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完整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完整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完整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选项D)以上均是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 )。

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 )。

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14.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理解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 )。

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

选项B)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项C)放线菌>细菌>真菌

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

答案:A

16.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库存在于( )。

选项A)水体

选项B)土壤

选项C)植物

选项D)动物

答案:B

17.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分布特征一般是( )。

选项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选项B)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选项C)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选项D)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答案:C

18.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大多数土壤的酸碱度( )。

选项A)5.5~8.5

选项B)4.0~10.0

选项C)3.5~12.0

选项D)8.0左右

答案:A

19.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土壤放线菌的主要优势种群为( )。

选项A)链霉菌属

选项B)小单孢菌属

选项C)放线菌属

选项D)节杆菌属

答案:A

20.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土壤中的土腥味主要来源于( )。

选项A)细菌

选项B)放线菌

选项C)霉菌

选项D)酵母菌

答案:B

21.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下列微生物中比较适合于干燥环境存在的是( )。

选项A)细菌

选项B)食用菌

选项C)放线菌

选项D)酵母菌

答案:C

22.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土壤中的主要真菌种群是( )。

选项A)半知菌

选项B)担子菌

选项C)子囊菌

选项D)接合菌

答案:A

23.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决定土壤藻类类群的主要因子是( )。

选项A)温度

选项B)湿度

选项C)酸碱度

选项D)氧化还原电位

答案:C

24.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土壤中的优势原生动物是( )。

选项A)鞭毛虫

选项B)钟虫

选项C)线虫

选项D)纤足虫

答案:A

2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难认知度:应用

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14C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哪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存在( )。

选项A)放射性土壤

选项B)放射性葡萄糖

选项C)放射性CO2

选项D)无放射性

答案:A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 2.菌根 3.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 4.反硝化作用 5.硫化作用 6.氨化作用 7.共生 8.微生物生态学 9.根际微生物: 10.根圈效应: 11.根土比: 12.氨化作用: 13.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 14.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 1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 16.拮抗(antagonism): 17.寄生(parasitism): 18.富营养化9eutrophication): 19.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20.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21.TOD: 22.DO: 23.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s) 二、填空题 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

,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 ,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 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三、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A、克雷伯氏菌 B、肠杆菌 C、埃希氏菌 D、芽孢杆菌 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A、纤维素 B、木质素 C、半纤维素 D、淀粉 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氨 B、氧 C、N2 D、N2O 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 A、氨 B、氧 C、N2 C、N2O 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 A、恒浊连续培养 B、恒化连续培养 C、恒浊分批培养 D、恒化分批培养 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A、假单胞菌 B、根瘤菌 C、蓝细菌 D、自生固氮菌 7、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A、高温高湿 B、高温 C、蓝细菌 D、自生固氮菌 8、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A、嗜热微生物 B、嗜冷微生物 C、嗜酸微生物 D、嗜压微生物 9、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A、古生菌 B、真细菌 C、真菌 D、霉菌 10、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 A、S循环 B、N循环 C、磷循环 D、硅循环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本章重点: 营养、营养物的概念;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 本章难点:培养基及其类别;营养基的选用原则、营养基的设计及配制的原则与方法。 建议学时:8学时 营养物: 能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的物质称为营养物。 营养: 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第一节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一、细胞化学组成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以大肠杆菌为例) 元素碳氧氮氢磷硫钠钾钙镁氯铁其他 干重(%) 50.0 20.0 14.0 8.0 3.0 1.0 1.0 1.0 0.5 0.5 0.5 0.2 0.3 1、水分和无机元素 含水70-90%(鲜重),无机元素(3-10%干重)依次为P、S、K、Mg、Ca、Fe、Zn、Mn等。 2、有机物 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类脂,维生素等。 二、微生物的六种营养要素及其功能 (一)碳源: 1、定义:凡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2、生理功能: 构成细胞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3、碳源谱 (1)碳源谱特点 1)微生物能利用的碳源类型大大超过了动物界或植物界所能利用的碳化合物。 2)碳源谱的广度是从整个微生物界的角度来讨论的。如果针对某一种具体微生物来看,则不同种的微生物其具体碳源利用范围是很悬殊的。 3)凡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为数众多的异养微生物,凡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则是自养微生物。 4)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它的碳源同时又充作能源,这时,可认为碳源是一种双功能的营养物。 (2) 利用顺序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意义?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食品、医药和环境保护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 ②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③为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开发利用保护微生物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第2章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生境:是指发现有生物的物理区域。这一区域的物理化学特征可以影响在这一区域中生活的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存。 2.生态位:生态位不仅指生物生长的空间范围,而且包括生物在这一生境内的活动、它们的功能作用及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3.土著微生物:指在一个给定的生境中那些能生存、生长和进行活跃代谢的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能与来自其他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 4.外来微生物:指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微生物,所以这些微生物不能在这一生境中长期生活下去。 5.微生物区系:在一块土壤碎片内或植物根的表面有可能有很多环境因素不同的微环境。而每一微环境只适宜于某种或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适合其他种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形成复杂的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 6.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内,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序出现或被相继取代,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结构的发展过程。 第3章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生理群:指按生理特性将微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2.优势种:在一定条件下或在一个生理群中常只有少数种类占优势,即在最高稀释度平皿中出现较多菌落数的菌种,该菌种称优势种。 3.水体富营养化:当水体中N、P营养元素的含量大量增加,远远超出正常指标,结果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破坏,藻类或某些细菌数量猛增,其他生物种类减少,水质变坏的现象。 4.为什么说土壤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Microbial Ecology 绪论 1. 名词解释: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环境、自然环境+生物环境 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具体环境。生物+非生物 栖息地、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物理环境。如林地生境中的不同树冠层、树干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由物种的变异和适应能力决定,而非其地理因素。基本生态位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里面不存在捕食者和竞争。 实际生态位、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态位。 物种流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2.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如固氮)、食品(如发酵)、医药(如抗生素)和环境保护(如生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包括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 ②微生物在地球物质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③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 ④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 ⑤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3.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①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变化规律; ②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③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相互关系; ④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中的作用; ⑤现代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物种流能量流食物链营养级信息流 5.什么是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特点是什么? 是指各种环境因子如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对微生物区系(即自然群体)的作用和微生物区系对外界环境的反作用。 特点:微环境稳定性适应性 7.简述物种流的含义及其特点。 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不同生态系统间的交流和联系。主要有三层含义: 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时间、空间变化的过程; 物种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格局和数量的动态,反映了物种关系的状态,如寄生、捕食、共生等; 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配置、营养结构变化,外来种和本地种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物种增加和空缺的反应等。 8.简述物种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物种的增加和去除改变原有生态系统内的成员和数量;入侵物种通过资源利用改变生态过程;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答案

第八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的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2土壤微生物区系: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 3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 4发酵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很敏感的微生物,在有新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是可爆发性的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包括各类革兰氏阳性阴性无芽孢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链霉菌和根霉等. 5 生物降解: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的过程. 6 BOD5 :表示在20℃下,1L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天所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 7 COD:化学需氧量,是指采用强氧化剂将1升污水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8根土比:即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值来表示。 9根圈:也称根际,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二.填空 1.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偏利共栖,互利共栖,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和捕食等. 2.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影响有::改善对植物的营养源,产生生长调节物调节植物生长,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抑制植物潜在病原菌生长和增加矿物质的溶解性. 3.沼气发酵的三个阶段分别由厌氧或兼性厌氧的水解性细菌或发酵性细菌、产酸产乙酸的细菌群、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三种菌群的作用。 4.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1L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3个 5.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6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此两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偏利作用___。 三. 判断 1. 在制作泡菜和青贮饲料过程中存在有拮抗关系。(正确) 2. 反硝化作用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正确) 3有机物质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产甲烷细菌可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做为碳源。(错误)4协同共栖的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受益,互相获得利,是一种互生关系。(正确) 四. 单选题 1. 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关系可称为:(A) A 协同共栖 B偏利共栖 C 共生D中立 2.下述那个过程需要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D) A 脱氮作用 B 氨化作用 C固氮作用 D 硝化作用 3. 下述那种方法处理污水可产生甲烷:(C) A 曝气池 B 活性污泥 C 厌氧消化 D 生物转盘法 4.缺钼可能影响那个过程:(D)

微生物学第六章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D )正确 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2.对抗生素最敏感的时期是( B )正确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3.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 B )生长。正确 A.在高浓度盐中 B. 在低浓度氧中 C. 没有ATP或葡萄糖 D. 只在有病毒时 4.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B )正确 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D. 化疗 5.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B )正确 %。 %。 % 100% 6.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 D )之外正确 A. 原生动物 B. 真菌孢子 C. 细菌 D. 病毒 7.细菌的生长曲线中, 活菌数基本维持稳定的是( C )正确 A.适应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8.间歇灭菌过程需要下列所有条件,除了( D )之外。错误正确答案:B A. 蒸汽温度100℃ B. 每平方英尺10磅压力 C. 30min时间 D.连续三天的处理 9.微生物的稳定生长期( B )正确 A. 细胞分裂速率增加 B. 细胞分裂速率降低 C. 群体是在其最旺盛壮健的阶段 D.群体是在其最少的阶段 10.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 C )正确 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 B.隔膜形成后染色体才复制’ 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 D.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 11.某细菌2 h中繁殖了5代,该菌的代时是( B )正确 A. 15 min B. 24 min C. 30 min D. 45 min 12.代时是指( D )正确 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 C.培养物生长的时间 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13.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A )正确 A.巴氏消毒 B.干热灭菌 C.间歇灭菌 D.高压蒸汽灭菌 14.细菌生长曲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 B )正确 A.迟缓期 B. 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15.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B )正确 A 1,4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后练习试题全解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三版_周群英 课后习题目录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 1.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3.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6.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8.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12)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6) 第二篇微生物生态 (20) 第一章微生物生态 (20) 第二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2) 第三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26) 第四章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8) 第五章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31) 第六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34)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一一病毒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 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线菌体)、藻 、放线菌病毒(噬放 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 核糖核酸(RNA )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 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 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 7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 (X)中的各词的含义。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 一.选择题: 81234.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 A. 根际微生物 B. 叶面附生微生物 C. 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D. 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 答:( ) 81235.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 A. 根瘤 B. 菌根 C. 叶瘤 D. 叶面乳酸菌 答:( ) 81236.81236.根土比是指: A. 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 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 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 量之比。 D. 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 比。 答:( ) 81237.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 A 土根比 B 根土比 C 比土根 D 比根土 答:( ) 81238.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 ) 81239.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 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C.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 答:( ) 81240.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A. 互利共栖关系 B. 偏利共栖关系 C. 拮抗关系 D. 寄生关系 答:( ) 81241.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汇总

------------------------------------------------------------精品文档--------------------------------------------------------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以上均是D选项.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 )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 )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 )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认知度:理解难易度:较难) 生态系统1(知识点:14. ( )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真菌>放线菌B选项C选项)放线菌>细菌>真菌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A 答案: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2(16.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库存在于 A)水体选项)土壤选项B C)植物选项)动物选项DB 答案:知识点:17.2(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 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分布特征一般是 选项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选项B)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选项C)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选项D)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答案:C 18.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 。)大多数土壤的酸碱度( 5.5~8.5 A)选项4.0~10.0 B)选项3.5~12.0 )选项C 8.0选项D)左右答案:A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2(19.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 ) 土壤放线菌的主要优势种群为选项A)链霉菌属B选项)小单孢菌属)放线菌属选项C 选项D)节杆菌属A 答案:) 2(20.知识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认知度:识记难易度:容易土壤中的土腥味主要来源于( ) 。)细菌A选项. 选项B)放线菌 选项C)霉菌 选项D)酵母菌 答案:B 21.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下列微生物中比较适合于干燥环境存在的是( )。 选项A)细菌 选项B)食用菌 选项C)放线菌 选项D)酵母菌 答案:C

第6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6章微生物的生态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 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 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4 应用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设法解决与食品环境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的科学。因此,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或正常菌群(normal flora)对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在生物学研究对象中,一般可以分成十个水平,依次为:“生物圈(biosphere)、生态系统(ecosystem)、群落(community)、种群(population)、个体(individual)、器官(organ)、组织(tissue)、细胞(cell)、细胞器(organelle)和分子(molecule)。其中前四个客观层次都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在此,我们仅介绍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研究微生物的生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例如,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开发丰富的菌种资源,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研究微生物间及其与它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发展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病虫害,也有利于发展食品混菌发酵、序列发酵和生态农业;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地球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原因,也可促进探矿、冶金、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沼气)等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 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1.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活条件,土壤的矿物质提供了矿质养料;土壤中的有机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土壤的酸碱度接近中性,是一般微生物最适合的范围;土壤的持水性、渗透压、保温性等等使土壤成为了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因此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对微生物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对人类来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表6-1. 我国各主要土壤的含菌量(万∕克干土)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资料) 土类地点细菌放线菌真菌 暗棕壤黑龙江呼玛 2 327 612 13 棕壤辽宁沈阳 1 284 39 36 黄棕壤江苏南京 1 406 271 6 红壤浙江杭州 1 103 123 4 砖红壤广东徐闻 507 39 11 磷质石灰土西沙群岛 2 229 1 105 15 黑土黑龙江哈尔滨 2 111 1 024 19 黑钙土黑龙江安达 1 074 319 2 棕钙土宁夏宁武 140 11 4 草甸土黑龙江亚沟 7 863 29 23 塿土陕西武功 951 1 032 4 白浆土吉林皎河 1 598 55 3

大学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题库完整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学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地球被科学家划分为4个圈,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项A)土壤圈 选项B)大气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A 2.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态圈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选项A)大气圈 选项B)生物圈 选项C)水圈 选项D)岩石圈 答案:B 3.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生物循环的特点是( )。 选项A)运转较缓慢 选项B)可循环性

选项C)运转迅速 选项D)以上均是 答案:C 11.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理解 生态系统结构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 )。 选项A)外源能 选项B)生物关系 选项C)营养循环 选项D)能量代谢 答案:D 12.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认知 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不包括( )。选项A)生产者 选项B)消费者 选项C)分解者 选项D)固定者 答案:D 13.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认知 微生物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不包括( )。

选项A)微环境 选项B)稳定性 选项C)协调性 选项D)适应性 答案:C 14. 知识点:1(生态系统) 难易度:较难认知度:理解 成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点是( )。 选项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相同 选项B)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协调畅通 选项C)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比例上合理 选项D)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大致相等 答案:B 15.知识点: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土壤中三大类群体微生物以数量排序为( )。 选项A)细菌>放线菌>真菌 选项B)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项C)放线菌>细菌>真菌 选项D)真菌>细菌>放线菌

微生物学教案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微生物生长是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这是个体生长的定义。繁殖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由于细胞小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又很难划分的过程。因此在讨论微生物生长时,往往将这两个过程放在一起讨论,这样微生物生长又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细胞数量的增加,这是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定义。 第一节细菌的个体生长 细菌的个体生长包括细胞结构的复制与再生、细胞的分裂与控制,本节主要介绍细菌部分结构的复制和细菌分裂与控制等有关内容: 一、染色体DNA的复制和分离 细菌的染色体为环形的双链DNA分子。在细菌个体细胞增长的过程中,染色体以双向的方式进行连续的复制,在细胞分裂之前不仅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而且也开始了二个子细胞DNA分子的复制,例如在迅速生长的细菌里就存在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当细胞的一个世代即将结束时,不仅为即将形成的二个子细胞各备有一份完整的亲本的遗传信息,而且也具有已经按亲本的方式开始复制的基因组(图6-1)。其复制起点附着在细胞膜上随着膜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二个未来的子体基因组不断地分离开来,最后到达2个子细胞中。细菌在个体生长过程中通过染色体DNA的复制,使其遗传特性能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图6-1 细菌个体生长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分离 二、细胞壁扩增 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种"硬"性结构。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壁只有通过扩增,才能使细胞体积扩大。在细胞壁扩增过程中,细胞壁在什么位点扩增,以及它如何扩增这是两个主要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杆菌在生长过程中,新合成的肽聚糖在细胞壁中是新老细胞壁呈间隔分布,证明新合成的肽聚糖不是在一个位点而是在多个位点插入;而球菌在生长过程中,新合成的肽聚糖是固定在赤道板附近插入,导致新老细胞壁能明显地分开,原来的细胞壁被推向两端。 新合成的细胞壁成分肽聚糖如何插入到原来的细胞壁上肽聚糖短肽中第三个氨基酸是含二个氨基的氨基酸,它通过本身的氨基与另一个肽聚扩短肽中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相连接形成肽键,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新合成的肽聚糖可以通过本身的二氨基氨基酸的氨基连到原来的细胞壁肽聚糖短肽中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上,或通过新合成肽聚糖短肽中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连到原来细胞壁肽聚糖短肽中第三位的二氨基氨基酸的游离氨基上,导致细胞壁肽聚糖链的扩增。地衣芽孢杆菌的肽聚糖是以前面一种方式扩增。这样从分子水平上说明了细胞壁扩增的方式。 三、主要生长参数

第4章 微生物的生长

第4章微生物的生长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⑴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概念,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的关系。 ⑵掌握衡量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指标,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⑶了解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微生物生长 1.1微生物生长的概念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其自身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所以: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微生物生长的阶段性,对于单细胞微生物来说是不明显的,往往在个体生长的同时,伴随着个体的繁殖,这一特点,在细菌快速生长阶段尤为突出,有时在一个细胞中出现2或4个细胞核;除了特定的目的以外,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只有群体的生长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均指群体生长。这一点与研究高等生物时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也都与它们的生长繁殖和抑制紧密相关。下面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的规律作较详细的介绍。 1.2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所以测定生长的方法也都直接地以此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 1.2.1 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 是一种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与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在其凝固前均匀混合,或涂布于已凝固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后,从平板上(内)出现的菌落数乘上菌液的稀释度,即可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在一个9cm直径的培养皿平板上,一般以出现50~500个菌落为宜。 这种方法在操作时,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应使样品充分混匀,并让每支移液管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的菌液。有人认为,对原菌液浓度为109个/mL的微生物来说,如果第一次稀释即采用10-4级(用10μL菌液至100mL无菌水中),第二次采用10-2级(吸1mL上述稀释液至100mL无菌水中),然后再吸此菌液0.2mL进行表面涂布和菌落计数,则所得的结果最为精确。其主要原因是,一般的吸管壁常因存在油脂而影响计数的精确度(有时误差竟高达15%)。这一稀释过程的示意图详见实验技术。

微生物的生态试题库

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分章节试题库 (命题人:柯野)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8分)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8分) 第8章微生物生态 一、名词解释 1 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2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指硝酸盐转化为气态氮化物(N2和N2O)的作用 3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4 硫化作用:即硫的氧化作用。指H2S或S0被微生物氧化成硫或硫酸的作用 5 菌根:具有改善织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和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等功能 6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7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8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 9 土壤微生物区系: 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 10 生物降解: 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O2和水的过程 11 BOD5 20摄氏下5昼夜下,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12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 13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4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15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微生物体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损伤甚至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16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物质可抑制她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的一种相互关系 17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18 极端环境微生物:在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19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 20水体的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21大肠菌群指数 22 大肠菌群值 二、是非题 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F ) 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F )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态复习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态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贫营养细菌(oligotrophic bacteria) 贫营养细菌又称寡养菌,少数在低浓度有机质(1-15mg/L)上即可正常生长的细菌。一般生活在海水或洁净的淡水中。 2.大肠菌群(coliforms) 大肠菌群指任何可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的G-、杆状、无芽孢、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一些产气杆菌等。水源、饮水或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代表他们与动物粪便接触的程度,故是饮用水等的重要卫生指标。 3.正常菌群(normal microflora) 生活在健康动物肠道、口腔、皮肤等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 4.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微生态学是在细胞水平和分钟水平上研究微观层次生态规律的学科,其任务为:研究正常菌群的本质及其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阐明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机制;指导微生态制剂的研制,以用于调整人体的微生态平衡 5.条件致病菌(oppotunist pathogen) 在微生态失调状态下,原先属于正常菌群中的一些非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或白假丝酵母等)因伺机大量繁殖或转移至其他部位而引起宿主致病者,称条件致病菌。 5.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无菌动物是一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剖腹产的哺乳动物或特别孵育的禽类等实验动物,放在无菌培养器中加以精心培养而获得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动物,可用于在排除正常菌群干扰条件下研究动物的免疫、营养、代谢、衰老和疾病等规律。 6.悉生生物(gnotobiota) 悉生生物是一类已人为的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无菌植物。 7.根际微生物(rhizosophere microorganisms) 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生活在根系临近土壤,依赖根部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正常菌群 8.附生微生物(epibiotic microorganisms) 附生微生物指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正常菌群,一般指叶面微生物。 9.互生(metabiosis) 互生指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他们在一起生活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相互关系。 10.共生(symbiosis) 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如菌藻共生的地衣,豆科植物与细菌共生而形成的根瘤菌 11.寄生(parasitism) 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后者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12.拮抗(antagonism) 拮抗又称抗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一种生物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生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态

章名:06微生物的生态 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 ) A.互利共栖关系 B.偏利共栖关系 C.拮抗关系 D.寄生关系 答:A 2.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 )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答:C 3.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答:C 4.红萍与蓝细菌之间不仅在营养上互生,且蓝细菌生存于红萍腹腔内,它们之间是一种( )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竞争关系 答:B 5.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 A.缺乏营养 B.高pH C.夏季高温 D.无固定场所 答:A

6.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 A.近海海水微生物 B.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 C.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 D. 表面海水微生物 答:C 7.在分解复杂大分子有机物时,往往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协同完成的,乙种微生物以甲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丙种微生物又以乙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为食物,这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 ) A.互生关系 B.接力关系 C.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答:B 8.地衣中的藻类(或蓝细菌)为真菌提供碳源,能源和O2,而真菌则为藻类提供矿质营养,CO2和水分,它们之间构成了( ) A.互利共栖关系 B.共生关系 C.偏利共栖关系 D.竞争关系 答:B 9.多种微生物生存于营养丰富条件良好的同一环境时,会竞争( ) A.营养物质 B.水 C.空气 D. 空间 答:D 10.两种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有下列特性的是( ) A.形成一个特殊的共生体 B.在生理代谢上各不相干 C. 其中一种微生物可以逐步杀害另一种微生物 D. 其他微生物可以任意代替其中的一种微生物 答:A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

第十章微生物生态 重点与难点剖析 一.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居住的环境的总和. 生物初级生产者非生物无机物 消费者有机物 分解者气候(大气、太阳能、生活空间、水)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是生物圈的组成单元。生物圈中任何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整体都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一片森林等。 种群或群体(population):指属于同一个种的一大群生物(同一个种的生物,不同个体的集合)。 群落(community):指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种群。 能量流: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从一种生物传递给另一种生物的现象。 每一营养级能量自身代谢活动以热的方式损耗 生物死亡后为分解者分解 未被分解,以有机物形式贮存 剩余(10-20%)为高一营养级的生物所消费 热量自身呼吸热量自身呼吸热量自身呼吸 光能光合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自身呼吸热量分解者 营养库(化学物质贮存库) 微生物可以在多个方面但主要作为分解者而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M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 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 能量流动 生产者: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消费者:利用有机物进行生活,一般不能将有机物直接分解成无机物;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

(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其分解功能。它们分解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和植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最后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使用。 (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在一些物质的循环中,微生物是主要的成员,起主要作用;而一些过程只有微生物才能进行,起独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环中的关键过程,起关键作用。 (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具有初级生产者所具有的二个明显特征,即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另一方面其积累下来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链、食物网中流动。 (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一样也是由物质组成和由能量维持的生命有机体。在土壤、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5)微生物在地球生物演化中的作用: 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并进化成后来的动、植物。藻类的产氧作用,改变大气圈中的化学组成,为后来动、植物出现打下基础。 2.M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ing): 指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元素,经生物化学作用在生物圈中的转化和运动。这种循环是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环快: 生命物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P、S), 循环较慢: 少量元素(Mg、K、Na、卤素元素);迹量元素(Al、B、Co、Cr、Cu、Mo、Ni、Se、V、Zn) 课堂讲解碳循环、氮循环 (1)碳循环 碳素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最大组分,接近有机物质干重的50%。碳循环是最重要的物质循环。P75 在好氧条件下,大生物和微生物都能分解简单的有机物和生物多聚物;微生物是唯一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分解的 (2)氮循环 6种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所组成: N2, NH3(NH4 ), NO2ˉ, NO3ˉ, N2O, R-NH2 ?固氮 ?氨化(脱氨)、硝化作用(化能自养微生物: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 ?硝酸盐还原 ?同化硝酸盐还原(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氨,氨被同化成氨基酸) ?异化硝酸盐还原 发酵性硝酸盐还原(硝酸盐作为发酵过程的附带受体,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氨) 呼吸性硝酸盐还原(硝酸盐呼吸,最终电子受体,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氨)?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呼吸,还原成N2O、N2) 三.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1.M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8种:P293 ①中立生活:没有关系 ②偏利作用:一个受益(必需),一个无影响。 偏利:岩石表面的微生物生长,使不溶性的无机盐溶出;降解多聚物产生有机酸,代谢有机酸生成甲烷; ③协同作用:互相获利,但可以单独生活,种群可以替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