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关于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关于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宁波地铁:1号线介绍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宁波地铁1号线(图) 简介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为东西向主干线,西连高桥镇,东连北仑中心区,贯穿海曙、三江口、江东区及东部新城,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客流并满足商业发展中的客流需求。1号线全长44.18公里,分两期建设。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为高桥西站到东外环路站,线路长约20.878公里,目前计划设车站19座,其中有5座车站与其他5条轨道交通线路进行换乘。 根据目前的设计方案,19座车站都将配套公交、自行车、出租车换乘的停车设施,配套公交首末站和枢纽站,但小汽车和自行车的停车泊位数、面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建设工期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工期为5年。2009年6月26日开工,2014年竣工并投入通车运营。 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由6条线组成放射式线网,以三江片为核心,构成“三主三辅六条线”,呈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网,线网全长247.5km。根据国家批准的近期建设规划,宁波将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形成“十”字型轨道交通基本骨架。工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高桥镇,望春路后转入地下,沿中山西路向东,经汽车西站、大卿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桥、西门口、鼓楼、市政府、天一广场,下穿奉化江后沿中山东路向东,经樱花公园、世纪大道后,折入宁穿路向东,经海晏路、盛莫路至东外环路站。 全线共设车站20座,其中,高桥西站、高桥站、西三路站、芦港站、徐家漕站等5站为高架站,望春站开始均为地下站。平均站距1082米,全线区间主要有圆形隧道、矩形隧道、U 形槽、高架桥四种断面形式,设车辆段综合基地和停车场及控制中心各一处,设望春路和樱花公园两座主变电所。 根据规划测算,初期,宁波快速轨道交通发车频率达每5分钟一班,今后有望提高至3分钟一班。车辆最高运行速度可达80km/h 。根据规划,高峰时最大的运行列车对数将为30对/h 。 照此计算,从起点高桥西站坐地铁到东外环路也不过16分钟。今后,盛世郦都的居民到天一广场都不用10分钟,而现在高峰时期坐公交车起码40分钟。

宁波轨道交通

宁波轨道交通 宁波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以主城区为核心,以跨三江(姚江、甬江、奉化江)、连三片(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沿三轴(商业轴、水轴、公建轴)为指导思想构成骨架,,辐射范围覆盖全宁波市区和余慈地区以及奉化组团,规划线网全长247.5km(主城区内全长177.4km,不包括市域线)。宁波市轨道交通由10条放射性线路组成并连线成网。其中市区线暂定为7条,市域线3条。市区线中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为轨道交通主干线,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宁波轨道交通7号线为辅助线。市域线为宁波——奉化(2015年下半年计划开工,与3号线一起建成通车)——宁海,宁波——余慈,宁波——象山。

规划

3建设线路

镇海澥浦直通鄞州姜山南澥浦陈婆渡20站35公里 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 慈城直通东钱湖慈城东钱湖南站22站40.6公里 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 望春工业区直通镇海骆驼金房贵驷26站43.6公里 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 鄞州集士港直通北仑小港集士港小港24站38.2公里 4重点站台 如何坐地铁? 进站:轨道交通车站平均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处有编号,标有:宁波轨道交通标识、线路号、车站名、出入口编号。

购票:轨道交通票卡分为:甬城通、单程票。每个车站站厅层的客服中心可以为市民提供兑零、乘客事务处理、甬城通充值、单程票应急售票等服务,其中自动售票机(TVM)主要用于购买单程票。购买方式主要有两种:选择目的站购票:点击全线地图区域任意位置,进入以点击点为中心的放大地图区域,选择了目的站点后,购票信息窗口将显示所到目的站点的名称、票价、数量(默认为一张)、应付金额等信息。TVM目前可以接收5角、1元的硬币,5元、10元、20元的纸币。 选择票价购票(快捷购票):在待购票界面直接选择单程票票价后,转到购票信息界面。 检票进闸:将车票在刷卡区停留片刻,如票卡状态正常则闸机扇门打开,且顶灯绿色闪烁,蜂鸣器“滴”地一声鸣叫,进站界面出现单程票票价提示,由闸机通道进站。若闸机扇门没有开启,市民可拿着车票到客服中心分析不能进闸的原因,禁止攀爬、钻越栏杆、闸机。 候车:市民在站台安全黄线内候车,待列车完全停稳、车门完全开启后,遵循“先下后上,两边上中间下”的原则,有序上车。 乘车:列车发车前,车门上方的警示灯会闪亮,同时关门蜂鸣器也会有规律地鸣叫,此时尚未上车的乘客请退到安全线内。 下车:列车在行驶中,列车广播或车厢电子显示屏会告知乘客下一到站的站名,乘客应及早作好下车准备。 出闸:站立于闸机的通道外侧,若持单程票,将单程票插入投票口;若持甬城通,将车票在刷卡区内停留片刻;如票卡状态正常则闸机扇门打开,且顶灯绿色闪烁,蜂鸣器“滴”地一声鸣叫。若持单程票,出站界面出现票种提示;若持甬城通,出站界面出现票卡内余额提示及扣款金额。 出站:市民按照车站出入口导向指示选择出入口,通过楼梯、自动扶梯或车站通道出站。 办卡买票哪些人可得优惠 1、宁波轨道交通的票种有哪些?如何用?将来有没有其他票种,如月票? 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可使用在各车站自动售票机购买的单程票(含预赋值单程票)、纸票、纪念票以及其他有效车票,也可使用市民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甬城通IC卡。 单程票在发售当站、当日乘车有效,出站时由闸机回收。预赋值单程票在发售当日乘车有效,出站时由闸机回收。纸票适用于人工售检票运作模式,一般在大客流或AFC故障等情况下作应急备用。每张纸票乘客只能使用一次,发售时需车站人员盖上站名章和日期章,仅在日期章当日及售卖站进站。进站时由车站工作人员撕下一角,乘客从边门进站,出站时乘客从边门出站。纪念票按发行公告的具体规定购买和使用。

决策建议稿: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研究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研究 决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是一种指引人们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含有图片的说明性文档,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目标、时间跨度、复杂任务和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处理与描绘;它集中反应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始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以来,虽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从各个侧面反应出由于智慧城市路线图的缺少,没能达到整体建设形象呈现,缺乏清晰、准确的行动指南。 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民众需求调研稍显不足 建设智慧城市,是为市民服务的。以新加坡为例,在“iN2015”计划制定过程中,IDA 通过组织“畅想IT!iN2015”竞赛和公共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得到了新加坡公众的积极响应,可以说“iN2015”计划是由民众、企业和政府共同创造的一项全民工程。但是我市在做智慧城市规划时,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课题组随机对100名宁波市民进行了街头调查,83%的人知道宁波在建智慧城市,但是不知道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建什么内容,也说不清楚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如此这般,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没有完全和民众的需求对接,民众智慧,民众体验没有充分体现,稍显不足。 (二)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宁波特色”不够鲜明 虽然国内外各个城市都提出了各自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但大都缺乏特色,“千城一面”。而就这点而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大多城市一样,“宁波特色”性还略显缺乏,缺少

如新加坡的“iN2015”、韩国的“U-Korea”和“数字南昌”、“感知无锡”、“生态沈阳”这样引领性、标语性的鲜明目标,对民众的愿景性、导引性不强,难以形成合力。 (三)市(县)、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缺少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规划相应的产业布局,明确各区域发展方向,形成各自特色与合力。如杭州制定了《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对城市核心区、支撑区、拓展区进行了相应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而宁波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目前尚无统一布局,导致市(县)、区发展没有目标性。 (四)管理、推进体制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1)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部门合作机制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包含很多具体的工程项目,基本上是按政府已有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来划分,比如,智慧健康就由市卫生局负责,智慧交通方面的事归属市交通委等等。这种传统的垂直式的组织形式必将造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封闭式系统并存,形成信息孤岛,重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上的浪费和用户体验上的不一致性等等问题。 (2)激励机制缺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上级单位的设想都需要基层单去具体实施和完成。因此很多工作的推进都设立了奖励经费(比如市节能办)。而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奖励经费,基层单位人员做与不做一个样,也导致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推进积极性不高。 (3)对内宣传不足。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主对主要受众——市民的宣传还比较缺少。尽管有智慧家居体验馆和智博会等大型活动,但市民参与度不强。以智慧家居体验为例,市民需要预约成功方能前去体验。 (5)评价体系的内涵性、操作性不强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 影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3年4月武汉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调整环评的原因 宁波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重点调整内容为: ●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 架 空接触网受电方式; ●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 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 ●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 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 ●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 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 等局部有调整; ●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机电安装JD1104标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三、施工部署 (2) 1、施工人员部署 (2) 2、施工机具部署 (2) 3、施工计划 (2) 四、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方案................................................................... ..3 第一节、施工准备 (3) 第二节、砌墙工程施工 (4) 第三节、抹灰工程施工 (5) 第四节、涂饰和饰面砖工程施工 (6) 第五节、地面工程施工 (7) 第六节、天棚工程施工 (10) 第七节、门窗工程施工 (11) 第八节、细部工程 (12) 第九节、结构钢筋、砼施工........ ...................................................... .13 五、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4) 总体安全技术措施 (14) 一、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5) 二、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5) 三、安全检查措施 (15)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机电安装JD1104标 工程性质:新建市政工程 建设地点:宁波市江东区樱花公园、福明路、世纪大道站、海晏北路及车站所辖区间 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天津路安电气化监理有限公司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线路长度为20.972km,包括高架线路5.45km,过渡段0.31km,地下线路15.118km。共设车站20座,包括高架站5座,地下站15座,平均站间距约1.14km。一期工程设石路头停车场和天童庄车辆基地各1座,在东环南路站附近设控制中心1座。根据宁波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1号线一期工程与5条规划线路换乘,全线共有换乘车站5座,由西向东分别是望春桥站、大卿桥站、鼓楼站、樱花公园站和海晏北路站。 本标段(JD1104)工程范围包含樱花公园站、福明路站、世纪大道站、海晏北路站及车站所辖区间的机电安装工程及设备区装修工程。本标段车站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樱花主变电所,还包含樱花主变电所中FAS设备和气体灭火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施工图中所包含的所有工程内容。

[精编]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 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3年4月武汉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1建设项目概况 1.1调整环评的原因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重点调整内容为: ●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 ●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 ●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 ●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等局部有调整; ●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

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 作者:来源:余姚市政府网站添加日期:11年12月29日 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一、前言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品的应用无处不在。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融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源于2008年底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当前,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化发展迅猛,“智慧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的远景和目标。自2009以来,全国掀起以物联网产业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发展热潮,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相继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城市”提升为城市转型发展核心战略。 建设智慧城市,将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设智慧城市为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供了良好契机。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加快城市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和要求。 为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家、省“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宁波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思路和要求及《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了《余姚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二、建设现状 1、政府信息技术核心应用体系初步形成。我市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基本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全市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业务系统相继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

中共宁波市委_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中共宁波市委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2010年9月17日) 为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把为深宁波现在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市委、市政府特作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一、 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建设智慧城市,促进现代化社会智慧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宁波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把现代化国际抗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追性,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 建设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决策部署,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基本原则。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 ——坚持立足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宁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宁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 版

序言 宁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量数据解读报告对宁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 交通客运量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轨道交通客运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宁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 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宁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量的理解,洞悉宁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量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宁波公共汽电车和轨道交通客运量现状 (1) 第二节宁波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宁波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宁波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占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宁波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宁波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宁波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同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宁波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指标分析 (7) 一、宁波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宁波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占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宁波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宁波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宁波市轨道交通各线路站点

宁波轨道交通各线路站点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 为东西向主干线,西连高桥镇,东连北仑中心区,贯穿海曙、三江口、江东区及东部新城,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客流并满足商业发展中的客流需求。1号线全长44.18公里,分两期建设。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为高桥西站到东外环路站,线路长约20.878公里,目前计划设车站19座,其中有5座车站与其他5条轨道交通线路进行换乘。1号线车站列表如下: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 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力争2015年之前建成,二号线一期工程起于机场止于东外环路高教园区北区内。二号线全长约50公里,其中高架线28.8公里,地面线1.1公里,地下线20.1公里,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4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12座。一期工程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起自鄞州古林,线路沿奉化江、甬江城市发展水轴布置,贯穿三江片,经镇海直至北仑。全线依次贯穿鄞州、海曙、江北、镇海4个行政区。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全长约50公里,其中高架线28.8公里,地面线1.1公里,地下线20.1公里;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4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12座。[1] 2号线西起古林镇,经过古林镇中心区、栎社机场,跨过机场公路后沿该路东侧一直向北延伸,经过石碶街道、藕池新村、段塘客运中心站,至气象路后线路转向东,经过南雅小区,沿南站路进入火车南站广场。而后线路迂回向北,经过三支街进入解放南路,并沿解放南路向北敷设,过中山东路后进入解放北路,经过市政府,在解放桥北侧下穿姚江,进入大庆南路向北延伸。线路至环城北路时转向东,并沿环城北路、宁镇公路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进入镇海区中心,而后线路在渡口路下穿甬江进入小港镇,向东南方向延伸,经过长山村进入北仑区,然后线路沿泰山路延伸至凤洋路,与1号线形成换乘。2号线的一期力争在2015年之前建成,2号线工程一期起于栎社机场止于东外环路高教园区北区内,全长约27.5公里。 2号线一期车站列表如下:

宁波市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几点思考

宁波市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几点思考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前不久,我作为省委巡视组成员之一,参与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主题调研,并就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了几点思考。 关于智慧城市内涵的理解 什么是智慧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大家更多的还是基于IBM于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的认识。具体地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相联,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由于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主要是基于自身的商业利益驱动,因此,IBM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侧重于自身优势的技术方案和应用系统层面。 如果我们把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必须要找准定位,全面理解和把握智慧城市的内涵。宁波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来认识智慧城市,把它定位为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六个能力”上,即“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更高效安全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其核心特征是信息资源作为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而不仅是物联网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宁波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位抓住了智慧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合适的。 宁波市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今年初,宁波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并引起了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供电系统限界检测方案(终版)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 承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合同号: JS1-2-JDSG-14002 监理单位:中铁二院(成都)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号:GD/A002/0001/1508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A-002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 供电系统安装施工项目 限界检测方案 (东环南路站至霞浦站)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供电系统安装施工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八月

目录 一、检测目的 (1) 二、检测范围及时间 (1) 1检测范围 (1) 2检测时间 (1) 三、检测方式 (1) 四、前置条件 (1) 五、检测标准 (2) 六、车辆运行方式 (2) 1运行方式 (2) 2检测车行驶速度 (2) 七、组织机构 (2) 1检测领导组 (3) 2车上检测组 (3) 3地面组 (3) 4后勤保障组 (3) 5安保组 (4) 6配合组 (4) 八、检测所需工具 (4) 九、检测流程 (5) 1检测流程 (5) 2时间安排 (5) 十、检测要求 (5) 十一、应急方案 (6) 十二、检测注意事项 (6) 十三、检测总结 (6) 1附件一:限界检测交路图 (7) 2附件二:限界检测设备限界侵入记录表 (10) 3附表三:限界检测坐标图列表 (11)

一、检测目的 (1)检验各系统轨旁设备、设施是否满足设备限界要求; (2)检查正线车站及区间的土建结构是否满足限界要求; (3)为了车辆热滑做准备,防止线路上各种设备、设施侵限对列车造成损伤。 二、检测范围及时间 1检测范围 东环南路站至朱塘村停车场出入段线上下行线,里程为:K21+076~K0+380(朱塘村停车场出入场线),含渡线、存车线、折返线。 2检测时间 2015年8月31日。 三、检测方式 通过轨道车牵引检测车进行线路的限界检测。限界检测车辆由轨道车、限界检测车连挂组成,连接图如下图所示: 轨道车限界检测车 (1)限界检测期间为更好地组织管理检测参与人员,事先规定好检测过程中车上相关人员的具体位置,确保检测有序、顺利地进行; (2)轨道车上安排司机、随车调度员和安全监督防护员; (3)检测车上安排业主、设计、监理及其他各施工单位参与检测的人员,其他待检测区域相关单位人员待命。 四、前置条件 (1)正线东环南路站至朱塘村停车场出入段线上下行线轨道调整、设备安装检查完毕,确保具备限界检测条件; (2)东环南路站至1号线二期正线轨道车挡拆除并保证限界检测车辆正常通行; (3)正线限界检测区域内的道岔安装、转换试验完毕,能保证密贴和锁闭; (4)限界检测装置安装完毕,通过业主,设计,监理确认,满足检测需求; (5)各项方案计划编制、审批完毕。

中共宁波市委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甬党[2010]14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市委、市政府特作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一、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建设智慧城市,促进现代社会智慧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技术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宁波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决策部署,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基本原则。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推进体系,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 ——坚持立足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切实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础保障;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

宁波轻轨规划

1号线高桥北仑 19站21.3公里 线路走向:1号线为东西向的基本骨干线,由主线和东延伸线组成。线路西起高桥镇,贯穿三江片,东至北仑区,连接了城市西部的工业园区,通过高桥地区、汽车西站、大卿桥、西门口居住区,天一广场、三江口商业中心,东部新城中心区、北仑中心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主要解决东西向城市商业发展轴客流的交通需求。 1号线主线起于宁波市西部的高桥镇,一直向东至天童庄附近的东货站。同时,1号线东延伸线由东货站引出,沿329国道向东,采用地面或高架敷设方式,经过五乡镇、铁路宝幢站,继续沿329国道(或规划铁路线位)向东北方向延伸,进入北仑区。线路经过邬隘、大碶)镇,至泰山路线路右转,沿泰山路向东敷设,至长江路时设终点站。 车站分布:1号线主线全长21.3公里,共设车站19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站14座。19座车站分别是高桥西站、高桥站、芦港站、徐家漕站、望春站、环城西路站、大卿桥站、西门口站、市府站、天一广场站、江厦桥东站、彩虹路站、樱花公园站、福明路站、世纪大道站、海晏路站、院士路站、盛莫路站、东货站。 1号线东延伸线全长23.3公里,共设车站7座,其中地面站1座,高架站6座。7座车站分别是五乡站、宝幢站、邬隘站、大碶)站、凤洋路站、中河路站、长江路站。 2号线古林镇海北仑 27站50公里 线路走向:2号线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西起古林镇西部,沿甬江、奉化江城市发展水轴布置,贯穿三江片,经镇海直至北仑,连接了栎社机场、段塘客运中心站、火车南站、三江片商业中心、汽车北站、汽车市场、宁波大学、镇海中心区、北仑中心区及小港镇、新碶镇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主要解决城市西南———东北方向沿城市水轴的商业客流及对外交通枢纽的交通需求。 车站分布:2号线全长50公里,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4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12座。27座车站分别是古林西站、古林站、机场站、石碶站、藕池新村站、段塘客运站、南雅站、火车南站、柳汀街站、市府站、桃渡路站、通途路站、汽车市场站、甬江北站、孔浦站、路林市场站、院士路站、宁波大学站、东外环路站、临江站、电厂站、聪园路站、镇海区府站、小港站、长山村站、富春江路站、凤洋路站。 3号线澥浦陈婆渡 18站29.9公里 线路走向:自澥浦镇起,沿中兴北路北延伸段向南,经骆驼镇、铁路客运北站,穿过江北区,过甬江后进入中兴路。沿中兴路向南,跨过杭甬高速公路后转入钱湖北路,至嵩山路线路转向西,顺嵩江路至天童路向南转,经鄞州区政府,线路向西转入鄞州大道,至规划道路转向南直至陈婆渡。 线路自澥浦起以高架形式向南延伸,经骆驼镇、铁路北站,过甬江后入地,沿中兴路向南,过杭甬高速公路后,向西转入嵩江路并出地面形成高架线。之后沿天童路向南一直以高架敷设方式直至陈婆渡。 车站分布:线路全长29.9公里,共设车站18座,分别是澥浦站、骆驼北站、骆驼站、客运北站、外漕村站、宝成路站、甬江北站、曙光路站、明楼站、体育馆站、樱花公园站、儿童乐园站、麦德龙站、黄泥桥站、鄞县大道站、鄞州区府站、鄞州大道站、陈婆渡站。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方案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方案 --- Tips:点击上方蓝色【轨道世界】关注及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轨道世界 RailWorld开放|共享|价值 一、规划总则编制背景上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03年8月编制完成,线网由三主三辅六条线形成放射状格局,全长公里,以此线网规划为基础,至2020年宁波将建设完成5条线、172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质提供坚实的支撑。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空间格局的优化,宁波需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衔接轨道交通线网近远期建设并预留空间,通过研究适合宁波城市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供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引领、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km2。考虑市区轨道交通与市域轨道交通衔接关系,扩展研究至市域范围。规划期限: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一致;远景年,城市发展到相对稳定状态。二、轨道交通发展目标及优化方向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支撑宁波建设成为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优化方向轨道交通线网优化

以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和规模增长趋势为基础,以“扩容、加密、强化辐射、协调内外”为主要优化方向。“扩容”即增加轨道网络规模,适应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加密”为进一步提高核心区线网密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强化辐射”即与城市向西、向北、未来向南发展趋势相适应,引领带动城市发展;“协调内外”为处理好市域轨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构筑市域网络化交通的骨架。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功能定位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 通的骨干,起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支撑综合交通体系架构的作用;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增强中心城区辐射能力,带动各组团发展。层次构成轨道交通线网分为市域线和市区线两个层次,其中市域线提供快速、大容量客运服务,满足中心城区与主要城镇之间联系需要;市域线穿城为中心城区提供快线服务。市区线作为城市客运系统的骨干,满足中心城区快速增长的客运需求。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组成,整体结构呈放射状,线网规模271km,控规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存在局部优化调整可能。中心城区线网密度km2,绕城高速公路内线网密度为km2,核心区内线网密度达到km2。7条线分别为1号线(高桥—霞浦)、2号线(栎社机场—小港)、3号线(澥浦—陈婆渡)、4号线(慈城—东钱湖)、5号线(布政—洪大路)、6号线(古林—新碶)、7号线(北部产业功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如何建设智慧城市 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6 题 题号: 1 本题分数:5.52 分 智慧城市五大主题任务:社会民生更幸福、城市建设更合理、城市运营更科学、环境保护更有效和()。 A、网络传输更顺畅 B、信息服务更全面 C、基础设施更多样 D、经济发展更持续 题号: 2 本题分数:5.52 分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每一个应用系统也是一个系统工作,“智慧交通”建设内容可理解成“314工程”,即“三张网络、一个中心、四个应用平台”,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运输中心 B、数据中心 C、应急中心 D、指挥中心 题号: 3 本题分数:5.52 分 “智慧旅游”特性不包括以下()内容。 A、旅游项目开发,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 B、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信息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C、融合服务的信息化,实现信息的全覆盖,使管理更加科学 D、监管应急的信息化,提高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题号: 4 本题分数:5.52 分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提出“城市化到城郊化发展、建设绿色城市、垃圾再循环”的城市是()。 A、韩国的首尔 B、美国的纽约

C、日本的东京 D、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题号: 5 本题分数:5.52 分 智慧政务的基本内容不包括以下()内容。 A、智慧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B、智慧管理(推动管理创新,提高效能) C、智慧决策(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D、智慧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题号: 6 本题分数:5.52 分 一般来说,城市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原始阶段、前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城市和()。 A、后工业化城市 B、未来城市 C、信息化城市 D、智慧城市 二、多选题(多选题) 共 4 题 题号: 7 本题分数:2.76 分 世界发展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地球村(世界是平的). A、信息化 B、绿色 C、智慧 D、软性 题号: 8 本题分数:2.76 分 2010年10月2 日,由科技部主办的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在武汉举行,提出了()主题。此后,全国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A、发展更科学 B、管理更高效

宁波轨道交通规划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1期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主线站点:高桥西站、高桥站、梁祝站、芦港站、徐家漕站、望春站(与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换乘)、泽民站、大卿桥站(与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换乘)、西门口站、鼓楼站(与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地下站“L”型换乘)、天一广场站、江厦桥东站、舟孟北路站、樱花公园站(与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换乘)、福明路站、世纪大道站、海晏北路站(与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换乘)、福庆北路站、盛莫路站、东环南路站。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期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期全长23.4公里,其中高架线15.3公里,地面线8.1公里,共设车站7座,其中地面站1座,高架站6座。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期站点:邱隘站、五乡站、宝幢站、邬隘站、大碶站、松花江路站(与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换乘)、中河路站、长江路站。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全线预计2016年初运营。采用B2型车6节编组。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 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古林镇海北仑27站50公里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线路沿奉化江、甬江城市发展水轴布置,贯穿三江片,经镇海直至北仑,连接了栎社机场段塘客运中心站、火车南站、三江片商业中心、汽车北站、火车北站、汽车市场宁波大学、镇海中心区、小港及北仑中心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 2号线一期工程从栎社机场出发,向东到达鄞州大道(南外环)后沿雅戈尔大道向北,经过段塘客运站,在气象路转向东,经过铁路宁波站地下,此后经过三支街向北进入解放南路、解放北路,在解放桥北侧穿过姚江,此后进入大庆南路继续向北延伸,到达孔浦后进入高架线。此后至环城北路转向东,沿环城北路、宁镇公路一直到达一期终点站清水浦站。 2号线二期工程从清水浦站出发,沿宁镇公路在镇海电厂西侧进入地下,此后沿车站路、城河西路进入镇海老城区,此后向南穿过甬江进入北仑区,再沿渡口路向南到达二期终点站长山村站。 2号线全线建成后,西段从古林出发,向东进入地下,与一期工程接轨于栎社机场站。东段与2号线二期工程接轨于长山村站,此后进入高架线,沿泰山路到达终点站松花江路站,与1号线二期换乘。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全长约50公里,其中高架线28.8公里,地面线1.1公里,地下线20.1公里;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4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12座。B型车6节编组。其中一期工程长28.350千米。计划设车站31座,其中7座车站与其他5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站点:古林西站、古林站、栎社国际机场站、栎社站、鄞州大道站、石碶站(与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换乘)、轻纺城站、藕池新村站、客运中心站、丽园南路站、云霞路站、宁波火车南站(与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换乘)、城隍庙站、鼓楼站(与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换乘)、外滩大桥站、正大路站(与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换乘)、倪家堰站、大通桥站(与宁波轨道交通3 号线换乘)、孔浦站、路林站、三官堂站(与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换乘)、宁波大学站、清水浦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