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赏析《桃花源记》

小古文赏析《桃花源记》
小古文赏析《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a)俨(y 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a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a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5.缤纷:繁多的样子.

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10.俨然:整齐的样子。

11.属:类。

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6.要:通“邀”,邀请。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9.具言:详细地说出。

20.叹惋:感叹,惋惜。

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延.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2.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23.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5.遂:终于。

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

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28.规:计划。

29.未果:没有实现。

30.寻:随即,不久。

31.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全文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渔人)又向前划行,想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源头消失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向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开开心心,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那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人,(桃源人)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着名,这里指因。。。而着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形容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ngrú):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3]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主旨: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于清贫的人生态度和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3.甚:很,十分。

4.之:结构助词,的。

5.可:值得。

6.者:花。

7.蕃(fán):多。

8.独:只,唯独。

9.自:自从。

10.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1.甚爱:大多喜爱。

12.予(yú):代词,我。

13.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14.而:表转折,却。

1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6.染:沾染(污秽)。

17.濯(zhu?):洗涤。

18.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9.妖:美丽而不端庄。

20.焉:声词,相当于现在汉语词典的“啊”。

21.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2.通:空。

23.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4.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25.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26.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27.远: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28.益:更,更加。

29.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30.可:只能。

31.亵玩(xie):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32.焉:助词。

33.谓:认为。

34.花之隐逸者: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之:的。

3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36.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37.噫(yī):叹词,相当于今意的“唉"。

3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

39.鲜(xiǎn):少。

40.闻:听说。

41.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2.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译文

水上和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而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大道之行也》

——节选自《礼记》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

《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1.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父母,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

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a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6. 故:所以。

17.[外户]泛指大门

18[闭]关闭

19 谓:叫做。

20[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 良:实在,的确。

(20)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 沾:打湿。

(25)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 裳(cháng):衣裳。

【全文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将:将要。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814231559.html,,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注释: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遂:于是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遂至:于是就到。

藻、荇(xìnɡ):均为水生植物。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雅致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耳:罢了

【全文注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灵澄澈,水中藻和荇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人,其先世为蜀之剑州人,故《自为墓志铭》称“蜀人张岱”。

1.毳:(cuì)

2.砀:(dàng)

3.沆:(hàng)

4.凇:(sōng)

5.毡:(zhān)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

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人教版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 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 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 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2008南充市: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分)

(完整版)《桃花源记》测试题

《桃花源记》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作者,字,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原籍江州浔阳柴桑栗里(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10公里)人。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这篇“记”实际上就是这首诗的序,或者说引子。记,古代一种文体。 二、课文分析: 文章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文字。它叙述的故事是作者精心虚构的,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叙述了武陵渔人经过,描绘了情景,虚构了一个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当然,作者的这一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这一点,作者也是清楚的: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二段)写渔人,发现;第二层(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第三部分即第四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三、生字: 豁()然俨()然垂髫()间()隔邑()人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 3、欲穷.其林 4、阡陌交通 ....阡陌:交通: 5、豁然 .. ..开朗6、屋舍俨然 7、黄发垂髫 ..8、便要.还家 9、咸.来问讯 .. ..10、遂与外人间隔 11、率妻子邑人 ..魏、晋 ..来此绝境 ..12、乃.不知有汉,无论 13、一一为具言 ..所闻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5、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6、诣太守说如此 17、寻向所志18、欣然规往 19、后遂无问津者20、怡然自乐 五、翻译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六、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3、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学生)

《桃花源记》课内外比较阅读 一、《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二、《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完整word)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 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渔人)又向前走去,想走完这片林子。桃林在溪水源头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服饰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乐在其中。(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人,(桃源人)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5.缤纷:繁多的样子. 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10.俨然:整齐的样子。11.属:类。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6.要:通“邀”,邀请。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19.具言:详细地说出。20.叹惋:感叹,惋惜。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延.顺着。向,从前的.旧的。22.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23.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5.遂:终于。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28.规:计划。29.未果:没有实现。30.寻:随即,不久。31.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乙】嬴氏乱天纪①,贤者避其世。黄绮②之商山,伊人③亦云逝③。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④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⑤;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⑥王税。荒路暧⑦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⑧。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⑨,一朝敞神界。淳薄⑩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 【注】①嬴(yíng)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②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此指商山四皓。③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词,无义。逝:离去,即逃至山中。④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⑤菽(shū):豆类。稷(jì):谷类。艺:种植。⑥靡(mǐ):没有。⑦暧(ài):遮蔽。⑧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诣(yì):玩耍。⑨五百:五百年。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⑩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风尚。薄:浮薄,指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悉.如外人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__ (3)嬴氏乱.天纪____▲_______ (4)日入从所憩.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黄绮之.商山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 怡然.有余乐满坐寂然.(《口技》) C. 乃.大惊乃.悟前狼假寐(《狼》) D. 遂.与外人间隔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测试题及答案

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 分) 参与呢) 也更加周到 ,不敢 说一句话来辩解) 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 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 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2 分) :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 1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 魏晋了。 二、( 11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 也。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2 分) (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由快乐。 (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向他们详细地说出。 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热情好客 的特点;他们在送 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到了极点,绝美,绝妙) B .①遂与外人间隔(隔开)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参与)(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你 又何 必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言以复(我的态度更加恭敬了 ,礼 节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字词的的含义。 3 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2) 悉 如外人 完全 3)余人各复 延 至其家 邀请 2.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2 分) A .仿佛若有光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篇一:绝对原创.中招真题《桃花源记》对比阅读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 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 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 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 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 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字词解释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字 词解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中,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循,沿着)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地上青草鲜红美丽,落花繁多。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异:对……感到奇怪) 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才:仅)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2013年 【北京卷】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2)未果,寻病终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福建省南平卷】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 10.(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11.(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12.(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3.(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

桃花源记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达标检测题班级姓名得分 (时间30分钟满分 5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本文的作者陶渊明(人名),东晋(朝代)诗人,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2)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依次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反对战争的愿望。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用自己的话概括) (4)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美景的句子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文中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0分) ①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②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③豁然 ..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④桑竹之属.类⑤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⑥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⑦咸.来问讯都⑧怡然 ..自乐愉快的样子⑨处处志.之做标记⑩寻向所志.标记、记号3、翻译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课题:《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 班级:—姓名: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 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自《礼记礼运》)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 .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3 .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 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 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 5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 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 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 示例:从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 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 大同”社会中的 盗窃乱 贼而不作”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 文言文对比阅读 审核: _________ 做题: 得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屋舍俨然 ( ⑶不独子其子( (4 分) ⑵阡陌交通 ( 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故外户 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 用时: )(2 分)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及相关问题

《桃花源记》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之:的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水往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夹岸:溪水的两鲜美:鲜嫩美丽英: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4)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5)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其:那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尽:消失。仿佛:隐隐约约,见不真切。若:好像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 (7)便舍船,从口入。 舍:舍弃,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渔人)便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8)初极狭,才通人。 才:仅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9)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渔人又往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平旷:平坦、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这类。(11)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1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往来:来来往往的人悉:全,都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都怡然:快乐的样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乃:竟然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 (15)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具:同“俱”,完全,详尽。要:同“邀”,邀请。 (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1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咸:全,都问讯:打听,探问。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焉: 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和外界的人隔绝了。 (1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给具:同“俱”,详细叹惋:惊叹 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导读:桃花源记 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阅读题目: 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阅读答案: 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 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 8.(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 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1.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2.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3.桃花源记的阅读理解以及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全文翻译及完整翻译测验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孝武帝太远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芳草:芳香的青草。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之:指见到的景象。 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若:好象 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便:副词,就。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才:仅仅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往来:代来往的人。种作:代耕种劳作的人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怡然:快乐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做了回答。 具:同“俱”,完全,详尽。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作饭,殷情款待。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 要:同“邀”,邀请。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探问。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乡,乡邻。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乃:副词,竟。无论:更不必说。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叹惋:惊叹。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延:邀请。

桃花源记 文言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最新《桃花源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____)屋舍俨.然(____)阡陌 ..交通(____) 黄发垂髫.(____)怡.然自乐(____)便要.还家(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名_____,字 _______,是著名的诗人,他的_____ 诗最为著名。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 B.缘.溪行便扶.向路 C.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鸡犬相闻.闻.有此人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标记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9.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忘路之.远近 C.处处志之. D.其反激之.力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感叹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脱了外界的纠纷与祸乱。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C.文章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刘子骥是晋代名士,与陶渊明同时代,把他写进作品中,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1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B.“初极狭,才通人”说明了桃花源非常不易被人发觉,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下文叙述找寻桃花源却均未果作了铺垫。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村民的富足和他们的淳朴,与当时桃源外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对比。 D.最后,渔人带着人怎么找都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是因为他不讲信用,将桃花源的事告知了外面的人。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自己再去找寻,是能够找到的。 三、句子默写 1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