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20210207184223)

高中地理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 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媒体与教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 [课时安排] 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概念辨析 【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从容说课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亚稻米文化、南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晚婚的爱尔兰妇女,主要受婚俗的影响。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可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为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理解,教学中可多让学生收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生育观念问题上存在差异的材料,再结合这两个地域不同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人口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 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 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学会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方法。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全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师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文化传统。 师什么是文化? 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课件展示: 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希腊神庙”“荷兰风车”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04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 04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回答1~2题。 1.“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解析】四川和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潮湿,辛辣可祛湿。 【答案】 B 2.图中辛辣指数分布区涉及的省区都( ) A.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B.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地带 C.位于长江流域 D.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解析】图中陕、川、渝在西部经济地带,鄂、湘在中部经济地带,B项错误;粤在珠江流域,京、鲁等也不在长江流域,C项错误;陕西省有些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 【答案】 A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在102至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2012年中国总人口为13.54亿人(不含港澳台数据),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其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 ) ①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②“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③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④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A.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虽然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性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 【答案】 A 4.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⑥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目前”“最切实可行”。此题易错选②,改变性别比失衡现状,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可以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过程。而④⑤⑥项近期就可实现。 【答案】 B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在此期间,通过

2020-2021年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6 湘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6 湘教版必修2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在设计上,始终围绕以学生为课堂主题这一理念,设计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在实例的讲解和例子的引用上,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知识层次,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学上也大量的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具体教学上,我觉得“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这一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教材分析】:(1)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2)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区别。2、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3、理解古今中国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并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 3、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阅读古文《孔雀东南飞》,并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2)教师在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因素; (3)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4)给学生分组 【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

高中地理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作业

地域文化与人口训练题 1、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也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出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地区人口文化的特点是( ) ①早婚之风盛行②多育多子③人口出 生率高④婚姻关系不够稳定⑤妇女的生育 年龄小,生育时间延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图示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 )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D.以上皆不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到1995年流动人口达8 000多万。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5、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199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1996年是10∶1,2010年是2.6∶1。在这20多年里,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压力表现明显。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说,未来10年,我国“421”家庭数量至少会有上千万个。“421”家庭引发的最主要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据此材料,完成6-7题。 6、对于“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B.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C.受宗教的影响 D.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7、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且能遏制“421”家庭形成的有( ) A.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 B.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坚决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C.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 D.实行“二孩”政策 根据我国1980年《婚姻法》界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男方22岁以下、女方20岁以下缔结婚姻即为早婚。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早婚的趋势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对图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 ( ) A.早婚年龄持续减小 B.女性早婚年龄大于男性 C.男性早婚率波动变大 D.早婚现象逐步缓解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地域文化教案

第29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 【基础梳理】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宗教信仰如印巴分治 种族、民族文 化差异 如犹太人迁移三.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域 文 化 与 人 口外 国文化与 人口 婚 俗 初 婚年龄 发展 中国家 初婚年龄_____,出生率 _____ 发达 国家 初婚年龄_____,出生率 _____ 婚 姻关系 发展 中国家 较______ 发达 国家 ________,会降低出生率 宗 教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中国文化与 人口 生 育 从早婚早育到__________ 从多生多育到只生______ 职 业选择 从“学而优则仕”到“__________” 人 口流动 安土重迁到“__________” 【疑难突破】 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如下左图):一是有无变更定居地。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口迁移。二是有无跨越行政区界线。如右图,A、B、C 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 A1到B2、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三是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认为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 全面分析影响因素从作用力角度图示分析

三.人口迁移的效应——对迁出地和迁入地而言,人口迁移均会有有利和不利影响,具体分 四.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五.民工潮的规模、方向、类型、原因及影响

⑹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 展 消极 影响 ⑴增加了城市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 的压力 ⑵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六.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名题例析】 例1(2010年海淀模拟)2009年9月8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八大特征》这一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特征:流动人口中未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夫妻二人同时在京流动者比例很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接近6%,平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人口的平均水平;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拉力”;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阅读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 ) ①土地数量和质量②政治中心的所在地③家庭和婚姻④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北京地区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是 ( ) ①北京地区的噪声污染小②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 ③北京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④北京地区地势平坦,适合人类居住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材料中体现的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有家庭和婚姻、地区间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土地数量和质量属于自然环境因素,政治中心的所在地这一因素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第2题,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社会和经济因素主要有: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和伦理道德等。其中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属于经济因素;北京地区 的教育水平较高,属于科技知识因素。其他两个选项属于自然环境因素,不属于社会和经济 因素。【答案】1.C 2.B 例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最新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方案 【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引导,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 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 2、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背景与人口;中国文化与人口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4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准备】 自制PPT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前首先给同学们介绍陕西的地域特色文化:陕西八大怪。第一怪面条像裤带;第二怪锅盔像锅盖;第三怪辣子是主菜;第四怪碗盆难分开;第五怪手帕头上戴;第六怪房子半边盖;第七怪姑娘不嫁外;第八怪唱戏吼起来。其中姑娘不嫁外说明的是陕西当地婚俗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那么还有哪一些地域文化对人口产生影响呢?

[板书]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2,并完成学案导学的课前预习部分。 [板书]一、文化与地域文化: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四幅图片,哪些属于文化现象?说说你的理由 [回答]甲、丙、丁属于文化,乙不属于文化,因为冰山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不是人类创造的。 [总结]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源于自然与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文化。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变化节奏较快,具有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率高的特点,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精神文化是指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等意识形态文化。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风俗、制度等,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且发展变化的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学生举例说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编号:NO.7 编制时间:2011年3月6日教案书写人: 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相关内容;参考资料和地图册,结合多媒体信息,完成导学案。 2、用彩色笔,把重点、难点和问题标记出来,并做好研讨、展示准备,同时要认真思考,善于 提问和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的基础上区分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在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与人口。 【预习案】 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地域文化则是指在的特定文化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2、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婚姻制度对于出生率有较大影响,例如、等。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人口增殖。 3、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如下变化:(1)从到;(2)从到;(3)从“”到“”;(4)从安土重迁到“”。 【探究案】 探究一:理解并掌握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并辨析以下哪些属于文化范畴:黄山云海、布达拉宫、京剧、未成年人保护法。探究二:从文化的概念当中可以知道,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物质文化,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精神文化? 探究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载入我国宪法。从生育的角度来谈一谈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的初婚年龄、生育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堂检测】 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 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 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D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的发展作用是往往相同 2、初婚年龄的大小不能影响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亲子年龄差距 3、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的原因是为了 A 扩大势力 B 发展生产 C 养老送终 D加快城市化过程 4、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工商业者遭到统治者贬斥的原因是 A 四海为家 B 工商业者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 C 工商业者体质较弱 D 工商业者道德品质较差

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过程与方法】 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

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师:对,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影响呢? (学生讨论) 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师:书写标题地域文化与人口 【点评】这种导入尽管没有新颖性,但是对于利用新课的导入去考察学生对上一环节的掌握情况,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的导入,感觉没有拖泥带水,比较自然的将内容过渡到所要学习的环节。【讲授新课1】--概念辨析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然后作以下补充: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师: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 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师: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设计

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说教材 《地域文化与人口》这一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本章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是对前而内容的一个延伸,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影响人口的多方而凶素,让学生对地域文化有了正确的认识。 二、说学情 通过前而几节课的学刊,学生对于人口方而的知谚{有了一定的认谚{,但是对于文化方而平时可能涉及的不多,也不了解。尤其是学生对外国文化不够了解,也许只知道一些,所以应该多举一些外国文化对人口影响的实例。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让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体会中国文化的不断进步。 四、说教法与学法 l、教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2、学法:资料收集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五、说教学流程 1、导入 (1)通过呈现景观图片,如印度服饰、建筑、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通过一则资料,上海的丁克家庭调查报告,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新课 外国文化与人口 (1)通过教师讲解,举一些外国文化与人口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通过婚俗、宗教两方面,举例“晚婚的爱尔兰妇女”) (2)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查资料及平时了解所得到的关于外国文化与人口的案例。 中国文化与人口

(1)让学生自主分析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通过多方而来展现中国地域文化对人口发展影响变化情况,可以举一些实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节中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来加强了解。 (2)教师补充一些婚姻法的内容 (3)探究: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有哪些陋刊被逐渐革除,哪些优良文化值得发扬光大。 总结:书本上活动题: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学生讨论) 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能清楚体现知谚{结构,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 ●合作讨论 材料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时至今天,世界人口己达63.8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3年底,中国总人口己近13亿。 材料二: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8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但分布的格局极不平衡,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是每平方千米2118人,而西藏每平方千米只有1.8人。按照胡焕庸线,我国的东南半肇占国土面积的43Y0,居住着全国人口的94. 4%,而西北半砬占57%的国土只居住着5.6%的人口。这种不平衡的态势更加重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湘教版必修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 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媒体与教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概念辨析 【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投影: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说课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材分析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地理学对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因此,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亚稻米文化、南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晚婚的爱尔兰妇女,主要受婚俗的影响。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可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为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理解,教学中可多让学生收集我国和西

方国家在生育观念问题上存在差异的材料,再结合这两个地域不同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与人口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把外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确立为重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出发的。文化的纵向与横向比较,不同文化的社会根源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宗教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个地方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学生学习的知识存在差异,因此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将其确立为难点。 学法与教法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们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在课前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教师课件上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件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通过书本上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合作谈论,并展示各学习小组的探究成果。接下来就是老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精细讲授。 教学过程 1.从欣赏图片到解读图片 先展示图1,教师不点名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欣赏图片。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进行各种联想,但绝对不会想到:这两幅图主题是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这个主题妙在既在学生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学生思维受到了极强的震撼。

高一地理优秀教案地域文化与人口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湘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地影响. 一、文化和地域文化 1.文化:人类在①______________过程中所创造地②____________和精神财富地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③__________形成地④____________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 1.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地文化差异主要是⑤______和⑥______. 2.婚俗对出生率地影响 (1)初婚年龄 a.发展中国家:⑦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⑧______→亲子年龄差距缩短→⑨______人口增长. b.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⑩______人口地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11__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12______________. 3.宗教对人口发展地影响 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13____________→○14____出生率.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古代现代对人口地影响 婚育年龄早婚早育○15__________ 减少人口○16__________生育观念 “○17____________”、 “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 “只生一个好”、“男 女都一样” 减少人口○18________职业选择学而优则仕○19________ 从事○20__________地人 口越来越多 流动观念○21________ ○22________ 婚姻地地域范围○23 ______,人口○24______ 素质、○25______素质提 高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文化与地域文化 1.下列有关文化概念地叙述,正确地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地所有物质财富 B.地域文化由于其发展地历史原因而具有一定地地域性特点 C.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地意识形态 D.只有精神上地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 2.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地叙述,正确地是() A.人类在长期地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地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地具有民族特色地文化传统

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第一章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②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③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④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①和③不属于文化。 答案:D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出生100个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一般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3~107之间是合理的,否则性别比就是失衡的。下图是安徽省黄山市近五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2.下列关于黄山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最不恰当的是() A.现代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胎儿的性别识别能力 B.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C.女婴死亡率高 D.存在生女孩隐瞒不报的现象 解析: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许多家庭在妇女怀孕时做胎

儿性别鉴定,若是女婴就做人工流产,导致男孩出生比重高;有些家庭为了生男孩,生了女孩就隐瞒不报;而这与女孩死亡率高是无关的。 答案:C 3.下图是美国本土、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的轮廓图(比例尺不同),下图四国中,与其他三国相比人口地域文化差异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结合题目提供的国家轮廓图判定国家是做好本题的第一步,①~④分别是美国、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四国发展历史及社会经济特点是完成该题的重要依据。科威特属阿拉伯国家,其地域文化、生育婚姻观念与其他三国具有明显区别。 答案:D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11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4~5题。 国家指数国家指数 巴基斯坦 4.9 肯尼亚 1.1 尼泊尔 4.0 哥伦比亚 1.0 韩国 3.3 菲律宾0.9 泰国 1.4 委内瑞拉0.9 4.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人口与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考纲展示考查方向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以人口统计图表为背景,结合春运、产业 转移、城市化发展等问题,考查人口迁移的 原因、特点和影响。 2.以某一地域的特定文化现象为载体,考查 地域文化对人口数量、结构或空间变化的影 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人口与环境第2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基础全面梳理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的原因 (1)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 (2)人口机械增长,即□ 01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2.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不同的概念,人口流动是短期内人口的变动,而人口迁移的时间相对较长。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不协调的□01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三地域文化与人口 1.概念 (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0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文化背景与人口 (1)婚俗: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包括:初婚年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等。 (2)宗教:一般不反对□ 02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3.中国文化与人口 (1)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 03人口流动等方面。 (2)变化 ? ? ?从早婚早育到□04晚婚晚育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从安土重迁到“□ 05四海为家” 1.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有区别吗? 有。人口迁移是永久或长期变更居住地,人口流动是暂时改变居住地。 2.自然因素比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小,对吗? 不对。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原始社会,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起主导作用的。 3.人口迁入多人口机械增长数量一定多吗? 不一定。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率,而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当人口迁移率大于零时,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当其小于零时,人口机械增长为负。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文综组张建娥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 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制作课件。 学生:调查当地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预习新课。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师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文化传统。 师什么是文化? 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课件展示: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7(湘教版必修2)

地域文化与人口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在设计上,始终围绕以学生为课堂主题这一理念,设计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在实例的讲解和例子的引用上,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知识层次,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学上也大量的运用了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具体教学上,我觉得“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这一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教材分析】:(1)本课着重从文化这一角度对人口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前承文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后续城市与环境,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因此从教材的承接来看,这一节起着衔接人口与城市的作用。(2)本课从内容上看,大大提升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这不同于初中在教学上以记忆为主,并且增加了活动版块,说明在教学上,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参与课堂。 【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已经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西方文化、人口增长的差异性也有所了解;(2)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3)高一的学生在课堂参与上较高二高三活跃,开放式讨论可行性大。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区别。2、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3、理解古今中国文化对人口的不同影响,并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3、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课前准备】:

湘教版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 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媒体与教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概念辨析 【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