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奇妙的对联

一幅奇妙的对联
一幅奇妙的对联

(一)一幅奇妙的对联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二)读对联

在河北、辽宁两省交界处的山海关,有座姜女庙,旅游的人们都被庙里的一幅对联吸引住了。你能读懂这幅对联的意思吗?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三)十二属相

你知道十二个属相是什么吗?在下面的括号里各填上一个属相,组成不同的成语。

过街老()气冲斗()

生龙活()守株待()

叶公好()打草惊()

识途老()顺手牵()

杀鸡吓()呆若木()

画虎类()一龙一()

十二个属相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四)动脑筋编个顺口溜

有一天,教师说:"看谁动脑筋,编个顺口溜,来辨清'针'和'钉'?"

话音刚落,聪明的冬冬眼珠子一转,说:"针里有钉,钉里有针,修凳用钉不用针,补衣用针不用钉。"

小朋友们念呀念,不一会儿,就搞清了这两个字。

同学们,谁能为下面几组字,各编个顺口溜,帮助大家记住它们?1."喝"和"渴"

2."晴"、"睛"和"清"

3."抱"、"泡"、"跑"和"炮"。

(五)成语梯

成语大部分是四个字的,也有字数多的。下面每行只填一个字,就能构成一个成语。

闭门

流不息

久旱逢雨

人不知不觉

船到江心补迟

智者千必有一失

冰冻三尺一日之寒

少壮不努力老大伤悲

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鸡犬之声相老死不相往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子牛

踏破铁鞋无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六)比正确,求速度

下面的练习,请你邀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做,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又正确。把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划出来,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身材魁悟()千均一发()万籁惧寂()调兵遗将()再接再励()专心至志()迫不急待()杨眉吐气()换然一新()气势凶凶()汗流夹背()川流不息()欢心鼓舞()别出心材()直接了当()

《奇妙的对联》说课稿

《奇妙的对联》说课稿 周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奇妙的对联》这一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 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中的一个专题,这是新课程改 革的一个突出亮点,它主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探究发现祖国文化的精髓,并在对对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 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能够尝试去继承和发 扬这一传统文化。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对联不仅仅是文字和思维游戏,他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 是汉字奇妙的外在体现,更是中国人思维灵性的彰显。因此 在教学这一专题时,就不能只注重对联知识,虽然中考、高 考语文卷中,都出现了对联题目。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就把三 维目标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 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习的过程 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 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喜欢 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这堂课综合 考虑了如下因素:1.围绕学科特点,立足教材,把握要点,

突出语文性,2.符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增加 趣味性,3.联系社会实际,灵活选择,注重实用性,4.突出 过程与方法,注重基础,增强探究性,5.增加文化含量,丰 富思辨性。基于以上五个因素,我对本专题做了分四步走的 设计:第一步,了解对联: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联,让学生归 结出对联的基本特征,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 内容相关等,从演绎到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升华,符合 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步:欣赏对联,通过欣赏学生和教师 搜集的奇联妙对,体会不同种类对联的创造方式,真正体会 对联的奇妙特征,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文化的探究学习, 同事能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每一个奇妙的对联背后都 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第三步:评改对联,这实际上是对对 联特点的深化过程。通过辨析和修改对联,完成对对联基本 知识的再认识,并为创作对联做好铺垫。第四步,拟写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提高自己与 别人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创作思维和应用语 言的能力,实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对对 联的过程中,兼顾对联的基本准则,把辩证性思维和发散性 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对联用 毛笔写出来,即使是不会写毛笔字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一下。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

奇妙的对联实用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安徽砀山职教中心(砀山三中)王本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 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文章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 (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要求学生讨论说明来历和妙处,教师适当点拨。(见课本)3.妙联撷趣。(多媒体显示教师与学生辑录的妙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示) 名胜联: ①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岳阳楼·范仲淹)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醉翁亭·欧阳修) 哀挽联: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升审美水平。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写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能够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板书:奇妙的对联) 国文科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课本P78)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下面我们翻到课本P78,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对联欣赏1、2、3中的六副对联,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学生大声朗读。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即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回答的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教师以“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为例解说对联的特点。 教师总结: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板书: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内容相关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理解了对联,但我们不但要识其形,还要赏其韵。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考练 新人教版必修1

《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姓名班级组别 说明:本试题满分65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1分) 1.选出下列寿联所指年龄正确的一项 (1)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2)花甲虽周犹可大显身手精神尚旺定能再先扬鞭 A.(1)70(2)80 B.(1)60(2)70 C.(1)70(2)80 D.(1)80(2)60 2.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初中毕业时,老师送了我几本价值不菲的书,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一年的高中生活中,班长给了我们各方面的帮助,尽管只是绵薄之力,我们应该感谢。 C.高一甲班邀请高三学长参加班会,学长捎来一张字条说: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班班会,深表歉意。 D.预防流行病的宣传工作应该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开展,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3.下列对联涉及对有关人物的评价,请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 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②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⑤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A.①蒲松龄②苏轼③杜甫④岳飞⑤诸葛亮 B.①吴敬梓②苏轼③李白④袁崇焕⑤刘备 C.①吴敬梓②辛弃疾③李白④袁崇焕⑤刘备 D.①蒲松龄②辛弃疾③杜甫④岳飞⑤诸葛亮 4.下列对联所指行业,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2)男添庄重女添俏,夏透风凉冬御寒 (3)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4)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A.(1)照像馆(2)服装店(3)书画廊(4)药店 B.(1)戏班(2)珠宝店(3)书画廊(4)酒店 C.(1)戏班(2)服装店(3)理发店(4)酒店 D.(1)照像馆(2)珠宝店(3)理发店(4)药店 5.用数字猜成语,不恰当的一项 A.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B.1+2+3(层层深入) 333 555(无所事事) C.3.5(不三不四) 15 10(一五一十) D.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1:1(不相上下)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我们要育的是莲藕,因为它;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 A.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 B.埋没底层,却能抗浊排滓;出自泥淖,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 C.出自泥淖,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埋没底层,却能抗浊排滓 D.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7.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啼。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比人类伟大天才谱出的乐章更神妙。 (2)北平郊外,,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用语言来形容。 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 ②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 ③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④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语言表达(44分) 8.请补出下面与虎有关并与其他生肖有关的成语。(8分) ①牛虎——喻极大的力量。 ②龙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③羊虎——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④虎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最新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资料

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人教版《必修一》 【阅读欣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6年1月】 1.大堰河的一个片段要求:(1)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2)分析“紫色的灵魂”的含义。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2016年1月】 1.荆轲刺秦王中要求:对易水送别进行赏析。 2.烛之武退秦师要求:分析“之字:的三种用法。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功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3.人性光辉写人要突出个性 4.黄河九曲写实要有点波澜 5.朗诵 【梳理探究】 1.优美的文字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1.《论语》 2.《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2016年1月】 1.荷塘月色要求:叠词表现力,分析荷塘月色中某一段叠词的作用,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叠词的效果。 2.故都的秋,秋槐图分析。学生将本段概括为落蕊轻扫,让你修改并说明理由,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分析。 3.故都的秋的练习三,列举写秋的诗,鉴赏其中一首。 第二单元 4.氓.采薇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 【2016年1月】 1.孔雀东南飞给一段话要求:朗诵,分析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家的时候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2.氓 (1)赏析余冠英翻译的《氓》的现代诗歌第一段,要求:指导学生将这篇古文翻译成现代诗歌。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设计人:张保玉审核人:编号:16 使用时间: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 学习欣赏对联。 尝试对对联。 学习过程: 一、联林趣事 谢缙巧对曹尚书 明代翰林学士谢缙,是个有名的才子。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神童”。他家与曹尚书府第的竹园相对,于是他便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了一联: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第二天,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命家人曹保去问是哪个人写的。一打听,原来是卖水的贫民谢通之子谢缙写的。曹尚书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谢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忙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谢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感到十分惊奇,即命家人曹保把谢缙叫到府上。当谢缙来到曹府时,不料大门还关着。谢缙当时高声指斥:“正门不开,非迎客之理。” 曹尚书在门内说:“我出几副对联,如果你对得上,我便开中门迎接。”于是,念了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 谢缙对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又念一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谢缙闻声对道: 盗者休来道者来。

曹尚书见谢缙对答如流,连称“奇才”,当即开了中门迎接。谢晋身穿绿衣,个子矮小,走起路来连蹦带跳,曹尚书便又挖苦他: 出水蛤蟆穿绿袄; 谢缙见曹尚书身着红袍,老态龙钟,不假思索地答道: 落汤螃蟹着红袍。 曹尚书听了觉得很尴尬。待谢缙进入府后,便问:“谢学生,你父母做何生意?”谢缙想起父亲起早摸黑,沿街卖水,早晨、夜晚水桶映照着太阳月亮的光华;又想起母亲在家纺线织布,双手灵巧操作的情景,于是回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听了,不得不惊服谢缙的奇才。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你一定也能想起来不少关于对联的趣事吧。写下提要,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讲。 二、了解对联常识 1、对联由和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 2、对仗的要求是,,。 3、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 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4、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两种,仄声包 括、两种。 6、对联讲究平仄,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329-73 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本学期是本届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二学期,我们必 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三年的语文学习打好基 础。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备 课组老师认真讨论后,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1.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选用多种 教学方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 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增强他 的语文素养。 2.贯彻学校的“三体”教育目标,着眼学生整体发 展,促进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 实学校的教学要求,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高

教学效益。 3.落实我校语文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推进“大语文”学习和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促进教师发展。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以后的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 1.开展“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语文情况,引导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渡,逐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自主预习) 1、对联由和组成,要求,。 2、对仗的要求是,,。 3、对联讲究平仄,。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词,,, ,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请

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两种,仄声包括、两种。 7、运用上面提到的有关对联知识,指出下面对联的错误并改正。 A、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B、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C、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随旧岁离去下联:春风习习新气象随新年来到 8、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 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合作探究) 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 、、等。 2、分小组讨论,欣赏、品味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意见,汇报探究成果)

最新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整理1、2

2017年1月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真题(网络信息汇总)1.《滕王阁序》分析用典特点(阮籍那段) 2.《六国论》朗读最后两段,分析语调语速和感情的关系 3.《金岳霖先生》朗读,处理好语速、音调、感情的关系;分析文本情感和思想内涵 (请大家吃饭林徽因生日那一段,还有毛泽东提议他出去走走的那一段) 4.《离骚》屈原简介,爱国敬业富强民主……;对偶的表达效果5.《宇宙的边疆》对第一第二段的语境意义进行解读 6.《师说》:朗读第二段、并指出写作特点;文章的写作特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也”的用法;朗读第一段,论证方法讲解;设计活动讨论韩愈师道观的现实意义。 7.《劝学》第三段论证方法答辩:(1)翻译第一段木石中绳那一句,说明作者写作意图;(2)朗诵第一段最后一句(应该是考字音“省和知”) 8.《阿房宫赋》理解最后一段作者写作目的,秦灭亡原因 9.《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表达什么观点? 10.《京口北固亭怀古》 11.《寡人之于国也》五到七段的比喻论证,划分句子节奏,朗读12.《奇妙的对联》专题活动 13.《我与地坛》,一段景物描写“譬如……”朗读分析情感和内容14.高考作文(孙中山名言:失败不灰心,奋勇向前,审题,自选文

体,板书) 15.《林黛玉进贾府》,朗读,分析线索句 16.《囚绿记》加《杨柳枝词》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再用拟人手法造一个句子分析。 17.《窦娥冤》朗读2468段,三桩誓愿朗读体会情感,设计问题分析想象夸张手法;元曲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夸张手法分为哪几类,这里用的是哪一类 18.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理解思想感情 19.《荷塘月色》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20.《动物游戏之谜》:最后一段品味作者意图;朗读开头三段,指导学生理解科普文语言生动性 21.设计活动写作文,以滋味为题 22.专题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23.《囚绿记》生的欢喜 24.专题:有趣的语言翻译,讲授翻译经验 25.《氓》三四节,比兴手法,翻译,情感 26.郑愁予《错误》分析情感语言 27.《再别康桥》分析三美 28.作文讲解: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铁路巡查员”审题立意29.《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朗读注意把握情感与语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欧亨利式结尾” 30.试讲课文《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散文,对第五、六

奇妙的对联大全

奇妙的对联大全 导读: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横批:联袂贺春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横批:盛景争春 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 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上联:丽鬼无惊厉鬼惊

下联:蓝天心曲步步高 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 下联:雪片纷纷结成霜 上联:情歌声声变成哥 下联:蝶舞翩翩幻为妹 上联:夜郎枉作白日梦 下联:倩女虚行暗幽魂 上联:雨荷有盖我荫凉 下联:草原无边尔朝阳 上联:古文故人做 下联:禾火秋风起 上联:假期有梦难圆 下联:真隙无聊易长 上联:孙子小众人从 下联:女子妙佳人圭(归)上联:兰亭狂草王 下联:松江鼎彝范 上联:巴蜀丹青张 下联:松苑痴乐鬼 上联:九泉楷圣张 下联:残墨千秋香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一.文化常识 最早的春联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史料记载,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趁新年到来之际,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他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二.名联赏析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小结对联的特点: 三.学以致用(实战练习) 1、“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 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2. 南京名园瞻园有一副对联,下联词、句序已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调整出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顺序已乱): 树边红雨,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3.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 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 ⑴新春对联: ⑵教师办公室对联: 四.对联的分类 1.对联的用途很广,场合不同而内容有别。请从内容上来判断下列对联的用途: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前寿五旬又迎花甲待过十载再祝古稀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2﹑改对联: 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错贴于喜堂之上: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花秋雨百年愁。 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稍加改动,丧联变喜联。五.对联常识补充: 1.书写,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要讲究美观,必 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2.张贴,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六.能力提升: 牛刀小试显身手——对对子 《声律启蒙》节选: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建议】 一、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奇妙的对联 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对联的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尝试对对子,训练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规范性。 4、学会品味鉴赏名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了解对联 1、什么是对联呢?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上联”也叫“出句”,下联也称作“对句”。 2、对联的特点: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学生总结对联的第一个特点: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是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袁世凯去世时,有人为他提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华民国万岁”,从规则上来看,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这是不规范的,可是这幅对联的不规范恰好暗含了一种寓意,你能看出来吗?师:这其实是暗示了对袁世凯的批评,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齐(起)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罪人。

奇妙的对联教案课堂实录

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任瑞俭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梁启超十岁那年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他一进门便被院里一株杏树迷住了,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袖筒里。他的这一举动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在眼里。筵席上,父亲为了活跃气氛,便当众对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小启超满口答应下来。父亲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小启超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入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彩不已。 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学会欣赏对联。 3、学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4、培养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 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请同学们自读教材内容,了解对联常识。(对联的含义,对联的分类,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张贴)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对联的常识,下面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分组探究对联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十分热烈,现在请小组派出代表发表你们讨论的结果. ,

生1: 1、字数相等。 生2:相对应的位置词性一致。对仗要工整, 师:很细心,的确,对联上下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生3:结构相当 师:总结起来就是对联要讲究对仗。 、 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会感觉到诗歌的音律协调、朗朗上口,主要原因是诗歌讲究平仄,平大多指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仄大多指上声、去声,下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标一下平仄。 生4:两句诗平仄相反,前句末尾是仄声字,后句末尾是平声字,师:这位同学领会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对联上下句平仄相异音调和谐仄起平收(上联末字应为仄声字,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字。平声:阴平、阳平。仄声:上声、去声。) 师: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要上下衔接,不能重复: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词。避免“合”,即上下联意思一模一样。如:扫千年旧习,除万载陈俗。(×)意境相合:上下联意境要完美和谐。如A、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B、扫千年旧习,吃三碗稀粥(×)C、扫千年旧习,穿一双破鞋(×) 师:老师选了一副对联,这是南京名园“瞻园”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词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

(完整版)必修一奇妙的对联试题

对联专题练习 (对联特点:字数相同、词性相应、结构相当、内容相关、仄起平落) 一、历届高考对联题 1987年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 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1991年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13-14题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③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13.上述对联都出自中学课文,这些课文的作者依次是(2分) A.邓拓毛泽东曹雪芹 B.邓拓邓小平曹禺 C.吴晗毛泽东曹禺 D.吴晗邓小平曹雪芹 14.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 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 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 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

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 传统; 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 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1992年“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2分)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2004年 1、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2、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①春晖盈大地 ②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3、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_________________

《奇妙的对联》学案

《奇妙的对联》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2、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学习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今天我们学习《奇妙的对联》。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常见的对联,(出示教学卡片)大家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 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 二、对联常识知多少(10分) 1、对联的来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请看下面示例,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个问题: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2、对联的特点和特殊对联的欣赏 (卡片1)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师:这上联出得妙吗?妙在何处?—— (卡片2)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师:下联对得如何?—— 板书:普通对联第一个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 二、教材分析 《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三、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简单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的文化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引导学生尝试对对联。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对联的图片以及经典对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对联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鉴赏对联,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六、教学重点

1.了解对联的起源、种类、书写、张贴等相关知识。 2.掌握对联的字数相等、结构对称、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对、用字不重等特点. 七、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完成简单对联的写作。 八、教法 激发兴趣法、合作探究法、比赛练习法 九、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十、教学准备 PPT课件 十一、教学安排 1课时 十二、教与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谜语导入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谜面: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谜底是什么?――“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设计意图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选取轻松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环节二: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通化市第十九中学任飞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底是对联的谜语(谜底:对联) 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该去“对”。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 在我们一中,原来都有春节期间在教室门上贴对联的习惯,有个班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你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帖的对不对? (投影)(学生可能看得出来张贴的不对,老师就追问“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