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详解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详解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详解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球化学的定义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及元素在其中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生组合与迁移规律、演化历史的科学。

二、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量)

第二: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质)

第三:研究元素的迁移(动)

第四: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

第五: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第二章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生结合规律

一、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

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二、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

亲氧(亲石)元素亲硫(亲铜)元

亲铁元素

离子结构阳离子最外层8

个电子的惰性气

体结构

离子最外层18个

电子(s2

P6d10)结构

离子最外层具有8-18个电子的过渡结构

电负

较小较大电离能高,不易与其他元素结合

化学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氧化

物的

生成

大于氧化铁FeO 小于氧化铁氧化物、硫化物的生成热小于亲氧、亲硫元素集中主要分布于岩石地球硫化物-氧化地球的铁-镍核

地球的组分分异,由元素的性质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亲铁元素: 地核

亲石元素: 地幔与地壳 亲气元素: 大气圈和水圈 三、其它的概念

离子电位(π):是离子电价(W )与离子半径(R )的比值,即π=W/R

电离能:指从原子电子层中移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电离能愈大,则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结合得愈牢固。 电子亲和能:原子得到电子所放出的能量(E)叫电子亲和能。E 越大,表示越容易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

电负性:中性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或者说原子在分子中吸引价电子的能力叫电负性。表示为:X=I+E (X :电负性;I :电离能;E :电子亲和能)周期表上,以Li 的电负性为1.0,得出其它元素相对电负性。

化学键:离子键(电子交换),共价键(电子共用),金属键(价电子自由移动),范德华键(分子间或惰性原子间,存在弱的偶极或瞬时偶极),氢键(也属分子间静电力,含H 的分子与其它极性分子或负离子间) 四、元素的地球化学化学分类(戈式分类) 亲氧(亲石)、亲硫(亲铜)、亲铁、亲气

根据地球中阴离子中氧丰度最高,其次是硫(主要形成氧的化合物和硫化物);而能以自然金属形式存在的丰度最高的元素是铁,因此,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①亲氧性(亲石)元素;②亲硫性(亲铜)元素;③亲铁元素。

亲氧元素:能与氧以离子键形式结合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氧元素。 亲硫元素:能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硫元素。

亲铁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金属状态产出的一种倾向。铁具有这种倾向,在自然界中,特别是O ,S 丰度低的情况下,一些元素

往往以自然金属状态存在,常常与铁共生,称之为亲铁元素。

亲铁元素基本特征:不易与其他元素结合,因为它们的价电子不易丢失(具有较高电离能)。 亲铁元素特点:

原子(注意不是指离子)具有d 亚层充满或接近充满,接近18-18+2的外电子层结构(惰性金属型构型),电负性中等,第一电离能较高(原子中电子不易被剥夺,也难以夺取外来电子),常形成金属键晶体(单质或金属互化物);其氧化物和硫化物的生成热都较小;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最低部分;主要集中于铁-镍核 ,地壳较少 ;亲铁元素具有多亲合性,也可亲氧、亲硫,Fe 是典型代表。

分布情况

圈 物过渡圈 容积曲线

下降部分 上升部分

最低部位

五、类质同象的定义

类质同象: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象”。固熔体:进入晶体中的微量物质称为“类质同象混入物”;含有类质同象混入物的晶体被称为“固熔体”。

2.戈氏法则---适用于岩浆结晶过程的离子键化合物

①优先法则:两种元素电价相同,半径较小者优先进入矿物晶格。

②捕获允许法则:两种离子半径相似而电价不同时,较高价的离子优先进入矿物晶格。

③隐蔽法则:两个离子具有相近的半径和相同的电荷,则它们因丰度的比例来决定自身的行为,丰度高的主量元素形成独立矿物,丰度低的微量元素进入矿物晶格,为主量元素所“隐蔽”。

六、Goldschimdt 定律

定律一: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离子半径,则易于交换,并以与他们在整个体系中相同的比例进入固熔体。定律二: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相似的离子半径,则较小的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定律三: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但是电价不同,那么,电价高的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七、自然界元素结合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1)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如何分类聚集)

(2)类质同像(同类元素在同一矿物占位的关系)

(3)晶体场理论对过渡族元素行为的控制(特殊元素)

第三章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一、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二、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1.内因(1)迁移前元素的存在形式(2)晶体化学键类型(3)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半径、电价、电负性、离子电位等)。

离子电位的实质:阳离子与H+对氧(O2-)的争夺能力的不同。π = W / R (W:离子电价,R:离子半径)

根据离子电位的大小,分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电价低半径大的离子,其离子电位小 (π<2.5)。

第二种情况:电价高半径小的离子,其离子电位大(π>8)

第三种情况:离子电位居中(π:2.5~8)的一些阳离子,它们往往是一些两性元素(Be2+、Ti3+、Cr3+、Al3+、Fe3+、

V3+……),在水中的形式随溶液中酸碱度不同而变化:

在碱性溶液中:(OH)-浓度大,H+浓度小,才能与O2-结合成含氧酸[BeO4]6- ;

在酸性溶液中:H+浓度大大高于(OH)-浓度,则呈氢氧化物分子Mex+(OH)x或自由离子Mex+形式。

2.外因(1)体系中组分的浓度(2)温度、压力:温度升,有利吸热反应。升温有的溶解度增大

(如石英、重晶石),有的则降低(如石膏)

压力增,有利反应向体积减小方向进行。

有挥发分作为络合剂时,压力升,溶解度增大(3)环境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 Eh值的变化。

三、元素的迁移方式

机制:(1)化学迁移(2)生物迁移(3)机械迁移

物质状态:(1)固态物质迁移;(2)水溶液形式迁移;(3)胶体形式迁移; (4) 岩浆形式迁移;

三、水-岩作用的基本类型

1.氧化还原反应

2.水解和脱水反应:水解反应的实质是水电离的H+或OH-进入矿物晶格,分别取代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

3.水合作用:水合作用的实质是水分子整体进入矿物晶格,使矿物的体积增大。

4.碳酸盐化或脱碳酸盐化

5.阳离子交换反应

水-岩化学作用:地壳表层与水圈直接接触,于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可统称为水-岩化学作用。

四、岩浆产生的三种条件

1.温度的增加;

2.压力的降低;

3.体系由无水转变为含水条件

第四章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基本概念(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

核素:具有特定核结构的原子称为核素(nuclide),即核电荷数与中子数的结合。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Z 相同而中子数N 不同的一类核素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丰度:(1)绝对丰度:某一同位素在所有各种稳定同位素总量中的相对份额。

(2)相对丰度(原子丰度):同一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含量(以原子百分数计)。

二、同位素定年的基本原理

设衰变产物的子体原子数为D*

N

e

N

N

=

)1

=t

(

*0-

-

三、母体、子体的概念(銣-锶、钐-钕、铀-铅)

母体:衰变过程中初始放射性同位素。

子体:母体衰变的产物称为母体。

放射性衰变类型及其母体与子体的关系

四、銣-锶等时线定年需满足的条件

1)一套岩石系列的不同岩石,由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造成不同岩石的Rb/Sr比值有差异;

2)结晶分异作用经历的时间较短,各岩石形成Rb-Sr封闭体系的时间大致相同。

3)由于同源岩石具有相同的87Sr/86Sr初始同位素比值;

4)自结晶以来,每个样品都符合定年的基本条件—呈封闭体系。

同位素衰变的基本特征:

①放射性同位素在原子核内部发生衰变,其结果是从一个核素转变为另一个核素;

②衰变是自发的、永久不息的一种恒制反应,而且衰变是按一定比例的;

③衰变反应不受任何温度、压力、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

④衰变前核素和衰变后核素的原子数,只是时间的函数。

五、同位素测年的计算

第五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基本概念

同位素效应:质量数不同的同位素及其化合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称为同位素效应。

δ值:样品的同位素比值相对于标准样品同位素比值的千分偏差。

δ > 0 (正值)表明样品相对标准富集重同位素

δ < 0(负值)表明样品相对标准亏损重同位素

δ = 0 表明样品与标准同位素比值相同

二、氢、氧、碳、硫同位素的常用标准。

1、H、O同位素标准:

?氢有1H、2H(D)两个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常用2H/1H表示;

?氧有16O、17O和18O三个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常用18O/16O表示。

?自然界H、O元素的天然产物H2O普遍存在,故二者常采用同一标准样:①SMOW(Standard Mean Ocean Water)是标准平均大洋水,是一个假设标准,用来作为世界范围比较的基点。②NBS-1(NationalStandardBureau)是美国Potomac河的蒸馏水。碳有12C、13C两个稳定同位素,其同位素比值国际标准是: PDB

硫有32S、33S、34S、36S四种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通常用34S/32S表示,标准是:CDT

?任一样品对于不同标准之间δ值的关系可进行换算,设X,A,B分别为待测样和二个标准:已知δX-B,δB-A分别为样品对标准B和标准B对标准A的δ值。δX-A=δX-B+δB-A+δX-B·δB-A×10-3

同位素分馏值(富集系数):在同位素平衡的前提下,两种不同化合物的同类同位素组成δ值的差,称为同位素分馏值△,也被成为富集系数。△A-B=δA-δB,△A-C=△A-B+△B-C

三、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原理及应用(相关计算)

基本原理是根据地质体中共存物相之间的同位素分馏大小,应用已知的同位素分馏系数,即可计算物相之间的同位素“平衡”温度。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应用的先决条件是共存物相之间达到并保持同位素平衡。

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103ln α = a/T2 + b/T + c,其中a,b,c 分别为常数。

1)在一般低温下,a/T2可以忽略,简化:103ln α = b/T + c

2)在高温下,b/T可以忽略,简化:103ln α = a/T2 + c

用于同位素地质温度计:δ值

δ(‰)= [(R样/R标) - 1] X1000

同位素分馏系数α与δ值的关系:103lnαa-b ≈δa- δb = ΔA-B

四、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点

海水的蒸发和在空中的凝聚过程的同位素分馏主要控制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在空中水蒸气凝聚成雨滴过程是平衡同位素分馏过程,因为水蒸气是在饱和(相对湿度100%)的状态下凝聚为水。生成的雨水相对水蒸气富集重同位素。

什么是雨水线:全球雨水H, O同位素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δD值与δ18O值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δD = 8δ18O + 10 注意:1)雨水线不过原点(海水值);2)干旱和热带地区雨水线的斜率小于8。

“四个效应”:

(1)纬度效应:纬度增加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都减少。赤道附近:δD和δ18O值都接近 0‰。

(2)大陆效应:越向内陆,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越降低。

(3)海拔高度效应:海拔高度增加,大气降水δD和δ18O值降低。

(4)季节效应:冬季相对夏季,大气降水亏损重同位素。

同位素效应:质量数不同的同位素及其化合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元素的同位素相对质量差越大,同位素效应越显著。

同位素分馏:由于同位素效应所造成的同位素以不同比例在不同物质或不同相之间的分配。

同位素比值:定义为单位物质中某元素的重同位素和轻同位素的原子数之比。如:18O/16O,D/H,13C/12C

同位素分馏系数:定义为在平衡条件下,经过同位素分馏之后二种物质(或组分)中某元素的相应同位素比值之商。

小结:氢、氧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特征

海水(现代)均为 0‰或 0‰附近。

?如以海水值为参照,氧同位素自然界分布呈两侧分布;而氢同位素明显偏向负值一侧。

?大气降水基本上都是小于海水值,向负的方向偏离。

?地幔、月岩和相当一部分陨石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布窄(δ18O为5.5-5.7‰ , δD为-40~-80‰)。

?火成岩由超基性至酸性岩逐渐偏离地幔值,向富集18O和贫D的方向发展。岩浆水的δ18O大致在5~10‰,δD在-40~-80‰。

?沉积岩的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大,普遍比火成岩更富集18O;变质岩的氧同位素组成及变化范围都介于火成岩与沉积岩之间。

第六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一、基本概念

主要元素:自然界中丰度较高的元素,丰度大于1wt%

微量元素:只要某元素在体系中的含量低到可以用稀溶液定律来描述其行为,即可称微量元素,通常指矿物含量低于0.1%的元素。

固溶体: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如同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因此可将矿物理解成为一种固体溶液,即固溶体。

亨利定律:当组分i的含量xi无限小时,其活度ai正比与组分含量xi

ai = γi ?xi,i是组分i的亨利常数,与组分含量xi无关,与P、T条件有关

能斯特分配定律:对于实际气体溶液体系,组分i的化学势为:μi = μi0 + RT?Lnfi (fi 为逸度),对于溶液和固熔体体系,组分i的化学势为:μi = μi0 + RT?Lnai (ai 为活度),ai = γi ?x i ,i 为活度系数,代表实际溶液对理想溶液的偏差,与系统的组分、熔体的结构、温度、压力等有关。

分配系数的含义:分配系数可以浅略理解成在晶体/溶体的体系中,元素进入晶体的能力。

常用分类

主元素(major elements)

过渡(族)元素(transition elements)

稀土元素(REE)

铂族元素(PGE)

惰性气体元素(Noble gas)

高场强元素(HFS):离子半径小,电价高 Zr、Hf、Nb、Ta、Ti

大离子亲石元素(LIL):离子半径大,电价低 K、Rb、Sr、Ba、Pb

不相容元素(uncompatible):K或D,〈〈1,倾向于富集在熔体相。不相容元素可以分为2组

1)高场强元素(HFSE),有:REE, Th, U, Ce, Pb4+, Zr, Hf, Ti, Nb, Ta等

2)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有:K, Rb, Cs, Ba, Pb2+, Sr, Eu2+等。LILE活动性更强,特别是有流体参与的系统

相容元素(compatible) :K或D 〉〉1,倾向于富集在结晶相 Ni、Cr、Co

支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主要定律

类质同象(Goldschmidt定律)—揭示结晶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行为

定律一: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离子半径,则易于交换,并以与他们在整个体系中相同的比例进入固熔体。定律二: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相似的离子半径,则较小的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定律三: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但是电价不同,那么,电价高的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ri 为活度系数,代表实际溶液对理想溶液的偏差,与系统的组分、熔体的结构、温度、压力等有关。

二、微量元素的常用分类

按分配系数可分为相容元素与不相容元素;

按元素的电价与半径可分为大离子亲石元素与高场强元素(典型代表元素能够列举)。

按元素周期表还可分为主族元素,过渡族元素,铂族元素,稀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等。

二、影响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

1.离子半径:La系收缩造成稀土元素REE离子半径递减,相应的单斜辉石/玄武质岩浆之间的分配系数递增。

2.体系的组分:随着岩浆组成从基性向中酸性演化,稀土元素在角闪石和岩浆之间的分配系数渐次升高,变化幅度极大。

3.温度温度升高,分配系数降低,表明高温下离子倾向于进入溶体。

4.压力:压力升高,分配系数升高,表明高压下离子倾向于进入固相

5.氧逸度:氧逸度升高, Eu在斜长石/玄武质岩浆间的分配系数KEu降低。

平衡熔融:若在整个部分熔融过程中,熔体与残留固体(源区岩石)间始终保持化学平衡,直到熔体离开源区。

平衡部分熔融过程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对平衡部分熔融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作如下简单的分析:

平衡部分熔融过程微量元素变化的主要特征

不相容元素在溶体中富集,

分配系数越小,富集程度越高;

部分熔融程度越低,富集程度越高

不相容元素在残留体中亏损 分配系数越小,亏损程度越高; 相容元素在溶体中的含量低于源岩 分配系数越大,亏损程度越高

三、岩浆过程中相容元素与不相容元素的变化特征0.01

0.1

1

10

1000

0.20.40.60.8

1

平衡部分熔融过程微量元素变化的主要特征:

不相容元素在溶体中富集:分配系数越小,富集程度越高;部分熔融程度越低,富集程度越高 不相容元素在残留体中亏损:分配系数越小,亏损程度越高; 相容元素在溶体中的含量低于源岩:分配系数越大,亏损程度越高 分离结晶过程中微量元素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容元素在分离结晶作用的早期在残余岩浆中迅速降低,在分离结晶作用的晚期在残余岩浆中几无。 不相容元素在分离结晶作用的早期在残余岩浆中浓度略升,在晚期,浓度骤升。 四、REE 元素有哪些,PGE 元素有哪些,LILE, HFSE 的代表元素举例。 描述稀土元素组成的相关参数

1) 稀土元素总量用符号ΣREE 表示,代表全部REE 元素含量的累加结果,常以ppm 或者10-6为单位。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至酸性岩,ΣREE 值逐渐增高。

(2)轻-重稀土元素比值: 根据REE 的分组,分别对LREE 和HREE 两组稀土元素的含量进行累加后相除获得,可表达为ΣLREE/ΣHREE 或ΣCe/ΣY 。

(3)反映稀土元素之间分异程度的比值

① (La/Yb)N 、(La/Lu)N 、(Ce/Yb)N 比值可用于指示REE 配分曲线的斜率,即LREE 和HREE 的相对分异程度。 ② (La/Sm)N 、(Gd/Lu)N 、(Gd/Yb)N

对LREE 和HREE 内部发生分馏的程度进行指示。

Sun 等(1989)根据洋中脊玄武岩中(La/Sm)N 比值,将MORB 划分出三种类型:

(La/Sm)N >1:P 型,即富集型,即地幔热柱或异常型,对应的REE 配分型式为LREE 富集型;

0.01

0.11101000

0.2

0.4

0.6

0.8

1

(La/Sm)N ≈1:T型,即过渡型;

(La/Sm)N <1:N型,即正常型,对应的REE配分型式为LREE亏损型。

4)Eu、Ce异常

δEu 可作为划分岩石成因类的标志:

斜长岩 Eu正异常

玄武岩 Eu异常不明显

花岗岩 Eu 负异常

δCe可以区分不同沉积相类型,海水中存在的Ce4+ 容易水解,海水中Ce表现出强亏损。

五、什么是增田-科里尔图解

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横坐标为稀土元素名称,纵坐标为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丰度,纵坐标为对数坐标。

六、制作稀土元素丰度模式图时,为什么需要将元素的含量进行标准化?最常用的参照标准是什么?

七、REE配分图的分类

按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丰度特征,可将各类样品的分布模式分成三类:

1.轻稀土富集型

2.轻稀土亏损型

3.平坦型(或球粒陨石型)

八、稀土元素Eu异常产生的原因

计算题:

已知:U=792.1ppm; Th=318.6ppm; Pb=208.2ppm;

Pb同位素组成:204Pb=0.048%(atom);206Pb=80.33%;

207Pb=9.00%; 208Pb=10.63%

普通Pb的同位素组成:

204Pb:206Pb:207Pb:208Pb=1.00 : 16.25 : 15.51 : 35.73

λ8=1.55125×10-10 ; λ5=9.8485×10-10

(假定204Pb,206Pb,207Pb,208Pb的原子量为204,206,207,208;235U、238U的原子量分别为235,238;

235U/238U=1/137.88)

求t6/8 , t7/5 , t7/6

地球化学期中考试

一、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

3.ABCDE,

4.ABCE,5BD、6.DBC,7.ABCD,8.ABCDE。

二、名词解释。

1.地球化学障:元素迁移过程中,由于外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造成元素性质的截然改变,并使元素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障。

2.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及子系统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3.类质同象: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的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笑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5.主要元素:体系中丰度大于1wt%的元素称为主要元素。

6.MORB:洋中脊玄武岩。

7.增田-科里尔图解: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横坐标为稀土元素名称,纵坐标为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丰度,纵坐标为对数坐标。

8.同位素:质量数不同或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元素(核素)称为同位素。

9.核素:具有特定核结构的原子称为核素。常表示为A M,A为核电荷数和中子数的结合。

10.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三、简答、论述题。

1.简述亲氧元素、亲硫元素和亲铁元素各自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亲氧元素特点:①离子最外层为8电子(s2p6)稀有气体稳定结构。②具有较低的电负性。③所形成的化合物键性主要为离子键。④亲氧元素氧化物的生成热大于FeO的生成热,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下降部分。⑤亲氧元素主要集中于地球的岩石圈中。

亲硫元素特点:①离子的最外层为18电子(s2p6d10)结构。②元素的电负性较大。③所形成的化合物键性主要为共价键。④亲硫元素氧化物的生成热小于FeO的生成热,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上升部分。⑤亲硫元素主要集中在地球的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

亲铁元素特点:原子第一电离能较高,常形成金属键晶体,硫化物和氧化物的生成热都较小,位于原子容积曲线的最下部,主要集中于铁-镍核。

2.简述Goldschimdt定律。

答:定律一: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离子半径,则易于交换,并以与他们在整个体系中相同的比例进入固熔体。

定律二: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同的电价,和相似的离子半径,则较小的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定律三:两个离子,如果他们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但是电价不同,那么,电价高的离子倾向于进入固体相。

3.什么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有哪些常用分类?

答:通常把体系中含量低于0.1wt%的元素成为微量元素,其在体系中的行为应符合亨利定律的稀溶液性质。分配系数可分为相容元素与不相容元素;按元素的电价与半径可分为大离子亲石元素与高场强元素;按元素周期表还可分为主族元素,过渡族元素,铂族元素,稀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等。

4.简述固溶体、亨利定律和能斯特分配定律。

答:固溶体:采用研究溶液体系发展出来的理论模型来处理固体,一般把含有类质同象混入物的晶体称为固溶体。

亨利定律:指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溶质的活度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即a i=r i*X i

能斯特分配定律:在给定的P、T条件下,微量元素j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其在两相间的浓度比不随组分含量改变,为一个常数K D。

5.在制作稀土元素丰度模式图时,为什么需要将元素的含量进行标准化(请用图表和文字解释)?最常用的参照标准是什么?答:因为稀土元素在地壳及各种地质体中的丰度呈现出明显的奇偶效应,如图,即原子序数为偶数的稀土元素丰度大于原子序数大于奇数的稀土元素的丰度。为了消除稀土元素的奇偶效应,使稀土元素分配曲线变得平滑,从而能更好的指示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需要将稀土元素的含量进行标准化。常用的参照标准为球粒陨石中稀土元素的丰度。

6.什么是REE?都包含哪些元素?

答:稀土元素。La镧,Ce,Pr镨,Nd,Sm,Eu,Gd,Tb,Dy,Ho,Er,Tm,Yb,Lu。

7.什么是PGE?都包含哪些元素?

答:铂族元素。Ru,Rh,Pd,Os,Ir,Pt。

8.根据分配系数将微量元素分为哪两类,是如何划分的?什么是高场元素?都有哪些元素是其典型代表?什么是大离子亲石元素?都有哪些元素是其典型代表?

答:分为不相容元素和相容元素。总分配系数小于1的元素为不相容元素,其特点是在岩浆过程中倾向于富集在熔体相中。总体分配系数大于1的元素为相容元素,其特点是在岩浆过程中倾向于富集在固相中。

离子半径小,电价高的元素称为高场强元素。如:Zr、Hf、Nb、Ta、Ti。离子半径大,电价低的元素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Sr、Ba、Pb。

地球化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地球化学复习题 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 答: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2、地球化学的任务。 答:1)地球及其子系统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即元素的分布和分配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5)基础理论和应用的发展。 3、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 答:研究思路:以化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研究原子(包括元素和同位素)的行为为手段,来认识地球的组成、历史和地球化学作用。工作方法:野外:地质考察+样品采集(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严格性)。 室内: --岩矿鉴定 --分析测试:早期容量法、离子色谱法和比色法,现今X射线荧光光谱XRF、ICPAES、--ICPMS、固体质谱、AAS等。 --元素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研究:化学分析、晶体光学、X射线衍射、拉曼谱、微区分析(电子探针、离子探针)等。 --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温度(包裹体、矿物、同位素)、压力、pH、Eh、盐度等。 --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同位素测年。 --模拟实验。 --多元统计计算和数学模型。 4、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答:1、基础科学成果的应用.2、地质科学的发展.3、更广泛的数字模拟。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对比元素在地壳、地球和太阳系中分布规律的异同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相同点:元素的丰度均随原子系数增大而减小。均符合奇偶定律。 不同点: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和N a。 原因: 2、研究克拉克值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答:可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A)影响元素参加地壳中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B)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C) 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 3、地球各圈层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 答:地壳:①地壳中元素的相对平均含量是极不均一的。②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地幔:元素分布不均,铁镁含量增高。地核:铁镍含量占绝大部分,其它元素仅占极少部分。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地球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地球总体成分的影响不大。 4、陨石研究的意义 答: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勘查地球化学习题集答案

地球化学找矿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地球化学找矿具有对象的微观化,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擅于寻找隐伏矿体和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 2.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物质主要是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气体和生物。 3.地球化学找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化学指标(或物质组成)。 4.应用地球化学解决地球表层系统物质与人类生存关系。 5.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与实验研究。 6.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7.克拉克值在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单位通常是ppm(或 10-6)。 8.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影响地壳各部分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富集而形成矿床。 9.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将元素分为亲铁元素、亲硫(亲铜)元素、亲氧(亲石)元素、亲气元素和亲生物元素。 10.元素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化学-物理化学迁移、机械迁移和生物-生物化学迁移。 11.热液矿床成矿过程中,成晕元素主要呈液相迁移,迁移方式主要有渗透迁移和扩散迁移两种。 12.影响元素沉淀的原因主要有PH变化、Eh变化、胶体吸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 13.地壳中天然矿物按阴离子分类,常见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 14.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 15.地球化学省实质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16.地壳元素的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7.地壳中元素的非矿物赋存形式包括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胶体或离子吸附和与有机质结合。 18.风化作用的类型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

地球化学图相关计算

地球化学图相关计算 一、计算Al 2O 3/(CaO+Na 2O+K 2O)和Al 2O 3/(Na 2O+K 2O)或A/CNK-A/NK 分子(摩 尔)比步骤与投图 1.列出Al 2O 3、CaO 、Na 2O 和K 2O 的分子量 Al 2O 3分子量 CaO 分子量 Na 2O 分子量 K 2O 分子量 102.00 56.00 62.00 94.00 主要氧化物分子量 氧化物 Al 2O 3 CaO Na 2O K 2O Si 2O TiO 2 Fe 2O 3 FeO MnO MgO P 2O 5 分子 量 102.0 56.0 62.0 94.0 60.0 80.0 160.0 72.0 71.0 40.0 142.0 2.列出所测样品的Al 2O 3、CaO 、Na 2O 和K 2O 含量 岩性 样品号 Al 2O 3含量 CaO 含量 Na 2O 含量 K 2O 含量 (x ηγT 1) P4XT06 14.44 0.41 2.66 5.52 (x ηγT 1) P15XT02 13.31 0.41 4.33 4.47 (z ηγT 1) P15XT03-1 13.34 0.57 4.32 4.25 (z ηγT 1) P4XT10 13.82 0.56 4.23 4.30 3.求出分子(摩尔)数(样品中Al 2O 3、CaO 、Na 2O 和K 2O 含量除以各自氧化物

的分子量) 岩性样品号Al2O3分子数CaO分子数Na2O分子数K2O分子数 (xηγT 1) P4XT06 (14.44/102.0=) 0.142 (0.41/56.0=) 0.007 (2.66/62.0=) 0.043 (5.52/94.0=) 0.059 (xηγT 1) P15XT02 (13.31/102.0=) 0.130 (0.41/56.0=) 0.007 (4.33/62.0=) 0.070 (4.47/94.0=) 0.048 (zηγT 1) P15XT03-1 (13.34/102.0=) 0.131 (0.57/56.0=) 0.010 (4.32/62.0=) 0.070 (4.25/94.0=) 0.045 (zηγT 1) P4XT10 (13.82/102.0=) 0.135 (0.56/56.0=) 0.010 (4.23/62.0=) 0.068 (4.30/94.0=) 0.046 4.分别求出Al 2O 3 /(CaO+Na 2 O+K 2 O)和Al 2 O 3 /(Na 2 O+K 2 O)或A/CNK-A/NK分子 (摩尔) 比 岩性样品号Al2O3/(CaO+Na2O+K2O)分子比(摩尔)Al2O3/(Na2O+K2O)分子比(摩尔)(xηγT1) P4XT06 0.142/(0.007+0.043+0.059)=1.299 0.142/(0.043+0.059)=1.393 (xηγT1) P15XT02 0.130/(0.007+0.070+0.048)=1.046 0.130/(0.070+0.048)==1.112 (zηγT1) P15XT03-1 0.131/(0.010+0.070+0.045)=1.046 0.131/(0.070+0.045)=1.138 (zηγT1) P4XT10 0.135/(0.010+0.068+0.046)=1.093 0.135/(0.068+0.046)=1.189 5.投图 以Al 2O 3 /(CaO+Na 2 O+K 2 O) 或A/CNK分子(摩尔)比X为轴和以Al 2 O 3 /(Na 2 O+K 2 O) 或A/NK 为Y轴,投点即可。 换算公式 n = m / M,n是摩尔数,m是质量或含量,M是分子量。摩尔比和分子比可以看做是一个意思。 二、微量元素蛛网图K、P、Ti等的计算 1. K=K 2 O×0.83013×10000 2. P=P 2O 5 ×0.43646×10000 3. Ti=TiO 2 ×0.5995×10000 三、花岗岩R2-R1构造环境判别图解(阳离子或原子数之比)R2和R1的计算步骤 1.列出R 2和R 1 R1=4Si-11(Na+K)-2(Fe+Ti),R为阳离子数或原子数。

《地球化学》练习题2剖析

恩《地球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答案)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 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答案)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自然界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答案)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13.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14.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15.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2.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 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量) 第二: 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质) 第三: 研究元素的迁移(动) 第四: 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 第五: 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第二章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生结合规律 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 (1)亲氧元素:能与氧以离子键形式结合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氧元素。 特点:惰性气体结构;电负性小;离子键为主;生成热>FeO;主要集中在岩石圈。(2)亲硫元素:能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的金属(半金属)元素称为亲硫元素特点:铜型离子;电负性较大;共价键为主;生成热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2012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江苏万安建筑勘察设计院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2)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3)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6) 2.5 地层代号 (6) 2.6 勘察工作图例 (7) 2.7 地质图例 (9)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1)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3)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4) 3.1 一般规定 (14) 3.2 图例图示 (16) 3.3 平面图图示 (16)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19) 3.5、柱状图图示 (22)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4)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5)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6)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26)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26)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3n(侏罗系下统南园组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综合练习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地球化学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 2、分馏作用( ) 3、同位素地球化学( ) 4、同位素成分( ) 5、初始铅(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原始铅() 7、原生铅() 8、普通铅() 9、同位素的分类() 10、Rb-Sr法() 11、K-Ar法() 12、Sm-Nd法()

13、U-Th-Pb法() 14、Rb-Sr() 15、Pb-Pb法() 16、区域克拉克值() 17、丰度系数() 18、富集矿物() 19、载体矿物() 20、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1、氧化(还原)障() 22、离子电位π() 23、放射性衰变() 24、α衰变() 25、β-衰变() 26、r衰变() 27、单衰变()

28、电子捕获() 29、衰变系列() 30、放射性成因铅() 31、稳定同位素() 32、同位素分馏作用() 33、同位素效应() 34、惰性组分()

35、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 36、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 37、类质同象有何地球化学意义?() 38、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 39、什么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 () 40、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 () 4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环境土壤学试卷(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亦称土壤机械组成。 2、菌根: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1000g土。 4、土壤缓冲性能: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5、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简述土壤圈的功能。 答:(1)对大气圈:频繁的水、热、气地交换和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2)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3)对水圈: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依内容酌情给分) 2、简述土壤的物质组成。 答: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土壤是一个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多相分散体系。(依内容酌情给分)3、简述菌根的作用。 答:①通过无数细长菌丝和菌索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吸收能力。 ②菌根分泌的多种酶,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并把它们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养分。 ③菌根还能产生多种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调控植物生理活动,促进植物健康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生存能力。 ④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土壤活性和肥力,改良了土壤。(依内容酌情给分) 4、简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答:1)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有机-生物复合体或无机-有机-生物团聚体。 2)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 3)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 4)土壤微生物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 5)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6)土壤是个不均质体,能同时为要求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类群提供生存条件。因此,土壤中同时存在着各种类群的微生物。(依内容酌情给分) 5、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因素。 答:1)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2)微生物活动:好氧活动;3)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好氧分解;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分泌物;5)土壤的pH:影响土壤Eh (每个因素1分) 6、何为盐基饱和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06地球化学试卷A

课程号:013201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50分) 1、元素的丰度值 2、类质同象混入物 3、载体矿物和富集矿物 4、地球化学障 5、八面体择位能 6、戈尔德斯密特相律 7、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 8、δCe值(列出计算公式并说明) 9、同位素分馏系数 10、衰变定律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当以下每种物质形成时,其氧化电位是高还是低?(1) 陨石;(2)煤;(3)海底锰结核;(4)钒钾铀矿;(5)页岩中的黄铁矿;(6)鲕绿泥石。 2、为什么硅酸盐矿物中K的配位数经常比Na的配位数大?(离子半径:K+的为1.38A,Na+的为1.02A,O2-的1.40A)。 3、研究表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18O/16O比值,例如岩浆岩中石英一般比钾长石具有更高的18O/16O比值,试阐明控制矿物18O/16O比值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4、用Rb-Sr或Sm-Nd法对岩石定年时,为什么当岩石矿物中的87Rb/86Sr或143Sm/144Nd比值差别越大结果越好? 5、试分析下图中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中各个曲线可能代表的岩石类型及造成分配型式特征的原因。 三、论述题(任选1题,10分) 1、试述稀土元素数据的处理步骤和表示方法。 2、要获得准确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一、 1.每种化学元素在自然体中的质量,占自然体总质量(或自然体全部化学元素总质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该自然体中的丰度值. 2.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的其它 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而使晶体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的现象。由类质同像形式混入晶体中的物质称为类质同像混入物。含有类质同像混入物的混合晶体称为固溶体。 3. 载体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但有时该 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 富集矿物是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4、地球化学障指地壳中物理或化学梯度具有突变的地带,通常伴随着元素的聚 集或堆积作用。即在元素迁移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地带时,介质中原来稳定的元素迁移能力下降,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这种地带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5.任意给定的过渡元素离子,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一般总是大于在四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能.二者的差值称为该离子的八面体择位能(OSPE). 这是离子对八面体配位位置亲和势的量度。八面体择位能愈大,则趋向于使离子进入八面体配位位置的趋势愈强,而且愈稳定。 6.在自然条件下,矿物常形成于一定的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并在此范围内保持稳定。因此,F≥2,据吉布斯相律,F=K-Φ+2,有Φ≤K,即平衡共存的矿物数不超过组分数,即为戈尔德斯密特矿物学相律。 7.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s):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矿物相的微量元素;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s):岩浆结晶或固相部分熔融过程中偏爱熔体或溶液相的微量元素.也称为湿亲岩浆元素(hygromagmatophile). 8.δCe或(Ce/Ce*)。是表征样品中Ce相对于其它REE分离程度的参数.Ce除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20040912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 2004年9月20日稿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5)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6)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9) 2.5 地层代号 (9) 2.6 勘察工作图例 (10) 2.7 地质图例 (12)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5)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6)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图例图示 (20) 3.3 平面图图示 (20)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3) 3.5、柱状图图示 (26)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8)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9)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30)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30)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30)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地球化学复习题汇总

地球化学赵伦山张本仁 韩吟文马振东等 P 1:地球化学基本问题) P 5:克拉克值,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几个发展阶段) P31:元素丰度,表示单位元素在地壳平均化学丰度―――确定方法,克拉克值, P37: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P68:类质同象和固溶作用 P81:元素的赋存状态――1,5种 P88: 元素迁移 P 123: 相律 P169: 衰变定律 P181: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痕量元素=微量元素) 复习内容及答案汇总 一、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科特点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P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相关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在地球化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过程,随后基于克拉克、戈尔施密特、维尔纳茨基、费尔斯曼等科学家的出色工作,地球化学由分散的资料描述逐渐发展为有系统理论和独立研究方法的学科。目前地球化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相邻学科相互渗透与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地球科学研究内容,在地质作用过程定量化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和学科特点是:(1)通过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元素相互组合和赋存状态变化等追索地球演化历史;(2)利用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解释自然体系化学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探讨自然作用的机制;(3)将地球化学问题置于地球和其子系统(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中进行分析,以个系统的组成和状态约束作用过程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围绕原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及其意义,地球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基本问题:(1)研究地球和动质体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2)研究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3)研究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和同位素迁移历史和地球的组成、演化历史、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二、简述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理论使许多地质难题迎刃而解,其可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地球化学综合考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球化学课程综合测试3 学习层次:专升本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元素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3.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4.放射性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衰变形成其它核数,最终转变为稳定核数的同位素。 5.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6.不相容元素: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部分熔融或岩浆分异结晶过程中,在固相/熔体相中的总分配系数<<1的微量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 7. Ce:表征Ce与REE整体分离程度的参数。其计算公式为:δCe=2Ce n/(La n+Pr n)(n 表示相对于球粒陨石标准化)。 8.元素丰度的奇偶规律:偶序数元素的丰度大于相邻奇序数元素的丰度,这一规律又被称为Oddo-Harkins(奥多-哈金斯)法则。 二.简答题 1. 大陆地壳组成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由于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极度的不均一性,因此,研究大陆的浅部地壳和深部地壳的手段不尽相同。其中,对大陆地壳浅部组成研究的方法包括区域大规模取样法、简化取巧方法以及细粒碎屑沉积物法等等。而对大陆深部地壳的研究手段则主要包括研究火山岩中的角闪岩和麻粒岩包体,暴露地表的深部地壳断面,或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获取的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反演。 2. 简述能斯特分配定律及元素分配系数的涵义。地球化学上按总分配系数将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地球化学特点是什么?(要求各类别至少举两个元素为例)。 答:能斯特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微量组分在两共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将微量元素在两相之间的活度笔直称之为分配系数(K D)。 按元素在岩浆作用过程中的行为分为相容元素、不相容元素。其中不相容元素进一步分为高场强和低场强元素。 相容元素指总分配系数大于1的元素,如Ni、Co、Cr,在岩浆作用中优先进入矿物相或残留固相;不相容元素指总分配系数小于1的元素,它们优先进入熔体相,其中将分配系数小于0.1的又称为强不相容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Sr、Ba以及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为不相容元素的代表。 3. 活度积原理及其在地球化学研究上的意义。 答: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溶化合物中该化合物的离子浓度乘积得到的常数为活度积。所谓的活度积原理指的是在天然水中,金属元素首先选择形成活度积最小的化合物的阴离子

地球化学考试题

名词解释 1.浓度克拉克值:概念系指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矿床、岩体或矿物等)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表示某种元素在一定的矿床、岩体或矿物内浓集的程度。当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时,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比在地壳中相对集中;小于1时,则意味着分散 2.亲氧性元素:倾向于与氧形成高度离子键的元素称亲氧元素。特征是:离子半径较小,有惰性气体的电子层结构,电负性较小。如K、Na、Ca、Mg、Nb、Ta、Zr、Hf、REE等;易形成惰性气体型离子; 3.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即元素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经常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 4.普通铅(或正常铅):普通铅(或正常铅):指产于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如方铅矿、黄铁矿、钾长石等),在矿物形成以前,Pb 以正常的比例与U、Th共生,接受U、Th衰变产物Pb的不断叠加并均匀化。 5.不相容元素:趋向于在液相中富集的微量元素。由于其浓度低,不能形成独立矿物相,并且因离子半径、电荷、晶场等性质与构成结晶矿物的主元素相差很大,而使其不能进入矿物相。它们的固相/液相分配系数近于零。 6.同位素分馏系数: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为常数,称分馏系数α,或者指两种物质(或物相)之间同位素比值之(α),即αA-B=RA / RB,式中A,B表示两种物质(或物相),R表示重同位素与轻同位素比值,如34S/32S,18O/16O。α表示同位素的分馏程度,α值偏离1愈大,说明两相物质之间同位素分馏程度愈大;α=1时物质间没有同位素分馏 7.K(不稳定常数):金属离子与配位体生成络合物的逆反应是络合物的解离反应,达成平衡时的常数,称为不稳定常数。它与稳定常数互为倒数。不稳定常数越大,络合物越不稳定。 8.δEu:反映Eu异常的强。. 9.稀土元素(REE):原子序数57-71的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相关密切的钪和钇共17种元素,包括: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Sc,Y 10.高场强元素 (HFSE):指离子半径小、电荷高,难溶于水,地球化学性质稳

地球化学涉及的基本图件制作及相关软件应用(点位图)

地球化学涉及的基本图件制作及相关软件应用(连载...) 发帖之前思绪良久,本想以有声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但碍于工作紧张,只能以教程的形式展现,希望带给大家些许帮助。如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交流,我的邮箱94024716@https://www.360docs.net/doc/672851033.html,. 地球化学图件涉及内容较多,本帖将从基本的原始数据图开始,到最后的解释推断等图件,逐一展现,帖子将不定期更新,对此也希望大家支持与谅解。 说明的是各种作图软件有的需要狗和相关插件,如有需要,请联系本人。 1、点位图 MAPGIS做法: 设置带号是关键。 记住数据类型为6,即字符串型

将预先做好的图框套入!!! 根据属性表注释,建立一个新的点文件,注释文件, 完成!!! 为突出高值,我们在预先统计好的基础上,对高值进行特殊标注,如Cu将大于80的数据进行特殊表示,这就涉及我们刚才所要注意的属性类型,因设定的为字符串型,所以在输入数值时加引号""。可以改变其子图类型和注释大小,颜色。我们将注释颜色改为红色,完成。

事先说明的是该软件所做点位图只能针对单个元素进行,而且所作点位无属性。 成图格式为明码格式,进行转换。

2 地球化学图的各种做法简介 在此介绍我所掌握的各种做法,仅供参考。 一、MAPGIS 在DTM模块完成, 设置好各项参数点确定。标记我们这里选无,也可以选自己相要的制图幅选择数据投影变换,填好各项。 完成。套图框

强调的是,MAPGIS网格化是根据数据范围进行,而未经扩边处理,所以和原图框比较较小。 二、金维 数据网格化

与图框大小不合,要进行扩边处理,进行两次扩边之后,完成。

最新水文地球化学试卷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1、盐效应:矿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低于矿物在高含盐量水中的溶解度,这种含盐量升高而使矿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2、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岩石颗粒吸附地下水中的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某些阳离子转入水中,从而改变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这一作用即为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3、氧化垒:在还原条件被氧化条件激烈交替的地段上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垒。 4、侵蚀性CO2:当水中游离CO2大于平衡CO2时,水中剩余部分的CO2对碳酸盐和金属构件等具有侵蚀性,这部分即为侵蚀性CO2。 5、TDS: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它包括溶于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的气体。 6、硅质水与硅酸水: SiO2含量大于50mg/L的水称为硅质水(1.5分);在阴离子中,HSiO3-占阴离子首位(按mol%计算)的水称为硅酸水(1.5分)。 7、硬度:是以水中Ca2+和Mg2+来量度,其计算方法是以 Ca2+和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以CaCO3表示,其单位为mg/L。二、填空(每题1分,共14分) 1、Fe2+在(酸)性中迁移强,而在(碱)性中迁移弱。 2、地球化学垒按成因可分为(机械)垒、(物理化学)垒、(生物)垒和(复合)垒。 3、碱度主要决定于水中的(HCO-3,CO2-3 )的含量。硬度是以( Ca2+,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而暂时硬度是以( HCO-3,CO2-3 )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 50。 4.大气CO2的δ13C平均值是(-7 ‰),而土壤CO2的δ13C平均值是( -25‰)。 5.标型元素的标型程度取决于(元素的克拉克值)和(它的迁移能力)。 6.弥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对流扩散迁移)和(渗透分散)。 7、SiO2 和Na/K地热温度计适用的温度范围分别为( 0~250 ℃)和( 150~350 ℃)。 8.近代火山型浅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SO2-4 SO2-4 -Cl ),而深部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HCO-3 )。 9.海水的水化学类型为( Cl-Na ),而海成存封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 -Ca )。 10、水对离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溶解作用,是由于水分子具有较强的(介电)效应所致,水的沸点较高,是由于水分子间(氢键)的破坏需要较大的能量。 11、在35℃下,pH=7的地下水是(碱)性。在天然水化学成分的综合指标中,体现水的质量指标的有( TDS,硬度,含盐量或含盐度 , 电导率),而表征水体系氧化还原环境状态的指标有( COD,BOD,TOC,Eh )。

地球化学图相关计算

地球化学图相关计算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地球化学图相关计算 一、计算Al2O3/(CaO+Na2O+K2O)和Al2O3/(Na2O+K2O)或A/CNK-A/NK分子(摩 尔)比步骤与投图 1.列出Al 2O 3 、CaO、Na 2 O和K 2 O的分子量 Al2O3分子量CaO分子量Na2O分子量K2O分子量主要氧化物分子量 氧化物Al 2O 3 CaO Na 2 O K 2 O Si 2 O TiO 2 Fe 2 O 3 FeO MnO MgO P 2 O 5 分子量 2.列出所测样品的Al 2O 3 、CaO、Na 2 O和K 2 O含量 岩性样品号Al 2O 3 含量CaO含量Na 2 O含量K 2 O含量 (xηγT 1) P4XT06 (xηγT 1) P15XT02 (zηγT 1) P15XT03- 1 (zηγT 1) P4XT10 3.求出分子(摩尔)数(样品中Al 2O 3 、CaO、Na 2 O和K 2 O含量除以各自氧化物的分 子量) 岩性样品号Al2O3分子数CaO分子数Na2O分子数K2O分子数 (xηγT 1)P4XT06 (=)(=)(=)(=) (xηγT 1)P15XT02 (=)(=)(=)(=) (zηγT 1)P15XT03-1 (=)(=)(=)(=) (zηγT 1)P4XT10 (=)(=)(=)(=) 4.分别求出Al 2O 3 /(CaO+Na 2 O+K 2 O)和Al 2 O 3 /(Na 2 O+K 2 O)或A/CNK-A/NK分子 (摩尔) 比 岩性样品号Al2O3/(CaO+Na2O+K2O)分子比(摩尔)Al2O3/(Na2O+K2O)分子比(摩尔)(xηγT1)P4XT06++= += (xηγT1)P15XT02++= +== (zηγT1)P15XT03-1++= += (zηγT1)P4XT10++= += 5.投图

油气地球化学复习资料题

第三章生物的类型与化学组成 名词解释: 1.浮游植物: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2.浮游动物:指没有运动器官或具极不发达运动器官,对水流等不发生作用,而只能随波 逐流的一类水生生物,浮游动物大多骨骼不发育体积小。 3.碳水化合物:是多烃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有C、H、O3种元素组成,其中H、O 原子比例数为2:1,与水分子中H、O比例相同。 4.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单体通过肽键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5.脂类:指所有生物组成的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生物体组分。 6.蜡:是不溶于水德固体,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和甾醇形成的酯。 7.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合体。 一.概述油气成因理论的四种学说 无机成因说:油气是由无机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它们或是由地球深部高温条件下原始碳或其氧化态经还原作用形成;或是在宇宙形成初期已存在,后随地球冷却被吸收并凝结在地壳的上部,有这些碳氢化合物沿裂隙溢向地表过程中便可形成油气藏。按照这一学说,无机成因油气不仅存在而且远景巨大,将有可能比有机成因的油气潜力大的多,其蕴藏量几乎是取之不尽的。 油气的早期有机成因说:石油是由沉积物(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早期的成岩作用阶段经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形成的。这一学说认为石油是在近现代形成的,是许多海相生物中遗留下来的天然烃的混合物,即它仅仅是生物体中烃类物质的简单分离和聚集。由于此时的有机质还埋藏较浅故也被称为浅成熟。 油气的晚期成因说:认为并入沉积物中的生物聚合体首先在生物化学和化学的作用下,经分

解,聚合,缩聚,不溶等作用,在埋深较大的成岩作用晚期成为地质大分子——干酪根。之后,随着埋深的继续增大在不断升高的热应力作用下,干酪根才逐步发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形成大量的原石油(或称为沥青,包括烃类和非烃类)。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原石油从生成它的细粒岩中运移出来,在储层中聚集成为油气藏。与早期成因说相同的是,它也认为油气源于有机质。但不同的是,它认为石油不是生物烃类的简单分离和聚集,而是先形成干酪根,之后在较大的埋深和较高的低温条件下才在热力的作用下转化形成。它也被称为深成说(此时有机质的埋深已经较大)和干酪根成烃说(有机质先形成干酪根,干酪根再生油气)。现代油气成因说:无机成因说+油气的早期有机成因说+油气的晚期成因说 二.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的结构和元素组成有何异同? 脂类(C,H,O):包罗广,结构差异大,但有共性,既不溶于水而溶于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 蛋白质(C,H,O,N):蛋白质构成了生物机体中大部分含氮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是细胞最重要的结构成分。 碳水化合物(C,H,O):是一切生物体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壳质)。 木质素(C,H,O,N):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性质十分稳定,不易水解,但可被氧化成芳香酸和脂肪酸,含侧链很少,故生油难,但含-OCH3,可生气。 三.与油气关系密切的有哪几类生物,其化学组成有何异同,能否解释这几类生物为什么会与油气关系密切? 浮游植物:糖类富集,蛋白质含量较低,含木质素,脂类含量仅高于高等植物。浮游植物可能始终是世界上有机碳的主要来源。 浮游动物:糖类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较高。其数量受浮游植物产率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