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9课时 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第9课时 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7,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联系,会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可以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57情境图。

师:说一说,在美丽森林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有小鹿、白鹅、蘑菇、大树、小河。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森林中不仅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小鹿的问题。

(1)聚焦小鹿图,完整表述题意。

师:看,已经有小动物迫不及待要和大家见面了!(出示小鹿的情境图)

师:现在请你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9只小鹿。

师:你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是数出来的,教师就让学生带着大家数一数,并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文字信息。

师:看来图中的文字也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对于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就不用数了,这样不容易出错。仔细观察,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跑走了3只?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师:你们真聪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画表达的意思。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小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之间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2)分析和解决问题。

师: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表述,我们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板书: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这些就是数学信息。知道了这些信息,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列式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3=6(只)。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说出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教师要给予肯定。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加法来解决的情况,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一说,明确一共有9只小鹿,跑掉3只,求还剩几只,就是从9里面去掉3,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3)检验反思。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跑掉的3只加上剩下的6只,得到原来一共有9只小鹿。

师:我们做完题之后要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知道了求剩余问题的方法,在讲

授这道例题时,首先通过交流获取信息并弄清题意,在集体汇报的过程中明确数量关系,

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应的计算方法。

2.解决白鹅的问题。

出示白鹅的情境图。

师:关于白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提示】

情境图中的信

息呈现与前面的解

决问题略有不同,

这里问题的某些已

知条件直接用文字

表述,不需要通过

数数得到。要注意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

会图文问题的特

点。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8只白鹅,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从哪里知道游走了3只?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找到了两条相关的数学信息,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那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8-3=5(只)。

教师板书:8-3=5(只)。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从8只里面去掉3只,求剩下几只,要用减法计算。

师:我们来检验一下解答对不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游走的3只加上剩下的5只,得到原来一共有8只白鹅。可以判断解答的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有了之前解决小鹿问题的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提出问题并解答,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对比交流。

师:对比小鹿和白鹅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两道题都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问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不同的是小鹿图直接给出了问题,白鹅图没有给出问题,需要自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在解决了小鹿的问题后,对于白鹅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4.解决蘑菇的问题。

出示蘑菇的情境图。

师:关于蘑菇你知道了什么?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算一算。

同桌合作解决问题。

【学情预设】树根下有6个蘑菇,树根旁边的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一共有几个蘑菇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答呢?(教师板书完整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6+2=8(个)。

教师板书:6+2=8(个)。

师:为什么前面两道题我们都是用减法计算,而这道题用加法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要求一共有几个蘑菇,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师: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学情预设】预设1: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解答:8-6=2(个)。(教师追问:为什么用减法?引导学生回答:因为一共有8个蘑菇,减去左边的6个,就等于右边的2个了,所以用减法。)

预设2: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左边有几个?解答:8-2=6(个)。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提出这么多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它们。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清晰地认识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应用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1题。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完成第1小题比较轻松,能完整表述题意。学生可能出错的是第2小题,因为图中的2只母鸡是干扰信息,学生可能出现8-4=4(只),10-4=6(只)这两种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共有10只鸡,你却要用8去减?”在讨论中得出,要根据问题去选择和问题有关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2.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2题。

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汇报,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3题。

【学情预设】有了前面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会最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提出有关沙堆的问题很轻松。图中有关小黄桶的信息只提供了一个,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有关小朋友、铲子的信息都隐含在图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观察,收集信息再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入分析情境图,根据情境图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

9-3=6(只)

一共有8只白鹅,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

8-3=5(只)

树根下有6个蘑菇,树根旁边的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6+2=8(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来完整地描述情境图,帮助学生逐步感悟部分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是重点,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本节课出现了用图片呈现的数学信息,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信息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的,要学会多角度地发现信息、收集信息。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32第二题。 二、看kàn 图t ú 列liè 算suàn 式shì

参考答案

二、1.3+4=7 2.9-4=5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0 “练习与实践”第10~13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应用假设、列举等策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特点选择恰当的策略或综合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解释和说明选择的策略和思路。 2.学生能根据策略说明分析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择、应用策略的能力,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对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的体会,进一步体会数学策略、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数学策略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假设、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和策略,主要复习了应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画图、列表和转化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继续复习解决问题,主要应用假设、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了解一些实际问题特点和相应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要求学生读题,看懂表格里的意思。 提问:能说说习题的意思吗?表格里已经填写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引导:请你在表格里填一填,看看是怎样变化的,经过几次白子和黑子枚数相等,然后根据填表的过程想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自己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填表,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填表的?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出这样取放多少次后,白子与黑子正好相等?你是怎样列式的?能说说怎样想的吗? 追问:解答这道题时用的什么策略? 2.做“练习与实践”第11题。 让学生说说题里告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把长90米的绳子分成的三段长度有什么关系? 引导:你准备怎样理清三段绳长的关系,怎样解决问题?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你准备怎样理清绳长的关系?你想怎样解决问题呢?可以有哪些假设的方法? 引导:请你选择一种假设的方法,列式解答。 交流:你怎样假设的?说说你的算式。 用不同假设的同学来说说你的方法。 提问:解答这个问题用了哪些策略? 3.做“练习与实践”第12题。 让学生观察、阅读,把情境组织成实际问题。 引导:你想怎样解答?自己想一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然后列式求出结果。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板演。 交流:大家看看这里是怎样解答的,用了什么策略? 追问:你是怎样假设的? 提问:还可以怎样假设?哪位同学用了这样的假设策略的?说说你的解答过程。 追问:假设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哪个条件假设的? 4.用恰当的策略解决下列问题。 出示:货场要运货50吨,用2辆大货车和6辆小货车正好运完。一辆大货车的载重量比一辆小货车多3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小货车呢?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想想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自己解答。有困难的可以讨论。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不同假设方法的学生分别板演。 交流:解答这道题能用什么策略?可以怎样假设呢? 哪一种解法假设都是小货车的?怎样思考的? 假设都是大货车时要注意什么呢?这里每一步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问:这里用假设策略时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与实践”第13题。 (1)指名学生读题。 引导:你能按要求先在表里假设两种门票的张数,再通过调整找出答案吗?那请你自己假设、调整找出答案。 学生假设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你是怎样假设的?这样假设后怎样调整的? 还有假设不同的张数再调整的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6903 40022 50805 4284 6903 60005 32284 5455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人教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1)教案

第2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6903 40022 50805 4284 6903 60005 32284 5455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RJ)第10课时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

第10课时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课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7,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联系,会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可以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57情境图。 师:说一说,在美丽森林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有小鹿、白鹅、蘑菇、大树、小河。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森林中不仅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植物,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小鹿的问题。 (1)聚焦小鹿图,完整表述题意。

师:看,已经有小动物迫不及待要和大家见面了!(出示小鹿的情境图) 师:现在请你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一共有9只小鹿。 师:你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是数出来的,教师就让学生带着大家数一数,并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文字信息。 师:看来图中的文字也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对于已经给出的信息我们就不用数了,这样不容易出错。仔细观察,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跑走了3只?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师:你们真聪明,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画表达的意思。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关于小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之间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完整表述题意。 (2)分析和解决问题。 师: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表述,我们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板书: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这些就是数学信息。知道了这些信息,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列式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3=6(只)。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说出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教师要给予肯定。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加法来解决的情况,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一说,明确一共有9只小鹿,跑掉3只,求还剩几只,就是从9里面去掉3,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3)检验反思。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跑掉的3只加上剩下的6只,得到原来一共有9只小鹿。 师:我们做完题之后要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知道了求剩余问题的方法, 在讲授这道例题时,首先通过交流获取信息并弄清题意,在集体汇报的过程中明确数量 关系,再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应的计算方法。 2.解决白鹅的问题。 出示白鹅的情境图。 师:关于白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提示】 情境图中的信 息呈现与前面的解 决问题略有不同, 这里问题的某些已 知条件直接用文字 表述,不需要通过 数数得到。要注意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 会图文问题的特 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1 小数乘法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2)

作品编号:782345167624791823987 学校:哇代古丰市然眉山镇村庄小学* 教师:周喻王* 班级:王者伍班*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的表格,并交流汇报。 4.小结: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而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有的问题不止一种解法,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题方法及过程。 (5)学生独立填 写,教师巡视指导,同 桌互相检查。 4.学生认真倾听、 思考。 答:应缴水费43.68元。 (2)李红家上月的用水量为 28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1.82×25+ 2.58×(28-25)=5 3.24 (元) 答:应缴水费53.24元。 5.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 下: 李丽到外婆家的路程为8 km, 她乘出租车去外婆家需付多少车 费? 8+(8-3)×1.6=16(元) 答:她乘出租车去外婆家需付 16元车费。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8分钟) 1.完成教材第18页第6 题。 2.教师讲解例题。 (1)我市市内通话的收 费是这样规定的:前3分钟 内共收费0.2元,以后每超 过1分钟(不足1分钟按1分 钟计费)加收0.1元。小华的 爸爸打了8分14秒市内电 话,需要多少电话费? (2)叔叔家住北京,小 明的爸爸给叔叔打长途电 话,根据中国电信长途电话 的资费标准: ①国内长途电话每6秒 0.07元(不足6秒按6秒收 取)。 ②国内长途电话每日零 1.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 2.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讲 解。 (1)答案:0.2+(9-3)× 0.1=0.8(元) 答:需要0.8元电 话费。 (2)答案: ①10.25×60÷6≈103 103×0.07=7.21(元) ②10.25×60÷6≈103 103×0.07×0.6≈ 4.33(元) ③11×0.3=3.3(元) 答:选择第③种方式最 省钱。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及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第3课时十几减9解决问题

第3课时十几减9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8+9= 15-9= 17-9= 6+7= 13-9= 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 = 16-9 = 14-9 = 18-9 = 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0615.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9。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1.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决方法,迅速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9。 (1)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达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①观察图示,想一想: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的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 ②再想:知道了这些钱有多少,再算什么?(全班交流) ③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④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9。(板演齐练) a.分步解答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b.谁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3)回顾与反思。 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怎样验证结果呢?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4)整理解题思路: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参照例9“分析与解答”)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综合算式怎样列出?每一步求的什么?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尝试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 (4)展示综合算式解题法,说说算理。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法:你先求的是什么问题?再求的是什么?(先求8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再求用这些小棒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注重解题思路的展示与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0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3,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15只蚕宝宝。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师: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15÷3=5)你是怎样想的?(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 师:还有其他的写法吗?(15÷5=3)你是怎样想用?(15只蚕宝宝,每5只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 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1)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2)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题。 (1)学生读题,各自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2)全班共同校对,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帮助小红和小明分蚕宝宝的问题中学会了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问题,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个整体,几个一份,求平均分成几份都是求平均有多少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第4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红: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3=5(只)

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课时解决问题(2)电子教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目标解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较复杂,是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来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大胆探究。】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阅读思考 (一)课件出示信息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二)阅读信息,思考问题 1.请学生认真阅读信息,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时,说说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解决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 二、由浅入深,探索新知 (一)改题 在课件上补充前述问题(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呈现例9。 (二)探索解决稍复杂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 1.认真阅读例9,理解题意。 阅读课本第14页例9及下面的“阅读与理解”和“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并思考: (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完整。 (2)从“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说说每一条线段的意义。(3)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自己做一下。 2.同桌讨论。 (1)说说题意和图意。 (2)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0课时 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第10课时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课题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估算。以购买电话机和电吹风为现实背景,提出在不会精确计算大数相加的情况下怎么解决所带的钱是否够买的问题,教材给出了通过估算来解答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估算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渗透过,学生已经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知道可以通过凑整的方法进行估算,即把数凑成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本节课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学前准 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 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 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 是1095元,约是()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复习 近似数。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算一算。 (1)买一条围巾和一件外 套一共大约需要()元。 (2)买一辆自行车比买一 件外套大约便宜()元。

元。 2.揭示课题,板书: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答案:(1)700 300 2.长江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89人,四年级有学生314人。 三、四年级大约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298+314≈600(人) 答:三、四年级大约一共有600人。 3. 买这两件商品,600元够吗?700元够吗? 380≈400 270≈300 380+270≈700(元) 答:600元不够,700元够。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教学教材第96页例 13。 1.课件展示例13情 境图,你从中获取了哪些 信息? 2.小组内讨论、交流 如何解答,说一说你的想 法。 3.交流讨论验证结 果。 4指导学生优化算 法,引导学生明确:要解 决问题,不需要准确计 算,只要进行估算就可以 了。 5.带700元够吗?说 说你的思路。 6.引导学生总结估 算的步骤和估算时应注 意的问题。 1.交流获取的信息,一部电话 358元,一个吹风机218元。买这 两件商品,500元够吗? 2.交流,预设想法:生1:要 知道500元够不够,先要知道买电 话和电吹风一共得付多少钱。 生2:我想把358和218加起 来,看看有没有超过500,可是我 还不会算。 生3: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想358超过了300,218超过 了200,30+200=500,带500元不 够。 4.小组讨论得出:估算更适合 本题。 5.鼓励学生说出估算的过程。 6.(1)回忆估算过程,归纳出估 算的步骤:先找到合适的近似数, 再用近似数口算,最后判断能否解 决问题。 (2)交流后汇报估算时应注意 的问题:估算时,近似数的取值可 大可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教学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10和练习九。 【教学目标】 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2.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1.掌握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 1.口算。 6.4÷2÷0.1= 3÷1.5÷2= 0÷1.7÷18= 0.25×3.8×4= 0.5×0.3×20= 5.6÷0.2÷0.4= 2.16辆汽车7天共节约汽油360.64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0(1)。 多媒体出示例10(1)情境图。 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要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实际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求2.5千克里面有几个0.4千克,用除法计算。) 尝试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2.5÷0.4=6.25(个) 组织讨论:(1)这个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吗? (2)如果不符合,几个瓶子合适?说出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小结:6.25个不符合实际情况,瓶子的个数只能是整数。要用7个瓶子。因为用“四舍五入”法求出6个瓶子,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没处装,因此还需要1个瓶子,应该是7个瓶子。 讲解:这种取值方式叫“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几都要向整数部分进一。 举例子说一说还有哪些情况下会用到“进一法”取近似值。 2.典例讲析。 例1学校食堂买了611千克的大米,现在要用每个只能装100千克大米的麻袋运回所有大米,食堂最少需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麻袋?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列出除法算式,从实际生活需要,麻袋个数应该是整数。 解:611÷100=6.11(个) 答:食堂最少需要准备7个这样的麻袋。 例2幼儿园买了80个奶油蛋糕,每6个装一箱,至少要用多少个蛋糕箱? 分析:求要用多少个蛋糕箱,也就是求80里面有多少个6,列除法算式是:80÷6,商是13,余数2。从实际生活需要,麻袋个数应该是整数。 解:80÷6=13.3(个) 答:至少要用14个蛋糕箱。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九第6题。 本题没有特殊要求,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值即可,但要注意保留几位小数。 2.完成课本练习九第8题。 这道题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第8题要用到“进一法”。 完成后,请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解决问题(例8)教案

第10课解决问题(例8) 授课日期:审核人: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的例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PPT。 课型:新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 填空 1. 小明家的客厅长6(),宽4(),面积是 ()。 2. 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分米,面积是()。 4. 长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宽是8米,长是()。 5.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7平方米=()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互动生成 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投影出示例8。 教师:观察情境,从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我知道地砖是正方形的,它的边长是3分米。 学生2: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学生3:我知道问题是给客厅铺地砖,求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方法二 6×3=18(平方米) 6米=60分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3米=30分米 3×3=9(平方分米) 60÷3=20(块) 1800÷9=200(块) 30÷3=1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学以致用 1. 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2. 如下图,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人行道,需要多少块? 3. 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拓展提升 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第74页练习十六,第6题、第9题 (七)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八)教学反思:

【新人教 1下 数学】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重点难点】 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导入】 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 一共()个 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数的组成来解答。因为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第3单元小数除法 第10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练习九第1、2、5、7、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免费】四年级数学下-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78+22)×15 -560 15×[42÷(3+11)] 36×(4×54÷8) 2.四(1)班的31人参加假日小队活动,为了环保出行,如何租车最省油? 可坐4人,耗油30升可坐9人,耗油50升 3.(易错题)某市电影院推出两种买票方案。 (1)杨老师和李老师带领实验小学四年级38名学生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2)如果是38个大人和2个儿童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4.育红小学要组织春游,共有1 5名教师和200名学生。下面有两种可以租用的车型。大车:限乘40人,每辆每天租金800元。 小车:限乘25人,每辆每天租金50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呢?需要多少钱?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加→乘→减加→除→乘 (78+22)×15 - 560 15×[42÷(3+11)] =100×15 - 560 =15×[42÷14] =1500-560 =15×3 =940 =45 乘→除→乘

36×(4×54÷8) =36×(216÷8) =36×27 = 972 解析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里有两个运算符号,要按顺序进行计算,例如36×(4×54÷8),小括号里是4×54÷8,就按没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算乘,再算除,最后将得数乘36。如果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 31÷9=3(辆)……4(人) 50×3+30 =180(升) 答: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油。 解析由题图可知,大车可坐9人,耗油50升,可得知大车每人耗油量5升多;小车可坐4人,耗油30升,小车每人耗油量是7升多,所以尽可能多安排大车降低耗油量也减少排放车辆。还有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管租几辆车,要尽可能不空座位,这样每个人的耗油量会更低。31÷9=3(辆)……4(人),租3辆大车后,剩余的4人再租一辆小车,这样耗油量最少。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两个方面:一要注意考虑租哪种车耗油量少,二要注意尽量少空座位。 3.(1)方案一:40×2+20×38=840(元) 方案二:25×(38+2) =1000(元) 840元<1000元 答:选方案一划算。 (2)方案一:40×38+20×2=1560(元) 方案二:25×(38+2)=1000(元)1560元>1000元 答:选方案二划算。 解析初看上面两个方案,可能会有买团体票划算的错误认识,其实不然,经过计算后,我们发现第(1)题中选方案一买票划算,主要原因是40人里,成人仅有杨老师和李老师2人,儿童有38人。第(2)题中选方案二买票划算,因为40人里38人都是成人,买团体票,这38 个成人能省更多钱。 4. 800+500×7=4300(元) 答:租1辆大车和7辆小车最省钱,需要4300元。 个方案最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