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及教材要求比较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及教材要求比较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及教材要求比较

4

1515=-+-=-+-x x x x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及教材要求比较

一、数与代数

●有理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

1.重视数轴的应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明确提出经历数轴的发生和应用,体验数形结合等思想;

2.重视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3.重视对有理数运算律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出现情景应用问题);

4.对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指出其必要性(实际问题中来)。

要求降低的方面:

1.求有理数的绝对值时对绝对值符号内含字母不做要求;

2.运算以三步为主;

3.有理数划分时不再出现“集合”的用语。

补充:绝对值符号内的运算有化简要求,如2,3,x (1

●实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

1. 新增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2. 重视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

3. 重视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补充自编(求立方根、平方根的)题目,从多种题目中观察发现,总结规律,体会立方根的惟一性与存在性(当然不必向学生说明这些术语),比较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之处。

要求降低的方面:

1. 删去立方根表;

2. 减弱算术平方根的3条性质。

●二次根式

要求加强的方面:

1. 实际问题中二次根式的应用,如求平面图形面积。

要求降低的方面:

1.没有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 根式化简较为简单(作业中有要求);

3. 要求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补充:分母有理化知识(补充分母为一项的均可以),如 的运算两种办法,但有理化因式不再出现。

●代数式

加强的方面: 1. 重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老教材把这一内容与代数式概念是分开说的);

2. 简单代数式的几何意义(通过大量事例,让学生体会代数式概念的必要性);

3. 要求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找数字公式,并代入集体的值进行计算。

例:已知如图,表示的数字公式是 当 a=3,b=1时,计算面积。 5

6015-2

22)

(2b a b ab a +=++

降低方面:不再出现一次式这一概念。

补充方面:非负性问题的处理。

例:已知●整式

要求加强的方面:

1. 重视对乘法公式几何背景的了解和公式的推导(把图形剪、拼等形式来说明乘法公式在现实中的

应用)。如用正方形①1张②3张③2张拼成一幅图,以便应用乘法公式。

降低的方面:

1. 知识技能目标中整数指数幂性质只要求了解、对字母指数幂运算不作要求;

2. 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多项式相乘;

3. 乘法公式只限两个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 整式除法仅涉及单÷单、多÷单、多÷多使用的方法为被除式可因式分解或公式化简法。

补充:

1. 简单的字母指数幂运算,如

2. 幂的运算中逆运算。

● 因式分解

加强的方面:

1. 能对公式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几何意义作了解或解释。

如此 图用因式分解表示的等式是_____ 。

2. 一些数的运算涉及因式分解的如书本中:运用因式分解知识,把9991分解成两个整数的积。

要求降低的方面:

1. 没有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拆项、添项更不要求(原来大纲也没有),书中出现开放题

再添一项是完全平方式。

2. 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并且指数是正整数。

补充方面:

1.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如分解因式

2. 简单的分组分解法,如分解因式

●分式

要求加强的方面:

1. 公式化实际情景问题中的应用。

降低要求: 1. 最简分式的概念没有要求,没有分式的乘方,[但书中有 的题目,所以对

简单的分式乘方有所涉及,但分式指数出现负指数的运算不再出现]。

2. 由于因式分解中十字相乘法不要求后,降低了分式化简的繁难程度。

补充:

1. 简单的分式乘方

的值。

求y x y y x x +=+++-,0106222② a b ③ b ①

a b a b ax ax b 6)3()2(2?-÷

2. 公式变形

●方程与方程组

1. 重视方程是一个描写刻画显示世界的数学模型。

2. 降低方面:没有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的有;没有高次方程、根式方

程、二元二次方程组;没有韦达定理;没有用求根法分解二次三项式;不再提出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只有数字系数。

3. 新课程中的二次根式方程不作要求,但是在某些实际运算中会出现简单的根式方程,特别在求图

形面积或是勾股定的应用中会出现一些简单根式方程,既然学了根式,肯定会有根式的运算。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要求加强的方面:

1. 重视对不等式意义的理解--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重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

基本上能这样做,但也用例1的形式来强化学生对于不等号的应用。

例1 用“>”或“<”号填空,若a>b 且c ≠0则:

(1) a+3__b+3 (2) a-5__b-5

(3) 3a__3b (4) c-a__c-b

3. 重视用数轴确定解集;因为这样形象又直观。

要求降低的方面:

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限2个不等式;

2. 对不等式的整数解没有明确要求,但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用到。如下例的形式也出现。

例 求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例 满足不等式组

的最大整数是( ) A .0 B .1 C .-1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函 数

1. 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条件

例:下列函数中,与y=x 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 ●一 次 函 数

1. 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位置

?????因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同化简后函数关系式相同???????直线过二四象限

直线过一三象限00k k x x

y A 2=、2x y B =、2)(x y C =、33

x y D =、

例:当k_____时,y=(1+3k)x 的图象过二四

象限

2. 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象位置

例: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象如图,则k 、b 的符号分别是( )

3. 两直线平行 k 相同,b 不同 例: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象经过点(5,3),平行于直线y=3x-0.5,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 一次函数y=kx+b(k ≠0)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重视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另两种表达式:

例:

反比例函数 的几何意义:如图, 若P (x ,y )是双曲线 上任意一点,过P 作PN ⊥y 轴,则 =|k|。

●二次函数

主要内容:二次函数的几种形式,图象和性质。增减性

通过配方法得到顶点式,(函数表示仅仅为一般式与顶点式),三个二次的关系,求图象之间的交点,建立函数模型来应用。

降低方面:

没有用根的判别式研究函数性质;图象的顶点和

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有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但是不指出);用代数法研究函数要求降低。

1. 函数的顶点式y=a(x-k)2+b 还是要求掌握,新课程要求重视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生

活有很多的物体运动的轨迹都是抛物线如:飞机投物、打炮射击、投篮、平抛等问题而这类问题往往都不得用顶点式求解容易得多。

二、空间与图形—

●点、线、面

要求加强的方面:重视对点、线、面的认识。

???

?????<?>>直线过二三四象限直线过一二四象限直线过一三四象限直线过一二三象限0.00,00,00,0b k b k b k b k )0()0(1≠=≠=-k k xy k kx y 。是反比例函数,求函数m x m y m 2||)1(--=)0(≠=k x k y )0(≠=k x k y PMON S 矩

要求降低的方面:以下内容《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说明》均没有要求:(1)平面的性质、画法;(2)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3)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4)立方体、长方体的直观图画法;(5)正三角形、正三棱柱、正三棱锥直观图的画法。

1、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物体(即立体图形)——认识点、线、面;

①由观察总结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②体由面组成,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强调从实验、观察、探索中获取知识。

●角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角的大小比较和估计;(2)重视度、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重视动手操作,在实验中理解数学知识.

例给每个学生做好学具:用硬纸板剪一个∠ABC,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三个角∠DEF、∠MON、∠RST.(其中∠ABC=∠DEF, ∠ABC>∠MON, ∠ABC<∠RST.)

让学生动手操作:把∠ABC分别与∠DEF和∠MON和∠RST用重叠法进行大小比较.

●相交线与平行线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对点到直线距离意义的体会;(2)明确画垂线的工具-----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3)重视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4)明确画平行线工具------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5)重视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意义的体会;(6)重视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度量。

要求降低的方面:平行的传递性没有要求。

1、注重从生活经验中获取数学模型,感悟、学习数学知识;

2、注重在游戏中观察、在游戏中探索,获取数学知识;

3、重视视图,强调素材生活化。

例1 怎样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想象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是怎样量出这个距离的.有的人想多量点,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

●三角形

要求加强的方面:(1)重视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重视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3)重视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索;(4)重视对两个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5)重视对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索;(6)重视对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7)重视勾股定理探索过程的体验。

要求降低的方面:平行线等分线段不作要求。

●四边形

要求加强的方面:(1)新增对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的探索;(2)重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3)重视对平行四边形有关性质;(4)重视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有关性质;(5)新增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版的重心);(6)新增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一种图形与多种图形能总结)

要求简单的方面: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没有明确要求(求边心距、周长、面积等),正多边形的画法不要求。●圆

要求加强的方面:

重视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探索;

重视圆的性质的探索;

增加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重视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关系的探索。

要求降低的方面:

两圆连心线性质、两圆公切线没有要求;

没有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没有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弦心距的概念和性质;

圆的对称性;

没有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其用法;

没有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和切割弦定理。

●尺规作图

要求加强的方面:

增加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重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作圆方法的探索;

明确尺规作图的要求——对于尺规作图,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增加了求作三角形。

要求降低的方面:

没有轨迹的概念和五种基本轨迹、利用轨迹作图。

例2 如图所示,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她的斜

边等于已知线段a,(要求写出作法)

_________a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基本作图,加强的方面是:

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图形的轴对称

要求加强的方面:

1.关注运用轴对称研究图形的性质;

2.重视轴对称意义的理解和探索它的性质;

3.增加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4.重视图形之间轴对称关系的探索;

5.重视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及其相关性质的

探索。

补充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

理,经常要用到,所以我们作了补充,学生能了

解,但不能熟练应用。

●三角函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

1.增加使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而不是查三角函数表。

2.重视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要求降低的方面:

1.删去三角函数表;

2.三角恒等式不要求学生记住及应用。

3.没有三角形面积公式S△= absinα,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bsinα。

4.没有正多边形中有关边长、边心距等计算公式;

5.没有锥度、斜角的概念。

如:没有形如 的化简

●图形与坐标

要求加强的方面:

1. 新增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加强了坐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新增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变化,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间的关系。

3. 新增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图形与证明

要求加强的方面:

1. 重视证明必要性的认识:

2. 重视两个互逆命题的识别及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的理解(没有逆否命题);

3. 重视反例的作用---知道否定一个命题只需列举一个反例;

4. 重视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证明的格式必须步步有据。

要求降低的方面:

1. 相似和圆没有证明。

补充内容:

1. 因相似和圆中很多定理都没有了,所以有关难的证明也没有了,但是,相似和圆的简单证明我们

还是有补充。如:通过相似证明简单的成比例线段,角相等,圆中弦、角相等的简单证明。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

旧教材只有初二(下)一章的内容介绍有关统计

与概率的内容。新教材六册书中每一册都有一章

介绍有关统计或概率的内容。

要求加强的方面:

1. 增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2. 重视对抽样必要性的感受

3. 重视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的体会;

4. 增加用计数器处理统计数据;

5. 重视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的体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6. 重视统计量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7. 新增极差的概念;

8. 重视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9. 重视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及其意义

10. 重视统计知识的应用—--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有关实际

问题的资料中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例、 2001年“五?一”前夕,小明一家准备购买一台彩电.是买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是考虑价格便宜还是追求功能全面?最后决定在甲、乙、丙三个国产品牌中选择一个最畅销的品牌.小明上网查得截至2001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数据,如图所示。如果你是小明,会怎样取舍呢?

要求降低的方面:

1.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2. 弱化概念。对有关术语如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不要求严格表述,课标中甚至没有“样本容量”

的概念。

ααcos sin 21-

●概率

要求加强的方面:

1.重视概率意义的了解;如:抛一个六面体骰子,3点朝上的概率是1/6的含义是什么?(经过很多

很多次实验后,平均每6次中有1次是3点朝上。)

2.增加用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经过很多很多次实验后,频率趋向于某个稳定值,这个稳定

值就是概率。)

说明:

1.概率的计算限于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涉及简单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不能太复杂。没有

高中的用排列组合来计算概率。

2.这一章本身新增的内容比较多,我们没有再补充其它内容。

初一数学本讲主要内容.

初一数学 本讲主要内容 第五章三角形 5~6 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作三角形 二.学习指导 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我们知道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换言之,两个三角形也只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才能重合.我们可以这样说,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当我们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是不是一定要研究这六个条件呢?是否缺一不可呢?我们知道,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那么三角形中, 只要知道两个角,就可得到第三个角,故全等的条件中可以减少一个角.这说明三角形全等的六个条件是可以减少一部分的. 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哪些条件可以减少. (1我们用三条线段,如长分别为 4cm , 5 cm, 6 cm的三条线段,可以画出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我们可以看出,两次画的三角形是全等的.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这个结论可以简写为“ 边边边”或者“ SSS ” .

由这个结论可知,只要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确定了, 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的例子,如电线杆上的横担,就用两个斜撑加固(如图 .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画出的三角形就不一定全等.因为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的形状是相同的,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2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来画一个三角形.这里有两种情况,先考虑这边是两个角所夹的边.这样可以画出三角形,并且,如果再画一个,定与前一个全等.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这个结论可以简写为“ 角边角”或者“ ASA ” . 再来考虑一边是其中一个角的对边的情况,由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第三个角也对应相等,即问题变成了上一种情况,于是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这个结论可以简写为“ 角角边”或者“ AAS ” . (3如果我们知道两条边和一个角,来画三角形.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这样可以画出三角形,并且,如果再画一个,定与前一个全等.这样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生活中的数学》.doc

中学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八年数学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本课程在八年实施。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下午第6节 授课地点:各班教室

(完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汇总

a 32a n a n a a a )(121n x x x n x +++=Λ)(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ΛΛ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2s s = b b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 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 19.概率: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A )〈1。

初中数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 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整式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从算式到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多彩多姿的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角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 直方图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角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二章轴对称 轴对称 作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

第十三章实数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变量与函数 一次函数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整式的整除 乘法公式 整式的除法 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分式 分式 分式的运算 分式方程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你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梯形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a n n n b a b a =)(p p b a a b )()(=-32a n a n a am bm a b a b a b a b -=-=-)(121n x x x n x +++= )(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 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2s s =b a b a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 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 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自己整理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课程知识 (2)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2)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2)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2)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3) 第四节: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4)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6)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8) 第四章: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 (9) 第一节《课标》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9) 第二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9) 第五章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建议 (10) 第一章数学教学方法 (11) 第一节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11) 第二章数学概念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12) 第三章数学命题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13) 第四章数学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方式 (13) 第一节数学教学过程 (13) 第二节:数学学习的概念 (14) 第三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14) 第一章数学教学设计 (15)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阐明 (15)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 (15)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确定 (16) 第四节教学方案的撰写 (17) 第二章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17)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 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生活与数学》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 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一章 平行线 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l 1 , l 2 被直线l 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l 1 , l 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l 3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l 1 , l 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想一想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 寻找构成的角(八角) 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问题2:在上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1.2 平行线的判定(1)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 (直线l 1,l 2被AB 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 1,l 2位置关系如何? ( l 1∥l 2) (4)可以叙述为: ∵∠1=∠2 ∴l 1∥l 2 ( ? )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 1∥l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想一想 o o A B L 1 L 2 (图形的平移变换) 抽象成几何图形 A B 2 1 L 1 L 2 1 2 a c b 若a⊥b,b⊥c 则a c

简要阐述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一、简要阐述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答: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什么),亦即教学目标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通常须要分析和设计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 (2)设计教学策略(如何教),亦即教学策略设计。在设计时,从整体把握教学策略,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设计出具有特色,符合教师自身特征及实际教学背景的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教得如何),亦即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有四种比较典型的教学评价模式:决策性的评价模式,研究型的评价模式,价值性的评价模式,系统性的评价模式。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一般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 行分析。这里着重介绍学情要素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初中生目前的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分析学习需要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因素,以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能否解决。 ③分析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④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有内部参照分析法和外部参照分析法。 内部参照分析法是以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标准,来考查学习者与之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内部分析法确定学习需要一般有以下几种渠道: ①设计测试题、问卷等让学生回答,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来获取期望的信息。 ②查阅学生近期的学业成绩和表现记录材料。 ③对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进行访问和座谈。 外部参照分析法是指根据社会需求为参照标准,考查学习者与之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偶有使用。 2.初中生特征分析 初中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完成学习过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而设计,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

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色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的特色 我们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湘教版)的主要特色如下: 一、改革平面几何的讲授体系 平面几何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相当多的初中生感到平面几何难学。我们尝试构建平面几何的新的讲授体系,把几何的直观性与思维的严谨性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既比较容易地学习平面几何,又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学生从直观上很容易接受下述事实:经过平移,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会改变;经过旋转,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会改变;经过轴反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会改变。我们把这三条作为公理。整套教材以下列命题为公理: (1)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2)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3)等量代换(即,如果a=b且c=b,那么a=c)。 (4)整体大于部分。 (5)通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7)经过一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8)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9)轴反射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是会改变图形的定向)。 (10)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我们运用公理(7)和公理(8)证明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I;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I和公理(3)证明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I;运用公理(8)、(9)、(10)证明了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判定定理。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去研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图形的性质和有关判定定理。在整个平面几何的讲授体系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直观性与严谨性相结合。直观性使学生比较容易学习平面几何,严谨性使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道理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编写教学内容 我们认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受到数学思维方式的熏陶。数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它让人们观察客观现象,从中抓住主要特征,抽象出概念或者建立模型;运用直觉判断或归纳、类比、联想、推理等进行探索,猜测可能有的规律;然后进行深入分析、逻辑推理和计算,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把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整理得井然有序。这就是数学思维方式的全过程。我们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编写教材,既使学生比较容易的学习数学,又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方式的熏陶,这将使他

最完整(完整word)(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负数整数分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有理数 1.2 数轴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轴相反数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 2 章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2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互为倒数乘法交换 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b+a*c 2.3 有理数的除法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得0 2.4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乘方 2.5 幂底数指数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6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2.7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第 3 章实数 3.1 平方根 平方根开平方算数平方根 3.2 实数 无理数 3.3 立方根 3.4 实数的运算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第 4 章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4.2 代数式 4.3 代数式的值 4.4 整式 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常数项 4.5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6 整式的加减 第 5 章一元一次方程 5.1 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4

数学课程知识: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知识: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 (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五个方面 一:课程内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用数学语言表述为: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 b =-,反之也成立。数a 的相反数是-a 。 2、倒数:若a 、b (a 、b 均不为0)互为倒数,则ab=1即1a b = ,反之也成立。a 的倒数是1a 。0没有倒数,1和-1的倒数是它们本身。 3、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也可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它们均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可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又分为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5、π是无理数,227 是分数是小数是有理数,0是自然数。 6、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数a 的绝对值记为“|a|”。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 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于是,|a|=a 0a ←?→≥;|a|=-a ←?→a≤0。 7、 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0。 (0)0(0)(0)a a a a a a >??==??-?=?-≤? 8、 若|x|=a(a≥0),则x=±a ,即绝对值的原数的双值性。 9、 数轴上两点A (A x )、B (B x )之间的距离为|AB|=|A x -B x |,其中点所表示的数为2 A B x x +。坐标平面内两点A (A x ,A y )、B (B x ,B y )的距离为: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修订版

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总结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整数分数有理数 数轴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轴相反数 绝对值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b+a*c 有理数的除法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的乘方 幂底数指数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第3章实数 平方根 平方根开平方算数平方根 实数 无理数 立方根 实数的运算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第4章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数 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 整式 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常数项 合并同类项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 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几何图形 线段、射线和直线 线段的长短的比较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的和差 中点 角与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直角锐角钝角 角的和差 角的平分线 余角和补角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直线的相交 对顶角相等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七年级下册 第1章平行线 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 段。它体现了国家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 (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 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 (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基础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牛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五个方面 一:课程内涵: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及分值分析

数学知识内容考点及分值分析 一、教材设置 初中数学共学习6册书,中考数学难易比例5:3:2。数学授课方式:先讲后练(基础差型学生)先练后讲(基础好型学生) 初一: 1、上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行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考察内容: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③利用提公因式发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考察内容: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2、下册:相交线和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多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考察内容: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考察主要内容: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中考命题中的重点。中考试题分值约为18-24分,以填空,选择,解答题,也会出现一些证明题目。考查内容:①三角形的性质和概念,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②三角形全等融入平行四边形的证明,③三角形运动,折叠,旋转,拼接形成的新数学问题,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面积,周长等,⑤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重点。⑥三角形与圆的相关位置关系⑦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应用。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考察内容: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5)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主要考察内容: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等,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②列不等式(组)解决经济问题,调配问题等,主要以解答题为主。③留意不等式(组)和函数图像的结合问题。 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分值大凡在6-10分,题型近几年主要以解答题出现,偶尔以选择填空出现。难易度为中。考察内容:①多见统计图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分析。②方差,极差的应用分析③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考察热点。题目注重考查统计学的知识分析和数据处理。 初二: 1、上册: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全等三角形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全版.doc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材料 敬爱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学习材料是《新课程、新体系、新理念》。新课程自03年走进中学数学教学,现在已是第七个年头了,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探讨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关注学生“双基”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重视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教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重视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重视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学生有了交流、讨论、动手、观察、探索的机会;重视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我们对现用的数学教材的深层次的认识,将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教学,下面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让我们共同交流,并诚挚的恳请各位同仁多多指出不足和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大家共享。 我将从三方面和大家交流:一、新教材的内容设置及与高一知识衔接问题 二、体系结构特点三、教科书新变化 一、新教材的内容设置及与高一知识衔接问题 (一)、新教材的内容设置: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投影片出示标准中的知识点)

比例函数

行线 度.分. 方程 a >

(二)、初中数学与高一数学的关系: 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例如: 1、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在高一阶段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起到重要的 工具作用。 2、在必修1 指数幂的研究中,正整数指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在高一阶段,要把我们学习的整数指数幂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进而到无理数指数幂进而再研究指数函数。 3、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通过这些函数的研究,能够认识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其初步的应用后续内容的极限、微积分初步知识等都是函数的内容数列可以看作整标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反映的点对(n,an)都分布在直线y=kx+b的图象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也可以看作关于n(n∈N)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等比数列的内容也都属于指数函数类型的整标函数中学的其他数学内容也都与函数内容有关 函数在中学教材中是分三个阶段安排的第一阶段是在初中代数课本内初步讨论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等,并具体地讨论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通过计算函数值、研究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慨念和性质,理解函数的概念,并用描点法可以绘制相应函数图象本章以及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内容是中学函数教学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即用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从而使学生在第二阶段函数的学习中获得较为系统的函数知识,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函数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的函数教学是在高中三年级数学的限定选修课中安排的,选修Ⅰ的内容有极限与导数,选修Ⅱ的内容有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