毒的急救原则有哪些?P201 ①现场急救迅速将或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昏迷患者 摆成侧卧位,避免呕吐物误吸。给予高流量、高浓度的现场氧疗。 ②急诊科救治首先是高流量、高浓度氧疗和积极的支持治疗,包括气道管理、血压支 持、稳定心血管系统、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合理脱水。纠正肺水肿和脑水肿,改善全身缺氧所致主要脏器(脑、心、肺、肾)功能失调。当严重低氧血症持续,经吸痰、吸氧等积极处理低氧血症不能改善时,应及时行气管插管。 3.有创通气吸痰指征有哪些?P348 吸引指征: ①在气管导管内看见明显分泌物。 ②患者频繁或持续呛咳。 ③听诊在气管和支气管处有明显痰鸣音。 ④呼吸机流速-时间曲线呼气相出现震动。 ⑤呼吸机出现高压或低潮气量报警。 ⑥可疑分泌物引起的SpO2降低。 ⑦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等。 4.心肺复苏时常用的急救药品有?P94 ①肾上腺素(是CPR的首选药物) ②胺碘酮 ③利多卡因 ④镁剂 ⑤碳酸氢钠 ⑥阿托品 ⑦类固醇 5.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是什么?P17 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包括各种急危重症需紧急处理的患者,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急诊患者: ①各种急危重症患者:休克、昏迷、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的 生命垂危者; ②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 ③批量患者,如外伤、中毒等。 6.PQRST公式描述。P71 PQRST是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的缩写,主要用于疼痛评估。其中P (provoke): 诱

护理学导论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护理学 2.独立性护理功能 3.专业性护理工作 二、填空题 1.按照护理专业的划分,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分析及解决护理问题,称为护理工作。 2.南丁格尔两本最著名的护理经典著作为及。 三、判断题 1.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护理界最黑暗的时期。 2.西方学者卡渤认为,护理学的知识中应包含个人知识。 3.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体现为护士能自行决定所有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 4.南丁格尔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职业,采用新的教育体制及方法来培养护士。 5.解放以前,中国没有高等护理专业教育。 6.中国现代护理的发展在最初阶段主要受西方护理界的影响。 四、选择题 【A型题】 1.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为 A.个人知识 B.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E.科学知识 2.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属于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E.艺术性护理功能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护理专业特征 A.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有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D.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有专业自主性 4.自1964年以来,中国护理界群众性团体称为 A.中国护士会 B.中华护士学会 C.中华护理学会 D.中国护理学会 E.中华护士会 5.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名根据是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E.南丁格尔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 E.护理从属于医疗 【B型题】 (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护理学是研究帮助健康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者平静死亡的科学。 B.护理学是研究如何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C.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科学,其理论逐渐形成体系,有其独立的学说及理论,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研究包括:1.院前急救2.急诊科抢救3.危重病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等内容。(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病人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院前急救是一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事业,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大型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护以及战地救护,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进行,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抢救效果。 为了实现非医务人员和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护相结合,应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和初步急救技能训练的普及工作,使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首先给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 除具备急诊独立小区和合格的装备外,急诊科要具备有足够、固定的编制及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以提高急诊抢救的水平及应急应变能力。 (三)危重病(症)救护 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续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病人进行全面监护及救治护理。其研究范围主要有:①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②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③ICU技术。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研究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建设和完善城市及乡村紧急救护通信设施,已经建设者则应不断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 (五)急危重症护理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是发展我国急救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要组织现有护理人员学习急诊医学和急危重症护理学,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应有计划地组织急诊医学讲座、急救技术培训等急救专业学术活动,提高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加强急危重症护理科学研究及情报交流工作,使急危重症护理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学术水平。

急危重症护理学 复习 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急危重症护理学:就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得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得,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与科学管理得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心脏性猝死:就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一小时内发生得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有心脏原因引起得死亡。 3、复合伤:就是指两种以上得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得损伤。 4、淹溺:又成溺水,就是人淹没于水或其她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与肺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与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得一种急危状态。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就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得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得可逆性功能障,其恶化得结果就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6、中暑:就是指人体在高温下,由于水与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所引起得以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得热损伤性疾病。 二简答题 1、心肺复苏效果得判断 ①颈静脉搏动:停止按压,触摸劲动脉有搏动,说明患者自主循环已恢复 ②自主呼吸出现:如果复苏有效,自主呼吸亦可能恢复 ③瞳孔:复苏有效时瞳孔有散大开始回缩 ④面色及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⑤神志:复苏有效: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机,张力增加. 阿托品化:①瞳孔较前扩大②颜面潮红③皮肤干燥,腺体分泌减少,无汗,口干④肺部湿啰音消失⑤心率增快 3、ICU感染得原因: ?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性增加; ?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种复杂; ?各种侵入性治疗、护理操作较多; ?多重耐药菌在ICU常驻 4、中心静脉压得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5~12㎝H2O ◆临床意义:小于2~5㎝H2O 表示右心房充盈不良或血容量不足; 大于15~20㎝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 CVP检测对了解循环血量与右心功能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得重要参考。但当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单纯监测CVP则失去意义。 三填空 1、扎止血带时间越短越好,总时间不应超过5小时。使用过程中应每隔0、5~1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钟。 2、损伤分为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组成了护理的宗旨。 (一)人护理学研究和服务对象是人。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人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统一体。 1.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具有生物和社会属性。人是生物有机体,是有思维、从事劳动、过着社会生活的人。在人身上既体现出物质活动,又体现出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活动。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人具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多层次的需要。 3.人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群体,包括病人,也包括健康人。 人是四个基本概念的核心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人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活动方式。当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方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适应,并调动人的内在主观能动性,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二)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外环境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居住条件、空气、目光、树木、水等。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交往、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等。 (三)健康 1.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与疾病健康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健康与疾病没有明显的界限,健康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的健康也没有绝对的疾病。健康因人而异。 (四)护理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是指护士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护士的基本职责。使人与环境保持平衡,达到使每个人均获得保持和恢复健康的最佳状态。 人、环境、健康、护理的关系是护理对象(人、家庭、社区)存在于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互为影响。护理作用于护理对象和环境,通过护理活动为护理对象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帮助护理对象适应环境,从而促进由疾病向健康转化,以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教学内容: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1、院前急救 2、急诊科抢救 3、危重病抢救 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5、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教学目标: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任务、管理。 教学内容: 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第二章院外急救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 院外急式;救服务体系设置与管理。 教学内容: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三、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四、院外急救服务体系设置与管理

第二节院外急救护理 教学目标:掌握院外急救中的评估和救护要点。 教学内容: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1、现场评估:意识、气道、呼吸、循环。 2、紧急呼救 二、现场救护 1、体位 2、检伤:头部体征、颈部体征、脊柱体征、胸部体征、腹部体征、骨盆体征、四肢体 征 3、分类 4、现场救护要点 5、分流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 1、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 2、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 教学目标: 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 仪器设备维护。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一、急诊科的任务 二、急诊科设置 第二节急诊科人员与工作制度 一、人员组成 二、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急诊科的工作制度 第三节急诊护理工作 一、护理工作特点 二、护理工作流程 三、护理程序 四、护患沟通 第四节仪器设备维护 一、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 二、维护与管理

护理学四个概念解释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概述 一、护理学的定义: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学已经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 1、人(human being):是护理实践的核心 2、环境(environment) 3、健康 (Health) 4、护理(nursing) 第二节人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的统一整体: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 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方的功能变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功能的变化;人体各方面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能有力地促进人体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从而使人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人”是护理学最关心的主体,对人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护理学研究领域、工作内容和范畴。 1﹒人是一个整体 人和一般动物一样是一个生物机体,具有受自然的生物规律所控制的器官、系统等。但他(她)又不同于一般动物,而是一个有意识、思维、情感、富有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人。因此,人是一个包含了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调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 2﹒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是开放性整体) 人作为一个生物机体,其内部各个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又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人生活在社会中,随时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因此,在护理中,护士不仅要着眼于局部病变,而且更多地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3.人是护理的服务对象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因为护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调整其内环境,去适应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以获得并维持身心的平衡(即健康状态)。在进行护理时若想维持机体的平衡,不能只关心机体各系统或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中的其他人、家庭、社区甚至更大的群体对机体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和运转。 二、人的基本需要 人有其基本的需要 生长发育是生物机体的必然过程,从出生到衰老以至死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的需要。从维持生存出发,首先必须满足生理的需要,如吃饭、饮水、呼吸、排泄、休息与活动等,其次,人作为一个高级生物体,还需要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等心理与精神的需要。

如何理解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即人、环境、健康和护理. ①人是护理服务的对象,对人的认识是护理理论、护理实践的核心和基础.人是一个整体、是开放系统、人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人有自理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 ②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持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相互作用,环境是动态和持续变化的. ③健康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个人的健康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 ④护理护理学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护理是有目的、有组织、具有不断创造性的活动,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基本工作方法. 根据概念组成,包括一般理论和护理理论。一般理论是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使该理论具有应用于

护理学科的普适性和实践环境,代表理论有: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应激与适应理论、生长与发展理论、沟通理论等。 护理理论是由护理专家创建的理论或学说,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本质与规律的正确反映,可以科学、系统地解释护理学领域内的现象及现象间的关系,提供护理干预措施的框架,预测护理活动的结果。 代表理论有:南丁格尔的环境学说、韩德森的护理本质学说、罗杰斯的整体人学说、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罗伊的适应理论、佩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雷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以及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等。 护理学知识是由基础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构成。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 护理专业知识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症状表现、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护理知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哲学、美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 护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最终目标是维护全人类的健康,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护理学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等多个因素。

急危重症护理学考试要点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1.(1)EMSS的特点: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2)对象:群体伤员。 2.院前急救的标准: (1)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 适医院; (2)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 (3)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4)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3.院前急救的任务: (1)平时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 (3)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4.我国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8页)。 5.院前急救的特点: (1)突发性; (2)艰难性; (3)紧迫性; (4)复杂性; (5)灵活性; (6)以对症治疗为主。 6.(1)急救车与医护人员,驾驶员比例: 1:5; (2)急救半径:城市≤5km,农村≤15km;

(3)反应时间:市区15分钟内,条件好的10分钟;郊区30分钟以内。 7.医院急诊科的任务: (1)急诊急救; (2)教学培训; (3)科研; (4)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 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1.急诊抢救室室内设置的原则: (1)应有足够的空间; (2)配有基本的急救器械及检查器械,如呼吸机; (3)各种抢救药品、物品要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定期维修; (4)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5)有足够的电源; (6)设抢救床2-3张。 2.(1)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 (2)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8-72小时。 3.急诊科的管理:必须实行24小时连续接诊及首诊负责制,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相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急危重症患者应在5分钟内得到处置。 4.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 (1)各种急危重症患者: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的生命垂危者; (2)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 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教学内容: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1、院前急救 2、急诊科抢救 3、危重病抢救 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5、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教学目标: 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任务、管理。教学内容: 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第二章院外急救 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院外急 救服务体系设置与管理。

教学内容: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三、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四、院外急救服务体系设置与管理 第二节院外急救护理教学目标: 掌握院外急救中的评估和救护要点。 教学内容: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1、现场评估:意识、气道、呼吸、循环。 2、紧急呼救 二、现场救护 1、体位 2、检伤:头部体征、颈部体征、脊柱体征、胸部体征、腹部体征、骨盆体征、四肢体征 3、分类 4、现场救护要点 5、分流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 1、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 2、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教学目标: 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仪器设备

维护。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一、急诊科的任务二、急诊科设置 第二节急诊科人员与工作制度一、人员组成 二、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急诊科的工作制度 第三节急诊护理工作一、护理工作特点 二、护理工作流程 三、护理程序 四、护患沟通 第四节仪器设备维护一、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二、维护与管理 第四章重症监护 第一节 ICU的设置与管理 教学目标: 熟悉ICU的设置与管理。 教学内容: 一、ICU设置 1、ICU模式 2、ICU规模 二、ICU管理 1、ICU的基本功能 2、ICU服务对象 3、组织领导

护理学基本概念测试题

第三章护理学基本概念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的核心是() A.人 B.环境 C.护理 D.健康 E.环境与人的关系 2、在护理学中有“人”这样概念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人是一个闭合系统 B.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 C.人应对他人的健康负责 D.人是 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的 E.在不同发展阶段,人都有相同的基本需要 3、护理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是() A.病人、治疗、健康、预防 B.健康、环境、人、预防 GAGGAGAGGAFFFFAFAF

C.治疗、护理、预防、人 D. 人、健康、环境、护理 E.预防、人、健康、护理4.下列哪些不符合“以疾病护理为中心”护理阶段的特点() A.开始成为一门专业 B.护理人员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 C.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解 决病人的健康问题 D.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E.重视疾病护理,轻 视对人的全面照顾 5、在护理学中有关“人”的概念错误的描述是() A.人是护理服务对象 B.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人是一个闭合系统 D.护理服务 的人包括病人和健康人 E.人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GAGGAGAGGAFFFFAFAF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健康的概念 GAGGAGAGGAFFFFAFAF

2、护理的概念 3、疾病的概念 4、环境的概念 三、简答题(每题15分)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那些? 2、成长与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四、填空题(每题8分) GAGGAGAGGAFFFFAFAF

1、人作为一个生物系统,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多个系统组成 的,各子系统之间不断的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换。 2、人的基本需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方面 ________方面_________方面 ___________方面_____________方面 3、生理环境包括哪些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GAGGAGAGGAFFFFAFAF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

1.现场评估:①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有否存在对救护者、病人或旁观者造成伤害的危险环境。②快速评估危重病情,包括对意识、呼吸、气道、循环等几方面进行评估。意识:先判断神志是否清醒,如对病人呼唤、轻拍面颊,推动肩膀时,病人会有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反应。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是呼吸的必要条件。如有病人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咳嗽,出现呼吸困难,可能存在气道梗阻。呼吸: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感)。循环:常规触摸桡动脉,如未触及,应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桡动脉触摸不清,说明收缩压<80mmHg。 2.转用工具的特点:①担架转运:较舒适平稳,一般不受道路、地形限制,速度慢、人力消耗大,而且受气候条件的限制。②汽车转运: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影响小,但易发生晕车、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加重病情。③轮船、汽艇转运:轮船运送平稳、但速度慢,遇风浪颠簸厉害,极易引起晕船。汽艇运送速度快,一般用于洪涝灾害时的运输工具。④飞机转运:速度快、效率高、平稳,不受道路、地形的影响。但对肺部病变、肺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利。 3.急诊科的任务:①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②接受院外救护转送的伤病员;③负责对急诊和院外转送到急诊科的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④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⑤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与培训。 4.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急、忙、杂。 5.ICU控制感染:①ICU病室应设单间用以收拾严重创伤、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有较好的空气净化装置,入口处铺设吸尘胶垫;②限制人员出入;③严格更衣、换鞋制度;④养成勤洗手习惯,病室内应有洗手池,最好是感应水龙头,查房时使用免洗手部消毒剂;⑤保持创面、穿刺和插管部位无菌;⑥力求使用一次性医疗护理用品;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⑧重视室内卫生;⑨限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⑩引流液和分泌物常规并反复做培养;(11)每日早、晚两次清洁口腔,漱口或口腔护理。(12)严重感染性疾病必要时要隔离,切断扩散途径;(13)气管切开及接入性治疗病情允许应尽早终止。 6.心脏骤停的类型: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心电-机械分离。 7.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5)瞳孔散大;(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8、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按压时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及肱动脉收缩压大于等于60mmHg;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 9、降温:(1)降温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争取在抢救开始后5分钟内用冰帽降温。(2)降温深度:不论病人体温正常或升高,均应将体温降至亚冬眠(35)或冬眠(32)水平。脑组织温度降至28度,脑电活动明显呈保护性抑制状态,所以宜采用头部重点降温。降温可保护缺氧的脑组织,停止颅内出血。脑部温度每降低1度,颅内压下降5.5%,脑水肿病人要求在30分钟内将体温降至37度以下,在数小时内达到预期降温目的。(3)降温持续时间:一般需2-3天,严重者可能要1周以上,降温持续至中枢神经系统皮层功能开始恢复,即以听觉恢复为指标。然后逐步停止降温,让体温自动缓慢上升,绝不能复温过快,一般每23小时体温提升1-2度为宜。(4)降温方法:①物理降温:除在颈部两侧、前额、腋下,腹股沟应用冰袋降温外,还必须在头部放置冰帽。②药物降温:是应用冬眠药物进行冬眠疗法。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必须同时进行,方便达到降温的目的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