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及分离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及分离
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及分离

五味子多糖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50 (2012) 844–848 Contents lists available at SciVerse ScienceDir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j o u r n a l h o m e p a g e :w w w.e l s e v i e r.c o m /l o c a t e /i j b i o m a c An immunostimulatory polysaccharide (SCP-IIa)from the frui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 Yong Chen a ,Jinbao Tang b ,?,1,Xiaoke Wang a ,Fengxiang Sun a ,Shujuan Liang a ,?,1 a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42,China b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Science,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42,China a r t i c l e i n f o Article history: Received 27October 2011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12November 2011 Accepted 15November 2011 Available online 23 November 2011 Keywords: Polysaccharide Schisandra chinensis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Cyclophosphamide a b s t r a c t A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named SCP-IIa was isolated from the water extract of the frui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 by means of ethanol precipitation,deproteination,anion-exchange and 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The molecular weight of SCP-IIa was ascertained via HPLC,and immuno-modulat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immunosuppressed model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SCP-IIa was a homogeneous form of polysaccharide,with an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approximately 7700Da.The detected parameters showed that SCP-IIa increased the thymus and spleen indices,as well as the pinocytic activity of th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in immunosuppressed mice.The splenocyte proliferation assay showed that SCP-IIa,in combination with Con A or LPS,positively affected splenocyte proliferation.Moreover,the polysaccharide promoted hemolysin formation.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CP-IIa was involved in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leading to the exploration for SCP-IIa as a potential immunostimulant. ? 2011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1.Introduction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 is produced mainly in north-east China.Its fruit (referred to hereafter as S.chinensis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as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functional food in the Orient for thousands of years.S.chinensis has many traditional usages,such as collecting and arresting discharge,supplementing Qi,promoting the production of body ?uids,nourishing the kidney,and calming the heart.It is a famous and precious Chinese tradi-tional drug,with frequency of 22times in the China pharmacopoeia [1]. The interest of researchers in medicinal plants as natural sources of active compounds had remarkably increas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s,and particular attention had been given to the polysac-charide components of various traditional Asian medicines [2–4].Recently polysaccharides were found to have many pharmacolog-ical actions,including liver protection,resistance to oxidation and aging,and anticancer properties [5–7]. In recent years,the use of immunomodulators to enhance host defense responses had been found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s to class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 [8].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various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s had ?Corresponding authors.Tel.:+865368462266;fax:+865368462266.E-mail addresses:tangjb@https://www.360docs.net/doc/678574679.html, (J.Tang),liangshjuan@https://www.360docs.net/doc/678574679.html, (S.Liang).1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been shown to profoundly affect the immune system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through their ability to modulate immune function,including cytokine/chemokine production,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production,and cell proliferation [9].It has potential as an immunomodulator because it has no signi?cant side effects,which is a major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immunomodulatory bacterial polysaccharides and synthetic compounds [8,10,11]. However,there are few published data on the puri?cation of S.chinensis polysaccharide (SCP)and its effects on immune responses.In the present study,we isolated and puri?ed SCP-IIa from S.chi-nensis and investigated the immune status of SCP-IIa -treated mice.Since a temporarily weakened immune system is the indicator for therapy with herbal immunomodulators [12],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CP on macrophage function.Levels of serum cytokine and splenocyte proliferation in immunosuppressed mice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Cy)were determined to identify whether SCP-IIa exerts its action through systemic effec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xtent of SCP-IIa’s ability to restore deviated immune parameters in immunosuppressed animals. 2.Materials and methods 2.1.Materials S.chinensis was purchased from Weifang Ben-Cao-Ge Chinese Matreria Medica Co.Ltd.and veri?ed by Prof.Chongmei Xu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PR China). 0141-8130/$–see front matter ? 2011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doi:10.1016/j.ijbiomac.2011.11.015

五味子的采收与加工讲课讲稿

五味子的采收与加工 杨碧富 五味子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具有着益气,固精,益脾,补肾,安神的功效。同时由于五味子的营养丰富,果实还可生产果酱,果汁饮料;同时五味子的根丶茎丶叶富有营养,对人体健康,益处多多,可加工成固体无醇饮料和低醇饮料,以及五味子叶茶和五味子叶速溶茶。都是很好的保健饮品。所以要做好五味子的采收和加工。具体操作: 一丶五味子的采收 (一)五味子果实采收 采收五味子果实,要适时。若是果实采收过早,将会大大降低五味子的商品质量;至于采收过晚,就会造成落粒,从而导致五味子的经济损失。所以应适时采收很重要。具体采法: 1.采收时期:当五味子果实变软而富有弹性,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时,这就已达到生理成熟,即在8月末至9月上丶中旬进行采收。 2.采收方法:选晴天采收,在上午露水消失后进行。采收时,要做到尽量少伤叶片和枝条,对于采后暂时运不完的果实,要放阴凉处贮藏,以确保果实质量。 (二)五味子根丶茎丶叶的采收 采收五味子根丶茎,是选择五味子的某一个适当生长季节,即在秋季取新鲜的根丶茎,以及在夏季采摘适量新鲜绿叶作为加工原料。 二丶五味子加工 (一)果实的加工 五味子的果实,为了防止由于采收后水分多,而造成霉烂变质,影响果实的有效成分,从而降低五味子品质。所以就要将五味子鲜果进行阴干或晒干,或人工干制,以制成易于保存的干果的为初加工;同时为了五味子果实能够更大提高经济效益的,又可进行加工成果品,

即深加工。具体的加工: 1.五味子果实的初加工 (1)阴干法 做法是将五味子放在干燥,阴凉,通风处摊开,摊开厚度不能超过3厘米,还要做到经常翻动,直至五味子干燥即可。 (2)晒干法 是将五味子放在日光下晒干的加工方法,要以凉晒,绝对不可曝晒。凉晒时五味子摊放厚度不可超过5厘米,晒时应经常翻动,直至干燥为止。 (3)烘灶干制法 烘灶设备,是由两道高1米,长3米的单层砖墙构成。两墙间相距2米,墙中间为80厘米的火坑,并在墙上架设木椽5-6根,上铺竹帘。接着将果实平铺在竹帘上,果实厚度要求在20-30厘米,炕底生木炭火,要使炕面温度维持在50摄氏度左右,烘时应经常翻动,直至烘干即可。 2.五味子果实的深加工 (1)五味子液体饮料 对于五味子液体饮料制备的程序: a.原料选择:选择新鲜五味子果实,或者选用干品五味子果实,进行加工五味子液体饮料的原料。 b.原料处理:将选择的原料去除果梗,清洗和破碎处理。对于新鲜果实,可直接榨取汁液;至于五味子干果,不宜于压榨取汁,应当用水煮提取法,分为3次提取。第一次,加水量为干果重的10倍,提取时间为2小时;二丶三次加水量为果重的4-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并将所提取汁液先用纱布粗滤备用。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 摘要: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可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五味子属木质藤本,已知全世界有25种,我国约有18种。五味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益气强阴、养五脏、明目、壮筋骨等多种功效日。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五味子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毒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仅对五味子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介绍。 关键词:五味子药理作用木质藤本 1前言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临床应用广泛。五味子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酸胺等造成肝损害引起的SGPT升高均有降低作用。同时也能使肝炎患者的高SGPT降低,还可减轻中毒肝损伤的物质代谢障碍,具有轻度升高肝糖元、减轻肝细胞变性,减轻中毒致病因子对肝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破坏,有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1-2]。目前对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为五味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五味子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五味子酚均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是多种保肝降酶中成药的主要成分[3]。五味子能显著对抗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对小鼠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所致的ALT 升高及肝脏病理损伤均有改善作用[4]。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和五味子醇乙对扑热息痛诱发的肝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止小鼠在注射扑热息痛后肝内谷光甘肽含量的下降,使血中扑热息痛浓度下降。五味子乙醇提取物、乙素或五味子酚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所致肝脏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使小鼠服酒精后肝内丙二醛的增加明显减少。五味子能明显促进肝脏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小鼠灌服五味子提取物或乙素,可使14C-苯丙氨酸渗入肝脏蛋白质速率显著加快,也能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五味子能显著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使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氢化氢酶的活性明显提高,这有利于机体清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减轻其对肝细胞的损伤。另外,五味子对肝细胞色素P450 具有诱导作用,甲素、乙素、丙素、醇乙及五味子酚均能显著提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NADPH - 细胞色素P450 还原酶、氨基比林脱甲基酶活性,微粒体蛋白质亦明显增强。五味子的这些作用不仅对其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提供了五味子对某些涉及自由基损伤的有关疾病,甚至预防化学治癌都有实用意义。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五味子多糖的研究概况分析

五味子多糖的研究概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09T14:02:08.683Z 来源:《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作者:王燕 [导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五味子多糖提取检测研究有热水浸提法-苯酚-硫酸法测定方法、正交设计法—红外光谱法检测方法等;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提取检测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王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摘要】目的综述五味子多糖的药理研究、分级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研究。方法通过论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部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进行概括、整理、总结。结果与结论五味子多糖药理作用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五味子分级是研究分离具有高药效的多糖成分,其方法为不同条件下的沉淀分级法;五味子多糖提取检测研究有热水浸提法-苯酚-硫酸法测定方法、正交设计法—红外光谱法检测方法等;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提取检测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五味子;多糖 1概述 1.1多糖的概念 多糖又称聚糖,可以分为两类。只含有一种单糖单位的多糖,如淀粉叫作同多糖;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单糖单位的多糖叫作杂多糖,如透明质酸。多糖一般没有精确的分子量,其中的单糖单位可因细胞的代谢需要增加或减少。多糖没有还原性,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有的与水形成胶体溶液,多糖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多糖是单糖的贮存形式;许多多糖是单细胞微生物、高等植物细胞壁和动物细胞外部表面的结构单元;另一些多糖是脊椎动物结缔组织和节肢动物外骨骼的组分。结构多糖有保护、支撑的作用。最重要的贮存多糖是淀粉和糖原。 1.2中药多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对中药中的多糖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人员从各种中药中提取、分离得到了大量多糖和糖类物质,如植物类药材:人参、枸杞子、当归、黄芪、五味子等;菌藻类药材:茯苓、猪苓、冬虫夏草、灵芝等; 2五味子多糖的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五味子水提液中分离得到了五味子多糖(thecoarsepolysaccharidefromSchisandrachinensis,CPSC),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五味子多糖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效。 2.1药理作用 2.1.1保肝作用金顺姬[2] 在研究中发现,五味子对四氯化碳等引起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GPI)升高有抑制作用。王艳杰等[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五味子粗多糖对H22,SI80荷瘤小鼠具有抑瘤作用,其不同给药途径均具有抑瘤作用,且彼此之间抑瘤作用无明显差异,提示五味子多糖的药用途径是多方面的;五味子粗多糖的不同剂量表明五味子粗多糖高、中剂量组能够延长H22,S180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能抑制S180荷瘤小鼠的增长,其高剂量组抑瘤率达到45.4%,并证实了五味子粗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剂量过低,五味子粗多糖不能很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2.1.2提高免疫力苗明三等 研究表明五味子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溶血空斑形成,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且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可达3%以上,可以认为五味子多糖是其兴奋免疫的主要活性成分。 2.2五味子多糖的分级 近些年来,研究发现多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突出表现在增加人体的免疫能力,抗肿瘤、降血脂等方面,这些突出的药理作用已引起医药界高度重视。然而应该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多糖都具有药用价值,真正具有药用价值的多糖仅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如何将这一小部分分离出来进行研究,以从众多的多糖中提取具有高药效的多糖成分,为提高药物的有效浓度和剂型的改革提供药源,这是化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学者已做过相关研究。 2.3制备方法及结果分析 近年来对五味子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方法很多。谭晓虹等[14]采用热水浸提法,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北五味子多糖的含量,结果测得北五味子中多糖含量为6.57%,平均回收率为99.78%.并且得出该苯酚-硫酸法测定北五味子多糖的含量时,以40℃恒温,30min较好。加入苯酚量0.6ml以上时,反应能完成。对于硫酸的用量,经实验对比认为硫酸占总体积62.5%以上时,在重复性、稳定性及回收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 3五味子多糖研究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五味子多糖药理活性强,在保肝、提高免疫、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亟待提高,突出表现为:所制得的多糖多为粗品,含较多杂质,仍需进一步纯化;含量测定方法大多为测定总糖的比色法,不能如实地反映多糖含量,需要进一步矫正;结构的精密的鉴定分析严重不足;药理实验主要停留在行为学,器官和组织水平,活性机理不清等等。我国是五味子资源大国,应用历史悠久,市场前景广泛。如果我们能进一步优化五味子多糖提纯工艺,深入到分子水平充分研究其各级结构、数量分布、及药理构效机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中药、非专利重点品种和药物新制剂,相信在提升五味子这一我国传统中药的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以及加大该资源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范关华。五味子的研究新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5):281. [2]金顺姬。五味子的保肝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6):28. [3]王艳杰,吴勃岩,孙阳,等。五味子粗多糖对H22、S180荷瘤小鼠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7,24(5):

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

1.多糖的提取方法 生物活性多糖主要有真菌多糖、植物多糖、动物多糖3 大类。多糖的提取首先要根据多糖的存在形式及提取部位,决定在提取之前是否做预处理。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多有脂质包围,一般需要先加入丙酮、乙醚、乙醇或乙醇乙醚的混合液进行回流脱脂,释放多糖。植物多糖提取时需注意一些含脂较高的根、茎、叶、花、果及种子类,在提取前,应先用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对原料进行脱脂预处理,目前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生物提取法、强化提取法等。1.1溶剂法 1.1.1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是提取多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提取时应选择 水、醇等极性强的溶剂。用水作溶剂来提取多糖时,可以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浸提渗滤,然后将提取液浓缩后,在浓缩液中加乙醇,使其最终体积分数达到70 %左右,利用多糖不溶于乙醇的性质,使多糖从提取液中沉淀出来,室温静置 5 h,多糖的质量分数和得率均较高。影响多糖提取率的因素有:水的用量、提取温度、浸提固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等。 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不需特殊设备,生产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是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但由于水的极性大,容易把蛋白质、苷类等水溶性的成分浸提出来,从而使提取液存放时腐败变质,为后续的分离带来困难,且该法提取比较耗时,提取率也不高。 1.1.2酸提法 为了提高多糖的提取率,在水提醇沉法的基础上发展了酸提取法。如某些含葡萄糖醛酸等酸性基团的多糖在较低pH 值下难以溶解,可用乙酸或盐酸使提取液成酸性,再加乙醇使多糖沉淀析出,也可加入铜盐等生成不溶性络合物或盐类沉淀而析出。 由于H+的存在抑制了酸性杂质的溶出,稀酸提取法提取得到的多糖产品纯度相对较高,但在酸性条件下可能引起多糖中糖苷键的断裂,且酸会对容器造成腐蚀,除弱酸外,一般不宜采用。因此酸提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1.1.3碱提法 多糖在碱性溶液中稳定,碱有利于酸性多糖的浸出,可提高多糖的收率,缩短提取时间,但提取液中含有其它杂质,使粘度过大,过滤困难,且浸提液有较浓的碱味,溶液颜色呈黄色,这样会影响成品的风味和色泽。 1.1.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提取分离技术。超临界流 体是指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的状态,这种流体兼有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密度大,粘稠度小,有极高的溶解,渗透到提取材料的基质中,发挥非常有效的萃取功能。而且这种溶解能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提取结束后,再通过减压将其释放出来,具有保持有效成分的活性和无溶剂残留等优点。由于CO2的超临界条件(TC=304.6 ℃,Tp=7.38 MPa)容易达到,常用于超临界萃取的溶剂,在压力为8~40 MPa 时的超临界CO2足以溶解任何非极性、中极性化合物,在加入改性剂后则可溶解极性化物。 该法的缺点是设备复杂,运行成本高,提取范围有限。 1.2酶解法 1.2.1单一酶解法 单一酶解法指的是使用一种酶来提取多糖,从而提高提取率的生物技术。其中经常使 用的酶有蛋白酶、纤维素酶等。蛋白酶对植物细胞中游离的蛋白质具有分解作用,使其结构变得松散;蛋白酶还会使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中游离的蛋白质水解,降低它们对原料的结合力,有利于多糖的浸出。

五味子多糖的研究概况分析

五味子多糖的研究概况分析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可成友,马春雁,边蔷,吴晓芳,杨玉超,高珍 【摘要】目的综述五味子多糖的药理研究、分级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研究。方法通过论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部分高质量的研 究论文进行概括、整理、总结。结果与结论五味子多糖药理作用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五味子分级是研究分离具有高药效的多糖成分,其方法为 不同条件下的沉淀分级法;五味子多糖提取检测研究有热水浸提法- 苯酚-硫酸法测定方法、正交设计法一红外光谱法检测方法等;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提取检测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五味子;多糖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 ndra chi nen sis(Turcz)Ball. 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益气强阴、养五脏、明目壮筋骨等多种功效]1]。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目前我国学者在五味子临床疗效、有效成分提取鉴定、药理作用及植物资源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而且比较深

入。在活性成分研究方面,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五味子的脂溶性成分方面。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单体化合物有近40种,其药理作用研究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各个方面。然而中药传统用药习惯以及许多五味子水提液的显著药理活性提示我们“五味子水溶性有效成分的研究不可忽视”,于是研究者开始从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转向对多糖的研究和探讨。 1概述 1.1多糖的概念 多糖又称聚糖,可以分为两类。只含有一种单糖单位的多糖,如淀粉叫作同多糖;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单糖单位的多糖叫作杂多糖,如透明质酸。多糖一般没有精确的分子量,其中的单糖单位可因细胞的代谢需要增加或减少。多糖没有还原性,无甜味,大多不溶于水,有的与水形成胶体溶液,多糖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多糖是单糖的贮存形式;许多多糖是单细胞微生物、高等植物细胞壁和动物细胞外部表面的结构单元;另一些多糖是脊椎动物结缔组织和节肢动物外骨骼的组分。结构多糖有保护、支撑的作用。最重要的贮存多糖是淀粉和糖原。 1.2中药多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对中药中的多糖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人员从各种中药中提取、分离得到了大量多糖和糖类物质,如植物类药材:人参、枸杞子、当归、黄芪、

五味子多糖的研究概况分析

五味子多糖的研究概况分析 【摘要】目的综述五味子多糖的药理研究、分级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选择部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进行概括、整理、。结果与结论五味子多糖药理作用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五味子分级是研究分离具有高药效的多糖成分,其方法为不同条件下的沉淀分级法;五味子多糖提取检测研究有热水浸提法-苯酚-硫酸法测定 方法、正交设计法—红外光谱法检测方法等;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提取检测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 【关键词】中药;五味子;多糖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ll.的干燥成熟果实,是着名的滋补性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益气强阴、养五脏、明目壮筋骨等多种功效[1]。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

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目前我国学者在五味子疗效、有效成分提取鉴定、药理作用及植物资源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而且比较 深入。在活性成分研究方面,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五味子的脂溶性成分方面。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单体化合物有近40种,其药理作用研究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各个方面。然而中药传统用药习惯以及许多五味子水提液的显着药理活性提示我 们“五味子水溶性有效成分的研究不可忽视”,于是研究者开始从对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转向对多糖的研究和探讨。 1 概述 多糖的概念 多糖又称聚糖,可以分为两类。只含有一种单糖单位的多糖,如淀粉叫作同多糖;含有两种或更多种单糖单位的多糖叫作杂 多糖,如透明质酸。多糖一般没有精确的分子量,其中的单糖单位可因细胞的代谢需要增加或减少。多糖没有还原性,无甜味,大

植物多糖及其提取方法

植物多糖及其提取方法 1 前言 多糖是自然界和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它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生物机能的维持密切相关,与蛋白质、脂类形成的糖蛋白、脂多糖在细胞的识别、分泌以及在蛋白质的加工、转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植物、海洋生物及菌类等来源的多糖已作为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各种多糖所具有的抗肿瘤、免疫、抗凝血、降血糖和抗病毒活性已相继被发现。我国对多糖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植物多糖由于它们独特的功能和低毒性,作为新药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植物多糖。 2 植物多糖的结构 植物多糖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a或p一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包括淀粉、纤维素、多聚糖、果胶等。多糖有复杂的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指糖基的组成、排列顺序、相邻糖基的连接方式、异头碳构型及糖链有无分支、分支的位置与长短等;二级结构指多糖主链以氢键为主要次级键而形成的有规则构象;三、四级结构是指以二级结构为基础,糖单位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导致二级结构在有序地空间产生规则构象。植物多糖的

主链与支链形成了特殊的构型一凹形槽。凹形槽是一级结构与构象的体现。凹形槽的支链与活性关系为:支链度越大,凹形槽越多,生物活性越大。近年来,人们对多糖的结构和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阐明了多糖作用机制与结构的关系,其多样性的生理活性更加受到重视。 3 植物多糖的功能 多糖与蛋白质一样,具有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结构,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生物学活性,概括起来多糖的生物活性包括:免疫调节性、抗肿瘤活性、降血糖活性、降血脂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衰老活性(抗氧化活性)、抗疲劳、抗突变活性,除此之外,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包括抗凝血、抗炎、抗菌、抗惊厥、镇静、止喘及降血压等作用。 (1)免疫调节功能。由于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免疫系统紊乱,会导致人体衰老和多种疾病的发生。植物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多糖对肌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激活巨噬细胞,激活网状内皮系统,激活T和B细胞,激活补体,进干扰素的生成,促进白细胞介素的生成,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等。 2)抗肿瘤活性植物多糖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许多高等植物中都含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如芦荟多糖、香菇多糖提取物、人参多糖具有

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摘要】五味子为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该文对近些年来五味子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做一综述,以利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关键词】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Advances o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Efficient Components in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ZHANG Shou qin,LIU Chang jiao,WANG Chang zheng,WU Hua,HOU Li li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5,China Abstract: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is o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t has been found to possess some benefici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efficient components in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Key words: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Efficient compon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植物,因果实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具有敛肺生津、益胃养心、收敛固涩、滋补、强壮等功效,是常用中药之一[1]。五味子中含有木脂素、多糖和三萜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木脂素类具有保肝、降酶、抗艾滋病等多种活性。本文对近些年来五味子及其茎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利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1 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五味子中总木脂素的含量约为2%~8%,其成分大多具有联苯环辛二烯母核,是一类低极性小分子化合物,如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等。近年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超高压提取法等。 1.1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袁海龙等[2]以五味子甲素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出五味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90%,回流时间为1 h,固液比为1∶5。王茹等[3]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以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为:以生药重量10倍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4 h。李奉勤等[4]考察了溶剂浓度、溶剂用量、回流时间和pH值对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五味子乙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溶剂为85%乙醇、液固比为5∶1,pH值为5.5,回流时间为2 h,五味子乙素含量为291.04 mg/100 g。

多糖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多糖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多聚糖(polysaccharide),简称多糖,常由一百个以上甚至几千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其性质已大不同于单糖,如甜味和强的还原性已经消失,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微生物的细胞壁中,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与生命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糖除了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抗氧化、抗衰老、消化系统保护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凝血等作用。 1、基本原则 在不破坏多糖活性的前提下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尽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或引入的新杂志易于除去,如小分子盐类可经过透析作用除去,铵根离子可通过加热挥发除去等[1]。 2、分离纯化方法 多糖的生物活性倍受关注,但不少多糖的提取方法和工艺尚未成熟,基于效率、成本多方面的考虑,各种方法的开发、比较、分析是研究工作的焦点之一。目前多糖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滤法、超声法、微波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首先要根据多糖的存在形式及提取部位不同,决定在提取之前是否做预处理:提取时需注意对一些含脂较高的根、茎、叶、花、果及种子类,在用水提取前,应先加入甲醇或l:l的乙醇乙醚混合溶液或石油醚进行脱脂,而对含色素较高的根、茎、叶、果实类,需进行脱色处理。 2.1多糖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由于各类多糖的性质及来源不同,所以提取方法也各有所异,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难溶于水,可溶于稀碱液的主要是胶类,如木聚糖及半乳糖等。原料粉碎后用0.5mol/L NaOH水溶液提取,提取液经中和及浓缩等步骤,最后加入乙醇,即得粗糖沉淀物。 第二类易溶于温水,难溶于冷水的多糖,可用70~80℃热水提取,提取液用氯仿:正丁醇(4:1)混合除去蛋白质,经透析、浓缩后再加入乙醇即得粗多糖产物[2]。 第三类粘多糖的提取。在组织中,粘多糖与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故提取

五味子

五味子五味子中其他成分的分析方法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北五味子主产地为辽宁、黑龙江、吉林等,本草中列为上品,认为有益气、明目、补不足、养五脏、壮筋骨的作用,且具有滋肾敛肺、生津收汗、涩精、安神之功能。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在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将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对五味子的发药品及保健品有参考作用。 五味子中化学成分为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有机酸类、多糖类、苷类、其他成分等。 一.化学成分 1.挥发性成分 五味子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另外还含有少量的醇、酯、醛、酮以及苯和奈的衍生物等,主要为α-蒎烯(α-pinem )、茨烯(camphene )、β-蒎烯(β- pinem )、月桂烯(myrcene )、α-萜品烯(α-terpinene )、柠檬烯(limonene )等。周英等报道,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200个成分,其中包括34 个三萜类成分。秦波等报道,五味子挥发油含有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半萜类、含氧倍半萜类和少量醇、酸等含氧化合物。芮和恺等从五味子挥发油中鉴定了29 中化合物,站挥发油总量的39.65%,除澄茄烯、依兰烯、防风根烯外,其余成分均属首次从五味子挥发油中发现,包括倍半蒈烯、α-花柏醇等。刘风雷等用

气相色谱法测定北五味子油中亚油酸的含量为12.1%,12.7%和13.0%。戴好富等对辽宁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经水蒸气蒸馏得到其挥发油并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GC-MS 定性定量分析,共检出8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O个化合物。李晓宁等。 2.木脂素类 我国学者先后从北五味子中分离出五味子甲素(shiandrin A)、五味子乙素(shiandrin B)、五味子丙素(shiandrin C)、五味子醇甲(sehizandrol A)、五味子醇乙(sehizandrol B)、五味子酯甲(wuweizi ester A)、五味子酯乙(wuweizi ester B)等化合物。周英等报道,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200个成分,其中包括150个木脂素。陈延镛等分析北五味子化学成分,先后从种子中分离出7中药物活性成分,经鉴定为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王珂等采用薄层光密度法测得北五味子含有五味子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酚7种成分。 3.有机酸类 北五味子中含有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林伟卓等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干果总氨基酸含量为9.231%。在分析的16种氨基酸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6种,总含量为3.135%。李爱民等研究表明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在北五味子果实中试验检测出7 种(色氨酸未检出),占所含氨基酸总量的35.36%。

五味子 2010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

五味子2010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 Wuweizi SCHISANDRAECHINENSISFRUCTUS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nf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l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小方 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和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黄色油滴;再下为3~5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l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50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一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1%(附录ⅨA)。 水分不得过16.0%(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附录ⅨK)。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醇甲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晶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醇甲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五味子醇甲0.3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t{z)20分钟,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 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