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之文与骚人之文_苏轼与柳宗元贬地山水游记比较_杨有山

哲人之文与骚人之文_苏轼与柳宗元贬地山水游记比较_杨有山
哲人之文与骚人之文_苏轼与柳宗元贬地山水游记比较_杨有山

最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价值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价值 在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其山水游记具备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并体现出了他本身的高洁志趣。 柳宗元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也成为了学生所熟知的一位文学家。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所学过的柳宗元作品包括了《黔之驴》、《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类型多样,影响深远。但是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山水游记上,这些作品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同时结合了骈文的形式,将骈文与散文相结合,为山水游记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柳宗元的个人经历 柳宗元,字子厚,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苏轼等人被后世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在我国文坛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柳宗元所处之时,经历了盛世的唐朝已经逐渐没落,面临着内忧外患,唐王朝统治危机逐渐深化。而柳宗元为了一展政治抱负,投身到王叔文所发起的政治改革中,?M管他自身拥有着较高的政治才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阻力,使得他的政治主张难以施展,最终随着王叔文的倒台而宣告失败。在这种背景下,柳宗元的政治热情受到了打击,其自身也受到了牵连,被贬永州,满心寂寥。被贬之后,柳宗元难免抑郁,于是寄情山水,借以抒发内心的失意。 从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可以看到,尽管描写的是山水之景,但是却难以掩饰字里行间的失落与惆怅,他挂念社稷,却无法施

展抱负,却又因为时代所限,无法畅快地抒发自己的不满,因此只能将这些愁绪融入到文学作品中。正是因为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包含了真情,因此这些作品被赋予了真正的艺术之魂,在浮夸文风盛行的当时显得难能可贵。 二、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一)景物刻画 1.真实性。在被贬谪的生涯里,柳宗元悲愤惆怅,满心抑郁无处可诉,只得纵情山水,遍览各处胜地,以抒情感。每当他寻找到一处景地,都会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能够将山水之态传神地描绘出来,惟妙惟肖。他自己在《愚溪诗序》中也探讨,“漱涤万物,牢笼百态”,都会让读者产生一种置身实景的感觉。例如,他在《小石城山记》写道:“自西山道口径北,愈黄茅岭而下……有积石横档其垠”,在这段描述中,柳宗元详细地记录下了小石城山所处的地方,其中所使用的数量词、方位词等都能够强化作品的真实性,使读者产生更加真实的体会。 2.适宜性。在柳宗元的山水作品中,常常会对所见的众多景物加以描绘,例如山石、水流、花草、奇木等,尽管描绘对象较多,但是却不会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而是有详有略,在他精心地描绘中一一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例如,在《袁家渴记》中,作者依次描绘了“渴中之景”,包括滩地、陆地、溪流等景物,并在描绘的过程中穿插了山石、花草等次要要素,“其旁多岩洞,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赏读_高三作文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赏读 我国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一生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文学形式有散文、诗、赋,在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特别是他的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与韩愈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人们把他与韩愈并称为唐代“散文运动”主要领导者,唐宋散文成就最高的“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在他作所的散文文库中只占1/4。现在《柳集》中收录的达30篇,都是他被贬之后所作,而其中十之八九作于永州。柳宗元宦途失意,身遭贬谪,内心自然极度烦闷,经常徜徉于山水之间,以寄托自己的情怀。因此他写的散文,往往在描摩山水景物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寂寞孤愤傲物的感情。他常常把山水景物之美与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结合起来作对照描写,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情怀。 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艺术风格,与他的寓言,传记散文有着不同的特色。如果说他的传记散文风格如“山”,那么他的游记散文就可以说如“泉”。涓涓细流,从深山崖谷间汇流过来,淳漓成澄净潋滟的陂塘,冷冷的清光,悚人毛骨,有时冲沙击石,发出凄幽而激越的微声,给人一种心悸魄动的感觉。 《永州八记》就充分体现了他游记散文的这一特色。 《永州八记》所包括的八篇游记,是自成体系的一组作品。前四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a潭记》、《钴a潭西小丘记》、《至

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元四年(公元809年)秋天,柳宗元浏览永州西郊的西山后所作;后四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是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秋天,游永州南郊袁家渴、石渠、石涧和西北郊的小石城山后所作,前后隔三年。《始得西山宴游记》冠于八记之首,记寻得西山胜景的始末,为后数记张本;《小石城山记》置于八记之末,对前数记带有总结性质。其中艺术特色表现在: 其一,柳宗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一般都把握景物本身的特征,比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和《钴a潭记》,同样都描写各种奇石的形状,前者以坻、屿、⒀依葱稳荩笳咴蛞耘!⒙怼⑿堋㈩祭葱稳荩颖砻嫔峡矗坪踔皇蔷参锖投锏牟煌涫嫡庖彩欠从承蜗蟮木咛逄卣魉龆ǖ摹P∈兜氖吩谒校豢赡苋缗!⒙怼⑿堋㈩迹欢∏鸬氖吩谛∏鹬希颓鹣孪觯匀灰膊豢赡苋幺妗⒂臁⒀伊恕>驼龌胬纯矗嫔系阕毫说河臁⒀沂∏鹕系阕毫伺!⒙怼⑿堋㈩迹灿兄谑咕拔锷普娑銮恳帐醯拿栏小4恿谠淳凹俏锏木槔纯矗帐踝髌芬苊庖话慊脑廾溃盐招次锾卣鞑攀侵匾丶 其二,柳宗元笔下的景物描绘得富有生机,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无论是小小的土墩、潺潺的溪水、散乱的石块、蔓生的藤萝、潭中的游鱼在他的文中,都能给读者带来自然美的感受。其主要原因是他能很好地把握事物形象的特征,准确地运用艺术语言,对整体画面的精心构图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善于融情于景,柳宗元游记作品,大都是景中含情,情亦有景,这个情并非是被贬后的怀才不遇或悲愤忧郁之情,而艺术家和诗人在观赏大自然景物时所产生的激情。

前人对柳宗元的评价

名家评论 诗词方面 欧阳修:“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翻译:上天生下了柳宗元,只授予他了苦难,超越了以后多次被提拔,因为太好了,被别人排挤。我为他对国家的忧虑之心感到伤感。把他放在可以自由发展的地方,他便可以在这片天地之间纵横。他在天地之间极度凶险的地方游荡。所以说,他的文章,多位显示不平之气。 感想:柳宗元从小就有当官,治理国家但他在当上官后发现了这个国家政治的黑暗,于是就想着改革,但是,他失败了。在革新失败后,他被贬到了永州,于是就有了些许不平之气。 宋人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翻译:唐代之人中只有柳宗元是在文学上钻研的很深的。 感悟:纵观古代的诗词写的好的文人墨客,他们大都是正派之人,对于官场的腐败,也是一直想要改变的,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一个。唐中叶的时候,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

“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 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翻译:他所贵在憔悴的讲事情的人,这种是外表看上去憔悴,但实际上内心是肥沃的, 似乎无聊,但实际上是十分优美的,是陶渊明,柳宗元这一类人。 宋人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翻译:唐代之人中只有柳宗元是在文学上钻研的很深的。 感悟:纵观古代的诗词写的好的文人墨客,他们大都是正派之人,对于官场的腐败,也 是一直想要改变的,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一个。唐中叶的时候,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 发起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 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 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 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翻译:他所贵在憔悴的讲事情的人,这种是外表看上去憔悴,但实际上内心是肥沃的, 似乎无聊,但实际上是十分优美的,是陶渊明,柳宗元这一类人。

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我眼里的苏东坡

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我眼里的苏东坡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赤壁赋》),读了苏东坡“黄州三赤壁”,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你以《我眼里的苏东坡》为题,写一篇读后感,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我眼里的苏东坡 苏东坡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古代男神。让我介绍一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东坡居士。汉族,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把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他所游的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赤壁战场,这无所谓。但表明他对大家之一,豪放派词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其诗、词、赋、散文均有较高的成就。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绘画也独具一格,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东坡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一生三次书写赤壁,两赋一词,千古流传,奠定了他在文赤壁之战中,年轻的周瑜建功立业的向往。只可惜,东坡的一生都未能实现建功立业的梦想。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后人生之路上便一直坎坷连连,在悲观失望之际他来到赤壁矶。崖岸高耸,壁立千尺,山势险峻,古树参天,怪石嶙峋,同古战场赤壁相似。于是便进入“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的情境,抒写人生豪情,儒家思想深入其骨髓血脉。 东坡是一位有豪情的人。他在一次次游览赤壁中,尽情欣赏景色,看见汹涌的波涛拍打着江岸,山水之间的浪花飞溅,就好像平地卷起的一堆堆白雪一样,便发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慨叹,这难道不是他胸怀的壮阔吗?看着眼前奔腾东去的长江,不禁不住想起古代英雄豪杰,便追忆起周郎在赤壁大显身手的情景。那时他年轻气盛,简直就是盖世英才!在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之际,他手持羽毛扇,头戴纶巾,指挥若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败曹操军队,何等的豪气万丈!惺惺相惜,自己没有周瑜那样的幸运,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如果有不也能像周瑜那样,一仗定乾坤吗? 东坡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面对白天的壮阔,他换一种方式感受夜晚的赤壁。一面是漂流,一面是赏月,一面饮酒,一面是感悟。吟咏诗句,联想古今,探讨人生,感悟生命。 他试图借助纵情山水来安慰自己,抚平心灵的创伤。道家的遁世,佛家的无争,让他再快乐后的悲伤消失,看似释然了然,甚至羽化登仙,变鹤成仙,但都没有消弭他对理想的追求。 东坡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多愁善感的有大志之人。同时还善于控制情绪,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看得开,学会自我调整,即使是逆境中,仍然乐观面对,顽强奋斗,创造精品,这种人生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风格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风格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 家柳宗元 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风格,一起来看一下吧。 柳宗元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 仰慕“古之夫大有为者”, 向往于“励材 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他 25 岁时已是“文章称首”的长安 才子,刚考中了博学弘辞科,又与礼部郎中杨凭之女新婚,逐步成为文坛领袖, 政坛新锐。 在其后的几年里, 柳宗元又成为了当时皇帝的老师王叔文革新派的中 坚分子,以热情昂扬、凌励风发的气概,准备施展自己“辅时及物”、“利安开 元”的抱负。然而,由于顺宗皇帝李诵即位时就已经中风,说话也不清楚,虽然 有心改革朝政,但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加上宦官与藩镇势力强大,所以革新 只实行了几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元和四年八月,反对革新的太子李纯即位, 九月,柳宗元立刻被贬邵州刺吏,行未半路,朝议认为处之太轻,又改贬永州司 马。当时同时被贬的包括刘禹锡等人共有八位,史称“八司马事件”。 “永贞革新”的失败对政治上踌躇满志的柳宗元是沉重的打击, 但对于他的 文学创作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时的永州“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顿惊且 伤”,相当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所谓的“永州司马外置同正员”,其实是个编 制外的闲职,没有官舍也没有具体的职务。柳宗元一家人寄居在冷清的小寺庙, 未及半载,母亲也逝世了。除了精神上抑郁悲愤,正当壮年的柳宗元身体也越来 越差,诸病缠身,虚弱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但永州清新的山水 给了柳宗元很大的慰藉和寄托, 他很快从悲观与失意中振作起来, 踏遍了永州的 山山水水并和田翁农夫相交, 远离了政坛上的明争暗斗, 回归到田园诗意般的生 活, 他认为永州的山水和自己一样的为世人所遗弃和漠视, 写出了许多千古传诵 推崇永州山水的散文。余秋雨 先生在《柳侯祠》中如此评价柳宗元的永州 10 年,他说:“炎难也给了他 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确实,永州的 10 年, 是柳宗元人生最晦暗最感伤的十年, 却是他文学创作最丰富和哲学思想全面 成熟的 10 年。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文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 散文 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 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郁愤填膺时,憎 山恶水,以山水为“狴牢”(《囚人赋》);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 借山水之“幽幽”“窅窅”以“处休”、“观妙”(《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 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 形成了柳氏山水游 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翻阅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 会突出地感觉到, 其中呈现的大都 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 接象征手法, 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 命运,如《小石城山记》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钴鉧潭西小丘 记》直接抒写对“唐氏之弃地”的同情,都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 义》初编卷五)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作者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 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 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如“永州八记”中最为人称道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游文字,其中不独写景状物绘声绘色,生动传神,而 且可以见出作者观察之细,用笔之妙。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转 觅小潭,即表现出行文的曲折变化;篇中写水之清却于水着墨不多,而是借石之 底、鱼之游、日光之影来表现,可谓匠心独具;至于篇末对清冷寂寥之境的描摹 和气氛的渲染,更隐然展示出被贬者凄楚悲苦的心态,令人读后为之怦然心动。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

从《永州八记》研究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风格特点

山水通情,物我同心 从《永州八记》研究柳宗元山水游记文章的风格特点在柳宗元的所有风格的文章中,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最大,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既有他个人的深沉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感喟。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写照,由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柳宗元寄情于山水,借山水之景抒发和排遣心中的苦闷抑郁,将悲情倾注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并富有哲理韵味的文章特色。《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文中的代表作。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游历永州时写下的一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用清新优美的文笔描绘凄幽奇绝的永州景色,并借以抒发了个人情感和进行艺术化创作。 柳宗元山水游记最重要的风格之一是进行精彩细致的景物描绘。柳宗元描绘山水景物,既善于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景物的全貌,又善于用精巧细腻的手法对局部景物进行工笔描绘。比如《钴鉧潭记》中“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用十几个字勾画出钴鉧潭概貌。写冉溪流入钴鉧潭则十分详尽。“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作者把溪水的流向,形状和水势都描绘得具体而生动,令人看后清新明了,直白细致。《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和《游黄息记》等的景物描写也十分出色,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它还常用以动写静的手法,使自然景物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和静谧沉寂的特点。 柳宗元山水游记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自然山水的性格化。他不仅将景物进行细致客观的描摹,并且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自然之景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他在《永州八记》里写的最多的是清泉奇石之类的景物。这同作者高洁独立的品格气质显然有内在的联系。作者在写景描物时着意渲染的凄清悲凉冷寂的气氛如钴鉧潭西边小丘那悠然而凄静。作者着意刻画突出这无人赏识的永州山水,是暗喻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这

我想对柳宗元说

我想对柳宗元说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各位小伙伴,如果让你们看到著名的诗人柳宗元,你们会有哪些话想要和这位诗人说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我想对柳宗元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我想对柳宗元说篇一:你是一代英豪,用洒脱细腻的文字描绘世间百态。你是一位多斗士,始终握着手中的剑,坚守着心中的理想。 轻松吟诵着《小石潭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你将小石潭描绘得风姿万千,像一位美而不艳,丽而不俗的绝代佳人。可是这字字珠玑中却透着淡淡的忧郁。小石潭的清冷寂静更是在你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时才华横溢的你正应为国尽力,为民解忧,可事不如愿,革新运动的失败,造成了你的贬逐。身处崎岖阻塞之境,抑郁之情可想而知。可你没有放弃手中的笔,抒情叙事,一有触动就写文章,将山河美境与内心的愤慨结合,写下了篇篇以景抒情的文章。丰富的现实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使你的文章熠熠生辉。阅读的人无不为之感到凄恻哀婉。 《永州八纪》就是你被贬为永州司马的途中有感而创作的。八颗璀璨的宝石让世人看到了你不看屈服的一面,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磨损你的意志。你挥洒着似剑的笔,在历史巨著的

长卷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美的描绘,对人生的感悟,你的文章风格多样,但不变的是你坚定的意志,奋进的精神。 今天,当我再次沉醉于小石潭的美景中时,柳宗元,我只有敬佩,敬佩你高超的艺术造诣,敬佩你无畏的斗士精神! 我想对柳宗元说篇二:我知道你博览群书,胸怀大志;也知道你怀才不遇,倍感凄凉.你的文采,深深的吸引了我,读你的文章,就仿佛面对着一面审视你的镜子,那么真实.你的游记,写得那么精彩,让人忍不住想去那儿瞧一瞧,看一看,看那在你笔下如仙境般梦幻的地方,那是你心中永恒的天堂,但,他们怎能读得懂你,怎能体会你的心情和境遇?所以他们很失望的回来了,在他们眼中那只不过微乎其微,极其普通,哪称的上美呢?哎,叹你如此忧国忧民,如此壮志凌云…… 我想对柳宗元说篇三:宗元兄:在你的《小石潭记》中,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啊。那儿有白玉般干净,清澈的小溪水,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天上的鸟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宇下。清晨,当阳光开始照入竹林中,苍翠的竹子和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在一起,透过微微的晨光,在清风中随风飘拂。当阳光照在溪水中时,水波点点,闪烁着光芒,好像是金子发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块千姿百态,各色各异,这真是每个人心中所梦想的人间仙境啊! 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如果是我,一定会好好的玩一番,尽情放松平日紧绷的神经。让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为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但是,此时此刻,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却仿佛成为了凄神寒骨

苏东坡人物评论

一生就是一首诗 高一13班骆勤飞 无法想象在两千多年的文学史册上缺少了他会是怎样一番情景:黯然失色,严重缺失,深深遗憾……中国古代文人中,受到后世喜欢的,苏东坡绝对排第一。陶渊明太淡泊了,他的那份心境一般人难以体验;李白太飘逸了,让人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杜甫太沉重了,让人不敢和他并肩而立,生怕自己的命途也会沾染舛运。所以我们喜欢苏东坡,他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而他又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的才华,我们喜欢他也是理所当然,心甘情愿。 苏轼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但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他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千古绝唱均出自他的笔下。他开辟了豪放词派的先河。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让人读了回味无穷,历久弥新。苏轼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始终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其实苏轼的创作与他的仕途是息息相关的。苏轼初踏仕途标志着他创作发轫期的开始。当苏轼苏辙苏洵父子三人诗酒唱和,结集为《南行集》时,就标志了苏轼仕宦生涯的开始,也是苏轼诗歌创作的发轫,比如《刑赏忠厚之至论》《和子由渑池怀旧》等都属于这个时期。此段时期的苏轼涉世未深,诗歌的写作也限于江山景物、文物古迹,在凤翔时期,则写作了大量的人文题材的作品,如题画、品题书法等。当苏轼兄弟重返京师时,已是神宗熙宁二年(1069),苏轼被任为杭州通判,直至乌台诗案,历知密州、徐州、湖州。此十年时光,可以称为苏轼生平及创作的第二个时期。此时期,苏轼在政治上较为激进,在创作方面,除了歌咏湖光山色的作品之外,也写作了大量的抨击新法之作,在艺术水平方面,由发轫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人以西湖风光、江浙山水为中心主题,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已具有大家风范。此后,苏轼被贬黄州。他在狱中,写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格调凄惋。黄州流放,不仅使苏轼成为了东坡,并且使苏轼的人生观念、艺术创作、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苏轼回朝后从诗人转为政治家苏轼在这期间写下许多虚虚幻幻,空灵飘渺的灵异诗。如著名的《登州海市》。晚年的苏轼思想也更趋于成熟,他时时处处用佛老的思想看待这一切,形成苏东坡式的顿悟和解,同时也留下了《桄榔庵铭》《易传》《论语说》《书传》等名作。 苏轼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的才子。苏轼的一生,就是一首诗,一支绝唱!

2019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语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郁愤填膺时,憎山恶水,以山水为“狴牢”(《囚人赋》);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水之“幽幽”“窅窅”以“处休”、“观妙”(《永州龙兴寺东丘记》)。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翻阅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如《小石城山记》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钴鉧潭西小丘记》直接抒写对“唐氏之弃地”的同情,都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作者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摹,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如“永州八记”中最为人称道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

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游文字,其中不独写景状物绘声绘色,生动传神,而且可以见出作者观察之细,用笔之妙。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转觅小潭,即表现出行文的曲折变化;篇中写水之清却于水着墨不多,而是借石之底、鱼之游、日光之影来表现,可谓匠心独具;至于篇末对清冷寂寥之境的描摹和气氛的渲染,更隐然展示出被贬者凄楚悲苦的心态,令人读后为之怦然心动。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美的文学。他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划,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用他的话说,就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境传给世人,以免“贻林涧之愧”(《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他要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愚溪诗序》),借以安顿他那颗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在他笔下,自然山水是那么纯净,那么奇特,那么多彩多姿,那么富有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文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们说起山水游记的时候,都不由的想起诗人柳宗元。在所有的山水游记的作者中,柳宗元对后世影响最大。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代表作《小石潭记》,欢迎阅读!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试论柳宗元

试论柳宗元议论散文的特色 日期: 2005-10-17 15:58:00 浏览次数:16 字体:[ 大中小 ] 赵新国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自己特色独具的散文创作,为中唐古文运动、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作家,众体兼长,作品丰富。特别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写下了许多议论文。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论,其文体有杂文、书、序、赞、志、传等。这类文章在柳宗元的散文中占着很大的比例。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他对各种问题的卓见,是他多写议论文的重要因素。由于他长期被贬偏远之地,这特殊的遭遇,使他更深入认识了社会,减少了官场的应酬,也使他有时间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较少顾忌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他的议论文写得既多且好,颇具特 色。 观点鲜明,思想深刻 柳宗元议论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议论文的重要特征是在于言之有物,在于能体现出现实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在于见解的新颖、深刻。从宣传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论著到畅谈为文之道;从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到交友之道;从历史到现实,无所不包,有的放矢,绝无泛泛而谈之作。 《贞符》一文,作者明确提出皇帝“受命不于天,于其人”的观点,这实际是否定了“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封建论》则提出了“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与儒家鼓吹的圣人决定一切的旧说是针锋相对的。柳宗元和韩愈一样,强调“文以明道”,文、道统一。他在《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中明确提出“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词”,“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要之之道而已耳。”明确表达了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宣传“道”,不仅如此,他还激烈地批评了写文章的形式主义倾向,他明确指出:“凡人好辞工书,皆病癖也。”在《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他强调“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即是说,文以行道为本,要做到这一点,作者必先诚其中。这是特别强调作家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创作态度,“先诚其中”与韩愈的“君子慎其实”是完全一致的。 《送薛存义序》中说:“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吏司平于我也。”旗帜鲜明地提出官吏是“役于民”的,而不是“役民”的民本思想。他从官为民役的思想认识出发,坚决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在《非国语·命管篇》中提出以“才”不以“姓”的选官原则,不论择嗣,还是选官,都应以“贤且圣”为标准,明确提出应从卑贱者中选拔才德之士的主张,这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是有号召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他从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提出了“以生人为主,以尧、舜为的”(《舜禹之事》)的观点。生人,即生民,老百姓。他曾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人。苏轼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谅解,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苏轼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取代了传统婉约词派的统治地位,成为北宋词坛豪放派的开创者。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对词的发展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建立了宋词的历史地位 词最初在民间产生,内容原是很广阔的,它与诗的不同主要在于配合音乐,能够歌唱。但后来文人词的大量发展,却把描写爱情或色情作为词的专业,自晚唐五代以来,词被称为“小道”、“艳科”,在人们心目中比诗“体卑”。词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扩大内容,开拓题材,打破诗词的界限。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 苏轼以创作诗的态度来作词,使人发现了词这种文学形式的内在潜力。它除了适应音乐曲调,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自身的格式变化,发展成为一种独立抒情诗体,这样,苏词的抒情言志突破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确立了词的独立抒情诗体的地位。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词中写出猎盛况,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一扫过去那种语娇声颤,柔婉妩媚的普遍倾向,词的下片气慨尤为豪迈:“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苏轼的自负与豪情。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他打破诗词有别的人为界限,促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作,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到与汉赋、唐诗、元曲的同等地位,使宋词在中国历史文学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夯实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它只有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沃土,才能生长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在以“花间派”为代表的传统词作开始衰落之际,苏轼登上了词坛。词的创作这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题材内容上,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将触角伸进了诗的题材范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促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大大开拓了词境。借用写诗的某些方法作词,拓宽了词的题材,深化了词的内涵。苏词的内容和题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 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在词史上,苏轼较早把民族矛盾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苏轼忧国忧民,具有远大的报负,即使在遭遇人生“低谷”时,他那种欲有所为、欲有所“伸”的政治抱负也在词中时时可见。苏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泛舟赤鼻矾,写下了那首声震词坛,千载传响的热情向往英雄事业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以祖国雄伟壮丽的江山和悠久的历史作背景,借对历史舞台上曾导演过的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周瑜的怀念,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而抒发了作者强烈渴望为祖

概括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概括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概括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篇一:概括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由一处走向一处,衔接自然,感情丰富。例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再如“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都是作者心动而发,真实美丽。 虽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但作者寄情于山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跳动着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喜爱。他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篇二:概括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家、哲学家、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锡并称刘柳,与、、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一、对古文运动的贡献与散文创作实绩 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贡献是与韩愈连在一起的,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这里述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一是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散文美学规范。韩、柳在文学观念上否定了六朝的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学的发展路途。从辞采来说,韩、柳既一致反对绣绘雕琢、类乎俳优者之词的文末流,又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

《黔之驴》等。柳宗元的传记文与抒情文也颇有佳者,如《捕蛇者说》、《段太慰逸事状》、《童区寄传》、《祭吕衡州温文》等。 二、山水游记创作实绩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作者被贬永州期间,为排遣忧闷,常寻幽探胜,寄情山水,并形诸笔墨,其中以永州八记为著。这八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潭记》、《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以及《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另有《游黄溪记》等。 阅柳宗元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会突出地感觉到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接象征手法,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的悲剧命运,但多数情况下,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感指向。 柳宗元还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通过文学家的发掘、加工和再创造,将那些罕见的胜境传给世人,以免贻林涧之愧。他要用自己的全副精力和才情,去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借以安顿他那悲哀苦闷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怡悦。 三、山水游记的两大特点 1、不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把自己的悲愤积郁的情感寄托于其中。 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郁愤填时,憎山恶水,以山水为牢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水之幽幽、以处休、观妙。从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欣赏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欣赏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 散文 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 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郁愤填膺时,憎 山恶水,以山水为狴牢(《囚人赋》);一人独游时,又与之同病相怜,并借山 水之幽幽窅窅以处休、观妙(《永州龙兴寺东丘记》)。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 地表现自然, 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 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翻阅这些主要写于永州贬所的记游之作, 会突出地感觉到, 其中呈现的大都 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在描写过程中,作者有时采用直 接象征手法, 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 如《小石城山记》对小石城山的被冷落深表惋惜和不平,《钴鉧潭西小丘记》直 接抒写对唐氏之弃地的同情,都具有借题感慨(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卷五) 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作者则是将表现与再现两种手法结合起来,既重自然景 物的真实描摹, 又将主体情感不露痕迹地融注其中, 令人于意会中领略作者的情 感指向。如永州八记中最为人称道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记游文字,其中不独写景状物绘声绘色,生动传神,而 且可以见出作者观察之细,用笔之妙。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转 觅小潭,即表现出行文的曲折变化;篇中写水之清却于水着墨不多,而是借石之 底、鱼之游、日光之影来表现,可谓匠心独具;至于篇末对清冷寂寥之境的描摹 和气氛的渲染,更隐然展示出被贬者凄楚悲苦的心态,令人读后为之怦然心动。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 ,美的文学。他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划,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2篇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所创作的山水诗非常的有名,柳宗元山水诗中满含着悲情,在给人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不已,久久低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山水诗,欢迎阅读!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篇一:《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

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译文: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