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倒塌的判别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倒塌的判别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倒塌的判别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20卷第4期,2008年12月

Jo ur na l of Zhejiang U 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

Vo l.20No.4,Dec.2008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倒塌的判别

马晓董1,吴建华1,何锦江2

(1.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23;2.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30)

摘要:在地震作用下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能最大化,同时保证在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大震不倒,对框架结构意义重大。基于功能原理,对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达到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的2种变形破坏模式柱铰机制和梁铰机制进行分析,给出结构倒塌指标K S的下限值和防倒塌的评估判别式,通过算例和实例对规范中框架结构防倒塌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显示,现行抗震规范对罕遇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变形控制值是略偏保守的。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作用;功能原理;抗倒塌判别

中图分类号:T U311.2;T U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798(2008)04-0274-05

Evaluation of R C frame structure to avoid collapse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M A Xiao-do ng1,WU Jian-hua1,H E Jin-jiang2

(1.School of A r chit ecture and Civil Eng ineering,Zhejiang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 gy,

H ang zhou310023,China; 2.State P ow er M achinery R esear ch and D esign Inst itute,H ang zho u310030,China)

Abstract:It i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max imum energ y consumption of the R C frame structure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and to prevent structure from collapse under the elastic-plastic defo rmation.Based on Work-ener gy principle,tw o kinds of co llapse deform ation mode column plastic hing e mechanism and beam plastic hinge mechanism for R C frame structur e are analyzed, w hich hav e achieved lim it deform ation prescr ibed by code.A minimum co llapse index K S and an assessment formular o f av oiding collapse are g iven.T hro ug h calculating exam ples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in cur rent co 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are checked.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limit v alue o f R C fr am ew or k subject to severe seismic action is still a little bit conservative.

Key words:R C fr am e structure;seismic action;Wor k-energy principle;ev aluatio n of resis-ting collapse

收稿日期:2008-09-17

作者简介:马晓董(1963)),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研究与教学工作。

地震对结构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能量的传递、转化与耗散的过程。当地震动输入给结构的能量小于结构的耗能能力时,结构是安全的;反之,结构将会受到破坏。大量的地震震害和工程抗震研究表明,在强烈地震下结构和构件并不存在最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度[1],而是通过各种阻尼耗能和构件的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输入能来抗震。

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从震害分析及抗震试验[2-6]

发现,这种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构件耗能屈服倒塌主要有2种破坏机制:柱铰机制和梁铰机制。框架结构柱铰机制的特点是各楼层的屈服强度系数N y 基本均匀,而地震内力响应在底层最大,所以底层柱上下端在强震下首先进入屈服变形状态,而上部结构变形耗能很少。梁铰机制的特点是楼层的屈服强度系数N y 从底层往高楼层由大变小,每层柱的受剪承载力也随高度增加由大变小,各构件符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概念设计,强震作用下楼层梁端先后达到屈服产生塑性铰耗能,而底层柱根产生塑性铰很迟,文献[2]试验证实了这一现象。当然,实际构件的截面配筋面积可能存在多配或少配使得各层的N y 不一定均匀,相对较弱的楼层在地震作用下率先屈服,由塑性内力重分布也会产生某一层的柱铰破坏机制[3]

结构倒塌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强震作用下建筑物无论以哪一种破坏机制发生,其倒塌的结果会产生一系列次生碰撞、坍塌,这是造成重大伤亡最直接的原因。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采用能量时程分析方法对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能量耗散行为及变形和倒塌状态进行分析,取得了一些进展[7-10],但由于分析过程中采用的逐步积分法计算量很大,要使用专门的计算程序,并且在计算中选择结构恢复力滞回模型中的参数取材于有限层数和跨数的框架试验,因此对多高层框架结构进行防倒塌的分析判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设计实践中仍然是工程界关注的热点,如何保证/大震不倒0一直有待进一步解决[11]。

本文引入功能原理,对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达到最大弹塑性位移时进行防倒塌承载力分析,提出计算评估判别式,为解决/大震不倒0的问题提供进一步分析和设计依据,并从承载力意义上对现行抗震规范中防倒塌相关规定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1 弹塑性变形及框架倒塌极限分析

对框架倒塌破坏机制的研究主要有变形破坏准

则、低周疲劳破坏准则、能量破坏准则、双重破坏准则等。现行抗震规范在数千个结构算例弹塑性时程

分析的计算统计基础上采用了变形破坏准则,其含义可理解为在关键构件弹塑性变形情况下,结构的变形导致整体不稳定从而危及结构对重力荷载的承受能力,其给出的变形验算表明了只要控制结构薄弱层部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即可获得抗震安全性。规范

[1]

给出的简化变形验算公式如下:

$u p =G

p #$u e [[H p ]#h 式中:$u p 为弹塑性层间位移,mm ;$u e 为罕遇地震

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mm ;G

p 为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由表1查出;[H

p ]为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r ad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取[H

p ]=150

;h 为薄弱层楼层高度,m 。表1 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

Table 1 Enlarged factor of elastic -plastic layer displacement 结构类型总层数n 或部位N y

0.5

0.40.30.2层数n

2~41.301.401.602.105~71.501.651.802.408~12

1.80

2.00

2.20

2.80

注:其中N y =0.2时的工况数据由文献[3]、

[4]查得。1.1 柱铰机制

框架结构在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存在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层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进入弹塑性阶段以后其动能和弹性应变能在框架总耗能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地震输入能主要依靠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和各种阻尼来耗散[7-8]。薄弱层在达到塑性最大位移时由于塑性区的滞回耗能使水平地震力已经部分减小,薄弱层上下柱端出现塑性铰。由于具体的结构在质量、刚度、场地确定以后一次主震输入的能量E ek 是恒定值,对结构的位移反应具有决定作用,薄弱层柱顶产生u p 的弹塑性层间位移使结构变为如图1所示的/机构0。

图1 柱铰机制图

Fig.1 M odel o f column plastic hinge mechanism

275

第4期马晓董,等: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倒塌的判别

地震输入能E ek,在数量上相当于水平地震力所作的外功[9],考虑到塑性薄弱层产生后,i层以下结构水平位移很小,可忽略不计,用功能原理表示如下:

E ek=1

2E n

k=i

F ekk u ei+E n k=i F ekk(u pi-u ei)

=E n k=i F e kk(u pi-12u ei)(1)式(1)中:F ekk为罕遇地震下第k楼层所受到的水平地震力标准值,kN,由基于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的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算得;u pi为第i楼层弹塑性位移,mm;u ei为第i楼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位移,m m。

在弹塑性变形过程中,柱构件消耗的应变能取决于两部分转角:一部分是柱端截面弹性转角H c e,近似为柱弹性层间位移角;另一部分为柱端塑性转角H c p,近似为柱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故薄弱层(第i层)柱端塑性铰总耗能E H可表达为:

E H=1

2E m

j=1

M a i,j H c ei,j+E m j=1M a i,j(H c pi,j-H c ei,j)

=E m j=1M a i,j(H c pi,j-12H c e i,j)(2)式(2)中:M a i,j为第i楼层第j根柱子依据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kN#m。

结构从弹性进入弹塑性变形中将始终受到各种阻尼作用,主要体现在承台地基土非弹性变形引起的内摩擦、框架构件与填充墙之间相互挤压摩擦及构件本身的材料摩擦和整体框架自身的剩余抗力等阻力,并对框架变形起阻碍作用。在这里,用E D表示广义阻尼耗能,它在数量上等于框架在克服滞回耗能E H基础上由作用在它上面剩余水平地震力在弹塑性位移上所作的功。如忽略结构的动能和可恢复的整体弹性应变能,则

E D=E ek-E H(3)

假定广义阻尼耗能全部用于倾覆做功,那么,作用在框架上剩余水平地震力总和同样由功能原理表示为:

E n i=1$

F eki=E D

u p-1

2

u e

(4)

式(4)中:$F eki为广义阻尼耗能在第i楼层相对应的水平地震力标准值,kN。

由此可以算出在薄弱层达到最大塑性位移时作用在该层及以上每层楼面处的剩余水平地震力$F eki:

$F e ki=

E n

k=1

$F ekk

E n

k=1

F ekk

#F eki(i=1,2,,,n)(5)

薄弱层(第i层)受到的倾覆力矩:

M f i=E

n

k=i+1

$F e kk#(H k-H i)(6) M f i在第i层各框架柱中产生的附加轴力:

N i,j=

?A i,j#x i,j

E m

j=1

A i,j#x2i,j

#M f i(7)

M f i在第i层各框架柱中产生的柱脚剪力:

V yi,j=B#

M a,u i,j+M a,d i,j

H i+1-H i

(8)式(8)中:x i,j为第i楼层第j根柱子到所在框架第i 层中和轴的距离,m;A i,j为第i楼层第j根柱子的截面面积,mm2;B为反复荷载作用下构件承载能力的降低调整系数,按文献[5]研究,可取0.8。

要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薄弱层(第i层)整体抗倾覆承载力需满足以下判别式:

B E m j=1M a i,j+E m j=1N i,j#x i,j\M f i+E n k=i E m j=1N gk,j#u pi

(9)其中

N Gi,j

f ck b c h c

[0.5时,M a i,j由现行抗震规范[1]第5.5.4条文说明给出:

M a i,j=f yk#A a s(h0-a c s)+

0.5N Gi,j#h c#1-

N Gi,j

f c k#b c#h c

式(9)中:x i,j表示第i楼层第j根柱子到薄弱层附加轴拉力最大柱截面形心的距离,m;N Gi,j,N gk,j分别表示第i楼层第j根柱子受到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柱轴压力和第k楼层第j根柱子受到本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柱轴压力,kN,分项系数取1.0;h0, a c s,b c,h c分别表示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到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宽度、高度,mm;f yk,f ck分别对应于纵筋的强度标准值和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A a s表示实际受拉钢筋面积,m m2。

1.2梁铰机制

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各层梁端塑性铰先后产生,底层柱脚产生塑性铰的时间很迟,柱子的其

276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20卷

余部分可以保持弹性,如图2所示,其中$u pi =u pi -u pi-1。这一类结构没有明显的薄弱层现象,并能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震后易于修复,是最佳的倒塌模式,故:

E e k =

E n

i =1

F eki u pi -12u ei

(10)

图2

梁铰机制图

Fig.2 M o del of Beam Plastic H ing e M echanism

考虑到塑性内力重分布,并假定梁塑性铰靠近柱边,各层梁和底层柱脚弹塑性转角近似相等[5],即

H c p 0,j =H b

pi,j ,同时假定广义阻尼耗能全部用于倾覆

做功,框架塑性铰总耗能E H 、广义阻尼耗能E D 、底层倾覆力矩M f 可分别表达为: E H =

E

m

j =1

M a 0,j H c

p 0,j -12

H c

e 0,j +E n

i =1E

2(m -1)

j =1

M a bi,j #H

b

pi,j -12

H b

e i ,j (11)

E D =E ek -E H

=

E n

i =1

$F

e ki

u p i -1

2

u e i U H c

p

-12H c

e #E n

i =1

$F eki H i

(12)

M f =

E n

i=1

$F

eki

#H i =

E D

H c p

-12

H c

e (13)

式(11)中:M a bi,j

为第i 楼层第j 根梁依据截面实际配

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kN #m ,其中M a

bi ,j 由文献[1]第5.5.4条文说明给出:M a bi,j =f

yk

#A a s (h 0-a c s );H b

pi,j 为第i 楼层第j 个

梁端弹塑性转角,rad ;H b

ei,j 为罕遇地震下第i 楼层第

j 个梁端弹性转角,r ad 。

要保证大震不倒,整体抗倾覆承载力需满足以下判别式: B E m

j=1M

a 0,j

+

E

m

j=1

N 0,j #x 0,j \

M f +

E n k=1E m

j =1

(N

gk,j

#H k #H p 0,j )(14)

式(9)、(14)如不成立则需要改变柱截面面积,重新配置检验柱纵筋或采用其他特殊构造措施。

如将式(9)、(14)左边定义为结构总名义抵抗矩,用M R 表示;右边定义为结构总名义倒塌倾覆力

矩,用M S 表示,并用K S =M R

M S

定义为倒塌指标。K S

值大小反应了结构在大变形极限状态下抗倒塌倾覆的能力,它与结构破坏机制、构件梁及柱端的耗能能力及受到的阻尼有关。需要说明的是,结构阻尼耗能对剩余水平地震力$F eki 有着重要影响,完全相同的框架结构在进入弹塑性变形过程中如果受到的阻尼耗能不同,其倒塌指标K S 也会不一致。在前述中,

如果考虑结构的动能和弹性应变能不为零,而结构滞回耗能充分产生,则由能量守恒可知阻尼耗能的数量值将减小,假定该阻尼耗能值全部用于倾覆力做功,则倾覆力矩M f (或M f i )减小,因而K S 值增大。而对结构来说,阻尼耗能的产生一般落后于滞回耗能的产生,随着结构变形的增大、阻尼耗能的增加,实际上只有一部分阻尼耗能在滞回耗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消耗部分地震输入能,并帮助滞回耗

能分摊抵抗结构倾覆力矩做功。而剩余的阻尼耗能值并没有消耗在阻尼中,而是全部用于倾覆力做功。因此K S 值也将随着结构实际消耗的阻尼耗能值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对2种变形破坏模式的抗倒塌判别(9)、(14)两式算得的K S 值应是下限值。

2 算例分析

取文献[4]算例:某4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厂房,如图3所示。图中G 1~G 4为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框架梁截面尺寸250m m @600mm,柱截面尺寸450m m @450mm ,为强梁弱柱型框架。柱混凝土为C30,钢筋为ò级,f

yk

=335N/mm 2。第一

层柱配筋A a

s =628mm 2

,第2~4层柱配筋A a

s =402m m 2。a s c =35mm 。已知结构基本周期T 1=0.4s ,位于?类场地一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 。试验算薄弱层防倒塌的能力。

根据楼层参数a 的计算知a(i)>0.8,结构N y 沿高度分布均匀,由此判别结构底层为薄弱层。

由弹性分析计算,u e =$u e =0.0555m ,N y (1)=0.25,并查表1知G p =1.85,u p =$u p =G p #$u e =0.103m >0.091m (规范限值),不满足要求。

277

第4期马晓董,等: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倒塌的判别

图3框架算例

Fig.3Ca lculating frame exam ple

总输入能:E e k=(224+361+520+484)@ (0.103-0.0555/2)=119.572(kN#m)

底层滞回耗能:E H=8@208.02@[(0.103-0.5@0.0555)/4.55]=27.522(kN#m)

底层阻尼耗能:E D=119.572-27.522= 92.05kN#m

作用在框架上的当量水平地震力总和:

E$F eki=92.05/(0.103-0.5@0.0555)

=1223.255(kN)

故$F1=1223.255@224/1589=172.44(kN)

$F2=245.91(kN),

$F3=354.22(kN),

$F4=329.70(kN)

倾覆弯矩M f=245.91@3.6+354.22@7.2+329.70@10.8=6996.45(kN#m)

倒塌倾覆弯矩及抵抗矩为:

M S=6996.45+2@530.42@0.103+

2@683.58@0.103=7246.54(kN#m) M R=0.8@4@208.02+

-5.7@1.5

1.52+7.22@2+

8

.7@1.5

1.52+7.22@2+

14.4@7.2

1.52+7.22@2

@6996.45

=7662.12(kN#m)

则K S=M R/M S=1.06

结合近年来所设计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框架结构实例,采用PKPM建模计算将其部分结果汇总于表2,其中K S由本研究方法算得。通过计算可知,表2中的实例均未出现/梁铰机制0,而是以某一薄弱层/柱铰机制0形式破坏,其$u p均未达到h/50的限值,K S远大于1.0,说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倒塌是安全的。通过进一步计算分析可知,假定$u p取h/50的规范限值并代入本文公式计算,此时表2中K S值减少6.8%~13.0%,即在满足现行抗震规范所规定的弹塑性位移限值情况下,框架设计实例倒塌指标K S均大于1,而文献[4]算例在弹塑性位移值略大于规范限值时,按本文计算K S值仍大于1.0,可见,从总体上看现行抗震规范指标是略偏保守的。

表2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验算实例

Table2Checked ex amples of civ il and industr ial building s

建筑物名称层数总高/m

地震力计算参数

周期T1/s烈度场地

层屈服强度系数薄弱层$u p/mm H p/r ad K S

文献[5]415.350.48?0.251103.001/44 1.06住宅412.30.897ò0.99224.051/128 3.05电子厂房932.4 1.587ò 1.79132.441/160 5.22综合楼420.1 1.527ò0.73181.971/73 3.11办公楼519.1 1.848ò0.41132.831/155 2.38营业楼519.4 1.247ó0.53155.161/90 1.69宿舍楼622.5 1.527ò0.79131.891/103 3.23

3结语

基于功能原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达到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的倒塌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评估,并从框架结构承载力意义上提出了倒塌指标K S,为框架结构/大震不倒0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框架结构在柱铰机制条件下滞回耗能占总输入能份额较小(按本算例为23.02%),其抗倒塌性能还将取决于阻尼耗能的发挥大小。对梁铰机制的框架由于滞回耗能占总输入能很大一部分,其抗震及抗倒塌性能均优于柱铰型框架。本文的理论推演中假定阻尼耗能E D全部用于倾覆做功,故给出的抗倒塌指标K S值应为下限值。

通过工程实例及算例验算表明,现行抗震规范对罕遇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变形控制值是略偏保守的。

(下转第303页)

278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20卷

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0为目标,注重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践为基础的/三大实践0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课程外能力培养。2.6/实学实效0师资队伍建设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要求高等学校专业教师/能文能武0,更多地成为复合型的双师型人才。生化学院采取培养、培训、锻炼、引进、科研促进及聘请客座或兼职教授等多种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有工程背景、研究背景、国际化背景的/双师型、三背景0师资队伍。

3/实学实效0初见成效

几年来,生化学院实施/实学实效0教学,已经初见成效。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更加深入,对工程的概念更加清楚,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三年来,学生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浙江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浙江省/挑战杯0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二等奖1项、浙江省/挑战杯0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挑战杯0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浙江省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二等奖(全省第三名)、浙江省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个人操作之星等。2007年申报校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40余项。生化学院的毕业生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6.08%,高于全省同类专业的平均值。

4结语

/实学实效0教学符合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虽然/实学实效0教学已初见成效,但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组织形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相信,只要目标正确,通过努力,就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现代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繁敏,陈朝雁.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

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0):35-36. [2]秦祖泽,唐受印,俞贵邦,等.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2,3

(3):42-44.

[3]岳爱臣,高浩其,熊和平.应用型工程院校专业核心课

程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47-

49.

[4]李正,林凤.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9-24.

[5]孙旭东,李成刚.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索)))美国Rose2Hulman理工学院的案例[J].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2007(4):44-47.

[6]吴志功.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向[J].中国

高教研究,2007(7):13-14.

[7]黄志坚.当代高等工程教育重要特点和发展趋势[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7-18.

(上接第278页)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2008年修订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5-236.

[2]胡庆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研究[C].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1999:400-407.

[3]戴国莹.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J].建筑结构,1990(6):

31-33.

[4]李国强,李杰,苏小卒.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3-85.

[5]R#帕克,T#波利.钢筋混凝土结构[M].秦文钺,等

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5:106-107,118-120. [6]杨红,韦锋,白绍良,等.柱增强系数取值对钢筋混凝土

抗震框架塑性铰机构的控制效果[J].工程力学,

2005,22(2):155-161.

[7]杨文星,罗少锋.单自由度体系地震能量反应的计算

[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6,26(1):40-47. [8]熊仲明,史庆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破坏能量分

析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3,22(4):8-11.

[9]KA T O B,AK IY AM A H.Energ y input and damag es

in structures to sever e earthquakes[J].T ans A rch T nst,1957(235):9-18.

[10]U A N G C M,BERT ERO V V.Evaluation seismic

energ y in structures[J].Ear thquake Engineer ing and

Structure,D ynamics,1990,19(1):77-90.

[11]张雷明,刘西拉.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分析的前沿研

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3):47-52.

303

第4期曾翎,等:近化类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研究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5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计算

第五章 横向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5.1横向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结构自震周期采用经验公式: 552.08.159.22035.022.0035.022.03 1=?+=?+=B H T s 5.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本办公楼楼的高度不超过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用。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 kN 39485) 8259482825066(85.085.0eq =+?+?==∑i G G 兰州市,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多遇地震下 08.0max =α。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二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053 .008 .01)55 .0035( )( 9 .0max 2g 1=??==αηαγT T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 213839485 053.0eq 1Ek =?==G F α 因为:s 53.01=T >s 49.035.04.14.1g =?=T ,所以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又因为:s 35.0g =T ≤0.35s ,故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 1142.007 .055.008.007.008.016=+?=+=T δ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24221381142.0Ek 66=?==?F F δ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按下式计算:

()6Ek 6 1 1δ-= ∑=F H G H G F j j j i i i (=i 1,2, (6) 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 ∑==n i j j i F V (i =1,2, (6) 各质点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见表12。 表5—1 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图5-1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图 图5-2楼层地震剪力剪力分布图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1.人员组成 集团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组成单位及成员、集团公司百川公司 和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在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即转为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其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分别 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长、副指挥长。(具体组成单位及人员见附件一)。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厅、安全环保局、炼化部、油田部、销售部的指挥部成员组成。地点设在集团公司炼化部总调度室(有关人员见附件三)。 2.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范围 1)主要负责人参加国务院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执行有关指示,服从统一领导。根据要求部署集团公司抗震救灾工作。 2)负责集团公司涉及的国家破坏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关行动。

3)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集团公司系统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物资救援等各方力量和接受援助的单位。 4)负责震情及震后灾情的上报下达工作。 5)负责派出工作组赴受灾单位,协助其抗震救灾工作。 6)负责国务院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指挥部的内部分工 指挥部组成单位的成员,在集团公司预案启动后,均负有保证 指挥部指令畅通、贯彻高效的责任。 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1)负责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人员两小时内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到。未在京应急指挥部人员,由所在单位按职务高低递补。 (2)负责协调集团公司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2)办公厅的职责 (1)负责保持与国务院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保证集团公司指挥部的正、副指挥长及时参加其会议。 (2)接受集团公司系统外其他部门和单位抗震救灾物品支援的请求,并安排相应的应急工作。 (3)必要时请求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援。 (4)负责应急状态下集团公司机关的保卫工作。

第八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8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8.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8.1.1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屋面板厚h=120mm 8.1.1.1 半层柱自重 (b ×h=500mm ×500mm ):4×25×0.5×0.5×3.9/2=48.75KN 柱自重:48.75KN 8.1.1.2 屋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16.1472 )25.06.6(/495.145.06.616.3)3.03(/495.123.06.7/16.3=?-?+?-?+ +?+?-? 屋面梁自重:147.16KN 8.1.1.3 半层墙自重 顶层无窗墙(190厚):()KN 25.316.66.029.3202.02019.025.14=??? ? ??-???+? 带窗墙(190厚): ()()KN 98.82345.002.02019.025.1428.15.16.66.029.3202.02019.025.14=??? ??? ???????-?+???-???? ??-???+? 墙自重:114.23 KN 女儿墙:()KN 04.376.66.1202.02019.025.14=????+? 8.1.1.4 屋面板自重 kN m m m m kN 78.780)326.7(6.6/5.62=+???

8.1.1.5 第五层重量 48.75+147.16+114.23+37.04+780.78=1127.96 KN 8.1.1.6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G 5 =1127.96 KN 8.1.2 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楼面板厚h=100mm 8.1.2.1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48.75 KN 则整层为48.75×2=97.5 KN 8.1.2.2 楼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3.1542)25.06.6(/6.145.06.63.3)3.03(/6.123.06.7/3.3=?-?+?-?+ +?+?-? 8.1.2.3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27.66KN 则整层为2×27.66×4=221.28 KN 8.1.2.4楼面板自重:4×6.6×(7.6+3+7.6)=480.48 KN 8.1.2.5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97.5+154.3+221.28+480.48=953.56 KN 8.1.2.6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KN G 61.111336.65.326.76.65.2%5056.9534-2=??+????+= 活载:Q 2-4=KN 05.160%5036.65.326.76.65.2=???+???)( 8.1.3 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4.2m ,柱高H 2=4.2+0.45+0.55=5.2m ,楼面板厚h=100mm 8.1.3.1半层柱自重: (b ×h=500mm ×500mm ):4×25×0.5×0.5×5.2/2=65 KN 则柱自重:65+48.75=113.75 KN 8.1.3.2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154.3 KN 8.1.3.3半层墙自重(190mm ): ()()KN 14.3145.002.02019.025.142 8 .15.16.66.02 2.4202.02019.025.14=-?+???-??? ? ??-???+? 二层半墙自重(190mm ):27.66 KN 则墙自重为:(31.14+27.66)×4=235.2 KN

工程结构抗震选择填空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1分。只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请填在括号中) 1.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2.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3.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 A.地震基本烈度 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 D.结构基本周期 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有何变化?( A ) A.T1↓,F e↑ B.T1↑,F e↑ C.T1↑,F e↓ D.T1↓,F e↓ 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A )A.柱宽的1/4 B.柱宽的1/8 C.梁宽的1/4 D.梁宽的1/8 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 8.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C A.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T1 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D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10.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 A.与楼盖刚度无关 B.与楼盖刚度有关 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11.场地特征周期T 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 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2分级 3预测与预警 3.1预报 3.2预测 3.3预警 3.4预警解除 4应急报告 4.1报告程序 4.2报告内容 5应急准备 6应急处置 6.1应急上报 6.2应急行动 7应急终止 1编制依据 本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下列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4号,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5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72号令,自1995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办发[2000]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29次总理办公会议审议并批准。 国家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发[2005]11号,自2005年4月17日起施行。 2分级 2.1公司所在区域发生或可能发生超过当地设防标准的地震或一次死亡50人及以上地震为Ⅰ(市)级事件。 2.2公司所在区域发生或可能发生低于当地设防标准但造成重大破坏的地震或一次死亡10~49人的地震为Ⅱ(公司)级事件。 2.3公司所在区域发生或可能发生低于当地设防标准但可能对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为Ⅲ(子公司、车间)级事件。 3预测与预警 根据破坏性地震的预测与预警,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件开展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预报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和公司相关的职能部门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临震预报信息: a)国家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 b)政府主管部门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告知的预报信息; c)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件,经风险评估得出事件发展趋势报告。 3.2预测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事态,以及政府发布的四级预警(红、橙、黄、蓝),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出可能发生灾难的中心区域、灾情的发展趋势和严重性;中心区域或临近中心区域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如易燃物引起的火灾、河湖溢决造成的水灾、有毒物质逸散所产生的中毒、污染等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出地震次生灾害的应急对策和采取的防震避震措施,并做出如下判断: a)启动Ⅱ(公司)级应急预案; b)指令子公司、车间启动本部门应急程序; c)指令子公司、车间采取临震防范措施。 3.3预警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以下预警: a)符合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第1.7条启动条件时,应立即发出启动本专项预案的指令; b)指令子公司、车间启动本部门应急程序,并通知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进入临震预警状态; c)指令子公司、车间采取临震防范措施,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 3.4预警解除 子公司、车间应急终止,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宣布临震预警解除。 4应急报告 4.1报告程序 4.1.1当公司发生Ⅰ级、Ⅱ级事件,公司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迅速按照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图00.5(应急报告程序框图)规定的程序向市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最多不超过2小时。 4.2报告内容 4.2.1公司发生Ⅰ级、Ⅱ级事件,应立即向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地方政府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名称、地理位置; b)发生时间、震级; c)有无人员伤亡; d)有无重要生产设施破坏; e)有无火灾、爆炸发生; f)有无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g)现场物资的储备情况; h)周边居民分布情况、道路交通情况; i)已采取的措施; j)救援请求。 4.2.2在处理过程中,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尽快了解事态的进展情况,并随时用电话、传真等方式向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现场状况; b)已采取的措施; c)若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人员的损伤情况; d)若发生火灾、爆炸,设施和人员的损害损伤情况;

6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

57 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以A4~D4榀框架为例) 6.1 楼层剪力 由表4.5.9得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各楼层剪力如表6.1.1所示。 6.2 各柱抗侧刚度D 由表4.5.7得各柱抗侧刚度如表6.2.1所示。 46.3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 由D 值法, j ji ji V D D V ∑=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如表6.3.1所示。 表6.3.1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 单位:kN

58 6.4 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由D 值法,查表得出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如表6.4.1所示。 表6.4.1 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6.5 柱端弯矩的计算 _ ji l C V M y =, ) (V M _ ji u C y h i -= , y h y i =_ 。各层各柱柱端弯矩计算如表6.5.1所示。

59 表6.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端弯矩计算 单位:m 、kN 、m kN . 6.6 梁端弯矩的计算 由节点平衡条件,*()l l u l b b c c l r b b i M M M i i =++,*()r r u l b b c c l r b b i M M M i i =++,式中M 、 M b r 、M b l 为节点处的梁端的弯矩,M c u 、M c l 为节点处柱上下端弯矩,i b r 、i b l 为节点处左右梁的线刚度。以各个梁为脱离体,将梁的左右端弯矩之和除以该梁的跨长,便得到梁内的剪力,计算过程如表6.6.1所示。

kN.表6.6.1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计算单位:m 6.7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弯矩图 如图6.7所示。 6.8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剪力图 如图6.8所示。 6.9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轴力图 如图6.9所示。 60

工程结构抗震学习指南试卷

工程结构抗震-学习指南 .一、名词解释 1.地震震级: 2.地震烈度: 3.震中烈度: 4.地震烈度: 5.特大地震: 6.震中烈度: 7.地震作用: 8.抗震概念设计: 9.场地覆盖层厚度: 10.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11.“三水准” : 12.抗震构造措施: 13.双共振现象: 14.隔震设计: 15.消能减震设计: 二、选择题 1.地震是()的结果。 A. 地球内部构造运动 B. 地下水过度开采 C. 天气突然变化 D.不确定 2.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 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D.不确定 3.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洪水 B.雪灾 C.地震 D.不确定 4.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下面不是影响烈度的因素是()。 A、震级 B、震中距 C、基础埋深 D、地质构造 5. 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 B、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C、海岭地震带、台湾地震带 D、台湾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6.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 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 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7.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D.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中 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 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以上才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的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的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的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的周期成分被较大的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的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的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

威海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 预案目的 1.2 工作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主要 职责 2.2 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和成员的主要职责 2.3 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 2.4 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3、预警和防御机制 3.1 地震预警级别 3.2 震害防御机制 4、应急响应 4.1 等级标准和响应级别 4.2 分级响应

4.3 应急通讯 4.4 信息报送与新闻发布4.5 应急处理 4.6 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6、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6.2 应急装备保障 6.3 应急队伍保障 6.4 技术装备与保障6.5 宣传培训和演习 6.6 监督检查 7、附则 7.1 名词术语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7.3 沟通与协作 7.4 奖励与责任 7.5 制定与解释部门7.6 预案生效时间 1、总则 1.1 预案目的

为做好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中人民生命财产、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1.2.1 以人为本 地震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震害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保障,城乡建设系统的地震应急工作必须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尽量降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 1.2.2 统一领导 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项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和支援。 1.2.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要坚持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地震应急工作,重点是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震害救灾和震后恢复。 1.3 编制依据 《防震减灾法》、《建筑法》、《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1.4 适用范围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 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 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 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P5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 (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 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 验判别)。 21.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 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详见书P17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和(液化土层的 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方法有(能量法)、(折算质量法)、(顶点位移法)、(矩阵迭代法)。

(整理)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6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6.1刚度比计算 刚度比是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2条规定: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2条规定: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计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且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计算刚度比时,要假设楼板在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即刚性楼板假定。 7.0939.0/1136076/10669082 11 >== = ∑∑mm N mm N D D γ,满足规范要求; ()8.0939.0/113607611360761136076/1066908334 321 2>=++?=++=∑∑∑∑mm N mm N D D D D γ,满 足规范要求。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刚度比满足要求,所以无竖向突变,无薄弱层,结构竖向规则,故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柱侧移刚度相加,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i D ,见表6-4。 表5-4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 楼层 1层 2层 3层 4层 5层 6层 突出屋面层 ∑i D 1066908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258396 6.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计算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附录C 中第C.0.2条可知: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其基本周期可按公式6-1计算。 T T T μψ7.11= (6-1) 式中:1T ——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 T μ——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单位为m ; T ψ——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

8 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八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一)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Q sk=0.65×[7.8×6×(7.2×2+3.0)+3.9×(3.0+7.2)+7.8×7.2×2+10.1× 3.9+3.9×7.2]=0.65×1034=787kN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Q1k=Q2k=2.5×[3.0×7.8×6+3.9×(3.0+7.2)+3.9×(7.2×3+10.1) +3.9× 7.2]+2.0×(7.8×7.2×12+3.9×7.2 +7.8×10.1)=2.5×332+2.0×781=2397kN Q3k=Q4k=2.5×332+2.0×(7.8×7.2×12+3.9×7.2)=2.5×332+2.0×702=2239kN 3.屋盖、楼盖自重 G5k=25×{1034×0.1+0.2×(0.6-0.1)×(7.2×12+3.9×2)+0.3×(0.8-0.1)×[3.9+(3.9×3+7.8×6)×2+(7.8×6+3.9)×2+3.9×3)+(7.2×5+10.1×2+(7.2 ×2+3.0)×7+3.0+7.2)]}+( 20×0.02+7×(0.08+0.16)/2+17×0.02)×1034=25 ×201.48+1.58×1034=6666kN G4k=25×201.48+(20×0.02+17×0.02+0.65)×1034=6470kN G1k=G2k=25×{(332+781)×0.1+0.2×(0.6-0.1)×(7.2×12+3.9×2+7.8×2) +0.3×(0.8-0.1)×[(3.9+(3.9×3+7.8×6)×2+(7.8×6+3.9)×2+3.9× 3)+(7.2×5+10.1×2+(7.2×2+3.0)×7+3.0+7.2)+10.1+7.8]}+ (20×0.02+17 ×0.02+0.65)×(332+781)=25×214.70+1.39×1113=6871kN 4.女儿墙自重 G’=1.0×[(3.9×3+7.8×6+3.9)×2+(10.1+7.2+3.0+7.2)×2]×(18×0.24+17 ×0.02×2)=179.8×4.66=835kN 5.三~五层墙柱等自重 柱自重 (0.6×0.6×3.6×25+4×0.6×3.6×0.02×17)×39=1378kN 门面积 2.6×1.0×25=65m2 窗面积 2.3×1.8×24+10.1×1.8×2=136m2 门窗自重 65×0.2+136×0.4=67kN 墙体自重 {3.6×[7.8×24+7.2×14+3.9×2+8.7+3.9×2+(7.8+7.2)×2+3.9× 2+4.2×2+10.1×2]-(136+65)}×0.24×18=(3.6×378.4-201)×4.32=5017kN 小计6462kN 6.二层墙柱等自重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抗震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 1 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按比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按比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 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示范文本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总则 1.编制的依据 根据《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172 号)、《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办发[1996]54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令第九十九号),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特编制中 国石化集团公司“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 案)。 2.编制的目的 编制本预案的目的是:加强“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工 作”(以下简称:应急工作)管理;根据集团公司机关各 部门职责,履行各自的应急工作职能,使集团公司隶属单

位的应急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轻集团公司隶属单位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利用集团公司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3.应急工作原则 1)组织原则 集团公司“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服从国家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集团公司隶属单位也要接受地方政府的具体指挥。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 2)协调原则 应急工作既要与集团公司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工业卫生管理、消防管理和抗震减灾管理协调一致,又要在应急工作实施过程中具有权威性;既要在应

单质点地震作用计算的计算方法

单质点地震作用计算的计算方法 所谓单质点弹性体质,是指可以将结构参与振动的全部质量集中于一点,用无重量的弹性直杆支承于地面上的结构.例如水塔、单层房屋等建筑物,由于它们的质量大部分集中于结构的顶部,所以通常将这些结构简化成单质点体系.目前,计算弹性体系的反应时,一般假定地基不产生转动,而把地基的运动分解为一个竖向和两个水平向的分量,然后分别计算这些运动分量对结构的影响. 主要内容:1.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主要是运动方程解的一般形式及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及计算方法。 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关键在于求出地震系数k和动力系数β。 一、地震概述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有15万次以上或大或小的地震。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达三千次,具有很大破坏性的达100次。每次中等程度的地震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研究地震的危害和抗震的方法极有必要,目前已经研究到了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和整体结构的地震作用,但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单质点地震作用的计算,我们组准备理论研究并在现有的计算基础上做一点拓展。 二.地震危害直接 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发生6.2级地震,经济损失达15757.43万元,主要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破坏严重。近期,云南普洱发生严重的地震,震中位于人口稠密的县城,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因灾受伤群众为300余人,其中3人死亡。全县各乡(镇)房屋受损严重,土木结构房屋墙体倒塌较多,砖混结构房屋普遍出现墙体开裂,承重柱移位。作为将来的结构工程师,抗震是我们拦路虎,必须加以重视,那我们先从基础理论着手。 三、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目前,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都采用反应谱理论来确定地震作用。这种计算理论是根据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实测纪录,通过计算分析所绘制的加速度(在计算中通常采用加速度相对值)反应谱曲线为依据的。所谓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一定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函数曲线。如果已知体系的自振周期,那么利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或相应公式就可以很方便地确定体系的反应加速度,进而求出地震作用。 应用反应谱理论不仅可以解决单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问题,而且,在一定假设条件下,通过振型组合的方法还可以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 1.运动方程的建立 为了研究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我们首先建立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图2-1表示单质点弹性体系的计算简图。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考试大纲 一、命题范围和基本要求 1、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了解地震波的运动规律; (2)掌握震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等术语; (3)了解地震动的三大特性及其规律; (4)了解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扭转分量及其震害现象; (5)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6)了解多遇地震烈度和罕遇地震烈度的确定方法; (7)了解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 (8)掌握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 (9)掌握场地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并了解抗液化措施。 2、结构抗震计算 (1)了解地震作用的机理和计算基本原则; (2)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设计反应谱和地震影响系数的确定方法; (4)掌握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用于地震作用和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 (5)了解时程分析法的原理和要点; (6)了解竖向地震作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7)掌握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截面抗震验算、抗震变形验算的方法和计算公式。 3、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1)了解结构抗震设计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2)掌握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 4、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震害特点; (2)掌握结构的抗震等级的确定; (3)了解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受力特点、结构布置原则、屈服机制、基础结构要求和各自适用范围; (4)掌握框架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和验算; (5)掌握框架柱、梁和节点的抗震设计要点及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6)了解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抗震墙结构设计要点和构造措施。 5、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1)了解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原则、层数、高度和高宽比的限值要求; (2)掌握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和抗震构造措施。 6、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1)了解钢结构房屋的常见震害; (2)了解高层钢结构体系及其各自特点; (3)了解高层钢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4)了解钢构件及其连接的工作性能和抗震设计要点; (5)了解网架的抗震设计要点。 7、建筑结构基础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1)了解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机理、工作特性和适用范围; (2)了解夹层橡胶垫的基本性能参数;

物业应对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物业应对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一)关于地震的标准: 1、破坏性地震:震级大于4.5级或烈度大于5度。 2、震级标准: ①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②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③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④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⑤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⑥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⑦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3、烈度: ①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②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③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④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⑤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⑥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⑦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二)应急疏散指挥机构: 总指挥:项目经理 分组成员: 秩序维护部:负责人: 负责范围:现场抢险、震后疏散、财产保全、灾后重建工程部:负责人: 负责范围:现场抢险、震后疏散、灾后重建 客服部:负责人: 负责范围:现场抢险、震后疏散、灾情统计 环境部:负责人:

负责范围:现场抢险、震后疏散、生活保障 (三)应急防范程序: 1、现场抢险。地震发生后,立即按照既定程序,由应急人员组织迅速抢救伤员,对于地震造成的危险物进行拆除或应急性处理,防止造成再次伤害。同时组织工程应急人员对大厦内供水、供电、供气的管道进行检查,切断供电、供气、供水,以防余震造成泄露,引发更大灾情。 2、震后疏散。地震发生后,迅速对居民进行疏散,将人员疏散到大厦中心广场,大厦附近空旷地带,由安保员协助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地带。 3、财产保全。确保人员全部疏散后,立即对各通道进行封闭,并加强巡逻,确保财产不受人为性损失。待政府部门解除灾情后,由物业人员陪同进行逐层开放。并立即对楼内公共区域财产受损情况进行登记。 4、灾情统计。将大厦内受灾面积、人口及面临困难进行统计,并上报上级政府部门。 5、生活保障。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灾民进行救助,及时分发政府提供的相应救灾物资,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并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配合政府部门,发动居民进行自救。 6、灾后重建。确保震情稳定后,根据政府部门指导,对大厦进行灾后重建。(四)其他事项 为保证应急预案有效实施,物业管理中心将每年组织一至两次应急疏散培训及预演,并收集相关地震逃生等相关知识,对园区居民进行宣传。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 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设计资料: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3条: 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Gi =屋面恒载+屋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下半层的柱及纵横墙 自重;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楼面恒荷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 柱及纵横墙自重;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n i i G G 1 。 主梁与次梁截面尺寸估算: 主梁截面尺寸的确定:当跨度取8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 1111 (~)(~)8000667~1000812812 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700h mm =, 则:1111 (~)(~)700233~3502323 b h mm mm ==?=,取350b mm =。 当跨度取6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 1111 (~)(~)6000500~750812812 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500h mm =, 则:1111 (~)(~)500167~2502323 b h mm mm ==?=,取250b mm =。 一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48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 1111 (~)(~)4800320~40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50h mm =,则: 1111 (~)(~)350117~17523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二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30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 1111 (~)(~)3000167~25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00h mm =,则: 1111 (~)(~)300100~15023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