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作物遗传资源核心样品的统计方法

建立作物遗传资源核心样品的统计方法
建立作物遗传资源核心样品的统计方法

建立作物遗传资源核心样品的统计方法

王磊魏兴华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建立作物遗传资源核心样品中的统计方法:(1)在系统聚类分析中如何同时利用定量和定性变量;(2)非系统聚类方法中的正态混合模型聚类方法,以及(3)利用多环境试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关键词:核心样品;聚类方法;正态混合模型;三元分析;模式分析

所谓作物遗传资源核心样品是指以最少量的种质材料代表一个物种及其近缘野生种最大限度的遗传多样性。核心样品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种质库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种质库管理、新种质收集、种质创新及种质资源的深层次的研究。核心样品概念在1984年提出后,立即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兴趣,先后在西非秋葵、澳州大豆、野生稻等作物得以实践,而我国的核心样品研究始于1994年,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

建立核心样品中用到的统计方法主要是聚类分析和排序。本文首先介绍同时利用定性和定量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的Gower方法;然后介绍非系统聚类方法中的一种最常见的正态混合模型聚类方法,最后介绍利用多环境试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模式分析(Pattern Analysis)和三元分析(Three-Mode Analysis)。

1 同时利用定性和定量变量进行聚类

聚类分析涉及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变量,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应用合理的聚类策略,决定最佳的类的数目,并鉴别出有显著区别力度(discriminatory power)的变量。标准的聚类分析使用的或者是定量变量,或者是分类变量,而不是同时在这两类变量上进行聚类。Gower(1971)提出了可同时利用连续和定性变量的两样品之间的距离度量,Wishart(1986)利用该距离度量提出了系统聚类策略。

聚类分析中的样品之间关系有二种:相似或相异系数和距离。而它们的定义与样品的变量的类型关系极大,通常变量按照测量它们的尺度来进行分类:

(1)间隔尺度:指标用连续的量来表示如产量、株高等。如在间隔尺度存在绝对零点,又称比例尺度。

(2)有序尺度:指标度量时没有明确的数量表示,只有次序关系,如米质分成好、中、次三等,三个等次有次序关系,但没有数量表示。

(3)名义尺度:指标度量时既没有数量表示,也没有次序关系。如品种的外观颜色。名义尺度中只取两种状态的变量(binomial)是最简单的一种。

一般说来,通常所说的连续变量或定量变量是指按照间隔尺度度量的变量,而按照有序尺度或名义尺度度量的变量称为定性变量。Cole-Rodgers 等(1997)提出了能同时利用定性和定量变量计算样品之间欧氏距离的统计方法:标准两元度量方法(normed binary scale),进而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对定性(名义尺度)变量,譬如外观颜色变量C有四种颜色:绿色(G),棕色(B),红(R),和黄(Y),则生成四个子变量CG,CB,CR和CY,如某一样品的颜色为棕色和

红色,则,而CG=0,CY=0,其中4为颜色数目。如某一样品

A1的颜色为B和R,而另一样品A2的颜色为B和Y,则由颜色变量而决定的该两样品之间的相异系数为:

事实上该相异系数为。而对于定量变量,譬如产量Yield,在

计算欧氏距离之前先进行变量转化。如样品中的最低和最高产量分别为

min(yield)和max(yield),变幅R=max(yield)-min(yield),则变换为

,其实在计算欧氏距离时,变换只需。

p个两元性状在两样品i和j出现或不出现的记录组成的向量记为 (x1,…,x p) 和(y1,…,y p),其中x k=1或0表明性状k在样品i出现或没有出现。

定义:

分别表示 (x i, y i) =(1,1), (0,1),(1,0) 和 (0,0) 的频率。两样品的相似系数可定义为:s1= 或s2 = 。

当同时有定性和定量的变量时,Gower(1971)提出了两样品i和j之间的相似系数:

如果第k个变量为定性变量,则w k=1,不然,R k是第k个变量的变幅。而距离。对更一般的情形,

,其中d ijk是第k个性状对样品i和j之间距离的贡献,

w ijk是d ijk对应的权重,当变量值缺失,w ijk=0。。对于名义尺变变量,如果两样品有相同的值,d ijk=0,不然d ijk=1。对于有序尺度和间隔尺度变量,

进一步,对于Gower距离,Wishart(1986)给出了如何计算类之间距离。第k 个变量在第s类的均值和权重为:

类i和j之间的距离(对第k个变量,非名义尺度变量)

Manbattar距离:

欧氏距离平方:

对于名义尺度变量(假设有t个状态)X ikl:为在第i类的第k个名义尺度变量的第l个状态出现的比例。注意变量对总的距离的贡献是

上面两等式中的分母2是为了保证u ijk的值在0和1之间。

2正态混合模型聚类方法

非系统聚类方法,比如像正态混合模型(Normal Mixture Model,可简写为GM模型或Nomix模型)和密度插索方法,则用于描述种质资源中的表现型多样性的模式,并进行聚类,进而建立核心样品。下面主要介绍极大似然方法和Nomix 模型聚类。

2.1极大似然方法

假定样本数为n,样本x1…,x n相互独立,假设来自g个可能的密度函数为f(x;θk)(k=1,2,…,g)的子群体中的某一个。记r=(r1,…,r n)'为一组鉴别标签(identifying labels),r i=k表明x j来自第k个子群体,i=1,…,n;k=1,…,g 。如果C k={x i:r i=k},k=1,…,g,似然函数:

L(r;θ1,…,θg)=

假设极大似然估计(m.l.e.)为,而对应的一个划分为。如将中的一个样本点移入,似然函数值将减少:

所以

当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时,即的密度函数。很容易解得 k

和的m.l.e.:

和S k分别是中的n k个样本的均值和协方差。

所以r的m.l.e.是使极小的一种聚类。

如果假定(未知)这时r的m.l.e.为使|w|极小的聚类,其中

在上面的讨论中假设g是已知的。所以我们需要先确定g。当方差一致时,Marriott(1971)建议g取使为最小的值。经验公式为。

2.2混合模型

假设x k以概率p k来自第k个子群体;k=1,2,…,g那么x1,…,x n是来自f(x)的一个样本

这里的密度函数。

其中

如果,则x i属于第k个子群体。

那么类的数目g如何确定呢?这可以通过似然比检验确定:

通过Monte Carlo研究,Wolfe推荐近似关系:

,f=2p(g’-g)

注意这一混合模型其实是和前面的极大似然方法几乎是等价的,只是在极大似然方法中r是一个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

3 多环境试验数据分析

保存和利用遗传资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其进行评价。当样品在不同环境进行评价,通常用聚类分析对样品进行分类,进而建立核心样品,而更常见的是同时利用一些多元统计方法,比如主成分分析,用于描述种质资源中的表现型多样性的模式,并进行聚类,进而建立核心样品。

3.1模式分析

所谓模式分析是指在单一分析变量的基础上,利用由样品和环境(G?E)组成的矩阵对样品和环境同时进行聚类和排序的一种方法。在对品种和环境聚类的基础上,将转化后的G?E矩阵简化为新的行数和列数都已变小的G?E矩阵,再通过排序,对品种和环境,以及样品和环境的互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般对G? E矩阵需进行转化分析,一些常用的转化为:

(1)环境中心化

2.(2)环境标准化

(3)均值磨和

3.(4)环境标准残差

下面将转化用公式表达,并更进一步解释转化的具体意义。假设有n个参试品种p个地点,则在第j个地点的第i个品种的产量可用下列模型表述(为解释方便计算公式中不包括随机误差项):

y ij = μ + g i + e j + ge ij

其中ge ij为第i个品种与第j个地点的互作。

1.环境中心化:y = y ij -

= g i + ge ij

这一转化剔除了环境效应,但仍保留品种的适应性(品种主效和互作之和)。相应的环境聚类则是根据环境对品种的适应性模式的鉴别影响力,而品种的聚类则是根据品种的适应性模式,从变序G? E互作的角度,聚合在一起的品种不是与性状的平均值接近的品种,而是彼此地点之间变序较少的品种。但环境之间的标准差通常不一致,采用下一转化更合适。

(2) 环境标准化:y= (y ij - ) / s j = (g i + ge ij) / s j = g i / s j + ge ij / s j

其中s j是环境j的品种表现的标准差:s j= ,其中n j为环境j 的参试品种。

(3) 均值磨和:y = y ij - = ge ij

每一环境的品种表现的变异是互作的重要方面,所以没有再进一步对每一环境标准化。

(4) 环境标准残差:y =( y ij - )/ s

其中s =,其中n j为环境j的参试品种。这一转化的解释与上一转化基本类似,只是这一转化的分析可能更可靠些。

3.2 聚类和排序

对品种和环境的聚类的原则是聚合在一起的类的品种或环境有类似的模式。品种的聚类是按照品种对环境的(转化后的)反映,而环境的聚类是按照环境对品种的鉴别影响。目前通常推荐使用的聚类方法为Ward方法,这一方法也叫做最小离差平方和方法,每次聚类是将类内平方和增加为最少的对象聚合。

那么,最终的品种或环境的类数怎么定呢? 因为每一聚类都损失一部分信息,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聚类原始矩阵得到简化,同时损失的信息尽可能的小。一般的原则是损失的信息控制在15%和25%之间。

为研究品种在各环境中的表现模式,需对在转化矩阵和聚类后简化的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便可对品种或环境进行排序。常用的图形工具是在同一图上同时给出地点和品种的图标的双标图(biplot)。

3.3 三元分析(Three-Mode Analysis)

在对样品进行评价时,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是不够的,需要对多个性状同时进行分析。聚类分析所使用的方法为混合极大似然聚类法,而排序是三元主成分分析。这里所要处理的数据为样品?地点?性状的三向(Three-way)数据,而所谓的三元(Three-mode)对应于样品、地点和性状。

3.3.1混合极大似然聚类方法

这是非系统聚类方法,根据性状和地点的信息对样品进行聚类。假设样品来自一固定数目群体的各种比例的混合样本,而各群体(类)可以有不同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这样同一类中各性状的相互关系的关系结构得到了考虑。

假设有e个环境,a个样品,来自c个群体,第i个样本的观察值X i1=(X i1,…X ie),X i1,…,X ie为该样本在e个环境的所有性状的观察值向量。假设这些向量X1,X2,…,X a相互独立,并来自C个群体未知比例P m(m=1,…,c)的混合群体。如果X i来自类m,则X ij的密度函数为N(μmj,Σm),(i=1,…,a;j=1,…,e;m=1,…,c)。

上面所提到的类群参数P m,μmj和Σm可以通过应于EM算法求得极大似然估计,将这些极大似然估计值代入带有观察值X i的样本i属于某一群体(类)的后验概率公式,从而计算出相应的后验概率值,样本i属于最大后验概率值对应的类。

3.3.2 三元主成分分析

第一元的分量个数分别记为P(样本),Q(环境)和R(性状),相应的成分矩阵分别记为A,B和C,第i个样本在环境j的第k个性状值

其中a ip,b iq,和c kr分别为A、B和C的元素,而g p q r

为三向(Three-way)核心矩阵G的元素,e ijk为随机误差。通过提供由三元(modes)的成分的第一组合解释的变异比例,核心矩阵给出了三元(样品、地点和性状)的主成分(第一,第二,第三,等等)的相互关系的强度。

三元模型拟合数据的合适程序和不同成分(以及组合)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计算总的及单独的元(mode)的拟合平方和进行评价。增加模型中的成分自然使拟合程度增加,但相应模型的参数增加使模型的解释变成复杂。为解释模型自然希望能在低维(一般是二维空间)表达成分的结构。最有效的图形是双标图,和类似于双标图的联合图形(Joint plot)。

4 Internet网上软件资源

4.1三元分析(The three-mode analysis)

http://ruls01.fsw.leidenuniv.nl/~kroonenb/:居然有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三元公司(The Three-Mode Company),专门致力于三元分析。既然是公司,则开发的软件自然是商业版本,但可免费下载一个能分析小样本的三元主成分分析的演示软件。

4.2混合正态模型聚类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689698519.html,/software.htm/:澳大利亚的Queensland大学的生物统计系提供了可免费下载的DOS环境下的利用混合正态模型聚类的程序:

Mixclus2 –两向两元(two-way and two mode)的聚类分析和Mixclus3 –三向三元(three way and three-mode)的聚类分析。

4.3聚类分析软件Clustan

https://www.360docs.net/doc/689698519.html,/ClustanPackage.htm/: 这是一家专门致力于开发聚类分析的软件公司Clustan Ltd的网页,该公司开发的软件Clustan具备非常丰富的聚类分析方法。只可惜是一个商业软件。

参考文献

1 魏新华,颜启传,应存山,张丽华,章林平. 建立浙江地方籼型稻种资源样品的研究.中国水稻科学,

1999,13(2):81- 85

2.Basigalup, D.H., D.K. Barnes, and R.E. Stucker. Development of a

core collection for perennial

Medicago plant introductions. Crop Sci., 1995,35:1163-1168.

3.Cole-Rodgers, P. D.W. Smith, and P.W. Bosland. A novel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analyze genetic

resource evaluations using Capsicum as an example. Crop Sci.,

1997,37:1000-1002.

4.Diwan, N., M.S. McIntosh, G.R. Bauchan. Methods of developing a core

collection of annual

Medicago species. Theor. Appl.Genet., 1995, 90: 755-761

5.Franco, J., J. Crossa, J. Diaz et al.. A sequential clustering

strategy for classifiying gene

bank accessions. Crop Sci. 1997, 37:1656-1662.

6.Franco,J., J.Crossa, J. Villasenor, et al.. Classifying Mexican

maize accessions using

hierarchical and density search methods. Crop Sci., 1997, 37:972 – 980.

7.Franco,J., J.Crossa, J. Villasenor, et al.. Classifying genetic

resources by categorical and

continuous variables. Crop Sci., 1998, 38:1688 – 1696.

8.Franco,J., J.Crossa, J. Villasenor, et al.. A two-stage, three-way

method for classifying

genetic resources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 Crop Sci., 1999, 39: 259 – 267.

9.Taba, S., J. Diaz, J. Franco, and J. Crossa. Evaluation of Caribbean

maize accessions to develop

a core subset. Crop Sci. 1998, 38:1378-1386.

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

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 1、利用典型的框架式遗传图解的方法: 例1、纯合白色球状南瓜与纯合黄色盘状南瓜相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F 1全为白色盘状南瓜。若F 2中有纯合的白色球状南瓜 380株,则杂合的白色盘状南瓜大约有多少株?A 、380株 B 、760株 C 、1520株 D 、3040株解析:该题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若相应基因为Aa 、Bb ,则其框架式图解如下: P 白色球状 X 黄色盘状 AAbb aaBB F 1 AaBb (白色盘状)F 2 9白色盘状 3白色球状 3 黄色盘状 1黄色球状9A B 3A bb 3aaB 1aabb 1 AABB (纯) 1AAbb 从图解中可知:F 2中纯合的白色球状占 1份,杂合的白色盘状占8份,所以两者之比为 1:8,因此答案为 D 2、利用棋盘法 例2、人类多指基因(T )是正常指(t )的显性,白化基因(a )是正常(A )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A 、1/2,1/8 B 、3/4,1/4 C 、1/4,1/4 D 、1/4,1/8 解析:据题意分析,先推导出双亲的基因型为TtAa (父),ttAa (母)。 TA Ta tA ta tA ta 3、利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例题同上)解析:据题意分析,先推导出双亲的基因型为 TtAa (父),ttAa (母)。据单基因分析法(每对基因单独分析) ,若他们再生育后代,则有概率:P 多指=1/2;P 白化病=1/4;所以P 多指又白化=1/2 X 1/4=1/8 ,所以P 一种病=1/2 + 1/4 -1/8 X 2=1/2 或P 一种病=1/2 X 3/4 + 1/4 X 1/2=1/2 4、利用图析法(数学中集合的方法) 例3、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 a ,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 b ;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 c ,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 d 。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病之一的概 TtAA TtAa ttAA ttAa TtAa Ttaa ttAa ttaa ♀ ♂

高中生物遗传概率计算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概率的几种计算方法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特定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介于0和1之间。相关概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1: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解析: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1)若该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2)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且比例为1∶2∶1,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正确答案:2/3或1/2 二、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2: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例题1的分析可推知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2)假设该夫妇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患者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正确答案:1/9 三、利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 例题3:自交系第一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逐代自交,到自交系第n代时,其杂合子的几率为。 解析:第一代 Aa 第二代 1AA 2Aa 1aa 杂合体几率为 1/2 第三代纯 1AA 2Aa 1aa 纯杂合体几率为(1/2)2 第n代杂合体几率为(1/2)n-1正确答案:杂合体几率为(1/2)n-1 四、利用棋盘法 例题4: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的孩子,则生下一个孩子只患有一种病和患有两种病以及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A.1/2、1/8、5/8 B.3/4、1/4、5/8 C.1/4、1/4、1/2 D.1/4,1/8,1/2 配子TA Ta tA ta ta TtAa Ttaa ttAa ttaa tA TtAA TtAa ttAA ttAa 正确答案:A 五、利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5(同上例题4):解析:(1)据题意分析,先推导出双亲的基因型为TtAa(父亲),ttAa(母亲)。据单基因分析法(每对基因单独分析),若他们再生育后代,则Tt×tt→1/2Tt,即多指的概率是1/2;Aa×Aa→1/4aa,即白化病的概率是1/4。(2)生下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P多指(1/2Tt)又白化(1/4aa)=1/2×1/4=1/8(乘法原理)。(3)生下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2 +1/4—1/8×2=1/2或1/2×3/4+1/4× 1/2=1/2(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⑷生下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1/2 +1/4—1/8×1=5/8(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正确答案:A 六、数学中集合的方法 例题6: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病之一的概率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ad+bc B、1-ac-bd C、a+c-2ac D、b+d -2bd 解析:该题若用遗传病系谱图来解比较困难,若从数学的集合角度入手,用 作图法分析则会化难为易。下面我们先做出图1来验证A表达式,其中大圆 表示整个后代,左小圆表示患甲病,右小圆表示患乙病,则两小圆的交集部 分表示患甲、乙两种病(ac)两小圆除去交集部分表示只患甲病(ad)或乙 病(bc),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ad+bc。依次类推,可以用此方法依次验 证余下三个表达式的正确性。正确答案:ABCD

遗传定律与遗传概率计算题

遗传定律与遗传概率相关计算题 一、分离定律 1.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 的数量之比为( ) A.3∶2∶1 B.7∶6∶3 C.5∶2∶1 D.1∶2∶1 2.某种植物的某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取AA与aa的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取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显性和隐性个体的比值为( ) A.8∶1 B.3∶1 C.9∶1 D.16∶1 3.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二、自由组合定律 4.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③∶②=④∶① 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几率是3/8或5/8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5.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6.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3,3∶1 B.3,1∶2∶1 C.9,9∶3∶3∶1 D.9,1∶4∶6∶4∶1 三、自由组合定律异常情况 7.某种鼠群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纯合导致胚胎死亡,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2∶1 B.9∶3∶3∶1 C.4∶2∶2∶1 D.1∶1∶1∶1 四、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8.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理论上为( ) A.12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3∶1∶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27∶1 9.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遗传学概率计算

上海市松江二中2015年不知道是什么考试的微课程(2) 主题:遗传学概率题 【序言】 学过遗传学之后,才发现氨基酸和核酸的那种接近于线性的计算简直弱爆了,难怪童大王都不屑跟我们讲。大王的心算能力实在没法比,毕竟算了那么多年,背都背出来了,所以在我们还没想出来的时候总说:“这个不敢说啊?”而且不用棋盘法其实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说法,其实最保险最清晰的方法还是棋盘法,连狗哥都让我们竞赛的就用棋盘法,尽管多花一点时间,但它体现的是: 看待问题的全面与严谨性 当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不用棋盘法。反正嘛,让这道题端正态度嘛,诶——,端正态度就对了嘛。 考纲上的要求注意p47的6、11条;并且,在端正题目的态度之前先端正自己的态度,深呼吸一口,翻到讲练p4-7、16-21页认真阅读。顺便看一下老师上个学期发的复习提纲。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种方法: 1.拆分组合 这个方法是大多数遗传概率问题的基础而且很简单,所以不出例题。出现几对相对性状时,比如AaBb问得到的配子中AB占有的比例,就先算Aa中得到A有1/2,Bb中得到B有1/2,相乘即可得1/4。或者问Aa与Aa交配所得aa占有比例,其中每一方有1/2几率为a,相乘得1/4。 求性状分离比时就要稍微动点脑筋,从基因型情况种类少的入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得到Aa×Aa得到两种性状为3:1,因为体现隐性性状的只有aa,而其他情况的就用1减去它得到。(注意1代表的是什么范围,是一对性状的所有可能性还是多对性状)另外,对于一些包含多种情况的情况的概率可以通过算出它的分类几种情况的概率后相加。如:一种伴X隐的病可以算出X a X a的情况和X a Y的概率之后相加(同样注意范围) 2.反证法(演绎法) 这是一个很保险的方法,在你不知道一个情况可不可以成立的情况下就用它,虽然比较慢,但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真题】讲练p54 8、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鳞的鱼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自交,其后代有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比例为6:3:3:1,则F1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A.aaBb×AAbb或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精讲】这道题考的是9:3:3:1的变形,通常是双杂合自交造成。不过不记得这个也不要紧。首先我们将A,D排除因为不可能有BB活着。然而C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记得当时说这些鱼的排序跟这个比例是一一对应的,但这其实只是巧合。解决B选项用的就是反证法。

最全的遗传概率计算方法

全:遗传概率的计算方法(高中生物)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特定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介于0和1之间。相关概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1: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解析: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1)若该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2)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且比例为1∶2∶1,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正确答案:2/3或1/2 二、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计算法 例题2: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例题1的分析可推知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2)假设该夫妇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患者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正确答案:1/9 三、利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 例题3:自交系第一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逐代自交,到自交系第n代时,其杂合子的几率为。 解析:第一代 Aa 第二代 1AA 2Aa 1aa 杂合体几率为 1/2 第三代纯 1AA 2Aa 1aa 纯杂合体几率为(1/2)2 第n代杂合体几率为(1/2)n-1 正确答案:杂合体几率为(1/2)n-1 四、利用棋盘法 例题4: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的孩子,则生下一个孩子只患有一种病和患有两种病以及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2、1/8、5/8 4、1/4、5/8 4、1/4、1/2 4,1/8,1/2 解析:据题意分析,先推导出双亲的基因型为TtAa(父),ttAa(母)。然后画棋盘如下: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总结 新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主要介绍了遗传的知识,是高中学生要学习好相关计算公式。下面我给高中学生带来生物必修二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有关遗传的计算公式 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由果推因题解题思路:子代表现型比例双亲交配方式双亲基因型。系谱题要明确:系谱符号的含义,根据系谱判断显隐性遗传病主要依据和推知亲代基因型与预测未来后代表现型及其概率方法。 1.基因待定法: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基因型。解题四步曲:a。判定显隐性或显隐遗传病和基因位置;b。写出表型根:aa、A_、XbXb、XBX_、XbY、XBY;IA_、IB_、ii、IAIB。 c。视不同情形选择待定法:①性状突破法;②性别突破法;③显隐比例法;④配子比例法。d。综合写出:完整的基因型。 2.单独相乘法(集合交并法):求①亲代产生配子种类及概率;②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③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在后代出现概率。解法:①先判定:必须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②再分解:逐对单独用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研究。③再相乘:按需采集进行组合相乘。注意:多组亲本杂交(无论何种遗传病),务必抢先找出能产生aa和XbXb+XbY的亲本杂交组来计

算aa和XbXb+XbY概率,再求出全部A_,XBX_+XBY概率。注意辨别(两组概念):求患病男孩概率与求患病男孩概率的子代孩子(男孩、女孩和全部)范围界定;求基因型概率与求表现型概率的子代显隐(正常、患病和和全部)范围界定。 3.有关遗传定律计算:Aa连续逐代自交育种纯化:杂合子(1/2)n;纯合子各1―(1/2)n。每对均为杂合的F1配子种类和结合方式:2 n ;4 n ;F2基因型和表现型:3n;2 n;F2纯合子和杂合子:(1/2)n1—(1/2)n。 4.基因频率计算:①定义法(基因型)计算:(常染色体遗传)基因频率(A 或a)%=某种(A或a)基因总数/种群等位基因(A和a)总数=(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人数×2。(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 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 +1/2×雌性个体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 雄性个体显性个体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个体数 ×2+雄性个体个体数)。注:伴性遗传不算Y,Y上没有等位基因。②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公式: A%=AA%+1/2Aa%;a%=aa%+1/2Aa%;③哈迪-温伯格定律:A%=p, a%=q;p+q=1;(p+q)2=p2+2pq+q2=1;AA%=p2,Aa% =2pq,aa%=q2。(复等位基因)可调整公式为:(p+q+r)2=p2+q2+r2+2pq+2pr+2qr=1,p+q+r=1。p、q、r各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例如:在一个大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为1/10000,则a基因的频率为1/100,Aa的频率约为1/50。 4.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m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

概率计算

遗传几率计算题历来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也是众多学生惧怕的题目。遗传几率计算题以其多变的题型,丰富的考查手段,全新的试题情景和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能力而备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可以说每年的高考或多或少都有遗传几率题,遗传几率的计算能力应该是应试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遗传几率的难点?下面本人以一些课堂教学的实例来进行探讨。 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计算 题目:纯种黄圆和绿皱的豌豆杂交(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F1产生的配子种类有多少,F2中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是多少? 方法:把F1YyRr先分拆成Yy和Rr产生配子再组合。Yy产生Y、y两种配子,Rr 产生R、r两种配子,合起来是2×2=4种。 变式1:基因型为AaBbCc、AaBbCCDdee、AaBbCcX H X h或AaBbCcX H Y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按上面的方法算分别是8、8、16、32种) 作用:能有效的区分某基因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2n中的n是什么意思,n是等位基因的对数。 求F2中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可以先把两对等位基因分拆按基因分离定律求出每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数目再组合。 Yy×Yy→基因型:YY Yyyy 表现型:黄绿 Rr×Rr→基因型:RR Rrrr表现型:圆皱 比例:1 :2 :1 3: 1 1 : 2 : 1 3 : 1 种类:基因型3(YY Yyyy)×3(RR Rrrr)=9种,表现型2(黄绿)×2(圆皱)=4种。

变式2:AaBbCc×AaBbCcAaBbCcX H X h×AaBbCcX H X h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表现型种类? 按照上述方法3(AA Aaaa)×3(BB Bb bb)×3(CC Cc cc)=27,表现型2×2×2=8,同理另一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是:3×3×3×3=81,2×2×2× 2=16. 作用:可以推导出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用3n表示,表现型用2n表示,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用分支法计算后代几率比棋盘法要快和方便得多,特别3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杂交。 变式3:纯种黄圆和绿皱的豌豆杂交(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F2中重组型性状、亲本型性状,与F1相同的性状各占多少? 方法: Yy×Yy→基因型:YY Yyyy 表现型:黄绿 Rr×Rr→基因型:RR Rrrr表现型:圆皱 比例:1 :2 :1 3 : 1 1 : 2 : 1 3 : 1 重组型性状(黄皱、绿圆)黄皱=3/4(黄)×1/4(皱)=3/16 绿圆=1/4(绿)×3/4(圆)=3/16 所以:重组型性状:3/16+3/16=6/16=3/8 同理:亲本型性状(黄圆、绿皱)黄圆=3/4×3/4=9/16 绿皱=1/4×1/4=1/16 所以:亲本型性状:9/16+1/16=10/16=5/8 F1相同的性状(黄圆):3/4×3/4=9/16 作用:能有效的区分重组型性状、亲本型性状,与F1相同的性状,在教学过程种发现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区分以上概念,把亲本型性状认为是F1性状。

生物遗传概率的六种计算方法

生物遗传概率的六种计算方法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总事件与特定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介于0和1之间。相关概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计算法例题1: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体的概率。 解析:对此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1)若该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它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和Aa。且比例为1∶2,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2)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且比例为1∶2∶1,因此它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1/2。正确答案:2/3或1/2 二、亲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计算法例题2: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由前面例题1的分析可推知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为2/3,AA的概率为1/3。(2)假设该夫妇为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概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患者的概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正确答案:1/9 三、利用不完全数学归纳法例题3:自交系第一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逐代自交,到自交系第n代时,其杂合子的几率为。解析:第一代Aa第二代1AA 2Aa 1aa 杂合体几率为1/2第三代纯1AA 2Aa 1aa 纯杂合体几率为(1/2)2第n代杂合体几率为(1/2)n-1 正确答案:杂合体几率为(1/2)n-1 四、利用棋盘法例题4: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t)的显性,白化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正常指的的孩子,则生下一个孩子只患有一种病和患有两种病以及患病的概率分别是()A.1/2、1/8、

生物遗传概率计算法

生物遗传概率计算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1、隐性纯合突破法: ①常染色体遗传 显性基因式:A_(包括纯合体和杂合体) 隐性基因型:aa(纯合体) 如子代中有隐性个体,由于隐性个体是纯合体(aa),基因来自父母双方,即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由此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作进一步判断。如A_×A_→aa,则亲本都为杂合体Aa。 ②性染色体遗传 显性:XB_,包括XBXB、XBXb、XBY 隐性:XbXb、XbY 若子代中有XbXb,则母亲为_Xb,父亲为XbY 若子代中有XbY,则母亲为_Xb,父亲为_Y 2、后代性状分离比推理法: ①显性(A_)︰隐性(aa)=3︰1,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Aa),即Aa×Aa→3A_︰1aa ②显性(A_)︰隐性(aa)=1︰1,则双亲为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③后代全为显性(A_),则双亲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即AA ×AA(Aa、aa)→A _(全为显性) 如豚鼠的黑毛(C)对白毛(c)是显性,毛粗糙(R)对光滑(r)是显性。试写出黑粗×白光→10黑粗︰8黑光︰6白粗︰9白光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依题写出亲本基因式:C_R_×ccrr,后代中黑︰白=(10+8)︰(6+9),粗︰光=(10+6)︰(8+9),都接近1 ︰ 1,都相当于测交实验,所以亲本为CcRr×ccrr。 3、分枝分析法: 将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问题,按基因的分离规律逐一解决每一性状的遗传问题。 如小麦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现有两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试求亲本的基因型。 高杆抗锈病(180),高杆不抗锈病(60), 矮杆抗锈病(179),矮杆不抗锈病(62)。 将两对性状拆开分别分析: 高杆(180+60)︰矮杆(179+62)≈1 ︰1,则双亲基因型分别是Dd和dd;抗锈病(180+179)︰不抗锈病(60+62)≈3 ︰1,则双亲基因型分别是Tt和Tt。综上所述,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DdTt和ddTt。 二、遗传概率的两个基本法则 1、互斥相加(加法定理):若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互相排斥的,则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事件的各自概率之和。如事件A与B互斥,A的概率为p,B的概率为q,则A与B中任何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P(A+B)=p+q。 推论:两对立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如生男概率+生女概率=1;正常概率+患病概率=1。

(完整版)遗传概率的计算

难点二:遗传概率的计算 专题一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计算 命题规律: 考点归纳: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命题趋势: 指导方法:遇到此类型题目的时候,切记要看清楚题意,不要先入为主,看看什么基因型是哪种表现型,切忌不看清楚题目就做题。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是生物个体表现的性状,能够看见或被检测,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因型是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分离比出现的条件:一是必须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由细胞核控制的性状遗传。 二是研究的生物是二倍体,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体。三是所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并且等位基因的作用是完全显性。四是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全部配子应发育良好,生活里一样,并且无异花授粉发生。五是受精是各种雌雄配子一均等的机会自由结合。六是所有的杂交后代存活率应相同,如果有致死现象发生,就不符此比例。七是供试验的群体越大,个体数越多,比例就越接近。八是与性别无关,不论正交、反交其比例应一样。 方法技巧总结:用乘法定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概率、种类数和比值 ①具有两对以上相对子能够赚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分 别等于每对相对性状相交所得基因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的乘积。如YyRr×YYRr 相交的子代中,基因型YyRr的概率=1/2×1/2=1/4,子代基因型种类数=2×3=6,子代基因型比值=(1YY:1Yy)(1RR:2Rr:1rr)=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 ②具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分别等于 每对相对性状相交所得的概率、种类数、比值的乘积。如YyRr×YYRr相交的子代中,子代表现型为Y_R_类的概率=1×3/4=3/4,子代表现型的种数=1×2=2(种),子代表现型的比值=1Y_(3R_:1rr)=3Y_R_:1Y_rr。 ★例题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根据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来求亲代的基因型 ①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9:3:3:1,则两个亲代的 基因型都是双显性杂合子。 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3:1,则双亲中有一对相对 性状都是杂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都是纯合子或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③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3::3:1:1,则双亲中有一 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中有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 ④具有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1:1:1:1,则双亲中每对 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 ⑤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比值为1:1,则双亲中一定相对性状中 一对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杂合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例题 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 ①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A、B为一对相对性状)

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遗传病的概率计算方法例析 赵光明(广东佛山二中石湾校区528000) 遗传病的概率计算是高中生物比较难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往往在计算中容易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笔者结合高三的教学经验,对遗传病的概率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系谱图的判定 在计算概率之前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一定要判断准确。书本上,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遗传病要很清楚它的遗传方式。可以按照以下口诀进行记忆: 常隐白聋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白化病,聋哑病,苯丙酮尿症), 色友肌性隐(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常显多并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有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抗D伴性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 唇脑高压尿(多基因遗传病常见有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特纳愚猫叫(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有特纳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猫叫综合征)。(一般我们只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计算) 对于题中出现的未知遗传方式的遗传病概率计算,常通过家族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其遗传方式。判断步骤: 第一步:判断显隐性。 第二步:在确认了性状显隐性的前提下,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可用下列口诀快速判定: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其父其子患病为伴性。(一旦出现女病父或子没病的反例,即可判断位于常染色体上。否则就最可能是伴性遗传,再根据题目中其他的条件进行确定。)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其母其女患病为伴性。(同上)当然不要忘记还有可能是细胞质遗传和Y染色体遗传。细胞质遗传:整个系谱图应表现为母病子必病,母正常子必正常。伴Y遗传系谱图则表现只传男不传女,男患者的父亲与儿子均应为患者,出现反例即可否决。 各种遗传方式典型的系谱图如下:

遗传概率的计算

难点二:遗传概率的计算专题一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计算 命题规律: 考点归纳: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命题趋势: 指导方法:遇到此类型题目的时候,切记要看清楚题意,不要先入为主,看看什么基因型是哪种表现型,切忌不看清楚题目就做题。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是生物个体表现的性状,能够看见或被检测,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因型是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分离比出现的条件:一是必须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由细胞核控制的性状遗传。 二是研究的生物是二倍体,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体。三是所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并且等位基因的作用是完全显性。四是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全部配子应发育良好,生活里一样,并且无异花授粉发生。五是受精是各种雌雄配子一均等的机会自由结合。六是所有的杂交后代存活率应相同,如果有致死现象发生,就不符此比例。七是供试验的群体越大,个体数越多,比例就越接近。八是与性别无关,不论正交、反交其比例应一样。 方法技巧总结:用乘法定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概率、种类数和比值 ①具有两对以上相对子能够赚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分别等于每对相对性状相交 所得基因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的乘积。如YyRr X YYRr相 交的子代中,基因型YyRr的概率=1/2 X 1/2=1/4,子代基因型种类数=2X 3=6,子代基因型比值=(1YY:1Yy)(1RR:2Rr:1rr)=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 。 ②具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分别等于每对相对性状相交所得的概 率、种类数、比值的乘积。女口YyRr X YYRr相交的子代中, 子代表现型为丫_只_类的概率=1X 3/4=3/4,子代表现型的种数=1X 2=2 (种),子代表现型的比值=1Y_ (3R_:1 rr )=3Y_R_:1Y_rr。 ★例题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根据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来求亲代的基因型 ①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9:3:3:1 ,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都是双显性杂合子。 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3:1 ,则双亲中有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子另一对相对 性状都是纯合子或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③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3::3:1:1 ,则双亲中有 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中有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 ④具有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1:1:1:1 ,则双亲中每对 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 ⑤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比值为1:1 ,则双亲中一定相对性状中一对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杂合 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 例题 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 ①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A、B为一对相对性状) 杂交:A X B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自交:A、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其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能为隐性性状,也可能为显性纯合体。 ②纯合体、杂合体及其判断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为纯合体,由不同基因型的配

生物遗传概率计算法

1、隐性纯合突破法: ①常染色体遗传 显性基因式:A_(包括纯合体和杂合体) 隐性基因型:aa(纯合体) 如子代中有隐性个体,由于隐性个体是纯合体(aa),基因来自父母双方,即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由此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作进一步判断。如A_×A_→aa,则亲本都为杂合体Aa。 ②性染色体遗传 显性:XB_,包括XBXB、XBXb、XBY 隐性:XbXb、XbY 若子代中有XbXb,则母亲为_Xb,父亲为XbY 若子代中有XbY,则母亲为_Xb,父亲为_Y 2、后代性状分离比推理法: ①显性(A_)︰隐性(aa)=3︰1,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Aa),即Aa×Aa→3A_︰1aa ②显性(A_)︰隐性(aa)=1︰1,则双亲为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③后代全为显性(A_),则双亲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即AA ×AA(Aa、aa)→A_(全为显性) 如豚鼠的黑毛(C)对白毛(c)是显性,毛粗糙(R)对光滑(r)是显性。试写出黑粗×白光→10黑粗︰8黑光︰6白粗︰9白光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依题写出亲本基因式:C_R_×ccrr,后代中黑︰白=(10+8)︰(6+9),粗︰光=(10+6)︰(8+9),都接近1 ︰1,都相当于测交实验,所以亲本为CcRr×ccrr。 3、分枝分析法: 将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问题,按基因的分离规律逐一解决每一性状的遗传问题。 如小麦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现有两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试求亲本的基因型。 高杆抗锈病(180),高杆不抗锈病(60), 矮杆抗锈病(179),矮杆不抗锈病(62)。 将两对性状拆开分别分析: 高杆(180+60)︰矮杆(179+62)≈1 ︰1,则双亲基因型分别是Dd和dd;抗锈病(180+179)︰不抗锈病(60+62)≈3 ︰1,则双亲基因型分别是Tt和Tt。综上所述,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DdTt和ddTt。 二、遗传概率的两个基本法则 1、互斥相加(加法定理):若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互相排斥的,则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事件的各自概率之和。如事件A与B互斥,A的概率为p,B的概率为q,则A与B中任何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P(A+B)=p+q。 推论:两对立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如生男概率+生女概率=1;正常概率+患病概率=1。 2、独立相乘(乘法定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如A事件的概率为p,B事件的概率为q,则A、B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的概率为:P (A·B)=p·q。 三、遗传规律中的概率 1、Aa ×Aa→1AA︰2Aa︰1aa ①若某个体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或Aa,为杂合体的概率是2/3,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3。

伴性遗传和遗传病概率计算

伴性遗传和遗传病概率的计算 知识点一:写出性染色体组成 人类:男性女性 果蝇:雄性雌性 知识点二:常见性别决定方式 雄性染色体雌性染色体 1、XY型 2、ZW型 思考:两种性别决定方式的同配性别和异配性别 知识点三:基因型种类 一对基因(B/b)在常染色体上,我们可以写出共种基因型 一对基因(B/b)只位于染色体上,我们可以写出共种基因型一对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我们可以写出 共种基因型 知识点四:婚配方式,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可以写出种婚配方式;一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我们可以写出种婚配方式;位于XY同源区段的一对基因,我们可写出种婚配方式。 请写出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的所有婚配方式,并分析其遗传规律 1、 2、 3、 4、 5、 6、 知识点五: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1 2 3 4 习题: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如右图)() A、7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 B、4、6、7号的基因型相同 C、2、5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5、6号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率是1/2

知识点六:总结伴X显性遗传的规律 1 2 3 4 知识点七: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根据子代表现型判断性别 例: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解如下: P:(芦花鸡)×(非芦花鸡) 配子: F1(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总结方法:同配用性,异配用性 知识点八:判断基因位置 例1: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红眼与白跟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一代中雌蝇及雄蝇的表现型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对其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____ 条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有____ 个着丝点。 (2)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 (填“X”或“常”)染色体上,子一代表现型为长翅红眼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例2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

高考生物遗传平衡定律及遗传概率的综合归类计算

高考生物遗传平衡定律及遗传概率的综合归类计算 例1: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 解析:根据题干所述,在原有果蝇中,VV个体共3000只,Vv个体共11000只,vv个体共6000只。当迁入2000只VV个体后,种群个体数变为22000只,且VV个体为5000只。则此时种群中VV的基因型频率为5000/22000,Vv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0/22000=50%。则此时种群中V=VV%+1/2*Vv%=5/22+25%=47.8%。故答案为B。 例2: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解析:由题干知该常染色体显性病的发病率为19%,则可知隐性个体的概率为81%。用A基因代表发病基因,a基因代表正常基因,则a基因的概率为90%,A 基因的概率为10%。故此人群中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是1%,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18%,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81%。由于妻子是患病个体,所以在发病个体AA的基因型所占概率为1%/19%,Aa的基因型所占概率为18%/19%。即1/19AA ×aa,18/19Aa×aa的两种组合概率加和为所生孩子发病的概率。答案为A。 例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在又一对表现性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 B.1/22 C.7/2200 D.3/800 解析:设常染色体正常基因为A,患病基因为a。由题干及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1/10,则A的基因频率为9/10。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81/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由题干可知妻子的基因型为AaX B X b,若该基因型的妻子可以与丈夫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丈夫的基因型只能为AaX B Y。由于丈夫表现性正常,所以其常染色体出现为Aa的概率为(18/100)/(99/100)=2/11。所以夫妻生出的孩子为aa的概率为1/2×2/11×1/4×1/2=1/88。故答案为A。 例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由题干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0.40,a的基因频率为0.60。则亲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0.48。若该种群随机交配,由于没有自然选择的存在,自由交配后得到的后代中AA、Aa、aa的比率分别为16%、48%、36%,并且由此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为40%。自交时,后代中的AA的概率为16%+1/4×48%=28%,Aa的概率为1/2×48%=24%,aa为48%,由此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为40%。故答案为C。

高中生物必修二 伴性遗传概率计算讲课教案

伴性遗传概率计算 【解题攻略】: 1.判断该性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判断亲本的基因型 3.计算子代的概率 注:一种性状(遗传病)的考查比较简单,按基因分离定律进行计算即可;涉及到两种性状(遗传病)的考查,一般采用独立分析法,即先一种性状一种性状地分析,然后再把两种性状的情况组合起来,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算法相似,只不过要注意到伴性遗传的情况。 专项训练 1.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一4是杂合子 B.Ⅲ一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一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2.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Ⅰ1由传来的 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3.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多大 A.3/8 B.3/16 C.3/32 D.3/64 4.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表兄妹婚配,生了一个既有白化病(基因a)又有色盲(基因b)的小孩。这位表兄的基因型,已生小孩的性别和再生一个小孩患两病的几率分别是A.AaX B Y、男孩、1/4 B.AaX B Y、男孩、1/16 C.AAX B Y、女孩、1/16 D.AaX b Y、男孩、1/16 5.下图是患甲、乙病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且已知Ⅱ-4无致病基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