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节教材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温度之后,先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关键的作用,再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这样比较符合教学的规律。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教材设计这一探究活动,其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以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知道晶体的熔点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探究法;

2、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知识。

三、说教学手段

以实验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采用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新课引入。

播放图片,展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激趣,引入新课。出示固态海波和蜡,问:它们是什么状态?它们怎样才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变不变? 图片设计如下: 水可以以液态存在 水可以以固态存在 水还可以以气态存在 . 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后形成水雾 ( 一)物态变化

图片资料: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资料中的物体分类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

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新课的第一个问题,物态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些物体,让学生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图中的物体按固、液、气体分类

然后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并指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变化。我们首先学习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和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这两种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凝固

先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再举出实例让学生判断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结合图片可以让学生说出: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出的岩浆变成岩浆岩的过程、以及冰山的形成和冰山消融的过程,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出实验器材,介绍酒精灯的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再演示如何装配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分工问题。

4个人为一组,按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记录和照顾仪器等分工,这样有助于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将海波的熔化与蜡的熔化同时进行,一半学生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另一半学生探究蜡的熔化规律.

(三)熔点和凝固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绘出海波和蜡熔化的图象。

挑选出实验比较成功的小组,绘出的海波和蜡熔化图象,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观察图象并思考以下问题:

1、AB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BC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3、CD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根据以上的探究,可得出: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一过程对应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1、2、3

让学生记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针对熔化图象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略)

以上知识可总结为:

比较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能发现些什么呢?会发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根据海波的凝固由此得出晶体的凝固规律

指导学生总结出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要求学生会查熔点表,并根据该表回答以下问题:

黑龙江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 ℃,在这样冷的地区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目标检测:

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______和______,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2、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 、BC 、CD 、DE 、EF 、FG 段中。

【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

3、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

__________分钟的时间;在B 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

D 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学生对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掌握】 小结 :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固态

液态

熔化规律

晶体

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熔点,达到熔点,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温度℃

时间/

A

B C

D

E F

G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知识结构图进行展示。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条理清晰,还可以利用板书设计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熔化和凝固

六、布置作业: 本节 1、2、3、4

本节作业是“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四道题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物态变化

固体

熔化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凝固

什么是熔化 熔化吸热

什么是凝固

凝固放热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 固 规 律

晶体

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凝固点,达到凝固点温度不变

晶体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凝固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 凝固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刘玉静(朝阳市第二十二中学 辽宁 朝阳 122019) 原载《物理通报》2013年第8期 摘要:如何说课是很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文章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学情、 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阐述“熔化和凝固”这节课. 关键词:物质 熔化 凝固 科学探究 晶体 非晶体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此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如图1反映了物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而熔化与凝固是一个互逆过程. 1.2 教材的特点 (1)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2)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略)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理由: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重点[2]。 难点: (1)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2)描绘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理由: (1)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难点之一; (2)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方法,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也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 4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稿. 所需材料为粉末状的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将学生按5 ~ 6人一组分好组.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分工进行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是固态、液态,还是固液混合)、记录和照顾仪器等.课前预习、完成导学稿相关内容. 5 学情 教法和学法 5.1 学情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5.2 教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探究,尝试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及协作和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讨论法 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由过去的“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逐渐转变为“实验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凝固(放热) 气态 固态 液态 熔化(吸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液化 (放热) 图1 物态变化关系图[1]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全面版

三、汽化和液化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而本节内容 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 到学物理的乐趣。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 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 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 六、教学流程: 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 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紧接着教师再把鼓起来的塑料袋放在冷水中,让学生继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此处要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上沾有水滴,学生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是气体又变为了液体,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液化的定义得出来了。接着教师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有教师设计生活情景:冬天我们在教室里生炉子烧开水时,你观察到有哪些现象?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回忆起来水烧开时的情景,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水沸腾时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按照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进行,下一步是什么,学生能够自然的说出探究的下一步思维模式。猜想: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可能会说,水面很剧烈,观察细致的同学还会说,水中也很剧烈等。有了生活经验,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很高。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步 设计实验:实验前教师先介绍实验的器材,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及它们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合作展开讨论,实验设计的步骤和设计的表格。然后让学生代表说出它们的实验步骤及设计的表格,不全的,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完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又将教学活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此时教师也要特别强调:杯盖子一定要盖好,要选择温度高的水来加热,水量要适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以淹没为准。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下一步 进行实验:实验时同位分工合作,一人看表计时,一人读出温度值并记录在表格中,一人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并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水温度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中。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下一步 归纳分析:教师扶着引领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⑴、沸腾前液面是怎样的,沸腾时液面情况又如何?⑵、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如何?沸腾在哪些部位发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而本节内容 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 到学物理的乐趣。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 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 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 六、教学流程:

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 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紧接着教师再把鼓起来的塑料袋放在冷水中,让学生继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此处要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上沾有水滴,学生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是气体又变为了液体,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液化的定义得出来了。接着教师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有教师设计生活情景:冬天我们在教室里生炉子烧开水时,你观察到有哪些现象?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回忆起来水烧开时的情景,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水沸腾时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按照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进行,下一步是什么,学生能够自然的说出探究的下一步思维模式。猜想: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可能会说,水面很剧烈,观察细致的同学还会说,水中也很剧烈等。有了生活经验,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很高。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步 设计实验:实验前教师先介绍实验的器材,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及它们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合作展开讨论,实验设计的步骤和设计的表格。然后让学生代表说出它们的实验步骤及设计的表格,不全的,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完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又将教学活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此时教师也要特别强调:杯盖子一定要盖好,要选择温度高的水来加热,水量要适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以淹没为准。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下一步 进行实验:实验时同位分工合作,一人看表计时,一人读出温度值并记录在表格中,一人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并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水温度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中。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下一步 归纳分析:教师扶着引领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⑴、沸腾前液面是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1 人教版

10.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课题: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很熟悉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且是一个难点,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的所在,也是有效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及确定目标的依据: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教材从固体熔化实验出发,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及归纳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并应用。 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 1.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做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对比实验。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由于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图像法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次的应用,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Flash动画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Flash动画课件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 凸透镜光路.rar 近视的矫正.rar 电路flash课件.rar 凹透镜成像.rar 远视.rar 验电器flash课件.swf 验电器.swf 颜料的混合flash课件.swf 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flash.swf 静电除尘flash课件.swf 静电喷涂flash课件.swf 酸碱盐导电flash课件.swf 透镜的分类.swf 远视眼及其矫正2 flash.swf 远视眼及其矫正1 flash.swf 近视眼及其矫正2 flash.swf 近视眼及其矫正1 flash.swf

课件:串、并联电路.swf 识别导体和绝缘体flash课件.swf 触电的急救flash课件.swf 萘熔化和凝固曲线flash.swf 色光的混合flash课件.swf 紫外线荧光灯flash课件.swf 简单电路.swf 碘的升华和凝华.swf 碘的升华flash课件.swf 碘的升华flash课件(1).swf 眼睛和眼镜全节flash课件.swf 眼看树时光线传播flash.swf 看远处的物体flash课件.swf 看近处的物体flash课件.swf 直流电路仿真实验室(348K).swf 电路连线练习板2.swf 电路连线练习板1.swf 电路连接.swf 电路示教练习板.swf 电路画板flash课件.swf 电路实物连接.swf 电路初探引入flash课件.swf

电荷间的作用.swf 电能表flash课件.swf 电热器产生热量的多少 flash课件2.swf 电热器产生热量的多少 flash课件1.swf 电流的形成flash课件.swf 电流、电流强度 swf.swf 熔化和凝固过程.swf 熔化和凝固.swf 照相机的原理flash课件.swf 焦耳定律实验flash课件2.swf 焦耳定律实验flash课件1.swf 温度计flash课件.swf 温度改变玻璃的导电性.swf 测量小电灯功率flash课件.swf 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故障分析 flash.swf 测电笔结构及使用组合flash课件.swf 油车flash课件.swf 水的汽化液化.swf 水的凝固.swf 水流的形成flash课件.swf 模拟电路过载引起电路失火flash.swf 模拟电流过大引起电路失火flash.swf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节教材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温度之后,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关键的作用。再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这样比较符合教学的规律。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教材设计这一探究活动,其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以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知道晶体的熔点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探究法; 2、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知识。 三、说教学手段

以实验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采用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师引导、 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 新课引入 播放图片,展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激趣,引入新课。出示固态海波和蜡,问:它们是什 么状态?它们怎样才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变不变? 图片设计如下:水可以以液态存在 水可以以固态存在 水还可以以气态存在 . 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后形成水雾 ( 一)物态变化 图片资料: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资料中的物体分类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 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先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再举出实例让学生判断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结合图片可以让学生 说出: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出的岩浆变成岩浆岩的过程、以及冰山的形成和冰山消融的过程,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出实验器材,介绍酒精灯的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再演示如何装配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分工问题。 4个人为一组,按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记录和照顾仪器等分工,这样有助于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将海波的熔化与蜡的熔化同时进行,一半学生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另一半学生探究蜡的熔化规律. (三)熔点和凝固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绘出海波和蜡熔化的图象。 挑选出实验比较成功的小组,绘出的海波和蜡熔化图象,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观察图象并思考以下问题: 1、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BC 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3、CD 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根据以上的探究,可得出: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新课的第一个问题,物态变化,我是这 样设计的。 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些 物体,让学生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图中的物体按固、液、气体分类 然后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并指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 发生状态变化。我们首先学习物质由固态 变成液态和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这两种 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节教材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温度之后,先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关键的作用,再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这样比较符合教学的规律。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教材设计这一探究活动,其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以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知道晶体的熔点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探究法; 2、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知识。 三、说教学手段 以实验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采用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新课引入。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课题】熔化和凝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八年级(上) 【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的作用一定。 2.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 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 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 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目标】教学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 过程与方法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 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2.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一一猜想一一实验一一分析论证一一得出结论” 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 学法指导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百官中学李军标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学过天体系统到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有物质构成的,是自然界不同层次的物质,并且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物质三态变化常识。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常识,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学习熔化和凝固等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并能说出几种典型晶体和非晶体;(2)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3)理解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并能说出海波、水、钨等的熔点;学会查熔点表。 2.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实验数据,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初步认识图象的意义并学会画图象的方法。 3.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 学生用:固体熔化装置、海波、松香、温度计、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热水、实验数据记录单 教师用:一烧杯冰块、温度计、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创设用实物冰块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的实验情景 师:俗话又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 师:你见过水结成冰或冰化成水的现象吗? 生:…… 师: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展示图片,增加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熔化和凝固(板书) [科学探究]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熔化和凝固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 如:1.熔化时温度会升高; 2.凝固时温度会降低; 3.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4.…… (三)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 ——课件展示实验设计图,并作出下面交代: 1.分14组,每组4人,其中10组做[实验一]硫代硫酸钠熔化实验,其余4组做[实验二]松香熔化实验。 2.每组4人应有明确分工:1人计时、1人搅拌并读出试管内温度计读数、1人填写学习单、1人负责加热并监督。 3.给每组烧杯加约50℃的水,并开始加热。 4.教师在此期间巡视,并不断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几点:

《物态变化》说课稿

《物态变化》说课稿 《物态变化》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物态变化》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第一实验学校的刘月英,我说课的题目是《物态变化复习课》。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预设等方面来分析这节课。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教科版《物态变化》这一章的复习课。为了打破以往章节复习课的枯燥练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我在这节课中以“三态六变”为知识主线,加入了《中国成语大会》的设计元素,用知识问答比赛的形式来贯穿整个课堂,有必答题、抢答题、描述题,使学生在游戏娱乐中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最后以《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要点。以竞赛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既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九年级中考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但有一些

遗忘,而且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对物态变化图像分析得不够准确。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判断常见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现象; (2)会从图象中读出对解题有用的相关信息; (3)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对物态变化图像的分析通过多道练习题的反复分析,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利用图像上的数值分析,使抽象的知识更具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物态变化的卡片教学用直尺 【教学方法】

物理八年级上《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物理八年级上《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及确定目标的依据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 下: ①认识领域的目标: 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②技能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思想感情目标: 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教材从固体熔化实验出发,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及归纳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并应用。所以我确定 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由于初一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图像法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次的应用,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因此我确定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目标和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课时作如下处理:

①“固体熔化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没有这个实验,学生的思维活动,就缺少了支撑点,这样对初一学生进行熔化和凝固的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在固体熔化的实验上下一番功夫。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固体熔化的规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对固体熔化的规律有了感性认识。 ②实验药品的选择:教材中只选择硫代硫酸钠和松香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体现科学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教师应提供多种实验药品。因此我增加了萘、冰,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供实验时选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初一学生已经认识地球、月球、太阳、星星等天体和动物、植物等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但不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到底有哪些?物质不同状态之间能否转化?物质有哪些特性?在生活中他们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不知道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也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为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探究、分析及总结;在课堂外,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发生的变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应用科学。 三、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印发熔化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 粉末状的硫代硫酸钠(海波)、粉末状的萘、冰、松香和水; 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四、说教学方法的确定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学过程应始终关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心理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这一观点,以及教材结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本节课拟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说课教案 科目:物理 课题:汽化和液化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陈磊授课时间: 2012年5月

关于《汽化和液化》的说课教案 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陈磊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的陈磊,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汽化和液化》。它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展示课题)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设计。(展示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而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②、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③、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 (四)教具和教学环境: 远教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将利用远教资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并在旁边配有实验桌。全班课前分成多个小组,每组实验器材一套。(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 (五)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实验引入 1、通过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我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学生就会积极的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识领域的目标: 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②技能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思想感情目标: 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二章的学习初一学生已经认识地球、月球、太阳、星星等天体和动物、植物等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但不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到底有哪些?物质不同状态之间能否转化?物质有哪些特性?在生活中他们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不知道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也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发生的变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应用科学。从而体现STS的课程理念。 三、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印发熔化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粉末状的硫代硫酸钠(海波)、粉末状的萘、冰、松香和水; 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四、说教学方法的确定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学过程应始终关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心理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这一观点,以及教材结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本节课拟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科学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既是小学自然知识的延续,也是初三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无论从大纲还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角度来说,本章和本节教材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石蜡的熔化实验一并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的将两者进行比较,从方便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这一探究活动要高于前一节的探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教材所采用的“实验----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4、会查熔点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三)思想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对科学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3、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 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根据现代教育观念,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本节安排的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较为复杂的实验,要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较多,因此这个实验的完成应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另外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较为熟悉,但理论知识却又较为缺乏的事实,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在熔化特点教学时)以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实验指导法为主,将课本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运用实验、微机等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渗透方法有机结合,目的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引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新闻以及生活事例引入铁水和冰挂两个事例引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熔化和凝固”。 这样引入新课,既提出了让学生急于想得到问题的答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给学生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领悟关于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色。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设计 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 XXX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的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它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展示课题)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设计。(展示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和作用、地位: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 素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而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②、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③、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 (四)教具和教学环境: 远教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将利用远教资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并在旁边配有实验桌。全班课前分成多个小组,每组实验器材一套。(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五)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实验引入 1、通过实验引入新课。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门德惠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同发明德学校门德惠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程序设计;六、教学体会;七、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章第二节内容,《熔化与凝固》这一节是学习自然知识的延续,也是热力学知识的基础,从物理知识的扩展角度来说,本章和本节教材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所采用的“实验----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现象较为熟悉,但理论知识却又较为缺乏的事实,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在熔化特点教学时)以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实验指导法为主,将课本演示实验改为多媒体按部播放,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运用实验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渗透方法有机结合,目的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时以提问方式进行并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进行海波与石蜡熔化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在新课学习中重点指导学生正确顺利地完成海波与石蜡的熔化实验(全班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