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归纳总结

以下句子中存在哪些文言现象?请加以分析。(附:文言现象有以下几种类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

46再拜便辟“辟”通“避”

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

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

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

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

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

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

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

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

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

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

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

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

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

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

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

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

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

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

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

8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二、词性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8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取名;取表字。

83.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买。

8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坐辇车

8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8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8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下。

8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89.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砌上墙。

90.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吃饭。

9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

9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

9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向上飞;落下来。

94.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总结。

95.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

9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作歌。

9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击鼓。

98.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9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

10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

10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游泳。

102.过秦论:指出……的过失。

10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集会结盟。

104.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105.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水缸做(窗户),用草绳栓住(门枢)。10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107.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108.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居……之下。

109.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扎。

110.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111.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口。

112.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11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敬酒。

1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115.晞一营大噪,尽甲:穿上铠甲。

116.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致辞。

117.杀一老卒,何甲也?:穿上铠甲。

118.垂死,舆来庭中:抬。

11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用衣裳缠裹。

120.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买。

121.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呈上这篇逸事状。

1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舍。

12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取名,命名。

12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向上走。

12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清真相,说明真相。12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合乎法度;符合先王的制度。

127.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侍奉。

128.不义不暱,厚将崩:实行道义。

129.段不弟,故不言弟:符合弟弟的道义。

130.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挖隧道。

131.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赋诗。

13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二)动词作名词

13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

134.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13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到的景观。

13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作名词

137.然于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值得高兴的事;值得悲伤的的事。1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孩子。

13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

14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顿。

141.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高峻的地势。

142.是固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愚笨的人。

14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明的人;愚笨的人。1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均解释为重要的地位。

14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安逸的时候。

146.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谗佞奸邪之人;奸邪之人。

147.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地位底下见识浅的人;聪明睿智的人。1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建议。

149.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15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15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有才能的人。

15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固塞鄙陋的意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53.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维护。

154.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视。

155.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尊重。

15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157.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15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159.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罪?引起暴乱。

16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161.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16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错。

(五)名词作状语

16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一天天地。

16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在北面;朝向西面。

16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面;向东面。

16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在前面。

167.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亲手。

16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16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面上;在地下。

17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用席子;用包裹;用口袋。

17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南面;在西面;在东面;在北面。

172.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一样;像响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173.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

17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连夜。

17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的礼节。

176.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17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17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像犬马一样的。

17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亲手。

(六)使动用法

180.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18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

18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使……摆满。

18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

184.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心。

18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186.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18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188.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使……灭亡。

189.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后退。

19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

19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19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19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19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19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19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

19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198.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19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

200.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20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使……听到。

202.臣不用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使……听到。

203.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使……陷入困境。

204.庄公寤生,惊姜氏:使……惊吓。

205.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使……受辱。

206.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使……受到侮辱。

(七)意动用法

207.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以……为友。

20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为老;以……为幼。209.亦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2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1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2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以……为耻。

21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乐。

(八)为动用法

214.三年不治,臣请死之:为……而死。

2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而死。

216、夫人将启之:为……打开城门。

(九)其他

217.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统一。

218.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变为一体。

21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220.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2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两属。

三、特殊句式

(一)主谓倒装句

22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223.你把东阿治理得太好了!

(二)宾语前置句

22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时间过得很快,我好像要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

22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22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在哪里呢?

227.奚以知其然也?

怎么知道它这样呢?

228.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斥鷃讥笑它说:“它打算到哪里去呀?”

229.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总结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

230.求!无乃尔是过与?

求,恐怕要责备你吧!

231.何以伐为?

为什么要攻打它?

23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23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234.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项王握着剑挺身跪起,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23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236.项王曰:“沛公安在?”

项王问:“沛公在哪里?”

237.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做凶横的事将会引起变乱,扰乱天子的边地,罪名将会落在谁的身上?

238.汝将何以视天地?

你将怎么活在人世间?

239.姜氏何厌之有?

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

240.(颍考叔)对曰:“君何患焉,若……不然?”

(颍考叔)回答说:“您担心什么呢?”

(三)定语后置句

24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和强健的筋骨。

242.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那些偷盗、贪婪、凶残、邪恶的邠州人,大都用贿赂的手段将名字混入军队的编制。(四)判断句

24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

24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245.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246.妪,先大母婢也。

这位老奶奶,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

247.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24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4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50.南冥者,天池也。

南方的大海,是天然的大池。

25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25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即使又把它晒干了,它也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253.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东阿,是你的东阿了。

25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55.此天子气也。

这是天子的云气呀。

256.亚父者,范增也。

亚父就是范增。

257.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258.段公,仁信大人也。

段公,是有仁义讲信用的人。

259.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坟墓和他的弟子盖来守墓的房舍。260.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6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够不深入地思考而谨慎地选择的缘故。262.制,巖邑也。

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

(五)被动句

“为”“为所”结构

26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26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的话,你们都将被俘虏。

26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我因替李陵辩护遭遇了这场灾祸,深深地被同乡耻笑。

“见”字结构

266.渐见愁煎迫。

渐渐地被忧愁煎熬逼迫。

“于”字结构

267.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受当时风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26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69.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被”字结构

270.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无被动词结构

27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久久地伫立,远远地望着,盼望着皇帝到来,被皇帝宠幸。

272.戍卒叫,函谷举。

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

273.感斯人言,是夕始有迁谪意。

感叹这人的话,这晚才觉到被贬谪的感受。

27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

275.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

276.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孙子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

状语后置句

277.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曾经跟穆、曹两位琵琶师学习弹琵琶。

278.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279.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80.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8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82.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28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8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8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86.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8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8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8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90.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29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中山之君也

29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9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9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295.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29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97.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29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99.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300.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301.公幸教以道,恩甚大

30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03.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304.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固定结构

305.孰与君少长?

306.无乃尔是过与?

四、古今异义词

307.便可白公姥,及时相相遣归(古义:偏义复词,婆婆。今义:公公和婆婆。)308.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拘束。)

309.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310.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义:偏义复词,劳作。今义:劳作和休息。)

311.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义:偏义复词,兄长。今义:父亲和兄长。)

31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古义:偏义复词,母亲;兄长。今义:父亲和母亲;弟弟和兄长。)

31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连接。今义:来往)

314.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古义:亲事。今义:男女结婚的事情。)

315.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一定。)

316.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

317.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1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遮蔽;今义:分开。)

319.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20.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321.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先前。今义:朝着前方。)

322.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长。今义:排行第一。)

32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2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2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2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2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普通人。今义:大众。)

32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教育的初级阶段。)32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义:跟从他并。今义:表结果连词。)33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331.仓库少纳,便事左右(古义:身边的人。今义:方位名词。)

33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最重要的。)

33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3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3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男女结婚的事。)

33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事故。今义:很。)

33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33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

3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报告申诉。今义:使别人知道。)

34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谦言私爱,内心的真情。今义:小小的。)

34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342.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古义:横行无忌。今义:流氓一类的人。)

343.处贱,无以拒也(古义:无法。今义:无从。)

34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345.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于这件事。今义:连词,表顺承。)

34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古义:非同寻常。今义:很。)34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48.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古义:大的都城;不超过。今义:大部分;仅仅。)349.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禀延(古义:直到。今义:另提一事。)

350.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意志气概;勤劳踏实。)351.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古义:独自生存。今义:不和人来往。)

352.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妻子。)

353.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妻子。)

354.且勇者不必死节(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355.诗三百,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

历年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历年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第1篇公输 一、文学(文体)常识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知而不争(通“诤”,谏诤,规劝。)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3)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4)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挡。) 2.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 (2)吾既已言之王矣(名词作动词,告诉。) (3)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4)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 3.古今异义 (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胡不见我于王(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 (3)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4.一词多义 (1)为:①子墨子解带为城(作为。) ②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③必为有窃疾矣(是。) ④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前面的“为”:替;后面的“为”:制造。) (2)见:①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②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③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④子墨子见王(拜见。)

(3)类:①不可谓知类(事理。) ②为与此同类(种类。) (4)子:①子墨子闻之(前面的“子”,夫子,先生;后面的“子”,尊称。) ②愿借子杀之(子,您。) (5)说:①公输盘不说(高兴。) ②请说之(陈述,解释。) (6)然:①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②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7)于:①胡不见我于王(向。) ②今有人于此(在。) ③起于鲁(从。) (8)争:①争有所余(动词,争夺。) ②知而不争(通“诤”,谏诤。) (9)已:①然胡不已乎(停止。) ②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10)而:①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连词,表承接。)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教材古诗文的知识梳理必修5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 《陈情表》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二、古今异义 百里 1.彭泽去家 .. 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 .. 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未静 3.于时风波 .. 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 .. 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于西畴 5.将有事 .. 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以寻壑 6.既窈窕 .. 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 1.将???? ? ①田园将. 芜胡不归 将要 ②出郭相扶将. 扶持 ③将. 子无怒 请④彼所将 .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 ⑤军中诸将. ,各有彼此 将领 2.行??????? ①感吾生之行. 休 将要 ②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行走 ③余嘉其能行 .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 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 行为

3.策????? ①策. 扶老以流憩 拄 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 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 而临之 马鞭 4.质?????? ? ①质. 性自然 本性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 垫用的砧板 ③非天质. 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 .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 5.非????? 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 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 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字音】 (一)多音字 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有读f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 间有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的时候应该类整理 (二)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 如:王原音wáng 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 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发古音。 可汗kahán yān燕山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说话)但(只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一带。 3.: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智子疑邻》 课文: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韩非的着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4.写出文章的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塞翁失马》 课文: 近(靠近)塞上之人有善(擅长,善于)术者(的人),马无故(原因,缘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都)吊(安慰)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为(是)福乎(呢)”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而折(折断)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拉)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此(这个人)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原因,缘故),父子相保(保全)。 1.本文选自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编着的《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可能是祸患呢”家里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人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这个人唯独因为瘸腿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4.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②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⑤故时有物外之趣⑥驱之别院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必修1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1-)

————————————————————————————————作者:————————————————————————————————日期: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1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分类】 实词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呢基本步骤应该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同一个常用实词,在这篇课文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它课文中是否见过,如果其它课文中见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中出现的这同一个词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可循。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 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 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____ 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 是寡人之过也。( )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4. 秦王还柱而走( ) 5. 卒起不意(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__ 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今义:鼻涕古义:__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_ 4. 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__ 5.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古义:__ 6. 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__ 7. 诸郎中执兵今义:中医医生古义:__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垂手拿着古义:__ 9. 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__ 10. 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和右两方面古义:__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必修4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 1.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进献。 今义:演奏或取得功效。 2.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古义:指妃嫔。 今义:美貌的女子。 3.请指示 ..王 古义:指给……看。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4.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古义:到那里。 今义:以前。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古义:遵守约定。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6.左右 ..或欲引相如去 古义:指侍从。 今义:①方位词,指左和右两方面;②表示概数。 7.明年 ..复攻赵 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8.不如因而 ..厚遇之 古义:介词,趁此来……。 今义:连词,表结果。

9.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10.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1.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见识短浅而又地位低微。 今义:鄙视、轻视。 三、一词多义 1.负???? ? ①秦贪,负. 其强 ?凭借,倚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 ?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 ?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 荆 ?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②有智谋,宜可使. ?出使?③乃使. 其从者衣褐 ?让?④大王遣一介之使. 至赵 ?使臣? 3.引????? ①引. 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②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 ?牵、拉?③相如引 . 车避匿 ?掉转?④君子引. 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⑤引. 佩刀自刺 ?拔出?⑥虞常果引. 张胜 ?招供? 4.因???? ?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③不如因. 而厚遇之 ?趁机?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 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 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今:“国” 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验, 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安置,安身;今:某人 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版必修3-)

必修3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述所筑,公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都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饱、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⒈敢以烦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⒊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 ⒈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南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以……为疆界 与郑人盟结盟 ⒉名词作壮语: 夜缒而出在夜间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向东 ⒊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君亦无所害损害 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年轻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以乱易整,不武乱:混乱相攻;整:联合一致

四、特殊句式: ⒈省略句: ⑴省主语 辞曰许之夜缒而出…… ⑵省宾语 敢以烦执事…… ⑶省介词“于” 晋军函陵,秦军南…… ⒉倒装句: ⑴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言于郑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⑵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⒊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⒋固定句式: 焉……(为什么要……、何必……)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五、一词多义: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叙述、陈述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文体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言语粗鄙.:粗俗 辞停数日,辞.去:告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邑不辞.劳苦:推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人微.言轻:轻微辍耕之.垄上:到 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是寡人之.过也:的

孔雀东南飞文言文知识整理

《孔雀东南飞》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奄奄黄昏后】“奄”通“晻”,阴暗不明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孔雀东南飞》多义词辨析【相】 1、互相: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原《离骚》)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2、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他”、“我”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你)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你)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他,指县令的公子)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他,指太守的公子)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指府吏) 3、相貌,福相: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谢】 1、推辞,谢绝: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2、辞别: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3、告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见】 1、看见,看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2、见面: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4、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00002)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琵琶行》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

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都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

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4.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