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分析

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分析
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分析

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三、编写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

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1)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

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与主题

图的教学结合进行;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2)“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在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3.例2。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3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做一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注意:要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联结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5.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4,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注意:在课前,可以

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并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

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测试卷(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中,小明家在学校的()处. A. 南偏西30°1.8千米 B. 南偏东30°1.8千米 C. 南偏西60°1.8千米 D. 南偏东60°1.8千米 2.芳芳家在红红家北偏西40°的方向上,那么红红家在芳芳家()的方上. A. 北偏西40° B. 南偏北40° C. 南偏东40° D. 北偏东40°3.如图,如果以海洋舰为观测点,雷达站的位置是()。 A. 东偏北60° B. 东偏北30° C. 北偏西60° D. 西偏南30°4.以小红家为观测点。小明家在南偏东50°方向上,则以小明家为观测点,小红家在()方向上。 A. 东偏南50° B. 北偏西50° C. 北偏西40° D. 西偏北50”5.小丽从家里出发,先向东偏南45°方向走500m,再向正西方走100m,现在她的位置在家的()方向.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6.下图中,小明家在学校的()处。

A. 南偏西300方向1.8千米 B. 南偏东600方向1.8千米 C. 南偏西600方向1.8千米 7.观察下图的位置关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学校在公园北偏西40°方向400m处 B. 公园在少年宫的东偏北70°方向300m 处 C. 公园在学校东偏南50°方向400m处 D. 少年宫在公园北偏东20°方向300m处8.小丽先向东偏北45°的方向走了50 m,又向南偏东45°的方向走了50 m,她现在的位置在起点的()方向。 A. 正东 B. 正北 C. 东北 D. 东南9.如图,小芳不动,小敏朝()方向走能遇到小芳. A. 北偏西30° B. 北偏西 60° C. 北偏东30° D. 南偏西30°10.如果小红在小强北偏东42°的位置上,那么小强在小红的()位置上。 A. 南偏西48° B. 北偏东48° C. 南偏西42° 11.如右图,聪聪家位于学校的( )。

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向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1.确定(或绘制)物体的位置。 确定方向:先确定正方向,再量角度。 确定距离:根据单位长度(比例尺),测量计算。 注意: A :在表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时,一般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B :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一、按照图上所示的位置填空。 (1)游泳馆在小文家的 方向,距离是 米; (2)电影院在小文家的 方向,距离是 米; (3)图书馆在小文家的 方向,距离是 米; (4)百货超市在小文家的 方向,距离是 米; 二、按要求画出各景点位置。 (1)鳄鱼潭在大象馆西偏南40°方向,距离300米; (2)熊猫馆在大象馆北偏西15°方向,距离200米; (3)花果山在大象馆东偏北60°方向,距离500米; (3)麋鹿苑在大象馆东偏南50°方向,距离400米; 东 西 西 北 南

2.位置的相对性。 两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是以这两个不同地点为观测点,描述对方所在地的方向时, 方向正好相反(东→西,北→南,东偏北→西偏南),角度不变,距离不变。 三、填一填。 (1)小红家在学校的东偏南20°方向,距离120米处 ;学校在小红家的( )。 (2)B 在A 的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那么A 在B 的( )。 (3)超市在家的南偏西40度,距离约200米。那么家在超市的( )。 (4)长春市在北京市的北偏东60度,距离约500千米。那么北京市在长春市的( )。 3.简单路线图: (1)描述线路:应先确定观测点,描述每一段的方向和距离,观测点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确定观测点:A :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B :“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2)绘制线路:要先确定出发时的位置,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再根据描述画出路线图。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四、看图填空。 (1)学校在玲玲家( )偏( )( )°的方向上;图书馆在玲玲家( )偏( )( )°的方向上。 (2)亮亮从家里出发去玲玲家玩,要走( )米,如果每分钟走80米,要走( )分钟。 五、根据玲玲的描述,把她行走的路线图画完整。 北 200米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接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得服务于现实生活。 2.引导学生动手绘制路线图,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到认识路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视课堂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2.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7~26页)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 1.主题图。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介绍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介绍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 单的路线图。 三、编写特点 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选 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

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 主题图。 (1) 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 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 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 要使学第2 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设计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儿童(8~9岁)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四、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六、单元评价要点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东、南、西、北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看懂平面图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本单元的3个例题,以“台风中心的行进”为背景连续推进,很自然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这样的编排设计,把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一个大的情境下学习,思路连贯,层层递进,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达成目标。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利用回忆与再现、观察与描述、分析与推理等多种途径,在思考、想象中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第1课时描述物体的位置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19页的内容。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在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量角器、直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场所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自由汇报) 师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那些场所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上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1。 师:同学们,这是昨晚的天气预报,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那么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呢?(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测算到达的时间)。 师:要测算台风到达的时间,首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怎样来确定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呢? 1.确定方向。 (1)加方向标。 师:方向标加在哪里?(A市) 师:加方向标的好处是什么?(容易说方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师:说说台风中心在什么位置?(在A市的东南方向) (2)测量角度。 师:知道台风中心在A市的东南方向就可以确定了吗? 生:不能,因为A市的东南方向范围很大,台风运动的路线不够明确。 师:那怎么样才能准确地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呢?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二) 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以及航海、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使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大致位置,能够利用数对精确地表示平面内一个点或一个区域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利用方向与距离这两个参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初步渗透关于坐标法的思想和方法。在平面坐标系中,用两个坐标参数可以确定二维平面上的一个点,例如点是由直线和 相交得到的;在极坐标系中,点(ρ,θ)是由极径为ρ的圆和极角为θ的射线相交得到的。同样地,用三个坐标参数可以确定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通过坐标系,把点与坐标(有序实数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把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就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并解决几何问题,实现数与形的结合。学生之前所学的用表示列、行的数对确定平面上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而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平面上的位置则是极坐标系的雏形。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空间坐标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针对知识点的教学时间的调整 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这部分内容,从实验反馈的情况看,教师认为其教学难度大于用数对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因此,教材修订时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年级上册,而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二)本单元内教学内容编排的调整 教材主题图内容由实验教材的“公园定向越野赛”情境改换为以“台风中心的行进”情境。相比较而言,现行教材的素材更充分体现了对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具有现实意义的理念。本单元的3个例题,以“台风中心的行进”为背景连续推进,很自然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这样的编排设计,把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一个大的情境背景下学习,思路连贯,层层递进,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达成目标。

第二单元__位置与方向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确定(或绘制)物体的位置。 确定方向:先确定正方向,再量角度。 确定距离:根据单位长度(比例尺),测量计算 A :在表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时,一般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B:确定观测点:(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 点 一、按照图上所示的位置填空。 (1)游泳馆在小文家的方向,距离是米; (2)电影院在小文家的方向,距离是米; (3)图书馆在小文家的方向,距离是米; (4)百货超市在小文家的方向,距离是米; 、按要求画出各景点位置。 (1) 鳄鱼潭在大象馆西偏南40方向,距离300 米; (2) 熊猫馆在大象馆北偏西15方向,距离200 米; (3) 花果山在大象馆东偏北60方向,距离500 米; (3)麋鹿苑在大象馆东偏南50方向,距离400 米; 大象馆 50米

2.位置的相对性。 两物体位置的相对性,是以这两个不同地点为观测点,描述对方所在地的方向时,方向正好相反(东—西,北—南,东偏北—西偏南),角度不变,距离不变。 三、填一填。 (1)小红家在学校的东偏南20°方向,距离120米处;学校在小红家的()。(2)B在A的西偏北30°方向500米处,那么A在B的()。 (3)超市在家的南偏西40度,距离约200米。那么家在超市的()。 (4)长春市在北京市的北偏东60度,距离约500千米。那么北京市在长春市的( )。 3.简单路线图: (1 )描述线路:应先确定观测点,描述每一段的方向和距离,观测点发生变化时,物体所在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确定观测点:A :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B: “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2 )绘制线路:要先确定出发时的位置,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方向标。再根据 描述画出路线图。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四、看图填空。 (1)学校在玲玲家()偏()()°的方向上;图书馆在玲玲家()偏()()°的方向上。 (2)亮亮从家里出发去玲玲家玩,要走()米,如果每分钟走80米,要走()分钟

《位置与方向(一)》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与观察者和参照物都有关系),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也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表述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减少了例3“学生问路”的情境,因为与实验教材的例5“动物导游图”有重复。 本单元首先呈现了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让学生用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感受这些方位概念的相对性与不确定性,引起知识冲突,从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修订教材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教材例1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因为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应该先根据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到操场,用学生最熟悉的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找到东,再确定与东相反的方向是西,然后伸开双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能根据其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例3在例1基础上的继续学习。把学生再次带到操场上,先复习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再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就很简单了,然后指出操场或者教室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或者什么物体在哪个方向上。与实验教材相比,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这四个方向即可。 第二部分: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例2在例1的基础上,先回忆记录操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各建筑示意图绘制出来;然后在班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集体展示,比较哪种方式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确定物体的位置时,需要知道()和()两个条件。 2.从学校大门向东走150米到办公楼,从办公楼向()走()米到学校大 门。 3.小明家在超市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距离是300米,超市就在小明家() 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4.超市在李刚家东偏北45°的方向上,也可以说超市在李刚家()偏 ()()的方向上。 二、看图量一量,填一填。 1.超市在市政府的()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2.体育馆在市政府的()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3.邮局在市政府的()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4.市政府在医院的()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三、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图中标出学校、游泳馆和汽车站的位置。 1.学校在市政府的南偏东30°方向上,距离是800米。 2.游泳馆在市政府的西偏北20°方向上,距离是200米。 3.市政府在汽车站的南偏西35°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四、甲市和乙市两地相距大约137千米,根据下图填空。 1.甲市在乙市的()偏()()的方向上。 2.乙市在甲市的()偏()()的方向上。

五、下面是某市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 1.5路公共汽车从汽车站出发,先向()行()千米到达东关站后,再向 ()偏()40°方向行驶()千米到达公园。 2.由中心广场先向东偏()()行驶()千米到达医院,再向()偏 ()()的方向行驶()千米到达体育馆。 六、2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东偏南30°方向行驶3千米到体育馆,然后又向东行驶4千米到银行,最后向北偏东40°方向行驶2千米到达火车站。 1.根据上面的描述完成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 2.根据路线图说说2路公共汽车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七、下面是小丁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 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天安门广场内,并用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描述天安门广场内各建筑物(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教师可抓住此矛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并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对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⑴例1。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已有 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这句话学生十分熟悉,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认识这四个方向。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最后,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说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⑵例1的“做一做”。 教科书呈现了小组合作指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知道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南、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进一步了解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一组学生进行演示,其它同学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指东、西两个方 向的同学背对着背,指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着背。再让学生们小组内合作指方向,体会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例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试卷分析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试卷分析 《位置与方向》这个内容在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一次了,由于教材改版,把这个知识点放在了六年级,因为已经学过一次了,所以再次学起来比较轻松。 一、问题分析 题目考查全面,覆盖面广。本试卷共计三个大题,涵盖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下面对测试情况做以具体的分析: (一)、填空部分:大部分学生答得都特别好,个别学生出问题出在了对于列和行还是有点混淆,在写数对时,容易把行和列写反。 (二)、选择题中的第3小题,告诉了学生X的位置,让学生写出Y的位置,我觉得有些学生是粗心了,数错了格子选择错误了。 (三)、问题解决:第2小题让学生找出五个点的位置,并把这五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有些学生把它连成了一个梯形,而有些学生连成了两个三角形,我觉得是学生没有理解一个封闭图形的意思导致了失分。对于这些点的特点分析得不是很好。第4小题中“一个半小时”有的学生理解不到位,觉得是 0.5小时,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1.5小时,所以在计算速度时出错了。 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概念不清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欠缺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方向与位置”的学习内容,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太少,体验不深,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因而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使用学习工具的方法不正确、不熟练。 2.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一是学生对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二是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直角坐标和极坐标思想在小学的初步渗透。在上一轮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难度要大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因此,此次修订,根据各方意见,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至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移至本册。 (二)具体编排在具体编排上,也更加注重体现层次性。教材选

择台风移动这一学生相对熟悉的现实素材作为一个大背景,用“情境串”的形式引出3个例题。 1.例1。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境引入,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材直接给出标出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所表示的含义。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教材先通过小精灵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东偏南30°表示什么意思,这也是本例的重点。使学生看到东偏南30°表示的是一条射线上的所有点,如果只有这一条件,还无法判断台风中心的确切位置,由此引出距离。“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图示中用一条线段表示100km,由于学生还没学习比例尺,只要能说出这样的6条线段表示600km 就可以了,不必涉及比例尺。最后小精灵问“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与例2进行很自然的情境连接。 2.例2。本例在学生通过例1了解了方向与距离的含义之后,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某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方位图上找到该点的位置。延续了例1的情境,情节连贯,随着现实情境的发展,自然地引出数学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类定位的情形,一类是非正东、正南、正北、正西的,一方面需要确定角度,另一方面需要确定距离;另一类的正东、正南、正北、正西的,只需要确定距离即可。教材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试卷及答案

《位置与方向(二)》同步试题 一、填空 1.丽丽面向北站立,向右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丁丁面向西站立,向左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豆豆面向南站立,向左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齐齐面向东站立,向右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 考查目的:确定方向,并能用正确、规范的语言表述。 答案:北偏东40°;西偏南40°;南偏东40°;东偏南40°。 解析: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可对“南偏东40°”与“东偏南40°”这两个答案提出质疑:“它们表示的方向是否相同?”再利用图示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2.以学校为观测点。 (1)邮局在学校()方向,距离是()米; (2)书店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3)图书馆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4)电影院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考查目的:根据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 答案:(1)东北,1000;(2)西,北,30,800;(3)南,西,15,400;(4)东,南,20,600。 解析:本题给出了角度,并用一条线段表示200 m,要求学生以学校为参照点,说出其他几个地方的确切位置。通过练习,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3.下面是雷达站和几个小岛的位置分布图,以雷达站为观测点。

(1)A岛的位置在()偏()()方向上,距离雷达站()km; (2)B岛的位置在()偏()()方向上,距离雷达站()km; (3)C岛的位置在南偏西35°方向上,距离雷达站60 km处。请在图中画出C岛的准确位置。考查目的: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并能根据描述在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答案:(1)东,北,30°,48;(2)北,西,20°,60;(3)见下图。 解析:该题描述点的位置需要学生自己测量角度。在第(3)小题的解答中,应提醒学生在图上标出角度和距离,画线段时则可将“雷达站到B岛的距离”作为参照。 4.看图回答问题。 (1) (2)如果每小格的边长为400米,从商店到学校再到小青家共()米; (3)如果每小格的边长为400米,小青每分钟走80米,她从家里出发到汽车站需要()分钟。 考查目的:确定方向计算距离,并结合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答案:(1)西,南,34°;东,北,34°;(2)3600;(3)40。 解析:第(1)小题是对相对位置的描述,关键要确定以哪个点为观测点;第(2)(3)小题是结合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练习。 5.看图回答问题。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根据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其中一个点为参照点,描述另一个点在参照点的什么方向上,距离参照点多远距离。其中,方向包括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大致方向的确定,如在参照点的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还是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二方面是精确方向的确定,就需要用角度来刻画。 2、根据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找到这个点。 3、用数学语言描述出物体运动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向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描述路线。 课时安排:2课时

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19~P21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会根据方向和 距离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如何根据方向与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并能绘制出简单平面示意图。 3.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培养 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 置,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教学难点:描述任意角度的具体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修改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师:每到夏季,浙江沿海一带就进入台风多 发季节,台风过境时常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 造成一些影响。瞧,今早气象专家发现:在A市 东南沿海方向已形成一股较强台风,这股5号台 风将直接影响A市。(课件出示信息) 1. 请帮助气象专家在图上标出台风中心的 位置。 预设:一片范围都可能,引导学生理解东南 方向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无法确定具体位

位置与方向(一)教学设计

.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以下方法,这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位置”的内容。《标准2011》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一种是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种是用“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前者与观察者和参照物有关,后者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只与参照物有关。生活中两种确定位置的方式都有应用,不同场合下它们会带来不同的便利。 本单元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第二部分,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能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三部分,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二学段继续学习确定位置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能够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理清四个方向直接的关系。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上的其余3个方向。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四、课时安排: 共4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介绍_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介绍_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三、编排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是依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的。1所以,教材把有关东、南、西、北等方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是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有联系的。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2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的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三年级儿童(8~9岁)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科书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方向与位置》教材分析

《方向与位置》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认识东、南、西、北,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相互的位置关系。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表达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二段分别教学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中认识东、南、西、北,并学习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材编排思路: 内容方面,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图引入像“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用类似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类似的描述选择相应的物体;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再在平面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同时运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思维方面,通过确定位置(定点)来训练判断;通过确定方位(定向)来训练推理;通过确定位置关系(互为参照)来训练分析与综合。 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把生活中的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大量选取了生活中的事例、场景、现象和现实问题。因为这些素材源于生活,学习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很容易被唤起,这样,学习就有了基础。 2.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空间。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习内容多以实践活动为主设计,例题和练习中有多处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经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不仅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确定位置的方法多样化,而且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常德市育英小学 吉首市第五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