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分析

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分析
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分析

元素周期表基础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要点诠释:

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

2.族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第七周期排到112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不完全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把其中的第& 9、10三个纵行称为第忸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如I A、n A、川A……I B、n B、

川B……

(3)第18纵行的氦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

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价,因而叫做0族。

(4)元素周期表中从第川B 族到第n B族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忸族和全部副族,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5)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

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第I A族:碱金属元素;第n A族:碱土金属元素;第W A族:碳族元素;第V A族:氮族元素;第W A族:氧族元素;第四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6)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15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第川B族;但实际上每种元素都占有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所以另外列出,放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3.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对主族而言)

(3)原子序数=质子数

4?各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布

要点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应用元素周期表,以典型金属元素族(碱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族(卤族元素)为例,运用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达到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目的。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

递变性。

1 .碱金属兀素

(1 )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

②不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各不相同。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相似性:由于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都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化合价都是+1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3)碱金属单质的性质

①化学性质: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等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并且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和?小A

4Li+O 2 _____ 2Li 2O

2Na+0 2 —Na2O2

2Na+2H2O==2NaOH+H 2T

2K+2H 2O==2KOH+H 2T

实验探究:对比钾、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钠、钾在实验室里都保存在煤油中,所以取用剩余的金属块可放回原试剂瓶中,并且使用前要用滤纸把表面煤油吸干。

b.对钠、钾的用量要控制;特别是钾的用量以绿豆粒大小为宜,否则容易发生爆炸危险。

c.对碱金属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可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碱。

要点诠释:

相似性: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也都很好;碱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小,熔点也都比

较低。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钾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2 .卤族元素

(1 )原子结构的特点

要点诠释:

①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

②不同点: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不同。

(2)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1个电子,都表现很强的非金属性,其化合价均为—1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注: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推断。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卤素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c沸点/C

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 g / L ( 15C)—219.6 —188.1

CI2 黄绿色气体 3.215 g / L (0C)—101 —34.6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

3.119 g / cm (20C)

—7.2 58.78

I2 紫黑色固体 3

4.93 g / cm

113.5 184.4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状态由气T液T固;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都较低,且逐渐

I冋。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F2+ H2= 2HF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

光照或点燃

CI2 + H2 2HCI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较稳定

A

Br2+ H ---- 2HBr

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较稳定

△、

I2 + H^ 2HI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为H2和12,

是可逆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 F2、Cl2、B「2、12)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

性逐渐减弱:HF>HCI >HBr >HI;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探究:对比卤素单质(CI2、Bb 12)的氧化性强弱

F>CI>Br>。

E 18 T

漠CBr)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灯具安规基础知识 一、灯具防护等级分类 灯具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分为0类、I类、II类、III类。 1、0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基本绝缘,而无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的灯具。此类灯具安全性能较差,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允许生产销售。0类灯具无符号标识。 特征:高压、无接地线、单层绝缘。 2、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单层绝缘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地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 I类灯具无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类结构,即I类灯具内部分电气结构可以采用双绝缘的方式。 特征:高压、有接地、单层绝缘。 3、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双层绝缘的灯具。 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I类结构。特征:高压、无接地、双层绝缘。 4、I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安全电压的灯具。 III类灯具用符号 标识。 特征:安全电压供电。 二、绝缘 1、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是灯具中用于带电体防触电保护最基本的绝缘,基本绝缘应能通过2U+1000V~的高压测试。 灯具的结构应能保障正常非拆卸状态下基本绝缘不能被手(测试手)触摸到。 2、补充绝缘 在基本绝缘基础上增加的一层绝缘,用于当基本绝缘失效时的防触电 保护,补充绝缘必须要固定。补充绝缘应能通过2U+1750V~的高压测试。 3、双层绝缘 基本绝缘、补充绝缘同时合并在一起称为双层绝缘,双层绝缘也称双绝缘、双重绝缘。双层绝缘应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4、单层绝缘 单层绝缘就是指基本绝缘,其各方面要求与基本绝缘相同。 5、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也叫增强绝缘,其绝缘效果与双重绝缘相当的一种单一绝缘体。从其结构来看一般仅有一层,或由不能单独分割测量的多层组成。 加强绝缘与双层绝缘一样要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三、安全距离 1、爬电距离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提高)

元素周期表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门捷列夫制作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依据 (1)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要点诠释: ①门捷列夫(1834—1907,俄国化学家)是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它所制作的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②随着科学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门捷列夫给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存在缺陷,真正科学的依据是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2.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要点诠释: 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3.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 短周期长周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行数 1 2 3 4 5 6 7 所含元素 种数 2 8 8 18 18 32 32 每周期0 族元素原 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族主族副族Ⅷ族0 族族数7 7 1 1 族序号Ⅰ A Ⅱ A Ⅲ A Ⅳ A Ⅴ A Ⅵ A Ⅶ A Ⅲ B Ⅳ B Ⅴ B Ⅵ B Ⅶ B Ⅰ B Ⅱ B Ⅷ0 列序号 1 2 13 14 15 16 17 3 4 5 6 7 11 12 8\9\10 18 要点诠释: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把其中的第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如ⅠA、ⅡA、ⅢA……ⅠB、ⅡB、ⅢB……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组卷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练习题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VIA族B.第二周期VA族 C.第三周期VIA族D.第三周期VA族 2.Q、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Y、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W、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ⅠA ⅡA ⅢA ⅣA Q X Y A.非金属性:W>Z B.原子半径:X>Y>Z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X>Y D.氢化物稳定性:Q>W 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4.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ClO4>H2SO4>H3PO4 B.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镁碱性强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D.最外层电子数X>Y,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 6.已知Cl、S、P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PH3 B.非金属活泼性:S<Cl<P C.原子半径:Cl>S>P D.原子序数:S<P<Cl 二.填空题(共3小题)

第1节 元素周期表(带详细解析)_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重难点一 元素周期表 1.构成原子(离子)的微粒间关系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5)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行数 1 2 3 4 5 6 7 所含元素种 类 2 8 8 18 18 32 32 (排满时) 元素原子序数起止号(若排满) 1~2 3~10 11~18 19~36 37~54 55~86 87-118 每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 数 2 10 18 36 54 86 (2)族 族 主族(A) 副族(B) Ⅷ 0 族数 7 7 1 1 列序号 1 2 13 14 15 16 17 3 4 5 6 7 11 12 8 9 10 18 族序号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ⅠB ⅡB Ⅷ (3)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 到ⅡB 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 族序数为Ⅱ、Ⅲ的地方是主族和副族的分界线,第一次分界时主族在副族的前面,第二次分界时副族在主族的前面。 “第一次”指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依次排列。 “第二次”指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依次排列。 重难点二 零族定位法确定元素的位置 1.明确各周期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周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2.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两种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3.求差值定族数 (1)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 族或ⅡA 族。 (2)若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 ~ⅦA 族。 (3)若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值找出相应的族。 重难点三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单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与O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如Li 2O 、Na 2O 等。 ②与Cl 2反应生成RCl ,如NaCl 、KCl 等。 ③与H 2O 反应,能置换出H 2O 中的氢,反应通式为2R +2H 2O===2ROH +H 2↑。 ④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反应通式为2R +2H +===2R + +H 2↑。(R 表示碱金属元素) (2)递变性 从Li 到Cs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为: ①与O 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 与O 2反应只能生成Li 2O ,Na 与O 2反应还可以生成Na 2O 2,而K 与O 2反应能够生成KO 2等。 ②与H 2O 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 与H 2O 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 与Cs 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氧化性:Li +>Na +>K +>Rb +>Cs + 。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 的碱性最强。 特别提醒 (1)碱金属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是其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必然结果。 (2)因Na 、K 等很活泼的金属易与H 2O 反应,故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2.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性 (1)相似性 ①与H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X 2+H 2===2HX 。 ②与活泼金属(Na 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卤化物: 2Na +X 2=====点燃 2NaX 。

安规基础知识培训

产品安规培训教材 一、电器名词解释 基本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提供基本保护以防触电的绝缘。 附加绝缘:不基本绝缘失效,为了对电击提供防护而对基本绝缘另外施加的独立绝缘 系统。 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两种绝缘组成的绝缘。 加强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一绝缘系统,它提供的防触电保护程度相当于双 重绝缘。 爬电距离:沿着绝缘物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电器边界面之间的 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通过空气测得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电器边界面之间的最短距 离。 控温器:一种热敏装置,其工作温度可以固定的或者是可调的。在正常工作期间,通 过自动开闭电路,保持电路的或电器部件的温度在某个范围之内。 温度限制器:一种热敏装置,其工作温度可以是固定或可调的在正常工作期间,当被 控制体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时,便关完备电路或开启电路。 电子元件:通过电子在真空、气体或半导体中运动而在理论上达到导电的元件。 额定电压:器具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时,其所考虑的那部分所承受的最高电压。 电子电路:至少装有一个电子元件的电路。 额定电流:由制造商为器具规定的电流。 二、电器分类 1.0类电器:依靠基本绝缘来防止触电的电器。 2.0I类电器:任何部分至少都是基本绝缘,并装有接地线端子,但具有不带 接地导 线的供电软线,而其插头则没有接地触点,不能插入有接地插孔的电器。 3.II类电器:防触电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具有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的电 器。例如: 装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没有接地保护或依赖于安装条件的可靠措 施(依靠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防护触电的部件)。 4.III类电器:依靠安全超低电压供电来防止触电,而且不会在其中产生比安 全超低电

保险基础知识-总结的很详细

保险基础知识 第一节保险概述 一、简述保险的含义及分类。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保险是以契约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 保险属于经济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保险的属性,是保险的本质性的东西。 从本质上讲,保险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表现在:(1)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商品交换关系;(2)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关系。 从经济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损失分摊方法,以多数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建立保险基金,使少数成员的损失由全体被保险人分担。 从法律意义上说,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即通过签订保险合同,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被保险人以缴纳保费获取保

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赔偿,保险人则有收受保费的权利和提供赔偿的义务。

由此可见,保险乃是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的统一。 根据保险标的不同,保险可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后,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从广义上讲,财产保险是指除人身保险外的其他一切险种,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实偿性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 丧失劳动能力而没有甚或来源是给与物质帮助、维护即本身获得各种制度的总称。我国《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与社会保险相对应,商业保险通过订立保险合同、以盈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

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

元素周期表基础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要点诠释: 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周期 族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 个周期。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第七周期排到112 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不完全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 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把其 中的第8、9、10 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 族,共 16 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如Ⅰ A、ⅡA、ⅢA??ⅠB、ⅡB、 ⅢB?? (3)第18纵行的氦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 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 价,因而叫做0 族。 (4)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 B 族到第Ⅱ B 族共10 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共60 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5)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第Ⅰ A 族:碱金属元素;第Ⅱ A 族:碱土金属元素;第Ⅳ A 族:碳族元素;第Ⅴ A 族:氮族元素;第Ⅵ A 族:氧族元素;第Ⅶ A 族:卤族元素;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6)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15 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 第ⅢB 族;但实际上每种元素都占有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所以另外列出,放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TUV安规基础知识

TUV安规 1.TUV简介 TUV是德文“技术监督协会”的缩写。TUV的前身是“蒸汽锅炉监督协会”。150年前第一家“蒸汽锅炉监督协会”创建于曼海姆。随后,德国各“省”都有了自己的“蒸汽锅炉监督协会”,随着电气化时代的来到,“蒸汽锅炉监督协会”的服务领域逐步扩展到对电气产品的认证,并参与电气标准的制定,随后更名为“技术监督协会”。TUV还是德国政府制定的对汽车进行年检的机构。历史上曾经有16个相互独立的TUV,后来逐渐进行合并,目前仍有7个TUV,如:TUV南德意志集团、莱茵TUV等。 TUV认证产品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 ----电气产品GS标志,机械产品GS标志,国际EMC标志。 ----机械电气零件部品认证,汽车产品安全认证。 ----TUV的管理体系认证也很广泛,包括ISO9000、ISO14000、QS9000等。 TUV执行标准 在电气产品认证方面,TUV虽然参与标准的制定,但不以TUV的名义出版发行标准,而是执行欧共体的标准或IEC的标准。 TUV的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国。在中国目前有莱茵TUV、TUV南德意志集团。TUV南德意志集团在上海、北京、香港、台湾、深圳、广州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 TUV真正含义进一步说明如下: 在欧洲在德国申请GS可以通过 EMC EMC TUV TUV/GS CE LVD CE 取得VDE/GS LVD GS ITS ITS/GS 注:1)LVD:低电压指示,AC50~1000V 2)在小家电中,LVD&GS的标准正好完全一样。 2.TUV安规基本概念 2.1电源线的连接方式 ----X连接(type Y attachment):能够容易更换电源软线的电源软线连接方式。 注:该电源线可以是专门制备并仅能从制造厂或其服务机构处得到的,专门制备的软线也可包含器具的一部分。 ----Y连接(type Y attachment):打算由制造厂、它的服务机构或类似的具有资格的人员来更换电源软线的电源软线连接方式。 ----Z连接(type Z attachment):不打碎或不损坏器具就不能更换电源软线的电源软线连接方式。 2.2绝缘 ----基本绝缘:施加于带电部件对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注:基本绝缘不必包括专门用于功能目的的绝缘。 ----附加绝缘:万一基本绝缘失效,为了对电击提供防护而对基本绝缘另外施加的独立绝缘。----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等效的防电击等级而施加于带电部件的单一绝缘。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什么是安规?有人把他定为安全规格,其实并非其真正意义上的安规。安规其实应当叫成安规认证才对。 简单地说,安规其实就是产品认证中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安规其实是中国人自己的产物,国外一般会叫成regulartory。 在国内,安规行业最为有名的网站正是叫安规网,该网站包罗了安规的大部分产品认证范围与方向,如UL认证、CE认证、CCC认证、CSA认证等,是国内最为有名的一家非盈利性安规技术讨论网站,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679929410.html,,其创始人为fasten。该站是国内最为专业,最具人气的安规门户网站。 安规其实分为很多部分,如产品相对于人的安全要求,产品相对于环境的安全要求,有的可能包含两大部分的安全要求。安规包含了美系和IEC系两大产品认证方向。美系以UL 和CSA为代表,IEC系以CB为总方向,最有名的又数欧盟的CE认证最具影响力。 安规基础知识 UL与 VDE的安全标准有本质上的差异,UL规格比较集中在防止失火的危险,而 VDE规格则比较关于操作人员的安全,对于电源供给器而言,VDE乃是最严厉的电气安全标准. 下面的安全件均需要有VDE and UL证书(如果到美国的机型还外加CUL证书): 1.变压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 2.滤波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 3.光耦 4. Y电容 5. X电容 6. PCB材质(并包括制板黄卡) 7.可燃性塑胶材质(包括前面板、电源板支撑胶柱、电源板绝缘PVC、保险管座、电源线插座VH-3等) 8.保险管 9.热缩套管 10.大容量的电解电容. 11.各类线材 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 / 电器间隙: 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 / 爬电距离: 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抗电强度:

元素周期表(带详细解析)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重难点一元素周期表 1.构成原子(离子)的微粒间关系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5)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族序数为Ⅱ、Ⅲ的地方是主族和副族的分界线,第一次分界时主族在副族的前面,第二次分界时副族在主族的前面。

“第一次”指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依次排列。 “第二次”指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依次排列。 重难点二 零族定位法确定元素的位置 1. 2.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两种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3.求差值定族数 (1)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的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该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 族或ⅡA 族。 (2)若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ⅢA ~ⅦA 族。 (3)若差其他数,则由相应差值找出相应的族。 重难点三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单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①与O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如Li 2O 、Na 2O 等。 ②与Cl 2反应生成RCl ,如NaCl 、KCl 等。 ③与H 2O 反应,能置换出H 2O 中的氢,反应通式为2R +2H 2O===2ROH +H 2↑。 ④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反应通式为2R +2H +===2R + +H 2↑。(R 表示碱金属元素) (2)递变性 从Li 到Cs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为: ①与O 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 与O 2反应只能生成Li 2O ,Na 与O 2 反应还可以生成Na 2O 2,而K 与O 2反应能够生成KO 2等。 ②与H 2O 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 与H 2O 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 与Cs 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即氧化性:Li +>Na +>K +>Rb +>Cs + 。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 的碱性最强。 特别提醒 (1)碱金属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是其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必然结果。 (2)因Na 、K 等很活泼的金属易与H 2O 反应,故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2.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性 (1)相似性 ①与H 2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X 2+H 2===2HX 。 ②与活泼金属(Na 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卤化物: 2Na +X 2=====点燃 2NaX 。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1.(2019·郑州调研)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人工合成的同位素种类不断增加,许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会随之变化 B.核素的质量数与其相对原子质量完全相同 C.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均位于过渡元素右侧 解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它是根据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和其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的平均值,与人工合成的同位素种类不断增加没有关系,故A错误;元素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该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以g·mol-1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质量数,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的平均值,故B错误;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C正确;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大多位于过渡元素右侧,而氢却位于左侧,故D错误。 答案:C 2.以下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B.“NO2球”在冷水中颜色变浅,在热水中颜色加深 C.氯原子与钠原子形成离子键,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 D.H2O在4 000 ℃以上开始明显分解,H2S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完全分解 解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2NO2N2O4ΔH<0,热水中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加深,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符合题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Cl>Si,所以氯原子与钠原子形成离子键,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稳定性减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H2O在4 000 ℃以上开始明显分解,H2S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完全分解,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二 c d 三 a b e f A.e 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

知识讲解_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提高)

高考总复习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考纲要求】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 族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考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编排原则 (1)周期: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排成一个横行; (2)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排成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横十八纵”) 表中各族的顺序:ⅠA 、ⅡA 、ⅢB …ⅦB 、ⅠB 、ⅡB 、ⅢA ……ⅦA 、0(自左向右)。 4.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1)电子层数=周期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 、O ) (3)质子数=原子序数 要点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注: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原子半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3个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种 3个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18、18、32种 1个不完全周期:七周期元素种数为26(非排满)种 周期(7个) 主族(7个):ⅠA ~ⅦA 副族(7个):ⅠB ~ⅦB Ⅷ(1个):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 0族(1个):表中最右边 族 元素周 期 表

安规基础知识考试卷

安规基础知识考试卷 一. 选择题:(2*10=20) 1. 3C认证是:A A.中国安全强制认证 B.中国强制质量认证 C.中国质量认证 D.安全认证 2. 中国安全强制认证得标志是:B https://www.360docs.net/doc/679929410.html,EE https://www.360docs.net/doc/679929410.html,C C.UL D.VDE 3. 当工作电压60V

安规基础知识讲座

安规基础知识讲座(一)什么是安规? 安规是什么?就是安全规格(规范)的简称。 安全的原则 为了设计出安全的产品,设计者必须了解安全要求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不能代表不能代表本标准的详细要求,只是让设计者了解这些要求所依据的原则。如果产品涉及的技术,材料或结构方式未明确规定,那么产品的设计应至少达到本安全原则所述的安全等级。 设计者不仅要考虑产品的正常工作条件,还要考虑可能的故障条件以及随之引起的故障,可预见的误用以及诸如温度、湿度、污染、市电的过电压和线路的过电压等外界及产品自身的影响。 安全的目的 就是防止人体受到伤害或危害的可能性,皆在提供对人体的保护和对设备周围的保护。 安全基本原则 安全的原则在于避免由于下列各种危险所造成的人体和财产损害或危害的可能性: 电击(Electric Shock); 能量(Energy Hazards) ; 火灾(Fire Hazards); 机械(Mechanical); 热(Heat Hazards); 辐射(Radiation Hazards); 化学(Chemical Hazards)。 电击(Electric Shock) 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只要毫安级的电流就能在健康人体内产生反应,而且可能会由于不知不觉的反应导致间接的危害。更高的电流会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危害。 大于30 Vrms, 42.4 Vpeak, 或60 Vdc之电电压。都可能对人体造成触电危险。 能量(Energy Hazards) 大电流电源或大电容电路的相邻电极间短路时﹐可能导致引起下述的危险﹕ ●燃烧﹔

●起弧﹔ ●溢出熔融金属。 就此而论﹐甚至接触带安全电压的电路也可能是危险的。 减小这种危险的方法包括﹕ ●隔离﹔ ●屏蔽﹔ ●使用安全联锁装置。 火灾(Fire Hazards) 正常工作条件下过载﹑组件失效﹑绝缘击穿或连接松动都可能产生导致危险的过高温度。但是﹐应保证设备内着火点产生的火焰不会蔓延到火源近区以外﹐也不会对设备的周围造成损害。 减小这种危险的方法包括﹕ ●提供过流保护装置﹔ ●使用符合要求的适当燃烧特性的结构材料﹔ ●选择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消耗能避免产生可能引起着火的高温﹔ ●限制易燃材料的用量﹔ ●把易燃材料与可能的点燃源屏蔽或隔离﹔ ●使用防护外壳或挡板﹐以限制火焰只在设备内部蔓延﹔ ●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外壳﹐以减小火焰向设备外蔓延的可能性。 热(Heat Hazards) 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高温可能导致引起下述的危险﹕ ●接触烫热的可触及零部件引起灼伤﹔ ●绝缘等级下降或安全元器件性能降低﹔ ●引燃可燃液体。 减小这种危险的方法包括﹕ ●采取措施避免可触及零部件产生高温 ●避免使温度高于液体的引燃点﹔ ●如果不可避免接触烫热的零部件﹐提供警告标识以告诫使用人员。 机械(Mechanical) 可能导致危险的原因是﹕ ●尖锐的棱缘和拐角﹔ ●可能潜在地引起危害的运动零部件﹔ ●设备的不稳定性﹔ ●内爆的阴极射线管和爆裂的高压灯产生的碎片。 减小这种危险的方法包括﹕

安规元器件基础知识讲解

安规应用(开关电源部分) 2003---6---23 安规元器件: 对于本司的开关电源来说,安规元器件大体上指: 塑胶外壳、各种塑胶件、铭牌; PCB板、保险丝、温度保险丝、保险丝座(如果是塑胶的); 压敏电阻、热敏电阻、放电管; 电感、变压器(包括BOBBIN、线材、胶纸、挡墙、铁弗龙套管等、清漆); 光耦、X电容、Y电容; 插座、开关、AC线、AC引线; 热缩套管、PVC套管、PVC片、绝缘片、硅胶、白胶、黄胶、树脂; 风扇、继电器、温度开关; BULK电容、泄放电阻、整流桥、开关管; 对于安规关键性元器件,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其各种电气额定值,如电压、电流、工作温度、防火等级、耐压值等。电压、电流,一般工程师会注意到,但工作温度、防火等级、耐压值却往往会忽略。其实这些额定值一样是很重要的。 设计要求: 在开关电源方面,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能够防火和防电击。这就需要电源有输出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输出短路保护或过温保护,输入、输出有足够的绝缘阻抗。 输出过压保护: 要求:在开关电源正常工作情况下和单一故障以及因为这一单一故障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故障的情况下,输出的电压仍保持在安规定义的安全电压以内。 注:安全电压----指的是底于60VDC或42。4Vrms值。 输出过流保护、输出短路保护、过温保护: 要求:当开关电源的输出出现异常时(如过流、短路等),开关电源内应有保护电路或保护器件在开关电源出现危险(如着火的危险、电击的危险等)之前动作,以避免危险的发生。注:判定如下: 1.所测得的变压器(和电感)的温度没有超过变压器绕组和电感允许的异常时的温度限值。2.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没有底于要求值以下,抗电强度测试通过。 3.测试过程中没有异常的现象发生,例如,设备起火、冒烟、流出融熔的金属等。 4.输出电压在安全电压以内。 注:绕组的温升要求: 正常时最大温度异常时最大温度A级材料100℃150℃ E级材料115℃165℃ B级材料120℃175℃

安规基础知识精编版

安规基础知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规基础知识?灯具安规基础知识? 一、灯具防护等级分类 灯具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分为0类、I类、II类、III类。 1、0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基本绝缘,而无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的灯具。此类灯具安全性能较差,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允许生产销售。0类灯具无符号标识。 特征:高压、无接地线、单层绝缘。 2、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单层绝缘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地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 I类灯具无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类结构,即I类灯具内部分电气结构可以采用双绝缘的方式。 特征:高压、有接地、单层绝缘。 3、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双层绝缘的灯具。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I类结构。特征:高压、无接地、双层绝缘。

4、I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安全电压的灯具。III类灯具用符号 标识。 特征:安全电压供电。 二、绝缘 1、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是灯具中用于带电体防触电保护最基本的绝缘,基本绝缘应能通过2U+1000V~的高压测试。 灯具的结构应能保障正常非拆卸状态下基本绝缘不能被手(测试手)触摸到。 2、补充绝缘? 在基本绝缘基础上增加的一层绝缘,用于当基本绝缘失效时的防触电保护,补充绝缘必须要固定。补充绝缘应能通过2U+1750V~的高压测试。 3、双层绝缘? 基本绝缘、补充绝缘同时合并在一起称为双层绝缘,双层绝缘也称双绝缘、双重绝缘。双层绝缘应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4、单层绝缘? 单层绝缘就是指基本绝缘,其各方面要求与基本绝缘相同。 5、加强绝缘

安规基础知识考卷

一. 选择题:(2*10=20) 1. 3C认证是:A A.中国安全强制认证 B.中国强制质量认证 C.中国质量认证 D.安全认证 2. 中国安全强制认证得标志是:B https://www.360docs.net/doc/679929410.html,EE https://www.360docs.net/doc/679929410.html,C C.UL D.VDE 3. 当工作电压60V

安规系列测试仪基本知识

安规系列测试仪基本知识 安规系列测试仪主要是用来检测电器产品是否漏电、是否接地良好、会不会伤害人身安全的专用测量仪器,主要检测项目有耐电压、泄漏电流、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 1、耐电压检测:对被测电器的外壳或人体易触及的部位,与电源进线端子之间施加一个几千伏高压(交流或直流),检测在这种高电压下有多大的漏电流,漏电流超过一定值时就可能对人身构成伤害。 2、泄漏电流检测:分为动态泄漏和静态泄漏。 (1)静态泄漏:在被测电器的外壳和人体易触及的部位,分别与电源火线、零线端子之间施加额定工作电压的1.06倍电压,检测最大漏电流,此时被测电器不工作。施加的1.06倍电压应通过隔离变压器提供。 (2)动态泄漏:对被测电器供电运行的同时,进行与静态泄漏相同的检测(也称热态泄漏)。 (3)选择泄漏电流检测仪器时,应重点选择泄漏电流的输入阻抗和隔离变压器的容量。测试仪的输入阻抗要求模拟人体的阻抗网络,不同的电器产品标准有不同的人体网络模型,应正确选择,相应的国家标准有GB9706、GB3883、GB12113、GB8898、GB4943、GB4906、GB4706。泄漏电流测试仪输出隔离变压器的容量应与被测电容容量相适合。当被测电器是电机等,其启动电流比额定电流大几倍时,应按启动电流考虑。 3、绝缘电阻检测:对被测电器的外壳或人体易触及的部位,与电源进线端子之间施加直流电压(一般为1000V、500V或250V),检测在这种电压下的漏电流,折算成绝缘电阻。 4、接地电阻测试:对被测电器外壳与接地端子之间施加恒定的大电流(一般为10A或25A),检测在这种电流下的导通电阻。电阻过大起不到接地保护作用。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安规基础知识 灯具安规基础知识 一、灯具防护等级分类 灯具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分为0类、I类、II类、III类。 1、0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基本绝缘,而无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的灯具。此类灯具安全性能较差,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允许生产销售。0类灯具无符号标识。 特征:高压、无接地线、单层绝缘。 2、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单层绝缘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地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 I类灯具无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类结构,即I类灯具内部分电气结构可以采用双绝缘的方式。 特征:高压、有接地、单层绝缘。 3、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双层绝缘的灯具。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I类结构。特征:高压、无接地、双层绝缘。 4、I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安全电压的灯具。III类灯具用符号 标识。 特征:安全电压供电。 二、绝缘 1、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是灯具中用于带电体防触电保护最基本的绝缘,基本绝缘应能通过 2U+1000V~的高压测试。 灯具的结构应能保障正常非拆卸状态下基本绝缘不能被手(测试手)触摸到。 2、补充绝缘 在基本绝缘基础上增加的一层绝缘,用于当基本绝缘失效时的防触电 保护,补充绝缘必须要固定。补充绝缘应能通过2U+1750V~的高压测试。3、双层绝缘 基本绝缘、补充绝缘同时合并在一起称为双层绝缘,双层绝缘也称双绝缘、双重绝缘。双层绝缘应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4、单层绝缘 单层绝缘就是指基本绝缘,其各方面要求与基本绝缘相同。 5、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也叫增强绝缘,其绝缘效果与双重绝缘相当的一种单一绝缘体。从其结构来看一般仅有一层,或由不能单独分割测量的多层组成。 加强绝缘与双层绝缘一样要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三、安全距离 1、爬电距离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详解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 【练习】 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 A .一定是8个 B .一定是2个 C .一定是18个 D .是2个、8个或18个 2.若某Ⅱ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 ,那么原子序数为x +1的元素位于 A .Ⅲ B 族 B .ⅢA 族 C .ⅠB 族 D .ⅠA 族 3.已知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 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 、B 元素 A .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 B .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 C .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 D .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_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点燃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