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电子版(回热加热系统)资料

毕业设计电子版(回热加热系统)资料
毕业设计电子版(回热加热系统)资料

摘要

热系统变工况是指系统的工况发生变动,偏离设计工况或者偏离某个基准工况。热系统工况发生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机组热、电负荷变化,热系统及设备发生变动(含改造)以及蒸汽初、终参数发生变动等等都将引起热系统工况发生变化。因为变工况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这些因素又互相制约,这就使得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非常复杂。

热系统的变工况,无论它产生的原因如何,其表现出的特点均是汽轮机的进汽流量或级组通过的蒸汽流量发生变动,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级组的各抽汽参数和热系统的有关参数发生变化,并表现为汽轮机膨胀过程线的变化。

热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汽轮机各抽汽口和排汽端的蒸汽参数以及

回热系统的各相应参数,其实质是确定汽轮机新的膨胀过程线和系统参数,这是热系统变工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以及经济指标计算分析的基础。

关键词: 变工况热负荷热经济性

Abstract

Off-heat system is the system operating conditions change, the status of or deviation from the design operating conditions deviate from a benchmark. Thermal system operating conditions change are many reasons, such as the Heat, electricity load changes, thermal changes in systems and equipment (including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early steam, and finally change the parameters so the system will be caused by thermal changes in working conditions .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variable condition of a number of factors, and these factors and each other, making the variable condition of steam turbine characteristics is very complicated.

Thermal system with variable working condition, no matter how it causes, its manifestations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rbine steam flow into the group or class of steam flow through the changes, the generated class group i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extraction parameters and thermal system parameters change, and performance for the turbine expansion process line changes.

Thermal Systems Analysis of changes in working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the extraction steam turbine and the exhaust port side of the steam heat system parameters, as well as all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and its essence is to determine the turbine expansion process of the new line and system parameters, which change the thermal system condition of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indicator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Key words:Off-heat system heat load Thermal economy

目录

第1章绪论 (4)

1.1加热器运行状态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4)

1.2热力系统简介 (4)

第2章原始工况计算 (6)

2.1选择主机型号及参数 (6)

2.2热系统计算 (7)

2.2.1汽水平衡计算 (7)

2.2.2汽轮机进汽参数计算 (8)

2.3各加热器进、出水参数计算 (8)

2.4高压加热器组抽汽系数计算 (10)

2.5低压加热器组抽汽系数计算 (11)

计算 (13)

2.6凝汽系数

c

2.7汽轮机内功计算 (13)

2.8汽轮机内效率,热经济指标、汽水流量计算 (14)

2.9全厂性热经济指标计算 (16)

第3章变工况计算 (18)

3.1原始工况计算结果 (18)

3.2汽轮机初始通流量计算 (18)

3.3初步计算 (19)

3.4第一次迭代的预备计算 (21)

3.5第一次迭代计算 (24)

3.6汽轮机内功计算 (30)

第4章第二次迭代计算 (33)

4.1第二次迭代预备计算 (33)

4.2第二次迭代计算结果 (34)

4.3全厂性热经济指标计算 (34)

第5章辅机的选择 (36)

5.1凝结水泵的选择 (36)

5.1.1凝结水泵的容量和台数 (36)

5.1.2凝结水泵扬程计算 (36)

5.2给水泵 (37)

第6章结论 (40)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第1章绪论

1.1 加热器运行状态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

加热器是火电厂热力系统中的重要辅助设备,其运行状卷对机组的热经济性影响很大.针对加热器的几种运行状态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进打了定量分析.为电厂热力系统经济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火力发电采用回热加热系统是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回热加热器

是回热加热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其运行可靠性和运行性能的好坏赢接影响着整个机组的运行经济性。例如,高压加热器(简称高加)切除运行、部分给水旁路运行、高加无水

位运行等都将降低机组的热经济性。本论文以国产N600-16.7/537/537机组为例,针对回热加热系统中的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为改造、指导机组热力系统经济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高加是机组热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实际运行中处于给水泵出口,承受的压力高.且在较高的温度下T作.运行条件筹.发生故障的机会较多。一旦高加发生故障,或因严重泄漏造成壳侧满水时,有可能造成汽、水倒流入汽轮机,危及机组安全,必须将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此外.由于以前在电网中承担尖峰负荷的中、小机组被淘汰.人为地切除高加亦被作为有些电厂调峰的一种手段切除高加运行必然带来机组经济性的降低。而且经济性降低的速度随着切除高加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1.2热力系统简介

其中锅炉为哈尔滨锅炉生产厂的2008t/h的火焰煤粉炉;汽轮机为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600MW凝气式汽轮机。机组采用一炉一机的单元制配制。

根据汽轮机制造厂推荐的机组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考虑与锅炉和全厂其他系统的配置要求,设计拟定了全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该系统共有八级不调节抽汽。其中第一、二、三级抽汽供三台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抽汽分别供四台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0.7074MPa压力除氧器的加热汽源。

八级回热加热器均装设了疏水冷却器,以充分利用本级疏水热量来加热本级主凝结水。两级高压加热器均安装了内置式蒸汽冷却器,将两台高压加热器上端差分别减小为-1.7、0℃、0℃。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热经济性。

汽轮机的主凝结水由凝结水泵送出,依次流过轴封加热器、4台低压加热器,进入除氧器。然后由汽动给水泵升压,经三级高压加热器加热,最终给水温度达到274.4℃,进入锅炉。

三台高压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至除氧器;四台低压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至凝汽器。汽轮机排气压力4.4/5.39kPa。给水泵汽轮机(以下简称小汽机)的汽源为中压缸排汽(第4级抽汽),无回热加热,其排汽亦进入凝汽器。

热力系统的汽水损失计有:全厂汽水损失29000kg/h、厂用汽20000kg/h(不回收)、锅炉排污损失9500kg/h(要求排污利用)。锅炉暖风器用汽量为34000kg/h,暖风汽源取自第四级抽汽,其疏水仍返回除氧器回收。

图1-1 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第2章 原始工况计算

2.1选择主机型号及参数 1. 汽轮机型式及参数

(1)机组型式: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 (2)额定功率:e P =600MW ;

(3)主蒸汽初参数(主汽阀前):0p =16.68MPa ,0t =537℃; (4)再热蒸汽参数(进汽阀前):热段:rh p =2.35MPa ,rh t =535℃;

冷段:'rh p =2.5 MPa ,'rh t =335℃;

(5)汽轮机排气压力p c =4.9kPa ,排气比焓:c h =2333.8kJ/kg 。 2.回热加热系统参数

(1)机组各级回热抽汽参数见表1-3;

(2)最终给水温度:fw t =274.1℃;

(3)给水泵出口压力:pu p =20.13MPa ,给水泵效率:pu =0.81; (4)除氧器至给水泵高差:pu H =21.0m;

(5)小汽机排气压力:,c xj p = :6.27kPa 小汽机排气焓:,c xj h =2427.6kJ/kg 3.锅炉型式及参数

(1)锅炉型号:HG —2008/18.2/541/541;

锅炉型式:一次中间再热、亚临界压力、强制循环汽包炉; (2)额定蒸发量:D b =2008t/h;

(3)额定过热蒸汽压力b p =13.7MPa ;额定再热蒸汽压力p r =2.62MPa ; (4)额定过热汽温b t =541℃;额定再热汽温:r t =541℃; (5)汽包压力:du p =18.28MPa ; (6)锅炉效率:u η=92%。 4.其他数据

(1)汽轮机进汽节流损失1p δ=4%,中压缸进汽节流损失2p δ=2%; (2)厂用电率ε=0.07

(3)汽轮机机械效率m η =0.985;发电机效率g η =0.985; (4)补充水温度ma t =20℃; 5.简化条件

(1)忽略加热器和抽汽管道的散热损失; (2)忽略凝结水泵的介质比焓升。 (3)生活用汽不回收;

(4)忽略加热器连续放汽、门杆漏气和轴封回汽的影响 2.2热系统计算 2.2.1汽水平衡计算 (1)全厂补水率ma α

全厂汽水如图1-13所示,D 0为未知,预选D 0=1829840kg/h 进行计算,最后校核。 全厂工质渗漏系数L α=0.01585; 锅炉排污系数bl α=0.002404; 厂用汽系数pl α=0.01093; 减温水系数sp α=0.02951; 暖风器疏水系数nf α=0.03448; 由全厂物质平衡

补水率ma α=pl α+bl α+L α=0.01093+0.002404+0.01585=0.03197 (2)给水系数fw α 由图2-1,1点物质平衡

图2-1 全厂汽水平衡图

0b L ααα=+=1+0.01585=1.01585 2点物质平衡

fw α=b bl sp ααα+-=1.01585+0.002404-0.02951=0.9887

2.2.2汽轮机进汽参数计算 1.主蒸汽参数

由主汽门前压力0P =16.68MPa ,温度0t =537℃,查水蒸汽性质表,得主蒸汽比焓值

0h =3389.4 kJ/kg 。

主蒸汽门后压力'0P =(1-δp 1)0P =(1-0.04)16.68=16.013MPa

由'0P =16.013MPa ,h ′0=0h =3389.4kJ/kg ,查水蒸汽性质表,得主汽门后温度'0t =534℃。 2.再热蒸汽参数

由中联门前压力rh p =3.226MPa ,温度rh t =537℃,查水蒸汽性质表,得再热蒸汽比焓值

rh h =3532.6kJ/kg 。

中联门后再热汽压'rh p =(1-δp 1)rh p =(1-0.02)3.226=3.16MPa 。

由'rh p =3.161MPa ,'rh h =rh h =3542.5kJ/kg ,查水蒸汽性质表,得中联门后再热汽温

'rh t =536.3℃。

2.3各加热器进、出水参数计算 首先计算高压加热器H1。 加热器压力p 1:

P 1=(1-1p ?)'1p =(1-0.03)×5.929=5.751MPa 式中 '1p ——第一抽汽口压力;

1p ?——抽汽管道相对压损; 由1p =5.751MPa ,查水蒸汽性质表得

60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热力发电厂 课程设计计算书 题目:600MW亚临界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专业:火电厂集控运行 班级:热动核电1101班 学号:201123060131 姓名:王力 指导教师:磊华

目录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计算任务 (3) 3.计算原始资料 (3) 4.计算过程 (5) 4.1全厂热力系统辅助性计算 (5) 4.2原始数据整理及汽态线绘制 (6) 4.3全厂汽水平衡 (7) 4.4各回热抽汽量计算及汇总 (7) 4.5汽轮机排汽量计算与校核 (11) 4.6汽轮机汽耗量计算 (12) 5.热经济指标计算 (13) 5.1.汽轮机发电机组热经济性指标计算 (13) 5.2.全厂热经济指标计算 (14) 6.反平衡校核 (15) 7.参考文献 (16) 附图(汽态膨胀过程线) (17)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在不同负荷工况下各部分汽水流量及其参数、发电量、供热量及全厂性的热经济指标,由此衡量热力设备的完善性,热力系统的合理性,运行的安全性和全厂的经济性。是学生在学习热力发电厂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的训练,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有所扩展;学习并掌握热力系统全面性计算和局部性分析的初步方法;培养学生查阅、使用国家有关设计标准、规,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锻炼提高运算、制图、计算机编程等基本技能;增强工程概念,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2.计算任务 1.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数据,在h—s图上汇出蒸汽的汽态膨胀线(要求出图占一页)。 2.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D0,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D j。 3.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机组汽耗量、机组热耗量、机组热耗率、机组汽耗率、绝对电耗率、全厂标准煤耗量、全厂标准煤耗率、全厂热耗率、全厂热效率)。 3.计算原始资料 1.汽轮机形式及参数 (1)机组形式: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气、单轴、凝汽式机组。 (2)额定功率:P e=600MW。 (3)主蒸汽初参数(主汽阀前):P0=16.7Mpa,t0=537℃。 (4)再热蒸汽参数(进汽阀前):热段:P rh=3.234Mpa,t rh=537℃ 冷段:P’rh=3.56Mpa,t’rh=315℃。 (5)汽轮机排气压力P c=4.4/5.39KPa,排气比焓h c=2333.8KJ/kg。 2.回热加热系统参数 (1)机组各级回热抽汽参数表3-1

回转窑系统热平衡计算资料

回转窑系统热平衡计算 1 热平衡计算基准、范围及原始数据 1.1 热平衡计算基准 物料基准:一般以1kg 熟料为基准; 温度基准:一般以0℃为基准; 1.2 热平衡范围 热平衡范围必须根据回转窑系统的设计或热工测定的目的、要求来确定。在回转窑系统设计时,其平衡范围,可以回转窑、回转窑加窑尾预热分解系统、或再加冷却机和煤磨作平衡范围。范围选得大,则进出口物料、气体温度较低,数据易测定或取得,但往往需要的数据较多,计算也烦琐。因此一般选回转窑加窑尾预热分解系统作为平衡范围。 1.3 原始数据 根据确定的计算基准和平衡范围,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数据是否合理。对新设计窑或改造窑来说,主要是根据同类型窑的生产资料,结合工厂具体条件和我国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各种参数;对于生产窑来说,主要通过热工测定取得实际生产中各种参数。若以窑加窑尾预热系统为平衡范围,一般要取得如下原始数据:生料用量、化学组成、水分、入窑温度;燃料成分、工业分析和入窑温度;一、二次空气的比例和温度;空气过剩系数、漏风系数;废气温度;飞灰量、灰温度及烧失量;收尘器收尘效率;窑体散热损失;熟料形成热等等。熟料形成热可根据熟料形成过程中的各项物理化学热效应求得,也可用经验公式计算或直接选定。 2 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 计算方法与步骤说明于下: 窑型:预分解窑 基准:1kg 熟料;0℃ 平衡范围:窑+预热器系统 根据确定的平衡范围,绘制物料平衡图和热量平衡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物料平衡图 图2 热量平衡图

2.1 物料平衡计算 2.1.1 收入项目 (1)燃料消耗量 m r (kg/kg 熟料) 设计新窑或技术改造时,m r 是未知量,通过热平衡方程求得,已生产的窑,通过热工测定得到。 (2)入预热器物料量 ①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 s ar r gsL 100100L a A m m --= 式中,m gsL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kg/kg 熟料;A ar —燃料收到基灰分含量,%;a —燃料灰分掺入熟料中的量,%;L s —生料的烧失量,%。 ② 入窑回灰量和飞损量 ηfh yh m m = )1(fh Fh η-=m m 式中,m yh —入窑回灰量,kg/kg 熟料;m fh —出预热器飞灰量,kg/kg 熟料;m Fh —出收尘器飞灰损失量,kg/kg 熟料;η—收尘器、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 ③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 s fh Fh gsL gs 100100L L m m m --?+= 式中,m gs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kg/kg 熟料;L fh —飞灰烧失量,%。 ④ 考虑飞损后生料实际消耗量 s gs s 100100W m m -?= 式中,m s —考虑飞损后生料实际消耗量,kg/kg 熟料;W s —生料中水分含量,%。 ⑤ 入预热器物料量 yh s m m +=入预热器物料量(kg/kg 熟料) (3)入窑系统空气量 ① 燃料燃烧理论空气量 )O 0.033(S 0.267H 0.089C ar ar ar ar LK -++='V LK LK 293.1V m '='

热力发电厂例题(回热系统100MW300MW

1. 某100 MW 机组,热力系统如图所示,试计算其热经济性指标。 已知:P 0=8.83 MPa ,t 0=5350℃,Pc =5 kPa , P 1= 2.86MPa ,h 1=3226kJ/kg ,P 2=0.588MPa ,h 2=2973kJ/kg ,P 3=0.196MPa ,h 3=2880kJ/kg ,P 4=0.037MPa ,h3=2473 kJ/kg ,所有表面式加热器上端差均为2℃,高加设疏水冷却器,下 端差为8℃,0.98=mg 0.87, =,85.0ri p b ηηηη ,不计给水泵焓升、汽水损失和加热器损失。 解:(1) 由已知条件,查水蒸气表得h 0=3476kJ/kg ,s 0=6.780457 kJ/(kg.K);其它参数根据所给条件查得计算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压力时的数据

(2) 汽轮机实际排气焓值hc 在等熵条件下,由p c = 5 kPa ,查得理想状态焓值hca=2066 kJ/kg , 由于85.000=--= ca c ri h h h h η 得hc=2277.5 kJ/kg (3) hwc 、hw1、hw2、hw3和hw4的求取 由于冷凝器所进行的是等温过程,由水蒸汽表可查得hwc=138.2 kJ/kg , 表2加热器参数 计算所需的数据整理如表3: 表3:计算数据表 抽汽系数的计算: 14314.01 1 1== q τα 057863 .02 2 122=-=q r ατα

由于#3加热器的入口水焓未知,#3和#4加热器的给水焓升与表中列出的不一样,因此,计算需要多增加一个变量,该变量的增加可以通过多列一个#4加热器疏水泵入凝结水管道的入口点的热平衡解决,但该方法方程烦琐,求解容易出错,因此工程上的近似计算方法为:假设#4加热器的疏水打入凝结水管道后使管道内凝结水的温度提高了0.5度,也即2kJ/kg ,这样就可以用通用公式了。但使用该方法求解完成后,需要对疏水入口点进行热平衡校验,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就正确了。 使用该方法: 假设kg kJ w h /31223103'=+= 063728.0') 1(3 3 213=--=q τααα 058895.0'') 1(4 4 214=--=q τααα 67637.012121=----=αααααc 疏水入口点进行热平衡的校验: kg kJ h h w h d w c /1.3121)(3''2 14 434=--?++?= ααααα 计算正确 i 、回热汽流做功: ()()()()()kg kJ h h h h h h h h w r /7.161404303202101=-+-+-+-=αααα ii 、 凝汽流做功: ()()()()kg kJ h h h h w c c c c /64.8101043210=-----=-=ααααα iii 、 回热做功比: 1663.0_3=+= c r r w w w C Xr iv 、 汽轮机内功: ()kg kJ w w w c r i /34.972=+= 经济性指标:

热力发电厂,给水回热系统-习题4-1

习题4-1: 某汽轮机组0 3.5p MPa =,0435t C =?,0.006c p MPa =,回热系统的汽水比焓见 下图,求该机组的热经济性指标,已知0.97m η=, 0.98g η=, 1.00h η=,0.87b η=,0.99p η=,P 12e MW =。 解:加热器出口水焓:1719.7/w h kJ kg =,2574/w h kJ kg =,3437.1/w h kJ kg =, 4406.3/w h kJ kg =,5288.5/w h kJ kg = ;c 149.5/w h kJ kg = 疏水焓:' 1739/h kJ kg =,' 2591.6/h kJ kg =,'4418.6/h kJ kg =;' 5301/h kJ kg = 抽气焓: 13036/h kJ kg =,22866/h kJ kg =,32732/h kJ kg =,42656/h kJ kg =, 52506/h kJ kg =,c 2311/h kJ kg =。

由0 3.5p MPa =,0435t C =?用水蒸气程序求得03303.612/h kJ kg =。 为计算方便,1h η=,不影响计算结果,在下面各式中省略。 (1)1号高压加热器(H1) ' 11112()h w w h h h h αη-=- (1) 121' 11719.7574 0.063431()3036739 w w h h h h α--= ==-- H1的疏水系数110.063431s αα==。 (2)2号高压加热器(H2) ' ' ' 222s11223[()()]h w w h h h h h h ααη-+-=- (2) '' 231122' 22()()574437.10.063431(739591.6)0.056081()2866591.6 w w h h h h h h αα-----?-===-- H2的疏水系数2120.119512s ααα=+= 再热蒸汽系数1210.88049rh ααα=--= (3)除氧器(H3) 除氧器进水系数:c3s23=(1)ααα-- ' 333s22c34 ' 33122 1234=()(1)w w w h h h h h h h ααααααααα=+++++--- (3) ' 3122124 334 ()(1)437.10.119512591.60.880488406.3 2732406.3 0.0037212w w w h h h h h ααααα-+---= --?-?= -= 除氧器进水系数:c3s23=(1)0.87677ααα--= (4)4号高低加热器(H4) ()()() ()()()'444h c34w5c34w54'44h 0.8767668406.3-288.5= =2656-418.6 =0.0461621 w w h h h h h h h h αηαααη-=--?-() (4) H4的疏水系数:s34==0.046162αα

回热系统中㷻的计算

回热系统中㷻的计算 发表时间:2018-09-18T17:10:47.4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倪旻[导读] 摘要:火力发电厂热效率,是指火力发电厂输出能量与所消耗燃料发热量及其他输入能量之比。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热电运行部江苏省南京市 210033摘要:火力发电厂热效率,是指火力发电厂输出能量与所消耗燃料发热量及其他输入能量之比。目前,纯凝气式火电厂的效率只有40%左右;如果是热电联产,则有更高的效率,原因是把做完功的汽用来做工业用汽,减少冷源损失使得效率提高。传统的分析方法是用热能平衡来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在整个热力循环中工质在凝汽器凝结时热能损失是最大的,这里的损失就是冷源损失。热力学第二定律听出?与?的概念,本文对本单位CC60-8.83/4.12/1.47汽轮机组的回热系统中的?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回热系统对于节省燃煤的直接效果。 关键词:冷源损失;?与?;回热系统 引言: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中可以无限转换为任何其他能量形式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又叫有效能;与此相对应,一切不能转换为?的能量,称之为?。在汽轮发电机组中,高温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工质中的热能不能完全转换为机械能的根本原因是该蒸汽所含的热能中的?才能转换为机械能,存在于乏汽中的?只能通过循环水带走。然而,通过对工质热力循环的调整,使得?也可以对经济性做出有益的贡献。 一、?与?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解决能量的守恒与转化,进而确定能量的数量的利用率,但它不能全面评价能量的利用情况。比如经过节流的流体,其前后焓值未发生改变,但是流体的做功能力降低了,在绝热情况下冷热混合的流体,总能量未变,但是做功能力也降低了。由此可见,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止有数量的多少,还有品位的高地,热能就是一种典型的低品位能。 只要有一个热源跟一个冷源就可以构成一个热机,任何与环境温度不一致的物体均可以与环境构成热机,对外做功。相同的,与环境压力、浓度等不一致也会使得物体具有对外做功的能力,即只要状态与环境平衡状态下不一致的物体,就具备对外做功的能力。热能中可以相对于该环境所处的状态能对外做出的最大有用功,称为?,又叫有效能;与此相对应,一切不能转换为?的能量,称之为?。热能(E)由?()与?()组成,并且有以下表达式:

热力标准系统计算模板

计算原始资料: 1.汽轮机型式及参数 (1)机组型式: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 (2)额定功率:p e=600MW (3)主蒸汽参数(主汽阀前):p0=16.7MPa,t0=537℃; (4)再热蒸汽参数(进汽阀前):热段:p rh=3.23MPa,t rh=537℃ 冷段:pˊrh=3.56MPa,tˊrh=315℃(5)汽轮机排汽压力p c=4.4/5.39 MPa,排汽比焓:h c=2333.8KJ/Kg。2.回热加热系统参数: (1)机组各级回热抽汽参数见表1-1; 表1-1 回热加热系统原始汽水参数 项目单位H1 H2 H3 H4 H5 H6 H7 H8 Mpa 5.89 3.59 1.6 0.74 0.305 0.13 0.07 0.022 抽汽压力pˊ j 抽汽比焓h KJ/Kg 3133 3016 3317 3108 2913 2750 2650 2491 j 抽汽管道压 % 3 3 3 3 3 3 3 3 损δp j Mpa 20.1 20.1 20 0.71 1.724 1.724 1.72 1.724 水侧压力p w 加热器上端 差δ ℃-1.7 0 0 0 2.8 2.8 2.8 2.8 t ℃380.9 316 429 323 223.2 137 88.5 2.8 抽汽温度t wj 加热器下端 ℃ 5.5 5.5 5.5 5.5 5.5 5.5 5.5 差δ t1 (2)最终给水温度:t fw=274.1℃; (3)给水泵出口压力:p pu=20.13MPa,给水泵效率:ηpu=0.83; (4)除氧器至给水泵高差:H pu=21.6m (5)小汽机排汽压力:p e,xj=6.27 MPa;小汽机排汽焓:h c,xj=2422.6 KJ/Kg

汽轮机抽汽回热系统

汽机抽汽回热系统 1、概述:回热抽气系统指与汽轮机回热抽汽有关的管道及设备,在蒸汽热力循环中,通常是从汽轮机数个中间级抽出一部分蒸汽,送到给水加热器中用于锅炉给水的加热(即抽汽回热系统)及各种厂用汽等。采用回热循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质在锅炉内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以提高级组的热经济性。 2、抽汽回热系统作用:抽汽回热系统是原则性热力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采用蒸汽加热锅炉给水的目的在于减少冷源损失,一定量的蒸汽作了部分功后不再至凝汽器中向空气放热,即避免了蒸汽的热量被空气带走,使蒸汽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热好率下降,同时由于利用了在汽轮机作过部分功的蒸汽加热给水,提高了给水温度,减少了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温差,从而减少了给水加热工程中不可逆损失,在锅炉中的吸热量也相应减少。综合以上原因说明抽汽回热系提高了机组循环热效率。因此,抽汽回热系的正常投运对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影响抽汽回热系统经济型地主要参数:影响给水回热加热经济性的主要参数为回热加热分配、相应的最佳给水温度和回热级数,三者紧密联系,互有影响。 在求解最佳回热分配的计算分析中,以Z级理想回热循环的循环效率最大值求其最佳回热分配,(所谓理想回热循环,即假定为混合式加热器,端差为零,不计新蒸汽,抽汽压损和泵功、忽略散热损失)求得理想回热循环的最佳回热分配通式后,根据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进一步简化,即可获得其它近似的最佳回热分配通式。如“焓降分配法”,这种分配方法是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取作等于前一级至本级的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焓降;又如“平均分配法”,这种回热分配方法的原则是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相等;其他还有“等焓降分配法”等。可见给水回热总加热量在各级中的分配是在一定的给水温度和一定级数的条件下,使循环热效率最高为原则,由此对应的各级抽汽回热参数,即为最有利分配的参数。 4、提高系统循环热效率的措施:将给水加热到多少温度,才能使循环热效率达到最高值?以单级抽汽回热为例,回热时给水温度从汽轮机排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开始逐渐增加,热效率也逐渐增加,热效率达最大值时的给水温度称为最佳给水温度,再提高给水加热温度时,热效率反会减小,热经济性就降低。这是因为给水加热温度提高后,相应的抽汽压力也提高,对该部分的抽汽而言,每千克抽汽在汽轮机中热变功的量减少了,若发电量不变,则要增加进入汽轮机中的新蒸汽量,以弥补因抽汽而减少的发电量,抽汽压力愈高,增加的新蒸汽量就愈多,因而汽耗率也愈大,相应的排向低温热源的热量也就越大,锅炉加热的数值虽不断降低,但汽耗率增加较快,以致使热耗率相应增大,从而使循环热效率降低。理论上,加热级数愈多,最佳给水温度愈高。 在实际应用中,给水温度并非加热到最佳给水温度,这是因为还必须要全盘考虑技术经济性,一方面,给水温度的提高,使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降低,或需增大锅炉尾部受热面,使锅炉投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回热使得锅炉的蒸发量和汽轮

毕业设计电子版(回热加热系统)资料

摘要 热系统变工况是指系统的工况发生变动,偏离设计工况或者偏离某个基准工况。热系统工况发生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机组热、电负荷变化,热系统及设备发生变动(含改造)以及蒸汽初、终参数发生变动等等都将引起热系统工况发生变化。因为变工况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且这些因素又互相制约,这就使得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非常复杂。 热系统的变工况,无论它产生的原因如何,其表现出的特点均是汽轮机的进汽流量或级组通过的蒸汽流量发生变动,其产生的直接结果是级组的各抽汽参数和热系统的有关参数发生变化,并表现为汽轮机膨胀过程线的变化。 热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汽轮机各抽汽口和排汽端的蒸汽参数以及 回热系统的各相应参数,其实质是确定汽轮机新的膨胀过程线和系统参数,这是热系统变工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以及经济指标计算分析的基础。 关键词: 变工况热负荷热经济性

Abstract Off-heat system is the system operating conditions change, the status of or deviation from the design operating conditions deviate from a benchmark. Thermal system operating conditions change are many reasons, such as the Heat, electricity load changes, thermal changes in systems and equipment (including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early steam, and finally change the parameters so the system will be caused by thermal changes in working conditions .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variable condition of a number of factors, and these factors and each other, making the variable condition of steam turbine characteristics is very complicated. Thermal system with variable working condition, no matter how it causes, its manifestations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rbine steam flow into the group or class of steam flow through the changes, the generated class group i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extraction parameters and thermal system parameters change, and performance for the turbine expansion process line changes. Thermal Systems Analysis of changes in working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the extraction steam turbine and the exhaust port side of the steam heat system parameters, as well as all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and its essence is to determine the turbine expansion process of the new line and system parameters, which change the thermal system condition of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indicator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Key words:Off-heat system heat load Thermal economy

火力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计算程序

中华文本库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0283859.html,/file/v33z3zer33w6accour6werrw_1.html 600MW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步骤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指导书(1) 设计题目: 600MW 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热力发电厂》课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热能工程专业的各项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综合应用,其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一个具体的电厂生产系统介绍实际电厂热力系统的方案拟定、管道与设备选型及系统连接方式的选择,详细阐述实际热力系统的能量平衡计算方法和热经济性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学生应熟练掌握系统能量平衡的计算,可以应用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各种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熟练掌握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常规计算方法,了解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组成。 二、计算任务 1 .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数据,在 h - s 图上绘出蒸汽的汽态膨胀线(要求出图占一页); 2 .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 D0 ,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Dj ; 3 .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机组汽耗量、机组热耗量、机组汽耗率、机组热耗率、绝对电效率、全厂标准煤耗量、全厂标准煤耗率、全厂热耗率、全厂热效率); 4 .按《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设计制图规定》绘出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并将所计算的全部汽水流量标在图中(手绘图 A2 )。汽水流量标注: D ××× ,以 t/h 为单位 三、计算类型:定功率计算 采用常规的手工计算法。为便于计算,凡对回热系统有影响的外部系统,如辅助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连续排污利用系统、对外供热系统等,应先进行计算。因此全厂热力系统计算应按照“先外后内,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基本公式是热平衡式、物质平衡式和汽轮机功率方程式,具体步骤如下: 1、整理原始资料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整理、完善及选择有关的数据,以满足计算的需要。 (1)将原始资料整理成计算所需的各处汽、水比焓值,如新蒸汽、抽汽、凝气比焓。加热器出口水、疏水、带疏水冷却器的疏水及凝汽器出口水比焓,再热热量等。整理汽水参数大致原则如下: 1)若已知参数只有汽轮机的新汽、再热蒸汽、回热抽汽的压力、温度、排气压力时, 需根据所给定的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通过水和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或画出汽轮机蒸汽膨胀过程的 h—s 图,并整理成回热

330MW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回热系统设计计算

330MW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回热系统设计计算 330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回热系统设计计算 1、设计计算背景 N330-17.75-540-540中间再热式汽轮机组是目前机组容量较大,数量较多的一种,设计技术和运行经验都已相当成熟,已经能够比较可靠地长期连续运行。但是,它的热耗较高。首先,330MW机组回热系统未充分利用抽汽过热度,且对焓升分配也不够合理。其次,除氧器采用定压运行,存在节流损失,在变负荷或低负荷时要切换汽源,经济性影响更大。鉴于上述种种状况,为改进330MW机组热力系统,本次毕业设计采用的方案如下。 2、方案简析 基本方案的回热系统是采用三高四低一除氧的典型系统,其中,二号高加装有疏水冷却器,七号加热器采用疏水泵打到本级出口,除氧器定压运行。本人所设计的方案在基本方案的基础上,封闭了三段抽汽,并为二号加热器装设了一台外置式蒸汽冷却器,除氧器采用滑压运行。 与基本方案相比,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由于#2高加的抽汽来自中压缸的第一个抽气口,具有很高的过热度,采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后,降低了抽汽的过热度,再用它们加热给水,降低了加热器的换热温差,减少了不可逆损失,使热经

济性得到了提高。 二、除氧器采用滑压运行,不存在定压运行时的节流损失,额定负荷时和低负荷时定压运行,负荷正常范围内滑压运行。除启动及甩负荷工况外,低负荷时无需切换汽源,运行经济性提高。 三、漏汽能按能级回收利用,减少了换过程的不可逆损失。 从理论上讲,本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机组的热经济性。本次毕业设计即针对改进方案,采用的热力系统计算方法进行系统优化计算。 3、基本方案计算 3.1参数整理 (1)汽轮机 机组型式N330-17.75-540-540型凝汽式汽轮机,配B&W B1025/18.44M型自然循环燃煤汽包炉。 蒸汽初参数:p0=17.75MPa,t0=540℃,由水蒸汽表查得: h0=3390.6123 kj/kg 再热蒸汽参数:冷段压力P2== 4.4MPa,冷段温度=338.3℃, =3055.2419 kj/kg;热段压力=4.13MPa,热段温度= 542℃, = 3539.1064 kj/kg; 排汽压力P c=0.0046 MPa,排汽焓hc=2326.95 kj/kg (2)其他见设计任务书。 3.2计算步骤 3.2.1确定原则性热力系统,绘制系统图

汽轮机回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0283859.html, 汽轮机回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作者:徐卫卫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04期 【摘要】汽轮机组采用回热加热系统是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因为 利用在汽轮机内做了一部分功的抽汽对给凝水进行加热能够减少汽轮机的冷源损失,回热抽汽做功没有冷源热损失。由于回热具有明显的热经济性,使它成为发电厂最早最普遍采用的提高机组热经济性的基本手段,所以回热系统的运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热力循环系统的热经济性。根据对抽汽式汽轮机回热加热系统试验研究分析,找出了给水回热系统在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提出了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的改进措施,使机组回热系统的经济运行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汽轮机回热系统热经济性 1汽轮机回热系统 电厂热力系统中汽轮机的回热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着全厂的经济效益,所以就要通过探究的方法对回热系统中所有的环节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因素对回热系统经济性的影响,从而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让电厂得到更长足的经济发展。在实际运行中,理想循环热效率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回热系统的某些参数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汽轮机本体某些因素变化引起的,即理想循环热效率不是回热系统运行性能的单一函数,亦即不能准确反映回热系统热经济性的好坏。本文通过对理想循环热效率进行修正,使得修正后的理想循环热效率不再受汽轮机本体相对内效率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只要修正后的理想循环热效率发生了变化,就可立即判断出回热系统的运行经济状态发生了变化,从而,准确评价汽轮机回热系统热经济性的好坏,并为确定回热系统热经济性降低的原因和部位奠定基础。 2辅助汽水流量变化的经济性分析 评价汽轮机回热系统热经济性的指标主要有汽轮机的理想循环热效率或回热做功比。理想循环热效率越高,汽轮机回热系统的热经济性越好。当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发生变化时,蒸汽在锅炉中的总吸热量将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理想循环热效率的变化。这样,在汽轮机实际运行中,当理想循环热效率变化时,有可能是汽轮机回热系统的某些因素(如回热加热器端差、抽汽压损或加热器的散热损失)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某些因素(如通流部分结垢或间隙增大)变化导致相对内效率的变化引起的,其受汽轮机本体和回热系统二者共同的影响,即理想循环热效率不是回热系统运行经济性能的单一函数。因此,对于带有回热抽汽或中间再热的汽轮机,采用理想循环热效率不能准确评价回热系统的运行经济性能。 辅助汽水是影响汽轮机回热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它是为回热系统提供水流和汽流的必要环节,所以辅助汽水的变化对汽轮机回热系统经济性分析有重要作用。当汽轮机的排汽和进汽

回热系统计算

二.回热系统的热力计算 1.进汽量的估算 D0=(3600N cc*m)/(△h t*ηrl*ηm*ηg)+△D=242.655 (t/h) 其中:D0 ——汽轮机的进气量(kg/h) N cc——设计功率(kw),60000kw。 △h t——通流部分的理想比焓降(KJ/kg) m——考虑回热抽气使进气量增大的系数,取m=1.23 △D——考虑前轴封及阀杆漏气以保证发出经济功率的流量,取△D=4% D0 ηrl 取0.84,ηm取0.99,ηg取0.982 2.近似热力过程线拟定 3.回热系统热平衡的初步计算 由G1/G0=P21/P2计算得各个抽气口压力如下: 8级后抽气口压力:1.5536MPa 10级后抽气口压力:1.0525MPa 14级后抽气口压力:0.3735MPa 16级后抽气口压力:0.1489MPa 18级后抽气口压力:0.0509MPa (1)5级后抽气口 已知给水温度t gs=219.76℃。由端差得高加2的疏水温度为t e5=224.76℃,查得疏水压力为p e5=2.54MPa,疏水焓h e5=966KJ/kg,进口蒸汽焓h5=3193KJ/kg,p5=2.646MPa。 高加1的疏水压力p e8=1.49MPa,温度t e8=198℃,由端差得高加2的进口水温为t w1=193℃ 由α1(h5-h e5)=4.187(t gs-t w1) 得α1=0.0503 (2)8级后抽气口 高加21的蒸汽进汽压力p e8=1.49MPa,进汽焓h8=3082 KJ/kg,疏水焓h e8=844KJ/kg。 ΑL2=0.01,h L2=3389.84 KJ/kg。 由除氧器压力0.588MPa查得t w1=158℃,出口水温t w2=193℃ 由αL2(h l2-h e8)+α2(h8 -h e8)+α1(h e5-h e8)=4.187(t w2-t w1)

(完整版)回转窑系统热平衡计算

回转窑系统热平衡计算 1 热平衡计算基准、范围及原始数据 1.1 热平衡计算基准 物料基准:一般以1kg熟料为基准; 温度基准:一般以0℃为基准; 1.2 热平衡范围 热平衡范围必须根据回转窑系统的设计或热工测定的目的、要求来确定。在回转窑系统设计时,其平衡范围,可以回转窑、回转窑加窑尾预热分解系统、或再加冷却机和煤磨作平衡范围。范围选得大,则进出口物料、气体温度较低,数据易测定或取得,但往往需要的数据较多,计算也烦琐。因此一般选回转窑加窑尾预热分解系统作为平衡范围。 1.3 原始数据 根据确定的计算基准和平衡范围,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数据是否合理。对新设计窑或改造窑来说,主要是根据同类型窑的生产资料,结合工厂具体条件和我国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各种参数;对于生产窑来说,主要通过热工测定取得实际生产中各种参数。若以窑加窑尾预热系统为平衡范围,一般要取得如下原始数据:生料用量、化学组成、水分、入窑温度;燃料成分、工业分析和入窑温度;一、二次空气的比例和温度;空气过剩系数、漏风系数;废气温度;飞灰量、灰温度及烧失量;收尘器收尘效率;窑体散热损失;熟料形成热等等。熟料形成热可根据熟料形成过程中的各项物理化学热效应求得,也可用经验公式计算或直接选定。 2 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 计算方法与步骤说明于下: 窑型:悬浮预热器窑 基准:1kg熟料;0℃ 平衡范围:窑+预热器系统 根据确定的平衡范围,绘制物料平衡图和热量平衡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物料平衡图 图2 热量平衡图 2.1 物料平衡计算 2.1.1 收入项目 (1)燃料消耗量 m r (kg/kg 熟料) 设计新窑或技术改造时,m r 是未知量,通过热平衡方程求得,已生产的窑,通过热工测定得到。 (2)入预热器物料量 ①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 s ar r gsL 100100L a A m m --= 式中,m gsL —干生料理论消耗量,kg/kg 熟料;A ar —燃料收到基灰分含量,%;a —燃料灰分掺入熟料中的量,%;L s —生料的烧失量,%。 ② 入窑回灰量和飞损量 ηfh y h m m = )1(fh Fh η-=m m 式中,m yh —入窑回灰量,kg/kg 熟料;m fh —出预热器飞灰量,kg/kg 熟料;m Fh —出收尘器飞灰损失量,kg/kg 熟料;η—收尘器、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 ③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 s fh Fh gsL gs 100100L L m m m --? += 式中,m gs —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kg/kg 熟料;L fh —飞灰烧失量,%。 ④ 考虑飞损后生料实际消耗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