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和危害防控措施(一)

电镀行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和危害防控措施(一)
电镀行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和危害防控措施(一)

电镀行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和危害防控措施(一)

各级政府和安全监管部门,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对电镀企业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必须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考核、接触危害职工健康监护、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设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条件、履行职业危害申报等六项整治措施,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工作:一是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履行职业健康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职业健康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权益。

二是健全职业健康培训制度和落实告知义务。

三是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内容必须充实,具有针对性,并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和政策规定。

四是严格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规定,醒目规范地设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志和标识。

五是建立职业危害告知和确认制度。企业应当将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职业病待遇等制作成格式化的《职业危害告知卡》,并经该岗位操作人员本人签名确认,作为职业安全健康三级教育内容,同时与单位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签订劳动安全健康专项集体合同,保障职工劳动安全权利。

六是建立职业健康体检报告送阅确认制度。保证当事人的职业健康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

1.目的和意图

组织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目的在于:

——确立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总原则;

——确定整个组织所需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职责和绩效目标;

——表明组织实行良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正式承诺,尤其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2.理解要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本要素:

(1)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处于重要的指导地位,是组织实施和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动力。为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权威性,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需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并正式批准发布。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组织业务总体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组织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直时,需结合考虑其整个业务方针和其他管理制度(如: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的方针,并使它们保持协调一致。

(2)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必需包含两个承诺,即:

◆持续改进的承诺;
◆至少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组织开展审核的重要依据,即以此为依据确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既是组织开展管理评审的重要依据,即以此为依据评价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继续保持适宜于组织的方针和目标,又是组织开展管理评审的重要内容,即在管理评审中评价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继续合适,如果不合适,则提出修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意见。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组织开展绩效测量和监视的重要依据,即以此为依据确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是否正在得到实现。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可以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评审(属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预定时间和周期。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以下要素的重要输入信息:

◆目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培训、意识和能力;
◆协商和沟通;
◆文件;
◆运行控制;
◆绩效测量和监视;
◆审核;
◆管理评审。

(3)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时的注意事项

——为了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组织应根据所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特点制定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在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体现这些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体现这些特点时,组织应事实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组织所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同时,由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会随着组织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组织还应考虑未来的发展要求,从而使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的持续改进承诺既体现了组织实现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的愿望,又为组织树立了对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关心负责的社会形象。另外,持续改进既是组织所面临的社会压力的要求,也是组织适应自身及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因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组织能持续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更大程度地减少工作场所内疾病、事故和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此外,随着组织业务和国家法规的不断发展变化,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地加以调整和改进,才能更有效、更充分地满足变化的组织业务和国家法规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仅适用于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提出改进要求,而无需陈述已策划的具体绩效改进要求。对于具体的绩效改进要求,可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中阐述,并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中承诺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表明了组织以法规和其他要求为最低要求而实行良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郑重态度。其他要求可以是如社团或集团方针、组织的内部标准或规范、或组织接受的行为准则等。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1 目的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确定重要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工作,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公司内所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确定重要危险源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3 引用文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4 职责 4.1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公司安全部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职业健康安全评审组负责进行危险源评价; 4.4各部门、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流程 a)各部门、单位、项目部根据《危险源辩识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形成《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公司安全部; b)公司安全部负责汇总、审核《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指导各部门、单位、项目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在危险源辩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5.2.1 直接判断法 直接判断法应主要考虑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当危险源的现状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或已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时,应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 5.2.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5.2.2.1 根据危险源与系统风险性相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

系统人员伤亡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 D=L*E*C 式中:D——风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风险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 5.2.2.2 L、E、C值的确定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发生 3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不可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b)风险的频繁程度(E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风险的频繁程度 10连续 6每天工作时间内 3每周一次 2每月一次 1每年几次 0.5非常少地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C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发生事故的后果 10010人以上死亡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介绍

常见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介绍 时间:2016-04-14 15:13来源:广东正明检测作者:小蒋点击:113 次 家具生产业:有机溶剂类毒物、粉尘、噪声。 家电制造业:有机溶剂类毒物(存在于喷涂工艺)、金属烟、尘、雾(存在于焊接、点焊、切割、打磨等工艺)、噪声。 涂料、胶合剂生产业:有机溶剂类毒物、粉尘、噪声。 制鞋、皮革加工业:有机溶剂类毒物、粉尘、噪声。 五金电镀业:重金属、酸类、碱类、粉尘、噪声。 电子生产业:重金属(主要是铅)烟、尘、雾、(存在于焊接、点焊等工艺)、有机溶剂类毒物、噪声。 玉石加工业:粉尘、噪声。 蓄电池业:重金属(主要是铅)烟、尘、雾(存在于焊接、点焊等工艺)、噪声。 玻璃、灯饰生产业:粉尘(存在于打磨、切割、修边等工艺)、噪声、高温。 陶瓷生产业:粉尘、噪声、高温。 玻璃工艺店:粉尘(存在于打磨、切割、修边等工艺)、噪声。 石材工艺店:粉尘(存在于打磨、切割、修边等工艺)、噪声。 水泥、石膏等工艺品制造业:粉尘、噪声。 建筑业:烩尘、噪声、高温 塑料业:粉尘、塑料裂解气、噪声。 轧钢业:噪声、高温、金属尘、放射线。 纺织服装业:有机溶剂毒物、噪声、粉尘。 箱包业:有机溶剂类毒物、粉尘、噪声。 医药制造业:有机溶剂类毒物(存在于喷涂工艺)、噪声、金属尘。 石材、破璃加工业:粉尘、噪声。 五金加工业:粉尘、电焊烟尘、噪声。 印刷业:有机溶剂类毒物、其他粉尘、噪声。 加油站:苯、溶剂汽油。 所有存在焊接、点焊工艺的行业:电弧光、金属烟尘。 注:有机溶剂类毒物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酯类(乙酯、丁酯)、酮类(丙酮、丁酮、环已酮、异佛尔酮)等,其他因原材料不同可能含有苯、正已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TDI等危害严重危害物质。 广东正明检测机构工作场所检测项目共有92个小项目。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共有53项:化学有害因素5项,金属类15项,非金属类8项,有机类17项,粉尘类5项:物理有定因素8项。合计重项目有48项:一般项目有5项。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 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 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 金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 作业。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称为铸造。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 轮旋磨刀具等也可散逸粉尘。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 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 分主要是氧化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 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锻工车 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 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 大量的热辐射。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 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4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油漆,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63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2. 行业举例: (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 (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 (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 (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河砂开采辅助、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选矿辅助、非金属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重选、选矿辅助(6)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 (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 (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 (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 (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 (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 (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

(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 (14)瓦砖、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运输、辅助、装卸、筛选、转运、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 (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 (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 (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状安造、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 (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 (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 (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 (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 (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 (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 (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 (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 (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 (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 (二)煤尘(煤矽尘) 1.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2. 行业举例: (1)煤炭采选业: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打眼、爆破采煤、水力采煤、机械采煤、采煤装载、采煤运输、采煤支护、井下通风、采煤辅助、选煤运输、筛煤、煤块破碎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725种行业)讲解

工艺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艺职业病危险因素来源1军工企业球磨车间、 包装车间、筛粉车间、装药车间、压药车间TNT粉尘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 分析》 2制氢HS、CO、汽油、30%碳酸钾、粉尘、噪声《某厂制氢装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评价后的追踪观察》 3火力发电粉尘(矽尘、煤尘、电焊烟尘)、物理因素(噪 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物质(氨、联氨、 一氧化碳、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六氟化硫、三甲苯磷酸酯) 《2个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 制效果评价》 4催化剂生产(合成氨工业、甲醇工业、制 氢工业、城市煤气甲烷化全套催化剂;有机化工、石油化工所需的部分催化剂、净化剂)氧化锌、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镁等有 毒物质的粉尘;铬酸盐、氧化镍、NH3、NO2 等有毒物质;噪声 《某催化剂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 果评价》 5铜冶炼粉尘、二氧化硫、铅烟、铅尘、噪声、高温、 X射线 《35万吨铜熔炼扩产项目职业 病危害预评价》 6燃煤发电粉尘:煤尘、粉煤灰;毒物:一氧化碳、氮 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氯、盐酸、氢氧化钠、 噪声、高温 《300MW燃煤发电机组扩建工 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7造纸粉尘、生物致病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硅酸钠、 工业皂、硫酸、二氧化硫脲、碳酸钙、阳离 子淀粉、助留剂、噪声、高温 《HACCP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 应用》 8变电站变电工频电磁场、噪声、高温;六氟化硫《变电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9电镀氰化氢、铬酸、盐酸、硫酸、氨、三氯乙烯、 氟化氢、氧化锌、氢氧化钠、其他粉尘、噪 声 《常熟市48家电镀企业职业病 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0建设项目粉尘、噪声、射线、苯、二甲苯、乙酸乙酯、 丙酮 《对15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11大型钻机及海洋石油设备生产粉尘:产生于大型结构件的喷砂除锈及小型 部件、管件的加工打磨。喷砂除锈产生的粉 尘主要为铁锈尘,打磨产生的粉尘主要为砂 轮磨尘。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产生于 喷烘漆房喷底漆、喷面漆作业。噪声:产生 于空压机、砂轮打磨、喷抛丸等生产过程 《对大型钻机及海洋石油设备生 产基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2核电建设氯气、次氯酸钠、氨气、联氨、硫酸、盐酸、 氢氧化钠、灭藻剂和缓蚀剂等化学毒物;在 《对核电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的探讨》

最新水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水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预防 1 概述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人数约为110万(职业病占1/4)。这高于每年交通事故死亡99万人、暴力死亡56.3万人、局部战争死亡50.2万人和艾滋病死亡31.2万人。初步估算每天有3000人死于工作,ILO估计劳动疾病到2020年将翻一番。 我国约有50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超过2500万人,从职业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病人数量,我国都居世界首位。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800亿元。 2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1 法律 我国职业病相关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该法中与水电厂相关的主要有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七条等。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OHSAS 18001: 200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1. 范围 OHSAS提出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 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减少因组织的活动而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可能曝露于危害因素 所带来的风险; b) 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的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它自我声明的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意在纳入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 本标准针对的是职业健康安全,而非其他健康和安全领域,例如:员工福利/员工健康、产品安全、财产损害或环境影响。 2. 参考出版物 其它提供信息或指南的出版物已列入参考文献中。但如有该类出版物最新版本,应该参考其最新版本。 特别列出的参考出版物如下: OHSAS 1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 18001实施指南 国际劳工组织: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3.1 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降低到根据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可以容忍水平的风险 3.2 审核audit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

玻璃生产行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doc

玻璃生产行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流程 玻璃生产分为原料配制、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玻璃生产的丰要原料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石英砂或天然砂,约占配料的60% - 70%,其余为纯碱含有Na2O、CaO、Al2O3、MgO的白云石、石灰石、长石、菱镁石。还有作为助熔的萤石、硼砂、硼酸、硼镁石等辅料。玻璃的熔制在熔窑内进行。熔窑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坩埚窑,玻璃料盛在坩埚内,在坩埚外面加热。另一种是池窑,玻璃料在窑池内熔制,明火在玻璃液面上部加热。玻璃的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 1600℃。大多数 用火焰加热,也有少量用电流加热的,称为电熔窑。成型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成型方法可分为人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大类。因为人工成型劳动强度大,温度高,条件差,大部分已被机械成型所取代。机械成型除了压制、吹制、拉制外,还有压延法,浇铸法,离心浇铸法,烧结法等。玻璃制品在成型后必须进行退火.就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以消除或减少玻璃中的热应力以达到允许值。 此外,某些玻璃制品为了增加其强度,可进行刚化处理。包括:物理刚化(淬火),用于较厚的玻璃杯、桌面玻璃、汽车挡风玻璃等:和化学刚化(离子交换),用于手表表蒙玻璃、航空玻璃等。刚化的原理是在玻璃表面层产生压应力,以增加其强度。 二、玻璃生产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识别 玻璃生产中产生的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有粉尘、高温及热辐射和有毒物质等。 1、粉尘 因原料粉碎、筛分、运输、配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矽尘,工人在工作中可由于长期吸入高浓度矽尘可引起矽肺。 2、高温及热辐射 在熔化、成型车间,从熔窑和熔融的玻璃中向车间散放大量热量和热辐射,是典型的高温且有强辐射的作业场所,熔化、成型和退火等工序均存在高温和热辐射。玻璃熔炉温度达1560℃~1580℃,熔炉表面温度在150℃~395℃之间。熔融的玻璃温度为1080℃~1290℃。平板玻璃生产中,垂直引上玻璃的机器外壳表面温度在150℃以上;中间平台地面温度为113℃~120℃;玻璃自动型机可被加热到350℃~400℃;生产过程中的制品温度达450℃;进行退火的成品温度为350℃~400℃。此外,车间的地面和墙壁由于气温和热辐射的加热,其温度最高可达60℃以上。夏季调查我国南方某些玻璃厂有槽引上或无槽引上的机械操作工序:气温在40℃~50℃之间,最高可达70℃以上;热辐射强度为2.09J~12.55J(cm2 .min)。操作工工作时间的 6.5%~30%处于高气温和强热辐射的条件下。目前多数平板玻璃的切片、裁板及修 边过程都已机械化。但有些生产窗玻璃的工厂,裁板工序仍为手工操作。另外,器皿玻璃自动成型操作工及其助手和给料工的工作地点,仍处于高温环境。由于艺术玻璃制品体积小,故车间热辐射较平板或窗玻璃车间为小,排列工、制型工、吹制工、修施工、搬运工等根据其操作地点距熔炉的远近不同,受高温、热辐射的危害程度亦有所差异。其中吹制工受热辐射影响较强,辐射程度可达12.55 J/(cm2 .min),易发生中暑,工伤发生率也相应增多。熔融玻璃可射出红外线。玻璃工在红外线长时间反复作用下,有可能发生职业性白内障,俗称玻璃工白内障。 3、铅中毒

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治

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治 容易产生职业病的行业主要以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化学试剂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塑料制造制品业为主。而电镀行业做为一个工艺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极其容易产生废尘和废气对人体产生危害,电镀所产生的职业病有所不同的是,电镀造成的对身体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触电危险。人体接触高压,低压电源都可能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电镀生产中用到很多电气设备,如抛光机,滚光机,整流电源,行车,离心烘干机,电热烘炉,电加热器,过滤机,滚镀机和污水处理设备等,它们的输入电压一般很高。另外,电镀车间工作场地潮湿,设备易受腐蚀,故在使用和检修过程中,如有设备不正常运行,防护措施不力或操作失误,就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二、粉尘危害。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可能含有硅,铬,铝,铁,铜和麻布等的粉尘,这些粉尘会给作业工人带来严重的职业危害。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三氯乙烯中毒会造成皮疹,昏厥,高烧,淋巴肿大,最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直至皮肤溃烂,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苯中毒主要影响人体造血功能,轻的引起白细胞减少,重则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后出现白血病;四氯化碳可引起肝肾严重损害。此外,电镀铬时会散发出大量的铬雾,铬化合物能引起皮肤溃疡,贫血,肾炎及神经炎等多种疾病,并有致癌和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 三、其他危害。除上述主要危险危害外,电镀生产中还可能存在噪声危害(如超声波清洗,压缩空气吹干等过程),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等。 拿氰化物来说,氰化物是电镀中常用的化工原料之一,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口、呼吸道或健康的皮肤都能进入人体。氰化物进入胃内在胃酸的解离下,能立即水解成氰烃酸而被吸收,此种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血液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与氰根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丧失传递电子的能力,使呼吸链中断,细胞窒息死亡。由于氰化物在类脂中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中枢神精系统首先受到危害,尤其呼吸中枢更为敏感。 在高毒高污染的电镀行业中,多数企业竟未按照规定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也未对劳动者提供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对无锡市开展的涉及电镀行业职业病危害的专项检查中,卫监部门检查了14家相关企业。据统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有564人,但只有108人进行了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令人担忧。要做好电镀工作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防护劳保设施方面。主要标准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根据各岗位危害配备,电镀主要危害为有毒品(氰化物、部分有机溶剂等)、腐蚀品(酸性、碱性、其他腐蚀品)、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铬酸酐),有的还有易燃液体(如除油工序、喷漆工序、后处理等可能涉及)。个体防护主要是防毒和防化学灼伤,应选用:防酸/碱工作服、防酸/碱围裙、防毒口罩(选用相应型号)、耐酸(碱)手套、耐酸(碱)鞋。需要注意的是:过滤式防毒口罩必须选用适用的型号,如根据使用场所选择防氰化物或防有机溶剂、或防酸雾等等;进行进塔入罐或者清理污水/污泥作业时必须配戴空气/氧气呼吸器,电镀行业有很多案例。此外,电镀企业易发生触电事故,选用耐酸(碱)鞋请考虑其是否具有绝缘性能。 2、身体检查方面。企业应积极主动的组织电镀技术工人的定期身体检查,由于涉及到部分化学产品工艺,可能一较为普通的医疗诊断机构不能很准确的检查出结果,相关企业应联系专业的健康检查机构,确保技术工人身体健康上不存在职业病的危险隐患。 3、重视职业病。广大劳动者要重视职业病,广大电镀技术劳动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拒绝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同时要定期督促企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注意保存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电镀行业的发展,生产技术、产量以及制造出的产品的质量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制造这些产品的人,希望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们都要重视起来,职业病是一颗埋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如果不能避免,我们就要积极的去扼制它的发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

根据项目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为消除和控制与作业有关的各类危害和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确保员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及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1、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均为零。 2、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对员工实施有效的健康监护。 二、为实现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确定管理方案 1、落实安全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管技术的必须管安全技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发生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落实四分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实行群防群治,专兼结合,使安全管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落实期限为整个施工过程,落实部门和人员为项目部的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 2、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组织员工学习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员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新入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并需加强班组的班前安全教育、换

岗教育、下岗6个月职工重新上岗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法制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意识水平,要把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贯穿落实在整个施工过程。 3、抓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与落实 重点抓好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与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要保证其及时性、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严格审批制度。本工程为四分公司确定的重点工程,所有管理人员要参与安技措施的编制并加强落实过程中的监督。落实时间为整个施工过程,落实部门为项目部,主管部门为四分公司工程管理科。 4、搞好监督检查 项目经理部执行周检,专职人员要做好巡回检查,对于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塔吊、施工机具等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与施工设备要及时履行验收手续,保证其使用的符合性。专、兼职安全人员要做好监督管理。落实时间为整个施工过程,落实部门为项目部,主管部门为四分公司工程管理科。 5专项管理方案附后

职业病种类制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病种类制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国民增长和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建筑行业的危害问题也很突出,建筑行业涉及的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复杂,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当多的建筑施工人员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场所,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建筑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也不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与低气压作业、化学毒物等。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爆破作业产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油漆、涂料作业产生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铅、汞等重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地下储罐等地下场所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受施工现场和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术设施。职业病危害防护难度较大。 二、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应从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方面: (一)在施工前辨识。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如冬雨期施工和临时性作业、紧急状况、状况)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文件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1 目的和适用围 1.1 全面、充分并有效地识别、评价和更新各部门、项目部在生产活动及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拟定控制措施,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1.2适用于院管理体系覆盖围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和现场项目部生产活动及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控制措施策划、更新和管理。 2 规性引用文件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管理手册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院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 3.2综合管理处负责组织全院各类生产活动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院办公大楼区域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指导、审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并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的落实实施监督管理。 3.3院安全评价责任部门协助综合管理处审核院级不可接受风险因素管理方案或控制措施。 3.4工会办公室负责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调查员工职业健康状况,协助辨识、评价引起健康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参与相关控制措施的拟定工作。 3.5院部各责任部门/项目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控制;负责外出活动或工程现场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确保持续有效。 3.6分支机构及子公司、项目部负责生产/服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确保持续有效。

4 工作程序 4.1 工作流程 流程形成的文件、记录 4.2 危险源辨识 4.2.1危险源辨识围 (1)院本部(含办公场所)工作场所;勘察、岩土施工、工程监测、工程项目管理、监理、检验和试验、工程总承包、工地服务等各类现场;员工在差旅途中或在客户处工作。 (2)所有的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检修、抢修活动等)。

浅谈电镀职业安全及其防治(标准版)

浅谈电镀职业安全及其防治 (标准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64

浅谈电镀职业安全及其防治(标准版) 摘要:该文章介绍了电镀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原料、以及其性质,比如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险危害。还有一些电镀生产中常见的环境因素,如粉尘危害、火灾爆炸、触电危害等。最后并从环境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和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尽量减少电镀生产对该职业工人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电镀生产,职业,危险危害,应对措施 1引言 电镀是工业企业产品加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加工手段,它通常以独立的电镀厂或电镀车间的形式出现,分布广泛,从业人员众多。电镀生产中长期接触各类碱、盐类、氰化物、重金属、各类添加剂等有有害物质,并要在潮湿、噪杂、烟雾粉尘的环境中作业,

是一个存在职业危害的行业。 我国的电镀行业遍布经济的各个领域。然而,电镀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强酸、强碱、盐类和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在作业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极易发生中毒、灼伤,以致燃烧爆炸事故。另一方面,电镀车间工作场地潮小,设备湿、设备易受腐蚀,也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目前,除少数大厂的镀车间外,大多数从事电镀的厂点,规模都较也简陋,缺少机械装备,劳动防护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因此,电镀生产安全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已经成为电镀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2电镀行业职业危害分析 2.1常用的化学物质及其危害 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的盐类,剧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中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最新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最新版 前言 GB/T 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体系结构如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的实施指南(GB/T28002)。 本标准考虑了与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的相容性,以便于满足组织整合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 本标准是对GB/T28001--2001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如下: --更加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 --对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仅在引言部分作全面介绍,在各主要条款的开头不再予以介绍; --术语和定义部分作了较大调整和变动,包括: a)新增9个术语。它们分别为:"可接受风险"、"纠正措施"、"文件"、"健康损害"、"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工作场所"、"预防措施"、"程序"、"记录"; b)修改13个术语的定义。它们分别为;"审核"、"持续改进"、"危险源"、"事件"、"相关方"、"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组织"、"风险"、"风险评价"; c)原有术语"可容许风险"已被"可接受风险"所取代(参见3.1); d)原有术语"事故"被合并到术语"事件"中(参见3.9);

e)术语"危险源"的定义不再涉及"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参见3.6); 注:考虑到这样的损失和破坏并不直接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它们应包括在资产管理的范畴内。作为替代的一种方法,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此方面的损失和破坏,其风险可以通过组织的风险评价过程得到识别,并通过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其实施控制。 --为与GB/T 24001-2004、GB/T 19001-2008更加兼容,标准技术内容作了较大的改进,例如;为与GB/T 24001-2004相兼容,本标准将原标准的4.3.3和4.3.4合并; --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策划部分的控制措施的层级,提出了新要求(参见3.1); --更加明确强调变更管理(参见4.3.1和4.4.6); --增加了4.5.2“合规性怦价”; --对于参与和协商提出了新要求(参见4.4.3.2); --对于事件调查提出了新要求(参见4.5.3.1)。 本标准等同采用BS 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BS OH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版)翻译。 本标准无意包含合同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义务。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 引言 目前,由于有关法律更趋严格,促进良好职业健康安全实践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更多地

电镀行业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重点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镀行业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重点正式版

电镀行业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重点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基本工艺 电镀加工中涉及最广的是镀锌,镀铜、镍、铬,其中镀锌占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和阳极化膜占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基本工艺主要分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中和、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中和、烘干等) 2危害因素

2.1电镀生产中存在的化学、物理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的因素称之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二大类:即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涉及类别多少、波及面大小、影响深度的界定,各个企业不尽相同。在新建、扩建、改建时要根据实际预测分析来规划和设计。 2.2职业危害: ①电镀常用化学物质: a.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的盐类。剧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中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风险的评价(含练习题)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风险的评价(含练习题)“风险”是不确定性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发生与工作有关的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伤害和健康损害 的严重性的组合。 一.评价范围 1.所识别危险源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2.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运行和保持有关的其他风险。 二.评价方法和准则 企业应建立文件化信息,确保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准则得到保持和保留。在界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准则时,应考虑范围、性质和时机,以确保其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评价方法和复杂程度并不取决于组织的规模,而取决于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危险源。 评价的结果要形成文件化信息并及时更新。 三.风险评价的目的 先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评价,目的是对组织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风险进行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的严重度做出分级,评价风险的可接受性,确定风险等级,确定所需要制定

目标、措施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即重大危险源。在风险等级的确定时,对于违反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方强烈投诉、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可直接判为重大风险。 四.风险评价的过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的评价过程,应该考虑日常的运作和决策,例如工作流程中的高峰或重组,以及外部问题,如经济变化。方法可包括与受日常活动(如工作强度发生变化)影响的工作人员的持续协商,监视并沟通新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监管改革或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的集体协议的修订),并确保资源满足目前的和变化的需求(如针对新改进的设备或物料的培训、或购买新设备或物料)。 评价要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五.风险评价的依据和准则 1.所辨识的危险源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风险清单; 2.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3.企业曾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整改情况; 4.相关方(特别是员工)的利益和要求; 5.类似组织的事故信息及处理整改信息。 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1.是非判断法。 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不用定量计算,依据经验和能力直接确定某些危险源为级别较高的重要危险源。 2.矩阵法。 根据估算的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