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

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
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

论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

一、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的必然性

二、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方面

三、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论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

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经营困难企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优势企业如何成功重组整合困难企业,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融合的好,员工就会很快思想统一、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奔向新目标,融合的不好,就会形不成和谐,工作就会出现被动,甚至会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课题。

一、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的必然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独特的得到员工认同和接受的价值准则、信念、期望、追求、态度、行为规范、历史传统,乃至思想方式、办事准则等。员工的一切行为是由文化的指导,要想顺利实现重组整合后的企业发展目标,就得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来支撑。企业重组的过程是企业文化整合与优化的过程,是不同企业文化的渗透、磨合、优化过程,只有文化融合与重塑的成功,才能真正取得企业整合重组的成功。

企业文化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象设备、厂房等资产立即就可以叠加在一起,而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新文化的一次再造,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但要在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而造成重组的不和谐,实现重组双方的平稳对接,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对新企业的认同感和执行力,还要挖掘和清理重组双方各自的文化资源,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双赢模式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整合重组后的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方面

1、企业新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愿景不能与员工达成一致,会使企业缺乏凝聚力。

企业整合重组,特别是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收购整合,往往是强势企业注入的资金,派主要管理人员带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组建新的企业核心团队,在原企业的经营场所带领原企业的员工队伍进行新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从管理层到员工做好细致充分的沟通,让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白变革对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和对个人带来新的机会和利益,明确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与管理理念,并得到员工的理解与认同,达成共同愿景,特别是企业性质、核心团队,管理构架,产品定位等都没有大的调整时,员工会对新的企业发展前景产生怀疑态度,为我们在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的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工作带来阻力。

2、经营管理体制的冲突,会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每个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营,必定积淀了自身所独特的文化,使员工形成了自己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甚至在一些老企业存在着一些人脉网络。企业整合重组也就是通过收购整合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的一次变革,是对企业管理构架、机制、流程等一系列程序的一次重新排列,那么就会有一些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要受到冲撞,一些人会得到新的发展平台,一些人会受到挫伤,那么这些在变革中受挫的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与沟通,个别人会受一些狭隘思想的影响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会对新公司的管理产生抵触,有时候一个人的情绪会在员工中影响一片,这对我们整合后,树立员工信心,增加员工归属感很不利。

3、员工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会使员工缺乏安全感。

一般前来整合重组的企业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被整合企

业员工大都对新企业有较高期望,期望新企业生机勃勃有新的希望,期望自己的收入比现在更高。因为对于员工来说,无论企业怎么改革,谁来当老板,他们衡量的标准都很简单:“今天的个人利益是否有所提高,今后的个人的利益是否能有保障”。而现实中,这一切期望的实现都是要建立的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的,新企业成长也是一步一步有个过程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一下子就会上升到一定高度,如果在这方面对员工宣传与梳导不够,得不到员工的正确理解,一旦整合后企业一时不能满足员工期望,员工会产生失落情绪。

三、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前做好企业文化融合方案,做为企业整合重组方案的一部分同步推进。

企业的整合重组前都要安排专业人员对的评估人员对被整合企业的资产、产品、市场、员工队伍等进行调研、评估与分析,然后制定整合重组方案,然后按方案一步步的实施,在这之前首先要摸清双方企业的文化基础,组织专门人员了解双方企业的文化特性,文化差异和共同点;其次要确定经过整合双方的沟通一致,达成共识的整合行动纲领,即要明确重组后新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经营理念以及产品、市场定位等,所要倡导的能够促进新企业和谐发展,使组建后新企业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然后要抱着尊重原企业文化的态度,从高的起点出发,看哪些是需要继承发扬的,哪些是需要抛弃的,哪些是需要结合提升的,从深层结构和内在本质上探索,找出切入点,抓住核心,制定企业文化融合方案,列入企业整合重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层层推进。

2、要把打造适合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优秀团队作为基础,推进企业新理念、新思想。

组织机构设臵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的构建,这是企业整合重组后,能否按照决策者对企业的预期规划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的成员首先,要能够适合新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其次,要充他融合,高度统一,能够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研究文化融合与创新,对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推动;只有核心管理团队的充分融合,与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提出的理念达成共识,形成默契,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才能实现自上到下的加强企业文化理念沟通,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下属员工对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全面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同时,为保证新的企业理念的贯彻畅通和不致变形,还要对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使用受过主导文化熏陶的人才充任重要管理岗位,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处理一些事情方式和观点,把企业所倡导的新价值观,新思想,新理念渗透传输给周围的员工。这种调整面不能过宽,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3、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日常宣传思想教育,引导员工按新的轨道前行。

员工是有思想会思考活生生的人,如果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追求、管理思想、制度要求、行为规范没有及时占领员工头脑,那员工固有的思想、固有的观念、固有的习惯就很容易支配员工的行为,那就非常需要重组整合后的企业加大文化培育力度,能让所有的员工明白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追求、管理思想、制度要求、行为规范是什么。这就需要新企业较快推出自己的管

理制度,把企业的基本理念体现到各项制度中去,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转化为广大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自觉行为,使企业融合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和操作规范化的良性轨道。同时要加大贯彻落实制度的宣传思想教育力度,营造贯彻落实制度的良好舆论环境。新企业文化能否尽快被接受,除了组织强力推进外,还得一靠管理者人格的力量层层推进。只有信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管理者就要带头用自己的言行示范给大家看,要在员工中树好威信,这样管理者所推行的各种理念和制度才有会人听、有人信。同时要全方位、多途径的为员工耐心仔细地宣传和讲解所推行的各种理念、制度,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让其信服,乐意按要求去做。

4、要建立畅通的企业文化勾通传播渠道,使员工处处受到熏陶,时时受到感染。

一是要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要充分体现公司的追求,公司的价值观所在,要旗臶鲜明地提出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符合公司文化的人和事要大力肯定和表扬,对违犯公司规定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引导员工按照新的员工行为规范自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要突出本公司行为特点,让员工通过参予活动受到教育,通过内部工作会议、宣传栏、报纸、广播等渠道加强企业与员工,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之间的沟通,使新的企业理念被企业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并落实到行动上。三是充分利用公司标志、标识在公司报、公司网页、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和产品包装、生产车间的布臵等方面都使用统一视觉标识,宣传公司、塑造企业新形象,使员在这种和谐一致的物质环境氛围中,产生对新组合企业的整体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员工的荣荣誉感和自豪感。

5、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培育和弘扬新企业文化,让其成为助推公司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行政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是企业文化的首创者,也自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推动者。党工团分别作为政治和群众组织在企业就要想方设法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企业贯彻执行,使广大员工利益得到维护和实现。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现阶段头等任务,这些在企业的落实就要落脚到使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上。大量的事实早已告诉人们,企业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得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党工团组织的任务。党工团组织就要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各自优势,以文化人,使党团员成为本企业文化践行的先锋,使员工成为本企业文化践行的主人,人人为公司发展添砖。

总之,企业文化建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手段,重组整合后的企业尤其需要尽快把职工凝聚起来,尤其需要把文化融合好,这就需要管理者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融合,认真做好企业文化融合,以文化导航引领企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完整的公司企业文化实施计划方案

XX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 (3) 一、理念篇 (4) (一)基本建设思路 (4) (二)指导思想 (4) (三)建设实施方针 (5) (四)建设实施的原则 (6) 二、规划篇 (8) (一)企业文化的四个方面 (8) (二)企业文化的具体构成 (8)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9) (四)企业文化实施需知的四个理解 (11)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13) 三、落地篇 (15) (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组织与推动 (15) (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的载体与形式 (15) (三)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落地的三步曲 (16) (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要点 (17) (五)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19) (六)借助PDCA循环,动态改进文化工作 (19) 四、总结 (20)

前言 文化建设是理性改良和感性突破的结合,是一种平衡。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价值观的革命,但实践中却需要理性的改良,一步步耐心地牵引。文化建设本质上拒绝浮躁,但实践中也需要感性的突破,用绚丽的表相点燃起所有人的激情。所谓理性改良,意味着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搭建员工事业平台。所谓感性突破,意味着应该通过或激动或温暖人心的各种活动,高速进入一种文化的氛围。感性呼唤,理性给予,建立起对文化的信心,从而完成自我的革新,两者缺一不可。 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运动,也是组织最深邃的变革。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统一。整个文化实施过程,是组织成员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对自身思想深处价值观的检讨过程,是对自身习惯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反思、改进过程。人是倾向于维持均衡状态的,文化的变革与演进需要外界压力提供强大的动力,使组织及其成员的变革的动力大于自身惯性的阻力。有智慧和毅力的组织终将意识到,文化建设投一报万,是最辛劳但也是最伟大的自我投资。 行胜于言!思想的跳跃是为了行动的飞跃。文化只有和行动统一起来才有意义,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远远重于其表述形式。一个组织的文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这个组织提出了多少漂亮的口号,而在于这个组织是否长期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把他们渗透到整个组织当中,形成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契约,从而自然而然地规范成员的言行。只有行动,xx文化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行动,xx文化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只有行动,xx文化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探讨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探析 “十·五”期间,国家局先后提出“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行业改革要求,确立“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红塔集团抓住时机,调整战略,加快发展,提出“突出主业,提质创新,以企业内部成长为主,适度向外扩张,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红塔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围绕这个战略,有针对性地加快联合重组。在此过程中,红塔集团在管理整合、文化融合、品牌整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红塔实际,就如何在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方面进行探讨。 一、红塔集团联合重组历程 红塔集团联合重组基本情况

表1 红塔集团联合重组走过十年历程,从省内到省外,从松散到紧密,从单一形式到多元形式。1995年,成立以玉溪卷烟厂为核心企业,以松散形式拥有大理卷烟厂等其它成员企业的集团公司,即玉溪红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对长春卷烟厂进行承担债务式兼并,开创全国烟草行业的跨省兼并先河。同年,楚雄卷烟厂成为红塔集团一员。2002年,与海南省烟草公司共同组建海南红塔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在烟草行业中首例以股份制方式进行合作。2003年,与辽宁省烟草公司进行股份制合作,成立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进一步推进联合重组,理顺与楚雄、大理卷烟厂的关系,取消两家企业法人资格,使其成为集团的两个生产点。(详见表1) 二、红塔集团联合重组过程的企业文化融合实践

文化的融合首先应当是观念的融合和思想的融合。对于成员企业而言,注入新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因为陈旧的观念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企业融合最大的阻力。过去红塔推崇“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并因此创造了无数奇迹,树立起中国民族工业一面旗帜。如今,红塔人不断勇攀高峰,延续以前企业精髓,提炼出“山高人为峰”企业理念。为此,红塔于2004年在联合重组的基础上,组织各成员企业召开企业管理研讨会,中心议题是“通过品牌整合和管理整合,进一步提高集团竞争力”,并结合“先教活动”和“两个利益至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努力培育以“山高人为峰”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同时,红塔通过到成员企业所在地举办各种重要会议的方式,搭建文化融合沟通平台,例如,2006年集团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大理召开、集团办公室会议在沈阳召开、集团QC成果发布会在大理召开等。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逐步认同红塔优秀文化,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构建和谐红塔。 其次,通过中层管理人员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为传递红塔的文化和管理思想,并吸取各自先进文化,集团采取互派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轮换等方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实施联合重组以来,集团陆续派出一批年轻、文化程度高、有开拓创新、熟悉烟草业务的中层管理人员充实到成员企业,并同时充分依靠原企业的党委领导保持政治稳定和思想稳定,形成强有力、团结一致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广中层管理人员和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植根于社会文化,有着特定的丰富的内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目标、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以及它们的外在表现——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最本质的东西,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竞争的深化,所有竞争的方式,内容最终都将升华归结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世界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兴起于欧美。其历史背景是:70年代至80年代世界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呈现“白热化”趋势,作为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在经济竞争中屡屡败北,而东方日本却大势发展,有取而代之之势。于是一向以老大自居的美国企业界与学术界,与80年代初派出大批专家、学者对日本企业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日本企业的管理并不象美国那样精确、严密,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技巧。他们通过近两年的考察、深切感悟到日本企业内部的信任和亲密性,企业内的一些观念以一种文化的形态沉淀于企业的管理中。正是积淀在日本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因素,才使日本的经济由衰败走向成功。而美国人恰恰是忽视了这些,认为亲密性只能与教堂、家庭的产物,反对人们在工作单位里能够或应当有亲密性的想法。日本的成功,使他们不得不承认:“在一个成功的工业社会里,亲密性既存在于工作单位也存在于其它环境里。” 这样,从7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研究文化的热潮。一时间,理论界与企业界纷纷以调查、访问或总结经验的形式著书立说,发表对企业文化见解,使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广泛流传起来。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外企业发展成功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象一根细带,把职工和企业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苹果公司在初创之时,员工欣然将自己视作“苹果人”,这使员工们往往愿意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关键是对员工的重视,视员工为企业的权利人。一句话,要想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和企业共进退,最主要的是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成功与好处。只有在这样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工商管理 >> 企业文化 >> 论文正文→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胡学阳发布时间:2005-11-15 - 对新时期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面对我国电信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作为国有电信企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电信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带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特殊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瞄准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引进、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等一切必要手段,迅速发展本企业,同时必须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这种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重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一)正确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何谓企业?尽管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但詹森和麦克林(JensenandMeekling,1976)对企业的定义更为贴切。他们把企业定义为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如同大多数其他组织一样,是一种法律虚构,其职能是为个人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充当连接点;就企业而言,这“一组契约关系”就是劳动所有者、物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提供者、产出品的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关系。由此可见“企业既是个

人之间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点,又是一个层次组织”,也证明了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单位,而且是一个联系个人、组织和社会的纽带。 因而,企业除了它经济功能外,它还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可以说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厉以宁,1992)。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理念的提出、建设与最终形成,是靠人来实现的,应当说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努力的结果,但是在其中企业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家就是那些“能抓住机会引进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改进企业的组织机构,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所有者或企业经营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家所具有的特殊的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的能力,被称为企业家才能或企业家精神。可以认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精神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

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同类企业的基本标志。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柳汽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了我们到底要怎么把企业文化融入我们的工作中去。 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人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因而而企业文化重在对人的最大潜能的发挥,而这种潜能的最终目标是转变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柳汽的企业精神是:“自立自强、创优创新、同心同德、为国为民”,它一种动力,一种工作理念,它是公司的生命和灵魂,使公司走向成功,使公司的一切工作都以卓越的成效完成,真正做到“更上一层楼”。而核心价值观“持续改进,创优创新;靠大靠强,质量优先;海纳百川,客户至上”更是对柳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持续改进”强调积累,积少成多,化时间为空间,积累一点点的进步为巨大的进步;“创优创新”要求我们每位员工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就能找出更好的方式给客户创造最优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回报;“靠大靠强”则要求我们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以更好的企业为标杆,包括他们的组织、文化、管理都应该成为我们整个生产经营,使我们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质量优先”说出了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海纳百川”指出了汽车行业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的企业,汇聚各种人才,先进的技术管理,彼此相互融合、创新,企业方能做强做大;“客户至上”,顾客就是上帝,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出发点,提高公司产品的知名度。目前,我公司和国内外大公司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同时我们的产品和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比也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唯有通过“持续改进,创优创新;靠大靠强,质量优先”,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柳汽精神,用不变的核心理念来迎接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企业的经营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人,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武装人,塑造人,鼓舞人来实现企业和谐,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只有我们每位柳汽人在日常工作都能注意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柳汽企业文化要求并有意识去改正,处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把企业价值观溶入到工作中,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 篇二: 5月30日,董事长充满激情的8个小时的精彩讲解和培训,把经过十四年的积淀、沉蕴的企业文化,提炼了出来,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欢欣鼓舞,我深深地感到,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当前企业发展的瓶颈一定会由此而突破,企业一定会由此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基业长青得到了切实保障!

从案例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从案例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从案例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2018年12月27日 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更或即将迎来重大变更时企业在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更或即将迎来重大变更时,,必须进行文化变革和重构必须进行文化变革和重构。。神华包神铁路集团包神铁路集团((简称包神铁路集团简称包神铁路集团))整合重组后整合重组后,,企业管控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管控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重组后企业战略的制定业战略的制定、、资产的优化资产的优化、、业务的调整业务的调整、、管理的整合固然非常重要管理的整合固然非常重要,,而企业文化的融合则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则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包神铁路集团组建于2013年,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由神华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甘泉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神华新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而成,集团所辖包神、甘泉、巴准、塔韩4条铁路线,正线总里程将近750公里。 2004年12月,包神铁路公司正式启动企业文化建设,2008年开始在《神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指导下,包神铁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并发挥积极作用;到2010年,包神铁路公司初步形成了具有行业特点、包神特色的企业文化,并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员工生活中,成为包神铁路公司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竞争力。 随着企业的发展,包神铁路集团内部的文化体系构成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原包神铁路公司的文化、甘泉铁路公司的文化、新准铁路公司的文化与来自准能集团、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大准铁路等企业员工带来的文化没有能够很好地融合,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企业发展软实力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016年初,包神铁路集团启动了企业文化体系的融合重构工作,对集团文化体系进行梳理和提炼,经过一年时间的访谈、调研、总结、提炼、征求意见和不断完善,2017年2月,全面构建了以“奋进文化”为主题的包神铁路集团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的融合与重构 企业文化的融合与重构 通过整合重组成立的神华包神铁路集团,三个子公司、两个分公司的架构,造成了企业文化的多元性,如何融合重构企业文化,成为包神铁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企业文化融合构建的方法步骤 企业文化融合构建的方法步骤 1. 成立组织机构 包神铁路集团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子分公司、各单位和机关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党委工作部作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与咨询公司专家共同组建了包神铁路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组,按照推进计划,全面开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各个阶段的工作。 2. 访谈调研阶段

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如何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个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奢谈文化?文化是软性的东西,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应该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够完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部分继承原有的制度体系)。为此,办公室组织主要的职能部门开展了为期超过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过完善公司统一的制度并强化实施,加强公司的统一管理和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威管理,规范性的制度及落实。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条款,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关键,该项工作要取得公司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因而为后期的推行减少阻力。同时,由于完善的制度从而逐渐改变过去的不完善管理色彩,公司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业务量和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个人认为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业口号、企业发展远景和愿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观之于个人人生的发展一样。这些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些内容需要企业董事长等核心高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导部门或第三方(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共同完善这些内容,将董事长的经营思路、理念、价值观、品德修养等正面

的东西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高度概括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发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是一项非常抽象、高难度的工作。 三、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一个体系,反对文化的教条化,但是必须形成一个文字表述的、可内部学习传播的、持续发挥影响、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体系。由于很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规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梳理、引导、引申和规范。例如,在公司中长期形成了董事长对犯错中高层(以及其他高层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高额罚金处罚的习惯,这种处罚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极不规范。为此,将罚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同时融合进员工责任文化中,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使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类似的还有,公司高层领导对员工奖励也有随意性,可能因为你提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而受到嘉奖、表扬,年终评奖缺乏标准和透明,导致高额的奖励并不能获得应有示范效应,并没有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让员工明确如何积极表现来争取表彰,同时通过评奖、颁奖等相关活动及配合的宣传营造争做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的氛围,奖励优秀先进员工的示范效应彰显。公司高层多次对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经济支持,慰问员工家属,将企业的这些行动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建立独具特色并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员工关爱文化”,将这些偶发性的行动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层面,通过组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对企业文化的思考 九略管理顾问公司李永瑞芦岩 两中标王后的秦池曾经名噪一时,销售额曾一度攀千(万)上亿,但最终也没有逃脱淡出"江湖"的命运。巨人集团曾是中国民营企业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在建造巨人大厦时充满了太多的不理智,十数亿的资产也难以偿还巨额债务,最后不得不破产谢世。强大的王安电脑同蓝色巨人IBM 公司多年的对峙中,正要抢得上风时,固执的王安却将各种机会拱手让给了对手,王安电脑由此走上了不归路???等等。这些案例,国人耳熟能详,经济学家们对其经济方面的原因已经作了泼墨如云的剖析,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企业文化方面的原因,则少有涉及。 企业文化源远流长,但人们对它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一直没有充分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相继完成,现代企业的雏形-手工作坊在世界各地开始兴起,企业文化便开始萌芽,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始终隐藏在企业的具体运作之后,非常强而有力地左右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论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很少主动地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因而,这个时期的企业,就象没有定向设备的野战部队,经营,大多凭感性经验或简单的市场调查瞎闯;

管理,不知其大,也不知其详,还不能预先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如何走,战战兢兢,生死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首先从西方企业界开始,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企业界,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在中国,很多着名的企业,如海尔集团还专门设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心。经过这20来年的研究,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众多的企业如着名的IBM 公司、麦当劳快餐等,都从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企业文化有三种类型:产品主导、服务主导和综合型 从企业文化的定义上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产品主导型的企业文化;二是服务主导型的企业文化;三是综合型企业文化。这三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各自有一些特点如下。 一是产品主导型企业追求的产品质量第一,强化生产过程的细致入微的企业文化。对于制造型企业,其生存和发展之本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对产品生产过程的严格把关。只有对这两者同抓并举,企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海尔是一家以生产家电产品为主的制造型企业,不但在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上领先同行,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更是精细入微,海尔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法即OEC 管理法和其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事件中的两件:一是"砸冰箱建立全新的质量意识";二是"范萍事件"引发的二比八责任包干,乃至他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员工行为规范,等等,都标志着产品主导型企业文化所强调的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文化理念。

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融合对于企业并购重组意义重大 企业并购重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选择。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并购重组日益受到许多跨国公司乃至国家政府的极大关注。在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也得到了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并购重组成为国有企业优化结构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形式。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据初步统计,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仅中央企业的并购重组即达60余家,如果加上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内部及所属企业之间的重组调整,以及与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其数量更大。今后几年,国资委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将充分发挥出资人的作用,以市场化的方式,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做强做大优势的国有企业,着力培养和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当前,围绕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正在迈出新的步伐,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工作将进一步推进。 企业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企业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企业并购重组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并购重组后企业战略的制定、资产的优化、业务的调整、管理的整合固然非常重要,而企业文化的融合则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内外许多企业并购重组的案例说明,由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互不认同,导致重组后的企业效率低下,甚至走向失败。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并购案例,调查显示,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因素中,文化的差异高居首位。在过去两年里,国际上大的企业并购案中,65%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公司重组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得出了同样发人深省的结论,重组10年后只有近1/4的公司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各重组方企业文化不能很好融合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埃克森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后因未考虑公司文化差异,导致“埃克森办公系统”项目失败;20世纪90年代巴黎迪斯尼乐园因过于注重美国文化而忽略了欧洲文化背景,造成经营上的 举步维艰;美国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两家企业并购重组后,因文化难以融合而难题不断。为什么这么多大的企业收购成功了,但却“集而不团”、貌合神离,甚至格格不入呢?究其原因,就是重组过程中,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以重视,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重组过程中,它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不能或缺。要避免“集而不团”的现象,使企业的并购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中央企业积极探索企业文化融合并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 众所周知,企业的并购重组是为了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规模的扩大、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其中既包含资本和资产的“硬实力”,也包含企业文化这个“软实力”。可以说,企业文化的融合是重组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强大动力。 与此相反,也有一些企业重组并不成功,特别是海外并购屡遭重挫,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不相容性与冲突便是其重要根由和首要因素。尤为突出的案例是2009年河北建龙集团与吉林通化钢铁集团的并购重组。 是年7月24日,通化钢铁集团的近3000名职工集会抗议建龙集团入主,竟将后者委派、刚到任的总经理陈国君围殴致死,集团子公司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当晚,吉林省政府紧急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的重组,事态方趋于平复。这起震惊全国的公共事件的背后就是企业文化冲突激化引发的。据有关人士分析,建龙集团无视通钢职工的合法权益,新任总经理宣布“让工人全体下岗”的极端做法,成为企业内对抗冲突爆发的导火索,其教训实为深刻、惨痛。 据科尔尼爱理顾问公司对世界115个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例调查结果显示:大企业并购案中的65%是失败的,折射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不相匹配性。可见,企业重组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企业文化能否有效融合,往往成为企业重组成败的关键因素,必须充分引起重视。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分析 深思企业重组中文化融合的成败得失,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究其原因,却有着共性特征。

(一)客观因素:企业文化融合的易被忽略性和更替的迟缓性。 首先,由于企业的价值形式根植于企业深层,使得文化过程衍化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往往令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但一旦引致激化,则也不易于把控。其次,重组并购 中的企业文化融合与并购行为相比,前者属于“慢变量”,而后者 为“快变量”。重组之后,原有企业的文化惯性依然会延续,需要 经过一定阶段的磨合才能融化,其滞留效应决定了企业文化融合的' 长期性特征,加大了并购中的整合难度。 (二)主观因素: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失当。 1.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整合缺乏意识或认识模糊。目前国内对于企业文化概念的理解,主要来自于美日企业范例的解析,往往注 重于结果和可观测的表征,也缺乏运用企业文化导向企业行为的经验。导致出现四个缺陷:一是对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企业和 员工的根本利益缺乏充分认识,总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重组 并购中只要硬件完成合并,企业文化自然就会融合到一起。二是对 企业文化诠释过分政治化、抽象化,造成“高、大、空”现象,可 望而不可及。三是把“企业文化”简化为一种“口号”或片面地等 同于文化娱乐活动,对企业文化整合的层次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 整合错位,难以奏效。四是对企业文化整合的难度、复杂程度和个 性化、持续化、系统化等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直接影响了企业 文化整合的实施。 2.企业文化整合与重组并购没有同步开展,往往要到并购协议签订之后才开始考虑,致使措施滞后行动脱节。实际上,文化整合与 并购重组并不是两个分立的过程,从一开始就需要拟定与并购目标 相一致的文化整合计划,保证重组顺利开展。 3.对于企业文化整合的态度和方法失当。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整合应在确认原有企业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有意无意地将并购企业的文化强制性 地灌输到被并购企业,不仅损害了文化整合应有的“杂交”优势, 更可能种下对抗与冲突的种子。现实中,恰恰是并购方企业的“战 胜者”姿态而引致被并购企业员工的强烈逆反心理。

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6:17.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南芳 [导读]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哈尔滨站委员会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和弘扬铁路行业精神,车站工会从认真思考如何把文化建设融入运输安全、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入手,积极探索关于车站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以实际行动全面加强铁路行业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重点任务进行调研: 一、要大力加强思想精神文化建设 1.提炼企业精神(工作理念)。围绕哈站不同历史时期,在职工身上所体现出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优良传统进行提炼,从经营管理、安全理念、服务理念、自身价值等方面找准最佳结合点,归纳、总结出最能体现哈站人精神风貌的企业精神或工作理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精神(工作理念)可通过在职工中广泛征集的方式,集职工群众的智慧,征集特色鲜明的理念格言,作为子文化普及推广。 2.凝聚精神力量。创作《站歌》,并在职工中进行传唱,增强企业凝聚力。在职工中征集能够代表车站特点,反映职工精神风貌的站标,并在网站、胸牌以及必要的办公文档、对外宣传画册中大力推广使用。丰富民主管理载体,及时传达上级精神,落实上级要求,宣传工作在现场的职工的先进事迹,激励职工更好更投入地工作。 3.宣传阵地建设。整合、规范各职场的宣传栏,指定部门定期更新维护,做到一个时期一个主题,一个活动一项内容;更新对内、对外宣传揭挂,以职工在工作中感悟到的安全警句、服务感言为内容,制作宣传板,悬挂在工作职场。以“主题鲜明、格调统一、内涵深刻”为基本要求,对贵宾室照片、壁画全部进行更换。更换后的照片、壁画,要既能反映北方民俗特点,又能宣传地域风光,既有哈站发展足迹,又有职工生产作业场景。 4.提升服务标准。倡导职工文明着装,统一着装制服,佩带服务标志、身份标志、党团员标志。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制作客运系统服务行为规范及服务标准影像资料,以直观的形式促进服务行为的统一化、标准化。 5.组织形象推广。加大对外报道力度,畅通社会大众了解哈站、理解哈站、支持哈站的传播渠道。加大办公网和互联网两个网页建设,力求页面美观、内容充实、维护专业、功能完善。在开通新浪网官方微博的基础上,开通其它各大网站官方微博,将车站便民利民举措、出行信息资讯等及时向社会发布。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我站在新产品开行、新举措推出以及突发事件应对处理过程中,在与旅客、社会沟通上,体现实际价值和效能。 二、要大力加强管理行为文化建设 1.经营管理文化建设。进一步统一科室、车间、班组各个层面的表、簿、册、盒的设立,做到实用不繁琐,美观不浪费;统一制作文档材料封页模板,规范文档行文要求,统一基础资料目录类别;要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把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具体制度中,整合规范各类规章制度、工艺流程、作业标准、奖惩机制等所有经营管理行为,形成符合车站实际,便于运用操作的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大力抓好“职工代表对话会”制度、职工代表视察活动以及合理化建议征集等一些制度的落实和活动的开展,增强干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增运增收,节支降耗。 2.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在职工中征集安全格言,在职场悬挂安全寄语,让职工做出安全承诺以及在职工中进行事故案例教育等多种形式,强化安全教育,努力形成“安全大如天,责任重于山”的安全价值观。紧紧围绕西站开通、高铁运营,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等对安全工作的新要求,完善安全规章、作业标准和考核奖惩制度,更好地规范和约束职工作业行为。要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好班组长培训班、新职工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职工生产技能运动会,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开发并使用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发挥科技保安全作用。 3.服务文化建设。要以“两学一做”活动为载体,以“方不方便、顺不顺畅、舒不舒心”作为检验服务工作的标尺,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制作服务旅客专题片,通过对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的规范,让服务彰显出应有的魅力。要对服务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明确“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10字文明用语的使用,规范职工着装标准和换装日期,提高搞好服务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干部职工服务意识的教育,组织客运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客运系统干部职工礼仪形象规范》和《服务礼仪通用标准》,通过作业标准的全员模拟演练、开展军训和服务礼仪的培训,应急预案的演练及路风案例、旅客伤处理案例的教育等,提高客运干部职工的服务技能。推行和深化“猎取式”服务,在重点区域、重点时间段设立流动服务岗,发现旅客有困难、有需求时,主动上前服务,满足旅客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积极推行链接式服务、自助式服务、无障碍服务、无干扰服务、个性化服务等特色服务项目,努力打造不同层次的客运服务优质品牌;要通过打造服务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优质服务工作法等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党内优质服务品牌,辐射和带动客运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要不断总结服务方法,推行“异地票快速售票法”、“移动式主动猎取对象服务法”等。改造服务设施,从设备设施上体现便民利民。 4.挖掘老站百年文化。要挖掘和盘活哈站自身的教育资源,用百年老站的文化底蕴,用朱莲香、“爱心服务队”等不同时期的不同服务典型,通过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体会,弘扬精神、传承做法,赋予“老典型”以“新内涵”。同时,面向社会、面向职工,开展征集老照片活动,回顾哈站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不同的历史使命,弘扬老一代哈站人的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要通过设立“哈站历史博物馆”,将车站历史、荣誉、发展情况等资料进行留存,每年对新入路的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引导,激发他们对车站的认同感。 5.选树先进典型。要有意识地培养典型,善于捕捉不同职工的不同闪光点,从不同侧面,带动和鼓舞更多的干部职工用心工作、用心服务,并凸现其在服务社会、服务旅客过程中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价值。要大力宣传典型,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品牌效应,体现特色服务品牌的内在魅力,发挥其示范引导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大力加强环境设施文化建设 1.优化车站环境。车站保洁专业化管理,按照点、线、面界定保洁区域,分层、分段,按照不同保洁方式进行保洁作业;发挥线路保洁和职场保洁两支队伍的主体作用,对站区环境进行盯控式、滚动式清扫。协调市政、广告传媒等部门,做好灯饰亮化、立面美化等工作。

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摘要:企业文化也称作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化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also called the organization culture, an organization by its values, beliefs, ceremony, symbols,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manner of its unique cultural image. enterprise culture is a kind of new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the enterprise to really step into the market, out of a fast development, benefit is good, the overall quality enhances unceasingly, makes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ath, we must popularity and deepening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探析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探析“十·五”期间,国家局先后提出“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行业改革要求,确立“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红塔集团抓住时机,调整战略,加快发展,提出“突出主业,提质创新,以企业内部成长为主,适度向外扩张,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红塔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围绕这个战略,有针对性地加快联合重组。在此过程中,红塔集团在管理整合、文化融合、品牌整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红塔实际,就如何在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方面进行探讨。 一、红塔集团联合重组历程 红塔集团联合重组基本情况 表1 红塔集团联合重组走过十年历程,从省内到省外,从松散到紧密,从单一形式到多元形式。1995年,成立以玉溪卷烟厂为核心企业,以松散形式拥有大理卷烟厂等其它成员企业的集团公司,即玉溪红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对长春卷烟厂进行承担债务式兼并,开创全国烟草行业的跨省兼并先河。同年,楚雄卷烟厂成为红塔集团一员。2002年,与海南省烟草公司共同组建海南红塔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在烟草行业中首例以股份制方式进行合

作。2003年,与辽宁省烟草公司进行股份制合作,成立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进一步推进联合重组,理顺与楚雄、大理卷烟厂的关系,取消两家企业法人资格,使其成为集团的两个生产点。(详见表1) 二、红塔集团联合重组过程的企业文化融合实践 文化的融合首先应当是观念的融合和思想的融合。对于成员企业而言,注入新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因为陈旧的观念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企业融合最大的阻力。过去红塔推崇“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并因此创造了无数奇迹,树立起中国民族工业一面旗帜。如今,红塔人不断勇攀高峰,延续以前企业精髓,提炼出“山高人为峰”企业理念。为此,红塔于2004年在联合重组的基础上,组织各成员企业召开企业管理研讨会,中心议题是“通过品牌整合和管理整合,进一步提高集团竞争力”,并结合“先教活动”和“两个利益至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努力培育以“山高人为峰”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同时,红塔通过到成员企业所在地举办各种重要会议的方式,搭建文化融合沟通平台,例如,2006年集团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大理召开、集团办公室会议在沈阳召开、集团QC成果发布会在大理召开等。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逐步认同红塔优秀文化,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构建和谐红塔。 其次,通过中层管理人员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为传递红塔的文化和管理思想,并吸取各自先进文化,集团采取互派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轮换等方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实施联合重组以来,集团陆续派出一批年轻、文化

企业并购的融合策略

企业并购的融合策略 企业文化并购融合的具体实施要由物及人,由下至上,循环往复, 评估改善。 (一)、企业文化的营销在并购前就已经开始了并购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并购的目的是获得优质资产、资源或者能力,由此让企业更具生命力。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很大一部分的并购行为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并购主体未从并购企业中获得预期的竞争力贡献,同时,起初看来并购企业的亮点也不知去向。经常性地,我们都会把并购的不成功归结为并购双方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刨去正常经营行为中遇到的大经济环境、产业及行业环境变化对并购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外,企业文化在并购中到底发挥一个怎样的角色,是不是正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并购成败的关键在于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成败。 企业文化的营销在并购前就已经开始了尽管目前的金融危机加快了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但事实上,在并购前双方就已经严格审视了彼此的文化。因此,在并购实现过程中,就会出现并购企业选择的并购主体往往不是出价最高的企业。那么,如果想成功实现并购,并购双方进行各自的企业文化营销就是必要和首要的。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深刻鲜明并持续坚守的文化,决定着企业本身的 能力及发展前景。尽管企业文化存在产品及服务的外在表现,但更 为核心及真实的文化仍然蕴含在企业内部。所以,并购双方在寻求并购机会之前就要进行有意识的针对企业文化的营销。

这个阶段最有效率的企业文化营销,即为企业文化展示。所有并购主体与并购企业之间关联的界面都是展示的舞台。并购主体的领导者风格、谈话方式、团队关系,甚至衣着、名片及文本文件等等都是展示的介质。这种展示就像两个新认识朋友之间的相互打量,本文来源于公务员之家范文中心:/ 尽管半个脑袋负责信息收集,理性判断和思考,但另半个脑袋给出的才是最终的感性的判断,当然这些感性来自无法明确指出的不经意的多个细节积累。 企业文化营销,对并购双方来讲,营销的结果是获得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坦诚,彼此融为一体的意愿。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平台,才可能建立起日后双方沟通的语境,行为的概念,也才可能并购后在大企业发展理念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改变。 (二)、并购企业的中高层是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缓冲和桥梁无论并购前期做好了怎样的并购后企业文化融合的铺垫,当并购消息一宣布的时候,并购企业员工多半还是要下意识地表现出恐惧、茫然甚至失落。这种第一反应不区分并购主体是谁,起初的动机如何,只是一个类似在对自身界定范围发生质变时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即便是企业内部在进行某种大的变革时也会出现。正因为这样,并购主体此时不需要急于去扑灭这种紧张感,忙着给予各种各样的承诺,重要的是给并购企业时间,让它自适应调整。 现在的情况是,企业并购的行为对于某些行业来讲频次之高似乎 可以看作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管理者之外的一般员工甚至对并购行为不以为然,并购初期对并购企业的情绪促动对象更多集中在企业中高层。此时与并购企业的高层在并购后战略方向调整上要沟通彻底,保持理解一致。要明确,再明确并购企业在大企业中接下来的定位、使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