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简单介绍

生物材料简单介绍
生物材料简单介绍

生物材料通常有两个定义:狭义的生物材料是指天然生物材料,也就是由生物过程形成的材料。广义的生物材料是指用于替代、修复组织器官的天然或人造材料。

2.生物材料学

生物材料学是涉及生物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与制备相互关系和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在分析天然生物材料微组装、生物功能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发展仿生学高性能工程材料,及用于人体组织器官修复与替代的新型医用材料。其主要研究内容有:生物过程形成的材料结构、生物矿化原理,材料生物相溶性机理,生物材料自主组装、自我修复的原理。

3.原理

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工艺学或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对生物材料、生物所特有的功能,定向地组建成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新品种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学是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他们互相联系,其中以基因工程为基础。只有通过基因工程对生物进行改造,才有可能按人类的愿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生物产品。而基因工程的成果也只有通过发酵等工程才有可能转化为产品。

4.生物材料分类

按材料功能划分:

*1、血液相容性材料如人工瓣膜、人工气管、人工心脏、血浆分离膜、血液灌流用吸附剂、细胞培养基材等;

*2、软组织相容性材料如隐形眼睛片的高分子材料,人工晶状体、聚硅氧烷、聚氨基酸等,用于人工皮肤、人工气管、人工食道、人工输尿管、软组织修补等领域;

*3、硬组织相容性材料如医用金属、聚乙烯、生物陶瓷等,关节、牙齿、其它骨骼等;

*4、生物降解材料如甲壳素、聚乳酸等,用于缝合线、药物载体、粘合剂等;

*5、高分子药物多肽、胰岛素、人工合成疫苗等,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癌症以及炎症等。按材料来源分类:

*1、自体材料

*2、同种异体器官及组织;

*3、异体器官及组织;

*4、人工合成材料;

*5、天然材料

根据组成和性质分为:

* 1、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 2、医用高分子材料

* 3、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

4.1宿主反应

⑴生物学反应

A: 血液反应

⒈血小板血栓;

⒉凝血系统激活;

⒊纤溶系统激活;

⒋溶血反应;

⒌白细胞反应;

⒍细胞因子反应;

⒎蛋白粘附;

B:免疫反应

⒈补体激活;

⒉体液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反应);

⒊细胞免疫反应。

C:组织反应

⒈炎症反应;

⒉细胞粘附

⒊细胞增殖(异常分化)

⒋形成蘘膜

⒌细胞质的转变

⑵生物体对生物反应的变化

⒈急性全身反应

过敏、毒性、溶血、发热、神经麻痹等

⒉慢性全身反应

毒性、致畸、免疫、功能障碍等

⒊急性局部反应

炎症、血栓、坏死、排异等

⒋慢性局部反应

致癌、钙化、炎症、溃疡等

4.2材料反应

生物机体作用于生物材料-材料反应,其结果可导致材料结构破坏和性质改变而丧失其功能。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金属腐蚀

*聚合物降解

*磨损

⑴金属腐蚀

生物体内的腐蚀性环境:⑴含盐的溶液是极好的电解质,促进了电化学腐蚀和水解;

⑵组织中存在具有催化或迅速破坏外来成分能力的多种分子和细胞。将对生物金属材料产生腐蚀。

对于生物材料而言多为局部腐蚀,具体包括应力腐蚀开裂、点腐蚀、晶间腐蚀、腐蚀疲劳以及缝隙腐蚀等,导致生物材料整体破坏。

虽然金属材料在生物体内保持惰性状态,但仍然可能会有物质溶入生物组织中,并对生物体组织产生毒性反应,造成组织的损害。如不锈钢中溶出的Cr+6生物组织的毒性。

⑵聚合物降解

聚合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氧、热、紫外线、机械、水蒸气、酸碱及微生物等因素作用,逐渐失去弹性,出现裂纹,变硬、变脆或变软、发粘、变色等,从而使它的物理机械性能越来越差的现象。

聚合物老化易形成的碎片、颗粒、小分子量单体物质,因此使用它时必须谨慎,对耐久性器件,必须保持一定强度和其它机械性能,老化产物不能对周围组织有毒害作用。

例如,医用缝合线降解时会产生酸性物质,如果量少,很容易被人体中的化学物质中和,如果老化产物较大,则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损害。

⑶磨损

人工关节常用材料为Ti6Al4V,由于表面易氧化生成TiO2,其耐磨性差,植入人体后,磨损造成在关节周围组织形成黑褐色稠物,从而引起疼痛。钛合金人工全髋关节平均寿命一般都低于10年。

大量的人工髋关节是由坚硬的金属或陶瓷的股骨头与超高分子聚乙烯的髋臼杯组合成,然而它的寿命也不超过25年。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假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超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所造成的界面骨溶解,从而导致假体松动。这种磨损颗粒所导致的异物-巨细胞反应,又称颗粒病,是晚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5.问题回答

生物医用材料的力学相容性指的是什么?

力学相容性的材料主要是骨组织材料,人体发生骨折后安装在人体内的骨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能要和原来骨头的接近,比如弹性模量,体积收缩率等等。像金属钛就具有这样的性质。

6.人造器官的应用与前景

浅谈人造器官的应用与前景

医学世家第五代刘勇,第六代刘怡辰

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进入

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新材料、化学工程、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造器官的研制已经犹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阐述人造器官的概念、种类、应用与前景。

1.人造器官的概念:

人造器官(artificial organs)在生物材料医学上是指能植入人体或能与生物组织或生物流体相接触的材料,或者说是具有类似天然器官组织的结构、功能或天然器官部件功能的人造材料。

2.人造器官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人造器官的种类主要有三种:机械性人造器官、半机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生物性人造器官。

2.1机械性人造器官:是完全用没有生物活性的高分子材料仿造出来的器官,并

借助电池的电能作为器官的动力。

2.2半机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是将电子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起来,制造出的

既具有机械性能、又具有生物活性的器官。

2.3生物性人造器官:是利用动物身上的细胞或组织,“制造”出的一些具有生物

活性的人造器官或组织。生物性人造器官又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异体人造器官和自体人造器官。

前两种人造器官和异体人造器官,移植到受者后会让患者产生排斥反应,影响移植成功率和效果,因此科学家最终的目标是使患者都能用上自体人造器官。

3. 人造器官的发展与应用:

1997年,美国南加州一家名为ATS的公司,首次使包皮细胞长成了人造皮肤,目前,人造皮肤已经成为个性化人造器官中最成熟的一个品种。

以后,人造器官品种不断涌现,比如,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查尔斯·瓦坎蒂教授,在生物反应器里为两位被切掉拇指的机械师培育了拇指的指骨;一个由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医生组成的医学小组,正计划把用胎儿细胞培育的膀胱植入人体;美国阿特丽克斯公司生产了一种掺有生长激素和药物的可吸收生物材料,它能促进牙龈组织再生。

近几年最新的成果则是德国的赫尔穆特·德雷克斯勒教授从心肌梗塞患者的骨髓中提取干细胞,经过一系列特殊处理后,这些病人的自体干细胞通过特制导管被植入发生梗塞的心脏冠状动脉中,不久,结果显示该干细胞在坏死梗塞病灶中再生了部分新的心肌组织,使接受此项治疗的病人心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了康复。

而我们中国的曹谊林教授也在裸鼠身上成功地移植了人造耳,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个性化人造动物耳;为了取得更多的人造器官,日本政府还将推行一项用纳米

技术开发人造器官的计划,该计划被称为“人体建筑”计划,以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川合知二教授等人组建研究小组,全面推行此项计划,估计5年内将投入295亿日元。据悉,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了个性化的人造皮肤和血管。

总之,目前的科技成就表明,世界上人造器官已经可以或即将替代几乎所有的人体器官:假牙、假发早已在市场普及,人造晶体也已使成百上千的盲人恢复了视力,仿生耳可以使听觉神经完全受损的人恢复听觉,越来越多的人更换了心脏内部的一个小零件,再如用合成纤维或金属制成的人造血管代替了发生动脉瘤或夹层的血管,用人造心脏瓣膜代替发生病变的心脏瓣膜。此外,还有人造五官、手足、脊椎和性器官等等。

4.人造器官的应用前景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2019年,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植的活体器官和组织将广泛用于更换患者的器官和组织;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间,通过合成方法生产的人造器官和组织也将实现商业化供应。

在20世纪,传统的异体器官移植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正如蜚声俄罗斯的器官移植专家瓦列里·舒马科夫院士所言,供移植的器官数量总是满足不了等待做移植手术者的需要,接受手术者不得不长时间等待,有的人往往尚未等到就死去了,因此,生物医学工程必将重点发展人造器官和再生器官,以弥补传统移植器官的巨大缺口!另一方面,直到目前机体组织的排异性的确仍未被攻克,尽管现在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药理学家与外科医生仍在寻找完善免疫抑制的方法。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大胆地展望:21世纪,人类将迎来人体器官可以全面更换的新时代,传统的更加成熟的异种器官移植、新型的干细胞再生、与机体更加相容的人造器官三大领域将并驾齐驱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祉。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二级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代码071001 英文名称Biological Science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能力,能够在各类中等学校从事生物教学,同时能从事生物资源利用、生物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数学、化学的学科基础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3)熟悉生物学及其发展规划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4)了解国内外的生物学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对生物科学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结构 (1)常见生物资源鉴别和标本制作的能力。包括生物绘图、显微观察、显微装片制作、生物特征描述、检索表的使用及常见动物、植物的识别、标本制作等能力。 (2)实验设计能力、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和生物资源初步开发与利用能力。 (3)常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常见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和综合运用生物实验技术的基本能力。 (4)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具备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5)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借助相应工具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及检索科技文献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办公的能力。 (8)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生物科学教育教学和专业相关研究的工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强烈的公德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甘于吃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等道德素质。 (2)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科学文化、职业文化、技术文化等文化素质。 (3)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与技巧,合理的信念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自己和客观评价他人,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等身心素质。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 信息学) 1.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生态建设及植物资源利用和中药资源产业化提供能从事教学、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

4. 5.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学、生物制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药用植物和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生物技术 本专业是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理科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生物传感器分析解析

阅读报告 生物传感器 教学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完成时间: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务处制发

生物传感器 摘要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如氧电极、光敏管、场效应管、压电晶体等等)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生物传感器具有接受器与转换器的功能。 关键词: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目录 1 生物传感器 (1) 1.1生物传感器简介 (1) 2 生物传感器的介绍 (2) 2.1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2) 2.2技术特点 (2) 2.3国内外应用发展情况及应用案例 (3) 2.3.1国内应用发展 (3) 2.3.2国外应用发展 (3) 2.3.3应用案例 (4) 参考文献 (6)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研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对生物传感器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利于生物传感器的自身发展,同时有利于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广泛推广。因此有必要详细说明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在医学、军事、食品、农业等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传感器不可替代的地位,利用生物中独特的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检测出相关物质。生物传感器相对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度、成本低廉、运用普及度高、污染程度小的特点。因此,研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 Gronow将生物传感器定义为一种含有固定化生物物质(如酶、抗体、全细胞、细胞器或其联合体)并与一种合适的换能器紧密结合的分析工具或系统,它可以将生化信号转化为数量化的电信号。生物传感器一般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生物分子识别元件(感受器),是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组织切片、细胞、细胞器、细胞膜、核酸、有机物分子等);二是信号转换器(换能器),主要有电化学电极、光学检测元件、热敏电阻、场效应晶体管、压电石英晶体及表面等离子共振器件等。当待测物与分子识别元件特异性结合后,所产生的复合物通过信号转换器转变为可以输出的电信号、光信号等,从而达到分析检测的目的。 3.生物传感器的具体应用 3.1 制药方面 生物传感器在生产药物时具体作用表现为对具体进行生化反应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可以及时的测量有关生化反应的各项数据,并将它及时反馈给系统。在抗癌药物及癌症治疗方面,生物传感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室中对癌细胞进行培养,并把用相应药物与之发生反应,通过生物传感器对实验数据进行测量,来具体观察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在不同药物间的对比中,选出最具有抗癌性的药物。 3.2 食品方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2007-2010) 为彻底落实国家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学院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突出专业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才配套,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社会发展,形成了以专业必须对接产业为指导思想,把师资力量强、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就业好的专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新思路。 一、专业对接产业,重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 1、综述 学院四年期间,按照对接湖南农业产业链,服务社会发展的专业设置、调整基本原则,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与农业产业链对接的“种、养、加、机、贸”五大专业群。 确定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水产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方向)、畜牧兽医(健康养殖方向)、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农业机械方向)6个教学条件好,与农业行业与湖南农业产业化紧密对接,学生就业形势好、就业率高的专业,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建设,分别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装备业专业群共同发展。 同时确定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现代农业服务与贸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农业信息的领头专业加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服务、农产品物流与贸易、农业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专业群结构见表) 健全专业设置管理制度,按照“调研、论证、评审、实施、评估”的程序进行设置、调整、改造专业,建立专业设置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按照稳定规模、适度发展的原则,动态设置与调整专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与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专业布局紧贴农业现代化的人才需要,拟将森林生态旅游并入旅游管理,停办文秘、金融保险、物业管理专业,使学院专业稳定在36个左右。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是于2000年设立并正式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又是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支撑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体系,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特色和优势 1. 构建了一支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一支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70人,其中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28人,讲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71.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7人,占专职教师的81.4%;具有国外学习和研修经历的19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4人。 2. 具有生物学科特色。本专业具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多学科支撑,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支撑,生物学科特色鲜明。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中,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前提,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力求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形成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3. 以科研促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通过科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2)科研促进了教学条件的建设。在投资1000多万购置实验仪器的基础上,目前又新组建了科研用组培室与炼苗室各1间及教学用组培室与炼苗室各1间,极大充实了教学条件;(3)科研充实了教学内容。通过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把新知识、新观点及时充实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4)科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本专业于2003年率先在全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制度,使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独立设计试验并完成科研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学科建设 本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先后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植物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 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 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 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按照上述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基本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培养方

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

生物制药技术中心实验室 建 设 方 案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水平,推进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验室工作“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要求,引入有效的竞争激

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平台,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目标 2006年12月学院为了适应21世生物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资源共享理念的需要,在学校高校中率先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详详细细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将原生物科学系中心实验室更名为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并隶属该实验实训中心管理。 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下设化学、生物化学、畜牧业生产技术应用、生物化学制药与检测技术、园艺技术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等6大类18 个实验室,承担我院生物制药、食品营养与检测、畜牧兽医、园林和园艺5个专业、多层次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任务。并利用该中心实验室,开展了食品检验工、花卉工、园艺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验检疫员、药物分析工和药物制剂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每年接纳学生约2000人,年均总实验人时数在109500万左右。 中心实验室累计投入170万元购置了一大批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增强了实验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实验技术水平,为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与社会 发展需要的、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创新、实践性生物技术人才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技术平台。 中心实验室形成了独立设课与管理的运转模式。各实验室由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仪器设备共享,全面负责生物科学系各专业专业基础、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和各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鉴定工作。同时,不断增加从事实验教学的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优化实验教学体系、调整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技能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综合技能能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院系的共同建设和发展,先后取得了具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科技成果,即x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x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 和创新,获xxx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突出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xxxx》和《xxxx》于2004年和2006年分获省级精品课程)。本中心设施齐全先进、实验教学团队优秀、管理体制规范高效、环境人文安全,实验教学成绩显著,2004年和2006年度被评为xx省优秀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生 物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将向海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迈进。

生物传感器作业第一次

1.什么是生物传感器?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有什么功能. 答: 生物传感器:用生物质作为敏感元件的一种传感器。 主要部件:生物敏感膜(或称作分子识别原件)和换能器 生物敏感膜是生物传感器的关键元件,直接决定传感器的功能和质量 换能器的作用是将各种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信息转化成电信号 2.什么是酶联免疫测定法?描述其两种检测方法,可画图说明.并举一两个例子。答: 所谓酶联免疫测定法是指用酶促反应的放大作用来显示初级免疫学反应。主要有: 一、夹心法,多用于检测大分子物质,其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同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3)加酶标抗体:使同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4)加底物: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举例:(1)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可检测人体中的免疫球蛋白D的含量;(2)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含量。 二、竞争法,多用于小分子或半抗原的检测,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

(2)待测管中加受检标本和一定量酶标抗原的混合溶液,使之与固相抗体反应。如受检标本中无抗原,则酶标抗原能顺利地与固相抗体结合。如受检标本中含有抗原,则与酶标抗原以同样的机会与固相抗体结合,竞争性地占去了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结合的机会,使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的结合量减少。参考管中只加酶标抗原,保温后,酶标抗原与同相抗体的结合可达最充分的量。洗涤。 (3)加底物显色:参考管中由于结合的酶标抗原最多,故颜色最深,参考管颜色深度与待测管颜色深度之差,代表受检标本抗原的量。待测管颜色越淡,表于标本中抗原含量越多。 图示如下: 举例:(1)利用竞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影响因素;(2)利用竞争法检测蓝舌病抗体的含量。 3. DNA的三级结构? 答: 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在长链上的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双螺旋链(碱基配对原则) 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 4.生物敏感元件的固定化方法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酶和DNA分别常用哪几种固定方法. 答: (1)生物敏感元件常用固定方法有:夹心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微胶囊法 (2)各方法的特点: 夹心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化学处理,固定生物量大,响应速度快,重现性好,

生物学专业自我介绍范文

生物学专业自我介绍范文 每一次自我介绍都是一次销售自己的开始,那么生物专业的你成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生物学专业自我介绍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生物学专业自我介绍第一篇我叫xxx,是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2届毕业生。 大学四年,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全方面锻炼和发展自我。不断的加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积极的参加实践活动,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学习上,我踏实努力,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课程,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并获得二等奖学金,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实验操作能力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顺利地独立完成实验课程。同时,我广泛学习了英语、计算机等各方面知识,先后通过了国家英语 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二级,三级,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我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的学校XX师范大学是山东省省属重点大学,具备师范类及非师范类专业。我所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非师范类的,侧重于生产应用,所学习课程是面向生物制药公司,发酵类公司,以及研发部门的。除学习了较宽广的生物基础知

识外,我对生物技术的四大工程课程还有着较深入的学习。 生物学专业自我介绍第二篇我是生物工程系06级园艺班学生洪转移,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毕业后找工作首先要求有工作经验,如果能提前在企业实习,正好为将来求职积累一些资本。大三第一学期末,我有幸到连云港振兴恒巨花卉实习,在将近4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初步接触到蝴蝶兰各个苗期的栽培与养护的一些技术,催花技术,组盆技术以及年宵花卉出售情况,熟悉了蝴蝶兰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蝴蝶兰对光照,温度,水分,湿度,肥料的要求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负责指导我的是一名姓李的主管,实习内容主要是蝴蝶兰的日常管理技术。在我们主管的悉心教导下,很快我就熟悉了蝴蝶兰的栽培与养护流程,使自己的基础知识更牢固,技术更全面,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习过程和体会。 首先实习让我觉得很新鲜,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实习单位,也觉得自己应该会在这里过得很快乐的。第一天进仓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你早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

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1.学历层次:四年本科,理学学士。 2.掌握的知识: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具备的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在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4.优势和特色: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生物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科学各领域的基本能力。毕业实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及就业)实行多样化培养。实行3+1培养模式,理论学习3年,最后1年为科研训练和试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开办生物科学实验班,对实验班的学生单独设定培养方案,部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小班授课。定期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与学生交流,全面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模式,从大一开始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提供奖学金、创造条件提供国内外研修和交流机会;营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 二、学习经历 1.主要基础课 (1)理论课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 (2)实验课

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高级生化研究技术、动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2.主要专业课: (1)理论课:发酵工程原理、基因与蛋白质组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2)实验课:分子生物学大实验Ⅰ、分子生物学大实验Ⅱ、发酵工程原理实验、细胞工程实验、综合实验操作。 3.主要实践项目: 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专业及两课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论文;植物学实习;发酵工程原理实习;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教育。 三、就业情况: 近年来毕业生去向:攻读硕士研究生(约占40%);其余为考取公务员及相关生物技术企业包括葡萄酒、啤酒酿造,制药,食品加工,生物公司等行业。 就业前景:主要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或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生物传感器?这个熟悉但又概念模糊的名词最近不断出现在媒体报道上,生物传感器相关的研究项目陆续获得巨额的研究资助,显示出越来越受重视的前景。要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前研信息,争取好的研究课题和资金,你怎能不了解生物传感器? 让我们来看看生物通最近的一些报道: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研发了可用于检测肿瘤蛋白以及耐药性MASA细菌的微型生物传感器。该系统利用一个回旋装置来检测,类似导航系统和气袋的原理。振荡晶片的大小类似于一颗尘埃尺寸,有望可使医生诊断和监测常见类型的肿瘤,获得最佳治疗方案。该装置可以鉴定肿瘤标志物-蛋白以及其它肿瘤细胞产生的丰度不同的生物分子。该小组下一步目标是把检测系统做成一个手持式系统,更加快速方便地检测组织样品。欧共体已经拨款1200万欧元资金给该小组,以使该技术进一步完善。 苏格兰Intermediary Technology Institutes计划投资1亿2千万英镑发展“生物传感器平台(Biosensor Platform)”——一种治疗诊断技术。作为将诊断和治疗疾病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疗法,能够在诊断的同时,提出适合不同病人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疾病诊断和医学临床的费用与复杂性,同时具备提供疾病发展和药品疗效成果的能力。目前该技术已被使用在某些乳癌的治疗上,只需在事前做些特殊的测试,即可根据结果决定适合的疗程。这个技术更被医学界视为未来疾病疗程的主流。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使用GeneFluidics开发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来鉴定引起感染的特定革兰氏阴性菌,该结果表明利用微型电化学传感器芯片已经可以用于人临床样本的细菌检查。GeneFluidics' 16-sensor上的芯片包被了UCLA设计的特异的遗传探针。临床样本直接加到芯片上,然后其电化学信号被多通道阅读器获取。根据传感器上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尿路感染的细菌种类。从样品收集到结果仅需45分钟。比传统方法(需要2天时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以我校建设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改革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2010年至2014年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发展规划。 一、生物工程专业及本专业现状 在广泛意义上,生物工程是由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以及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而成的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是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生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是以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纽带。 国内众多高校一般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不同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根据起源的不同而带有各自的特色与专长,如:中国农业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在农产品、果蔬的加工、保鲜,食品生物技术方面具有特色;江南大学在发酵工程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在工业发酵和工业生物催化领域占有优势;华东理工大学以我国最早的抗生素制造工学为基础,在生化工艺和生物医药工程等领域具有特色;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具有食品工程专业背景,在食品安全、商品检验方面具有特色。 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86年建立的生物化工专业,它的建立与发展依托于北京化工大学在化学、化工研究领域的优势,立足于大化工工业领域,经过20多年(尤其是近十几年和建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工业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能源方面形成特色,为国内同行所认可,并在生物炼制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这些优势与特色也贯穿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生物工程专业属工科专业,以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要求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又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能力。 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物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具备运用其基础,在国计民生的各相关领域与部门从事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衔接,强化实践教学,拓宽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科技前沿,使学生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内从事工艺设计、生产技术与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生物科学专业个人求职简历

生物科学专业个人求职简历 生物科学专业个人求职简历生物科学专业个人求职简历 姓名:苏xx性别:女学历:本科工作年龄:1年出生年月:1990-4民族:汉族籍贯:xxxx登记时间:2011-12-239:16:33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学校:xx医学院所学专业:生物科学掌握外语:英语政治面貌:共青团员登记时间:2011-12-239:16:33 教育经历: 2005年08月至2008年06月xx县第三中学 2008年09月至2012年05月xx医学院 工作年龄:1年能力与专长: 2008-2009学期院三等奖奖学金、院文娱先进个人、优秀学生 英语四六级证书,口语三级 xx省普通话二级甲等“2009海洋生态文明(xx)国际论坛”优秀志愿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xx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红树林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综合管理》项目活动志愿者水产养殖和健康管理结业证书 工作经历: 2008年7月至2008年8月xx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办公室助理个人简介: 2008-2009年,加入校青年志愿者和阳光志愿者服务社,去敬老院打扫,帮老人量血压,募捐,以及支援西部等宣传活动等等。 2009.7-8,暑期培训班当老师 2009.10-2010.1年,大学时代当服务生 2010.7-2010.8,

xx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做办公室助理 2008-2012期间,一直在做家教 希望工作类型壹:涉外业务/外贸希望工资待遇:面议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工作地点:xx县意向提交时间:2013/3/1 其它工作要求:我的自荐书:希望工作类型贰:办公室文员/电脑打字员希望工资待遇:面议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工作地点:xx县意向提交时间:2013/3/1 其它工作要求:我的自荐书:希望工作类型叁:检验/化验/测试员希望工资待遇:2000-3000元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工作地点:xx县意向提交时间:2013/3/1 其它工作要求:我的自荐书: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生物传感器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 是一种将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与一个能够产生和待测物浓度成比例的信号传导器结合起来的分析装置,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检测的特点。生物传感器的高度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减少了对使用者环境和技术的要求,适合野外现场分析的需求,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视频,医药及军事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应用;发展趋势 1生物传感器 从几百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在使用生物传感器,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始于1962年,Clark和Lyons首先提出使用含酶的修饰膜来催化葡萄糖,用pH计和氧电极来检测相应的信号转变。1967年,Updike和Hick 正式提出了生物传感器这一概念,并成功制备了第一支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这一工作对生物学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生物传感器研究的全面展开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77年,Kambe等用微生物作识别元素制备了生物传感器,为拓宽检测物的范围,所用到的识别元素不断得到扩展,如细胞、DNA、RNA、抗体等识别元素先后被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筑中。换能器的种类和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随后细胞、DNA、RNA、抗体等识别元素也被应用于生物传感器中。逐渐从电化学向光谱学、热力学、磁力、质量及声波等方向拓展,这也使得生物传感器在种类和应用领域上得到发展。 1.1 生物传感器简介 生物传感器指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与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如氧电极、光敏管、场效应管、压电晶体等等及信号放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生物传感器具有接受器与转换器的功能。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 将葡萄糖氧化酶包含在聚丙烯酰胺胶体中加以固化,再将此胶体膜固定在隔膜氧电极的尖端上,便制成了葡萄糖传感器。当改用其他的酶或微生物等固化膜,便可制得检测其对应物的其他传感器。固定感受膜的方法有直接化学结合法;高分子载体法;高分子膜结合法。现已发展了第二代生物传感器:微生物、免疫、酶免疫和细胞器传感器,研制和开发第三代生物传感器,将系统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的场效应生物传感器,90年代开启了微流控技术,生物传感器的微流控芯片集成为药物筛选与基因诊断等提供了新的技术前景。由于酶膜、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粒子膜、微生物膜、抗原膜、抗体膜对生物物质的分子结构具有选择性识别功能,只对特定反应起催化活化作用,因此生物传感器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缺点是生物固化膜不稳定。 在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中,生物传感器技术必将是介于信息和生物技术之间的新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临床诊断、工业控制、食品和药物分析(包括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生物技术、生物芯片等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下面三种分类命名方式: 1.根据生物传感器中分子识别元件即敏感元件可分为五类: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相应的敏感材料依次为酶、微生物个体、细胞器、动植物组织、抗原和抗体。 2.根据生物传感器的换能器即信号转换器分类有:生物电极传感器,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光生物传感器,热生物传感器,压电晶体生物传感器等,换能器依次为电化学电极、半导体、光电转换器、热敏电阻、压电晶体等。 3.以被测目标与分子识别元件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行分类有生物亲和型生物传感器、代谢型或催化型生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基本状况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2004年底申报设立的,2005年初教育部批准招生。同年,学校按照生物工程大类招生,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接受基础课教育。在基础课末期,通过自愿报名和总体调控,分成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了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按照生命学院机构设置,生物技术专业归于生物科学系,目前在编教师10人,副教授4人,高工1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留学回国人员2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经过3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建立。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和教学经费等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生物技术专业的背景、沿革及人才需求 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两个姊妹学科。生物科学重在探索生命本质与规律,侧重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重在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和应用,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激活前者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本科专业。在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形势下,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少数部属高校经过专业调整,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挂牌招生,该专业的设立旨在适应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生物技术学科建设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侧重面向教学与科学研究,及部分生物技术企业。1998年教育部将生物技术专业正式列入专业目录,隶属理科办学专业,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教育历史不长,但鉴于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因此,该专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少数的理科热门专业之一。从2000年以后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5年全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办学点达到248个,在校生人数达62676人,年招生16792人,平均年增长9.8%。 回顾我国生物技术教育短暂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生物技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启迪: (1)生物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结果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领域。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对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度超前,以确保人才源头供给;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规模适度,切忌供过于求。 (2)充分认识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特点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突出的 实践性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而且要受到严格的生物技术基本技能与研发能力的训练。 1

生物科学专业发展规划

生物科学专业发展规划 生物科学专业是我院在专科生物教育的基础上办学水平和层次的提高。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现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制订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的意见》,结合学院专业发展规划精神和本专业现有的状况和特点,特制定生物科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育特色和创建品牌为重点。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重点建设,科学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建设定位 立足皖东,面向安徽,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 三、建设目标与规划 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体,以专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加强专业建设,使生物科学专业成为合格以上本科专业,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要求。 1、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 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生物科学专业每届学生为60-80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全面扎实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农、林、渔、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高新、食品、生物工程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和科技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在攻读研究生或就业应聘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2、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促进快速成长。五年后,生物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达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