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中国式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历史背景: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

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

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精)党课讲稿: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最新)

(精)党课讲稿: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最新) 法治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崇高价值,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从人治到法制、从确立法治方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在全面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体来看,70年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和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年) 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权与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成果,总结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法治建设的经验。以《共同纲领》为依据,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有关惩治反革命罪、贪污罪等刑事法律法规,有关婚姻家庭、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民事经济法律法规,有关法院、检察院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关刑事拘留逮捕与审判程序的法律法规。同时,还新设立了各类法学教育机构,培养新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国家机构组织法,确立了新中国立法、司法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1957年,随着“反右”扩大化,特别是1966年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使民主法制遭到彻底破坏。付出了沉重代价,教训十分惨痛。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1年)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平衡就是有社会矛盾,极不平衡,就是社会矛盾尖锐。 另外,不平衡其实就是中国没有强大而且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同时存在,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权,不平衡所造成的军阀混战,给根据地建设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缝隙。此外,这些不平衡背后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是不平衡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存在矛盾,这些因素给根据地存在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革命力量在这些不平衡之间,有大量回旋余地。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数年间,中国共产党又相继创建了赣南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海陆丰、左右江,以及川陕、湘鄂川黔、陕甘、陕北、陕甘宁、鄂豫陕等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战争,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他总结历史上农民战争屡遭失败的原因,认为忽视根据地的建设,使农民起义军沦为“流寇”,是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他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98页)毛泽东把小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比作“星星之火”,坚信这种星星之火必然形成燎原之势。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的重要战略基地,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

发展,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指出: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18页)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深入敌后,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陕甘宁、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山东、苏北、苏中、淮北等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亿,不仅保障了抗日武装在长期战争中的巨大消耗,而且成为全国人民积极抗战的巨大精神支持,成为发展抗日力量、最终战胜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战略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了西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广大解放区,支援和保证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战略基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进基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了坚持长期斗争,积蓄并扩大自己的力量,避免在力量不足时和强大敌人决战,决定向农村进军,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使之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成

调查分析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分析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调研论文 负责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班级 手机号码 E-mail 地址 序成员学号手机号承担任务成绩1 2 3 4

作者承诺书 本人(小组成员)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论文《》,为自己亲自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的研究成果,尽我(们)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论文、论著、技术报告和研究数据等),并无篡改、伪造研究数据,隐瞒不利数据等行为。愿意接受批阅老师的审查,如若查处存在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超过全文25%)、伪造数据等情况,调研论文成绩同意记为零分,并按“考试作弊”处理。 作者(调研组全体成员)签名: 日期: 集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年月日

调查分析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0911 2009842014 熊政辉 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迅速扩大,农村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事情都具两面性,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当多的问题出现,在亲身调查、体验多年的农村生活的基础上,本文对农村的发展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初步描述和概括。 关键词:留守儿童耕地城乡差距农村发展 在农村土生土长了19年,转眼就度过了“白驹过隙”的大一,暑期回家,第一次在一个不同的角度看熟悉已久农村,看她的发展与变化,其过程和结果让我深有感触。经历这一此调查分析,作为我们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之一的我,更感受到了农村对上大学的那种渴望与敬仰。这份渴望与敬仰,来自农村的贫穷和艰辛,还有那一丝的无奈,那满心的奋进与追求。以下是我是我眼中农村的些许问题和变化。 农村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通俗的说,一般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之所以把它放第一,是因为这是现今农村最容易看到的现象。记得有句写实而有诙谐的话,说现在的农村几乎是“703861部队”,70(所谓七十古来稀)指的是老人,3?8(妇女节)代指妇女,6?1(儿童节)指的是儿童。那农村的“壮丁”哪去了?君不见农民工满处是! 是的,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和城市差距加大,为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农村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另据抽样调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要介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中段。泰井高速、吉井铁路、江西321省道可直达。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是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高山田园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1981年3月保护区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井冈山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井冈山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着名的景观

井冈山五指峰 井岗山笔架山云海井冈山 井冈山天桥 井冈山笔架山 江西井冈山笔架山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五龙潭 黄洋界 茨坪

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讲,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法定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对我们党严格执法执纪优 良传统作风的传承,是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深化。历史地看,我们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 就陆续制定和颁布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等一系列法律制度规定,为新生红色政权的依法产生和依法办事,为调动一切抗日力量抵御外来侵略者,为解放全中国提供了宪法性依据和法律遵循。遵守法纪、依法办事成为这一时期党政工作的一大特色。尽管从总体上看,为适应战时需要,当时主要实行的还是政策为主、法律为辅,但在战争年代,尤其是军事力量对比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我们党依然能够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坚持探索和实践法制建设,充分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博大胸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对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确立了国家法制的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作出把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现行宪法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出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在此探讨农村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深感荣幸。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种种突出问题。 一、土地问题。 由于小城镇建设、市场开发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使农民越来越珍惜自己仅有的一点土地。另一方面,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受群众恶意刁难,哄抬地价影响,产业很难形成规模。 二、人才问题。 受近年来投资拉动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创收占农村总收入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由“体力”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从农村转移过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并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三、基础设施问题。

农业耕地总面积数,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市场开发占地已经不足,比较平整的土地减少。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资金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产业过程中,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大部分农户无法获取贷款,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五、增收问题。 目前农民的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剧增,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六、市场问题。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______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C.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的基础。 2.1946年,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文件或者法律是______。 A.“五四指示”√ B.《关于土地改革的指示》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井冈山土地法》 “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战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 3.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土地革命经验的总结,是一部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A.《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中国土地法大纲》代表了革命根据地时期土地立法的最高成就。 4.破坏坚壁财物罪是______确定的罪名。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C.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D.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主要罪名有:汉奸罪、盗匪罪、破坏边区罪和破坏坚壁财物罪。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______。 A.最高法庭√ B.高等法院 C.最高裁判部 D.政府审判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法庭。 6.在经济上规定采取公营、合作和私营三种方式的宪法性文件是______。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经济上采取公营、合作和私营三种方式;普及文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7.规定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政策的土地法是______。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干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一些规定体现了“左”倾倾向,如在土地分配上,规定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参观学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

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心得体会 周海燕 2011年3月26日学校组织教职工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我们一行听着导游的讲解,看着记录当时的图片以及一些展现当时的雕塑、文物,感受颇深,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谈一谈: 一、更深地了解了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产生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一新。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认真探索民主革命的规律,逐步弄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若干问题。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得到大发展,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但是,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叛变革命的国民党按照蒋介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旨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戮。中国共产党从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枪杆子,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等,这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红军的历史新时期。其中,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为中国共产党开辟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道路,作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的决定,1927 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五千人发动了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是继续强攻大城市长沙、以卵击石,还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暂时保存自己,另谋远图,成了当时问题的焦点。毛泽东力排众议,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说服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边僻的农村转移,取道苹乡,沿罗霄山,向南进攻。自文家市放弃打长沙的计划,到9 月29日永新村三湾改编,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表明,这支红军力量实际上已经开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由于近代中国国情的复杂,这些人民民主政权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个阶段。 根据地的法律从性质上讲“一方面与社会主义的法律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欧美日本一切资本主义的法律相区别”,同时也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法律的草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则是完善时期,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法律走向胜利的时期。 第一节人民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一)制定 自1927年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根据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到1930年前后,全国苏维埃区域已达到十五六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一千多万。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l930年全国苏维埃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会上讨论确定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及基本原则,该原则主要有七项: 第一,实现代表广大民众真正的民权主义。保障劳动群众自由、平等。 第二,真正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工农兵会议(苏维埃),使政治的权力握在最大多数工农群众自己手里。 第三,彻底地实行妇女解放,实行各种保护女性的办法和保障青年的一切权利。 第四,彻底地承认并且实行完全的民族自决,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第五,争取并且确立中国经济上政治上真正的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统治,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确立中国劳动民众完全的主权。同时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尤其是苏联结成巩固的联盟。 第六,实行工农民权的革命独裁,在将来社会主义的阶段更进于无产阶级的独裁。 第七,要彻底拥护工人阶级利益,实行土地革命,消灭一切封建残余,有系统地进攻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努力进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又草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制定宪法的前期准备大致完成。l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上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草案》为依据,经过讨论修改,正式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该大纲虽然不是正式的宪法,只是未来制定正式宪法的纲领,因而从形式上较为简单,但在当时具有宪法的效力。该大纲共计17条。l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对其进行过局部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的原则,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级路线和基本政策。 (二)基本内容 1.确定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与任务 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至于苏维埃政权的基本任务是“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 2.规定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 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大会闭幕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 3.规定工农民众的各项基本权利 4.规定经济、民族和外交政策 承认中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拥有完全自决权,苏维埃政权帮助弱小民族脱离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王公、喇嘛、土司等的压迫和统治;外交上宣告同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同苏联建立巩固的同盟。 (三)历史意义及不足

对土地革命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

土地革命战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建设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即1927年到193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此期间从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分别成立了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主要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如下文。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扩大了井冈山的斗争,建立了湘赣边界井冈山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与郭滴人、张鼎丞、邓子恢发动的农民起义队伍一起,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到一九三一年与赣南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随后根据地不断扩大,全盛时期,包括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吉安、安福两县一部分,遂川县北部等地。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7年9月及其以后,湘鄂赣边界10多个县的农民举行起义,组成几支游击队,从此开始了湘鄂赣边地区的游击战争。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动了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11月,红5军主力转往井冈山后,留下的一部红军编为红军支队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9月,根据中共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决定,红军支队编入由湘赣边转战到湘鄂赣边地区的红5军。之后,红军分兵展开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扩大根据地。至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这一广大地区内,除部分城镇外,都已成为革命根据地。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组成,李宗白任书记;10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国家长治久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中又提到,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义不容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农民有了积极性,农村和农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尽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村更是我国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下仅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弱化,选举中存在贿选、拉票现象,在村民中缺乏威信,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很多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村中有能力的党员青年都在外发展,留守者多为平庸之辈。没有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无从谈起。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考察学习心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组织的安排和工作部署,4月底我赴江西前往我国的革命老区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和学习。通过本次考察,我学习了许多革命历史知识并领悟到井冈山的红色文化精神,感受颇深。以下是本人的学习心得汇报: 一.深入领会学习井冈山精神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注重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和失误,坚定对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正确认识党内存在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坚定对党的正确领导的信赖。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实践中拼搏奋斗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在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中与时俱进注重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勇于探索中国革命、军队建设和武装斗争的新路子,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面临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发展的比较优势;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在自然资源日益紧张、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迎接这些挑战,解决这些难题,都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简称《宪法大纲》),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对其作了某些修改,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这一条。《宪法大纲》包括序言和17条正文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1.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2.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3.规定并保障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规定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它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纲领。它确认了劳苦工农民众的各项基本权利,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它是人民自己制宪的伟大尝试,为以后革命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工农民众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二、土地立法、劳动立法与婚姻立法 (一)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颁行的《井冈山土地法》,是工农民主政权的第一部土地立法。 (二)《兴国土地法》 工农民主政权中期的土地立法以1929年4月《兴国县土地法》为代表。该法纠正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但在土地分配使用的问题上仍沿用《井冈山土地法》的规定。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于1931年11月由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其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没收一切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农村公共土地,没收一切地主豪绅、军阀的所有财产,宣布废除一切债务契约。 2.规定对于没收来的土地财产的分配,按照最有利于贫雇农、中农利益的原则进行,具体方法是,以乡为单位,贫雇农、中农按人口平均分配,或按人口与劳动力的混合标准平均分配。富农如果不参加反革命活动,并且能够自食其力,可以分得较坏的田。 3.规定了土地所有权问题。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政纲”中,确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的劳动立法原则。此后各苏区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过一些劳动立法。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主要规定了有关集体合同、工时、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资纠纷的解

最新浅析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 策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众多,对于如何搞好农业,发展好农村经济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村经济微观基础的重构问题。 在农业高度产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已经难以获得市场竞争力,其生产的边际收益正在大幅下降,其经营风险正在急剧上升,在全球农业产品竞争的严酷背景下,小农(往往因大规模增产而导致的)破产正在成为中国经常见到的现象。因此,通过系统的制度激励和政策引导,将分散生产的小农逐步改造为组织化的大农,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任务。 这是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转型所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我国农业经济的微观基础将得到彻底改造。如果没有微观基础的彻底改造,如果不培育新型的组织化的农业产业主体,那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现代乡村治理和公共品供给体系等,都很难与农村对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1 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继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实施订单农

业,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加快了沼气养猪,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趋于多元化。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 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发布、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水平。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较大。 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完成了土地延包政策,农村税费改革进行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加大,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2 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体制建设任重道远。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体制性障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城乡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例,尽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近20年,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还普遍存在许多制度性、技术性、操作性问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社没有发挥应有的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又过窄,而且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完成,贷款业务又进一步萎缩;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将部分分支机构从县乡退出;农业的保险制度落后,农业商业保险规模小,险种单一。二是农村资金流失严重。农业银行及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农村吸储能力很强,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却较少;城市信用社下乡揽储挖走部分资金,转向城市。三是缺乏农村特点的贷款担保制度。在现行信贷政策下,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不能提供有效的贷款抵押担保,难以得到需要的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势必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等三方面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 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 (1)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缺乏后劲。一是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其占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的比重,“六五”时期为5.1%,“七五”为3.3%,“八五”为3%,可见逐年减少。由于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全国约有1/3的水库带病运行,60%的排灌工程急需维修,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逐年下降,遭受灾害面积逐年扩大。二是农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比重不到0.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利益的驱使,社会、企业和农户对农业的投入也不多。没有建立国家、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财政、金融、税收、农产品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能够在此探讨农村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深感荣幸。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种种突出问题。 一、土地问题。 由于小城镇建设、市场开发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使农民越来越珍惜自己仅有的一点土地。另一方面,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受群众恶意刁难,哄抬地价影响,产业很难形成规模。 二、人才问题。 受近年来投资拉动影响,农村劳务输出创收占农村总收入的比重屡创新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务需求明显由“体力”向“智力型”、“技能型”需求转变。从农村转移过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并且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三、基础设施问题。

农业耕地总面积数,剔除退耕还林、公路占地、市场开发占地已经不足,比较平整的土地减少。同时,农村的水利、电力、道路、就医、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资金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基础,而目前大部分农户没有过多储蓄存款,因此在发展产业过程中,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在农村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部门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受金融部门政策限制,大部分农户无法获取贷款,压抑了群众贷款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五、增收问题。 目前农民的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劳务收入。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剧增,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六、市场问题。 农民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分散经营的农户无论在种植规模和养殖规模上都非常小,同时农村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开辟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它是我们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放在凸显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上,而如何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鲜有涉及。分析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深化对红色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诠释红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众所周知,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实现它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教育功

能是实现价值的手段和前提,彰显教育功能不能代替价值实现,价值实现必须遵照它自己的规律。井冈山红色旅游现有开发模式着力点放在凸显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上,缺乏对教育价值实现的自觉思考。这是因为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是红色资源的属性,蕴藏在红色资源开发认识中;教育价值比教育功能更抽象,且价值实现是多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结果,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可见,如何认识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自觉把握价值实现过程,减少干扰因素,对提高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价值哲学业已形成了三种基本倾向的观点:一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主观主义价值论;二是以摩尔为代表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三是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过程哲学价值论[ 1 ] (63页) 。过程哲学价值论不如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影

响大。主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客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一种实体。这两种价值论共同的缺点在于它们分别从主体或客体的一端来理解价值,割断 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而在19世纪有人提出价值是关系范畴。1931年日本学者牧口常三郎在《价值哲学》一书中指出:“价值不是被评价的客体的概念,而是 一个客体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它是这种关系客体的一个象征。”[ 2 ] 我国学者袁贵仁指出:“所谓价值是客体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 ]王玉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 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1 ] ( 151页)因此,研究价值实现除了必须考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还要 考察同主客体联系的环境、手段和方式。价值必须在动态过程中来把握,具有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