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习题课件

大学物理习题课件
大学物理习题课件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一、选择题 (25分)

1 一质点作周期为T 的简谐运动,质点由平衡位置正方向运动到最大位移一半处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D ) (A )T/

2 (B )T/4 (C)T/8 (D )T/12

2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1/4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E )

(A )7/16 (B )9/16 (C )11/16 (D )13/16 (E )15/16 3

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其振动方程为

)

3

2

cos(

24.0π

π

+

=t x m,

试用旋转矢量法求出质点由初始状态运动到 x =-0.12 m,v <0的状态所经过的最短时间。 (C ) (A )0.24s (B )

31 (C )3

2

(D )

2

1

4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2cos λνπx t A y -=,在ν

1

=

t 时刻,4

31

λ=

x 与 4

=

x 两处质点速度之比:( B ) (A )1 (B )-1 (C )3 (D )1/3

5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下述各结论哪个正确?( D ) (A)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大时,其弹性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守恒. (B)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都作周期性变化,但两者相位不相同 (C)介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位在任一时刻都相同,但两者数值不同. (D)介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最大. 二、填空题(25分)

1 一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为0.3

2 N/m ,重物的质量为0.02 kg ,则这个系统的固有频率为____0.64 Hz ____,相应的振动周期为___0.5π s______.

2 两个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两个简谐振动的频率之比 ν1:ν2 = _2:1__ __,加速度最大值之比a 1m :a 2m = __4:1____,初始速率之比 v 10 :v 20 = _2:1__ ___.

三、计算题(

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速度的最大值 v m =5cm/s ,振幅=

2 cm .若令速度具有正最大值的那一时刻为t =0,

求振动表达式.

解:据题意,设振动表达式为:

)cos(2?ω+=t x ,则振子速度为:)sin(2?ωω+-==

t dt

dx

v

ω2=m v ω=2.5 rad/s

又因:速度正最大值的那个时刻是t=0,即,振子在平衡位置,沿着x 正向运动。 则 1sin -=?

,取 2

π

?-

=

)2

5.2cos(2π

-

=t x cm

2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的简谐运动,其运动方程分别为:

m t x )3

4cos(10521π

+

?=-; m t x )6

4sin(10322π

-

?=-

并求合运动的运动方程.

解: )31

4cos(10521

π+?=-t x

)614sin(10322π-?=-t x =)2614cos(1032

ππ--?-t

=)3

24cos(1032

π-?-t

由振动方程知:π???

=-=?21 振动方向相反

则由旋转矢量法得到: 合振动 )3

4cos(102221π

+

?=+=-t x x x

3 已知波动方程:

cm x t y )01.050.2(cos 5-=π,求波长,周期以及波速

解:由题意,设波动方程标准形式为:))(cos(0?ω+-=u

x

t A y

则,

)01.050.2(cos 5x t y -=π可化为:)250

(50.2cos 5x t y -

=π 比较得到: T

ππω250.2=

=,T=0.8s

波速 250=u m/s ,或者cm/s 。依据x 的单位而定

所以,波长 uT =λ=200m 或者200cm

4 如图,A 、B 两点相距30 cm,为同一介质中的两个相干波源,两波源振动的振幅均为0.1 m,频率均为100 Hz, 点A 初位相为零, 点B 位相比点A 超前 π ,波速为 s m u /400=,

(1)写出两波源相向传播的波动方程; (2)A 、B 连线上因干涉而静止的点的位置 解:

(1) 以A 点为原点,波沿着AB 传播,为x 方向 A=0.1m, ν=100Hz φA =0 u=400m/s A 点振动方程为:

t

y A π200cos 1.0=

向右传播的波动方程为:

)5.0200cos(1.0)400

(200cos 1.01x t x

t y πππ-=-

=

B 点得振动方程为:

)200cos(1.0ππ+=t y B ,比A 点超前π

向左传播的波动方程为:

)145.0200cos(1.0))400

30(200cos(1.02πππππ-+=+--

=x t x

t y A 、B 间,两波干涉叠加,静止点得位相差:πππ???)12(1412+=-=-=?k x

即:x=2k+15 k=0,,.....3,2,1±±± 300≤≤x

得到:x=1,3,5,7 (29)

5 下图中(a)表示t =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x =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x =2m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

解: (1)由题(b)图所示振动曲线

2=T s ,2.0=A m ,且

0=t 时,0,000>=v y ,

故知2

π

φ-

=,

再结合题(a)图所示波动曲线

可知,该列波沿x 轴负向传播, 且4=λ

m ,若取])(

2cos[0φλ

π++=x

T t A y

则波动方程为

]2

)42(2cos[2.0π

π-+=x t y

(2) 当x=2m,

t y m x πsin 2.02-==

如图。

波动光学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单选题) 1. 光的颜色与(C )有关。 (A)光源 (B)温度 (C)波长 (D)介质 2. 光振动物理量为:(D ) (A))cos(00?ω+=t E E

(B))2cos(00?πν+=t E E

(C))2cos(00?λπν+-

=r

t E E

(D))2(2cos 0

νπ-

-

=r

t E E 3. 下列(D )是相干光。

(A)独立光源分出的两束光;(B)单色光分出的两束光;(C)两束同频率的单色光源的光;(D)经不同路径,由波面上一点发出的两束次波光束。

4. 杨氏双缝干涉的是通过(D )方法得到的。

(A)两独立的相干光源;(B)一束光分出的两相干光;(C)分振幅方法;(D)分波面的方法。 5.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干涉加强的条件是(D )。 (A)波程差2

12λ

δ

k

r r ±=-= (k=1,2,3…)(B)2

)

12(λ

δ-±=k (k=1,2,3….) (C)2

)

12(λ

δ-=k

(k=1,2,3…) (D)λδk ±= (k=0,1,2….)

6. 杨氏双缝干涉装置,mm d 4.0=,mm D 00.1000=,干涉条纹同侧的第一与第五级明纹相距

6.00mm 。则,次干涉的单色光波长为:(C )。

(A)4000?,(B)400?,(C)6000?,(D)600?

7. 右图为薄膜透射光干涉的光路图,据此判断

折射率1n A

2n ((A)>,(B)=,(C)<)透射光经历了

( B )半波损失。

(A)一次,(B)两次,(C)三次,(D)没有。 8. 增透膜的厚度需要满足的条件是(B )。 (A)λλ

k i n n e =+-=?2

sin 22212

2光程差 (B)2

)

12(2

sin 222122λ

λ

+=+

-=?k i n n e 光程差 v

(C)λk i n n e =-=?22122sin 2光程差

(D)2

)

12(sin 222122λ

+=-=?

k i n n e 光程差

9. 劈尖干涉属于 B 干涉(A 等倾干涉;B 等厚干涉),当劈尖夹角变小时,干涉条纹间距 B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条纹密度 C (A 不变;B 变密;C 变疏)

10. 如图所示的劈尖干涉,劈尖材料折射率4.1=n

测得两条明纹间距cm l

25.0=,已知光波波长

7000=λ?,则劈尖顶角θ为(C )。

第10题图

(劈尖干涉的光程差为2

+

k

ne )

(A)0.01rad;(B) 0.001rad;(C) 0.0001rad ;(D)0.00001rad. 11. 光是横波的直接证据是(D )。

(A)光的干涉;(B)光的色散;(C)光的衍射;(D)光的偏振性 12. 光的衍射发生的条件:(D )

(A)波长很大的光;(B)波长很短的光;(C)障碍物很小时;(D)障碍物几何尺寸可与光波波长相比。 13. 光波衍射的本质原理是(D )

(A)惠更斯原理 (B)杨氏双缝干涉原理;(C)等倾干涉;(D)次波与次波的叠加原理 14. 干涉条纹是均匀分布的是(D )

(A)单缝夫琅禾费衍射;(B)牛顿环;(C)圆孔衍射;(D)劈尖干涉 15. 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条件(D )半波带的数量为偶数;

(A)半波带数量为奇数;(B)半波带数量为零;(C)半波带数量为偶数;(D)与半波带无关,总是明条纹。 16. 单缝衍射中如果单色光波长λ,则第三极暗纹在P 点,如果入射光波长变为1.5λ,则P 处是(A )。 (A)明纹;(B)暗纹;(C)不确定

17. 单缝衍射中央明纹的半角宽度为(B )。

(A)

a 2λ (B)a

λ

(C)

D λ (D)D

λ

22.1 18. 光栅衍射明条纹的条件为(B )。

(A)2

)

12(sin )(λ

?+=+k b a ;(B)λ?k b a ==sin )(;

(C)λ?

k b a =+cos )(;(D)λ?)(sin )(N

n

k b a +

=+ 19. 圆孔衍射的艾里斑半径为(A )。

(A)D

f

λ22

.1;(B)D

f

λ44

.2;(C)

D

f

λ;(D)

D

f λ2

20. 增大光学仪器分辨率的方法为(A )。

(A)加大镜头直径,减小入射光的波长;(B)加大镜头直径,也同时增大入射光波长; (C)减小镜头直径,同时减小入射光波长;(D)减小镜头直径,同时增大入射光波长。 21. 伦琴射线就是(D )。

(A)高速电子流;(B)波长很大的电磁波;(C)红外线以外的不可见光;(D)高频电磁波。 22. 关于波的偏振性,表述正确的是(B )。 (A)纵波具有偏振性;(B)横波具有偏振性;

(C)横波和纵波都具有偏振性;(D)关于波的偏振性目前尚无定论。 23. 关于波的偏振性理解,正确的是(D )。

(A)波在传播时会偏离传播方向;(B)只有通过起偏器才能得到偏振光;

(C)只有检偏器才能检测出波的偏振性;(D)偏振性是指波的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 24. 部分偏振光通过旋转的偏振片会发生(b )。

(A)光强变化,出现消光现象;(B)光强变化,无消光现象;(C)光强不变;(D)光强减小一半。 25. 自然光通过两个光抽成45o 的两个偏振片后的强度为(B )。 (A)原光强的二分之一;(B)原光强的四分之一; (C)原光强的六分之一;(D)原光强的八分之一; 26. 没有反射光的入射光应该是(D )。 (A)自然光;(B)入射光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

(C)入射光为部分偏振光;(D)入射光为偏振光,且振动面为入射面。 27. 通过反射获得完全偏振光的方法是(D )。 (A)入射角等于

4π;(B)折射角等于4π;(C)入射角+折射角等于4π;(D)入射角+折射角等于2

π

28. 光的散射本质就是(D )。

(A)散射源反射光;(B)散射源折射光;(C)散射源既反射光也折射光; (D)散射源在入射光作用下受迫振动向四面八方发射同频率的光。 29. 双折射现象能够发生的是(B )。

(A)各项同性光介质;(B)各项异性光介质;(C)立方晶系光介质;(D)沿着光抽方向。 30. 发生双折射现象的o 光和e 光,正确的描述是(D )。

(A)o 光是部分偏振光, e 光是线偏振光;(B)o 光是部分偏振光,e 光也是部分偏振光; (C)o 光是线偏振光,e 光也是线偏振光;(D)o 光和e 光是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 第二部分计算题

31. 一平面单色光波垂直照射在厚度均匀的薄油膜上,油膜覆盖在玻璃板上.油的折射率为1.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0,若单色光的波长可由光源连续可调,可观察到5000 o

A 与7000 o

A 这两个波长的单色光在反射中消失.试求油膜层的厚度.

解: 油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为ne 2,由反射相消条件有

λλ

)2

1

(2)

12(2+=+=k k k ne ),2,1,0(???=k ① 当50001

=λo

A 时,有

2500)2

1

(21111+=+=λλk k ne ②

当70002

=λo

A 时,有

3500)2

1

(22222+=+=λλk k ne ③

因12λλ>,所以12k k <;又因为1λ与2λ之间不存在3λ满足

33)2

1

(2λ+=k ne 式

即不存在 132k k k <<的情形,所以2k 、1k 应为连续整数,

即 112-=k k ④

由②、③、④式可得:

5

1

)1(75171000121221+-=

+=+=

k k k k λλ 得 31

=k

2112=-=k k

可由②式求得油膜的厚度为

673122500

11=+=n

k e λo A

31. 用橙黄色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宽为a=0.60mm 的单缝,缝后凸透镜的焦距f=40.0cm ,观察屏幕上形成的

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1.40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处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面可分成几个半波带? 解:(1)由于P 点是明纹,故有2

)

12(sin λ

?

+=k a ,???=3,2,1k

??sin tan 105.3400

4.13≈=?==-f x 故3

105.3126

.0212sin 2-??+?=+=

k k a ?λ

3102.4121-??+=k mm 当 3=k

,得60003=λo

A

4=k ,得47004=λo A

(2)若60003=λo

A ,则P 点是第3级明纹;

若47004

=λo

A ,则P 点是第4级明纹.

(3)由2

)

12(sin λ

?+=k a 可知,

当3=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712=+k 个半波带; 当4=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912=+k 个半波带.

电磁学部分

计算题(共7题,120分)

1. 如图-3所示,一根长为1m 的细直棒ab ,绕垂直于棒且过其一端a 的轴以每秒2转的角速度旋转,棒的旋转平面垂直于0.5T 的均匀磁场,确定棒上的动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15分) 解:沿着半径距离圆心r 处,取微元dr ,dr 速度为ωr 由20

21

)(Bl r d B v l

ab

ωε=??=? ,π

ω4=

V ab 14.3=ε,方向 a b →

2. 三个点电荷1q 、2q 和3q -在一直线上,相距均为R 2,以1q 与2q 的中心O 作一半径为R 2的球面,

A 为球面与直线的一个交点,如图。求:

3

-图

(1) 通过该球面的电通量

???S E d ;

(15分) (2)

A 点的场强A E .

解:21q q dS E s

+=?=Φ??

)9

(

41321

2

0q q q R E A ++=

πε

3.带电细线弯成半径为R 的半圆形,电荷线密度为λ,如图-6所示.试求环心O 处的电场强度。(15分)

解:J R d i R Rd r R dq E d O ?πε?λ?πε?

λπεsin 4cos 4402

0020-==

积分:j R

E O

02πελ-

=

4. 若上图中,半圆形线圈中载有电流I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求环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15分) 解:由圆电流圆心磁场计算公式:R

I

B

20μ=

,得到

一半圆电流圆心处磁场应该为:R

I

B 40μ=

,方向垂直纸面,进去。

5.图-4示一长l 的直线AB 上均匀地分布着线密度λ的正电荷.试求在导线的延长线以及垂线上与导线B 端相距

4

l

处P 点的电势。(20分)

解:由 R

dq dU 04πε=

,得到

(1)B 端垂线上P 点电势

2

2

0)(4a

r l dr

dU +-=

πελ

积分:a a l l a r l dr

U l

P

2200

220

ln 4)(4++=+-=?

πελπελ=

)4

17

4ln(40+πελ

6

-图4

-图

(2)B 端延长线上P 点电势

)

(40r a l dr

dU P -+=

πελ

积分:a a l r a l dr

U l

P +=

-+=?

ln

4)

(400

0πελπελ=5ln 40

πελ

6.如图-5所示,矩形线圈长l ,宽b ,由100匝导线绕成,放置在无限长直导线旁边,并和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该直导线是一个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离线圈很远,其影响可略去不计。且无限长直导线的通有电流10sin100i t =安,求此矩形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20分)

解:如图中面元处的磁感强度为:02i

B r

μπ=

通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链为:

20030d d d 22ln 2ln 2sin100102b

m m S

S

b

i

N N B S N l r r

i b

N

l b

l t Wb μψπμπμ

π

=Φ=?=?==????

此矩形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d dt εΦ=-

=3500sin100ln 210cos100ln 21022l l d t t d t μμππ

-??=-?V 7. 无限长直线电流1I 与直线电流2I 共面,几何位置如图所示.试求直线电流2I 受到电流1I 磁场的作用力. (20分) 解:由 无限长直载流导线的磁场:r

I

B πμ20=

,以及

导线I 2上取电流源I 2dl

dr dl l a r o 260cos =→+=

电流I 2

的作用力为:dr I r

I dF 2221

0πμ= 积分:a b I I dr r I I F

b

a

ln 210210πμπμ==?,方向:纸面向左垂直I 2

大学物理学与练多媒体课件集锦使用说明

《偏振光及其应用》课件简介 (一)内容结构 《偏振光及其应用》是适用于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理论论述、实验、视频、动画、例题、应用、测验题、图片、旁白和物理学史小故事等。也可以作为科普讲座使用。 基本内容: 一,偏振光相关理论论述 1,自然光和线偏振光 2,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 3,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 4,晶体的双折射现象 二,偏振光的应用 三,测验题 工具栏除了含上述6个版块外,还有视频集锦、动画集锦、小故事等版块。 结合教学内容自行研制了11个视频、4个动画、40多个声音文件,拍摄照片30多幅。(二)课件特色简介 一,实用性强。“光的偏振”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本课件是将教师长期积累的偏振光部分的课堂教学和演示实验的丰富经验和体会精心设计制作而成的,解决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和演示分离的问题,将难点化为易点,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自学,提高了教学效果。课件中的全部细节,包括自定义动画和换页效果等也都是为课堂教学应用而设计的。 “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用视频演示验证 “布儒斯特定律”用动画 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布儒斯特定律” 是本课件一个亮点。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用动画

二,技术含量高,可视性强。研制中采用了Authorware、Director、flash、非线性编辑和PowerPoint的多种技巧等计算机技术。使用了录像、动画、图片、摄影、乐曲、旁白和文字动态播放等多种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制作精美,使用方便。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在每页都可通过幻灯片上方的菜单快速调出9个版块的内容。PowerPoint可方便教师及时修改、调整教学内容。而且每页都可通过幻灯片右下角的按钮组回到首页、上页、下页、末页或结束播放。图标END 在每页后自动飞出,提示用户全部自定义动画完毕。 工具栏菜单 四,《测验题》的设计有独创性。具有交互功能,可以反复修改答案,并配有声音响应,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后,仍可以选择其他答案和重新选题。用户可以方便地在PPT中修改和补充内容,并可以续题,实现应答和任选的技巧可参阅《选择测试题技巧.PPT》 五,创新精神强。许多动画、录像、图片和演示实验是在我院物理教研室教师多年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策划、构思和制作的,具有独创性。《光的偏振-玻璃堆实验》设计的动画和视频最具代表性。三片偏振片和两块方解石的演示现象不仅学生就是教师也很难有机会看到。“偏振光的应用”中多处视频、摄影现象令人惊讶不已,大开眼界。 用偏光镜消除了反射偏振光(视频)

大学物理下课件Review

Review 1. What have we studied? 1.1. Electrics, Magnetics and Electromagnetism 1. 2. Optics 2. Important knowledge 2.1. Electromagnetism 2.1.1. Fields 2.1.1.1. Electric field: 0 q F E = 2.1.1.2. Magnetic field: B → 2.1.2. Forces 2.1.2.1. Electrostatic force: r r q q F E ?412 210 πε=, Permittivity constant: 2 12120m N C 1085.8---???=ε 2.1.2.2. Magnetic force: B v q F B ?= Permeability constant: m/A T 10 26.1m/A T 104 670??≈??=--πμ 2.1. 3. Potential energy: app i f W W U U U =-=-=?

2.1. 3.1. C q U E 22 = :time any at capacitor the of field electric the in stored energy The 2.1. 3.2. 2 2 Li U B =:time any at ind uctor the of field magnetic the in stored energy The 2.1.4. Electric potential: q U V = 2.1.5. ??-=-=-=?f i i f s d E q W V V V 0 :difference potential E lectric 2.1.6. Laws 2.1.6.1. Coulomb’s Law: r r q q F E ?412 210 πε= 2.1.6.2. flux electric the creates :y electricit for law Gauss ,0 enc enc q q A d E →= ??ε 2.1.6. 3. 0 =??A d B :magnetism for law Gauss know) we as far (as exist not do monopoles Magnetic → 2.1.6.4. dt d s d E B Φ-=?? : law s Faraday'field electric induced create will flux magnetic Changing → 2.1.6.5. enc E i dt d s d B 00 0 μεμ+Φ=?? :induction of law s Maxwell'- Ampere field magnetic induced create will current enclosed and flux electric Changing → 2.1.7. Concepts in electric circuits 2.1.7.1. Current: dt dq i = 2.1.7.2. dA di J = :density Curr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