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与城市生态

全球变化与城市生态
全球变化与城市生态

全球变化与城市生态

摘要:城市地区是推动多尺度环境变化的热点。物质生产和人类消费的需求改变着从城市本身到地域性的土地利用与覆盖,生物多样性和水循环系统,同时城市垃圾排放影响着城市本身到全球性区域多个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而对于城市本身而言,全球环境变化已被当地显著的环境变化所掩盖。城市生态学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根本性地改变当地环境及其对区域和全球影响等此些问题。现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均面临着全球城市化不断发展的挑战。

人类现在正在经历一场引人注目的城市生活转移,然而1900年只有10%的全球人口是城市居民,现在这一比例超过50%,且在未来50年将增加更多(图1)。95%以上的全球净增长人口将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这将接近今天大多数工业化国家80%的城市化水平。此外,个别城市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几乎所有新的大城市(>1000万,按照惯例)均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图1)。城市人口的增长伴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和印度。更多的生产需求需要附近和遥远的生态系统提供服务。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生态学家们避开城市地区,其结果是导致生态知识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作出的贡献甚微。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与其他科学家、规划师和工程师合作,旨在了解并进一步形成此些优越的生态系统。随着在10年前建立在国家科学基金

会资助的美国城市研究项目和其不同于之前的努力(见第1部分引用的可支持在线材料),城市生态学也已经开始改变生态学这门学科。城市生态学集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模式和流程。城市生态进化的概念框架视城市为具有异质性和动态的景观与复杂、自适应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需链接多尺度下的社会和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学家们寻求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共性,认识城市生态系统内的社会生态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他们扮演着环境变化的驱动者和响应者。在此,我们专注于五大类型的全球环境变化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图2):即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水循环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我们认为城市本身为许多全球性变化的缩影,这些信息测试案例用于解释社会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和响应变化。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前所未有的城市人口增长率发生在小于3%的全球陆地表面,但其影响是全球性的,有78%的碳排放,60%的居民用水,和76%的木材用于工业用途,这些都归因于城市(6)。土地变化用于建设城市和支持城市人口本身的需求,并驱动其他类型的环境变化(图2)。

城市居民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同化能力远远超出他们的城市边界——“生态足迹”一个城市成千上百次占领其所在区域——

用于产生能量流动,物质和非物质的服务(包括废物吸收),维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7、8)。同时,大城市群是人类聪明才智的标志,在人均基础上比小城市和乡镇或农村可能需要更少的资源(9)(见第2节中引用的支持在线材料;图S1和S2和表S1)。

甚至在古代,一个高度分层的精英城市过度的需求将导致生产性景观的退化,最终导致成功社会的崩溃(例如公元前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盐渍化)(10)。虽然最近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几个世纪前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导致殖民土地的森林砍伐,最近西半球国家对牛肉的需求改变了新的世界,使得许多热带雨林转变为牧场。

同时在区域范围内,由人口流动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感知机会在城市中心日益增长,而农村的设置机会缺乏,造成景观退化和不平衡的经济系统,使得迁移成为了20世纪下半个世纪整个时期内最伟大的人类环境实验。仅在中国,超过3亿人可能会搬到城市,改变他们家乡的景观和这种持续建设城市的强大力量已经令人难以置信。从长远来看,短缺的建筑材料如金属、煤炭、水泥、和木材可能会限制中国的城市化,然而,对此施加压力还有全球基础设施的增长(13)。

城市化会增加班块碎片和多样性,这可表示为更多的边缘(即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接口)或更小的班块(如亚利桑那州中部的城市、住宅区和沙漠用地班块分别为20、100和650公顷)。城市土

地利用通常会留下受生态特征影响的景观遗产。在凤凰城,例如40年后以前农业土地仍可表现出独特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性质且经过

几个世纪在该地区和其他地方仍可显示农业遗产。

一篇饱受争议的城市规划假设认为,城市的形态跟随土地利用模式功能,导致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安排(18)。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表明中国的四个集中式城市形态在形状、大小和增长率上有不尽相同的经济和政治驱动程序。土地使用政策(即分区,主计划,增长边界)帮助确定城市形式及其影响,但西雅图地区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加大管理力度来使得增长边界内增加住房密度却无意间鼓励农村低

密度住宅的扩张和荒地面积变多。

当地规模城市生态中心的城市设计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在新的系统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是响应人民和他们体系的发展机会以及是系统发生进一步变化的驱动力。城市的“边缘”扩展到周围的乡村景观,导致土壤,建筑结构,市场,和非正式的人类定居点的变化,所有这些都给边缘生态系统施加压力。这些城市边缘地区的环境就像链接城市化扩展区与核心城市的纽带。事实上,城市规划师罗伯特·朗认为城市不再是独立的而是代表有限数量的能主导全球的大城市地区——联盟城市中心和越来越多的组合干预地区(21)。城市生态学的下一个前沿是理解城市化在生物物理、经济或政治背景下的设置。大陆或全球性的城市间比较可能有效的基于此大都市概念。

改变城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其从区域到全球的影响

城市是改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原由和响应者。运输和工业集中于城市中心意味着城市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点源,这影响着全球的气候,以及微量气体,如NO,NO2,O3,二氧化硫,浓硝酸和各种有机酸(22、23)。区域性而言,空气污染,特别是影响相邻的养分循环和初级生产,生态系统被暴露。城市不成比例沿着河流和海岸线分布使其成为这些地区富营养化的重要贡献者。

城市废物产生和进入空气和水,通过运输从而影响从地方到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废物被带到远离他们的来源的远近。例如,美国20个最大的城市向全球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大于美国整个国土所能吸收的量。城市新陈代谢将城市类比为有机体,需要食物和其他所需的资源并向环境释放废弃物。科学家对适当性的城市代谢类比存有争论,但是其最大的效用已经用于量化纵向扩大城市消费和废物产生的趋势。这和其他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0年里大量增加了如食品废物流,进口和固体废物纸张和塑料的积累或分解,和对建筑材料需求的巨大增长的吞吐量。例如,在北京,固体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总碳排放从1990年到2003年增加了2.8倍(27)。

城市污染产生的越来越多的担忧,当城市化超过社会能力实现污染控制措施。例如,在美国,排放控制有点平衡城市的扩张带来的驾

驶距离增长,然而,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伴随经济扩张燃煤和汽车使用增加,最终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后果(29)。在快速城市化且污水处理缺乏或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对河流和沿海生态系统的营养负荷显示大量增加(30)。然而,尽管城市化和经济增长超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控制范围,来自最富裕城市的废物仍然是改变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城市展示生物地球化学失衡的症状,该症状在大尺度上帮助创建。例如,城市正经历着高酸和氮沉积及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O3的浓度升高,可以对生物体产生促进增长和阻碍增长的影响(31)。元素质量平衡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在城市景观中他们可能识别潜在过剩的输入和很可能是汇。城市是积聚着N,P和金属的热点地区,因此,其拥有大量的物质资源。可否有案例将高营养的废水处理后代替商业氮肥料与氮供应作物和草坪?在凤凰城,使用富含硝酸的地下水灌溉土地,每公顷土地能减少施用大于100公斤的所需肥料(34)。获取全球铜的一小(但增长)部分比例来自回收,但加大重复利用和回收铜及其他金属力度,更多能阻止不断膨胀对获取难度不断增加资源的需求。这种重复利用也会减轻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问题(35)。

在城市中人类管理的都市景观往往是高度异构,根据财力赢得植物,肥料,甚至水、土地覆盖(包括不透水表面),及在管理应用中的相关组织层面(如家庭、社区、城市)。例如,土壤养分含量在沙漠都市地区可以相差很大,因为前面所提到的遗留因素以及城市结构(不透水土地覆盖)和景观的选择(草坪、树木覆盖等)(36)。某些特性流比

其他物质更能有效的留住营养。对于一些大气污染物,人类行为的局部变化比集体性暂时的群体行为更不重要。例如,每日或每周的微粒物质、CO2、NOx或者O3流将产生驾驶习惯。

城市化和气候变化

毫无疑问,城市中心,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其与全球气候变化是存在牵连关系的。然而,城市化导致当地气候的变化使得自上向下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可能黯

然失色。最低温度增加,有时最高温降低,降水减少或增加,每周循环。

人为改变气候的最好的记录案例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的空气和表面温度往往高于农村环境(39),尤其是在晚上。几个城市环境特征改变能量预算参数并会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这些包括土地覆盖模式,城市规模(通常与城市人口规模有关),增加了不透水表面(反照率低、热容高),减少地区的植被覆盖和水(减少热损失由于蒸发冷却),由于多层建筑增加表面吸收太阳能领域,和像峡谷般的温室形态高楼。城市热岛效应是当地的一个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40),但其重要和影响可能代表未来气候的先兆,已经观察到城市内的上升温度超过预测未来几十年全球的上升气温。Kalnay and Cai估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国土城市化和其他土地利用变化中一半的观察结果为昼夜温差范围减少和平均气温增加0.27°C。相比之下,美国市中心的温度自1950年以来每十年增加0.14~1.1°C。

研究升温对城市剩余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当其他变量控制时,更能有助于我们预测生态系统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将作出何种响应。

城市热岛效应不仅影响当地和一个区域的气候,而且还影响到水资源、空气质量、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42)。城市气候变暖对生物施加热应力,包括人类,可能会通过改变表面能量平衡影响水资源,改变的不仅是热通量,而且是在地表附近的水分通量。城市热岛效应可能会诱导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和创建本地的空气循环

模式,促进污染物的分散远离城市。在温暖地区(和夏季凉爽的地区),城市变暖大大增加了冷却的能源消耗。例如,约3~8%的电力需求在美国估计用于弥补城市热岛效应效果(42),代表另一个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间接反馈。缓解热岛效应的一个方法是通过增加植被和反照率(39),但是这个策略是一种交换,要求更多的用水,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尽管与目前全球温度上升相比当地的气温变化可能对城市生态

系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其他方面的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风险。特别是沿海城市将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和任何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增加飓风频率。因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们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的能力。对于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城市,缓解和适应策略和经济市场的需要。

人类水文系统的修改

纵观历史,因为可利用的水,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沿着河流和三角洲拔地而起。这些水道离不开修改。在城市,水是丝丝缕缕的,不仅供家庭使用,而且用于工业过程,充足的卫生设施,防止自然灾害(洪水、飓风和海啸)。因此,人类已经修改水道系统来满足大量常常存在相互矛盾的目标。设计或改变溪流、河流、洪水通道、运河和其他水道系统服务城市地区,不仅复制取代了水生生态系统,而且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失(除了他们设计的像水运和送水服务)。因此,很少有模型系统用来比较此些高度改变环境。一些人呼吁恢复在城市地区的溪流(45),而另一些人则主张研究和管理这些独特的设计生态系统,以优化城市人口的服务。在这些服务中,将包括防洪、多样的水生生物栖息地,营养的保留和地方感。

在城市地区对水道系统最重要的修改为在城市地区不透水覆盖增加对溪流的影响,从而改变水文和从建筑,道路,停车场漏斗式累积污染物进入河流。在美国点源污染已经被规定,且大幅度减少,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47)。工业排放污水,污染河流和湖泊。在新的城市雨水基础设施系统和废水排放是分开的,但是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老城市这两个流是混合的,造成了严重污染事件。从城市排放的风暴和枯水导致当地或甚至区域性下游污染,特别是杀虫剂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化学环境的变化,暴露的污染物,简化的地貌结构,和改变城市溪流的水文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生物多样性低、高营养浓度,减少营养保留效率,并且经常提高初级生产的城市流成因“综合症”。其它生

态系统功能属性对城市化作出的反应不一致,也许是因为城区之间水文变化的程度和形式差异非常大。应对城市流综合症可能需要放弃“恢复”流的想法,赞成设计性生态系统。.基于生态设计一个新颖的水生生态城市变得越来越普遍,其成功之处在于例证其保护河流泛滥平原、改造小区雨水流道,并使用捕获低强度雨水/水系统作为解决城市雨水管理的创作性方案。

城市生态多样性的改变

在城市,城市化和郊区化通常减少了大多数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如。(48,50)],尽管增加鸟类(51)和节肢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52)。因为城市足迹远远超过城市边界,城市化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也可减少本地物种多样性(图2)。举例来说,南半球出现在一些候鸟丰度下降与北半球出现城市扩张有关(53)。这种模式有两个例外值得注意:(i) 相对于荒地城市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都经常增加(54-56),可能由于高度异构的栖息地,加上人类引入外来物种和首选物种在景观码中很少有个人的偏好。(ii) 城市化后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可以达到中级水平,因为增加边缘生境的异质性(57).

人类常常直接控制植物丰富度、均匀度和密度。个别的人类和机构不直接控制其他大部分物种功能团(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寄生虫,杂食动物,腐食者),或它们营养相互作用,除了选择害虫物种和有意引入,驯化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如猫)。人类决定城市植物群落,

通常基于社会经济地位,形成这些其他功能团物种的模板。提出丰富度和均匀度变化的机制包括提高速度和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放松对主要物种的捕食,增加一些城市物种的竞争能力,或者增加那些不太成功城市物种的寄生虫压力。这些假设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城市竞争对手导致某些物种可能变得更好,因为它们释放天敌。

城市化进展也改变了物种群落的组成。在城市中,当城市物种重新组合成为新的物种时,生物群落往往不同于周围其他物种。例如,在种食虫物种鸟类中常转向更多为食种子的物(51),节肢动物群落可能从更专业转向大众化的物种(62)。在农村和城市河岸土壤中的线虫多样性并不改变,但功能成分变化使得城市土壤中食肉和杂食性物种比在农村土壤少(63)。全球范围内的多样性,麦金尼(64)认为城市是伟大的均质化部队,一些“适应城市”的物种在全球的城市中变的更普遍了,并成为本地种的一部分,通常物种适应边缘成为当地和地区性丰富的物种往往以牺牲本地种为代价。这种均质化的陆生、水生群落通过城市化以不同的速率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获得收益取决于人口增长和物种组成。

城市环境是一个强大的选择性力量,改变行为,酶活性以及这些城市中的生物形态。人为的改变同时具有直接的(如建筑结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破碎的班块,野生动物的饲养)还有间接的(如改变温度、生产力和光照,噪音和空气污染)都可能会导致短期的城市生物体表型的变化。从长远来看,城市环境在群体遗传学和城市物种的生活史特征中作为一个强大的进化力量(68)。人类生物体对选择城市环

境的行为没有免疫。社会结构和交换作用,生理和健康,形态(如肥胖)甚至长期变化使得人类城市居民的基因可能与城市生活有关。

鉴于城市土地使用和它的足迹将继续扩大在世界范围内,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和其相关的在城市内或城市附件生态服务的预知

似乎是很可怕然而,加强保护措施保护现有的自然或半自然栖息地或重建城市内或附近的的栖息地可能改善这些生理变化(69)。引入外来物种结合一些城市的热岛效应实际上可能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例如土壤矿化。此外,和谐生态学下的栖息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使用设计,空间安排,和管理最大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提供经济效应和生态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希望,生态学家将越来越多的要求帮助帮助设计和管理新的城市和重建旧的城市。城市给生态学家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实验室用于了解这些基本模式和流程,并服务于城市规划师、工程师和建筑师,用于实现最大化的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政策。随着在城市或附近的人类生活不断的增加,这些都是人类生物群体所经历的,人类联系和接触城市性质取代了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经历。矛盾的是,这些人类非本地的,全球“均质器”的经验,如鸽子,对于人造环境而言,复杂的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可能是必要的。

前景

城市是集中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的中,驱动着土地变化,也使其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在某些地方,他心们代表了全球环境变化的缩影,并为丰富生态和全球变化科学提供机会。我们知道人类活动全部发生在受生物物理限制的行星,城市生态学可以阐明城市居民与其居住

的物化生环境之间的联系。随着我们的生态足迹的扩张,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也应大尺度的超越自己,并更广泛的影响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生活方式、选择和行动。因此,我们希望城市能够集中位于城市中心的工业和创造力贯穿大部分人类历史,使得城市的热点不但是解决方案而且是存在的问题。城市生态的关键作用在于寻找解决方案和导航城市可持续的未来。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答案通识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 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正确答案:× 5 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正确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1.0分)1.0 分 A、 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 B、 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 C、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 D、 蒸腾作用积累的能量 我的答案:C 2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1.0分)1.0 分A、 枝干 B、 根部 C、 叶片 D、 土壤 我的答案:C 3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1.0分)1.0 分 A、 湿度 B、 惰性气体 C、 云量 D、 太阳辐射的反射 我的答案:C 4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1.0分)1.0 分 A、 压舱水 B、 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 C、 运河的淤积 D、 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

我的答案:C 5根据Penman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1.0分)1.0 分 A、 辐射平衡 B、 空气温度 C、 湿度 D、 土壤 我的答案:D 6 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1.0分)1.0 分 A、 时间长度 B、 变化强度 C、 影响范围 D、 造成后果 我的答案:A 7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1.0分)1.0 分 A、 二氧化硫和臭氧 B、 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 C、 甲烷和臭氧 D、 甲烷和氧化亚氮 我的答案:D 8 大气圈在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包括()。 (1.0分)1.0 分 A、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 B、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和记录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C、 大气混合得相当不均匀和缓慢,它的成分变化能被用作指示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的指标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_六年级作文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 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大连一面靠山,三面环海。是国家首批“环保模范城市”,又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环境500佳”。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环境优美,是很多外地小朋友向往的地方。 还有金石滩、旅顺口、冰屿沟等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盛产樱桃、苹果、桃子等特色水果,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连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我觉得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记得前几年我居住的开发区街道上车辆非常少,楼房也不多。 但现在街里塞满了各种车辆,到处大兴土木,高楼林立。生活方便了,但道路拥挤了,树木减少了,空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的味道,让人嗓子不舒服。工厂也多了,海水变污浊了,因为工厂的污水只能排到大海里去。我担心总有一天海里再也看不到一条鱼。 本应是鲜花怒放的美丽7月,大连却迎来了一场灾难。有家石油企业的输油管道爆炸了,好多原油流进了大海。天空的一边被黑烟笼罩,我在家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让人头混脑涨,窗户都不敢开着。我们全家最喜欢去纳凉的丽娇湾和金沙滩再也不能去了,海边一道道黑色的油迹,被草垫子吸附着,海水变黑散发着讨厌的味道,真是触目惊心,让人心痛!什么时候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啊?我要从做小事情开始,为生态环境的健康做点贡 第1页共2页

献。 比如少坐汽车多走路;拒绝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不使用塑料袋;尽量不使用空调,不乱丢垃圾。积极参加种树活动,不践踏草坪;在学校也节约用水、节约用纸。我希望我们快点长大,好好学习,能够做出马上让空气清新,海水洁净的神奇发明,望让我的家园永远美丽、干净。大连开发区松林小学5年4班郑佳豪 第2页共2页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教育学院应晓波22100610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涵盖了人类的战争,人口增长,人类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国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气候的了解及其及气候变化(侧重于气温)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影响分析,还加上对人类战争,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了解和分析,明确人类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模式,才能实现人类的更好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观点。 前言: 随着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们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人类影响生态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显著,生态的环境在近些年来遭受我们广泛的破坏。森林植被锐减、不少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绿野变为沙漠、环境趋于恶化。这不是局部事件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是存在区域差异而已。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成为人类力图与环境合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抉择,也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念与责任。那么就人与生态环境这一话题,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就这一问题做一些分析。 正文: 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有了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大致归因于各种物理、化学以及后来才出现的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人类出现之后,各种自然的与人为的因素共同塑造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后者逐渐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力在现代社会愈益显现。在生态环境自身演变的历史上,人类既有可能是幸运儿,也有可能是受害者。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因子,人类在利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同时反馈于人类——既有可能报答、施惠于万物之灵,也会对灾难的始作俑者施以报复。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今的环境状况则需要追溯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因此,无论是基于现实的还是历史的,生态环境探究都有理由回顾历史。 一、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结果 竺文认为:仰韶和殷墟时代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高于当代2℃;周朝早期寒冷,春秋时期变暖,这一温和气候一直持续至西汉;东汉趋于寒冷,并延续至南北朝;隋唐至11世纪初气候温暖;12世纪初气候转寒并延至14世纪,其中13世纪初、中期存在短暂温暖;15至19世纪气候寒冷,其中17与19世纪更为寒冷;近5 000年来最低温度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1200和1700年,气温摆动范围1—2℃;在400至800年期间内,可以分出50至100年为周期的小循环。①而后,王绍武、于希贤、满志敏、王子今等诸多科学家对竺可桢的观点进行的修正和完善。1988年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1年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20世纪全球平均地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 百分之四 B、 千分之四 C、 万分之四 D、 十万分之四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个。 A、2 B、3 C、4 D、5 3 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错误)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正确)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A、 土壤 B、 生物 C、

水体 D、 大气 2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3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4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错误)5 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错误)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2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正确)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错误) 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 全球每年约有(C)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5000-7000 B、 7000-9000 C、 50000-70000 D、 70000-90000 2 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D、六分之五 3 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 A、20% B、40% C、60% D、80% 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正确) 5 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错误) 水污染、植被破坏与物种灭绝 1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附件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通报表扬集体和个人名单 一、通报表扬集体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3—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农村环境保护处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处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室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与农村环境规划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遥感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运行管理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系统评价与规划研究组 中科院地理学与资源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科研计划处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农业研究室 二、通报表扬个人 李鹏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水和生态环境管理处 姜磊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刘春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张征云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郭健天津市环境规划院 岳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王伟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万宝春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霄宇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光毅山西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处 党晋华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马晓勇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苏金华内蒙古自治区排污权交易管理中心 布仁图雅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监测室 —5—

全球变化生态学 课后题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已完成成绩:75.0分1 【单选题】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 百分之四 ? ?B、 千分之四 ?

万分之四 ? ?D、 十万分之四 ?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判断题】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已完成成绩:50.0分 1 【单选题】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土壤 ? ?B、 生物 ? ?C、 水体 ? ?D、 大气 ?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4 【判断题】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 二氧化碳 ? ?B、

一氧化二氮 ? ?C、 甲烷 ? ?D、 氩气 ?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变化的调查报告 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河流流量、河水污染、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 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3、针对家乡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得到好的解决,把你 的想法措施和村中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一下,希望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调查报告样本)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前言:2011年8月10日到2011年8月20日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老服0931班龚发梅、谢庆云在舒塘村就家乡生态环境进行有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

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 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

生态环境问题

模块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自然灾害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时间安排】2012年4月初————2012年5月中旬 (1)、水土流失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 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 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前,全球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壤植被覆盖方面的研究,而土壤植被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2004年,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地球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演替,对生物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由于人类进化与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严重,绿地减少,对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了巨大地威胁。Robert K. Dixon[1]等人(1999)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已对全球变化产生强烈的反馈作用。这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做了成功的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研究到位。目前,已经有55个国家运用通用的方式与模型估算森林中的碳库,并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在将来,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政治条例,那么各个纬度和地方的森林都会减少,温室气体则会增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控制。 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CO 2 长季节,使一些地区更加适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可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很大的损失,大范围的森林被破坏,大片农田受 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到损害。Pekka E. Kauppi[2]等人(1992)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CO 2 加,但是大气中污染物中有很多具有肥力,虽然它们也会对作物产生损害,但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能 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的力有时可以掩盖其对作物的破坏程度。另外,大气CO 2 浓度升高出现了额外多的C供应,这些额外多的变化会导致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动。由于大气CO 2 C经大气一植物-土壤途径流动。赵平,彭少麟[3]等人(2001)研究了大气CO 浓度的升高与森林结构和 2 浓度升高对森林植物生长,冠层结构的影响,并对此引发的生物量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气CO 2 增量的分配,凋落物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这些受影响的生物要素和生态过程会引起群落内植物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对资源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气候变暖也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组分,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刘国华[4](2001)、王叶[5](2006)等系统地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树种以及森林土壤的影响,论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分布和生产力的潜在响应,指出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核心问题与研究重点作了展望。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作用,但是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它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时空异质性, 是更新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再者,干扰导致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王纪军[6]等(2004)回顾了目前研究森林演替的几种方法,即马尔科夫模型、林窗模型( GAP) 、陆地生物圈模型(BIOME) 和非线性演替模式等;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MARK EMMERSON[7]等人(2005)根据经验数据详细描述历年分布在社区的影响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不仅仅取决于物种数量,还涉及到降水、养分循环和温度等属性。 目前,森林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的森林面积有4.1*109公顷,植被和土壤中含有1146皮克碳,其中37%在低纬,14%在中纬,49%在高纬。2/3以上的碳集中于土壤与泥炭沉积层中。低纬度的碳的总量变动较大,中高纬变动相对较小,

全球变化生态学问题详解

1.1课程主要容概述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我的答案:√得分:0.0分4【判断题】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海底扩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单选题】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容作为研究。()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单选题】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4【判断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A、20% B、40% C、60% D、80%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 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5000-7000 B、 7000-9000 C、 50000-70000 D、 70000-90000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单选题】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D、六分之五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正确答案:B 4【判断题】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当今七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2. 酸雨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 6的雨水为酸雨。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转化而来的亚硫酸和硫酸和一氧化氮(NO)转化的硝酸。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我国的酸雨通常是硫酸型酸雨。 (2)危害: ①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 ②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臭氧层破坏 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 4.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这些物质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生物富集作用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5. 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 6. 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7. 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多万个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全球变化生态学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万分之四)。 2.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3.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x) 4.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5.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20世纪 60年代)。 6.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德国人)魏格纳。 7.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大气)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8.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x) 9.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氩气)。 1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9月16日)。 11.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x) 13.全球每年约有(50000-70000)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14.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80%)。 15.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16.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x) 17.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南美洲北部)。 18.陆地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总水资源的( 2.8%)。 19.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 20.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x) 21.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 22.地球人口从50亿增长到60亿用了(12)年时间。 23.垃圾已经无孔不入,在太空轨道上已经有超过7000个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废物碎块 在高速运动。(√)

24.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预计2020年再生能源占到一次性能源的15%左右。 (√) 25.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封闭系统)。 26.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30000米)。 27.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 28.地表系统指地球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的范围,包括高空但不包括内部。(x) 29.盖亚假说主要强调的是(生物对环境的调节作用)。 30.土壤来源于(岩石)。 31.生物地球化学观点认为地球表层大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实质上是由生物参与的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 32.盖亚假说中的盖亚一次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33.据测算,从7亿年以前到现在地球上动植物累计重量约为地球的(1000)倍。 34.地球上的物质运动主要包括两大能源驱动力,分别为(太阳辐射能及地球内部热核反应产生 的能量)。 35.地球内部能量主要是以热能和机械能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的。(对) 36.地球表层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是非生物来源的。(x) 37.现阶段可用于全球变化的观测记录大约有(一百多年)。 38.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火山喷发) 39.。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对) 40.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对) 41.下列不属于全球变化的社会影响的是(气候与降水量相互关系的影响)。 42.决定全球变化研究的成败的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43.在时间坐标上环境演变的基本表现形式中,平稳序列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保持在同 一水平上。(x) 44.全球环境变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两个维度。(对)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古松南开大学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正确答案:× 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 B、7000-9000 C、50000-70000 D、70000-90000 正确答案:C 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全球变化生态学标准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答案

————————————————————————————————作者:————————————————————————————————日期: 2

【单选题】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 A、澳大利亚西北部 B、南美洲北部 C、美国西部 D、中亚地区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A、 九分之一 B、 七分之一 C、 五分之一 D、 三分之一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地球人口从50亿增长到60亿用了()年时间。 A、8年 B、10年 C、12年 D、14年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平均以每年()的速度上升。 A、 1-3毫米 B、 5-8毫米 C、 1-3厘米 D、 5-8厘米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我国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预计2020年再生能源占到一次性能源的15%左右。()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垃圾已经无孔不入,在太空轨道上已经有超过7000个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废物碎块在高速运动。() 我的答案:√ 2.1 1 【单选题】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 A、30米 B、300米 C、3000米 D、30000米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 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 孤立系统 B、 封闭系统 C、 开放系统 D、 群体系统

南开20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20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1 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普查的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A 大尺度遥感广泛应用,促进了宏观生态学的发展 B 遥感技术的分散化 C 实用化与商业化 D 国际合作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答案:B 2 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 孤立系统 B 封闭系统 C 开放系统 D 群体系统 答案:B 3 下列归一化植被指数种,植被状况最好的是()。 A -1 B 0 C 1 D 2 答案:C 4 在干热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水平面()。 A 维持不变 B 上升 C 下降 D 不确定 答案:C 5 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 B 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 C 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 D 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 答案:B 6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30年代 答案:A 7 近十年来,世界大部分国家主要采用(),便于全球进行比较。

A NDVI B AVHRR C GLIS D IGBP-DIS 答案:A 8 一般来说,外来物种指的是()。 A 入侵微生物 B 入侵植物 C 入侵动物 D 以上都正确 答案:D 9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的效应可能使陆地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 A 增加 B 减少 C 产生较大波动 D 年差异变化减小 答案:A 10 我国大概有()的秸秆用作燃料。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 答案:C 11 研究我国元素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黑箱模式是指()。 A 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不加 研究或稍加研究 B 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不加 研究或稍加研究 C 选择典型的生态子系统,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 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D 选择典型的生态子系统,对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元素输入和输出进行调查和概算,而对系统内部诸多过程则 不加研究或稍加研究 答案:B 12 陆地水中,占总水量比例最大的是()。 A 湖泊

全球变化生态学答案

1.学习《全球变化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A、拓宽知识面B、增强环保意识C、全球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2.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暖?√ 3.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万分之四 4. 5.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C、生物和环境 6.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D、5 7.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8.“地球系统科学”在什么时间被提出?D、20世纪80年代 9.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20世纪60年代 10.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D、德国人 1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D、大气 12.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13.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 14.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氩气 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9月16日

17.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1974年 18.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2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年决定的?C、1995年 2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C、50000-70000 2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三分之二 2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80% 2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25.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 26.全球每年有50000平方千米-70000平方千米耕地变为沙漠。√ 27.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D、三分之一 28.下列地区中不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的是()。B、南美洲北部 29.陆地上的水资源占地球总水资源的()。A、2.8% 30.20世纪末处于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超过了400种。()√ 31.物种灭绝是人类诞生以后才开始的。()× 32.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列世界第三?×

全球变化与城市生态

全球变化与城市生态 摘要:城市地区是推动多尺度环境变化的热点。物质生产和人类消费的需求改变着从城市本身到地域性的土地利用与覆盖,生物多样性和水循环系统,同时城市垃圾排放影响着城市本身到全球性区域多个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气候。而对于城市本身而言,全球环境变化已被当地显著的环境变化所掩盖。城市生态学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根本性地改变当地环境及其对区域和全球影响等此些问题。现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均面临着全球城市化不断发展的挑战。 人类现在正在经历一场引人注目的城市生活转移,然而1900年只有10%的全球人口是城市居民,现在这一比例超过50%,且在未来50年将增加更多(图1)。95%以上的全球净增长人口将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这将接近今天大多数工业化国家80%的城市化水平。此外,个别城市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几乎所有新的大城市(>1000万,按照惯例)均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图1)。城市人口的增长伴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和印度。更多的生产需求需要附近和遥远的生态系统提供服务。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生态学家们避开城市地区,其结果是导致生态知识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作出的贡献甚微。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与其他科学家、规划师和工程师合作,旨在了解并进一步形成此些优越的生态系统。随着在10年前建立在国家科学基金

会资助的美国城市研究项目和其不同于之前的努力(见第1部分引用的可支持在线材料),城市生态学也已经开始改变生态学这门学科。城市生态学集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模式和流程。城市生态进化的概念框架视城市为具有异质性和动态的景观与复杂、自适应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需链接多尺度下的社会和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学家们寻求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共性,认识城市生态系统内的社会生态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他们扮演着环境变化的驱动者和响应者。在此,我们专注于五大类型的全球环境变化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图2):即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水循环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我们认为城市本身为许多全球性变化的缩影,这些信息测试案例用于解释社会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和响应变化。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前所未有的城市人口增长率发生在小于3%的全球陆地表面,但其影响是全球性的,有78%的碳排放,60%的居民用水,和76%的木材用于工业用途,这些都归因于城市(6)。土地变化用于建设城市和支持城市人口本身的需求,并驱动其他类型的环境变化(图2)。 城市居民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同化能力远远超出他们的城市边界——“生态足迹”一个城市成千上百次占领其所在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