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校准需求分析和校准结果确认程序性文件

设备校准需求分析和校准结果确认程序性文件
设备校准需求分析和校准结果确认程序性文件

设备校准需求分析和校准结果确认程序性文件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仅适用于本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中,检测设备校准前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校准需求做出分析和校准后确定该校准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2. 职责

2.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校准需求进行分析和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工作,并对岗位人员完成的相关记录做有效性确认批准。

2.2 检测室室主任负责对岗位人员完成的相关记录做技术审核,对本项工作的全面性、正确性负责。

2.3 以检测室岗位人员为主,设备管理员辅助,共同对设备校准需求进行分析和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工作,填写《仪器设备校准/测试需求分析记录》和《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记录》。

2.4 设备管理员负责将上述记录归档到各设备档案中存档,并在委托外部校准服务时,选择符合实验室管理要求的服务方,提出校准要求和提供《仪器设备校准/测试需求分析记录》;收到校准证书后,及时安排检测室人员做出结果确认,并根据确认结果粘帖校准状态标识。

3. 工作程序

3.1 校准需求分析

3.1.1在检测设备外部委托校准前进行校准需求分析工作,主要是为了向服务方明确提出实验室的校准要求。一般适用于下列等情况:新购置设备校准前;检测设备一直未做需求分析;校准结果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时;当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变准修订、变更,检测技术参数、指标调整变化时;当实验室新检测能力建设用到已有设备时。

3.1.2需求分析时,应综合考虑不同产品、不同参数、不同方法标准对设备量程、检测关键点的要求来确定校准参数的类别、量程范围、不确定度要求、合适的供应方选择以及建议的校准周期等。

3.1.3 以检测室岗位人员为主,设备管理员辅助,共同对设备校准需求进行分析,填写《仪器设备校准/测试需求分析记录》。

3.1.4 检测室室主任负责对岗位人员完成的相关记录做技术审核,对本项工作的全面性、正确性负责。

3.1.5 技术负责人对岗位人员完成的相关记录做有效性确认并批准。

3.16设备管理员负责将上述记录归档到各设备档案中存档,并在委托外部校准服务时,提出校准要求和提供《仪器设备校准/测试需求分析记录》。

3.2 校准结果确认

3.2.1确认的内容:

3.2.1.1溯源性:对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的确认首先要对其量值溯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参照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有关规定,审查设备的校准服务方的资格,技术能力、校准方法、标准物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3.2.1.2 技术能力:校准证书给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是否符合开展项目的要求。

3.2.1.3 完整性:校准证书的人、机、料、法、环等信息是否完整。

3.2.2设备管理员在取得校准证书的2个工作日内,转交检测室主任,由其安排相关检测人员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3.2.3 检测室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员结合设备的使用方法、检测范围和《仪器设备校准/测试需求分析记录》,对照校准证书给出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准确度等级,给出确认结果,并填写《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记录》。确定设备合格、降级使用、停用的校准状态,报检测室主任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2.4 技术负责人对校准证书确认结果给予有效性确认。

3.2.5 设备管理员负责归档记录,填写校准标识(含确认结论、日期等信息),粘帖校准标识。

4. 相关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测试需求分析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测试需求分析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

1 规范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程序,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使得测量数据和检测 结果具有良好的溯源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检验科计量设备和检测仪器。 3 职责 3.1 设备责任人负责检测仪器的校准与验证或检定。 3.2 技术负责人批准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3. 3医院设备部负责联系法定计量检定所的检定。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设备的检定 4.1.1 设备责任人收集需要检定的计量设备(如分光光度计、天平、离心机、电导仪、 酶标仪等),分类整理,报技术负责人审核。 4.1.2 医院设备部批准和联系法定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 4.1.3 对小型计量设备(如温度计、加样器、移液管等),可以送医院设备部,然后再 送计量所;对较大设备(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一般由计量所来检验科进行检 定。 4.1.4 检验科可以制定作业指导书,对温度计、加样器、移液管等进行自校。可以 采用计量所检定合格的计量设备来校准其它相应的计量设备,用来校准其它计量设备 的校准设备的精确度不能低于被校准的计量设备。自校的计量设备也要报技术负责人

4.1.5 检验科使用的计量设备应当都是经过检定合格或校准合格的计量设备。 4.2 检测仪器的校准 4.2.1 对测量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校准鉴定合格,应 制定校准计划;在使用过程中,应对其进行期间核查或质量控制,以维持其校准状态的 可信度。其它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定期对其性能进行适当评价。 4.2.2 对曾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的设备和长期不用的设备在重新投入使用前应按 规定程序进行校准或核查,确保其功能和校准状态符合检测的要求。 4.2.3 在计量所不能对专业的大型检测仪器进行检定的情况下,由仪器工程师进行校 准。 4.2.4 对检测仪器,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维护和校准。 4.2.5 对大型分析仪器(如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细胞仪、化学发光仪等),由设备责 任人联系仪器工程师校准。在进行校正或校准前,对仪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保养,包 括对光路、采样针、样品轨道、各机械运动进行检查、校正,然后使用校准物对仪器进 行校准,并验证。由工程师出具仪器检修校准报告,以明确仪器运转良好。 4.2.6 在常规工作中,使用校准物对检测仪器进行的校准,可由检验科工作人员执行, 并做好记录。 4.3 检测仪器校准后的验证 检测仪器在进行校准后,应当进行验证,以确保校准的可靠性。可采用的验证方法

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程序

X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化验室的检测设备原则上均委托外部校准,对于校准结果须由相关人员结合设备说明书及检测方法对校准结果加以分析比较,以确定该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化验室对计量检定部门出具“校准证书”的检测设备的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3 职责:设备管理人员与组织检定工作的人员负责对校准结果进行有效性的确认,化验室负责人对确认结果做最终审核与批准。 4 确认内容: 确认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设备“校准证书”中数据是否与设备正常使用的参数一致。 5 确认方法 5.1 每年在取得校准证书的10个工作日内,由设备管理人员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5.2 化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结合设备的使用方法、使用目的、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的要求,对照校准证书给出的各项性能数据,写明所校准设备的下一步使用状态。 5.3 化验室负责人对校准证书确认结果给予有效性确认。 5.4 校准结果的确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5.4.1根据校准的技术依据确认:校准机构通常在校准证书中注明校准的技

实验室仪器设备校准结果确认程序第 2 页共 2 页 术依据,确认时可对照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确认校准结果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这些技术要求主要是仪器的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测量重复性、稳定性等。校准一般是由比被检仪器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提供的约定真值与被检计量仪器的示值进行比较来确定仪器的示值误差,在确认时直接看校准证书出具的示值误差校准结果是否符合校准依据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即示值误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误差时判别为符合使用要求。 5.4.2 根据校准时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判别和确认:校准证书应表明校准时采用的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测量范围等技术参数的信息。确认时检查校准证书所列出的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是否高于或优于被检计量仪器的准确度等或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检查所采用的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是否覆盖了被检仪器的测量范围。 6 确认结果 6.1 合格。经过确认,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校准证书”中的数据满足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设备可正常使用。 6.2不合格,停用。经过确认,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校准证书”中的数据不满足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设备停用。 6.3准用,按校准结果使用。经过确认,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校准证书”中的数据偏离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经过调节和设定后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需要依据校准结果对设备进行调节。

公路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校准指南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校准指南 常用非强检设备校准法 目录 1.4 电动击实仪校准法(JTJZ 01-04) (2) 1.7 CBR试验装置校准法(JTJZ 01-07) (6) 2.8容量筒校准法(JTJZ 02-08) (9) 3.1透气比表面积仪校准法(JTJZ 03-01) (12) 3.2水泥负压筛析仪校准法(JTJZ 03-02) (16) 3.4量水器校准法(JTJZ 03-04) (20) 3.6雷氏夹校准法(JTJZ 03-06) (25) 3.13坍落度测定仪校准法(JTJZ 03-13) (28) 3.16水泥混凝土抗渗仪校准法(JTJZ 03-16) (32) 3.18水泥砂浆分层度仪校准法(JTJZ 03-18) (37) 3.19水泥混凝土试模、砂浆试模校准法(JTJZ 03-19) (41) 5.1 灌砂筒校准法(JTJZ 05-01) (46) 5.6玻璃器皿校准法(JTJZ 05-06) (50)

游标卡尺:最大量程不小于200 mm,分度值0.02 mm。 钢直尺:量程不少于500 mm,分度值1 mm。 塞尺:0.02~2 mm。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为0.01g。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5000g,感量为1g。 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kg,感量为1g。 分析天平:量程不小于100g,感量为0.0001g。 电子秤或磅秤:量程不小于50kg,感量为5g。 1.4 电动击实仪校准法(JTJZ 01-04) 1 适用围 本法适用于电动击实仪的校准,参照《土工击实仪检定规程》[JJG(交通)-2004]编制。 2 技术要求 2.1 仪器应带有名牌(包括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李正东(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编 1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1.1 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1.1.2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和保持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1.2 领导作用 1.2.1 概述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1.2.2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的建立,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1.3 全员参与 1.3.1 概述 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1.3.2 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 1.4 过程方法 1.4.1 概述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系统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1.4.2 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1.5 改进 1.5.1 概述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1.5.2 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1.6 循证决策 1.6.1 概述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1.6.2 理论依据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可能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可信。 1.7 关系管理

医院检验科[全套]程序文件

×××××人民医院 检验科 程序文件 撰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09年07月15日启用日期:2009年08月01日

.WORD.格式. 关于发布《程序文件》的声明 实验室全体人员: 《程序文件》作为《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实验室按《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是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手册》中涉及的要素的具体描述。现予以批准发布实施。 《程序文件》是检验科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基本法规和准则。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维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切实保证产品的检测质量。 本《程序文件》持有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改、转让和复制。 *****人民医院检验科 检验科主任: 年月日

目录

保护机密信息程序 1 目的 保护机密信息不被侵犯和泄漏,维护本科室诚信、独立、公正的形象。 2 范围 2.1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 2.2检验结果; 2.3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的验证结果、实验室间对比结果及室间质评结果; 2.4质量体系的各层文件和相应运行资料; 2.5 法定保密的信息。 3 职责 3.1科主任 (1)落实保护机密信息的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 (2)批准借阅保密资料。 3.2 质量负责人 (1)对各项保密措施的组织进行监督检查;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验科主任报告。 3.3 各专业组组长 (1)批准本组相关人员借阅本专业保密资料,并报科主任最终批准。(2)协助质量负责人,对本室人员执行各项保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4 档案管理员 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3.5 其它有关人员 (1)对本人从事和接触到的保密内容保密; (2)对违反保密的行为进行制止,并向上级报告。 4 工作程序 4.1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 对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由承担检验任务的人员负责接收、保管、保密。 4.2检验结果

ISO9001:2015仪器设备校准程序英文版

Procedure: [Calibration Proc. Title] 1.0SUMMARY 1.1.The purpose of this procedure is to define the requirements for calibr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equipment used to determine the acceptability of product. 1.2.Typically, this is limited to inspection or test equipment used to “buy off” product prior to movement to a subsequent process or prior to final delivery. However, at the discretion of management, calibration or verification may also be applied to critical process equipment. 1.3.The [who?] is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s procedure. 2.0REVISION AND APPROVAL 3.0PROCEDURE: CALIBRATION 3.1.Devices subject to calibration shall be calibrated by an approved outside service provider, or by trained [Short Client Name] employees. 3.2.Third party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should be accredited to ISO 17025 whenever possible, as this provides the best control of calibration activities, and traceability to national standards. 3.3.When employees perform in-house calibration, this shall be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documented procedures for each type of calibration performed. 3.4.Traceability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will be maintained for all devices where such traceability is possible by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3.5.Approved calibration service providers must maintain 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calibration, and report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any calibration test certificates or other calibration documentation. For in-house calibration, the [who?] will ensure suit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calibration. 3.6.The Calibration Log [ rename if necessary] will be maintained by the [who?]. This document will list all devices, their serial number, date of last calibration, and next scheduled calibration date. The frequency of calibration for each device shall be adjusted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the device and its impact on product quality. NOTE: third party calibration providers may not establish calibration frequencies; this must be determined by [Short Client Name]. 3.7.For tools calibrated by third party laboratories, these shall be returned with a certificate of calibration showing the status of the calibration, as well as the condition the equipment was found in (e.g., “defective,” “out of tolerance”, “in tolerance”, etc.) Such certificates must have

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

人员培训及考核管理程序 1目的 有计划地对质量体系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之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2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活动有关的所有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管理。 3职责 3.1科主任主持本科人员的配备与考核,批准《人员培训年度计划》,安排人员的外部培训。 3.2技术负责人负责《人员培训年度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 3.3文控员负责建立和管理人员培训记录、人员档案。 4工作程序 4.1科主任进行人员配备及资格确认 根据有关规定和检验工作的需要,确定检验科的各岗位设置和任职条件; 通过查看有关证书、进行聘用考核、年度工作考核确认每人的任职资格; 根据每人的任职资格情况,确定各岗位人员; 对新上岗人员根据岗位任职条件对其进行岗位资格确认; 当岗位或岗位任职条件发生了变化,应经培训后,重新进行考核确认。 4.2人员培训

4.2.1培训计划 (1)根据各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科主任拟定各层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2)技术负责人编制《人员培训年度计划》,交科主任批准后实施。 (3)未列入年度计划的,技术负责人提出临时培训申请,填写《培训申请表》,经检验科主任批准后实施。 4.2.2培训方式 (1)安排外出专业学习、学术交流会、进修的培训。 (2)医院内举办专项讲座、专项培训或专业学术报告会。 (3)科内举办的业务学习活动。 4.2.3培训内容 (1)根据人员的岗位,安排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此外,还包括下列培训内容:实验室认可、标准化知识、卫生法律、法规、实验室安全知识。 (2)实习、进修、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内容还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务管理规定、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4.3人员资格和考核 4.3.1检验人员必须具备规定的相关学历和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4.3.2人员上岗前,科主任组织对聘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应知、应会科目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后准予上岗。 4.3.3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操作资格考核: 凡使用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工作人员以前未使用过该仪器时,由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 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目的 为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满足量值溯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校准,维护、修理、报废等管理工作。 三、职责 3.1质检中心:负责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使用记录,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仪器检定、维修和申请报废工作。 3.3财务资产部:负责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和登记建档。 四、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的检测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汇总给质检中心。 4.1.2质检中心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规格、精度、用途、参考价格等;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汇总。 各申购部门有义务为质检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采购过程应满足《采购及委外加工控制程序》的要求。 4.2仪器设备的验收 4.2.1所购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验收,无验收期限规定的应在一个月内验收完 毕。 4.2.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组织验收,验收时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收集与验收工作有关 的证明材料(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必要时与供应方签订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协议。验收工作的有关资料及仪器调试报告汇总,交财务资产部存档。 4.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3.1质检中心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 状态、制造商名称、标识、系列号、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操作规程(复印件交仪器使用者使用)、购置资料(如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报废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 4.3.2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要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取 用。

15189实验室认可程序文件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标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参加质评的项目。 3 职责 3.1 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3.3 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标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3.4 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4 工作程序 4.1 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确定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检验科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福建省临检中心及南京军区质评中心质评项目有:常规化学、干化学分析、脂类、特种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气及酸碱分析、内分泌、肿瘤标志物、临床免疫学、心肌标志物、血细胞计数、凝血试验、尿液化学分析、显微镜形态学、临床微生物学。 4.2 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标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4.3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4.4 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标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5 支持性文件 175-PF-019《标本采集与运输管理程序》 175-PF-009《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检验科[全套]SOP文件

检验科全套SOP文件 124.236.7.* 质量手册目录 01质量手册说明 02质量手册版本控制 03科室简介 04授权书 05批准令 06公正性申明 07修改记录 08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09组织和管理 10投诉地解决 11不符合项地识别和控制 12纠正措施 13预防措施 14内部审核 15管理评审 16人员 17设施和环境 18检验前程序 19检验程序 程序文件目录 001 程序文件目录 002 批准令 003修改爷 01 文件控制程序 02计算机管理程序 03 合同评审程序 04 医疗咨询控制程序

05 客户投诉控制程序 06 不合格项控制程序 07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08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09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10 人员任用资质评定程序 11 仪器管理程序 12 仪器校准程序 13 样本管理程序 14 生物参考范围建立程序 15 实验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6、检测结果溯源程序 17、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18、室间质量评价程序 19、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20、需求地确定及实验室能力评审控制程序 21 新检测项目建立程序 22、满意度监测程序 23、标识控制程序 24、仪器标识控制程序 25、质量保证程序 26、检测申请单格式确定程序 27、检测结果报告控制程序 28、检测结果修改与变更程序 29、试剂管理程序 30、结果报告程序 作业指导书 临床检验作业指导书 01静脉血常规样品采集手册 02末梢血常规样品采集手册 03静脉血血沉样品采集手册 04血型鉴定血液标本的采集 05尿液常规标本采集手册 06一般尿液标本的采集手册 07特殊尿液标本的采集手册

仪器设备校准规范

1技术要求 1.1仪器应有铭牌、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关阀指示灯、开阀指示灯、卡座、保护开关、电流表切换开关、计数开关、电压调节旋钮、输入电压显示、检测电压显示、最大工作电流显示、静态工作电流显示、带撞针夹具 2校准用仪器 电压表(万用表)、标准燃气表主板一块、累加卡、开关阀卡、初始化卡 3校准方法 3.1将燃气表主板放入夹具中 3.2开启电源,观察电流表显示值应与标准值很接近 3.3旋转电压调节旋钮,看其输入电压小于5V是否关阀 3.4输入电压调回正常值,开启计数器,电路板显示屏中数据应减少2m3,之后关闭计数器 3.5观察两电压表头应与标准电压表值一致 3.6分别插入累加卡,开关阀卡,初始化卡,看燃气表主板显示屏是否有相应变化 4校准结果 经检验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为合格,校准记录由计量员保存,不合格时上报主管领导处理。校准周期为半年。

1技术要求 1.1仪器应有铭牌…… 电源开关、配气键、停止键、系统键、数字选择键、左,右键、联机键、确定键、取消键 2校准用仪器 氢气分析仪、甲烷分析仪、丙烷分析仪、密封箱一个 3校准方法 3.1将气体助样仪、氢气分析仪与密封箱连接,开启电源。 3.2打开气体助样仪,分别往密封箱中注入低浓度、中浓度、高 浓度三种状态气体,看起显示值与氢气分析仪是否一致。 3.3把氢气分析仪分别换成甲烷分析仪和丙烷分析仪,方法同上。 4校准结果 经检验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为合格,校准记录由计量员保存,不合格时上报主管领导处理。校准周期为一年。

1技术要求 1.1仪器应有铭牌、数字显示屏、开启键、保持键、调整旋钮、 检测输入端 2校准用仪器 标准万用表一块、标准报警器一台、电阻若干 3校准方法 3.1不通电情况下,用两表同时测不同值的电阻,看是否有误差值。 3.2通电后用两万用表同时测报警各不同电位的电压值,看是否有误差值 3.3用两万用表同时测报警器各支路的电流值,看是否存在误差值 4校准结果 经检验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为合格,校准记录由计量员保存,不合格时上报主管领导处理。

15189实验室认可程序文件之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 1 目的 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是保证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基础,实验室制定程序对设施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并且有利于保护实验室和个人的安全。 2 适用范围 检验科各实验室。 3 职责 3.1 检验科主任根据实验室业务开展情况,参照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负责实验室设施的配置和实验室空间安排和设计,并对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定期进行审核和改进。 3.2 各组组长负责本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及环境监测,安排和落实人员对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维护和记录。 3.3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设施维护和环境条件控制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4 工作程序 4.1 实验室空间资源的配置 4.1.1 检验科主任应充分考虑实验室开展的业务情况、工作量大小、科室规模、质量目标、科室建设等因素,为实验室配置足够空间以保证实验室顺利运行,且不得对实验室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人员安全和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造成影响,否则,应向医院申请更多空间。 4.1.2 检验科主任组织人员对医院提供的实验室空间进行合理分配、科学设计,充分结合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在能保证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上,还应能使工作人员感到合理、舒适、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作人员遭受生物危害和职业暴露疾病的几率,以防止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来访者免受某些已知危险的危害。 4.1.3 在提供原始样品采集设施的地方,在尽量优化样品采集条件的同时,考虑患者的行动能力、舒适及隐私,特别对残障人员、孕妇、儿童、老人的关爱。 4.1.4 相邻实验室部门之间如有不相容的业务活动,应有效分隔,以避免实验室工作相互干扰,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应采取措施,对实验室各部门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合理设计、划分区域,防止交叉污染,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如细菌室、HIV初筛实验室、基因诊断室、细胞室等。 4.1.5 实验室的能源、光照、通风、供水、废弃物处置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能确保正确进

人民医院检验科程序文件完整版

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依据ISO15189:200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 批准令 检验科全体人员: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本科室依据《质量手册》编制了《程序文件》,经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批准,现予以颁布,本手册自即日起实施。 《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实验室按ISO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编制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是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手册》中涉及的要素的具体描述。本科的一切质量活动必须严格执行该文件,以实现“公正、科学、准确、高效”的质量方针。 《程序文件》是检验科实验室质量活动的基本法规和准则。各有关部门 和个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维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切实保证产品的 检测质量。 本《程序文件》持有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更改、转让和复制。

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

保护机密信息程序 1 目的 保护机密信息不被侵犯和泄漏,维护本科室诚信、独立、公正的形象。 2 范围 2.1 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 2.2 检验结果; 2.3 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的验证结果; 2.4 质量体系的各层文件和相应运行资料; 2.5 法定保密的信息。 3 职责 3.1 科主任 (1)落实保护机密信息的各项措施所需的资源和责任人; (2)批准借阅保密资料。 3.2 综合组组长 (1)对各项保密措施的组织进行监督检查;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检验科主任报告。 3.3 各专业组组长 (1)批准本组相关人员借阅本专业保密资料,并报科主任最终批准。 (2)协助综合组负责人,对本室人员执行各项保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3.4 档案管理员 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3.5 其它有关人员 (1)对本人从事和接触到的保密内容保密; (2)对违反保密的行为进行制止,并向上级报告。 4 工作程序 4.1 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 对临床医生提供的患者信息由承担检验任务的人员负责接收、保管、保密。 4.2 检验结果 4.2.1 检验结果以报告形式发出,通常是向临床医生、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报告结果。只有经患者同意

仪器设备校正管理程序

仪器设备校正管理程序 受控状态: 受控 版本号: A 修改状态: 0 发放编号:00 拟制人:日期:2018-02-03 审核人:日期:2018—02-03 批准人:?日期:2018—02—08 2018年02月03日发布 2018年02月08日实施 发送范围: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硬件部

目录 目录 ................................................................................................... 错误!未定义 一、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权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作业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相关文件/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记录表单................................................................................... 错误!未定义附件1 测量仪器管理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 一、目的

对测量、检测、试验等仪器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其测量精度满足使用要求,确保测量、检测、试验等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影响产品品质的测量仪器、量具和试验设备。 三、权责 1.质控部 1。1统筹仪器校正工作并保持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安排校正、保存记录; 1。2负责仪器(必要)的会同验收,编号并对仪器日产保养项目的编制。 2.使用单位 2。1采购有关事项的审查,会同验收; 2.2使用说明之指导及监督,保管、盘点、异动之管理; 2.3保持本部门所有仪器完好及不超出校正周期; 2。4如有丢失、损坏、失准应及时报告品管部。 3.采购部 3.1 采购仪器及有关事项。 四、定义 4。1标准仪器:指用作校验量仪器、仪表及量具等,标准仪器需经国家计量机构校验合格。 4。2校验:用标准仪器对量测设备的精度进行校正和调整. 4。3厂外校验:凡本公司无法校验之量测仪器或量校所需之标准条件,经由国家认可之校验单位、仪器设备之原供应商或经本公司评估合格之供应商,可提供检验报告,并可追溯国家或国际标准。

15189实验室认可程序文件之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1 目的 对检验科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及适合性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审核,重点审核对患者医护有关键意义的领域,对不符合工作进行纠正和记录,制定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确保本检验科的质量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各文件及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标准的要求,并保持其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本检验科内审活动全过程。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a)制定内审计划,组织并主持内部审核; b)成立内审组,指定内审组长; c)监督内审实施,批准内审报告。 3.2 内审组长 a)组织内审员编制内审检查表,按计划实施内审; b)编写内审报告,向质量负责人上报内审报告。 3.3 内审员 a)编制被审核组的内审检查表,提交所审核组的内审小结报告及不符合工作报告,协助内审组长编写内审报告; b)跟踪验证内审后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验证有效后提出修改相关文件建议。 3.4 检验科其他人员 a)在其工作范围内协助组织和进行内审; b)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5 文档管理员负责有关记录的归档保存。 4 工作程序 4.1 制定年度内审计划 检验科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至少每12个月进行一次,特殊情况下允许增加附加审核。质量负责人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年度质量体系内审计划表》,明确审核依据、

审核范围、审核时间。并将《年度质量体系内审计划表》发放至各专业组。 4.2 建立内审组 根据年度内审计划,于内审前两周组成内审小组,由质量负责人指定内审组组长。组长协助质量负责人选择内审员,组成内审组。内审员应经过CNAS-CL02:2008标准培训或已经过内审培训且具备相应能力,具有一定资格且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担任。4.3 内审准备 4.3.1 编制实施计划 内审组长制订当次《质量体系内审实施计划表》。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内审员分工、被审核对象及日程安排等,重点审核对患者医护有关键意义的领域。计划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至被审核专业组并实行。批准后的《质量体系内审实施计划表》应在内审前一周通知被审核组。 4.3.2 编写内审检查表 内审员在内审实施前应熟悉相关文件和资料,对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结合受审核专业组的特点,制定内审检查表,内容包括:内审项目、需要寻找的证据、依据文件要点、抽样方法和数量、完成检查所需时间等。检查表经内审组讨论后,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发放至受审核组。 4.3.3 通知被审核部门 内审组应在审核实施前3天,与被审核组组长沟通,确认审核具体事宜,包括审核的具体时间、被审核专业组的陪同人员等。 4.4 内审实施 4.4.1 首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内审组成员、被审核专业组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内容应包括:介绍内审组成员,重申审核的范围和目的,介绍实施审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安排,确认审核工作所需设备、资源己齐备,确认审核期间会议安排,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等。会议由质量负责人或由其指定人员负责记录,并归档保存。 4.4.2 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可通过纵向审核及横向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审组长控制审核全过程,包括审核计划、进度、气氛和审核结果等,严格执行纪律,确保审核客观公正。内审员按照《质量体系内审实施计划表》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对被审核专业组实施现场审核,调查质量体系执行情况,收集客观证据并做好审核记录。原则上按检查表检查,但切忌机械地按检查表去宣读一个个问题,将提问、聆听、观察、查验、评

有限公司仪器设备校准控制程序

临海华森灯饰有限公司仪器设备校准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和控制仪器设备进行控制,确保测量监控结果的准确性 2.0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检测和试验的仪器设备 3.0职责 3.1品质部负责组织对监视,测量设备的校准,根据需要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3.2品质部负责对监视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0程序 4.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及根据所需监测要求品质部提出监视和测量采购计划,填写申购单报总经理或生产副总批准,由采购部根据申购单负责采购 4.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验及初次校准 4.2.1新的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品质部负责组织送质量计量监督局相关部门进行校准,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合格应贴上表明状态的唯一性标识 4.2.2品质部负责对设备编号,建立?监视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记录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等 4.2.3对于没有国家校准的设备,应记录用于校准的依据 4.2.4品质部负责监视.测量设备的发放及维护.维修.报废的控制和管理 4.3监视.测量设备的周期性校准 4.3.1品质部根据仪器设备编制下半年的?校准计划? a)需要外校的设备,由品质部联系质量计量监督局相关部门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报告,填写?监视测量仪器设备校准记录? b)需要设备厂家进行校准的设备,由品质部联系厂家进行校准,并由厂家出具校准报告,填写?监视测量仪器设备校准记录? c)对需进行内部校准的设备,品质部应编制相应的?内部校准规程?,规定校准的方法.使用验收的标准及校准周期等内容,经品质部主管批准,由品质部组织实施并填写测量设备校准记录 4.3.2监视和测量装置检验校准后处置 a)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设备检验合格标签,并标明有效期,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粘贴在包装盒上,或保管者妥善保管 b)检验校准不合格的设备贴上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需要重新校准 c)检验校准判定报废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报废标签 d)监视.测量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应记录在?监视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内 4.4监视测量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4.4.1使用者应先通过必要的使用培训,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防止损毁

检验报告管理程序-检验科程序文件

检验报告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报告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提供准确、合法有效的检验报告。2范围 适用于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发放和修改管理。 3职责 3.1检验人员负责提供检验报告所需的数据,录入检验报告。 3.2授权签字人审核检验报告。 3.3报告发放人发放检验报告。 4工作程序 4.1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检验报告格式由技术负责人设计,科主任批准后使用。如要修改,须重新报批。每份检验报告内容至少包含下列内容。 清晰明确的检验标识,适当时还包括测量方法; 发布报告的实验室的标识; 患者的唯一性标识和地点,如可能,注明报告的送达地; 检验申请者的姓名或其它唯一性标识和申请者的地址; 原始样品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当可行并与患者医疗护理有关时,还应注明实验室接收样品的时间; 报告发布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没有在报告中注明,也应保证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查到; 原始样品的来源和系统(或原始样品的类型);

以SI单位或可以溯源至SI单位的单位报告的结果(见ISO指南31)(如适用); 生物参考区间(如适用); 结果的解释(如需要); 其它注释(例如,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始样品的质或量;委托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解释;新方法的使用);报告中应区别出作为开发新方法的、其测量性能还没有完全确定的那部分检验,需要时,应有检出限和测量不确定度资料供查询; 报告授权发布人的标识; 相关时,应提供原始结果和修正后的结果; 如可能,应有审核并发布报告的授权人的签名。 4.2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 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申请单、检验记录、计算方法等资料编制报告,授权签字人审核签发。当检验中包含分包检验项目时,在报告中应标明分包项目和分包检验单位的名称。 4.3检验报告的发放 检验报告发放处负责发放,门诊客户凭回执取报告;住院部检验报告由报告发放人发送,并由对方签收。 4.4检验结果处于“警告”或“危急”区间的处理程序 (1)由检验人员第一时间以电话形式通知医师或临床医护人员,作好电话记录。 (2)“警告/危急”范围由技术负责人、科主任与医务科讨论后确定。 4.5检验报告的更改和记录保存

检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检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规定定期校准和检查,以满足检验和试验析能力,确保产品符合认证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 3 职责 技检部 A) 负责送仪器设备到外部校准机构校准; B) 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仪器设备的追踪处理; C) 负责对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4 程序 4.1 仪器设备的采购及验收 技检部根据确定的检验试验要求来配备检验和试验设备,所配备的设备,其量程、精度、数量等应满足生产批量时的检验要求。进厂后应对设备实施验收,并制订相应的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规定使用的步骤、方法等。若检验员无操作能力或技能,技检部应按操作规程和检验和试验的要求对检验员进行培训。 4.2 检验仪器、设备的初次校准 A) 经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由技检部负责送国家计量部门校准或检定,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并对合格仪器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便于使用和管理人员方便识别;技检部负责对该设备编号,建立《检验仪器设备一览表》,记录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等; B) 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对自行校准的,由技检部编制《内部校准规程》,以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 C) 技检部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和维护。 4.3 仪器设备的周期校准 4.3.1 每年底技检部编制下年度《仪器设备校准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对需外校的设备,由技检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仪器检测部门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报告;4.3.2 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校准合格标识;部分功能或量程校准合格的,贴《限用标签》,标明限用的范围;校准不合格的,贴“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4.4 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4.4.1 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测量和监视能力与要求相一致,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4.4.2 在使用检验仪器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 4.4.3 使用者在检验仪器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4.4.4 检验仪器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等应记录在仪器设备一览表内。 4.5 运行检查 4.5.1 运行检查的检查对象为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其目的就是为了判断该仪器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判断。 4.5.2 运行检查的方法:用“样件”检查,即对例行检验或确认检验合格的产品取一台作为样件,一旦发现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设备功能失效时,技检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的产品流向,必要时对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A)停用该设备,启用同类已校准的设备; B)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的调整,使其满足要求; C)必要时对已检产品追回重新进行检测; D)必要时调整运行检查的频次。。 4.7 对检测人员要求 技检部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具备操作能力后方可上岗。 5 相关文件 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