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济南

教学设计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济南
教学设计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济南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教材分析

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不但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食物,还要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我们摄入的食物中的有机物,在人体内最终被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人类利用这些能量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鉴于此,本章内容承接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几种不同食物的热价和人体内能量释放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能量释放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1 、理解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2 、了解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3【过程与方法目标】举例说出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培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能量的摄取、消耗以及影响因素关注身体健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几种不同食物的热价;解释人体内能量释放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几种不同食物的热价;解释人体内能量释放的过程。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

花生、大豆、饼干等,大试管、解剖针、铁架台、试管夹、锡箔纸、温度计、量筒、酒精灯、天平,蒸馏水。制作课件、多媒体图片等。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查阅常见食物的热价。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人体内能量的利用第二节

能量的摄取—食物: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进行各项生理活动人体内能能量的释放—氧化分解

量的利用维持体温

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活动强度

◆教学反思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引导学生细读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完成目标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 6 章第 1 节第 1 课时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 (二)能力目标: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懂得珍爱绿色植物,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当我们剧烈运动时,体力会大量消耗,需要补充食物获得能量。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平静时消耗的能量少,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 食物中的有机物含有很多能量,但这些能量不能直接被人体利用,想知道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如何释放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剧烈运动时的感觉,也许会有所启发生:学生谈感觉师:体表:身体发热,大汗淋漓——释放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呼吸:呼吸急促,气喘嘘嘘——呼吸加快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有关吗?让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现场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板书)测量三种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什么叫呼吸频率呢?请看小资料,强调:吸气加上呼气算作呼吸1 次。测量时应正常呼吸,避免故意深呼吸。 为了提高测量效率,我们也可以测30 秒的呼吸次数再乘以2 得出呼吸频率。现在准备测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开始[教师用课件时钟统一计时] 生:测安静时30 秒内的呼吸次数师:好,请将数据乘以2 填在课本108 页表格里 现在请靠走廊一侧的同学起立,向外跨一步,准备迅速起蹲,开始 [教师用课件时钟统一计时] 请没参加运动的同学,注意观察正在运动的同学有什么表现?呼吸有什么变化。 生:迅速起蹲1 分钟师:很多同学的动作又快又到位。 看样子,运动消耗的能量真的很大,有些同学有点儿体力不支了。好,回到座位,准备测呼吸频率,未运动的同学可以再测一次安静时的呼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课堂教学中,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等。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熟读课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

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北方冬天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浓厚兴趣。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 -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7 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 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 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的影响。抗战爆发后,他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 年赴美讲学。1949 年应邀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 2.生字生词 济.(jǐ)南伦敦.(dūn)水藻.(zǎo)贮.(zhù)蓄响.晴(xiǎng)镶.(xiāng)边澄.(chéng)清暖和.(huo)髻.(jì)儿晒.太阳(shài) 3.听朗诵,注意字词读音与朗读的节奏。 4.学生诵读,老师从语调、情绪、重音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同时感知文本,体会作者饱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 明确:温情 2.文中通过描绘哪些景色表现“温晴”? 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_济南版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②举例说出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 ③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培养学生的推断,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 ②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通过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人们从食物中获得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有机物营养成分,经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后,除转化为人体结构成分之外,主要用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运动员的饮食入手,指导学生做好“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交流以及小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食物的热价是不同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了解我们每天的活动需要多少能量,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的量以维持能量的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平衡。这对于他们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生长发育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真正地体现了《标准》所倡导的用生物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保持身体的健康发育这一宗旨。 课前准备: 探究不同食物热价的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解剖针、温度计、量筒、蜡烛、蒸馏水、花生、核桃种子等,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 A类: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维生素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多的是 A.快走 B.骑车 C.慢走 D.唱歌 3、供给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 A.构建细胞 B.转化废物 C.提供能量 D.构建细胞和提供能量 5、相同质量的下列营养物质在体内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最多的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6、下列营养物质中既参与构造细胞又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①蛋白质②糖类③脂肪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7、食物的热价是指一克食物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完美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设计者:湖北宜昌夷陵区:黄丽萍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景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天之景。)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 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

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 生:讨论交流③④。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 2、师生同赏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开放性题,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 拟人句:好处: 3、师生同议 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三、写作尝试 ⑴分小组讲述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 ⑵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将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 ⑶评价提高 分组评价,选择最优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四、友情链接 课后在网上查阅老舍的生平及他的重点作品,把它摘下来。查阅描写冬景的文章,每人选择一篇下节课全班交流。 附:老舍(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准确把握济南冬天特征的艺术功力,并感受作者乐观进取和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重点 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朗读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1.老舍的画像。 2.济南的冬景照片。 2课时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刚刚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美、力。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济南的冬天”,欣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笔下淡雅的水墨画——济南冬景图,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国冬天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春天在描写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3.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1.分析第1自然段。 (1)探究质疑:第1自然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①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②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呢?生:立冬。 师:对,从今天开始就逐渐进入到冬天。恰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冬天的。是哪一篇课文? 生:《济南的冬天》。(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响亮。不是北京的冬天,也不是祁门的冬天,而是—— 生:济南的冬天。 (师在课题的“济南”下加着重号。) 师:对济南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 (屏显济南简介,要求学生快速默读。) 师:介绍当中有一句诗大家齐读一遍。开始。 生(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师:这句诗要记住了。以后提起这句诗就知道写的是济南。济南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被一圈小山围着。 师:课文当中是什么说的? 生:“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师继续检查作者等预习情况。) 师:课上到现在,老师已看出同学们预习做得非常好。下面,老师

就考考你们。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呢?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生:温晴。 生:慈善。 生:蓝汪汪的。 生:响晴的。 生:没有风声的。 生:下点小雪。 生:水是不结冰的。 (师板书以上词语。)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找的这些词语。“温晴”是什么意思? 生:温暖晴朗。 师:“慈善”是什么意思? 生:慈祥。 师:哦。慈祥,有同情心。那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生:因为济南的冬天不冷,对人很有同情心。 师:“蓝汪汪的”是形容什么的? 生:水蓝汪汪的。 师:水为什么是蓝汪汪的? 生:因为天是蓝的。 师:天是蓝的又说明什么?

生:晴朗,万里无云。 师:“响晴”是什么意思? 生:天空晴朗无云。 师:课文注释中有。同学们预习得很好。这个“响”在这里是表示声音很大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响”的意思呢? 生:这个“响”是用来修饰“晴”的。 师:说得很好。这里的“响”起着加重程度的作用。“响晴”也可以理解为十分晴朗。在文中还有一个含有“响”的词语。 生:响亮。 师:把文中的原句读出来。 生:“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师:这里的“响亮”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明亮。 师:对。这里是形容热带的阳光光线十分耀眼,不舒服。“没有风声”是在文中哪里? 生:第1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把“声”字圈一下。想一想,“没有风声”和“没有风”一样吗? 生:没有风声是说风很小;而没有风就是没有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 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 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 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 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 阅有关的资料,深入了解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的冬天》去领略“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容加以印证。)(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 题: ——课文写了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 述的冬天的主要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七年级生物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一、设计思路 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但是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初一的学生缺少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头设置了一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体的能量都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另外通过卡通图片,让学生对能量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通过一个学生全体实验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的结论。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能量的释放需要氧,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在设计上可以通过学生演示和教师动画演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从而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探究实验的设计,通过观察不通状态种子的温度发生的变化了解热量的释放。这个探究实验可能效果不佳,可通过动画演示来弥补。 能量的利用可以更多的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重点解决DIY中的现象解释,讲解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体会到能量的利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和呼吸有什么区别。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 (2)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 (3)初步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能释放能量。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运用一个悲伤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导学生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关爱他人。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懂得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能运用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贮存等实际问题。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分析——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 学习的难点:呼吸作用和呼吸的不同,以及呼吸作用的实质。指导学生尝试 “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老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下面是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 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

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 澄清(chéng )发髻(jì) 贮蓄(zhù)镶(xiāng ) 着落(zhuó ) 着急(zháo) 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小】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 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澄清(chéng )发髻(jì)贮蓄(zhù)镶(xiāng )着落(zhuó ) 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 特点,接着把济南与 _____ 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

《济南的冬天》教案_1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 3、通过品味语言,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从美的景物中发现美,并能用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来。学习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设想: 好的诗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尽传,必须经过欣赏者自己的品味、体悟,才能获得其艺术美的真谛。欣赏优美的散文,贵在多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学生要能说出景物的特点,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法,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语言表现,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从修辞的运用、用词的讲究、虚实结合等方面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

的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参考: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学生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看护(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三、朗读感悟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解题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济

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今杰出的作家和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或求学为官,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著有散文《济南的春天》《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三个月来的济南》《趵突泉》等。 三、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 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 年赴美讲学。1949 年应召回国。1966 年8 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 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音频播放: (1) 播放音频朗读文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 让学生边听课文,边动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出生字、难词,

《济南的冬天》教案(详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济南的冬天》教案 旷晓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6.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描绘的美妙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时序已经进入冬天。说到冬天,我们往往想到寒风呼啸,草木凋零,白雪皑皑,给人一派萧瑟,似乎没有什么美景可言。可是,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投影出示济南冬天全景图)

二、初读课文 (一)简介作者(投影显示) (二)听读课文,并正音正字,自行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谈谈在听读课文中,对哪一点印象最深。 (三)重点检查部分字的读音及部分词语的意思(具体见投影展示) 三、检查预习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作者老舍先生在课文第一部分说,在北中国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济南是块宝地),济南的冬天天气特点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温晴)。在这一部分,作者还提到了两个地方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作了对比——北平和伦敦,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伦敦的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而济南的冬天,没风,有阳光,所以作者觉得舒适、温暖。(课件出示体现济南冬天总体印象的两幅图。) 附:本节完整的板书: 第一部分(1)济南是块宝地温晴(对比) 四、赏析济南的山水 导语过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细细品味济南冬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济南,赏析济南的山水 (一)赏析济南的山 1.赏析济南阳光下的山景(投影出示阳光下的山景图) (1)指名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山的特点? (3)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阳光下的小山:可爱(拟人) 2.赏析济南薄雪后的山景(投影出示薄雪后的山景图)。 (1)指名诵读第三自然段内容。 (2)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3)提问:济南雪后的小山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后小山的特点? (4)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拟人比喻) 3.赏析城外远山(投影出示城外远山图) (1)品读,理解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手法。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最新济南的冬天教案百度名师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百度 精品文档 济南的冬天教案百度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 1 / 25 精品文档

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 2 / 25 精品文档 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2.2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同步训练

2019-2019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2.2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同步训练 一、练基础 1.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在体内被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 糖类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 2.通过测定,在蛋白质、脂肪、糖类三种营养成分中,每克糖类所含能量是() A. 23.43 kJ B. 17.15 kJ C. 38.91 kJ D. 9.3 kJ知识点二能量的释放 3.人呼吸的意义是() A. 吸入新鲜的空气 B. 释放出二氧化碳 C. 释放细胞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D. 释放细胞中的能量 4.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被用于() A. 在肺泡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B. 在血液中与二氧化碳进行结合 C. 在组织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D. 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 二、练提能 5.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 质量/克20 20 20 ① 水/毫升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 A. 实验中,①应该为20 B.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仅要浸入水中,还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D. 从实验结果可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6.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二氧化碳来自() A. 气管和支气管 B. 肺泡 C. 血液 D. 全身的组织细胞 三、练中考 7.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 氧化分解体内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 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 8.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它最初产生的部位是() A. 肺泡 B. 组织细胞 C. 组织液 D. 血液 9.一成年男子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15 100 kJ,如果这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100 g蛋白质、500 g糖、100 g脂肪(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千焦/克、17.15千焦/克、38.91千焦/克),经过3个月后,这位男子的体重可能()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都不对 四、练素养 10.某小组的同学尝试测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称其重量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实验材料,称其重量为0.5克,然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量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________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将水量定为20毫升。 (2)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可为这套装置增设一个防止热量散失的部件,请在如图所示装置上画出该部件的示意图。(能够简单表达设计意图即可) 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核桃仁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 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填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